昨晚和大厨一起,继续看“华语优质电影评选”给我寄的样片。
看的是《麦田》和《听说》。
相比之下,我喜欢《听说》,不喜欢《麦田》。
《麦田》在我看来,是故弄玄虚之作。
故事就是人为的戏剧,人为的起承转合,人为的冲突和挣扎吗?
不是,我觉得故事是人心。
人心没有分量,故事便只是“桥段”。
《麦田》里没有忠善,只有贪婪和冷酷,所以勇猛也不动人,骊夫人有责任,但是这份责任所来为何?
倒是黄觉演得不错。
《听说》很简单,主要人物只有六七个。
有一个小小的包袱,虽然有点小俗套,但是胜在气质清新。
虽然都是偶像,但是感觉不是偶像剧,是青春片。
我觉得“偶像剧”和“青春片”有质的不同:偶像剧里只有偶像,你记住的是偶像的名字,青春片里只有青春,你记住的是人物的名字。
比如看《蓝色大门》,你会记住张士豪,记住孟克柔,就像看《听说》,你会记住黄天阔,秧秧。
《听说》还是有些稚嫩,有些情节剧,不如《蓝色大门》那么好,电影的结尾部分也稍显冗长,个别台词也有些肉麻。
小虽小,它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你说如果看不见就会变的不安全但是我一定会让你看到我的爱”有的人出生就是为了背负更多的梦想或者责任,所以他们就像匆忙奔跑的水鸟不停的赶路,却无暇关注沿途的美丽风景。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奇迹、真爱,让我知道奇迹与真爱都是不用听不用看就能感受到它们真实存在的。
就像水下的阳光,那么绮丽多姿,迷幻飘忽的让人无法捉到,却让你真实的感到温暖的传递。
整部电影没有很多的台词,更多的是手语,但是那种感情的压抑与碰撞却让你喘不过气来那晚,秧秧对装作大树的天阔比划“可能这个世界上就有人希望我消失,而你绝种……”天阔呆站在那里,表情哀伤,而秧秧就跑进屋子里,忍不住泪如雨下。
小朋醉酒回来,姐妹两个人争执起来,整段高潮的戏码没有一句台词,只有手与手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我却看得潸然。
当天空终于晴朗当梦想放心张扬曾经期望也会害怕其实我们也都一样请给我勇气,当我每次想放弃你的眼神是指引台湾的爱情电影真的可以拍的很纯很纯,干净到就像高原的天空那样纯洁……总之我喜欢!
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柠檬水,纯净青涩,还沁着一丝酸一丝甜。
有愉快有感动,清新、自然、而且朴实。
彭于晏饰演的天阔和陈意涵饰演的秧秧都误以为彼此是听障人士,两人在沟通的过程中下意识的避开一切语言沟通而使用对方的语言:手语。
尽管两人没有声音上的交流,但爱情依然在这种听不见、说不出的交流下萌芽并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设置,虽然简单,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细腻且极致,这也是让主题的诠释有着一种非常自然的生动感。
当感情深到一定程度,或许是不需要言语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你的心,我就能懂。
怎么能这么好看!
我期待已久的《听说》 并没有让我失望无疑这是一部爱情文艺片干净的便当店和馄饨摊干净的阳光 干净的机车爱和梦想是永恒的主题没有那么多的语言 就能表达心情翻译很赞 手语的翻译很有爱跟加分小朋那句:失去你为我挥舞这面旗子的机会瞬间让我泪流满面看这部片子 是让人清新和欢愉的公益的部分也很不错 世界末日来了 你要开始种树 标语很可爱一棵树 两棵树 三棵树 就是一片美丽的森林陈意涵 好大气超级喜欢她在有池边跑步的那段 太萌了 那回眸一笑 秒杀了彭少爷的碎碎念 加分秧秧听到天阔在背后说话 满脸的水和眼泪 加分加分加分 总之片子就是大加分啊 看几遍都是会流泪的感动和喜爱推荐 推荐还有黄才女的音乐 超赞!
不知道是太久没有关注台湾影坛还是台湾影坛真的太久没有出好作品,《听说》一推出的时候,就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
——典型台湾文艺片味道的清新画面,典型台湾文艺片而到的纯净配乐,典型台湾文艺片味道的俊朗男主角。
于是就吸引了我这挂典型的台湾电影痴迷者。
《听说》是为了宣传台湾听障奥运会而拍摄的,万分庆幸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纯粹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是巧妙地在融合了听障主题后又独立成为一部具有纯观赏价值的电影。
电影没有强行地向观众灌输不歧视听障朋友的理念,而是将这种理念化身成为爱情桥段出现在电影里。
并巧妙地体现在了这部电影里面最可爱的一个情节设置中——彭于晏饰演的天阔和陈意涵饰演的秧秧都误以为彼此是听障人士,两人在沟通的过程里下意识地避开了一切语言沟通而使用了对方的语言:手语。
尽管两人没有声音上的交流,但爱情依然在这种听不见、说不出的交流下萌芽并成长了。
这部电影也许是比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更少对话的电影。
尽管偶然有背景的声音,甚至电影配乐衬底的时间也不是特别多,但主角们不断的手语比划始终让电影保持着一种饱满的状态,节奏紧凑也让人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缺少了声音的表达确实会让情感的流露变得有些失色,当秧秧的姐姐小朋在得知无法参加奥运比赛而愧对秧秧时,小朋那场无声愤怒的发泄时那样地无助,我只能看到小朋无法参加奥运的伤痛,而无法体会小朋恼火秧秧牺牲自己梦想的那种愤怒。
但也许“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弥补了声音的缺失。
天阔傻里傻气有些浮夸的追女孩方式比再多的情话都要好听,比如打扮成一棵树,比如在MSN上留一大堆话并且还模拟秧秧的角色进行回话。
天阔给我的感觉比秧秧更懂得坚持、更懂得追求梦想。
秧秧的坚持从来都是为了小朋的坚持而坚持,她的梦想也是为了小朋的梦想而梦想,只有天阔的坚持和梦想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爱情的。
他没有因为秧秧的听障而有所放弃,他也没有因为秧秧的冷漠而萌生退意。
他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向秧秧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并且最终感动了秧秧。
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破绽的。
比如宣传片里就剪到的一个画面——秧秧过马路的时候天阔大叫“小心车”,即使当时的秧秧真的没有听到这句话,但在两人日后的相处中,总是会有一些细节能让彼此得知大家听力是没有障碍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值得追究的。
当你看到天阔的父母嚷嚷着要为了这个女孩学手语,当你看到小朋在四年后的奥运会上表现得很出色,当你看到天阔和秧秧最终因为真正的爱情走到一起,这种无以复加的感动和潜移默化的对听障人士的接受、支持的态度,便完成了电影原本的使命。
《听说》是陈意涵的第二部电影,也是她和彭于晏、陈妍希的成名作,拍摄完成后一直没有在内地公映,彭于晏和陈意涵如今都是当红偶像,事业发展顺风顺水,当年作品在内地大银幕公映,让人们看到他们初涉大银幕的样子,反倒很有意思,也不觉演技生涩。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青春片泛滥已成不争的事实,而许多青春片过度渲染打胎、出轨、酗酒、斗殴等充满负能量的内容,以被过分美化或丑化的青春期性经验作为噱头,使得青春片题材在业内换来不少恶名。
《听说》摒弃了这些哗众取宠的标签,全片取景自台湾,故事聚焦普通的家庭生活,色彩明亮、风格清新,以纯净的视角讲述了励志感人的青春故事。
台词不是必须的,对白也不是万能的,一部好电影需要懂得用画面讲故事,而不是靠其他的途径。
默片时代的电影俱是做的很美,因为不依赖言语,每一帧画面都承载起了自己的意蕴,或者悲伤或者诙谐,或者是千头百絮,也许是安静给了画面空间,也许是视觉弥补了无声的效果,那些电影在今日看来也需要报以赞叹。
大概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没有喧嚣的电影,就像一杯温热的下午茶,沁人心脾,暖人胃肠。
比之戴立忍的冷静与黑白,我更偏爱郑芬芬的温婉和斑斓,这不是大格局的故事,也没有什么悲悯的情怀,两个彼此爱慕的人,抛却言语的交流,跨越对话的界限,一样能够洞悉彼此的心情。
恋爱是这样的常理,无声息的浪漫,常常就被某句口不择言的话语所打乱,闹的意兴全无彼此不快;电影亦是如此,沉默中的美丽,没来由的被絮絮叨叨的台词所干扰,搞到耐性消退心生厌烦。
看《听说》不用担心这些,因为手语代替了那一切,仿佛是割断了与这个世上的喧闹,一切变得沉静而自然。
也许是从上部《沉睡的青春》就喜欢上这样的影像,郭碧婷在车道边吹口哨的镜头在记忆里停了良久,连杨宗纬那首《多余》都忍不住多听几遍。
郑芬芬的电影画面照例拍的非常漂亮,故事也讲的圆整而流畅,也许是电视圈浸淫久了,电影浮现出太多的偶像剧风格,演员亦算是青春偶像,然而不矫作不炫技,电影照例能拍的很好看,亦不俗套。
何况这是个带点“主旋律”的味道,“和谐片”基调的题材,却能绕过这一切做成纯粹的电影,予那些浑浑噩噩的内地导演来说,应该很有些借鉴意义。
《听说》的色调基本是饱和,而不是外溢,表演大致是平和,而不是用力,秦鼎昌的摄影和三位偶像派演员的表演都很好的拿捏了尺度。
第一次觉得彭于晏很不错,此片之后他在影坛的发展大概会更顺畅了,陈意涵的微笑也算得上迷人,还有那个因此片入围金马的陈妍希,用失语阐释着那种不必讲出来的美丽。
每个人都很好,包括演父母的罗北安和林美秀,禁不住唠叨却又心地善良,爱子心切却又不乏诙谐。
闭上眼睛,你会回忆起很多的画面:天阔载着秧秧行使在九曲回肠的巷道、纸片上画下的便当模样、街头艺人们各异的彩妆、焦急的男子在电脑前无奈的锤着键盘、门房之前伫立的圣诞树……导演当然是细致的,她懂得人物心中的微妙变化,连彭于晏在屋顶百无聊赖的掐花都拍的格外生动。
黄韵玲的音乐则显得很和谐,泛着一种青春的希冀、躁动以及迷茫和释怀,成全了整部宁谧安神的青春爱情乐章。
如果要选2009年最好的台湾电影,那应该是《听说》,而不是《不能没有你》,同样是沉默的篇章,我喜欢灵动多过悲情,喜欢温暖多过冰冷,喜欢彩色多过黑白,喜欢洒脱多过克制。
戴立忍是现实的,郑芬芬是浪漫的,前者太悲痛,后者很坚强,倘若这是个选择题,人人都会选择后者,毕竟只要有希望,就会有爱情和梦想。
《蓝色大门》之后,台湾跟风拍了一些列青春类型片。
《盛夏光年》叙事晦涩,缺乏流畅,我至今耿耿于怀那个狗血的结尾;《最遥远的距离》或许还不错,可是青春的表现张力不够,更像是在成人的世界探讨;《九降风》的台湾版是我认为三个版本中最好的,却也过目即忘;《夏天的尾巴》《沉睡的青春》《渺渺》《刺青》等等,我却都只舍得给三星。
《蓝色大门》之后,华语再无青春片。
直到《听说》的出现。
影片的前四分之三非常好,节奏明快,叙事流利,又有励志主题,要不是后四分之一情节的毫无悬念与一不小心掉入了矫作的套路,我想我会给五星。
陈意涵,我相信这个女生身上一定还有更多等待绽放的爆发力。
彭于晏,第一次觉得他还真的是不错哦。
从他开始盘点,我是多么热爱这一群产自台湾的华丽丽的鲜肉们哟!
一。
彭于晏。
《听说》里的他让人不得不爱,假如我们公司的便当男也能如他这般可爱,那我的人生该是多么养眼。
想来之前有过多次与他邂逅的机会,竟然都被我错过了。
《仙剑奇侠传》里那个被刘品言欺负的唐钰小宝应该是他吧,而《六号出口》原来也是看过的。
后来看《我在垦丁天气晴》,完全迷恋剧中剪了一个越狱头、留了小胡须、冷酷沉默的阮经天,而忽略了表情夸张、牺牲色相的彭于晏。
我要宣布,我要开始回收彭于晏同学。
二。
阮经天。
在《命中注定我爱你》大红之前我已经爱上他了,某年冬天,跟妈在家看电视台放的《绿光森林》,我跟妈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剧中深情温厚的男二号阮经天,直接忽视了男一号立威廉。
后来他一下子蹿红,女友出来爆料他超常人的性能力、《败犬女王》的再次飚高收视等等。
而我始终记得早期他跟小美、小综一起上康熙,那时他还是三个当中人气最弱的一个,即使被小S大吃豆腐时,也只会扬起他蜡笔小新似的浓眉笑,我一下子就湿了。
三。
郑元畅。
怎么办我又要提到我妈了。
我妈是台湾偶像剧的资深电视女观众,所以《爱情魔戒》是她介绍给我的第一部小综的剧。
依稀也曾看过几眼他的处女作《蔷薇之恋》,可惜我完全忘记。
坊间流传着他曾经写给贺军翔的示爱字条,我的八卦触角一下子似海藻伸张开来。
最近某位三线女模特上康熙时,又说漏嘴暗示出了他的同志身份,难怪他跟林依晨不来电嘛。
四。
贺军翔。
“台湾第一美女”从萧蔷头上戴到林志玲,而“台湾第一美男”的称号,很少有人知道是贺军翔。
腐女们最是津津乐道于贺军翔、郑元畅、阮经天之间纠结的奸情暗涌。
这两年,我心中的排行榜,是先小天,后小美,而早几年,是小美排在了小天前一位。
与阮经天粗犷硬朗的感觉不同,贺军翔是一种妩媚阴柔的古典美,即使是在《恶魔在身边》里扮拽拽的恶少,也是俊美到要死人。
郑元畅钟情于他,他却一心倾慕周慧敏。
好吧,这个梗有点冷。
五。
立威廉、明道、郭品超。
笑容迷人的立威廉还是不错的,剩下两个,好吧,是来打酱油的。
从来就不觉得明道是美型,强烈建议他跟朱孝天同学建成一个组合再闯娱乐圈,组合名字就形象地叫做“团团圆圆”,贺新年嘛。
郭品超,我想说,我还是更爱罗志祥。
六。
蓝正龙、周渝民、言承旭、邱泽。
当我把蓝正龙与周渝民放在一起,你该看到我不怀好意地上扬起邪恶的嘴角。
蓝正龙的颜一看就是狠角色,不过性格自闭孤傲又是我喜欢的。
周渝民剪了短发之后我是越看越爱,我最看好的一集康熙是同场请来周渝民、曾宝仪、蓝正龙和大S,我的嘴角又不怀好意地上扬了一次。
言承旭,勤奋的好孩子,据说跟关颖好上了。
邱泽,也是自闭寡言的性子,消失很久后,再看到已经换了发型,五官却愈发精致。
七。
李威、林佑威。
初中时,杂志上全部是他们在wewe两人组合时期的封面封底照,那是一个唇红齿白、青春逼人。
后来各自单飞,分别进入戏剧界。
我是爱李威多一些的,这样一个有着性感厚唇、浓眉大眼的男子,他竟然信佛爱打坐哦。
林佑威的人气却低了一些,去年为了桂纶镁看过他的两集《波丽士大人》,又或者,你记得《泪王子》开头那个教写生的白衬衣老师。
八。
高以翔、丁春诚、赵又廷、郭鑫。
我们华丽丽的康熙美男团来了!
当我回忆往事,我依然记得那一夜的南京,当时,我与小高与小丁的距离只有0.01公分,三秒钟之后,我与他们便交错在人海。
我想我是爱小丁比小高多一点点的,高以翔有好看的鬓角、唇须与下巴,可以满足你的兽性,丁春诚则是戴着黑框眼镜,肉肉的感觉又可以满足你的母性。
我没看过《痞子英雄》,所以对赵又廷无感,就像我会对小S的审美第一次持保留态度。
郭小花同学,他好长,什么都很长,虽然我可以很肯定他不是爱男生,但我还是好想捏他白嫩嫩的小脸脸。
九。
范植伟、陈柏霖。
《孽子》之后,范植伟成了大叔;《蓝色大门》之后,陈柏霖也成了大叔。
至今仍然喜爱《孽子》与扮演阿青时期的范植伟,他的性格之中有疏散淡泊的随意与与世无争的静谧,某夜在facebook上与他聊天,也是这样冲淡的气质。
当年签约王家卫的泽东公司,我很期待他会在墨镜导演的电影里文艺整个人生,后来,电影没拍一两部,却传出了解约的消息。
他比从前更沉默,我还是多么祝福他会遇到下一个好的剧本与角色。
陈柏霖,我可不可以心痛一下下。
这是让我一想起来,就会轻叹或咬唇或痛经的两枚曾经的小鲜肉。
十。
杨佑宁、张孝全、张睿家。
假如说小综、小美、小天是大3P的话,我很看好这一组是小3P。
杨佑宁的样子是三个之中最控的,像郑元畅一样花样,张睿家眉眼阴柔,可以秉承贺军翔的特质,张孝全一直觉得并不美型,但是跟阮经天一样线条粗朗。
后来,杨佑宁不见了,张孝全跟张睿家沦落到在偶像剧里演男配,我多么期待他们回到大银幕。
太多男人,太少时间,怎么办,我怕我没有空档去一个一个爱。
假如要选心头好,那么阮经天、贺军翔、丁春诚、范植伟就是我的四小花。
如果只可择一人而与之相拥共眠,我要金城武。
小鲜肉虽美,不及旧情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倔强而坚挺地暗恋着金城武。
如果你碰到他,请记得替我脱光他。
==================== 华丽丽的分割线 ====================打广告:近期将盘点那些产自台湾的小雏菊们(陈意涵、桂纶镁、曾恺玹、林依晨、杨丞琳、陈乔恩、杨谨华、张钧宁、卓文萱、徐熙媛)“我最喜爱的小鲜肉”之年度大评选:http://www.douban.com/review/2930312/?start=100那一夜,我跟金城武不得不说的故事:http://www.douban.com/review/2930312/?start=200
我承认,我对“小清新”这个词汇很有好感。
这种莫名的好感,和屏幕上传说中怪咖大叔一看到小萝莉就浮想联翩类似。
偏偏《听说》偏偏就是这样一部很青春、很清新、很纯美的一部影片。
这样的影片,没有时下爱情片贯有的床戏、堕胎和撒狗血的剧情,反倒多出几分柔情、温情或者说古典的味道。
小清新爱情片《听说》中没有“堕胎”式青春,亦无绵绵“情话”无绝期式的爱情,不过,纵观全片,既有爱情又有亲情,既有感动又不乏温馨,全片节奏自然、明快,如诗般的叙事风格一气呵成,娓娓道来,绝对没有丝毫的拖沓和做作。
可以说,这部电影堪称台式小清新电影中的温情之作。
当爱情少了嘴巴,也没有耳朵,那么,我喜欢你该如何让你知道呢。
最近看了一些宣传攻势极为猛烈的大片儿,基本上没有特别惊艳的,可能是期望太高反而落差太大。
倒是《听说》这部台湾小片儿让我感动了好几下。
我得承认我是个恶俗的人,但凡是主角长得好看的片儿我都兴趣浓烈,所以说看见海报,我就知道这片我必须得看了。
其实故事特简单,由亲情、梦想、青春、爱情这几个线索穿插而成,典型的台湾文艺片。
它还是09年台北听障奥运的主题电影,所以又多了很多励志的元素。
影片一开始就把观众带进了无声的世界,秧秧、小朋之间的依赖透过几个笑容就传达到我心里,而秧秧的笑容印在了天阔心里。
有时候电影缺少声音,就缺少了很多魅力。
但是在这部70%的表达要靠手语进行的电影里,却丝毫感觉不到无聊,靠着漂亮的脸蛋,夸张的表情,好听的配乐,基本上弥补了失去声音的遗憾。
反而影片最后大量的语言对白让我有不适应,有点儿破坏了影片营造的原有的气氛。
这是芬芬姐的第二部作品,我觉得比第一部《沉睡的青春》要好很多。
反正看《沉睡的青春》,一不小心就真能沉睡了。
我是靠着快进才勉强看完,关键是郭碧婷太让我失望了,“是你的益达”里漂亮的女孩子不见了,电影特写镜头里满脸痘痕的姑娘吓我一跳,我直想说“是你的痘痕”。
习惯了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大片或者紧张刺激的悬疑片儿,看看这种简单的电影确实可以让脑子安静下来。
其实甭管是主题老套、遭厌恶的弱智偶像剧,还是像《听说》这种傻乎乎的励志文艺片儿,只要跟着剧情走就行了,把脑子空出来就行,休息,休息一下。
听和说,曾经我也那么爱听你说。
这俩人真太萌了 换谁演都不带这么可爱的
听说..很好..
文艺片,陈意涵长的让人很舒服的漂亮
无聊的台湾小文艺
台湾很擅长拍纯纯的纯爱剧
听说,《听说》是一部好电影?我说,《听说》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这就是现在的台湾片。
别有幽情暗中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有时候 都避免不了 自以为是
装逼剧情 开头不久就知道男的听得到。。。
日全被狗血的结局毁了
三星半。时常有令人心动的温暖感觉。那种只属于傻傻笨笨酸酸的,陷入爱河的人。只是画面被对话填得太满,总会有看电视剧的感觉。爱情部分很好,梦想部分没拍出来,是个遗憾吧。
无声的部分最感人,陈意涵和彭于晏都演绎的很好,很舒服的一部片子
看了不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为了来评个分,还是只有说我看过吧。。。
实在是部温暖的电影,彭于晏和陈意涵很搭,同属于温暖治愈系的。【爱情跟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听,不用说,也不用被翻译,就能感受到它。】ost很棒,彭于晏你无敌了~
用心在恋爱
很温暖人心的纯爱电影,没有十恶不赦的大坏人,也没有无法抗拒的绝症,就是温暖的小清新,有那么一个不计较你身体的缺陷,只看到你优点的人爱你,是件荣幸的事
轻浅简单的爱情,只在学生时代以及电影里。
无语了
自尊,你个无良的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