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当了一辈子火车司机,他的爷爷、爸爸也是,而火车司机最大的痛点就是会撞死人,但同时又是无罪的。
伊利亚的火车驾驶室被布置的很温馨,他的生活也井井有条,然而他摆脱不了火车司机这个痛点的诅咒,无罪并不能释放他的痛苦和自责,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不肯轻易流露自己感情的人,因为他所在意的人总容易离他而去。
伊利亚美丽的妻子死于火车肇事,伊利亚把邻居西达夫妇的儿子视如己出,然而却是他撞死了西达夫妇儿子,撞死人是火车司机没法避免也没的选择的事情。
「我父亲和我撞死过53个人」「40个男人,13个女人」「加上我祖父撞死的有66个」「我们从来没被定罪,因为这根本说不上犯罪」说这话的可没有一个叫李刚的爸爸,也不是什么有背景的深夜飙车爱好者。
而是一位塞尔维亚的老司机。
火车司机。
当地的火车铁轨旁鲜有防护,地形又复杂,因此隧道口、山旁的铁路转弯处都成了事故的高发地点。
加上丧生者中不乏自杀者、酗酒者,因此火车司机生涯中撞死过人不是什么稀奇事。
事实上这位老司机的同事们,人均撞死人的数量在20个左右。
这样沉重的话题却从当事人的口中轻描淡写地说出来,甚至还赋上喜剧的色彩。
「有一颗人头卡在了后视镜上」「只要火车一开动,那颗人头就冲着你眨眼睛」
这就是塞尔维亚今年准备申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火车司机日记》。
片头就是老司机伊利亚的一起撞击事故,即便紧急刹车,还是将一辆停靠在铁轨上的小型客车撞飞了。
车内的一支乐队被撞得肢体破碎,头颅横飞。
事故发生后,心理医生依照惯例来安抚出事的司机并对试图对他的心理状态做一个评估,看他是否能够继续胜任这一工作。
但听闻老司机的叙述之后,反倒是两位心理医生听不下去了。
距此事不久后,伊利亚在行车途中又遭遇了得知自己被遗弃而试图自杀的孤儿院少年西玛。
好在这次制动效果很好,西玛没有殒命与车轮之下。
终生未娶,膝下无子的伊利亚决定收养这个可怜人儿,他和丧子的邻居、同样也是火车司机德拉甘以及他的妻子茜达共同承担起了抚养西玛的责任。
西玛渐渐长大,也逐步树立了当一个火车司机的理想。
而自己就是火车司机的伊利亚却是坚辞反对,并且告诉他人但凡有选择就不该当个火车司机。
于是伊利亚为西玛找了一份火车调度员的工作,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他却被支使去洗火车头,同住的那家人对他也很不友好。
在现实的挫败中他又无比渴望起火车司机的那种风光来。
这时他养父的同事留巴提出来要教他开火车,他迟疑了一下就跳上了车。
留巴教了一些基本操作后,就心大地跑车厢睡觉去了,而就是这么巧,出现了西玛搞不掂的故障。
在寻找留巴未果后,他拨通了养父的电话,在养父的逐步指导下,他……吓得跳车了。
养父见他偷偷开火车知道没法阻止儿子,于是主动手把手教他开火车。
而火车司机这个职业的艰辛这才渐渐展开。
倒不是开火车操作有多难,而是在西玛学成出师即将独立驾驶火车的庆祝宴会上,每个他的同事都向他提起了自己撞死人的经历,还提到了一些被撞击事故误伤的同事:这位在行车时遇到了自杀者,自杀者的手臂撞破了前窗的玻璃,手指把这位司机插瞎了。
在交谈中他还得知了一些更可怕的消息,就是火车司机会亲手撞死至亲的诡异传言。
像是隔壁的德拉甘大叔就撞死了亲手养大自己的祖母,而自己的养父则撞死了也视如己出的隔壁家德拉甘的孩子。
而且养父的挚爱达妮卡也是死在火车的车轮之下。
这种种吓坏了西玛,他开始畏惧起撞人这件事来,每到隧道口、山旁的转弯处他就减速,常常因此延误。
不止如此,他还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整个人日渐消瘦,养父目睹此景后意识到在儿子的职业生涯中不撞死个人,他就毁了。
本来想花钱雇个自杀者专门死到儿子行驶的路线上的,但人家说了,我反正要死了,死哪不是死,何必大费周章。
最后父亲准备牺牲自己来成全儿子。
父亲横卧在铁轨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然而儿子驾驶的火车却停在父亲的身后。
原来儿子已经撞死了因为意外车子卡在铁轨上的留巴。
自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大家看来,这自然是个极其荒谬的故事,而且悲伤的故事内核在包裹着一层喜剧外壳。
但是这种戏谑地调侃死亡并没有让生命的重量减轻,传达出的并不是对生命的轻视,反而是一种沉重和无奈。
而火车司机他们也不是刽子手,他们当然心存歉意,他们同时也是受害者:有的因为撞击事故失去了生命,有的落下了残疾。
德拉甘夫妇失去了爱子,德拉甘还失去了祖母,伊利亚则失去了爱人。
他们长久地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
火车司机这个职业伴随着伤痛,也就是为什么伊利亚说但凡有选择的人都不会当火车司机。
但片中还是强调了火车司机的职业精神,像伊利亚说的那样“你知道我撞死了多少人,但你知道我救了多少人吗”。
除了生命和职业的主题外,养父与养子之间还构成了一个成长的主题,养子在养父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个合格尽职的火车司机,而养父也在教导和拯救养子的过程中,走出了对曾经爱人的臆想,坦然接受了新的爱情。
当然整个火车死亡的事件和片尾与自杀者的对话也曝露了很多社会问题,自杀的原因和政府对铁路监管以及自杀的不作为之类的。
内涵丰富之余,这种继承了前南斯拉夫电影遗风的喜剧风格也让我感到惊喜。
像是《爱上列车的狗》、《特别治疗》都是这样笑中带泪的片子。
让人惋惜的是,随着业已成为历史的南斯拉夫,原本已经颇有声色的南斯拉夫电影渐告衰落,回想起《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以及南斯拉夫三部曲等作品时,免不了唏嘘。
而兴极一时的萨格拉布动画学派也已式微。
怎么说呢,希望这些国家都能承继前南斯拉夫那种对艺术的热爱,为世界文艺带来更好的作品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师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凰。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每个火车司机在职业生涯中会撞死20多人,这些死者通常是因为寻死、失误、酒醉或仅仅是一不小心而丧生。
伊利亚是一名即将退休的火车司机,他共撞死了28人。
他19岁的养子西玛继承了他的工作,西玛非常担心自己也会撞死人,而老司机们都安慰他说,一周内就会发生,但是几周过去后,没有发生一起撞人事故,而这也使得他精神极度紧绷。
伊利亚为了帮助他,找到了许多想要自杀的人,让他们跳到车轨上自杀,但是最终这些人都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无奈之下,伊利亚自己躺在了车轨上想用自身的死来拯救西玛…
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不仅只是黑色幽默,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司机,火车司机要会再撞死人后内心重建,在车轨上捡到的孩子,
一个火车司机一生中一定会有压死人的经历,故事的序言就很抓人。
对于喜欢火车和移动风景的人来说,这是份浪漫的工作,然而这一度是个悲伤的故事,关于如何接受失去,度过宿命的痛点。
不是他生而严肃,只是人生经历的分量很重,像满负荷的车厢,借路途的连接处击出单调的节奏。
画面都很有摄影感,用了墨绿色滤镜的那种,是车皮的颜色,也是深沉版的生命的颜色。
成为火车司机的梦想有点危险,危险又怎样,危险又明亮,这难道不是被向往的东西该有的样子嘛。
一生和火车相连的他们仿佛一辈子都在路上,却又哪儿也没去。
这是今年塞尔维亚准备申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候选电影,一部尚属于冷门的好片。
“火车司机命中注定要撞死人”,有点骇人听闻,但这是行业间里代代相传,如同魔咒般的职业宿命,躲不掉。
一群老司机没事干在一起喝酒唠嗑,谈起五花八门的人身事故早已波澜不惊,遇到难忘的还能如数家珍。
几杯黄酒下肚,扳着指头都数不清,死在自己车轮下的到底有多少亡灵冤魂。
从看到死人最初的夜夜噩梦,但后来即使对着人头断肢也面不改色的淡然处之。
凡事都有第一次,冲淡了恐惧,渐渐的再多震惊都会麻木不仁。
这个国家铁道边的伤亡事故司空见惯,原以为没两天就“见红”破咒,可万万没想到,初出茅庐的养子竟然安全行驶了超过六个月,“第一滴血”始终没来。
每天担忧着血淋淋的尸体在何时,何地,何人,以何种方式的到来,这层隔阂障碍突破不了,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曾在车轮前救过他的养父,愿意用自己的老命做祭品,舍身喂虎,再救他一次。
黑色幽默在电影里无处不在:老司机在铁轨上撞死了六个倒霉的吉普赛人,为了测试火车司机在车祸后的心理应激反应,还像模像样的找来两个心理专家来帮他恢复。
结果这两个稚嫩的专家,被他绘声绘色形容的车祸现场吓得腿脚发软,落荒而逃。
对于死亡,他充满了戏谑的调侃;对于遇难者家属,他带着无奈的歉意;对于这份职业,年迈的他早已妥协。
非常喜欢这个外表冰冷严峻,内心温暖细腻的老男人。
他祖上三代都是火车司机,真正的根正苗红,响当当的工人无产阶级。
严肃,刻板,不苟言笑,自从爱人遇难身亡以后,三十年间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过的铮铮硬汉。
开口闭口把传统放在嘴边,要儿子善待友人注重礼貌,从来不肯亲吻儿子,不愿意大庭广众的挥手示意。
虽是硬汉,但心中蕴含着脉脉温情,是养子但视为己出。
他深知司机这个行业的艰辛磨难,自己无力改变命运,就希望给孩子多一个选择,力图让他远离这个怪圈。
铁路上正常行驶撞死人,不用负责法律责任,但内心的痛苦和内疚始终是存在的。
撞死的不仅仅是陌生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死在铁轨上的至亲。
每天听着一成不变的信号声上班,在这两条铁轨上来回摆渡。
绕轨而居,在汽笛声苏醒,在轨道声入眠。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车轮在铁轨上刺耳的摩擦声,是他们生活的音符,又是那些亡魂的哀歌。
耳畔回荡着这些声音,心里是不是也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电影带有奇妙的魔幻色彩,像是在描述普通的火车司机的生活,暗地里矛头还指向社会方方面面。
这么频繁的撞死人,不仅仅铁路的安全系统有问题,也映射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沿途居民的罔顾法律,包括职工家属自身安全意识异常单薄,闹哄哄一片荒谬下的乱世浮现。
老父和意图自杀的中年男子间的对话,哭笑不得之际,还暗示着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让人生无可恋。
“一个吻”,在剧中反复的被提起。
只要有一个吻,就能替你送命;只要有一个吻,就死而无憾;只要有一个吻,也许事情就会有新的转机,可到头来都没能如愿。
电影的最后,父子两人的手上握着一大堆准备献给亡灵的鲜花,可为什么不能给活着的心爱的人一个吻呢?
爱可以无声传递,但吻能让心灵更近。
影片中,老火车司机伊利亚为了帮助养子西玛破除撞死人的恐惧,自己躺在了车轨上,想用自身的死来拯救西玛。
伊利亚这一举动,也是彻底打开了养子西玛的心扉,父子俩重归于好。
以前我以为这只是简单讲述了火车司机的故事,如今再次观看时才发现不止如此,电影通过讲述火车司机这个“杀人无罪”的职业,将人性中的善与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的过程,然后,还要把这种不断的克服自我传承下去。
没有大起大落,中间从小男孩到他成年还有一个大的时间剪辑跳跃,但电影的整体气氛符合特别柔和与暖心。
老火车司机的固执在最后那个拥抱里的化解,真正是自然而然 塞尔维亚的明亮色调和黑色幽默相映成趣,人生就像行驶的列车,两次停下是命运的轮回。
就算是残酷的悲剧,我们必须要有坚持走下去的意志与勇气 温馨而残忍,欢笑之中蕴藏着绝望,其实这也是人生真实的情景。
这是东欧影片所擅长的题材,能够以开玩笑的方式面对生活,酸楚之中透着乐观。
挺好的一个片子!
更重要的一点,可能全世界也只有南斯拉夫人,敢于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火车司机撞人了。
这欢笑的背后,是心酸。
这个民族的命途有多舛,他们的狂野就有多深。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完成度很好又比较高级的悲喜剧,电影用喜剧的外壳包裹的其实是关于生死、成长、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以及爱情等等这样的人间主题。
很荒诞有趣,就像故事里说,只有在撞死过人之后,火车司机才是真的火车司机。
老爷子的中华冠毛犬挺有意思的
brief
siff,意外的今年连续两部塞尔维亚电影,近代多难的国家,南斯拉夫、南联盟、塞黑再到塞尔维亚,喜剧颇有暗黑特色
17年上影节。塞尔维亚老演员们插科打诨,但整体是一个荒诞小品,不太值得推荐。
题材挺有意思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现象
太是我的菜了!!!戏谑荒诞,又温情克制。主题其实很沉重严肃,但是拍得非常轻松。很高级啊。
三星半。说本片是喜剧其实很勉强,虽然确实偶有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段落,但整体氛围相当沉重,更多的是让观众感到一种荒诞与无奈交织的情绪。故事看似聚焦火车司机这一特殊职业的平凡生活,但寄寓的意涵其实更深更广,值得回味。
东欧式幽默....
呃…故事很平淡…像极了生活在地球平平无奇的我们
创意非常棒,撞死人体验,以及养父劝自杀者定点自杀,创意值四星!演绎得略平淡,太朴素了,观赏性不算好。最好看的是如何训练成为司机这一段,有夸张有笑料。居然害怕得跳火车,火车没有司机也没事,实在是超现实。尼娜·扬科维奇 Nina Jankovic真是漂亮!!!
好难得能把火车司机拍得这么浪漫,撞死人成为身份中极为自责又得以放松的部分,确实东欧有点像南美,工业已过,繁华城市未至,留下粗野的太阳。
无法回避的恐惧只能去面对它,伤痛也是。电影像童话一样美好,如果是这样我也愿意做一个火车司机。
所有的火车司机都碾压过一些自杀的,粗心的,醉汉。
我也曾想过火车(动车、地铁…)司机撞死人的问题,也曾在其他电影里见过,但把这个残酷的现实问题拍成这样一部荒诞幽默的喜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尤其是结尾的设计,真是让我爆笑不已、拍案叫绝!
豆瓣能不能改下支持半星,总有电影给四星太多给三星太少
撞到了人焦虑紧张,撞不到人更焦虑更紧张
面对与突破的主题,老头性格塑造尚欠火候,冲击奥斯卡还是弱了点。
死亡催促人快速成长吧
可能不适应塞尔维亚人的表演风格,感觉里面所有演员的表演都不及格。最后一段不错,老头和自杀男人的对话有点哲学,求他自杀反而不愿意了。处女撞人,整个故事像多头在等利空落地。塞尔维亚铁路系统这么随便吗,还以为老头是刘志军呢
对不起死者,可是真的挺治愈的电影😂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