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阿姆斯特朗的登月是人类的一小步(暂不说真假) 那这个绝对是人类探索的一大步。
代入感极强,尤其是太空服破了后在太空漂浮那一段,让人感觉到太空的深渊恐惧。
我是看了行星纪录片后来看的这个电影 因为有了代入感, 最后的太空生物也很震撼,因为不像异性那样大张锣鼓,就像真实世界发生的一样,这种在恶劣环境下养成的生物类似碳基生物必然有独特的技能,参考地球最冷的地方也已经发现了微生物,生命的强大真敬畏。
《欧罗巴报告》,其实中文译名叫《木卫二报告》更合适。
2013年12月周五晚上看完了这部2013年的小成本科幻电影。
此电影根据一个科学事实,即科学家相信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也叫欧罗巴上有液态水。
因此,欧美的宇航局联手发射了这颗欧罗巴一号的飞船前往探索木卫二。
影片是伪纪录片风格,这个应该是仿造了前几年大受欢迎的《第九区》,而且《第九区》的男主角还在此电影里扮演了一个宇航员的角色。
虽然影片通过闪回,回忆,采访等稍显凌乱,但由于故事本身比较简单,所以理解起来不算太困难。
飞船在飞离地球后6个月通信系统损坏,从而和地球失去联系,从此开始拥有6名船员的飞船就霉运不断。
不过此片总体基调是积极向上的,6名宇航员始终互相协作,不怕牺牲,传达了一个朴素而又悲壮的科学理念:如果能够突破人类的认知极限,那么牺牲几个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揭示木卫二上有高等生命(不是智慧生命)还是小小震惊了我一下。
虽然很多见多识广的科幻迷们说这个所谓的生物拉低了这部电影的档次,但是我还是感到很欣慰,因为导演显然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些宇航员牺牲精神的敬意。
最后提一句,本片主演之一是吴彦祖,而且还是船长哦。
关于欧罗巴的设想,没人能赢得过阿瑟克拉克。
包括这一部的欧罗巴报告里面对地外生物的描写依旧脱离不了阿瑟克拉克的影子。
对比外太空探索的年历表与近几年出现欧罗巴科幻畅想作品的年历表就不言自明这一路都谁抄了谁。
【2010太空漫游-📖】阿瑟和库布里克共同创作太空漫游系列时人类还未提出木卫二存在生命的假说,在2010这部作品里阿瑟撰写了一段中国钱学森号登陆木卫二采集水资源并将其转换成燃料的故事,钱学森号登陆木卫二后不久便遭到海洋类植物的袭击,TA们群居、向光、脱水无法生存、喜温暖水域(这些设定影响了众多影视作品,但在2010影视版本中这段故事却被删掉了)【欧罗巴报告-🎬】到这一部伪纪录片体裁的电影,所有镜头由出征木卫二的欧罗巴1号上的生活舱、驾驶舱、指挥舱、气阀舱、发布会视频等录像剪辑而成。
看点1是营造出的紧张气氛,2是木卫二环境的描绘,生物设定:海洋生物、向光、有辐射性、外形酷似章鱼(对这一设定真的很毁气氛!
但也能够理解编剧的初心…毕竟外星生物常被描绘成章鱼的形象,虽不高级,但有据可循:章鱼的基因数超过智人,有三个心脏,两个记忆系统,流传章鱼是随流星来到地球上的高级生物)【2001 太空漫游-🎬】在影视版本中的设定是为寻找被称为“老大哥”的黑色石板而展开了一项木星登陆计划,言外之意高级生物或地外文明在木星附近是库布里克的构象。
(原著中这一设定原本是发生在土星)【最后推拉-电影】在前往木卫二寻找生命的任务途中却发生意外,更多的笔墨在描绘外太空漂泊的孤独感。
小成本科幻片,亮点不多,不看也罢。
——————————感受分享**🐇** 除了科幻的设定,这一部电影的立意也略感肤浅了一些,一直在平推为了人类的探索牺牲生命算什么的主旋律。
可是人类在向宇宙进发的那一刻就准备好了应对一切挑战,无论是孤独、磨难、战斗还是牺牲。
我们出于谦逊,没有到处张扬,但有时暗自思忖,觉的人类足够优秀足够独特。
而与此同时,我们又没有足够征服宇宙的野心,我们只是想把地球的边界拓展到宇宙的尽头。
有些星球也许像撒哈拉沙漠一样荒凉寂寥,有些也许像极地般冰封万里。
但我们充斥着人文情怀,心地高贵,我们抱着不会奴役其他生命族群的初衷踏上这段旅途,希望能够传递自己的价值观,能够跟他们取长补短,我们自封是星际间的沟通骑士。
然而这是人类文明中最迫不得已最隐居谷底的谎言。
我们四处寻找,想要找到的文明仅仅是所谓的“人”,我们寻找的是一面镜子如果最终找到的世界与我们不同,我们将不知所措,所以为了回避那种窒息感。
我们至今在苍茫宇宙间所寻找的地外生命方式就如同在寻找第二个地球这个地方有水、有磁场有能量、有化学元素、有矿物质。
所以至今仍在孤独的我们或许不是没找到地外生命我们只是没找到像我们一样能够沟通的“人类”征途不停 未来可期吧
优点很明显就是很贴合实际,实践告诉我太空片就该进度这么慢,想一想每次一个神舟上天就那么一会央台能连续播n天,这片就很写实,写实到如果你不能静静欣赏就完全想睡觉。
比较写实的还有二次坠落老头护胸的动作。
但是伪记录的难看也很明显,就是故事线为0,除了这点其它是正常发挥。
几个点我很喜欢船长之死死的很好,毕竟意外的来到谁也说不准,算是很好的反转。
克鲁苏外星人也算反转。
原来这船没有生还者也算反转。
有些不知道的bug比如为啥二次降落什么的也有其它帖子补充了。
因为没有其它类型这么写实到让人睡觉的片子,就打4星吧,我是看完想睡觉看的时候暂停了好几次因为日常好无聊。
吴彦祖的英文居然不出戏,好评。
最后我想吐槽,为什么大家都不听船长的话,显得船长像个傀儡,比如不听船长非要拔钉子,比如死了队友的情况下还要搞什么投票才决定自己出去,比如非要去探测发光体,看完之后真的心累。
我真觉得太空舱里一定得有一个明确的做决策的领导的,大家都民主不如你们把太空船一人分一块吧,比如那个非要外出探测的妹子,在已经有人死之后,决策不该更谨慎吗,难道不该技术人员评估之后领导做决策,怎么就直接民主投票了,票多出去真的很儿戏啊,毕竟船只有一艘,如果真的把什么奇怪物质带上船,是不是要演异形了。
比如第一个飘走的男的,我以为是割手把飘走送进仓体,还感动了一会,没想到是反着的,所以你们之前铺垫那么多毒气做什么,废那么大力气,直接两人一起进去不都能活。
外出探测的妹子皮肤挺好,吴彦祖居然不出戏,就是太背景板,可能主角有一个吧是那个领航员。
地球人,你们好!
威廉的确不行了,摔得太重,内伤,我们实在不能起死复生,长得帅也挡不住悲催的命运。
但是,你们其余的人员都还健在,包括滞留外太空的那位宇航员,我们也顺利挽救了回来。
高兴吗?
失而复得总是个惊喜,至少那个家伙很开心,差点开心死掉。
他们现在暂时生活在欧罗巴的仿地球生态实验室内,玩着电玩,吃着欧罗巴海鲜,看着这里的美女与帅锅的艺术表演……当然,待飞船修理完毕后,他们将返回地球,希望你们不要担心,不要咬牙切齿的计划报复我们,也不要计划来欧罗巴搞监听、推行神马民主,这里也的确没石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神马的哦。
当然,印第安人的历史我们也是比较熟悉的,SO,你们懂的。
此致,礼。
欧罗巴的欧国外交部发言人地球纪年2013 07 09
小投资,伪纪录片模式,科幻恐怖,这样模式的影片早已不再新鲜。
但欧罗巴报告主打的硬科幻设定,在最近的影片中已很少见到。
douban的评分个人感觉显著偏低,当然硬科幻影片一般受众都比较少PS 上一部比较“硬”的太空科幻片是《火星任务》,PS2 最近的《地心引力》最多算软科幻和硬科幻之间的产品下面说下很多人看了以后不明白的一些解释。
1、影片中录像监控并不是完全按照顺序播放,需要注意任务时间这个字幕,很多地方存在插叙或者倒叙2、任务执行到一半,通讯模块损坏,因此,从那个时刻到最后阶段修复通讯系统,欧罗巴飞船和地球之间失联。
3、修复通讯模块的过程中,损坏部分在登陆舱的舱外,2名宇航员舱外行走,通讯系统盖板卡主or冻住,强行打开的时候,1名宇航员手套割破失压,另外一名身上沾染固体(低温冻结)剧毒燃料,在返回减压舱的时候,为了救失压的同伴,(同时自己不能进入减压舱)因此用力把同伴推入减压舱,由于反作用力,自己飘离飞船牺牲。
4、欧罗巴飞船船员居住区采用旋转方式用向心力产生模拟引力,不然20个多月的飞行,船员肌肉会严重退化,因此,在船员休息区存在模拟引力,但只要船员爬上那个梯子,逐步接近旋转舱室的中心,就会逐步失去引力(影片有直接描写片段)5、木卫二体积不小,表面存在大约0.5G的重力,因此飞船降落后,不存在失重问题。
6、木卫二由于靠近木星,木星有很强的辐射(木星有巨量的液氢,内核高温高压下,已经有一些亚临界的核聚变反应产生,因此辐射很强)因此如果木卫二上存在生命,肯定早已适应辐射的环境。
(冰不能很好的阻挡辐射)因此,生命自身也带有很强的辐射,(影片有直接描述),而且个人感觉,该处生命可能对各类辐射非常敏感,因此,几次出现都是受到各种光线(也是辐射)的吸引,(第一次登陆后,舱外照明灯,挖洞机器人的照明灯,女科学家头顶灯等等)7、第一次着陆偏离预定位置,冰层很厚,挖洞机器人又失去联系(其实被海底生物破坏)因此,女科学家才需要步行到预定的”高温“区域采集样本,那里由于海底火山或者地热原因,温度高,在很浅的地方就发现了藻类样本。
8、木卫二起飞是某个燃料管冻住导致燃料配比不对,发动机罢工,起飞失败,吴彦祖在坠地前一刻抛弃防水壳,用反作用力减速,(防水壳抗压的肯定很厚很重,这点也符合物理常识)9、最后一刻,修复燃料管无望情况下,舱外宇航员修复了通讯模块,飞船重新和地球建立同步连接,任何数据在接收到都实施发射出去,因此,地球上能够看到飞船最后一刻的画面。
10、关于木卫二冰层厚度,根据伽利略二号的数据分析,应该在几公里厚,影片钻孔机器的数据时2000米,符合实际情况。
下面说一些bug1、宇航服没有推进系统2、舱外作业不实时系安全绳,宇宙里和木卫二上都是如此。
3、轨道舱上不留人。
4、只有一套通讯系统,无备份。
5、木卫二高辐射,应该有线缆通讯设备,出仓宇航员系线缆,既可以做安全绳,也能提供抗干扰通信。
6、木卫二上起飞前,燃料混合出问题无告警,起飞了才知道。
我个人觉得有些给很低分的评价有些武断:1、电影中提到预定的降落地点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因为溅落偏移才到了冰层达2000多米的地区(看钻机行程参数显示),后来飞船二次着陆到达预定地点,因为温度高所以冰层特别薄,冲击力又造成冰壳破裂,异性生物才能到达表面。
2、温度高的区域是因为存在海底火山的原因。
经飞船钻探后发现,高温地区的硫含量很高,这也是合理的。
在地球深海也发现了在海底火山周围依靠硫元素生活的细菌,并不依靠氧和光合作用生存。
3、绝对零度是星球表面。
因为厚厚的冰层起到了类似地球大气层的作用,隔绝了宇宙射线和太阳粒子的侵蚀,有生物生存的可能。
冰层下水是液态存在的,所以温度绝对在摄氏0度以上。
4、外星生物绝不是靠吃宇航员生存的。
电影中提到在星球表面发现了低级生物(类似于绿藻),所以导演的设定是在冰层下的深邃海洋内存在着完整的食物链,产生高等级生物是合理或者必然的。
综述:作为一部低成本的科幻片,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事无巨细的一一陈述,但整体来说没有大的谬误。
科幻的软硬只是相对的概念,硬科幻也不能等同于科研报告。
而影片的拍摄视角独特,调动了观众的临场感,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近些年来,拍科幻(特别是硬科幻)越来越不讨好观众,预期收益不高,而投入相对其它类型的电影又偏大,主要还是观众的科学素养在不断地下降,现在拍科幻不如拍魔幻,什么魔戒、哈利波特等等,好片层出不穷,但现在能看的科幻新片还有几部?
不但电影是这样,连电视剧也是,自从星际旅行、卡拉狄加之后,基本就没舒心的追过科幻剧了.......So,对科幻多点宽容、多点支持吧!
说实话,我特喜欢看豆瓣影评不是因为影评写的多好只是能从影评中找出教科书般的装逼样本一般这种烂文开头先要拽出几个英文单词然后从百度中复制黏贴一些赞美接下来接下来!!!
重点来了!
全篇剧透从头透到尾最后再捧着臭脚赞美两句通篇洋洋洒洒上千字豆瓣电影是看图说话专区吗?
发帖的人是觉得观众看不懂剧情听不懂中文吗?
谁能告诉我这种影评的意义在哪里???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用怀疑,宇宙中肯定有其他生命!
如果没有,那也只是时间没到!
地球上最古老的细胞之前有什么?
如果可能,人类冲出地球之前没有毁灭的话,会在经过的星球上,合适自己生命形式的环境下,人造生态,就如普罗米修斯一样!
如果不人为制造生态,就算是经过,也有可能带去细胞或者细菌,地球有可能就是某种生命经过之后留下了痕迹之后演变出的生命或者生态!
生命相比于宇宙来说,还是太脆弱了,灭绝和复苏,循环不绝!
说回电影,真就是硬核伪科幻纪录片了,亮点是吴彦祖,不怯场,不突兀,不尬,帅出国际啊。。。
片子成色很优秀,很多细节比较用心,而且也讲了个好故事,现在很多猜测说章鱼和人类不是地球生物,最后的章鱼哥应该是基于这点给出的想象吧。。。
这片子真要说感受的话,大概是没啥感受,因为现在是2020年了0.0
喜欢科幻的朋友还是不容错过的,有一丝丝星际穿越的内味... 特别是有阿祖呢,彦祖啊你不在地球好好当流氓,跑太空当流氓做爪子?
是要当星爵的第二任勇度爹了?
(我这扯到哪去了) 总之阿祖在这小队里似乎是领头的又似乎是打酱油的... 总是C位却没太大用处,几乎是辅助的设定啊哈哈.... 不过前半段看阿祖站在队友身后的气势还蛮有领头的的气势的,说俗点也好像农村结合部的老书记啊hhhh..... 但是一点也不违和感,是少有的中美人种融合的电影观感,不愧我阿祖,对得起胸口上的♪五星国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咳咳,吴彦祖的表情包请大家无视,多看看图四五那窒息美的外太空美图吧
图三这火箭标识我第一眼看成企鹅扣扣图标,这黑化了?
搞不好真是疼逊 的注水嘻嘻
比较沉闷 最后结局不应该是好的吗?有低俗的被外星人都杀了
硬科幻。雖然剪輯讓人有些許不適,但是回味整部片子的時候還是覺得滋味無窮。
伪纪实始终还是很难拍的精彩的,第九区到最后一段也没有走纪实路线才得以翻盘
为什么我会没兴趣。。其实我蛮喜欢天文的啊。。
各有各的菜,可惜这真不是我的菜,最讨厌这种伪纪录片了 拍的还算严肃认真3星了
全篇都在创造一种人造阴郁氛围,60%以上的镜头是演员的皮肤眼球,科幻场景绝大多数都是演员口述,最后导演告诉你全片的主题是宇宙很危险。真是要多SB就有多SB。
拍得太闷了,一大堆航空专业术语也是根本听不懂,说不定不用伪纪录片这种形式来拍还不错。。吴彦祖的英语太地道了,人也太帅,根本不像中国宇航员。。
又是一个全军覆没的故事,为什么不保持飞行器轨道,机器人下探呢?
小成本科幻片,人类探索宇宙的代价,全片都是监控器镜头,却有一种极度的压抑感,当沙尔托科普雷的主视角漂离飞船越来越远时,那种绝望的感觉渲染非常强,茫茫宇宙空间,漆黑一片的星球,很好抓住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深层恐慌
就吓唬人的?还伟大发现?我在想一个问题,那个女的驾驶员是怎么在最后接受采访的?
探险不是探险,纪实不是纪实,伪科幻,后半部分快进看完的,你懂
写实派硬科,可惜有情节没内核,前戏太长高潮太短,结尾刻意抒情太突兀,把外星人设计成章鱼的想象力就和吴彦祖的发际线一样令人心疼。
shoubl这文艺镜头
记录片风格,很真实,不够娱乐。
没耐心看完,直接跳到最后看个结尾……哦,木卫二有外星人。
典型的硬科幻,一大堆科学术语,之前读科幻小说就深有体会;所以个人更偏向于以情动人,主题先行,主打创意的软科幻。本片就是硬科幻和伪纪录片的结合,沉闷而平淡
除了最后出现的木卫二海底大章鱼的影像,其他都很好。
很有感觉!但是细思漏洞很多。算是抓人的好电影~
很低成本的感觉,没什么感情色彩
也许是受限于制作成本的关系,表现力实在是太弱了,无论从演员阵容、电脑技术、科幻想象力上来看都是,融合伪纪录片手法却乏善可陈。主题也流俗于一般性的外太空探险,加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密闭空间,实在是有够闷有够乏力。最后的外星生物昙花一现,这....好吧,制作费用顺便把生物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