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同看完这部《龙和雀斑公主》,同感体现出日本电影常见的家暴与成长,以及动人的情感张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不光延续了日本动画的本土风格,更能看到迪士尼的影子。
随着第49届美国动画安妮奖提名名单揭晓,这部电影不出意外获得五项重要提名,包括最佳独立动画长片、最佳动画导演、最佳动画编剧、最佳动画视觉效果、最佳动画艺术指导。
作为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素有美国“动画奥斯卡”之称,经常被视为该年奥斯卡动画奖项的风向标。
“最佳动画编剧”的提名,说明其故事很有嚼头,下面就聊一下这部日漫混搭迪士尼风格的《龙和雀斑公主》。
《龙和雀斑公主》将“元宇宙”的概念套用在经典的日本影视主题上,构想了一个近未来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大行其道,社交媒体“U世界”风靡全球。
“U世界”通过人体共享技术将生物信息同步为虚拟人像,强行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电影主人公玲原本是偏居乡下的普通女孩,母亲的意外离世导致她自闭又自卑。
虽然心怀唱歌的梦想,却无法在众人面前发声;虽然有心仪的暗恋对象,却从不敢表白。
她有一位学霸闺蜜小弦,精通各类网络技术,与她形成互补。
在虚拟的“U世界”,玲实现了理想的自我形象:一个叫“贝尔”(Belle)的虚拟人物,能唱出曼妙的歌声,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
成名的同时,玲也在遭受网络暴力。
一个叫“龙”的巨型怪物出现在“U世界”,全身伤痕满布,外表丑陋却内心温柔,保护玲不受网络暴力的攻击。
因为龙破坏了“U世界”的秩序,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公正团以维护正义与秩序的名义讨伐龙。
他们发明了一种能揭穿真身的技术——“正义之光”,在这种光的照射下,虚拟身份的真实肉体会直接裸露出来。
现在,玲急需找到现实生活里的龙。
在小弦的帮助下,龙的真实身份逐渐揭开,原来是位保护弟弟长年遭受家庭暴力的少年。
玲自愿接受了正义之光的“揭穿”,在“U世界”裸露真身。
当玲这样做,她不仅第一次以真人的身份发出了歌声,同时也救下了被围攻的龙。
可以发现,《龙和雀斑公主》讲述的是两位弱者相互救助的故事。
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相遇,并在现实世界寻求慰藉。
同样,这个故事也探讨了自我与本我之间的关系。
虚拟世界虽然满足了本我潜在的欲望,但并不能救治我们。
唯有面对自我,借助真实世界温暖的人际关怀,一个人才能解开内心的症结,与自我和解。
玲原本不明白为何母亲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不认识的落水孩童。
当她在龙的身上看到类似举动后,终于理解了母亲。
玲通过与自己和解,勇敢面对了不甚优秀的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
她在U世纪显露真身,不再自卑,并在现实世界用脆弱的肉身挡下龙父亲的暴力,救下龙。
对弱者的关怀一直是日本影视作品一个潜在的主题,十部里面恐怕有九部会涉及到这个话题。
日本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持续地治愈我们,慰藉人心,其原因正在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龙和雀斑公主》虽然讲述发生在近未来的故事,但并不缺少经典的叙事元素,它从童话、小说等文类汲取了不少滋养:玲的形象像是“灰姑娘”的翻版,“U世界”是她的水晶鞋;贝尔与龙的组合,让我们想到“美女与野兽”(贝尔的名字也是借取于此),也让我们想起《悲惨世界》里的加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结合。
近来,因为脸书(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火遍全球。
《龙和雀斑公主》正是一部“元宇宙”电影。
它在某种程度上提前帮我们构想了一个可能实现的“元宇宙”世界,并提出了轻微的反乌托邦式批评。
虚拟现实真的能让我们找到幸福吗?
人在背离自我的迷途上又会陷入哪些心理问题?
畅所欲言的虚拟网络世界,言论的边界在哪?
这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伦理难题。
《龙和雀斑公主》的故事最终回归了现实,似乎在告诉我们:唯有真实地面对内心的症结和现实的困境,超越它,才能更好地生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被理解的事情。
比如,出家清修的和尚,救助五湖四海的孕妇,收养弃儿。
比如,名校毕业的男人,放弃工作,人到中年,重新踏入高考考场。
比如,年轻的妈妈丢下自己的孩子,奔向暴涨的河流,牺牲自己,拯救素不相识的孩童。
这些脱离了主流思维模式的行径,旁人不理解倒还好,毕竟他们只是远方的看客,说两句就算了。
倘若亲近的人不理解,就会是一件伤心的事情。
《雀斑公主》在我看来,讲的就是一个因为不理解而伤心的女孩如何与自我进行和解的故事。
01我们的女主角——铃,自小在对妈妈的不理解中长大。
妈妈在世的时候,小铃活泼,可爱,对音乐有天赋,有热情。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三餐四季,幸福美满。
妈妈因为救人而丧命之后,她的天空一下子变得晦暗了。
失去妈妈的小孩是怎样的心情呢?
难过,从此餐桌上再也没有妈妈的身影了,也不想再好好吃饭了。
痛苦,那些说着“逞英雄”,说着“不知道顾惜自己孩子”,说着各种批评言论的人,把她心里面原本美好的妈妈形象彻底破坏了。
她既怨恨妈妈,又爱着妈妈,内心难以自洽。
想念,想回到从前那样妈妈陪伴在身边的快乐的日子。
怀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才会不顾我的哭喊,去救那个小孩?
所有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像一座山一样,沉甸甸地压在她心里,于是小铃长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压抑自卑的高中生。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羡慕肤白貌美的校花,幻想长成她的样子。
喜欢聪明帅气的学霸,只敢远远围观,默默欣赏。
内心感觉十分孤独,想要站在耀眼的光里,但又无法勇敢地走出自我限定的围城。
如何获得改变自己的勇气,与自我和解呢?
影片给了一个超现实的解决方案——进入U的世界。
U的世界,虽然是虚拟世界,但会读取人的生物特质,突出人原本的能力。
在那个世界里,铃摇身一变,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歌星Bella。
倒不是什么厉害的魔法,只是因为有虚拟形象的掩护,不用背负沉重的回忆,不用顾忌别人的眼光,也不用害怕唱得好或不好,她只是自然而然地唱了出来,展现了自己的天赋而已,就获得了大众极致的喜爱。
原本歌唱的记忆都与妈妈有关,随着妈妈的离开,铃也丢掉了这一部分的自己。
面对大众展现出自己的歌喉,这是铃与自我和解的第一步,她找回了缺失的那一部分自我。
从此以后再提到歌唱,也不再是痛苦的回忆了。
02U世界的竜,是铃完成自我和解的一个强效催化剂。
他们的第一次相遇,一个是璀璨耀眼的歌星,一个是狼狈逃窜的恶兽,身份有如云泥之别,但他们一定在某个时刻,共情了对方心底的仓惶无助。
所以作为Bella的铃想要找到竜,竜也屡次三番保护Bella。
不得不说,竜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受到家暴的少年惠,这个设定有点出人意料。
但这又让前面的某些动机变得合理了,正因为他和铃都是缺失母爱的孩子,才会不自觉地相互吸引。
为了获取惠的信任,阿忍建议铃用现实的模样在U世界歌唱。
闺蜜弘香强烈反对,好不容易万千宠爱于一身,怎么能就这样放弃了呢?
但铃还是义无反顾地卸下了假面,以一个女高中生质朴的面貌面对华丽的U世界,面对千千万万包装过的精美皮囊。
同时,这也是铃在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离开校花的长相,离开华冠丽服,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与平凡,达成自我和解的第二步。
惠终于相信了铃,给他们打来了视频,视频里的父亲暴跳如雷,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刮向兄弟俩。
少年伤痕累累的背脊,像一把将将要折断的弓,却仍倔强地把弟弟护在身下。
看到这一幕的铃,决意只身前往帮助他们。
在铃决定的那一瞬间,她的身影和当年奔向河流的妈妈重合了。
她终于理解了她的妈妈。
不是自不量力,也不是逞英雄,是势在必行。
妈妈也不是不爱她,她终于可以放下对妈妈的怨恨,好好地爱妈妈了。
此时的铃,完成了所有的自我和解。
03自我和解之后,内心不再拧巴,知道自己值得被爱,才能看得见身边的人。
原来爸爸一直都是很爱铃的啊。
不善言辞的爸爸,整部片子来回就是那几句台词,晚上想吃什么吗?
铃每次都冷漠回绝,他还是每天都会问。
只有爱你的人才会时时刻刻关心你饿不饿,也只有爱你的人才会不厌其烦地问你有没有想吃的。
后来的铃,终于回应了爸爸。
俗世里的幸福,是每天可以一起好好吃饭。
另一个被看见的是,一直呆在铃身边默默守护她的阿忍。
他六岁的时候说要保护她,直到十六岁都没有食言。
铃失去了妈妈,他便像一个妈妈一样,常常询问铃是否遇到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想要跟他说的吗。
可惜那时候的铃,自卑心作祟,只想离忍远远的。
她不敢接受忍的好意,生怕自己自作多情,误解了他。
即便铃的态度是这样,忍也没有后退,他不仅践行着保护铃的承诺,还像一个导师一样,鼓励铃在U世界露出真身,给予她最诚挚的信任。
他一直在等铃与自己和解,当真的等到了那一天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向她袒露了心迹。
不是“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而是“你真棒,你已经不需要我的守护了,现在的我们可以正常交往了。
”多么令人心动的少年啊,他喜欢铃,却没有乘虚而入,而是选择帮助她、成就她。
等到两个人在心理上平等之后,才提出想法。
想的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正常交往,从朋友做起。
除了爸爸和忍,铃的身边还有弘香、慎次郎、瑠果,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其实从来都不孤单,只是等到她与自己和解之后才真正感受到这些人。
太阳的光穿过层层叠叠的乌云,那些伤心的事情啊,都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一边经历,一边和解。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被他人的眼光或言论绑架,勇敢地做自己,好好爱自己吧。
废话少说直接开喷:设定雷同,自己抄自己也是剽窃;核心动机为零,龙,和公主,这俩角色都在标题了,够重要了吧?
那雀斑公主为什么找龙,从头到尾都没有说。
所以你看电影会像我一样,为什么女主角能对一个毁了她演唱会的兄弟这么上心,为什么?!
你告诉我女主想知道他是谁,你让人家说“我想知道他是谁,”就行了,让我死心了。
但细田守从头到尾都没有说。
我是真的没办法共情。
只能满脸像生吃了柠檬一样,拳头变硬。
说说最后一段。
如果前面是6分,最后一段那就负分不敬。
女主角在她一帮靠谱大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被家暴的小孩的住址,得去救小孩吧?
那当然!
结果官方说没发生事件不能报警,但他们担心会出人命,那就自己过去。
这个理由我能勉强接受。
于是靠谱的大人们开了车,我以为他们要一起去小孩住址——下个镜头画面一转——女主一个人坐在夜行巴士上。
细田守,你真的疯了吧.......问问你的理智,一个女子高中生,一个人,去见长期家暴小孩子的成年男性,以为自己可以保护得了他们。
然后一帮成年人觉得没问题?
他爹甚至回复:我知道你要一个人去了,你好厉害!
我好骄傲!
拜托,一个高中生做不到!
你以为这里最烂了?
紧接着女主到了目的地。
这时候下起了雨,她艰难地向前走,终于见到了在路口等她的小朋友。
(此时煽情bgm)然后家暴爹冲了出来,要打女主他们。
以下是朋友葱花友情还原现场:女主:母鸡护小鸡的姿势家暴男:举拳,开始战吼ruaaaaaaaaaa女主:不动,就看,就盯,就瞧家暴男:怂了,收声女主:再看,再盯,再瞧家暴男:二次战吼,ruaaaaaaaaaa女主:接着看,接着盯,接着瞧家暴男:他怂了,他软了,他跪了,他跑了他写的这个故事完全没考虑现实情况,随心所欲,搞得观众也只能不带脑子看,虽然还是让人受不了,想大叫,想发疯。
你要真写得随心所欲,也别写这么土气、无聊的设定了吧!
所有人都很卖力,U有多好听?
神组合!
伴奏初听也许觉得乱糟糟,但相当符合U狂欢一般的氛围,兴奋,激烈,鼓让人眼前一亮。
高潮部分的和声和中间穿插的念白更是常田大希的标志。
中村佳穗的嗓音清澈又有力量,那句“君を信じてみたいの 恐れずに一歩踏み出したら”带了点颤抖,嗓音里带着Belle破开风浪的决心,作为开篇太震撼!
对,除了细田守,求求你真的不要拍了。
别白费了这常田大希中村佳穗,这ikura的超强配音,这岩崎太整,这人设。
雀斑公主 (2021)6.22021 / 日本 / 科幻 动画 冒险 / 细田守 / 中村佳穗 佐藤健起名容易错过这好片子,还好我有幸去了影院去看,这片子适合影院,二刷也可以!
有一说一,中文的片名真不能概括这片子。
主角应该在前面,不是在后面。
好歹也是雀斑公主和龙。
而且雀斑怎么了!
如果有人推荐我,我只是手机看,感官真的没有这么丰富细腻。
这片子真的好适合去电影院看!!!
音乐给满分!!!
电影原片的翻译印象中,比豆瓣的宣传手机看图的翻译要准确好多,到位很多!
答应我去影院吧,平时我也觉得很多电影可以在手机看,电视看,但这部我力荐去影院!!
看的时候,忍不住拿了纸巾哭了几次!
也有很好笑的剧情情节!
当时觉得如果豆瓣有6分,实际我也可以打六星!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1、女主母亲救人走后,女主不理解母亲,是很正常的。
(我实际也开始觉得不是很理解)。
但最后女主毅然决然去救赎他人,实际是一种循环,她独自去面对未知的未来,只为了保护他人,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2、被救赎的龙,网友说家暴应该报警。
没有错。
但剧情说了,应该也是有报警,龙的父亲也有被教育了的,但还是依旧家暴。
因为弱小而无法逃避,只能忍受。
女主情怀有圣母光环。
但我们要知道有时候,情感上如果能站在龙的角度去看待,他更需要被理解被看见被帮助。
龙也在等被救赎,龙救赎了他弟弟,自己的救赎需要有人拉他一把,就算女主走后,他看到了勇气,看到了希望,人才能走下去。
3、我实际也以为龙是青梅竹马,没想过剧情反转,以为是爱情,但陌生的远方的熟悉的人,大概也是元宇宙题材的铺垫,虽然我们都在天涯海角,但我们感同身受。
U世界也给我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盛宴。
4、虚拟的世界需要正义,也需要隐私的保护,所以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豆瓣的原因,因为大多数都是陌生人,但会有很多有爱的人给与了温暖和鼓励。
5、人,只能自我救赎。
无论是青梅竹马说要守护自己,还是去另外一个世界,创造另外一个自己,改变了世界,我们面对问题时候,选择的人只有自己。
当女主从害怕站在世界中央被关注,去了U应用,到最后用最真实的自己去面对另外一个世界,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青梅竹马给了什么么,龙给了什么么,是我们的女主的英勇,接受理解这个世界和另外一个世界!
6、家庭的和解,女主实际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很好的朋友,闺蜜虽然毒舌,但对女主很好,友谊的情怀为她也贡献了很多。
父亲的支持和理解,也给了女主一定的勇气。
虽然父亲也不怎么善于表达。
7、校花和划船同学,爱情实际就像风,又像雨。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也会怯懦,不管是多么优秀的校花,面对划船同学,给他加油也会脸红。
男生自信比女生真的多好多啊。
希望他们幸福。
8、歌曲全部我都很喜欢!
截取图,非影院屏摄,因为要有观影礼仪呀
截取图,非影院屏摄,因为要有观影礼仪呀
进电影院看BELLE(龙与雀斑公主)是件巧合的事。
上周很想看电影,打开AMC app看美国在映的片单,本周主推的Scream是怂货如我敬谢不敏的惊悚片,蜘蛛侠又已看过,一路滑动屏幕,瞥见某张色彩透亮的日系动画海报。
在流光四溢的赛博场景中,长发垂眸的女神和渺小灰暗的少女彼此相对。
一个女孩子的名字——BELLE列于画面之上。
《龙与雀斑公主》美国海报,我就是因为被这张海报吸引去电影院观影的购票信息里显示有IMAX影厅正在放映,我想象着海报中 的画面投影在巨大银幕上的感觉,按下了购票键。
开车去电影院的路上,我在想,Belle究竟是她们俩之间的谁的名字呢,又或者其实她们本来就是一个人。
事实证明,我想的没有错。
《龙与雀斑公主》讲述的就是一个女孩的故事,关于她灰暗与光彩的两面。
女孩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的自我束缚,与内心渴望的强大力量,共同构成了一个丰满动人的形象。
拥有极佳声乐天赋的女孩铃(Suzu),因为母亲在她童时为了救人而牺牲,从此失去了欢乐和歌唱的勇气,逐渐变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起眼的高中女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铃接触到了时下最火爆的虚拟现实“U”,在这里,她终于拥有能够放声歌唱的力量,且一跃成为虚拟世界里最当红的歌姬Belle。
影片通过虚拟与现实交错的双线叙事中,缓缓讲述着铃经历的人与事和她的成长。
最终铃终于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理解和认同了母亲当年的选择,在救赎他人的同时也完成了一场最重要的自我救赎。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却充分利用了所有出场的角色,展现出丰富而温暖的剧情血肉。
在铃的奇幻冒险的框架下,导演完成了三条线索的叙事。
1. 铃本身的成长(主线)2. 在U世界里关于人性的探索,人们对善与美的追求3. 在现实校园里的青少年之间的纯真感情与他们的成长之痛首先是铃的成长。
她的成长是从进入虚拟现实的U世界开始的,U世界的最基本设定便是,你在U中的能力源于你本身的特质。
它并不赋予你更多,只是让你更强大更有勇气。
我想这个世界被称为U (You) 也是因为如此吧——只要发挥出隐藏的能力,你就是更好的自己。
铃的青少年时代是灰色的,因为她是一个被动的失去者。
她失去了母亲,也失去了乐观看待世界的勇气。
但在她的内心,她对歌唱的热情,对亲情、友情与恋爱的期待并没有消磨。
她只是无意识地压抑着,久而久之便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了。
U没有给予她更多,只是给了她名为勇气的阳光,融化冰封,让本来就有的充沛的情感像种子一样发芽壮大,最终开出漂亮的花朵。
故事的开头,现实生活中的铃也是善良的,但这善良是消极被动的。
而U帮助她成为Belle这个积极的给予者。
她的情感和善良可以感染和拯救他人,而非只是封闭自己。
男主角龙也是一样,因为现实生活中遭遇母亲亡故、父亲家暴的经历,他同样是一个被动的失去者,他内心对力量、对保护弱者自我保护的渴望、是他在U中变得神秘和强力的原因。
他仍是敏感的,却可以救下Belle,保护她不被伤害。
在故事的最后,他也能选择再次相信他人。
两个失去者在U中相遇,他们心底的善意和潜能让他们有能力成为彼此的保护者,和相信彼此的接受者,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剧情设计。
其次,既然U只是强化你内心的潜力与渴望,那么既然现实中有多种多样的人性,这个世界里,必然也会有。
很高兴看到导演也在配角设计反映了这一点。
例如追捕龙的警卫团长Justin,他对正义的追求实际上缠绕着对权力和话语权的欲望。
又例如住在豪宅的贵妇人,拥有强烈的被害者心态,所以才会即使在虚拟世界也不去做自己,而是营造自己的形象。
当然,整部影片的基调是治愈系的,我们还是能看到大部分人对于善和美的共同追求,比如在Belle出现之前的Peggy Sue,即使在Belle出现后不满人气被超过,但在Belle需要帮助的时候,仍然会大声地为她应援。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刚开始的铃是有些自闭的,在学校里看到闪闪发光的校花会羡慕,看到大大咧咧的男同学会替人尴尬,对心仪的青梅竹马只会在心中汹涌澎湃地暗恋,却不愿走到近处去看。
在家里也总是无意识地拒绝父亲的关系。
但,只要她愿意敞开心扉,上前一步去看,就能发现闪闪发光的校花也是害羞的邻家女孩,大大咧咧的男生也会脸红,心仪的青梅竹马在默默守护她。
青春里的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独有的成长之痛,都会拥有辗转反侧的那些夜晚。
他们的故事也许没有铃的精彩,却一样纯真,自然,动人。
以上三条剧情线索以铃的视角被紧扣在一起,不同线索上发生的故事都会对女主的内心产生影响,从而成就另外线索里的故事。
如果没有U世界里得到的认可,铃也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敞开心扉,而如果没有现实世界中小伙伴们的支持与帮助,铃也无法通过U世界中完成对龙的救赎……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一个主次分明又丰富的温暖故事。
再来聊聊我认为的剧情设计的亮点吧。
首先是克制。
本片其实是在一个庞大的背景下去讲述具体的故事。
所谓庞大的背景是指U这个数十亿人的虚拟世界的设定(看过《头号玩家》活着《无敌破坏王2》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想象一下),一般大片才会采取这种设计,也在剧情中充分利用和展示这些宏大的场面。
就像是《头号玩家》中的游戏大冒险,又或者《无敌破坏王》中在因特网里的各种奇遇,它们都是剧情的核心。
整个故事是靠对虚拟世界里的探索而完成的。
但本片却并非如此。
虽然对U的各种场景刻画很细致,本片却没有把剧情的核心堆积在那里。
它还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的具体的故事,即始终围绕着女主角铃的自我救赎来开展的,在片中,现实场景和U场景的剧情分量一样重甚至更高。
U只是铃找回自我的一段经历,而不是全部,剧情末尾高光也是落在了现实生活中,这是比较有趣的点。
另外,故事本身并不太复杂,核心人物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且如上所述,所有角色的故事也都服务于女主角的成长这条主线。
无论是在虚拟时间和她相知相识的龙(男主),还是现实世界默默守护她的忍(男二),看似是女主和两个男角色的感情线发展,但其实还是在讲述铃的心路历程,自始至终没有偏移,所以即使场景很宏大,故事却不会让人觉得松散,这是我认为本片另一个优秀的地方。
PS:我之前看到豆瓣评论区批评剧情时说到,“本以为U里的龙和现实中守护女主的校草有什么关系,没想到还真就是一个陌生人”。
其实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不落俗套的设计。
“在现实世界中守护着你的人在虚拟世界里也与你巧遇和相恋”什么的,才是近乎不存在的极小概率事件。
如果真这么拍,就是在拍一个纯童话故事,也就有些流俗了。
正因为龙这个角色的设计是那么出人意料,我才认为本片有着很好的克制和真实感。
包括影片中出现的其他配角小伙伴,校花琉果,运动男慎次郎等等都是很真实和温暖的高中生形象。
唯一有些夸张色彩的是女主的好闺蜜小弘(主要是小弘的技能点太强大了,二次元感就显得浓了一些。
其次是U这个设计,莫名和今年火爆的元宇宙设定十分契合。
所谓元宇宙就是虚拟现实和数字人生,即在虚拟网络中真实地去过我们的第二次人生。
这和影片的核心理念几乎是不谋而合。
女主角铃正是在虚拟网络U中实现了自己的第二次人生,在这里她摆脱了原生活中她畏惧的一切,能够放声歌唱,用歌声治愈他人,她重新拥有了爱人和被爱的能力,成为了童年时曾经想要成为的自己。
而男主角龙则更进一步,不仅在U中获得新生,更通过和Belle的相识影响了现实中的自己,也摆脱了现实人生中面对的泥沼。
不起眼的女孩,在U中可以拥有漂亮的外貌;缺乏勇气的人,在U中可以开亿人演唱会;弱小的人,在U里可以变得强大……这个会读取我们生物信号并放大我们优势、引导着我们最大程度发挥潜能的系统,完全就是一个高阶期望版的元宇宙好吗。
如果真的有U的存在,你会选择去过第二次人生吗不知道影片制作的时候是否已经明确有了元宇宙这个概念——也许没有一个明确的名字,但这种idea应该是由来存在已久的,我相信编剧和制作团队应该也是受之启发才创作出这样一部作品。
只是它上映的时候刚好赶上元宇宙概念爆火,算是一种美丽的巧合吧。
所以,如果对元宇宙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可以看看这部带有些许预言色彩的影片。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本片对经典歌舞动画《美女与野兽》的致敬。
这从女主给U中的自己起名字就能看出来,铃(Suzu)—> 铃(Bell) —> 贝儿(Belle),既巧妙呼应了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公主,由和女主角的本名完美结合,是一个很巧妙的设定。
此外,男主角龙在U中以孤独而强大的野兽为形象,居住在一座无人敢踏进也无人知晓的城堡。
与善良美丽的Belle相遇后,龙逐渐爱上她,两个人在城堡中共舞,Belle为他唱起一首情歌,歌声治愈着他的伤痛……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与三十年前的经典电影遥相呼应。
想起《美女与野兽》在日本非常受欢迎,或许主创团队也很喜欢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所以用致敬的方式为本片增加一丝浪漫的童话色彩吧。
但是,致敬并不是复刻。
这部现代视角下的“美女与野兽”也不是那个唯美的法国童话故事。
不是王子遇上公主,他们相爱,然后恶魔法消失,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龙不是王子,他是用沉默掩饰受伤的小兽。
他爱上的也并非无缺的歌姬,而是并不完美的铃——即使铃是公主,也是带着雀斑的不那么完美的公主。
但两个有残缺的灵魂在U世界里相吸相爱了,U放大了他们对温暖的渴望,让他们遇上彼此。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更具有现代感和日系文化风格的致敬。
野兽龙与美女Belle最后必须要说的是本片一大高光:声画设计。
音乐是本片的核心主题,也是女主角铃自我救赎的手段,而U这个虚拟现实的场景是故事主要发生的场所。
那么理所当然的,声音与画面这两项技术就成了本片的重中之重。
歌好不好听直接代表了“铃的自我救赎”这个主题是否令人信服,而作为动画电影,U宇宙的场景描绘也直接影响观众对故事的认可度。
在声画这两方便,我觉得电影是个可以打五星的。
首先歌曲是真·好听,放映结束我还特地留意了一下女主的配音,才知道中村佳穗这个日本新星歌姬。
看完影片后特地去搜索了女主的配音中村佳穗,才知道这是她第一次挑战配音工作在本片的设定中,Belle的声音又着治愈人心的神奇力量,影片里的原话是,她的声音能让听众觉得“她在为我歌唱”。
这样的描述对于女主角的音色表现力要求很高,唱得不好的话很难让观众信服。
中村佳穗的演唱无疑是达标的,片中包括主题曲《U》在内的好几首女声独唱都是为她的声线量身打造,都非常好听——音乐在这部电影中的地位太重要了,甚至关键剧情的推动都是在歌声中完成的,以至于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歌舞片(虽然没有跳舞)。
另外本片在画面制作上也很讲究。
影片是平行双线叙事,有学校和U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
女主角在两个场景中的状态也是完不同的:现实中的铃郁郁寡欢,在学校是淹没于人海的不起眼的沙砾,U里的Belle则美丽高贵,是数十亿人关注的闪耀的珍珠。
这两者的对比其实反映了女主角铃的矛盾状态,这也是整个故事叙述的根本基调,能否明确呈现出这种冲突,对于能否将观众带入铃的视角非常重要。
于是在片里,制作方对现实场景和虚拟宇宙的绘制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干脆直接站在女主角铃的视角上来作画,即直接尾观众呈现了铃眼中的世界。
这是很聪明的做法,不用费心去想如何带入了,直接把主视角摊开给观众看岂不更好。
铃眼中的现实世界是单调和模糊的,于是作画比较简单,色彩也单一朦胧,校园场景里的人物没有过多精细的绘制,有些远景中的路人甚至都没有绘制脸部细节。
乍一看,觉得作为2021年的动画似乎过于粗略,但细细体会反而能明白这是精心的设计,让人看到场景就能明白铃的忧郁的心情。
相反,在U这个虚拟现实中,整体作画明显精致起来,色彩饱和度也较高,人物设计也精细不少,能反映出Belle在虚拟世界的的快乐和自由。
现实世界的场景没有过多精细的绘制,有些背景人物的五官都没有画全,体现出铃眼中单调的模糊的高中生活
U的场景绘制明显精细、饱满、靓丽许多当然,技术制作最精细的部分就是铃的演唱画面。
中村佳穗空灵的女声配上精心渲染的光影,在IMAX屏上的播放效果是非常震撼的,观影途中我也真切和直观感受到“电影是声画的艺术”这一点,对于一部技术出色的电影来说,在影院观影和在小屏幕前拉剧情确实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总而言之,看完《龙与雀斑公主》时,我是很感动的。
那天在电影院看完,散场时影厅里响起了不少掌声。
我想可能大家多少都被故事打动了吧。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或许每个人都有沙砾和珍珠两面,勇气是将沙砾磨成珍珠的蚌,它吸收我们的失败与痛苦,转化成面对未来的坚定的信念。
可惜,大部分人都不够勇敢,就像母亲去世后变得懦弱畏缩,再也无法于人前唱歌的铃一样。
我们害怕,恐惧,不愿再受伤害伤害。
她是幸运的,在她的世界里,有 U这样的的虚拟现实,帮她放大潜力,给她第二次人生。
我们没有U,但,我们可以拥有勇气。
不需要很多,只需要一点点,只要勇敢地踏出一步,一小步,勇敢地去接纳他人的善意,勇敢去追寻想要的东西,或许在我们本来的人生中就能产生一些微妙的不同。
即使没有第二次人生,我们也能拥有一颗小小的,闪闪发亮的珍珠。
或许这就是电影交给我们的道理吧。
总之,《龙雨雀斑公主》是一部制作精良,音乐好听的动画电影。
剧情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有一些瑕疵,但仍然是一部值得进电影院去感受和欣赏的作品。
推荐给喜欢动画电影尤其是日本动画的小伙伴们。
公众号:高诗远的电影群岛《雀斑公主》在国内的评价并不算太高,许多观众认为它的剧本薄弱,缺乏足够的逻辑性。
如果按照日语原名直译,电影应为《龙与雀斑公主》,这一标题实际上更加贴合影片的核心寓意。
我本身并不是动画爱好者,看的作品不算多,但《雀斑公主》给我的触动却很深。
它的主题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表达。
我们通常理解的现实主义,可能更接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风格——以真实的街景、素人演员、社会问题为核心,试图还原生活本身的粗粝质感。
而《雀斑公主》展现的现实主义,则是一种更具前瞻性的“未来现实主义”。
影片勇敢地描绘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想象,这个世界或许尚未真正实现,但它并非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基于现实科技的发展趋势构建出的可能图景,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思考价值。
相比之下,如今许多广受追捧的动画电影,往往沉迷于营造爽感,特效很丰富,内容却假大空,喊口号,缺乏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思辨空间。
短暂的快感过后,观众还能留下什么?
这样的动画除了商业价值之外,又能有什么现实性的意义呢?
《雀斑公主》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U”(Utopia的代名词),这是一个基于未来科技设想的APP,用户可以通过连接设备实现身体共享,并以“AS”的形式进入这个数字空间。
影片的主人公铃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自卑而缺乏存在感,既不会成为社交圈的中心,也不敢在众人面前歌唱。
然而,当她进入“U”后,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化身为美丽的公主 Belle,并能唱出令人惊艳的天籁之音。
从这一刻开始,影片的叙事走向逐渐贴近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
导演细田守在采访中提到,他在构思这部作品时,确实是以《美女与野兽》作为创作原型。
而“U”世界中的神秘角色——暴力而孤独的龙,便是这则童话中的“野兽”。
Belle与龙在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下彼此吸引,但由于龙是“U”世界中的被正义警察点名的通缉犯,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微妙。
随着剧情推进,龙陷入危机,Belle意识到,若想真正拯救他,自己必须跨越数字世界的屏障,以现实身份面对一切。
最终,铃不再躲藏于虚拟身份的保护壳下,而是以真身站出来,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对于这个剧本,我不满意的地方其实也有,尤其是最后的落点,放在了家暴的问题上,实在是太过于小家子气,完全辜负了设计出来的这么一个大框架。
而且有一个很明显的逻辑错误,即Belle和龙都在这个虚拟空间当中得到了潜力的提升,但为什么别的角色没有,甚至有的还长得像小虫,反而更加退化了。
关于如何看待《雀斑公主》,这次我决定用在日本上宗教学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在《雀斑公主》中,世界的构成可以被拆分为三个层次,即“自然界”“想象界”和“人间界”。
这种划分与拉康的理论有一定相似性,也可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理解为“圣俗循环”中的三个层次——“圣界”(神圣/超验世界)、“媒介”(想象空间)和“俗界”(人间现实)。
自然界:代表最原始、纯粹的状态,如婴儿在镜像阶段前的世界,尚未被社会规范塑造,接近本能层面的存在。
想象界:指通过虚构和象征建构的世界,如文学、电影、游戏等。
它不仅是个体精神投射的空间,也是现实与超验世界之间的媒介。
人间界:即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受到社会规则、身份认同和文化框架的制约。
在电影中,铃和惠将虚拟世界“U”视为一个“想象界”或“媒介”,利用这一数字空间进行自我投射和重塑。
借助“U”所提供的自由度,她们得以突破现实中的桎梏,并分别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
铃成为了才华横溢的歌姬Belle,惠则化身为充满力量但深陷痛苦的龙。
如果说“圣俗循环”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在不同层次的世界间流动,那么“转移”则更加强调个体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想象中的自我,进行精神上的调整与适应。
宗教学认为,人类无法彻底摆脱社会赋予的“既定自我”,即社会所定义的身份、角色和期待。
然而,个体可以通过“精神镜”不断塑造新的自我形象,以应对现实中的困境。
这种心理机制在《雀斑公主》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铃的心理创伤源于她母亲的牺牲。
母亲为救助他人而离世,使她内心充满阴影,并形成了一种封闭、自我否定的“既定自我”——一个害怕被关注、对世界充满抗拒的少女。
而渡边瑠果,则在无意间成为了铃的“精神镜”,提供了自我认同的参照。
铃正是借鉴瑠果的形象,塑造出了Belle这一虚拟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Belle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必要的自我重塑。
这个身份代表了铃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自我,它是自我疗愈的象征性投射。
而龙同样体现了“转移”的过程。
在现实世界里,他是一个长期遭受父亲家庭暴力的少年,内心充满痛苦与恐惧。
而在“U”世界中,他变成了充满威严与力量的龙,这种形象正是他内心自我防御机制的具象化体现。
他创造了一个强大而神秘的虚拟身份,以此抵抗现实世界的压迫。
然而,与铃不同的是,龙始终没有完成从虚拟身份到现实自我的正向转变。
他仍被困在家庭暴力的困境中,直到铃以真实身份介入,帮助他打破现实的桎梏。
在宗教学的框架下,“偶像”并非神圣本身,而是通向神圣世界的媒介。
因此,个体在面对偶像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包括:阳性转移:个体通过崇拜、模仿、接近偶像,试图填补自身的精神缺失。
阴性转移:个体对偶像产生抗拒、排斥,甚至敬畏,以此确认自身的独立性。
铃在“U”中的身份Belle具有典型的“偶像”属性。
她不仅是整个虚拟世界的焦点,还成为了许多人精神投射的对象。
她的歌声触动了无数用户的情感,使他们在她的音乐中找到精神寄托。
这种现象正是“阳性转移”的体现,粉丝们通过偶像填补自身的精神缺失,并希望通过追随偶像获得心理安慰。
但与此同时,铃自己也经历了“偶像关系”的影响。
她对龙产生了复杂的情感,并试图理解他的真实身份。
这种吸引力最初带有“阴性转移”的特征:她对“龙”既恐惧又困惑,但最终却因好奇与共鸣而主动接近他,试图打破他在虚拟世界构建的屏障。
同时,铃与龙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普通的网络互动,而是一种通过“偶像关系”建立的精神链接。
她对“龙”的追寻,不是单纯因为被他的形象所吸引,而是因为龙所承载的痛苦、孤独与挣扎,映射了铃自身未能解开的情感创伤。
因此,寻找龙的过程,本质上也是铃直面自己内心伤痕的过程。
最终,铃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龙,并以真实身份面对他。
这一举动标志着她不再仅仅依赖偶像作为精神寄托,而是开始真正建立自己的主体认同。
影片通过这一设定,展现了偶像关系的深层作用。
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但最终,它应该指向的是一个更完整、独立的自我。
尽管故事上不尽兴的地方还有很多,但相比于许多停留在视觉奇观与情绪宣泄层面的动画电影,对数字空间的反思,对离开数字空间重塑现实自我的激励,还是非常打动人心的。
个人评分:3.9🌟🌟🌟🌟
这动画电影画面好场景美,但剧情确实不敢恭维。
不论其他一贯的矫情,一个雀斑灰姑娘拯救牛头青蛙王子,这个故事情节也不太顺。
我以前喜欢《穿越时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战》感觉也不错。
导演细田守在我心里的好感下降。
但抛却那些感觉不对的地方,我们依然向往童话的美好,谁不幻想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歌喉或者勇猛,谁不想来一次拯救所爱之人或事物的行动?
在电影中U世界可以重来,而我们现实中总是后悔连连。
对于我而言,后悔浪费的各种机会,以为能在小说中、一些活动中让幻想得到释放,让自己得到展示。
我也多期待幻想照进现实哈哈。
之前看到过推荐,画风很喜欢,但腾讯推荐语是“少女救赎男生”,我最不喜欢女性去救赎男性了,女性创造出来的唯一作用就是救赎功能,特别是近年救赎文大火。
太无聊就随手点开了,看完电影马不停蹄来写了,我个人挺喜欢这部电影,一看豆瓣评分和一些差评,我都有点怀疑自己了,怀疑自己品味和鉴赏力是否很烂🤣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会为这部片子打出近五星,里面的故事逻辑还是,哈哈不能细究。
首先画面挺好看,歌很好听,故事爽,我看影就重一个感觉,感觉对了那就是好电影。
整部电影开头就是元宇宙即视感,未来是否能有这种技术先不论,但我觉得这样子人好累,现实已经带了无数面具,在u世界还要扮演角色,人这一生,到底能拥有多久真正自己的时刻。
后半场电影更像精神世界了,我更倾向于解读为小玲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打碎又重塑,u世界给了她另一种人生的可能,她的创造力在这里得到无限放大,音乐伴随她长大,却因为音乐指路人的离去,她短暂封闭了这一天赋,虽然现实世界让她自卑,但她对音乐的热爱终究在u世界得到释放。
我倒认为每个人都蕴含很强大的力量,小玲用歌声的力量散播温暖,那个男生的爸爸用暴力表达自卑和怨气。
小玲最后用真面目唱歌时,之前骂过她的一个女主播,也感同身受转而理解小玲,这一点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普通女生是不被欣赏的,普通女生才不可能大放异彩,普通是被贬低的。
尤其是女性,她必须不普通,她必须包装自己,成为每个人满意的样子,这该死的凝视。
小忍一直关心小玲,她爸也一直关心小玲,仿佛小玲是一件易碎品,最后处理是小玲独身前往男孩家里,这正表示她有自己的独立处事能力,她是强大的坚韧的,我是理解为她的精神力量壮大了,现实不要学!!
家暴就是暴力一定要报警逃离。
剧情稀烂,在电影院坐了一个多小时像坐牢一样,要不是心疼票钱我早走了。
两星是打给画面和配乐的。
整部电影不知所云,u世界的虚拟形象看起来就像以美女与野兽为原型一样,u世界的设定导演在他的电影里一直在用。
而且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女主的自我救赎吗?
还有贝尔的形象和设定怎么看怎么像迪士尼里的公主们。
人物中,几个社区大妈和几位同学看起来就像女主背后的吃瓜群众。
开始那位很红的虚拟歌姬最后开始莫名与女主无限共情。
黄头发的警察也不知道为啥一直想要揭露别人的真身,有什么心理疾病吗?
女主和她爸的矛盾一直也没有解释清楚,她爸就觉得是妈妈死了之后女儿太寂寞了,一直在忍耐然后一顿夸。
最后就是全体大合唱,大家一起感动。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实名上网的重要性。
女主和阿忍拉手,被女同学们网暴,这种莫名其妙安排的雌竞行为让人讨厌。
世界曾为谁而停滞?
没有,在我们写中学作文的时候就会说“时间是无情地碾过的”,每个人都纠缠在自己去努力赋予意义的生活中,好的坏的事情无时不在世界各处发生。
勇气,单纯而善良的强大我是为常田大希组的那个现在名字都看不出来是啥了的乐队的歌来看的,就是电影开头的那首《U》。
豆瓣这6.2的分算是不咋样了,但是仍然有某些东西牵引着我来看。
我事先看了短评,说台词很尬,OK,有个心里预期,看吧。
但是看着看着我就开始疑惑,一个观众到底该如何去区别“尬”与“莫名其妙”的界限?
因为后者我是觉得有很大的商榷空间的,前一天看陈凯歌的《志愿军》第二部,翻看弹幕,发现正是导演发力的时候,却是如下景象:
看个乐,再拉回来,看《雀斑公主》的时候会让人感到很丰富,电影有一条突然腾起的主线,但是关于青春的处理,关于家庭关系的展现,关于铃的成长,都让这个故事更加丰满迷人。
看到龙的出现,我捏了一把汗,非常害怕电影成了《美女与野兽》的翻版(看完导演的话,果然有继承),但随着剧情发展,我也放下了心。
可能因为电影中音乐的占比,我联想到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近期的《Kyrie之歌》,巧合的是,前者的一半故事正是在网络上发生的,两片相隔20年。
中间文字正是网络论坛上的帖子内容——《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剧照
音乐在电影中总是有一种不可撼动的力量——《Kyrie之歌》剧照《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展望的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互联网,《雀斑公主》则是描绘当时还没有“元宇宙”这个词的元宇宙。
世界看似更好地连结,但是总让人感到有些冷淡,我不想在此高谈阔论,但看到铃以真面目面对全世界的另一面,在自己的歌声中哭泣的时候,意义也便在此刻诞生。
无论说她是如何任性,如何“圣母心”,我们应该承认,让邪恶退缩的,不是固执的力量,不是女性力量,而是更简单纯粹的,人的力量。
现实与虚幻的人们都拥有自己的光亮几年前,当时正是B站UP主墨茶的离去引起一阵社会骚动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为一个死去的人发声,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人们突然相信,或者说是意识到,通过互联网连接,人们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应该且能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无论何时何地。
我曾经多次想写些文字去纪念那些发生于我所及的记忆,但看完这部电影也就觉得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不会有电影中的真诚。
庆幸的是,那些年我想倾诉的都被电影说完了,对于评论区中“家暴请报警”的观点,我很认可,真正拿起手机去报警的人,也需要我们去成为,真的很有效。
3.5 前半段完全元宇宙版的美女与野兽。后半段的温柔拯救和自我和解,才是最戳人的。我们都有想要守护的那个人
美女与野兽之高知乡下姑娘为保护被家暴网友单枪匹马闯武藏小衫。画面很华丽,故事太微妙…
原来看片可以变成一件极其私人的事情,当那张熟悉的剧照出现的时候,才想起原来我等待了一年啊!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让人无心恋战,视觉听觉上有极大的冲击力,其他都没时间去雕琢了。
@ LFF BFI 细田守在场,说到本片创新在现实世界用笔绘 虚拟世界用CG 刻意区分。看前没抱希望 其实还可以的 情节就是非常日漫 但又有科克托和迪士尼的美女与野兽在里面
画面和歌都很惊艳,三渲二的部分做的太漂亮了!但是故事是个什么东西???女主妈妈没了就不理爹了,女主跑到东京家暴老狗就不家暴了,女主露脸唱歌被家暴的兄弟居然就立刻能腾出手联网搞直播?三人抱在一起的场面美好到我满脑子都是“不,你来的刚好!”和男主带着绿帽的脸。众筹把细田守写的的下一部剧本格式化一下。
童年的温暖和阴影一同伴随着她的成长,一句承诺抚慰了心灵,一次离别摧毁了美好,那堵在喉咙里的美妙之音是被恐惧抓住了的脆弱,只能在无人问津的虚拟世界里一展歌喉,在幻想中的美丽外表下感受荣耀,但这样的虚荣却依旧挪不开心头上的巨石,直到另一个受害者的出现她才慢慢懂得了何为温柔,那是拼尽全力也要守护的最后一缕温暖,也是揭开面具做回自己的那一份鼓励,动漫是温暖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笑过哭过才能明白何为真正的自在。舒适迷人的画风,温柔动听的音乐,奋力拼搏的勇气,却都弥补不了剧情上的漏洞百出和不自然之感,欢乐的是动漫,尴尬的是观众,另一种层面上的怪力乱神,真是让人伤透脑筋、哭笑不得。
一直在纠结到底是会和谁在一起,龙还是阿忍,还是他们是同一个人,结果……不错
细田守真的不要当编剧了
从开头就被歌词打动确实是一部成功的美女与野兽的变体,甚至有一些pto&移动城堡的影子视听太棒了,绝对是为大银幕而创造的作品no one deserves to disappearwhen u're broken on the ground ,u'll be found i'm just struggling to find something to say ,something to say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窒息的言论噪音,与人群的擦肩而过,投来的无数目光,被全世界打败了一般干呕,倒在地上...有些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切实地理解这些时刻,看似中二矫情却很真实恐惧每个早晨的到来,有时候只需要一点能在早上睁开眼睛的力量,哪怕只是一首歌如果后面没有闪回就更好了最喜欢龙出场那段提琴
没买到圣母之后,我觉得什么片都可以叫圣母= =
我求求细田守不要再自己写剧本了!场景绝美,人设绝美,结果配个烂故事看得人更糟心了啊!
茶杯碎了缺口,脸上多了伤口,成为雀斑公主,理解了母亲为何救人。在U世界,靠假声歌唱,在真实世界,用真心救人。自己不需要别人守护,有人关心你晚饭吃什么就是幸福。那天没有扯住母亲的衣角,却拯救了河对岸的男孩。那条河流里有世人的软弱,舆论的恶意,虚拟的不公,但激流里总会生出抵挡的勇气。
唱得挺动人讲得不咋地
同类题材不如《夏日大作战》
除了女主之外全员工具人属性太过明显,鲁莽地给予只在网络上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善意却一再忽视和推开真正关心自己的身边人充其量是自我感动,我希望这仅限于女主而非导演本人的自我感动。u世界里的所谓“危机”做得差《夏日大作战》里的oz一大截,普通社畜网民谁会关心别人屏幕背后的真实身份啊,“执法者”以暴制暴的看似私刑也缺乏正当性。音画不必再夸,bell变身直接放迪士尼动画里也毫无违和感,海报大字能再不上心一点嘛😂
实践告诉我们,《夏日大作战》的成功并没有那么容易复刻,看着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画面的表现力,以后是越来越不敢认细田守这个招牌了。
虚拟世界和现实必须不能共享一套逻辑、一成不变本真性的迷思、网络上的dévoilé永远不能带来爱只是暴力和狂欢,以及我在戛纳看了一部迪士尼?
表面华丽,意义不明。
彻底放弃脚本逻辑真是太可怕了。然而车站友人告白那段不甚重要的旁支又写得很讨喜,U空间彻底现出JK真身歌唱那一幕也很细田守风味。其余大部分情节除了尴尬就是更加尴尬。细田的下一作能不能找个水平高的脚本家合作不要再自己全包了。
太喜欢电影里的歌曲了!尤其是主题曲,优美动人,在深夜聆听很是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