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婚礼上的玛戈特

Margot at the Wedding,婚礼上的玛戈,珍爱姐妹情

主演:妮可·基德曼,杰克·布莱克,弗劳拉·克罗斯,詹妮弗·杰森·李,Seth Barrish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婚礼上的玛戈特》剧照

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2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3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4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5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6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3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4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5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6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7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8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19婚礼上的玛戈特 剧照 NO.20

《婚礼上的玛戈特》剧情介绍

婚礼上的玛戈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玛戈特(妮可•基德曼 饰)带着儿子一同前往参加妹妹宝琳(詹妮弗•杰森•李 饰)的婚礼。玛戈特与宝琳的性格各异,两姐妹的关系一直也不是太好,但她还是愿意参加妹妹的婚礼。 当玛戈特看到自己的未来妹夫马尔科姆(杰克•布莱克 饰)后,她深知自己猜想的没有错,她知道这个无业流民是无法配得上自己的妹妹的。 宝琳对姐姐的到来感到十分欣喜。一向刻薄的玛戈特仿佛为宝琳家带来了许多麻烦。就连宝琳的女儿也不喜欢这位阿姨。玛戈特不想自己的儿子与情夫迪克的女儿发生关系,她深爱自己的儿子。可是自己又周旋在丈夫与迪克之间无法选择。 玛戈特发现了马尔科姆与迪克女儿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她想把这件事告诉妹妹,宝琳也讨厌玛戈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小说,两人争吵不断。这时候,宝琳从男友口中得知了他出轨的事,玛戈特决定与她一起回纽约去,姐妹俩都知道,她们是爱着彼此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独自挣扎琵胡心心相印绝味之路2021年元旦SP魔法坏女巫爱情神灯下一站路口丁克与宝贝白垩纪世界乘龙怪婿第四季糊涂好孕姐第二季诚实房地产2治愈者最后的朋友西镇警魂第一季危情杜鹃温暖的印记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毒家新闻90年代秀第二季他们住在灰色地带被掩盖的时间福尔摩斯小姐:伦敦厄运突发事件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灯塔谋杀案开放关系逗逗迪迪之美梦年年别那么骄傲礼尚吻来

《婚礼上的玛戈特》长篇影评

 1 ) 没有看懂

好像最近看到片子都似懂非懂,还好有豆瓣,来看了大家的评论就觉得自己又懂了一些,不过还是懵懵懂懂~~但是,NICOLE,还是很喜欢~~

 2 ) 婚礼上的玛戈特

以前因为喜欢诺亚.鲍姆巴赫的剧本和他的电影,所以当《婚礼上的玛戈特》刚一出来时,我就迫不及待在自己那时候的博客登出来故事的梗概。

可是,今天我才真正去认真观看。

零八年看过最棒的电影,我觉得是《蕾切尔的婚礼》,很符合我的标准。

所以,我想起来另一个婚礼,我一直再推辞,玛戈特妹妹的婚礼。

同样是一对姐妹,一个混乱的家庭,彼此复杂的关系。

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不一样的小情绪。

诺亚.鲍尔巴赫用他一贯冷静的态度处理一些复杂的家庭,婚姻的故事。

姐姐玛戈特是一个性格敏感,尖酸的作家,美丽,傲慢,古怪。

她和她的儿子参加妹妹波林的婚礼。

在火车上母子的对话中,你就可以知道,它们姐妹关系并不好,至少玛戈特这么认为。

妹妹呢,性格和姐姐相反,但诺亚没有处理的俗到《双生美莲达》那种,两姐妹似近似远,性格也时异时同。

这才是两亲姐妹吧。

姐姐显然看不上妹夫,最后还是忍不住去评论了这个游手好闲的胖子。

而这个胖子,懦弱,伪善,背叛,观众后来也会觉得姐姐的观点没错。

妹妹和姐姐的争吵也是经常爆发。

姐姐略有神经质的怪脾气,对周遭人经常看不顺眼,自己的妹妹,儿子,丈夫,情人,妹夫,邻居。

妹妹有时候很难跟姐姐沟通,某句话可能就会惹怒姐姐。

儿子时而想安慰妈妈,却遭到妈妈的抗拒,妈妈恶言恶语,诋毁儿子的自尊来维持自己的信心。

玛戈特对妹妹邻居的家庭,还有他们同志朋友的“孩子”健康的担忧,在家人眼里都是“多此一举”。

为什么玛戈特这样?

我仔细想想诺亚.鲍尔巴赫安排的剧情结构上的联系,比如诺亚对于玛戈特这个人物童年点缀的交待——她们变态的父亲。

这就造成玛戈特对人的看法的改变。

比如开始只是家庭的闲聊,说出妹夫小时候曾被男保姆性侵犯,在故事的结尾,玛戈特就断言,妹夫有“恋童癖”,看到邻居对待小孩的关系时,她就断言,邻居虐童,同志朋友的孩子,更不用说,在玛戈特眼里是多么的不舒服。

当自己的情人dick在读者座谈会上提及她现实的父亲时,她是那么的无助和恐慌。

她想背叛丈夫jim,但是,她还是要回到jim身边,她明白自己最缺少的是,安全感。

妹妹讨厌姐姐,为什么?

姐姐贩卖自己的爱情故事,泄露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切,姐姐都否定。

但是,妹妹波林还是希望姐姐可以来她的婚礼,并且是为了妹妹而来。

妹妹觉得姐姐很多的事情也不对,比如她不喜欢姐姐的情人dick,不明白为什么姐姐不教侄子游泳,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这么爱惹是生非。

波林的表达方式与姐姐很不同,她不会劈头开脸的直说,甚至她选择不说,知道最后,所有人的矛盾终于浮出水面的时候,观众才知道,妹妹的观点。

知道故事感人的地方在哪里么?

彼此矛盾重重,知道事情处到危机时,血终究浓于水。

陪伴她们的大树被砍倒了。

妹妹的婚礼也毁掉了。

姐姐带着妹妹离开了家,并希望她能重新生活,离开那个配不上自己妹妹的男人。

两姐妹同睡一张大床,彼此舔舐伤口。

妹妹还是决定回到未婚夫的身边,姐姐呢,回到那个少了激情,但拥有安全感的丈夫。

演员妮可基德曼,零七年很是糟糕,尤其是当你那年看过《致命拜访》和《皮毛》之后。

《婚礼上的玛戈特》里的妮可基德曼,把这个刁蛮的女作家演绎的又厌烦又可爱。

詹妮弗.李演的这个有点小叛逆小冲动的妹妹更加精彩,完全不会被奥斯卡影后的“姐姐”所掩盖,让人印象很深。

杰克布莱克呢,唉,这么多年,还是那个摇滚教室的摇滚胖子,没变化。

很多电影网站,对于《婚礼上的玛戈特》较之诺亚.鲍尔巴赫之前的作品,评分不是很高,我看来,可能是有些苛刻。

可能是这部有些过浓的“学院气|”,很是有法国新浪潮的味道在里面。

但是电影的色调充满了怀旧的气息,把一个略有破旧的老房子拍的很有质感。

我倒是很喜欢这种味道。

电影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沉闷,但对于喜欢强烈喜剧冲突的电影的朋友们,这个还是会有些失望。

 3 ) 婚礼上的马戈特

在家看了一部很老的电影,我家的抽屉就像一个百宝箱,藏着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攒下的宝贝,等待某天惊喜的挖掘。

今天决定好好的放纵一下,但也不过是找了张碟一个人享受了一下独霸客厅的待遇。

《婚礼上的马戈特》,在未翻看任何介绍的情况下直接先看了电影。

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才可以准确的评述这样一部情节简单又有点混乱的电影。

马戈特带着儿子去参加妹妹的第二次婚礼,却在婚礼进行前自以为是的彻底搅乱了一切的安排。

这里有对亲情的渴望、挣扎,相互试图靠近又不断的刺痛;有对爱情、婚姻的迷茫,握在手里的幸福让自己无法珍视,而自以为可以相许一生的人却又会赤裸裸毫不留情的当众揭开最深的伤口;还参杂着少年对世事的揣摩和对性的懵懂。。。

这应该归类于哪一类影片呢?

真实的就像生活一样。

让我更迷茫的是为什么妹妹在明知道被欺骗、再一次受伤后仍会回到那样一个虚伪、懦弱、伪善、随时可能再背叛,甚至没有养活自己能力的胖子身边去?

或许有的人太渴望拥有一份感情了,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又或许有与没有是质的区别,而好与坏只是量的区别。

所以才会在追求质变到量变,而后企图对量进行质的改造中不断纠结吧?

 4 ) 《婚礼上的玛戈》:剖析人性的家庭电影

诺亚·鲍姆巴赫非常关注普通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情和所产生的矛盾,研究和探讨家庭关系中那些复杂纠结的感情,以及为何最亲近的人会产生疏离的原因。

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他擅长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上挖掘更多的故事,从不同的家庭关系中挖掘出具有塑造性的关系和人物,并且让一个开始疏离冷漠的家庭通过一系列其实并不温情的事件而最终走到一起,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亲情浓于血的力量,任何时候,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份如何,我们终究要回到家庭中,在家庭和亲人那里寻求到最终的保护和温暖。

——有志女青年如果看过《鱿鱼与鲸》,对那部电影精彩独特的家庭关系的描绘深有感触的话,那么你一定不会对诺亚·鲍姆巴赫这个名字陌生。

《鱿鱼与鲸》讲述了一个正在四分五裂的家庭内部中最隐秘也最悲伤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而诺亚·鲍姆巴赫也凭借这部自编自导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这样的荣誉和肯定,让诺亚·鲍姆巴赫此后的电影创作生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婚礼上的玛戈》依旧是一部讲述家庭关系的电影,诚然,我想太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关注或许还是因为妮克·基得曼的出演。

而如果你关注的是诺亚·鲍姆巴赫,那么你将从这部家庭电影中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大牌和明星的身上。

如果你看过《鱿鱼与鲸》那么,你将会从这部新作中,看到诺亚逐渐形成的个人风格。

他的电影有明显的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风格,他创作的家庭故事,并不只是传统的家庭电影,不是类型的家庭喜剧、轻喜剧,或是家庭悲剧。

你甚至很难去定义到底属于何种风格,所以说,他的电影风格也就体现出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某些特质,首先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众多的家庭电影中,可以说,诺亚的家庭电影是最具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也就是说几乎找不到和他相像的创作风格。

其次,在他的电影中,通常把悲剧与喜剧跳跃地掺杂柔和在一起,并且不是一定意义上的悲喜剧,看他的电影,即使心头沉重压抑却也无法悲伤流泪,即使觉得好笑幽默也不是那种开口大笑的幽默。

最后,我们从《婚礼的玛戈》这部新作中,在摄影方面,看到了更为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一点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本片中,几乎都实用自然光和微弱的光线,而拍摄的随意性也使得演员表演真实随意,因此使得本片形成一种强烈的纪实风格。

《婚礼上的玛戈》从尼克·基得曼饰演的母亲和其儿子参加久未联系的姐姐波林的婚礼开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一开始看到的是家庭关系中最普遍的母子关系。

尼克饰演的女作家玛戈,是一个充满智慧,却患有强迫症,为人既真诚又倔强的中年女人。

虽然已身为人母人妻,却非常的孩子气。

充分体现在她与儿子的关系中。

想和现任丈夫离婚,却迟迟做不出决定,怀疑自己也怀疑别人,做任何事情决定都无法马上决定优柔寡断,有卓越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力,而这一点也就让玛戈把人和事物想的过于复杂。

但是,同时她又装作自己是坚强独立的女性。

反倒是她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对待母亲和父亲婚姻的危机上,显得顺其自然,甚至会去安慰焦躁的母亲。

玛戈这个人物,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她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而在引爆之前,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在母子关系中,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却也是一个焦躁不安自我怀疑的小女人。

和儿子并不存在太多的代沟,但是,她的多嘴多舌和多管闲事冲动的性格,也让她的儿子感到非常厌烦。

随即,玛戈到母亲家,见到姐姐波林,她要开始马上学会适应回到这个她曾经长大成人的环境中。

于是,另一段家庭关系展开,姐妹关系,而这一关系也是影片重点表现的关系。

在这个大家庭中,三个姐妹一个母亲,出现在故事中,是玛格和姐姐波林。

她们把彼此看作最亲密的伙伴,却极少联系,如果不是因为波林的婚礼,玛戈几乎不会去见她。

她们对彼此的印象以及生活记忆都停留在了年少时期,孩童时的陪伴以及青春期的叛逆和对互相的不理解上,造成了这两个姐妹,几乎才一见面,说的每一句话中就暗藏着攻击。

而玛戈对波林未婚夫的厌恶,也导致了她们两人关系的紧张化,玛戈不理解为什么波林会要嫁给一个无业在家的所谓的艺术家,而且这个男人肥胖留着小胡子邋遢丝毫没有任何魅力,他时不时地会对玛戈发起言语上的攻击,这让玛戈更加不喜欢这个男人。

而波林,对于妹妹的不理解不支持,感到非常的伤心,这两个姐妹从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矛盾。

却依然无法掩盖的事实是,她们是姐妹,并且是亲姐妹。

然后,我们在本片中看多了更多其他的家庭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未婚夫妇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在诺亚的故事中,都矛盾重重,并且不容易解决,也不用去解决。

矛盾的存在,在任何一个家庭中都存在,而正是因为有矛盾争吵的存在,才体现出了亲情的价值和重要性。

诺亚,正是让各种各样的矛盾,把疏离的家庭关系拉回到曾经的温暖熟悉中。

有一点是,我们的家人,永远都会是宽恕我们的人,这正式诺亚的电影要体现的。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注明

 5 ) 玻璃一样

对尼科尔·基德曼一直不大喜欢,直觉。

通过这部电影逐渐认识了她。

姐妹间的温暖与伤害,牵挂与冷漠,共同的喜忧与相互的对立,我觉得演绎的很真实。

平凡的生活,密集的对白,自然流畅,感动了我。

她有自己的原则,尖刻好斗,柔软脆弱,积极又退缩。

 6 ) 妮可的俯身以及低调的救赎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一个阴冷的下午,影像变黑,随着字幕响起了迷人的独立音乐,当然,作为独立电影怎能缺了独立音乐的和声呢,直到三首动听的歌曲完结,我依然感觉意犹未尽。

主演是妮可,在商业大片中沉沦了数年不见起色之后,她俯身拍了这部独立片,算是慰藉也算是念旧,毕竟让妮可变得出名以及获得奥斯卡的分别便是两部独立电影,《小岛惊魂》和《时时刻刻》。

不论她在其中演技如何(总不至失望)她的亮相就已经是我观影的最大原因了。

片中她常头戴一顶桃红色渔夫帽,正是海报上那一顶,象征着闯入妹妹家庭和生活的一抹亮色,也象征她在片中外遇情节的闯入,尽管这样的闯入并不总是使人愉快,然而最后的结果便是这样一种闯入恰恰带给所有人救赎,有所善终。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正式由于妮可的加入,使是这部电影的拍摄与发行得到另一种救赎?

希望也能够得到善终。

戏中的妮可饰演一个刻薄,犀利,敏感,神经质,人际关系一塌糊涂的女作家(所有我爱的元素~),类似《时时刻刻》里的弗吉尼亚,只是更加生活化而富有真实感,不知道是妮可的策略还是发行商的策略。

角色在片中总是说错话,有意或无意地,后果便是造成先死后生的效果,先爆破然后萌芽初成,生活也是这般需要点破的,或许有挥散迷雾的作用,这也是我所信仰的生活哲学。

说回电影本身,全片满布灰色调,海边的木屋,近似荒废的院子,那是她们父母留下的老屋,一如所有角色的衣着风格,简言之就是一种辄待上色的环境,而到后半部分,妹妹准备婚礼时建起的宝蓝色帐篷才使人精神一振,虽然它在其后大树砍伐事件中被压垮,但那何尝不是另一种重建呢。

桃红色帽子与宝蓝色帐篷就好似天使的一瞥。

亲情与婚姻也许是主题,而里面的爱情总有瑕疵,比如妹妹婚礼的暂时性毁灭,当她知道自己的丈夫的一些龌龊事之后,然而丈夫的真诚与坦白也得到原谅和挽救,这时,爱情便完成了过渡,介于亲情与欲望之间,也许是事实真相。

而在亲情的角度看,亲人间的误解往往更甚于爱人和朋友间,过于亲近而至于难以开口,所以需要一种爆破,直言不讳的爆破。

片子的灰色调同时也拉近了观众,更接近生活本身,更加低调并且充满了距离与温情的博弈。

抛弃华服与彩妆的贵妇妮可展现出来的真诚尤为令人着迷,正如电影本身的真诚。

结尾部分妮可冷静地将儿子送上开往其父身边的长途车,儿子恋恋的不舍没能让她回头,而当车子开出之后,妮可突然转身扔下提包和披着的衣服,大叫着“wait wait!!

”奔向开动的客车,最终气喘吁吁地坐回儿子身边,抱怨道,你知道这并不算近,真是跑得我上气不接下气。

充满暖意的歌曲想起,我不禁微笑了。

希望总会有,救赎与博弈总会有,而生活总被证明是美好的,眼泪又算什么,误会又算什么。

 7 ) 如果不是你披上毛衣,我还不感觉自己冷

分两次看完.被这句话打动,她冷,我冷.第二次就看进去了.姐妹之间的关系太奇妙.亲近又互相妒忌,理解又互相比较.

 8 ) A film with not even one single likable character

因為《魷魚和鯨》這部發人深思的郁悶小獨立,對Baumbach同學的后續之作還是有些期待的。

看過此片后我沮喪地發現Baumbach還在拿病態家庭說事并變本加厲。

是的,這是一個關于病態家庭以及組成它的怪異成員的故事。

主角Margot乖僻、自卑、偽善、缺乏安全感,對兒子的態度時好時壞,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

作為反擊姐姐Pauline不得不時常同她針鋒相對。

姐姐的未婚夫Malcolm是個徹頭徹尾的loser,大廢人一個。

搞音樂畫畫寫作,卻從來沒有成事。

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終日空談。

不禁疑惑,到底這個家庭出了什么問題?

為什么所有成年人都表現得不像成年人?

粗魯詭異的鄰居又是怎么回事?

這么多怪人聚在一起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遺憾的是影片未能給出我想要的答案,看得人一肚子悶火。

后院的老樹最終還是被砍倒了,砸壞了婚禮用的小棚。

婚禮未能如期舉行。

Margot和姐姐的關系依舊如故。

至少在《魷魚和鯨》片末我們還看到了一絲希望。

而Margot和她的家庭大約就要這么繼續抽搐下去了。

妮可大姐在片中表現平平,不出彩。

又一個神經質角色(題外話是Fur我也不喜歡。

)。

作為一個對口音格外挑剔的觀眾,我聽出了甚多大姐的澳音。

您可以稍微敬業一點在做作的同時改進一下發音。

最后,這么一片兒還是要加上字幕看。

至少能分心,不必插著耳機傻瞪著屏幕只為了看懂一幫瘋子的瞎折騰。

 9 ) 有点难受

以为是个很轻松的片子,但是看了开头就有些后悔。

虽然本来是想看过轻松的片子助眠的,可是由于懒得换碟还是坚持看下去,但并没有让我后悔。

看似单调、生活化的剧情并没有让我觉得沉闷。

反倒是觉得片中乱糟糟生活着的他们也许就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玛戈特觉得每个人都是自闭症,我想是对的,“装”何尝不是一种自闭呢?

 10 ) 真的没有人真心喜欢吗?我可是偏要唱反调

在碟店里翻出margot at the wedding那张碟的时候,我真是高兴的要跳起来!

自从鱿鱼和鲸一出,我就在等这部电影,两年前它在imdb上的名字还是the untitled noah baumbach project来着。

满心期待的看完一遍后,竟然没有任何感觉,脑袋被抽空了似的。

立即迅速的又一遍按下了play键,在我恢复任何的判断能力之前。

第二遍刚开始看就找到了感觉,那种对noah baumbach的无限热爱又回来了!

评论普遍说婚礼一片不及鱿鱼和鲸,我怀疑没人看了超过两遍。

反正以我这种中等水平的智商,看到第二遍才catch到那些饱满,无处不在,而又纯粹的近乎透明以至于让你忽略的细节。

剧情的发展,节奏和衔接都是精心计划的结果,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饱满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你突然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导演是怎样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深思熟虑的写下整个剧本啊,你甚至能够隐约看到east village里某个小咖啡馆里下午两三点钟时的阳光照在noah奋笔疾书的肩膀上的那个画面!

然而比起其他那些太过工于心计而显的匠气十足,或是虽然无可挑剔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动你的那些影片,margot at the wedding一如既往的轻盈,自然,让你不知不觉中深深的沉浸其中,这无疑也是一如既往的noah baumbach。

它没有鱿鱼和鲸自传式的私密性,但同样程度的私密感也贯穿于始终。

我相信剧中的每一个场景,事件,甚至对话都是为导演所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

它们虽然大都荒谬可笑,却带着不可磨灭的残酷的真实性,以及那种和你身边发生的种种相同的气味。

同kicking and screaming,以及鱿鱼和鲸等noah以往电影最大的不同是,margot at the wedding让观众真正的和影片中的人物建立起了关系,而不是导演本人。

虽然叙事语言以及画面都继承了noah的一贯风格,这仿佛是他第一部完全抛却自传性质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的来观察剧中人物,从而给观众留出了他们自己的情感空间。

也许为此你对本片不会有像之前那样强烈的感情,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他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也让我对他今后有更大的期待。。。。。。。。

以上的,我自己也不太知道我写的到底是什么。。。

总之你知道,这个世界有些东西,电影,书,唱片,甚至人,动物或者颜色,你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但是却会不自觉的被吸引,对他们产生一种无法解释的,有时甚至是非常不理智的强烈感情,那么我个人的单子上是绝对有noah baumhach这一项的。

《婚礼上的玛戈特》短评

演的都不错 但是看的过程毫无美感和乐趣可言 主要就是表现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冲突 普通人在这种冲突面前都会变成各种混蛋 妮可自己的心得是“有血缘的人并不需要住在一个屋檐下 ” 至理名言那。

3分钟前
  • Chris
  • 还行

结尾不错,女人的那点患得患失的小心眼子都拍出来了。

4分钟前
  • 邢早早
  • 还行

很难明白

6分钟前
  • PHDD
  • 推荐

 玛戈特(妮可•基德曼 饰)带着儿子一同前往参加妹妹宝琳(詹妮弗•杰森•李 饰)的婚礼。玛戈特与宝琳的性格各异,两姐妹的关系一直也不是太好,但她还是愿意参加妹妹的婚礼。  当玛戈特看到自己的未来妹夫马尔科姆(杰克•布莱克 饰)后,她深知自己猜想的没有错,她知道这个无业流民是无法配得上自己的妹妹的。  宝琳对姐姐的到来感到十分欣喜。一向刻薄的玛戈特仿佛为宝琳家带来了许多麻烦。就连宝琳的女儿也不喜欢这位阿姨。玛戈特不想自己的儿子与情夫迪克的女儿发生关系,她深爱自己的儿子。可是自己又周旋在丈夫与迪克之间

11分钟前
  • 落雨桥
  • 力荐

看完这部电影不再认为nicole只是颜能打了,演出了一个elegant-pathetic-emotion-bully的感觉,对家人控制不住的刻薄却又还有些moral conscience, 所以活得特别拧巴。豆瓣对鲍姆巴赫的评分太低有些遗憾。

13分钟前
  • lylesmith
  • 推荐

很难明白

14分钟前
  • Ding
  • 推荐

我真的没看懂

16分钟前
  • 小湫
  • 较差

没一个正常的。。。。。。

20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看不懂是我的错吗

25分钟前
  • KDD
  • 较差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还是要去做。

29分钟前
  • 小岩菽
  • 还行

或许应该再看一遍

32分钟前
  • Jade
  • 还行

蛮无聊的。

37分钟前
  • 小小的团子
  • 较差

交流的困惑在于我们都是病人

42分钟前
  • 雨声渐弱
  • 推荐

还行,但是不推荐

43分钟前
  • 阿儇
  • 还行

oh no

46分钟前
  • lieerli
  • 较差

看着看着我就睡着了,然后删掉了

51分钟前
  • 别³在意
  • 较差

太沉闷了

56分钟前
  • 绫濑遥
  • 较差

几百年前看的

60分钟前
  • argerich
  • 力荐

难得看闷片。

1小时前
  • 蹄蹄蹄
  • 较差

真看不大懂,真不好接受

1小时前
  • [已注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