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中的惊奇
Wonderstruck,奇光下的秘密(台),童幻逆缘(港)
导演:托德·海因斯
主演:米利森特·西蒙兹,奥克斯·费格雷,朱丽安·摩尔,艾米·哈格里夫斯,米歇尔·威廉姆斯,汤姆·诺南,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达米安·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托德·海因斯《寂静中的惊奇》将以半默片形式呈现。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朱丽安·摩尔、米歇尔·威廉姆斯加盟。片中1927年部分的画面将以无声电影的形式呈现,还原一个真实的时代,堪称电影生涯中最有野心的作品。详细 >
很柔和的一部片子,看到最后让人觉得很暖。但默片和有声片两个部分过渡怎么这么不自然?还是被我错过了什么...
每一帧黑色复古黑白好美
知道原著,所以比较关注如何改编,彩色vs黑白默片产生了神奇的功效,导演功力依旧够赞。音乐太舒缓,时差党有压力。故事用童真的镜头讲了一段温暖的亲情,结尾解扣时,摩尔和小男主的交流让我小感动。自然历史博物馆那一段还不错,唯一的遗憾是结尾可能不够wonder。
#HaynesIsOverParty
给纽约的情书,半段博物馆惊魂夜。颇为温馨的音乐复奏以及高级的迷影失落: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七十年代的纽约质感,多元,喧哗,嬉皮士夹着公文包的气息扑面而来。故事的浪漫拆分开来倒是颇为干瘪,又是视听的胜利,和夹带的那些反复值得玩味的瞬间的胜利。
对应河濑在《光》中玩的视觉概念,这部则是对声音概念的尝试外加之前最擅长的时代情调,其他就基本可以算作是海因斯走出安全圈后的一次华丽失败。其实不如大刀阔斧来丰满一条线,另一条做陪,就不至于两边都糙(玩了俩博物馆加一点解说?),很需要内心戏的几段都没出来,节奏很怪,情感也上不去。归根到底,是部只有美美哒的博物馆明信片电影。
果然是《雨果》的精神续作,年度最佳End Credits。故事其实很简单,默片与70年代部分平行切换非常流畅,声效与音乐的结合最大程度上模拟出听障者的感受。不过迷影、博物馆、听障三个主题相互关联并没有做的太好,尤其是博物馆夜游一段显的很多余。
大段的剧情解说几乎冲毁了前半段营造的一切电影感,Carter Burwell创作的品质极高的音乐也在幼稚的情节之下变成了自我陶醉,如同一颗扶不起早泄的春药。结尾主角们手挽手肩并肩遥看纽约大停电;抬头看去,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海因斯这回的确让人惊奇,可惜并不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那一种。
剧情烂俗 但托德海因斯强到就像自己聋过一样 太强了
La meilleure contribution revient à la partition magistrale de Carter Burwell, comme 1 émerveillement magique qui jalonne chaque étape de ces 2 aventures parallèles en parfait raccord avec l'expérience sensorielle que le récit souhaite soumettre aux spectateurs.
二十与七十年代段落的交汇是两条薄弱的叙事线在缺乏说服力的机缘巧合中强行创造的戏剧性,海因斯擅长的对微妙细腻的角色张力的执导与视觉呈现在如此尴尬的故事中并没有发挥余地,美术部门的努力也并没有让缺乏默片表演风格的黑白段落呈现出应有的怀旧感,与其要讲故事,影片更像一封写给纽约的平庸情书
只有寂静,不见惊奇。
很美很安静很深沉
各种设计蛮惊喜 但是剧情实在是太平淡
托德海因斯NO.02 &70届Cannes主竞赛 # 写给纽约市的情书,博物馆奇遇记,城市是主体,人物是次体,夹杂着30年代和70年代的时空交错,古典的配乐,浪漫的戏剧情节,只想再听一遍主题曲体会一会时空穿梭的美妙。
这部电影其实带有很强的时代性,就如《芳华》之于中国观众,老外不一定喜欢,同理。20年代和70年代影像交织,幕后的摄影创作更有意思。黑白胶片拍摄20年代,青黄色表现70年代的纽约,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了解电影的制作过程以及背后的时代意义比电影本身更值得关注,尤其是美国的聋哑文化。DP爱德华拉奇曼
又看了一眼导演是谁 不要吧 托德海因斯补全计划第一部就遭滑铁卢
看了一半都还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实在是讨厌这种双线穿插又长时间无连接逻辑的叙事。七零八落中也没感觉时代氛围营造的多好。
好美又美好!喜欢这类用技巧让你记得为什么电影伟大又有魔力的电影!
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