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由宇子的天平

由宇子の天秤,A Balance,由宇子的天秤

主演:泷内公美,光石研,河合优实,梅田诚弘,和田光沙,池田良,木村知贵,前原滉,永濑未留,河野宏纪,根矢凉香,川濑阳太,丘光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由宇子的天平》剧照

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2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3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4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5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6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3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4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5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6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7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8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19由宇子的天平 剧照 NO.20

《由宇子的天平》剧情介绍

由宇子的天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寻踪者第二季张三丰传奇之众妙之门了不起的亡灵神秘来客我立于百万生命之上第二季伤痕累累新娘面具中层管理录利根川田中君总是如此慵懒特典杨光的快乐生活战勇。吾友妻火花与灰烬唐人街小炮勇闯伦敦乔治和龙我们的新时代画罪师永不止息怪胎艾娃丫丫姐妹们的神圣秘密包青天书院诡事解谎侦探少女鸡毛飞上天暗夜孤院胡老四守灵考菲和卡利姆帝锦堕落人鱼裴家大院

《由宇子的天平》长篇影评

 1 ) 冬日里的第一部日影

7分,本可以8分的,但150分钟+的总片长实在是太拖沓了。

本可以100分钟讲完的故事,在注重细节和人物内心的同时,剪辑得太冗长,优点便成了缺点。

由宇子的天平在中学时被身为补习班的父亲抓到作弊并惩罚时就形成了,支持她一路成为了纪录片导演,想要挖掘别人未看到的真相。

很美好,却在一个个谎言到来时,有些许措手不及,最终天平倾斜,工作和生活的双线路压力,让她在说出父亲和Mei的事实后如释重负。

人生,可能就是在一个个天平的倾来倒去中长大,变得油滑,变得难以信任,也变得不再坚持。

如影片中的姐姐那样,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所以伪造了弟弟的遗书。

A之谎言,B之真相,对C可能看过就忘吧。

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各种网络暴力都是人性使然,只有尽力维持天平的平衡,而不是让更多的天平倾倒。

如果影片能浓缩些,效果会更好些,反转的剧情冲突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更佳的效果。

MARK下一起看日影的难忘时光。

😎

 2 ) 社會性死亡:《由宇子的天秤》(A Balance)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精神病院

《由宇子的天秤》(港譯:平衡搜查線),假如香港未來有機會上映應該用回原名更貼切,更能理解女主角的第一視角與心理變化引導每一個選擇與決定。

電影去年在內地的平遙電影節首映兼獲得獎項,在影展一票難求成網絡佳話,繼上海、北京兩大國內影展外,平遙是內地文青的新指標,引用三大影展裡偏鋒的題材,打響名堂。

電影在香港參加了亞洲電影大獎,失落了新導演獎,但無損春本雄二郎在世界影展與亞洲冒起的機會,特別是所執導的電影都參加過柏林影展。

今年香港引入了幾位日本新晉導演的電影,如中野量太《淺田家》(曾經得過新藤兼人賞金獎)、吉野龍平《永遠比那些笨蛋年輕》、冒起得快的濱口龍介都是值得留意的導演,這些導演不是每一部的作品都有機會在香港上映,所以他們的作品有迴響,讓觀眾留意與找尋首作亦是開啟了一波浪潮。

特別是看畢《由宇子的天秤》,更要把春本雄二郎的名字記進腦海,這部電影是他的第二部作品、框架戲中有戲,枝節脈絡貫通來龍去脈,製造內心衝突與人的複雜性、鏡頭美而工整,相當令人驚喜。

導演身兼多職擔綱編導與剪接與監製,翻查資料在他大學畢業後曾經加入松竹京都攝影所工作,有拍電視劇的經驗,在松竹亦師從井上昭與石原興兩位監督,有亮麗的履歷表,而在今年的釜山的投資會籌備第三部電影企劃。

由宇子的理性平衡線 日本電影擅長挖社會題材,展開人性的矛盾與角力。

好處是觀眾看完會有所反思,有所體會人性的黑暗面與光輝,不好的是影響票房,它不是一部娛樂化與一面倒批評一方的電影,而是需要同理心、閱歷去理解發生的事、理解每個人的選擇,不應該有先入為主的看法。

電影框架支線以由宇子(瀧內公美飾)飾演的紀錄片導演為了尋找三年前校園欺凌的真相而展開,廣美與矢野發生了一段不倫師生戀,廣美的父親與矢野的媽媽與妹妹分別接受了訪問。

試圖找出廣美自殺的原因,帶出校方對當事人的決絕,事件死無對證,揭示出校方的隱暪。

在訪問矢野的媽媽時有一份遺書指出校方誣蔑了當事人,使到二人要自殺以證清白。

最初由宇子以旁觀者的身份介入事件,她只想拍好這個題材,據理力爭,甚至問到受訪者情緒崩潰與難堪,走訪敏感的地方拍攝,例如是矢野家的舊居,被當地人驅趕。

同時,上司不喜歡紀錄片的角度,與上司就對白引起衝突。

在工作上,她不希望只有被害者一方的意見,於是找來加害者家屬的部份,然而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身份模糊,已經分不清了。

在由宇子的理解下知道雙方的家屬們都被騷擾,被判處社會性死亡,一個人的死亡牽連到在生的人,有著深深的恥感。

矢野太太與長谷部先生在家人死後都過著不明不白的生活,特別是矢野家要過著隨時搬家的日子,深怕網上發佈她的住址,而不倫事的傳聞更影響到下一代。

由宇子由一個理性主義的人,尋求公義的人漸漸出現人性化的表現,與她的記者角色的權衡有衝突。

事實上戲裡出現不少理智與感情、同情與正義混合的情緒,每個選擇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眼前看到事物亦未為真。

於是從紀錄片工作,以旁觀者的角度到進入下一個框架,親身體驗邊緣人的處境。

與上司衝突後,畫風一轉由宇子回到家裡經營的補習學校,另一女主角小畑萌出現,由宇子開始走進她的世界,指出她作弊的行為。

在教室嘔吐照顧她期間誤打誤撞得知父親與學生的性關係,在她的感性間不可原諒父親,但理性間知道事件一揚開去就會身敗名裂,會成為紀錄片主角的結果一社會性死亡,失去工作、地位。

於是她試圖在萌身上作補救,鼓勵她追夢、幫她補習,照顧起居飲食,擔起父親無法肩負,直視的責任。

對萌來說,十七歲懷孕也不是光彩的事,家裡有個缺少溝通的父親,由宇子就像是大姐姐照顧她,信任她。

由宇子為了掩飾父親的罪行,以工作名義找黑市醫生、試圖以犯法手段取得墮胎藥物。

此時她的正義感而蕩然無全,為了大局根本沒法大義滅親。

親情與正義兩難全,工作開始有起色,紀錄片要兩星期後播出、萌的孩子與性命安全都等不了。

一切在沉默中爆發,再進入下一階段的出人意表、靜默的暴力與重生的結局,雖然是結局但故事的仇恨與真正的公義也無來臨,可見是一個絕望的社會。

每個人身上都是精神病院 在電影裡出現了四組家庭,長谷部、矢野、木下(由宇子一家)、小畑。

描繪了一個傷痕的社會,分不清誰是誰非,戲裡大致可分為三個框架,紀錄片主角為第一組框架(旁觀者身份到介入、同情與幫助);第二框架是木下家與小畑家的交集(不倫、幫助、救贖與責任),轉化到第三個框架,女主角的坦白、推翻一切的前設。

戲中的人沒有固定的好人與壞人,好人也會犯錯,迷失,由宇子由最初在紀錄片主宰劇情、編排的判官,盡量平衡各方發掘真相,到了自己的事就成為了雙重標準的人,這使她開始明白到加害人家屬面對的處境,並使她的紀錄片多了家屬的自白,內容更豐富,亦得到上司的准許,穩步上揚。

可是,到了最後眼前所知的真相是有另一個故事,矢野妹妹為了保護兄長而篡改遺書,阻止紀錄片出街,由最初接受訪問到敵不過內心掙扎而坦白。

某程度上由宇子的父親一直也想跟小畑父坦白真相,但被女兒阻止,父親只是想把自己的罪責放下,但忽視了女兒日後可能要面對的困難。

在結尾,由宇子代父從軍意圖減輕小畑的罪責與擔心,說出真相。

然而這個真相也是片面的,小畑父也懷疑自己的女兒當援交,又有補習班的同學證實,肚內的孩子是誰經手也未知。

矢野妹的坦白給了由宇子勇氣,與其帶罪疚過世,不如一拍兩散,到最後連苦苦堅持的紀錄片也告吹。

戲裡的人都不是完人,萌被質疑是個說謊的孩子、矢野妹為亡兄掩飾罪行、她們都是身不由己,萌本來有兼職但被中斷了,家裡亦沒有錢。

電影裡不少情節也是對比,如車禍昏迷的萌對比最後死不去的由宇子。

兩個框架的故事亦可以作對比,兩份工作交集而取平衡點,一組人被宣判了社會性死亡,而另一組人徘徊在中間,稍一不慎就會成為前者,。

由宇子小時候的經歷,對父親的敬畏與後來的瓦解,小時候作弊對比萌的作弊,萌缺乏成年人的保護與指導,由宇子很容易進她的世界,成為她暫存的「母體」與依靠,成年人的模範,對由宇子來說她有幾重考量,一是她為了贖罪,二是她明白萌是年青人的心態,想保護她讓自己好過。

在電影裡,最欣賞的是由宇子舉起手機拷問父親與上司,問到他們啞口無言,攝像機是有力量的。

電影反映出人是相當複雜的,是非錯對也難避免。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善良與醜惡的一面,同樣也有偽善的自己,當補習學校不再收學生,由宇子說那些學生是需要這個地方,木下父與萌的性關係可以理解為長腿叔叔的故事,萌付不起錢就要用原始的本錢作等價交換,作入大學與脫貧的入場券,而她又必須走這條路。

矢野志帆原本有髮型屋有穩定的職業,但面對社會的霸凌要打散工與離開家園,打開了自我保護意識。

在片中的居民與受訪者對記者反應很反感,記者不一定是神聖的職業,學校有一套、出到社會又有一套,矢野母以為由宇子可以替她兒子平反,而她講到自己不能夠偏幫任何一面,但可以亮起一束光。

此時,由宇子的心靈天秤在職業道德與人性中搖擺,所以她成為了兩家人的橋樑,在職業道德以外傳送食物聊表心意,讓大家多一點支持與力量,撫慰人心。

在電影裡,多麼希望萌早點死,如果她死了,傷心的只是她的父親,所有責任都可以卸下,不會有人背負孩子的責任。

所以她出意外看似是由宇子的錯,也可以是萌的謊言,不為外人知的秘密被人識破。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很多面向而不是單一的,使到這部電影不易消化亦引人思考。

戲裡的男人設定都比較窩囊,由宇子父親要女兒的包庇與處理事情,小畑父的不問家事與女兒的事,只懂怪罪於女兒,又不能替她付費,釀成悲劇。

而個人驚嘆的是由宇子被萌的父親索頸,然後倒地後的鏡頭,是生還是死,畫面停頓,直到有人聲、電話聲,再緩緩爬起來,一切都已經不一樣了,亦改變不了,真相又好像不太重要。

那幾秒是整部戲的神來之筆。

媒體是雙刃劍,喜歡這類電影探討人性,探討眼前事物的真偽,由宇子反對上司的看法試圖抓住真相,但是上司可以隨時改變報導的方針。

媒體可以污名化死者、受害者、家人,同時可以讚美、鼓勵推動社會進步。

從介入到參與,拍攝紀錄片也是看到人生百態與無奈,電影以女記者為視角同時也帶出了女性如何看性侵、霸凌的角度,她的細膩、與受害人的相感應與方便照應,是可信任的對象,有趣的是日本近年的新聞題材片也是以女性為主角,例如森達也拍攝的紀錄片《I-Documentary of the Journalist》對照藤井道人的《新聞記者》(2019),兩者都是以日本記者望月衣塑子為原型採訪、拍攝。

以新聞題材的電影在日本不太缺,是在於角度與取材,在戲中不是講述有多鍥而不捨、堅毅、而是越界去參與與介入別人的人生,旁觀他人之痛,亦同時自己也感受其中。

《由宇子的天秤》則以心理角度、邊緣的社會與女性的堅強與無助帶出故事,同時這是部小本的獨立製作,除了劇情稍長外,大致上是成熟的作品。

瀧內公美一不施脂粉的演出 瀧內公美憑情色片《火口的二人》獲得電影旬報的最佳女主角,在戲中飾演不帶脂粉的女導演,可算是素顏演出。

面上有瑕疪,稱不上是美女,就像是日常生活裡遇到的人。

在冷艷中帶型格的獨立女性,同時有一份善意與美德。

個人認為她較適合做獨立個性的女角多於在電視劇演甜美、過於女性化的角色。

戲裡的妝容與在其它戲裡大不同,相當合乎記者的裝扮與思維,再看看她在《火口的二人》的演出又是另一個境界,可以說是實力派演員,要留意一下她的演出了。

 3 ) 由宇子的天秤

非常棒的一部片子,记录片一样的真实感,非常精彩,拷问道德正义,直击人心。

角色身份设定非常巧妙,由宇子既是拍摄独立纪录片的导演,又是一个课外补习班的老师,还是一名父女单亲家庭的女儿。

她是一个有社会正义感的独立导演,一个有责任心爱心的任课老师,一个善良正真诚实的女孩。

她乐于助人她果敢正直她亲和值得信任。

在她的镜头下,她探寻真相的追问下,她的道德审判下,她的正义天秤很坚定,她说我觉得认错也很帅。

可事实有这么简单吗?

在面临亲情事业的权衡下,人性的软弱自私占了上风,她从一个旁观者审视者,被动成为局中人被审判者,正义的天秤何去何从。

同时在调查真相中,原以为挖掘出的真相却被事实的铁锤击破,人性的软弱自私复杂,趋利避害。

道德与不道德的轮换转变,正义天秤的摇摆与倾斜,真相与谎言交织反转,感同身受的温情帮助与自私冷漠的翻转,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杠天秤的两端,道尽了人性的自私复杂、真相的扑朔迷离、正义的摇摆不定。

故事的演变戏剧性真实性极强,真实感来源于对日本社会特别是底层群体生活的关注,投射在校园霸凌、舆论暴力、单亲家庭、少女援交、政界虚伪等等方面。

由宇子用摄像机记录探寻揭露,用手机拍摄对人性的质问,她在道义正义的高处,可不幸因为父亲的错误和个人的利益,成为掩盖真相虚伪的被审判方。

影片的最后非常精彩,耐人寻味。

随着一系列事实的交织应证,正义天秤的倾斜正在回归。

当由宇子坦白真相被愤怒的小萌父亲扼杀时,以为一切如同那双不再挣扎的双腿归于平静,而事实可能只是部分真相,为此感到惋惜叹息时,手机声响,慢慢地她居然咳嗽一声活转过来,慢慢地摸到手机接听电话,那头说她导的纪录片不能播出了,似乎宣布了事业的死亡,而刚刚从身体死亡复活过来的她,什么也没说,挂断电话,慢慢转靠坐在车旁,把手机第一次对准了自己,宣告了精神的复活,正义的天秤终于回归。

 4 ) 由宇子的天平

由宇子的立场从开始就很游离,她是团队中最坚持探寻真相的,但她也能很快做出妥协,删减脚本、剪辑歪曲被访者的对话、放弃媒体自省的表达角度。

在她的影片里除了受害者家属,也要引入被害者家属,她说这样才公平。

她还说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

轮到自己,就不那么酷了。

工作的她和补习室的她成了割裂的两个人,但是这个选择,在前面的影片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两个半小时,塑造的是个鲜活的人物。

不过导演的角度也不是纯粹批判,由宇子的手机镜头,勉强还让她保持着没有立场。

因为要公平,所以问过姑娘的问题,也要一模一样再问一遍爸爸;因为是纪录片导演,有事实错误的纪录片不能播出;因为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所以最后还是坦白了。

钢丝正走得渐入佳境,微妙的平衡只要一点点意外就会翻车。

虽然知道早晚要翻车,但是她和萌的互动实在太动人,让我一度不舍得她翻车。

对于结尾,我起初有些失望,觉得停在没有呼吸是最好的。

不过当由宇子拿起手机开始摄像,我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好的结束。

名场面:女主这张脸是“值得信赖”的具象化表现:柔和、没有攻击性,又有些疏离、冷淡,这样既不会太有距离感,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

打开门,她未语先笑,笑意只在眼眉间,没有扩散到嘴角,如沐春风。

(受访者在电视台的坦白)由宇子的立场从开始就很游离,她是团队中最坚持探寻真相的,但她也能很快做出妥协,删减脚本、剪辑歪曲被访者的对话、放弃媒体自省的表达角度。

在她的影片里除了受害者家属,也要引入被害者家属,她说这样才公平。

她还说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

轮到自己,就不那么酷了。

工作的她和补习室的她成了割裂的两个人,但是这个选择,在前面的影片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两个半小时,塑造的是个鲜活的人物。

不过导演的角度也不是纯粹批判,由宇子的手机镜头,勉强还让她保持着没有立场。

因为要公平,所以问过姑娘的问题,也要一模一样再问一遍爸爸;因为是纪录片导演,有事实错误的纪录片不能播出;因为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所以最后还是坦白了。

钢丝正走得渐入佳境,微妙的平衡只要一点点意外就会翻车。

虽然知道早晚要翻车,但是她和萌的互动实在太动人,让我一度不舍得她翻车。

对于结尾,我起初有些失望,觉得停在没有呼吸是最好的。

不过当由宇子拿起手机开始摄像,我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好的结束。

名场面:女主这张脸是“值得信赖”的具象化表现:柔和、没有攻击性,又有些疏离、冷淡,这样既不会太有距离感,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

打开门,她未语先笑,笑意只在眼眉间,没有扩散到嘴角,如沐春风。

(受访者在电视台的坦白)由宇子的立场从开始就很游离,她是团队中最坚持探寻真相的,但她也能很快做出妥协,删减脚本、剪辑歪曲被访者的对话、放弃媒体自省的表达角度。

在她的影片里除了受害者家属,也要引入被害者家属,她说这样才公平。

她还说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

轮到自己,就不那么酷了。

工作的她和补习室的她成了割裂的两个人,但是这个选择,在前面的影片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两个半小时,塑造的是个鲜活的人物。

不过导演的角度也不是纯粹批判,由宇子的手机镜头,勉强还让她保持着没有立场。

因为要公平,所以问过姑娘的问题,也要一模一样再问一遍爸爸;因为是纪录片导演,有事实错误的纪录片不能播出;因为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所以最后还是坦白了。

钢丝正走得渐入佳境,微妙的平衡只要一点点意外就会翻车。

虽然知道早晚要翻车,但是她和萌的互动实在太动人,让我一度不舍得她翻车。

对于结尾,我起初有些失望,觉得停在没有呼吸是最好的。

不过当由宇子拿起手机开始摄像,我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好的结束。

名场面:女主这张脸是“值得信赖”的具象化表现:柔和、没有攻击性,又有些疏离、冷淡,这样既不会太有距离感,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

打开门,她未语先笑,笑意只在眼眉间,没有扩散到嘴角,如沐春风。

(受访者在电视台的坦白)

 5 ) 道德和生存之间是否存在平衡

超出预期的电影。

道德和生存冲突时是否可以寻找平衡?

是否有这样的平衡点?

为了生存放弃的道德最后对生存会不会产生反制作用?

女主的天平最后回归道德,而我们每个人是否有勇气和能力拿起镜头对准自己?

泷内公美素颜演出也很美,喜欢。

减1星是因为小萌父亲的刻画只是为了配合剧情,前后冲突完全不是一个人,前面对女儿不给费用不关心,只一味压榨女儿劳动,没有一点人性;后面突然变得温情,仅仅因为看到小萌主动写作业,这个逻辑实在接不过来,即使是假想迷上女主记者也解释不通,算是败笔。

 6 ) 当命运把你放在天平的某端

五星。

喜欢。

很喜欢的那种。

纪录片中无绝对的真实性,价值观是目的地,而镜头与剪辑的表意方法,由价值观决定。

就像权衡私利与道德的天平,无绝对的倾斜正确性,依旧由个人价值观决定。

作为纪录片导演的由宇子,习惯用镜头自行裁决绝对正义。

可当镜头前记录的事态发生在自己身边时,操作天平的她也成了施害者家属,被命运强行放置在天平的某端之上。

“你站在哪个立场?

”真相总落在天平晃动后骤停的一边,但那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真相。

同一部纪录片,媒体方为了避免引火上身,删改素材将矛头指向校方;施害者家属为了包庇罪人,篡改遗书将矛头指向校方和媒体。

施害者母亲像过街老鼠般,因为要随时搬家不敢多添家具,报纸糊住的窗户只能投进几缕昏暗的光。

报纸象征着媒体,真相的阳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散射开,透过那报纸媒体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条条框框限制挤压的窗户,又能有多少透进这密闭黑暗的现实房间呢?

手持镜头很好的展现混乱复杂的心绪,同时将观众更好地代入两难境地,陷入道德选择的僵局。

导演像是在不停抛出问题,而每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多解甚至无正解。

而情节点设置恰到好处,将整体节奏把控得游刃有余。

人不能充分领悟另一个人的感受,除非同等事件降临在自己身上,才能在并不能完全同感的基础上稍有共鸣。

世人总在各自下雪,各有各的阴晦与皎洁。

对待施害者家属,由宇子从强势的逼供式采访,到自身领会到局内人难处与哀痛时眼里的悲光,从为了寻求真相被同事形容为难缠的不好说话的女强人,变为低头走路摸摸抽烟不带镜头去诚心探访施害者家属的另一面由宇子,有着很大转变。

“我可以和你一起吃吗”分享食物是一种信任感的建立,由宇子在向萌示好、采访受害者家属时,都曾发出过这样的共享食物邀约。

作为纪录片导演的她,为获取更真实情感流露的采访,可以说是习惯性地拥有这些技巧了。

但这两次发问,却都是发自真心。

那锅亲手做的热粥,是与萌像一家人似的温情流露;那袋面包的传递,是打通受害者和施害者家属间芥蒂的桥梁。

他们,或是施害者,或是受害者,却都是身着蓝色的父亲角色。

新闻中受害者的父亲身着灰色外套,外套里的蓝衬衫映着背后流淌的蓝色河水,此时他在采访中悼念女儿“我会说你可以在家里练笛子,很难听也不要紧。

”由宇子的父亲再次向由宇子道歉并打算去认罪时,重整衣衫换上蓝色格子衫,“希望我们重建父女关系。

”萌的父亲在医院面对选择被车撞的女儿时,也身着蓝色,“听说女儿在卖身。

但我从来不曾过问过她。

”角色设置上,也很注重具有女性意义的命题。

赎罪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解脱,却从来不是沉重之物消散殆尽的结点。

罪恶的痛只会从施害者转移到其家属身上,从受害者扩散至其亲人身上。

新闻中作为施害者的老师畏罪自杀,将模糊的真相丢给受害女学生的父亲,将这种重抛给了替他负罪前行的亲属身上。

由宇子的父亲打算去谢罪时,由宇子只是冷冷地说:“这样你就能解脱了?

”导演通过将学生笑声的放大处理、黑板擦清洗机像警笛声等音效,在无过度配乐的影片中,渲染了犯下罪行的恐慌与不安。

由宇子父亲或许想通过说出真相缓解自己的负罪感,但指望由宇子的片子传递真相的他们、年幼怀孕备受欺凌的萌和一心想要披露真正真相的她的导演口碑,都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并雪上加霜。

最后作为施害者家属的志帆撕心裂肺的一连串“对不起”,又何尝不是由宇子在内心的嘶吼。

由宇子本离开医院,阳光打下的阴影在她脸上明暗交替,直到她停下脚步转身,此刻阳光无比明媚耀眼。

她说出了真相,感到解脱,即使被扼住喉咙。

当然,这种重又转移到了萌的父亲身上。

沉重从未消逝,只会转移。

最后,总爱将一针见血的问题抛给镜头对面的由宇子,将镜头对向了自己。

或许从头至尾,由宇子的天平上放着的不过是两个自己。

太晚了还是想记住点什么糊写几句 安

 7 ) 由宇子的天平:女性道德困境下的绝对正义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我们不难发现,除去备受争议的一众“邪典”影片引得影迷热议外,几部已经获奖的影片反而没有太多讨论声音(也不排除没能完成公映的几部国产佳片无法准时与大家见面的因素)。

从完整的获奖名单来看,只有影片《由宇子的天平》(由宇子の天秤,2020)在藏龙单元同时斩获了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获得了罗西里尼荣誉·评审荣誉以及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两项大奖。

可以看出,作为唯一一部同时受到专业评审和大众影迷青睐的新人佳作,它的成就是毫无争议的。

这是新人导演春本熊二郎的第二部长片作品,此前,他的首部导演作品《成为家族》(かぞくへ,2016)于2016年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但2018年的公映却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在IMDb网站仅有19人评分,分数4.4/10。

从《成为家族》的网络公开版预告片来看,导演处女作的春本熊二郎在处理片中矛盾爆发点的时候,还没有尝试用收敛的手段来积蓄情绪力量。

但明显,到了《由宇子的天平》,可以看出导演很快地修正了前作的小问题,更加成熟与克制。

在平遥首映的活动中,导演坦言这是一部靠众筹完成的影片,导演一人身兼数职,制作上难免略有不足。

这样一部小成本、大女主的新人作品,对剧作的要求更为严格。

春本熊二郎导演在漫长的150分钟设计了几次情绪的转折,每处都非常精妙,从故事的角度带给观众最大程度的情绪刺激,可以算作日式戏剧性的成功范本。

在一如既往的坚定、缓慢的日式影像中,没有音乐烘托出的煽情氛围,但被呈现的生活本身却往往触动着观众的心弦。

《由宇子的天平》是线性时间下突破时间的故事,它纠缠在两个触目惊心的事件之中,追溯过去的事件原貌与现下的挣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其一便是由宇子作为旁观者的故事:旁观者的由宇子是一家新闻台的记者,致力于揭露最血淋淋的真相,不偏不倚地还原事实。

在一起师生恋丑闻中,两个当事人都已自杀明志,但由宇子不顾工作中的重重阻力,仍然通过最真挚的手段取得双方家属的信任,在调查和走访中保持客观,为社会还原死者的生活真相。

此时,旁观者由宇子的压力来源于这起案件是她工作中重要的转折点,但她是团队中唯一刚直果敢、坚持真理的人。

同事的质疑、领导的施压、生活的窘迫都没有使由宇子放弃还原最本质的新闻调查,她是法官,在工作中替人裁决正义与邪恶。

数次回访使由宇子取得家属信任后,摸清了丑闻中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和生活轨迹,她的作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也为她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时的由宇子,几乎在扮演“拯救者”的形象。

她从一次次死者家人的回忆中,慢慢拼凑了她内心最满意的正义。

之后,由宇子变成了参与者,她不再拥有法官的立场,纵使她一直坚持绝对的公正——这是属于纪录片的道德选择。

节目播出在即,由宇子马上要得到从业以来最好的机遇;生活中,她在父亲的补课班担任辅导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尤其是成绩并不优秀的女学生萌。

在照料意外晕倒的萌时,由宇子得知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以补课费为缘由对萌进行诱奸。

父亲的愧疚使由宇子对萌和单亲父亲一家关怀备至,甚至取得了萌的信赖,彼此渐渐敞开心扉,一切看似都在走上坡路。

为了避免追查和随之而来的后果,由宇子联系医生私下里为萌进行堕胎手术,但遭遇了宫外孕这样的阻碍。

贫苦的父女受惠于由宇子的照顾,萌的父亲更是被蒙在鼓里,对由宇子感激不尽。

这两对父女此时已经站在天平的两端,却没有倾斜的结果。

最后,在流言中由宇子与萌产生裂隙,而由宇子也突然得知自己所摄制的纪录片并不是校园性侵案的全部真相——由于自我保护,此前的施害者家属撒下弥天大谎,妄图转移关注、回到平静的生活。

在萌的意外车祸中,由宇子被知道真相的萌的父亲狠狠扼住了喉咙。

这是天平那边的人,最后的报复。

《由宇子的天平》中,所有的女性都坚韧顽强,而她们所承受的苦难却往往来自男性,甚至来自男性亲属。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女性意义的命题,却出自春本熊二郎这样的新人男性导演之手,看起来更像是某种继承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的叙事习惯。

在影片伊始,由宇子采访中,没有出现的自杀的小女孩。

她在学校中受到男教师侵害,在家里练习演奏时却被父亲严厉地驱赶出家门,最终选择走向死亡。

而案件中的加害者男教师一死了之,留下自己的母亲、姐姐和小侄女,躲在暗无天日的公寓中,饱受舆论的指责与看客的迫害。

来自单亲家庭的萌,父亲不负责她的饮食起居,更拒绝为她缴纳学费,她的打工之路因为年龄限制而中断,不得不走上援助交际的路。

最后是影片的女主人公由宇子,她奋力地挣扎在男上司的刁难、男同事的质疑之中,好不容易可以迎来生活的转机,却又被卷入父亲的丑闻,为他做的事承担着后果。

但由宇子不是“完人”,她自私地要父亲拖延去警察局自首的时间,仅仅因为自己的节目还没有播出;萌也不是“完美受害者”,因为她也有娴熟的撒谎本领。

但她们承受的,是超越这些缺陷的苦痛。

在片尾处,萌的父亲暴力地扼住由宇子的咽喉,她躺在停车场里,那一双不断奔波的脚疲惫地瘫着,一瞬间,观众好像被赋予了主动性,变成了旁观者一端,注视着由宇子的生死。

这是一个非常连续的长镜头,当观众在这个长长的镜头中等待着、几乎相信由宇子已经死亡的时候,她又突然爆发出一阵咳嗽,努力爬起来却最终躺下去。

这个镜头中,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看到由宇子的双脚,导演非常聪明地藏下表演中可能令观众引起误解的、过于直白的画面,用漫长的等待牵动着所有人的情感。

道德是由宇子的选择,但由宇子却在一次次挣扎中放弃了坚持,又在道德的压力下承认了真相。

如果说此前作为法官的由宇子带着一定的“圣母情怀”,那陷入漩涡之中的由宇子从自保的隐瞒到最后的承认,她是否如自己所言“照下一束光”?

置身事外的正义和卷入丑闻的对比,一对父女之情的消失与另一对父女之情重构的对比,导演并不是为了讽刺其中一方,更不是为了斥责谎言。

片中令人印象颇深的是它所展示的信息化社会的弊端,以及女性困境——道德有瑕疵的女学生的困境、人生态度积极的女记者的困境,以及被牵连的施害者家属的困境等等。

在多重作用下,“正义”崩塌,道德弃置,“人设”不再,可以说《由宇子的天平》揭开的并不是两个互为映射的案件,而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难以衡量的复杂性。

“电影灵感来源于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令人震惊的真实事件。

当时媒体传播的错误信息导致一些与事件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在网络上肆意地进行所谓‘伸张正义‘,摧毁了一些无辜者的生命。

让人惊讶的是,部分网络攻击者甚至与受害者生前关系交好。

这启发我去探索,那些肯定自己所作所为的人,当他们自己受到迫害时,会发生什么。

我们的社会正朝着信息化快速转变,这样的转变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自卫,我们变得愈发厚颜无耻或者更狡猾地去撒谎?

我们的谎言也掩盖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促使我们不断说谎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是谎言控制了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在控制谎言并促使其向着更深层的状态推进?

”春本熊二郎导演对本片的阐述反映了他对社会与道德议题的深刻关切,这部优秀的小成本电影,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本届平遥影展的一束光。

 8 ) 由宇子的天平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

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

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9 ) 由宇子失衡的天平

女主角的演技赞一句,开始我还以为是长泽雅美,看演员表才知道不是。

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木下由宇子心中的天平时刻在倾斜,在纪录片中她想做到立场不偏不倚,但是她开始偏向受害者广美父亲的立场,后面逐渐偏向自杀的矢野老师家属(尤其是看到他母亲和姐姐受影响的生活后更是如此),她和她的团队认为这样加入被诬陷而自杀的老师家属访谈比直接以校园霸凌的纪录片更有深度,为了使它能顺利播出,她还一再延误和怀孕女学生小萌父亲谈判的时间。

讽刺的是节目就要播出时情节发生反转,矢野姐姐担心东窗事发,给出了矢野性侵广美的录音以及矢野原来认罪的遗书,她的一片努力全化成了泡影,而她推迟告知小萌父亲事实也造成了恶果,真可谓得不偿失。

作为女儿的由宇子心中的天平口口声声是为了小萌,天平还是倾向还是顾及她开补习班的父亲和补习班的学生,还有她自己的事业。

当从小萌那里知道她怀孕且孩子父亲是自己父亲时,她成了他纪录片中矢野的家属,就像矢野姐姐遮盖真相一样,她也成了自己场外纪录片的主角,她没有同意父亲过去谈判的要求,而是主动照顾小萌,实则是稳住小萌,想在事情闹大前先把胎打掉,不幸的是小萌是宫外孕,不能通过她私人关系打掉,只能到医院处理,这个时候她一来纪录片出现重大反转被取消,而来她听说小萌滥交的传闻质问小萌,致使小萌跳下车,神志不清的跑到机动车道,发生车祸。

看到小萌裹着绷带的头部,由宇子感到深深的歉意,天平倒向小萌一边,向小萌父亲坦白了小萌孩子的父亲是自己父亲,被晴天霹雳惊呆(而且怨恨由宇子一直向他隐瞒真相)的小萌父亲失去理智,在车轮下掐晕了由宇子逃走了,苏醒过来的由宇子爬起来,用手机拍摄被掐晕的自己,完成了下一部纪录片(讽刺的是她拍摄前接到了同意纪录片取消的电话),她在车轮下被掐晕也对应小萌被车撞,某种程度上算是赎罪。

整部影片场内场外的导演由宇子心灵天平不断倾斜,如果说场内的她还试图做到媒体自律,保持立场的公平,只是感情有所倾斜,场外的天平就完全失衡,倒向了亲情和自我,贻误了小萌动手术最好的时间,酿成最后的悲剧,结果各方都是伤痕累累。

然而身处由宇子的立场,我们也不能说她做的有什么错。

同样是介绍媒体对犯罪人家属的伤害,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谈到了这一问题,本片独特在媒体人自己也遇到这种问题,立场并不能像他们拍摄的纪录片中那么客观,这是非常讽刺的。

 10 ) 克制的沉默令人坐如针毡

看完片尾鼓掌后离席。

片尾只列出了一支电影原声,同样也是观影过程中最大感受,沉默和克制。

大段大段声音的静默无时无刻不留白了压抑的剧情本身,152分钟的片长更像是两支线捏合起的纪录片。

似乎喧嚣的校园性侵案件因为节目的停播变成不再投石而终将平息的涟漪,一如由宇子向阿萌父亲坦白后被掐未死然后坐起记录,也一如看完影片后的感受,所有的一切终究无果,而历经真切的压抑石沉湖底。

片名很日式,用具象的名词去形合剧情。

英文片名 A Balance 更贴合了由宇子作为媒体和加害者家属身份之间摇摆的心理起落。

而事实更像是一种和解,在小心翼翼维持平衡过程中对各种的和解,向残忍而难以面对的事实时对生活中自己身份定义的和解。

其实很佩服女主,无论发生什么都无法令她波动丝毫,随时随地可以举起记录设备直面事实,理智的维护着这个天平。

而剧中所有无法直面崩溃,用死亡、搬离躲避的才更像所有的普通人。

《由宇子的天平》短评

𝟚𝟘𝟚𝟙『电影旬报』年度日影十佳排名第八,这10部除了第五《水俣曼荼罗》,看下来,真是心服口服,日本电影,望尘莫及,对于个体及人性的幽微的探讨,已入化境。剧本,表演,节奏。。。全tmd是天花板。

5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关于结尾的败笔,其实源于导演的视角,试想一下,从剧本文本出发,父亲发现被老师愚弄,而让自己女儿怀孕的居然是校长,作为父亲一直被蒙蔽,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愤怒,现场的父亲是可以做出杀了老师的冲动抉择的,逻辑和动机都充分,但是导演却让这场戏成了不可信的败笔,因为,少女的父亲,从得知真相的转变调度,愤怒没有那么强烈,可能是之前关于父亲性格铺垫并没有做到位,还有就是掐死补课老师的那种拍摄手法,和窒息的时间,也显得非常虚假,所以导致了观影收尾的极大出戏。就像麦基说过,收尾尤其重要。但是整个电影,对于道德困境的挖掘,也是非常到位,也符合了在剧情发展中,不断的反转,产生人物关系的新隔阂,也在诉诸日本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在拷打着作为纪录片导演,内心关于真实真相,如何定义的自我批判。

6分钟前
  • 王歌词
  • 推荐

#2021台北电影节

7分钟前
  • 陈好康
  • 推荐

剧作显得太臃肿了 两条线都处理的虎头蛇尾

8分钟前
  • 三皮虎
  • 较差

本届平遥唯一一场我起身鼓掌的片子,由此对力压由宇子夺得最佳影片的捕鲸男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段故事互相融入并肩推进,稍显摇晃的手持镜头突显出纪录片般的真实感,就在我疑惑这场戏该如何结束时,导演给了最有力量的结尾,看完我长舒一口气,太tm震撼了!

13分钟前
  • 凯里布鲁斯
  • 力荐

上影节@上海影城 接受不能

14分钟前
  • mirai7495
  • 较差

我想象中的合理结局应当是女主死去,电话打进来得知纪录片取消播放,道德困境经过这种近乎戏谑的方式解决。但问题是这是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不再是电话答录机了,女主必须复活去接电话,这样一来结局看似循环往复实则是很泄气的。正是因为道德困境没有处理好,我对这个剧作无法满意,相比之下节奏和摄影的问题都是其次了。

17分钟前
  • 深邃
  • 还行

题材很好 只是太过冗长 拿着手机对着你拍你真的会讲真心话吗?

19分钟前
  • 梦鹿
  • 较差

以为片尾时女主被学生父亲掐死了呢。日本片对于残酷现实的盘剥还是很深刻的,加上女主父亲性侵女学生这条线就使事件成平方级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认为女学生极不清白,同学有一说,女主父亲坦白时说并不是强迫的,学生父亲也有怀疑等等,争不清了。就是节奏太慢。

20分钟前
  • 豆友189738742
  • 还行

在缓慢压抑的推进中,试图保持平衡的天秤不知不觉间慢慢倾斜,直至走向最后的崩塌。整个故事的展开都是女主视角,但她本人的情感却又大多隐藏在凝视的背后,同其纪录片导演身份吻合,以这样一种切入点回避对于主角情感过度渲染的同时,又不知不觉间令观者对其共情,十分精巧。镜头语言也很明确,节奏虽慢却丝毫不显冗长。但是在男性加害以后,伤痛和挣扎全都落在女性,男性加害者/受害者几乎全程缺席,这样的片子以往的日本电影已经拍过太多,如此不得劲的男性导演的「女性电影」确实有点看厌了。4

24分钟前
  • 容与行
  • 推荐

【我的2020年最佳日影】拍摄节奏可能有点问题,但故事很有嚼头,整体让我感到惊喜。情节和人物紧密相扣,冲突明显并且逻辑合理,很快被代入其中,并逐渐和由宇子心跳同步,内心的天平也随着她的一起摇摆了起来。看到结尾时,一瞬间有了从纠结中解脱的感受,但紧接着又消失了。直到现在,我也说不好我的天平的指针到底在哪里。//越来越喜欢泷内了。

29分钟前
  • ccycc
  • 还行

抻长版的法哈蒂接了个超标准的达内式结尾,然而节奏的把控不如前者(齐头并进的两个故事在结构中相互制约),情感内核的强度不如后者(视角不坚定),用粗暴的“反转了”来操纵观众,对巩固关于媒体道德的反思也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作用。

30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自编自导自演自剪,什么都没有,那就自己全部都独力承包起来。尚属新人导演的努力怕是比有些邀一大堆人背书的“新”导演好了不是一星半点(此处限定拉踩前三届平遥“毒瘤”参赛户李某),让人惊叹。所谓程序与结果上的正义,偏见与立场,道德与原谅,真相与谎言...在诸多繁重深刻的话题包裹之下,导演没有妄图说教,也只用丰富的片长做好了一件事:展示由宇子的立场、转变与困境。她可以纪录和捕捉着所有人,却终究困于自己亲手构筑的囚牢中。这种扎实讨人喜欢,也能始终在观影中移情她,去做出“我”自己的那个决定与思考。

3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日本新片展#太难看了,中途差点睡着,时长也是惊到我,剪剪吧。挺好一议题,叙事差电影的美感也没有,始终无法投入与片中任何一个角色共情。结束后的鼓掌也是惊到了我,就这烂片?

37分钟前
  • 可可
  • 很差

看了一圈评论之后更加觉得,做电影的你没有观众视角的话就是不行,大家都能get到你剧作优秀之处但也都指出时间太长的问题,你自己难道没有这个观感吗?如果知道这个问题但仍然选择置之不理,那片子还发行干吗呢,请观众走进影院感受地球引力并体验时间的相对论吗?(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删减另当别论 @资料馆

42分钟前
  • sister rat
  • 还行

不理解

47分钟前
  • 最爱吃饭!
  • 较差

#SGIFF2020#英文名A Balance,其实由宇子就是在始终试图平衡一个又一个的矛盾,纪录片导演与补习班老师这两份工作的balance,采访中受害者与“加害者”立场的balance,采访事件的正义与自己父亲的平行事件的“自私”的balance,然而她终于还是玩砸了这balance。电影的主要问题在于剧作上巧合太多,多少失掉了叙事的力量,最后的“复活”又有一点抓马。

49分钟前
  • zykmilan
  • 还行

女性困境——道德有瑕疵的女学生的困境、人生态度积极的女记者的困境,以及被牵连的施害者家属的困境

54分钟前
  • 贩卖捌爪鱼
  • 推荐

导演很会讲故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似拖沓,但内容充实。网络暴力、不伦之恋、人性谎言、剪辑误导……电影名字的“天秤”,最后由宇子真的做到了吗?我觉得没有,就好像当下很多纪录片、纪实访谈等节目,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也只是导演和节目大佬们想让你认为的“事实”而已。

59分钟前
  • 阵雨
  • 力荐

将纪录片摄制伦理/媒体伦理的问题通过两个相似性单亲家庭的碰撞,建构后真相的道德困境,并增添霸凌、强奸、社会性冷漠的议题,演员群戏扎实稳健,泷内公美更是拿出影后级表演,颇具日本文化语境下法哈蒂混搭达内、蒙吉这一路风范。可惜之处在于具体的设计有点过多,其中不少是重复的,比如“面包”、“耳环”两段戏,很精彩但其实在同个层面,时长过冗;第三幕的无解写得也有问题,两方受害者都是“说谎者”,困境因此走向了另一种死胡同,所谓“刻意”或者说“非要困境不可”。整体有点滑向“电影节普适流通品”的倾向,当然作为新导演而言拍到这个水平已经是非常强悍了,没必要以大师的标准做硬性要求。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