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夜幕将至

夜幕将至,大得胜,Night Falls

主演:梁戟,佐菲,菅鑫海,柳渭,菅忠英,菅改明,菅艳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夜幕将至》剧照

夜幕将至 剧照 NO.1夜幕将至 剧照 NO.2夜幕将至 剧照 NO.3夜幕将至 剧照 NO.4夜幕将至 剧照 NO.5夜幕将至 剧照 NO.6夜幕将至 剧照 NO.13夜幕将至 剧照 NO.14夜幕将至 剧照 NO.15夜幕将至 剧照 NO.16夜幕将至 剧照 NO.17夜幕将至 剧照 NO.18夜幕将至 剧照 NO.19夜幕将至 剧照 NO.20

《夜幕将至》剧情介绍

夜幕将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离乡多年的梁哲(梁戟 饰)回到山西老家,准备参加爷爷的丧礼,可是回家的路,远比他想像中漫长。从县城前往村子的途中,他转乘了四种交通工具,碰到多年不见的长辈、开着运煤卡车的老同学,更重遇初恋女友,还捡了一头流浪小狗。算命师傅说他命硬,他来到人生的渡口,故乡恍如异乡,岁月的伤疤仍在隐 隐作痛。 本片荣获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61街第一季少女前线人形小剧场贱男特警清明上河图密码偶像大师SideM事出有因Mini!信天翁狙击精英之纳米危机入主客房吉星高照2015短柄斧4玫瑰的故事蜿蜒惊爆独家新闻罗大佑【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巡回演唱会大力士:乔治·福尔曼亲爱的厨神大人梅子鸡之味高压电凉宫春日的忧郁功夫双雄真情不眠冰上的尤里青春正步走亿万第五季回路温暖的皇妃美女与野兽球爱酒吧72家租客泰渝记

《夜幕将至》长篇影评

 1 ) 真的好多土啊!

看本片之前,读到豆瓣上一些不客气的恶评,表示观影感受非常不舒服。

当时我还在想:一个新导演拍个小成本片子,咋又让人不舒服了呢?

是不是太敏感啦?

实际看完后,懂了……一上来那场长途大巴戏,好几个人就那么在密闭的车里抽烟。

人家后面有孕妇,有儿童,车子也没开动,你们怎么就不能到车下面抽去?

还一根接一根,新上来一个人,又要给递一根。

孕妇抗议了一声,这几个人就跟没听见一样,依然在那猛嘬。

我当时就已经烦了,心里回荡一个声音:抽抽抽,抽死你们,别祸害别人!

有人可能会说,那山西小县城、农村,就是这样的啊,就是这种文化啊,导演也是在还原现实啊。

但这里有个老调重弹的观点要说:创作者的偏好与立场,观影者是能够通过作品看出来的。

我看这段大巴抽烟戏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导演对于这种极度自私的不文明行为有任何批判与不满。

相反,他的镜头倒好像对这几个吸烟者很有好感。

也是从这第一场戏开始,就很不喜欢男主。

从大城市失意回家的他,作为一个不可能不知道现代文明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人,完全无缝衔接地回归了乡土文化,毫无障碍地一根根递烟。

司机救上来的小奶狗,他一开始也没表示出什么兴趣,直到凑到了好看女孩的座位旁边,忽然开始爱起小狗来,并以此为话头和女孩搭上了讪。

结果等看到人家女孩有男朋友开着奥迪来接,听到同乡女孩跟男朋友说普通话,又一幅既自卑又漠然的死样子。

于是,我就开始看不起这个人,看他哪哪都不顺眼。

假惺惺地要领养那只小奶狗,结果在老朋友的大货车上落下一次,又在奶奶的坟地上给彻底弄丢了——你这到底是漠视生命啊,还是脑子里缺根筋啊?

连个小狗都带不好,你在外面混不下去,其实说到底是能力不足吧?

那场被广为诟病的洗头戏,我看了也烦。

高中女同学,美美的,自己经营着生意不错的理发店,怎么见了你这丧家之犬就非得那么欢喜?

非得给你洗头?

还非得让你躺着洗,好把你的脑袋抱在怀里?

非得给你刮胡子,刮之前还得夸你像鲁迅?

非得话里话外暗示你,人家现在单身,你爸也有意撮合你们俩?

就算你俩高中时暧昧过,或者就算交往过吧,这么多年了,人家也不至于吧?

哦,原来啊,人家女同学有过一段婚姻,且带着一个孩子。

哦,怪不得啊,人家是因为自己“不值钱”了,才上赶着巴结你,想忽悠你这个黄花大小子啊。

你给人家转了100块理发的钱,一分一毫不想欠人家的,想赶紧完成切割。

你冷漠地离去,人家还要在背后默默自卑,默默落泪。

是啊,虽然你失魂落魄又丑,可你这是要结头婚啊。

这种金贵,可是离异带孩子的母亲高攀不起的。

然后这回家的一路上,就那么一次次地在微信上翻看大巴上搭讪到的那女孩啊,还没死心呢。

怎么着,觉得还得是那种嫩的,纯的,才能配得上你这在帝都混过的平阳之虎?

除了上述这些人物和情节方面,还想说:不是只要拍了长时间空镜头就大师气象,不是让镜头摇晃就很高级,不是拍了女孩给男主洗头就是毕赣——人家那是在平行时空里对前妻思念,立意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好么。

而且毕赣拍的一点也不猥琐。

还有这个片名。

朋友指出,近些年各种片名带有“将至”的片子也太多了。

暴雪将至。

暴雨将至。

血色将至(当然,这是译名)。

你现在又来一个将至,很难不让人理解为是刻意蹭片名的降智行为。

最后还想说,实验证明,不使用性别议题上的大词和术语,也是可以指出某个作品在性别意识方面的问题的。

无所谓什么男性不男性视角,这只是土low视角。

没错,看剧照和预告,这片子里拍了很多空中飘散弥漫的尘土。

原来,它是真的土。

 2 ) 不像电影的电影

我看到的是一段旅程,四段车程,是他回家的路。

看到最后只想说,这人的老家也太远了吧,要是拐卖妇女到那里,是真跑不掉。

又是个获奖电影吧。

开头镜头的晃动对焦让我恶心,像晕车一样。

然后就真的坐上了中巴。

电影挺好,最近看到为数不多可以一口气看完还有触动,而且让人不自觉的代入,像身边刚刚发生过的事一样,像偶尔遇见的某个人一样平凡。

就是结尾啊,有点失落,越来越功利的我现在太想知道结局了,过程什么样并不是很在乎了。

这样的人生容易没有乐趣。

能想象一段长途车,拍了接近三十分钟,车上的人从热闹变得沉默,就像很多我们的群一样。

总归是要变得平静。

这样的长途车坐时间久了,烟味混杂着各种味道的憋闷了让人难以忍受。

除非有美女陪伴,也不是,应该是艳遇,相熟的女人再美,也抵不过那种缺氧的昏昏欲睡。

会喘气的男人都是渣男,果然不错。

有个老家的好处就是,回去的时候一下子变成了那个年轻人。

小小的地方到处都是曾经的熟人熟悉的家乡话熟悉的味道。

记忆里点点滴滴也变得鲜活起来了。

看得到的曾经,比那些想象来的更加热烈而滚烫。

或者一些痛苦的回忆,再看到又是另一种情绪,可以叫成长吧。

人在大城市是一副面孔,回老家后又是另一幅。

当演不了两种生活的时候,扛不住的,回不去的老家,融不进北京,回不去的过去,看不到未来。

身体无处安放,那心灵该去哪里?

我无法想象那种情况下,手机不见了。

会怎样。

年轻的时候会疯,现在也就释然了吧。

人都丢了,还有什么是不能丢的?

 3 ) 《夜幕将至》国产文艺小成本公路片

看了杭州场的山西专场路演 ,导演因病未出席主演出席。

💙我的感受f:不喜欢。

这类型的电影太会制造年龄焦虑了,并不是每一个男的都会到年龄就自动事业有成的!

国产男导演如果都是这类丧丧的,那基本上没什么去接棒70后名导的电影希望了 。

女导演拍的明显 想法新奇用心好看寻找突破 ,而不是这种充满了自怜感。

💙优点有一些画面重叠运用 ,近景远景切换,有一些隐喻空镜。

💙缺点1.拍摄成本低 。

很多画面真的随处可见。

哪里有什么视觉效果可言?

2.画面脏。

色调用得太重了,觉得是画面拍起来 并不严谨。

3.人物没有名气 ,这怎么会有号召力啊?

讲负面的乡土情怀怎么会有受众啊?

4.主题很普通。

讨论的东西都很爹 ,画面就是方言、家乡 、一些解释不清的情感冲突 、吸烟自怜或者挥拳头吹牛b。

谁花钱看又臭又长的自我表达?

这类ego太高的理想主义 肯定换不到票房的。

5.情节设计:初恋离异带娃 这段设计 就很自我yy。

这个电影真的好丧啊,仿佛异乡人 只有死去的意义???。。

💙映后交流:主演回复蛮科普的。

提到了狗 流浪狗 是陪伴的作用。

提到了车越换越小 路越来越小 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 荒芜 发展的心境。

蛮恐怖的。

提到了电影的暗合氛围感很多空镜镜头是致敬侯孝贤导演。

提到了意识流。

提到了自己作为演员职业 也是精神上回不去家乡的了。

 4 ) 「洗头妹」与「女神」,溢出屏幕的直男味

利申:理发店的戏看完后我就提前离场了。

男主角梁哲,临过年从北京回山西老家,路途上遇到了两位与其有过直接交流的同龄女性(在我看到的片段里)。

第一位是客车上偶遇的高中师妹。

说是师妹,实际上应该差了蛮多届,因为对方刚考研结束,也就是大四,应当不足25岁,而梁哲已经30岁。

这段「偶遇」,终结于对方提前下车并上了另一位男性的奥迪。

至少,在梁哲的视角里,这位师妹已经是他触不可及的「天鹅肉」了。

梁哲路上遇到的第二位女性,按剧情简介里的说法,他的初恋及初中同学,海鹏,是在她开的理发店里碰到的。

在进入这家理发店之前,梁哲已经经过了「海鹏理发」的招牌,但没有选择进去,而是先去了庙,还在庙外找人算了命。

算命先生说他的姻缘很近了,就在附近,而且「肯定能成」。

或许是算命先生这番话,他终于进入了这家写着他初恋名字的理发店,并重遇海鹏。

海鹏在为梁哲洗头理发期间很主动地发起话题,从学校一直聊到了他爸。

尤其是第二次洗头时梁哲主动选择坐着洗,没再直面海鹏,也没有让对方用服务的姿态为他洗头,拍摄上选择了特写海鹏的手与梁哲的头发,镜头语言的设计上,二人应当是处于感情升温的状态。

然而下一位客人多次催促,海鹏的儿子又突然出现,打破了这个状态,两人无疾而终(我只看到了这里)。

「初恋」,对应着男性在性意识刚萌发时对于女性所有美好想象的投射对象;而「洗头妹」,尤其是中国小镇发廊里「洗头妹」常见的「兼职」这一背景所暗含的性暗示,又对应着男人对于女人的性幻想,而且这种幻想是「唾手可得」的。

这两种想象同时投射于同一个人身上,她既是「女神」又是「洗头妹」,导演还安排了她儿子的戏剧性登场,「goddess who is already damaged」的叙事就完成了。

天呐,写这段的时候频频生理性作呕。

同样的叙事可见于《同学麦娜丝》里的麦娜丝。

这是「真实」吗?

或许是的,至少直男们真切地相信这是真的,尤其是他们的感情与破灭,真挚无比。

所以我也很同意友邻说的,中国直男们能不能别拍了。

被掏空的矿资源大省,又遇上疫情和「碳中和」要被「产业升级」,当然值得拍,但真的不需要也不值得这样拍。

 5 ) 回归故里,等着时间从自己身上跨过去

过年回家的公路文艺片,更偏向导演的个人表达。

整个片子有一种木然的疏离感,一种是事不关己的旁观感。

30岁专科京漂男,每一帧都是四散各处的落魄:被推着走的颓丧,举重若轻的空景,点到即止的叙旧,挥之不去的无力感。

影片省略了被北京磨掉了生力的过程,只展开了喘息着爬上回家之路的结果,但一切都能够让人倒推出在北京漂泊的困窘与潦倒。

四种交通工具,带出四类归乡的交际场景:1.人员驳杂的大巴车,会有多年不见的同村老人,开口便是对北京这个首都城市的财富想象,寒暄的时候只能用短语敷衍,遮掩并不成功的境况。

2.意外搭乘的卡车,勾出变味的友情,两人只能生硬尴尬地“捎一段”。

3.狭小的面包车,一问一答,从学历到薪资的全方位问询,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窘迫的生存现况,彻底砍掉对故乡温情托底的假想。

4.最后是颠簸的摩托车,空间无限广阔,父子二人紧紧依偎,凛冽的寒风刮来,除了赶路,两人也再无其他对话的气口。

但其实在哪里都寻不到归处,哪里都找不到寄托。

家乡,并不能够成为托底的归宿,归乡就笼罩着一种懊丧的失意。

故乡将不断循环的命运铺展在人的眼前,乡土也只会掩埋其他可能的变数。

当你想追求不一样的结局,或是寻找一处寄托时,故乡却给不了你回应,人便只能茫然地掘坟。

最后的镜头,究竟是在自掘坟墓,还是给爷爷下葬,导演开放给了观众自行解读。

也许,那就只是一个构成日常生活的自然片段,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没有意义,没有象征,只是等时间从自己身上,从每个动作,跨过去。

出走的时候,便注定只有故乡,而再无家乡;“故”字本身就是“回不去”在时间维度上的回应。

 6 ) 一堆菅

就像裙带职场意味晦涩一样,片场更是令人起疑,菅导恨不得把每一秒钟打上山西山西山西的logo,但男女猪脚却找不到一个山西的?

一个是陕西一个是山东口罩期间三十岁的男主,高考只考了个省城的大专,所以也不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啊,凭什么包成那样还一路上被认出,仿佛是个村里的大名人?

大量的长镜、空镜、固定的机位、做作的台词,戕害着每一个观影者的生命,而菅导显然是以为那就是文艺范儿,人家问他是不是向科长致敬,他还勃然变色,可事实上,你离科长除了乡党、又何止十万八千里啊?

科长多年前的一部《小武》,就是你毕生的难以企及的高峰啊长镜、空镜,其实可以用应景的配乐来丰富的,而不是仅在片尾刻意地秀一段唢呐来取悦外籍眼光,老外也早炼成千年狐仙了,不会吃这一套,只有平遥电影节的水平还驻留于此

 7 ) 《南都娱乐》采访菅浩栋:为了所爱,我可以忍受眼前任何不喜欢的事情

01为了所爱,我可以忍受眼前任何不喜欢的事情南都娱乐:你还能想起2023年平遥国际影展时,从贾樟柯和宁浩手中拿到“费穆荣誉最佳影片”的心情吗?

菅浩栋:当时像做梦一样的状态,我确实从来没想过这部电影能拿“最佳影片”,前面拿了“迷影选择荣誉”跟“桐叶荣誉”,我已经非常知足了。

所以最后再颁一个大奖给我的时候,我觉得很意外,像做梦一样,就连主持人在念(获奖)词,我都还没能清醒抽离出来,也不会去展望什么未来。

南都娱乐:得奖当晚是怎么庆祝的呢?

菅浩栋:很日常普通,其实那一天结束后,有同行朋友叫我们去聚餐,但当时已经晚上11点多了,比较晚,颁奖结束后第二天大家都要走。

所以那天晚上,我们团队四个人一起回酒店聊聊天,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晚上。

南都娱乐:你曾经做过矿工的经历,让你成为了中国最懂煤矿的导演,现在回看,这段经历给你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菅浩栋:我觉得在煤矿的这一段经历,磨炼了我坚韧的品质,如果我有喜欢的、想要去做的事情,那我可以忍受眼前任何不喜欢的事情。

因为我在煤矿的时候就是很清楚明白,我去那的目的是赚钱。

赚到钱,然后离开去拍我的片子。

所以在煤矿工作时,一些老工人或者一些班长让我去做什么事情,我都会比较听话,因为我知道我来这不是去跟他们发生冲突的。

哪怕他们让我去做不开心的事,他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听话去做好。

我拿到了该有的工资,一年之后我就离开。

(这段经历)特别像《肖申克的救赎》主角安迪一样,他为了能越狱忍辱负重30年,他可以忍受所有人对他的侮辱、谩骂、指责和殴打,他忍受所有的一切,只为最后能够逃出生天。

所以我在煤矿的状态跟他有点相似,我只要赚够钱就离开,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接受。

其实我后来拍电影亦是如此,有过煤矿的经历,拍电影时遇到的困难,我都可以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和解决。

南都娱乐:你是在人生哪一个时刻笃定自己未来要拍电影?

菅浩栋:我觉得还是拍完《光盲》后。

其实更早之前,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计划。

我在大学时候买了DV,然后去拍摄,那个过程是我最美好、最难忘的、最快乐的事,要比我去学采矿的知识,或者下井的时光是要快乐很多。

这种精神层面给你带来的快乐,是无法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的。

但我在大学的时候也不能确定这个想法究竟能否落地,这个是很未知的,毕业后,我打算先到煤矿工作一年,然后拍一个片子去北京。

当我去煤矿工作完拍了《光盲》之后,我拍电影的想法更加笃定了。

南都娱乐:有没有哪些至暗时刻,让你差点熬不下去?

菅浩栋:我想了一下,我还真没有这样的时刻。

即使在疫情第一年,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影视行业的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离开。

只不过说是在做电影还是做流量短视频之间的选择而已。

我有应聘抖音短视频的编导,上了一周班后,人家不要我,认为我不适合做抖音短视频。

南都娱乐:你是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有哪些导演或作品影响过你?

菅浩栋:在大学期间会有学生会组织我们去看投影电影,当时看的第一部电影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当时对我的影响非常震撼,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电影是有魅力的,是可以打动人心的,让我觉得电影就像一部造梦的机器。

之前我看电影都是在老家的电视上看央视六套,没有在一个很多学生聚众的场景去看大银幕投影,现在回味那一幕我还是非常难忘和震撼。

所以,当时我特别想去尝试拍电影。

后来贾樟柯导演的出现,让我知道电影离我原来可以这么近。

2015年去了北京之后,我开始大量地去看一些西方的电影, 比如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他最早期的《黄金三镖客》《廊桥遗梦》,以及在这之后的很多经典电影。

他已经八九十岁了,还能自编自导自演,也让我意识到电影的魅力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保持青春和漫长。

再到后来是伊朗的阿斯哈·法哈蒂、美国的科恩兄弟,这些导演拍的现实题材的电影对我影响蛮大的。

大量的西方电影对我电影思维有很大的拓展。

南都娱乐:分享下你对好电影的审美标准?

菅浩栋:我不会因为别人对某电影的评价,继而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喜欢或讨厌,我的感受很纯粹,就是看电影有没有打动到我,或者是有没有影响到我更多的思考。

比如有的电影即使它的评分很低,但我看完还是会觉得对我来说就是好电影。

我觉得我就是比较纯粹的状态。

02中国式的父子表达,是内敛、含蓄和不善于言辞的南都娱乐:电影叫“夜幕将至”是有什么特殊寓意?

菅浩栋:其实我们影片的内容很简单,讲的就是一天的故事,男主角从白天开始然后到家时夜幕就降临了,电影也随之结束了。

电影收尾在夜幕将至的时候,所以片名就叫夜幕将至了。

我觉得“夜幕将至”也寓意着新的一天、新的黎明、新的希望。

南都娱乐:电影里有很多远景镜头来展示山西河曲县的环境,那你这些景观记录用意是什么?

菅浩栋:它就是想突出人与环境,时间和空间的展现,尤其是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一天回家的故事。

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两者经过的每一辆交通工具、回家的每一段路、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风景。

在影片中呈现的山西生活样貌,是我个人对山西,或者对自己老家的视觉上最直观的呈现。

这也是我回家最熟悉的一条路和景色。

南都娱乐:电影里出现了很多烧香拜佛和算命的神秘主义的桥段,你认为在世俗之上,是有不可测的力量吗?

菅浩栋:我觉得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很多中国人都会去求神拜佛,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家都是求稳定,求安全,求心理安慰,好像有时候神是谁,也不太重要。

尤其是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在这段时间里,人的生命都太脆弱了。

影片最终的成片去掉了有关一些疫情的广播,原本我们在声音上加入一点设计,从这方面入手凸显出这是个发生在疫情背景下的故事。

广播的内容包括科比的去世,马拉多纳的去世,两人是儿时记忆中的球星;我最喜欢的导演金基德的去世,他也是因为感染新冠在拉伯维亚去世,他是影响我迈上电影道路的启蒙导演。

他们陪伴我度过了青春期,也陆陆续续在疫情三年中离开了,这是属于时代的一个印记。

南都娱乐:结尾处出现了一个骑摩托车的长镜头,选择用这种表现形式,你是想传达什么?

菅浩栋:一辆摩托车一直开到了终点,中间拍了一大段游走的镜头,加上结尾的部分都是开放式的,这些都需要观众去想象。

结局的那条路,虽然通向了一条唯一的回家的路,但我觉得未来还会有很多种可能性。

为什么镜头那么长?

因为在镜头里整个的交通工具是变得越来越小,车上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回家的路也变得越来越窄,主角跟他父亲的对话也越来越少,直到没有台词对白。

父亲在他前面为他遮风挡雨,但父子俩都在沉默着。

其实这就是中国式的父子表达,属于内敛、含蓄和不善于言辞的,不像是西方人可以直接表达对家人爱,可以给对方一个正面的拥抱。

而中国人则是选择用一种背部搂着的方式,骑摩托车是日常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可以当作他是跟父亲在拥抱,是一种内心靠拢的体现。

我觉得画面中刮着的那股大风,也就像他俩之间内心波动的情绪和状态。

其实我们拍了20天,前19天都风平浪静的,只有最后一天刮着大风,我们拍了下来。

我觉得是老天给了我一个这样的惊喜,刚好也呼应了电影里一些神秘主义的桥段。

南都娱乐:在近期路演中,你跟全国的很多观众有直接交流,你从他们的发言中,是否听到了意料之外、超出你创作原意的观点?

菅浩栋:有一些观众对于剧情的解读,是我自己写剧本的时候没想到的,但我觉得这种互动达到了我去创作剧本的目的和初心,就是影片故事并非只有唯一的答案,它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容纳下多种声音,就像开放式结尾一样。

比如结尾主角梁哲在坟头寻找的动作,从现实层面来看,正如大家最常看到的,他是在找手机和狗,但还有观众说他在找符。

我们刚才所提到影片有在营造神秘主义气氛,中国人算命、拜佛求神的行为,对其内心的精神层面是起到非常镇定的作用。

当这个符没有的时候,人的内心好像也变得慌乱。

最后有观众解读说他是不是在找符呢?

我非常认可观众这么有想象力的解读,它已经超出了现实层面的范围。

狗和手机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物件,但这个符则是像是内心的精神寄托。

还有观众说他是在找烟,我记得我有单独给一个老师看过这部电影,这个老师可能平常特别爱抽烟,他是抽着烟看完的,所以他问主角是不是在找烟。

抽烟是释放焦虑和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说找烟也可以是这部电影的解读。

03我很坚定要拍一个发生在当下的现实主义故事南都娱乐:主角梁哲,我觉得这个角色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回到老家后一直处在压抑和隐忍的状态,尽管一直被同乡的人问各种没有边界感和冒犯的问题,但是他还是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和体面,这种时刻都在忍的态度,是不是你个人性格的投射?

菅浩栋:其实就像我刚才跟你讲我的经历,我觉得我就是一个隐忍的人,我不是那么擅长或者喜欢跟人去正面发生冲突。

当然也有这样的人的,整个影片的叙事包括表演都是非常冷静克制。

我的隐忍既是性格也是这片土地孕育的,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常态相处模式。

南都娱乐:从这部电影来看,家乡好像是一个又想逃离,但又无法割舍的地方?

你个人对山西人这个身份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或者有没有认同感呢?

你介不介意被人标签为一个拍山西故事的导演?

菅浩栋:我不介意,因为我从小就是在各种质疑声成长起来的。

我从一个学采矿的到现在拍电影,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大家都有各自的评价和见解。

我觉得这是一部电影该有的样子,所以说故乡对我是有影响的,所有创作的灵感冲动都来源于刺痛了你,触动了你的部分。

我每次写剧本的时候,尤其是写发生在家乡的故事时,我都会回到山西去创作写剧本。

然后我会回到北京后,组建团队去拍摄、做后期。

剧本的灵魂故事来源于我记忆中的故乡,但这个电影的拍摄技术最后的完成,是需要在北京这样有相应环境条件的城市去支持我完成。

南都娱乐:你未来还会坚持拍山西的故事吗?

会不会尝试创造纯虚构的作品?

菅浩栋:我其实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我要坚持拍山西故事。

这个是我真正意义的第一部电影,对我来说,我只是拍了我熟悉的经历过发生在家乡的这个故事。

我在之前写了好几个剧本,有的剧本也都跟山西没有关系,各种题材风格的都有,只不过对我的第一部电影来说,我能有限的资源去实现,正好它只能在山西呈现出来。

我还写过一部西部片,带一点黑色电影犯罪悬疑感;还有一个关于理发的故事,不分地域,我没有去告诉观众发生在哪个地方。

这些都是我想拍的。

南都娱乐:这部电影的背景是疫情期间,有不少透露疫情对生活影响的只言片语,这其实是主旋律电影外的另一种疫情叙事,这可不可以视作是你记录和反映时代的尝试?

菅浩栋:我在一开始就很坚定要拍一个发生在当下的现实主义故事,因为这是我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也都是现实题材的。

疫情三年,并没有哪部电影能够去讲疫情背景下普通的人的生活经历了什么、遭遇了什么。

经历三年疫情,很多人不愿意去看刺痛自己的电影,大家想去看让自己爽的电影。

但是我觉得,可能过多几年,这部电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8 ) 浅谈电影“夜幕将至”的改进建议

~国产影片“夜幕将至”,讲述一名北漂回家奔丧(爷爷去世)的故事。

男主是90后北漂,号称最惨一代,回乡路需要转乘高铁、大巴、小巴、大卡车、面包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但即便如此,他最终依然没能回到家。

夜幕将至,他貌似要选择轻生的“回家路”。

~这是个很好的题材,可以想象导演是想表达在外漂泊的年轻人在大都市和故乡之间已无路可走的困境;另外也想展现当代年轻人在疫情发生之后,经济下行大环境之下的一种生活状态;~但是观影后,发现该片问题有点多,本着支持国产电影的初衷,提一下个人认为的几点问题及改进建议:一、过于疏离导致的割裂:·大巴上攀谈的乡亲们、搭乘卡车上的发小司机、理发店的女老板同学、骑摩托来接他的老爹,他与这些人都貌似相识不相熟,疏离的有点过分……这可能也是导演故意为之,可能想体现北漂前后,以及都市与乡村之间的暧昧纠缠不清。

但是作为观众来看,这个成年人与他自己少年的割裂感有点太过于突出,且因何割裂并没有说清。

众所周知,成年人是由少年层层叠加出来的,仅仅因为吃腻了故乡的饭食就离开了吗?

比如建议表现出:原生态家庭的禁锢与男主的抗争之类的,因为有梦想所以出门闯荡之类;二、内容匮乏,且致命的是没有给到演员表演空间和时间:·所有演员均没有出彩的地方,原因在于演员刚有情绪起来就需要进入下一个表演环节了,这个场子赶的有点太急了。

没有给到演员们展示自己演技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全片只记住流浪小狗了;三、影片整体主线思路不清晰,导致情节铺垫等都做了无用功:·到底想表达什么,沿着一条主线表达就可以了。

比如漂泊之痛:城市与故乡均不能容身,只能去死,还是成长之痛:长大后不被任何人认同的烦恼等,又或是失败之痛,毕竟30岁了,而立之年什么都没有,很惭愧。

但是以上都属于发发牢骚而已,有点没有勇气继续承担生活的感觉。

人生本苦,向观众诉苦是没用的,唯有砥砺前行方是正途。

·所以从整体来看,该片的创作不够成熟,对成片的推敲不够。

在思路不够清晰,且表现能力又有限的情况下,“将至”可以去掉,只保留一个“夜幕”也好。

 9 ) 北风和粉雪中的中国

抖动的镜头像蒙上了灰尘的玻璃,省道上残雪和泥浆混在一起,破旧的大巴车往来不绝。

这部电影就像现实生活的一个剖面,通过回乡这一对于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定前现代仪式意义的旅程,将这个时代作为一种笼罩一切的氛围放置于影片中。

人物的既有命运与内心的挣扎:从城市与乡村的二元权力关系,农村的前现代父权结构到隐隐绕在他身上的以弗洛伊德式的成长过程为底色的归属感,静静地被倒映在肮脏的车玻璃上。

而最终夜幕降临时,主人公母亲坟前充满地方特色的歌吹在注明他来处的同时也用其相对于现代性的异质特点以一种光怪陆离的粗暴方式冲破城市观众面前的空气。

对于批评本片存在一种陈腐的男权视角下“等待的女性”叙事的所谓女权主义言论,笔者认为是有失偏颇的。

一些观众在面对电影时进行的镜像式的移情,有时会导致作为荧幕外的他者的全知全能的审视一并带入。

由此对于片中人物命运的质问便开始了。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有时观影是一种被悬置的过程,这一点在故事性不强的作者电影中尤为重要。

走进片中的人物的方式往往不是代入或审视,而是观看。

导演也许在技法上流于粗糙,但贵在以一种恰到好处的疏离达成了某种对家乡的言说。

换言之,导演不是在用镜头赋予的权力强奸所谓的荒凉贫困的北方,而是将镜头化为这片世界本身。

24.3.5 于广州二沙岛24.3.8 增补

 10 ) 不算精彩和深刻也不至于无聊

【主观评分:7分】【海报&基础信息】🎬

【剧情概述】💊北漂男主回家参加老人的葬礼,一路上不停更换交通工具与遇到的故乡故人之间的对白。

【评价感受】🤨异常克制的电影,多说一句台词都怕观众解读到位了,全靠镜头特写让你自己猜去,另外再搞大段空镜头留白给观众自己自行升华。

男主到底是个咋样的人,他为啥要回来,其实看完也感觉并不是那么重要,就是一个普通的归不了家的北漂。

不算特别精彩和深刻,也不至于非常无聊,每次遇见的故人都有意思八卦和期待,但最后都是归于平凡的落空,就像每个人的日常一样。

【印象深刻】💾男主发小大货司机下车跟人干仗,男主两个人一起,对面就开怂,这种不出血的推搡打仗其实也挺爽挺发泄的

电话里得知男主北京的房租被强退了,行李都扔了出来,确实也没啥非常必要回去的理由

瞎子算命先生,没想到给的人生谏言还都非常具象和接地气

旁观者窥视的角度看男主和老同学理发师

这段还真是熟悉,我回老家也基本听到过一模一样的话,谁谁家的小子天天拍抖音赚了xx万

最后一段超长的穿着丧服的父亲骑摩托载着男主的空镜头,这家伙搞婚庆车队跟拍呢?

《夜幕将至》短评

从矿井冲向平遥,现在从平遥走向全国大银幕。这一路足够传奇

5分钟前
  • 坐vespa的坨总
  • 推荐

这个公路片拍的挺无聊的。

7分钟前
  • 云在云霄
  • 较差

【平遥电影展展映】世界首映。惊喜之作,非常喜欢。全片风格统一,整体完成度很高。用主人公一次春节回乡之旅的公路片框架徐徐展开叙事,汽车-货车-面的-摩托,随着交通工具的变化,逐步将男主人生和性格的方方面面故事娓娓道来。摄影构图讲究,几乎每场戏都由长镜头构成,非常考验现场调度和演员水平。台词和表演高度生活化,各主角配角、职业素人演员都演绎得很出彩,算命人、理发女角色和那只可怜小狗都令人难忘。几个围绕男主婚姻的情节包袱抖得又巧又好,既把控了节奏也拿捏了观众情绪起伏。微信付款、语音电话挂断等生活细节拿捏精准无比微妙,令人莞尔。对北漂者的心态和生存状态捕捉得非常到位,北漂党看得心有戚戚。更在框架下对北京清人和疫情下的大环境有微妙表达。目前本届平遥藏龙单元个人最佳。这样的电影再长都愿意看下去。

1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1.掐着时间看了整部电影,坐汽车的戏就有60多分钟,理发的戏10多分钟,最后10多分钟是坐摩托车,太烂了,全片都靠台词来交代信息,重复出现的空镜也没有创造力只有硬凑时间,关键问题在于交代的信息还没什么意义,从里面剪出来三分钟当个苹果手机贺岁广告还行。2.90分钟纯粹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的一部电影。看到对贾樟柯的模仿,但只是皮毛中的皮毛。3.对平遥电影节片子的质量失望。4.最后的问答环节还有个不知道怎么形容的人在尬夸,尬的我都不好意思抬头了。5.甚至敲这些字来评论的时间都在浪费。///18号早更新评论,颁奖典礼时有一句话“平遥下雪了,中国电影的春天还远吗?”,不仅远,而且还没救了。

14分钟前
  • Nos
  • 较差

2024.1.6@百年讲堂 导演诚恳到让人不忍心给出恶评,但实在是太寡淡的一部电影。影片在技术层面上有两个最致命的问题:其一是许多对白都欠打磨,例如开头大巴车上的对话透着一种诡异的生疏、第二段行程末尾卡车司机一句“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好运的”实在太过出戏;感觉导演太想把新媒介和疫情语境植入电影里,却每每写得图穷匕见、演员好像总是言不由衷。其二是几乎所有镜头都处理得大而无当,开头大巴车上的对话真的需要一个缓慢游移的视点镜头吗?许多非常险的构图(例如俯拍梁哲走进院门)真的有意义吗?会觉得导演对拍出来的影像缺乏足够的掌控力,视听语言缺少必要的锐度。而甚至更致命的是影片的表意空间实在太狭窄,透过导演克制的表达只能看见内里中年男人的空虚。最私人的作品需要最深刻的反省的自觉,还希望导演在后续创作里多多加油。

15分钟前
  • Division_Bell
  • 还行

理髮店的一整場戲都太好了,手指在頭髮上摩挲,機位的移動同頻水的流逝,讓一段老友重逢逐漸升溫親密。上次有這樣的驚喜似乎還是在《過春天》。不同於少年的曖昧,這裡有了更多成年人的慨嘆。

18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挺好的,很真实,一些情节设计很有巧思。父亲骑着摩托车载着儿子回村那一段,恰好刮起了风,草被吹得在路上到处滚,萧瑟落寞,犹如神助。

20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等了好久武汉终于有了一场排片,看完后已近午夜。爱着一个忻州男孩的我此刻像梁哲一样丢了魂。我走出商场的夜间通道,他枕着小城的冬夜入眠,我们再不同,也有头顶的同一轮明月照亮一千公里的距离。

23分钟前
  • andre
  • 力荐

如果为了展现山西粗犷的风景,还有男主的内心活动,拍一些空镜就可以了,大量的空白,观影者大量的时间在无聊中被消磨。而且尤其是对女性的处理手法上,观念老套,女性不是待选的商品,一个失意的中年男,所有女性都在等你,真觉得有点可怜的可笑。在北京得不到女性青睐,回了村子一样会遭受女性白眼。

24分钟前
  • Sunny誉
  • 较差

又是极其糟糕的映后与问答,当提及是否设计了窥淫镜头以排解传宗接代的故乡焦虑时,导演只轻描淡写地说:女人对男人也是有好感的,他们在互相看,这就是爱情。

26分钟前
  • 亚眠
  • 很差

尴尬的对白推进空洞的剧情,拙劣的镜头语言组成一出无聊的山西公路片。“下矿经历”未免太过贴金。

31分钟前
  • 青芒鹹桃
  • 较差

回家的路上真的很长,长到旧友已经搬家抱俩,长到有情愫的对象已经离婚带娃,颠簸恍惚间,狗丢了,手机也丢了,他在找什么呢?不好说。

33分钟前
  • 依然是瓜皮少女
  • 还行

【2.5】

34分钟前
  • 文森
  • 较差

狗狗好乖…

35分钟前
  • OreoEmpanada
  • 较差

回不去的才是故乡 只看到了回不去。女性又是择偶的背景板哈哈。

38分钟前
  • 宿野
  • 较差

朴素 真诚 简炼 扎实,这样的电影很少见了。

43分钟前
  • 春上村头🌲
  • 力荐

一部朴实而生活化的乡土公路电影,人物间的情感表达细腻而精准。北漂青年的回乡旅途,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踯躅,再一次回到生活的原点。夜幕将至,一片漆黑之下何处能望到未来的黎明。

47分钟前
  • AlanX
  • 推荐

一板一眼到没什么可值得说的,过于朴实反而会限制表达的空间。

52分钟前
  • 日灼
  • 较差

中国人自己的公路片。每个片段之后的留白镜头很有意蕴,但是最好摈弃配乐,表现画面自带的声音。整个内核与二十年前的《小武》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复制很容易,创新很难。

53分钟前
  • Mediterranean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

55分钟前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