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三代女人的生命历程,茉莉花代表三种性格天真 疯狂和坚强一首歌,这么唱着,时光缓缓游走,从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爬满青藤的小洋楼,在街角默立。
只是门前的招牌从汇隆照相馆,红旗照相馆,到薇娜婚纱影搂。
守着小楼的女人从茉,莉到花。
片尾,花带着女儿来到了自己买的住宅前,回望来径,恍惚间看见养父母带着自我的女儿在打滑梯,童年的自我伏在梯子旁回过头来冲她会心一笑,生活绕了一圈,最后完满了。
在花的新宅里,花的女儿会渐渐长大,一朵茉莉花会在花期里如期开放,她又会有自我的故事了,女人的故事真是讲也讲不完。
2016年就标记为“想看”的电影,2022年的今日终于看完了。
整个色调非常“墨绿感”的电影,也许因为绿色旗袍,也许因为花露水,也许因为绿色毛线球。
从“茉”到“莉”再到“花”,在想象着“花”的女儿的未来的同时,不仅也好奇“茉”的母亲是否也是轮回中的一环。
明线上,“茉”的人生轨迹偏航始于意外怀孕并生下了女儿,她应该是不想生的,当时不想(只是因为害怕而未进行打胎手术),即便过了很多年,回望往事时也仍对孙女“花”说着“如果没有你妈,我会过着多么好的日子”。
而其女“莉”却是无比想要一个孩子却因为输卵管不通而无法孕育,成为母亲。
即便仅观此母女二人际遇,也不由叹道,命运竟如此捉弄人。
这一部电影,主角是章子怡。
确实章子怡在整部影片中,太主角了,简直就是她一个人的戏。
她演得不错,我看着看着,差点流出了眼泪。
对于章子怡我有点偏见,这是因为她整个人给我的感觉,比如虚荣,比如爱发点等。
很多人都说她有心计之类的一种感觉和认识。
对此,周围的人和媒体很大一部分人影响了我对她的感觉。
而《茉莉花开》这样一部一般的片子,却令我对她刮目相看,我觉得她演得很不容易,而且已经做得很好了。
对此,这么努力的一个演员,加上一些运气和自己创造和上帝给予的机会,我祝福她,也支持她,我是她的影迷。
茉、莉、花、开,四个女子,三段故事。
在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背景中,单亲家庭的女子,母亲和女儿,都同样渴望爱情。
女儿更追求明星般的光彩生活,在那个思想刚解放的时代。
母亲、女儿,2个无良的男人,当茉生下了私生女莉,而母亲的爱情,又因为欺骗,导致了母亲的自杀。
茉因为总总这些,而变得更加自私和冷漠,茉莉二人的母女关系异常疏远。
莉在红旗下长大,接受的是与母亲给予的完全不同的教育,她一方面渴望离开冷漠无爱的母亲,一方面又无法接受工人家庭的生活氛围。
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都有着浓浓的各自家庭背景所带来的影响。
这种来自文化的差异产生的冲突,和无法生育的困苦,最终让莉陷入深深的自我矛盾中,精神分裂让她常常出现幻觉,从而给那个优秀的工人阶级代表的丈夫贴上了“耻辱的标签”。
那个年代的人,其实很脆弱,不谈情说爱,只讲颜面和集体主义。
于是,丈夫脆弱的自杀,这无疑是把已经饱受精神分裂困扰的莉推向绝望的深渊,于是自杀。
至此,这部戏里已经三个人自杀,自杀都是因为无法自我满足、感觉到被欺骗、被压抑。
莉收养的花,此时与茉生活在一起。
茉虽然自私和冷漠,但她如同冬天里的花一样,冰冷但坚韧,她把花抚养成人。
上山下乡的年代,茉依然在上海,花却下乡了。
回来的时候继续又想远离茉的控制,反叛的结婚了,和莉如同一辙。
可似乎是诅咒一般,其实是这个家族的精神传承,花也被骗了。
当茉安详的离开世界,花独自带着女儿迎来了新时代,搬入新居。
故事伤感、压抑、灰色,让人看着隐隐作痛,但总有那么一丝阳光贯穿整个故事,因为这个家族人骨子里的不屈服。
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包含里对长辈心理、成长经历、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传承。
这些信息,是几代人通过血脉、通过一起的生活往下传承的。
我们看到这种传承一代一代,这种老色彩似乎是不甘心,但又难以抗拒。
当然,美丽的色彩需要传承,那些褪色的还是让阳光更多的照进来,换上更美好的色彩吧。
茉莉花开,最后换个颜色,开一开吧。
有人说这部『茉莉花开』基本上就是象征了中国女性的血泪史,倒是不假。
我是觉得,章子怡在这部片子中的表现,远远超过当初的『卧虎藏龙』和『2046』。
尽管之前就有过徐静蕾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但我认为这部『茉莉花开』较之会更为出色。
故事跨越了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有很多历史的沧桑,以及老上海特有的阴柔。
我看见网上有人对此片进行批判,对很多细节不理解——比如会有一些90后不明白为什么片中陆毅饰演的男配角仅仅因为被老婆怀疑就要跑去卧轨——他们没有经历过文革,不晓得人生的惨烈,更没有融入社会的经验。
相信年轻的小孩子们是看不懂此片的,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隐喻。
茉莉花开。
章子怡和陈冲用她们精湛的演技向大家证明,这部戏不需要第三个女人。
--http://www.leeforce.com
拍得不比去年的《云水谣》差,有近代妇女生活史诗的味道。
毕竟电影的背后站着苏童。
这个片子也是章子怡演技的一次集中展示。
章子怡除一开始竭力装嫩,演悍妇、妒妇、怨妇都有一套,尤其最后演孕妇和在雨中生育的产妇,让人赞叹。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今日芬芳满天涯。
片子开头说,将此片献给所有的母亲,依稀记得《玉观音》片头也是这么写的,再说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也觉得,需要对母爱有所呼唤,可惜现在认真看电影的人太少了。
影片描写了三个人,也就是章子怡扮演的茉、莉、花三代人,茉是一个一心想做明星梦的演员,和姜文扮演的影院孟老板的一次偷欢之后,被舍弃,于是,她对男人失去希望,生下了莉,并且对莉和以后的外孙女花的婚姻都有所顾忌,只是她们不听而已 莉就是茉和那个电影老板的私生女,长大后,看上了同学陆毅扮演的邹杰,邹杰出生工人家庭,而莉从小家境还算富裕,所以还是有了冲突,但最终邹杰妥协,搬到了莉家里,但莉不能生育,只能领养了孩子花,不能生育也使得莉有了一点神经质,怀疑邹杰和自己的母亲,怀疑邹杰和自己的养女,在那个年代,这种怀疑也导致了邹杰的卧轨自杀,莉也追随邹杰走向了黄泉 养女花长大了,和一起下乡的知青小杜结了婚,但小杜出国求学后变了心,要求离婚,但花怀了小杜的孩子,放弃了流产,在一个雨夜艰难地生下了孩子…… 在花满怀希望的笑容中,《茉莉花》的音乐响起,影片走向了终结。
一直以来对于章子怡不太感兴趣,她在国内的口碑也一直不好,很大一个原因估计就是章子怡实在太顺了,从《我的父亲母亲》到《卧虎藏龙》,再到《蜀山》、《十面埋伏》,还凭《2046》获得了金像影后,合作的全是大导演,刚刚结束的《艺伎回忆录》虽然有所争议,但毕竟是章子怡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作品,而且表演也不俗,章子怡已经成长成为继巩俐之后又一个国际知名的大陆女演员,人红了,争议也就多,所以,网络上对于章子怡的绯闻、谣言从来没有断过,受网络影响,我对章子怡也存在一定的偏见。
寒假看了《艺伎回忆录》,对她的印象有所改变,而这次看了《茉莉花开》,我再一次觉得,就表演来说,章子怡还真是不错,就像她最近一次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时候说的:“那么多演员,为什么就章子怡机会多,总得有所原因吧。
”也许,她的努力和认真就是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章子怡在《茉莉花开》中扮演了有些类似,却又截然不同的三个女人,类似的是她们都是女人,都是或多或少受到了男人伤害的女人,茉看上的是一个拿女人当玩物的男人,莉看上的是一个阶级不同、家庭不同、出身也不同的男人,花看上的是一个变了心的男人,在受到伤害后,茉变得一切都无所谓,却在母亲死了之后懂得了如何珍惜,莉变得有点神经质,开始怀疑自己的男人,花却变得十分坚强,坚强地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说她们不同,性格不同,所处时代不同,章子怡却很出色地演出了他们地神态和气质,尤其是茉和莉,虽然有人说,花演的太精致了,应该更加粗糙点,但我觉得最后生小孩那段,深深地折服了我。
小杜变了心,向花提出离婚,但花有了身孕,她却愿意先将孩子生下来,在流产地念头消失之后,她采取各种方式保胎,甚至先打车到医院,体验需要多长时间,但命运捉弄了她,一个雨夜,她的肚子剧烈地痛了起来,走到大街上,却没有一辆车,没有一个人,非常焦急和无助,她在雨中艰难地行走,最终却疼地在大街上坐了下来,令人惊讶的是,她的包里居然带了纱布和剪刀,她的坚强和坚持让她的孩子终于平安地生了下来,她坐在地上,雨水打在她的脸上,她撕声力竭地喊着,使劲着,一方面感受着章子怡的演技,一方面感受着这博大的母爱,在一声哇哇大哭声后,她归于了平静,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此刻的我,已经被深深震惊,心中有个声音在说:“女人真的很伟大,母爱真的很伟大……” 其实很多女人看这部电影都会从她们角度出发,她们也许觉得就是那么回事,更多的是谴责片子里那些无情的男人,而我看了这片,却对女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包括莉在里面的那种神经质,女人伟大,母亲伟大,片子里的妈妈一开始都不受女儿的理解,女儿还时常对母亲顶嘴,漠视。
但到了最后,女儿们都能深深感受到母亲做一切其实都为了自己。
片子还是有点压抑,但好歹是个不错的结局,花在微笑,她的眼中想象着那种天伦之乐,不管怎么样,相信她的生活会非常美好,而我们,能够感受到女人的伟大,至少做个负责任的男人,也就罢了!
这两者实是没有关系,只因我的联想,她们并排到了一起。
出自非上海裔作家笔下,由另一位非上海人导演拍成电影,其效果却远非同样讲上海的《长恨歌》可比。
也许,两者不同在于,《茉莉花开》借着上海为背景,讲述的是人,电影落眼点也是人;《长恨歌》里的人,却是上海这个特定物的代言,那里面的人眉目看似清晰实则朦胧,偏偏电影逃避了城市,只看到特定的人,于是此人便眉目全无。
关于章子怡,评价褒贬各自极端,难得有中立态度,我却一向谈不上对她特别喜欢或者厌恶。
优点缺点凸显一身,竟因此惹起他人强烈爱憎。
然而她便是如此一个人,丝毫不掩饰锋芒,也或许不愿意。
偏执时疯狂,温柔亦且坚韧,看她与陈冲对手戏,后者内敛阴柔,两相交锋,于是益发显出各自风骚,却是恰到好处。
也是导演选角独到,换了别人,未必有这样的酣畅淋漓。
四代女人,同一间老房子,小小空间里,勾勒出世事变迁。
世事变迁不可阻挡,人是一代一代延绵下来。
这世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人还是那两个人,换了服饰;楼还是那座楼,匆匆忙忙变换门牌。
这些细节,油然画出沧桑色彩。
沧桑是阳台外飘过的人来人往,而女人,宿命般相似的遭遇,才是导演的重点。
这几位女人,与男人相遇,命运产生了转折,一辈子最重大的转折。
不能说因为有了男人,她们命运变坏。
重要的是,当一个人开始按自己的想法活着时,才真正独立。
这种独立,到了“花”,终于有个了结。
但是付出了多大代价。
作者用一种爱怜目光,贯注着茉莉花一生。
爱怜是一种胸怀,当作姿态便矫情了。
爱怜还是一种爱莫能助的无措。
你看茉一辈子只记着一位小高,新年代里,依然旧时装扮,唱机,黑胶唱片,构成一幅无可挽回的画像。
在王安忆那里,这些完全是一种符号,尽管描述得精致无端,顽强抵御时间侵袭,然而在她,是高姿态,是对现时的高度优越感,仅此而已。
眼光的不同,带来两种结果。
于是讲到这里,我的目的得以清楚表露:藉着《茉莉花开》,我终于明白,一直以来,读王安忆小说总难免产生的缺憾心情。
我总是觉着,王安忆的笔触,冷静细腻,精确再现了一出出悲喜世事,然而她的眼光也一般冷静,甚至有时刻薄。
一个人的生活、命运充满了荒谬,我以为这不是个人原因造成。
然而在这种眼光下,荒谬感完全客观化,正常化,无可惊诧。
精准的“再现”,不带情感的观察,使我们感受不到直指内心的关注(最明显的,可以在《我爱比尔》及《白茅岭纪事》中感受到)。
所以,不无遗憾地,王安忆苦心经营的每个形象,无一令我感到刻骨。
而我所最喜欢的王安忆小说,却是也许不算起眼的《桃之夭夭》。
郁晓秋与姐夫相依为命,平实地开花结果。
我不相信人真可以相依,人本质上是趋向独立的。
然而因为不信,就尤为期待看到。
桃之结果,是在最绚丽的花落之后。
花开,这绚丽属于旁人。
结了果,“外部平息了灿烂的景象,流于平常,内部则在充满,充满,充满,再以一种另外的,肉眼不可见的形式,向外散布,惠及她的周围。
”惠及,才是真的相依。
我承认我的悲观,我看不到这种惠及。
所以,我更相信《茉莉花开》的结局。
整部电影围绕三个不同时代却又相互关联的女性茉、莉、花进行展开,章子怡一人分饰三角,总的来说,演得非常不错,让我对她以前的印象有了质的改观。
尤其喜欢她抱着孩子去找猥琐的娘舅索要戒指跟手表那个桥段,风撩起她的头发以及充满风情的旗袍,脸上满是坚毅、凛烈、决绝的表情,非常动人......在激烈迅疾的大雨中分娩那一段让人尤为感动,坚强、果断、临危不惧、神情镇定自若......看到她手握剪刀咬着白毛巾在雨地里无助地挣扎着的情景,我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两个不同的场景,具有相同打动人的地方。
女人,只有在自己变得强大起来的时刻才是最最动人的吧。
突然发现,大凡这样性格中有着倔强、冷峻一面的女子,都具有一种让人不可抗拒以及无法抵达的华丽苍凉的美。
譬如王菲、譬如徐静蕾、譬如张爱玲、譬如章子怡、譬如很多。。。
陈冲的母亲一角也演得很不错,很有内容与分寸感,隐藏着某种力度。
临死前烧掉的画册以及紧握在手中的花露水瓶,暗喻着她终于放弃并结束了一个女人一辈子注定悲凉而无望的梦...姜文的角色塑造很丰满,服装跟神情、动作、语言与剧中人物需要都很吻合,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陆毅死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作为一个50年代思想觉悟先进的优秀党员,被自己妻子冤枉并惯以猥亵养女的罪名,的确会让他对生活产生绝望。
刘桦的角色塑造不够,整个人老是摆脱不掉那种阴柔、无辜的一贯表情。
剧中每个女人的爱情开始时总是甜蜜美好,最后却无一例外都不得善终。
建议想要找寻温情与美好的人可以止步,它只会让你更清楚、清醒地认识爱情真相以及你自己本身。
对章子怡的印象还停留在十面埋伏时以及总是能听到的国际章,不大看她的电影,最近看她的一部电影好像还是和王力宏合作的《非常幸运》,因为喜欢歌就记住了,像《一代宗师》和《太平轮》印象都已经模糊了,偶尔看到了这部《茉莉花开》,才觉得,那些年,章子怡演技还真是蛮不错的,把茉-莉-花的的三个时期,演绎的特别有层次,塑造的很成功。
阿茉:一开始的她天真而充满幻想,喜欢着明星高占非,所以当自称电影公司的人来找她拍电影并说认识高占非时,她很开心的答应下来。
后来她不顾母亲的劝告,被老板保养,因为出众的外貌,她也开始大火。
然而好景不长,怀孕的他被卷款逃到香港的老板抛弃,她不得不回去找自己的母亲。
开始自暴自弃的她依然没有不甘心,往香港寄信,然而都是寄不出去,女儿出生后她也不管不顾,靠着母亲生活,直到母亲发现她的想好侵犯阿苿,在一次找想好要回自己东西的时候,就在也没有回来,警察给阿茉带来了母亲沉尸黄浦江的消息。
从此阿茉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并按照母亲的留信,给女儿起名阿莉。
阿茉她倔强而又喜欢幻想,在承受了打击之后她依然觉得如果当初没有怀孕,她一定会继续大红大紫下去。
她留着当年辉煌时期的海报……
阿莉:莉莉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进步青年,然而按他们来说,从小的资产阶级习性还是很难改,但是她像自己的母亲阿茉一样固执和不听劝告,所以她很快和自己的男同学成婚,并因为自己的丈夫无法忍受她母亲的资产阶级习性而搬去和丈夫的家人住在一起。
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使得阿莉和丈夫的家人直接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婆媳关系紧张。
于是阿莉搬回去和母亲住,不久丈夫也来和她们住一起。
然而致命的新危机才出现。
小时候因为亲眼见到母亲和别的男人在自己面前行为不轨,这在阿莉的心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象,所以当母亲和自己的丈夫靠的稍微近一点时,她甚至害怕她们会有什么…后来因为不能生育,她们领养了一个女孩,取名阿花,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在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过于亲近时,她也会担心,总是担心丈夫会对这个领养来的女儿行为不轨,最终导致丈夫的死亡,把自己也逼上了绝路,留下阿花和外婆阿茉相依为命。
阿莉的开始和结局都可以说是悲剧的,像她母亲说的,阿莉的丈夫确实是一个好人,然而她们却是悲剧收场,只因为阿莉的童年阴影和挥之不去的心魔……
阿花:一个积极而特别乐观的女孩,然而同样固执。
她瞒着外婆和小刘偷偷领了结婚证。
小刘去兰州读大学,她一心一意的在家里等着并辛勤的加班加点为小刘提供一些帮助并且为了自己的以后的家而坐着努力。
然而奈何她遇到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变了心还没有任何愧疚的感觉。
当他从日本回来顺便和阿花办理离婚手续在阿花出意外第一句话是特别幸灾乐祸的流产了时,当他在医院听到阿花孩子没大碍那失落的神情时,真是想揍他。
外婆的去世让阿花一个人怀着孩子支撑着。
她积极的去面对这一切,做着各种的措施,等待着她的孩子出生。
然而她毕竟是个怀孕的女人,羊水破那晚她打不到车,挺着大肚子在瓢泼大雨里。
看到她在大雨的街上自己拼命的生孩子时,真的挺震撼,她的眼里没有悲伤和无助,有的只是坚定坚决,最终她成功生下了自己的女儿……阿花的故事没有完,她的人生会是一番不同的样子,最后她仿佛看到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她玩时的情景,笑容里是释怀和坚定,她坚强的挺过来了,获得了新生。
茉莉花的成长史,似乎就是近代中国女性的成长史,从寄生到独立,走过了很长的路,然而最终通过自己找到了新生。
实在太无聊,基本上两个演员就是面具脸,一样的表情,死样子,看了叫人就心烦,故作高雅,就一个字,装!导演可能经费不够,就俩演员,真腻味!
在雨里生小孩那段很震撼。三星半。
從頭到尾都是同個人在演 有點厭煩的感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婚姻和生娃这两件事情上,不听妈妈的话,那是要吃苦头的……
女人的悲情人生,真实的情感写照。在男人当红的电影世界里,为女人演出了一场精彩剧幕,在这部电影里的男人已没有给我任何主角的感觉,只是起了点缀和辅助。虽然明星云集,但是剧情本身和人物情感才抢眼。如果描写女人的情感经历能不以低叹和哀伤而终场,有时候多一点美满更让人欣喜。
指望一个男性小说家讲出女人的故事?做梦吧
章子怡演那种倔强坚毅外柔内刚的女人很好,我怀疑她自己就是如此性格。众人吹捧的雨夜产女我很不喜欢,过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深爱一个人而不失去理智是多么可贵,特别对于女人来说。也许正因为她们内心坚毅,才胆敢如此疯狂不留后路地爱人。
上大学快两个月了,重新和陌生人相处,难免的不如意与摩擦。渐渐变得偏狭,乃至于傲慢。人的心灵原来不是一直成长的,它其实会起起伏伏。这部片子让我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的灵魂。记起在启程的火车的窗户上看自己的影子,当时只愿生命单纯,自由生长。而今似乎背离,重愿心地单纯,岁月静好。
娇揉造作的瞎鸡巴玩意
要沒陳沖真的就不看了
大家的演技都是不错的,看到了传说中的six god香水,不知道为啥只喜欢茉的那一段。
王朔:“《茉莉花开》特别伤她。导演问题,不能让她这么干演,不能让她搁在镜头面前,一个戏哭就10多分钟。电影是好多综合手段帮你演的东西,你让她干演一定给演白了。大家都把她当一个明星来用,有点竭泽而渔,有点把人小姑娘彻底给暴露了,她的能力就这么多,你让她超能力发挥肯定不行。而且片子本身不过硬。”
章角色有一股恶心的风骚劲。
我只有一个感觉章子怡跟巩俐长的很像。
哎喲 編劇敢不敢不要一個劇本拍三遍 煩不煩呢 真是受不了..兩個小時哎 摧殘啦 要不是陳沖壓陣 這戲就一無是處了
改编自苏童的妇女生活,依然比较喜欢看书,书里写的更残忍些....另外这片子里的刘烨太猥琐太幼稚
片子还是我没喜欢章子怡的时候拍的,那时候我是能看不待见,现在是想看看不着。话说那时子怡状态真不错,这三个女人虽然对爱情都很盲目冲动,很执念,但细节上是很不同的,她处理得相当到位,演出了时间造成的代沟,弥补了剧情的很多缺陷。但真不该把地点设在上海,章的个性太刚烈,演上海姑娘硬伤了。
是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但由小章来演绎似乎没有得到原著的真髓
其实感情就如同人 一代一代的传承 有一天我们都老了 感情的印记开始变的模糊起来 但有一种爱会始终温暖.
作为女权的电影,这个确实没有太多的体现女性的独立自我……当然……独立生娃如果算的话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