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最有趣的电影了。
也是第一次觉得格温尼斯可爱。
不过那些闪回,各种歇斯底里让人有点错乱,真的以为美丽的姑娘疯了。
非要说出点什么来的话,觉得这个电影的主题有点混乱。
关于爱情?
关于亲情?
关于天赋?
或者是生活?
实在是有点搞不懂。
不过故事讲的真曲折,直到姑娘读出了父亲的研究成果才恍然大悟。
我最喜欢的片段是那晚的PARTY,拍的很诱人,很有人情味。
片名很值得一说。
英文原名“Proof”,干脆直接,概意丰富,印欧语系的语言就是这样,轻修饰,重内涵,用作贯穿整片的名字,恰当不过。
大陆官方译名“证据”,绝对的平铺直译,但也绝对的索然无趣,放在汉语的语系中,不免生硬,听着如庭审纪要;香港译名呢,“情来,算尽爱”,港式翻译,一贯走浮夸抒情路线,但往往不够干脆,转弯太多,言情味太重;所以,不得不佩服台湾人对“信达雅”的深刻造诣——“证明我爱你”,既保留原汁原味,又非常舒服地把情绪表达了出来,同时用东方人的讲述方式,表达了影片的大意。
汉语之精华大萃,似乎岛人比我们谙习得更甚一筹啊…… 扯了一通有得没得之后,才讲回电影,因为电影本身,要表达的东西直接和简单得多。
导演看来是明了故事的粗粝和朴素的,所以只能用好演员和另类的讲述方式来润色之。
过去和现在,幻境与现实,来回交织穿插,不免让人如坠雾中,不知真相到底如何。
故事推进没有大的波折,一切高潮和亮点,都只能靠演员的发挥。
格温妮丝 帕特洛,常被人戏称”水后“,出处在于那枚爆出大冷、许多人都不信服的奥斯卡影后头衔。
《莎翁情史》我一直没碰,所以不加评判,但与《莎》相比,尽管本片引起的反响,流传度、口碑数要差得多,帕特洛的表演倒真是上乘的,甚至才是配得上影后头衔的。
演正常人简单,演疯子也不难,很多疯子的角色都造就了一个演员,但要演一个似疯没疯的人物,那才真是挑战,尽管演绎癫狂一面的时候,略微有一些用力过猛,但大体还是成功的,特别是应对导演偏爱的大段特写,不被理解时的焦躁、得到爱情时的拘谨又甜蜜、对待疯父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入木三分。
安东尼 霍普金斯,那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神!
(我绝对难得在影评里加注感叹号)不过几次出场,把一个才华逝去、热情犹在,垂垂迟暮,唯对女儿的爱不消退的父亲诠释得丰满至极,这种表演,堪称神级,也为影片最大的一个感情点,加足了力度。
至于帅哥杰克,没有多少表现的空间了,也算很认真地做好了“鲜肉”的工作。
影片,似乎还不如我描述得精彩,那些以数学情趣铺出的梗,也恕我这个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消化不良。
但细细品,还是能读出不少人生真谛的。
其实,人很多时候,要的不是证明,是信任;我们要证明的也不是公式,是爱。
功成名就之后,所害怕的却是不能再工作。
什么样的事业能如此吸引人。
如果活着不能再思考,与死亡何异?
证明我爱你 Proof (2005)毫无疑问是一部 亲情片曾经的巨人也会衰老随着影片剧情推进我们知道患病的天才数学家父亲罗伯特 并没有恢复运算能力他所谓的 证明出来的公式只是一个无比美好和童话的故事父亲笨拙又努力的样子 让同样富有数学天赋的女儿凯瑟琳 倍感心酸她默默地开始接触父亲的工作用父亲赠予的笔记本写下 满满40余页的公式证明但是她不敢承认这是自己所写她希望是父亲所写的好像这可以证明他的父亲没有疯 没有失去运算能力还是那个智力超群的天才数学家还是那个她敬爱的父亲还是那个不曾离开她的父亲我很好我只是有点焦虑但是父亲的离世依旧令凯瑟琳的精神状态 极不稳定她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此时父亲罗伯特的学生哈尔 打算寻找老师遗留下来的数学笔记这事令凯瑟琳怒不遏止凯瑟琳认为这是 明目张胆的抄袭但同时 她又质疑父亲的“作品”认为那些不过是 父亲为了维持精神稳定而堆叠的文字罢了同时凯瑟琳的姐姐克莱尔希望妹妹能够卖掉父亲的房子跟自己到纽约住因为她觉得妹妹有可能遗传到了父亲的某些病状想能及时照顾到妹妹可凯瑟琳根本不想离开这种一厢情愿的照顾和不知何处所来的责任感令凯瑟琳 更加烦躁和焦虑她变得 极其敏感这时候 她与哈尔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了他们恋爱了于是凯瑟琳 经过思索决定告诉他一个秘密关于 抽屉里父亲的证明手稿或者更准确的说是 属于她的证明手稿这份手稿的出现 令大家兴奋以为是 父亲的遗作所以当凯瑟琳鼓起勇气告知 这是她所写时遭到了大家的质疑他们都极力否定 说她和父亲相似的笔迹40余页 复杂又冗长的证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 这是凯瑟琳所写凯瑟琳再度崩溃连忧伤都和数学脱不了关系 影片中近乎一半的胶片都用来 描述了凯瑟琳和父亲相伴的最后时光又要忙于学业又要兼顾照顾父亲对于凯瑟琳而言 显然是超负荷了于是她辍学了这混乱的生活 生病的父亲 无望的前景令她有些忧郁她堕落了些时日可是父亲罗伯特 却一语中的连她选择荒废的时日——33又1/4天都是一个无比美妙的数字(具体的数字名词 光xiu忘记了…)她实在不该 放弃数学研究父亲去世后精神混乱的凯瑟琳 可以无数次回想起她与父亲的对话以及生活上、学术上 父亲对她的教导站在雪地里的那一幕凯瑟琳手握着父亲的笔记本 脑中还残留着父亲刚刚写下的“proof”眼眶中已经全是泪水她用力挤出笑容 给她的父亲以鼓励原来我的父亲 已经被病情夺去了往日的条理和理智而这些 再也回不来了此刻的他 只是一个生病的老人同样的一幕发生在凯瑟琳证明完成的那天晚上她本想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父亲没想到 父亲也同样完成的“proof”证明父亲要求凯瑟琳大声朗读他的公式证明面对如此恳切的父亲她不该拒绝于是便有了 以下戳中泪点的公式证明来自一个患病老人 充满感情的讲述:x等於所有x的质量x等於寒冷十二月很寒冷寒冷的月份等於十一月到二月有四个月很冷四个月生活在未知的温度里二月的时候下雪三月湖面结冰九月的时候学生回校了书店里人满为患x等於拥挤的书店书的数量接近无限 就像月份一样寒冷到来了我以后不会再这么冷了未来的寒冷是无限的未来的热就是未来的冷书店是无限的所以直到九月是不会满的证明我爱你最后当凯瑟琳想起这一切的时候她明白当时的自己 心底是想帮助父亲的她用心写下的证明 也完全是出于对父亲的爱这一段 爱的证明应该发挥它本来的用处而自己不稳定的生活状态 也该告一段落她永远是父亲的女儿本就该和父亲一样有着相似的疯狂 与热爱不该为此 而惧怕什么文章最后 想告诉大家 光xiu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一束热热的光xiuOR xiuxiuxiu_light光xiu 再此 静候多时
偶就喜欢里面一句台词:凯瑟琳的那句反问——“so what?”Everyone is finding a certain proof. When finally he/she find it, so what?
也许是很想为枯燥乏味的数学电影裹上一层粉红色的浪漫,Proof 这部电影的两个中文译名“证明我爱你”和“缘来,算尽爱”多多少少有些意译过度的失真感。
我抱着爱情轻喜剧的期待,却发现片里所有的证据全非指向爱情。
导演花了1小时零44分钟的演绎的论证过程,自始至终围绕的都是Catherine。
Catherine的父亲在晚年变疯之前,曾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5年来,Catherine不离不弃地在家照顾他,甚至让自己的情绪跟着发疯的爸爸变得不稳定起来。
因为没有把父亲送进疯人院,她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她的姐姐Claire在纽约拼命打工还家里的房贷。
以至在父亲去世后,看着心力交瘁了无生气的妹妹,好脾气的Claire忍不住大问一句:“你为什么不送他去疯人院?
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犹记得Grey’s Anatomy的第一集,Meredith想尽一切办法为居住在疗养院里、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名医母亲圆谎——“她出国旅游了”。
对于那些才华洋溢,曾叱咤风云的泰斗来说,比江郎才尽更残酷的是丧心病狂。
庸才只会被淡忘,但疯子却会被嫌弃、被耻笑。
更何况,Catherine的父亲即使疯了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丧失做研究的能力。
看着他翻遍书山只为从条形码里找到外星人的信息,信手涂鸦却以为在写世上最优雅的证明,作为女儿,能忍心打碎他最后的尊严,把曾经伟大的数学家关进疯人院吗?
Catherine虽然不是她父亲唯一的女儿,但却是唯一懂得父亲世界的女儿。
她遗传了父亲的数学天赋,甚至一并继承了那敏感脆弱又神经质的人格。
她可以写出创新独到的证明,也可以为此三次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
也许,没有一些疯狂的冒险,没有一些剑走偏锋的勇气,在学术的土壤上难成大业。
在父亲清醒的时候,曾经说过:“对于成为汇率分析师的Claire,我很满意。
但是Catherine,我为你骄傲。
”然而,正是这一种和父亲的高度契合,让Catherine陷入了最深的自我怀疑中——终有一日,我会否像父亲一般在癫狂中走向毁灭?
虽然电影里没有描述,但却不难想象,在过去的5年她都是在姐姐对她精神状态的质疑中度过。
本来,Hal的爱抚平了她焦躁不安的心,但是一本无法辨认笔迹的绝世数学证明却把她拖入了更深更持久的自我怀疑里。
Catherine坚称证明是她写的,但却因为和字迹和父亲的惊人相似而被男友和姐姐怀疑,这是不是她自己的臆想。
父亲的离世,精神病不稳定的前科,藏在父亲书桌抽屉的笔记本,与父亲笔迹非常相似的证明……林林总总的证据,无一不将Catherine指向精神病。
于是,连她自己也动摇了,哭着喊着从书架上扯下本本数学书,坐在乱糟糟的房间里歇斯底里地说:“我错了,这证明不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在数学的世界里,证明题的结果只有两种:假设成立和假设不成立。
任凭数学的迷宫再怎样复杂,人生总是其复杂程度的N次方和。
Catherine有精神病吗?
这本身就是一道无法证明的题目。
因为哪怕医学报告认为她那些情绪飘乎的行为未到病态,但如果身边的人始终以看疯子的眼光看待她,那张疯子的标签便不曾撕去。
还好,这个世界还是有讲理的时候。
Hal把笔记带回大学,找了两代数学精英验证,证明滴水不漏,而且还大量运用了八九十年代的数学方法,而那时Catherine父亲的精神状况已经不足以完成这样繁复的学术研究了。
“你一点问题都没有。
”Hal说。
“这些只是evidence,你还是没有办法证明这本笔记就是我写的。
”Catherine说。
“但是我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假设,然后证明这本笔记不可能不是你写的。
”Hal道。
然而,反证法也不是总是适用。
生活里的可能太多,我们无法逐一排除所有可能来寻明真相,然后再决定自己要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Catherine五年来的庸人自扰,始于Claire无法证明她是否有精神病,终于Hal即使没有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也相信她写出了伟大的数学证明。
原来让疑虑变得很轻,让问题变得清晰,不是确凿的证据,而是出于直觉的信任。
“爸爸写的证明通常很简洁,我的却很冗长。
我想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但害怕最后和他一样下场。
”Catherine说。
“或者,你会变成一个比他更好的人。
”Hal说。
我相信Catherine一定会比她父亲更好,因为她说:“数学研究和灵感无关,那是努力。
你要找准角度,抽丝剥茧,然后死缠烂打。
”在照顾父亲那灰暗无边的五年,她就是这样写出了让世人惊叹的证明。
她不相信灵感,让“数学家23岁后走下坡路”的说法见鬼去。
这种自信,让她和那些靠酒精和药物维持学术生命的数学家区别开来,她不需活在江郎才尽的惶恐中,直到钻不出牛角尖。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evidence,这也是一道无法论证的命题。
So what?
我选择相信Catherine。
PS:这是我第一次看Gwyneth Paltrow主演的电影,不得不说她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非常到位。
优雅女神出演一位脆弱敏感但又叛逆的数学天才,实在惊喜。
2012/7/21
爱你就要相信你的一切,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就给别人一点时间,国外会拍这种关于人心理深处复杂变化的电影,其实我们周边有很多人内心深处都会有解不开的结,只是我们国家很少去拍这种电影,整部影片情节并不很起伏,是一个人最终走出内心纠结的故事,女主角演得很不错。
很神经,很分裂!
每个演员都挺喜欢的,可忽然之间对GP有种厌倦感。
我那么喜欢她,真怕某天他老公也对她有这种感觉。
总之看完了挺不错,分裂得比较爽,适合像我这样的人。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数学家的女儿凯瑟琳遭遇死亡威胁,在父亲罗伯特的一位学生哈尔的帮助下,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影片的开始凯瑟琳精神恍惚和父亲交谈,说自己不喜欢和别人交朋友。
闪回镜头结束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父亲已经去世了,那不过是凯瑟琳的回忆罢了。
父亲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数学天才,自己也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数学,父亲渴望回到二十几岁灵感四射的状态做出更大成就。
遗憾的是,上帝跟他开了个玩笑,他的才华在三十岁之后因为精神疾病戛然而止。
后来父亲出了问题,凯瑟琳陪在他身边五年。
五年里,父亲时好时坏,而远在纽约的姐姐在这五年里没有给予关心。
凯瑟琳的回忆被父亲的学生哈尔来寻找父亲遗留下的笔记,并向封闭自己的凯瑟琳表白。
凯瑟琳对于哈尔的寻找感到厌恶,而此时姐姐克莱儿也回来参加父亲的葬礼并希望卖掉这栋房子带凯瑟琳回纽约过正常的生活。
在父亲的葬礼上,凯瑟琳上台说出了自己照顾不能自理的父亲的时光,十分伤心。
哈尔的诚意打动了凯瑟琳,第二天凯瑟琳决定把那本锁在抽屉里的笔记给哈尔。
但她没有想到找到证明笔记的哈尔认为那是父亲写的而不是凯瑟琳,同样姐姐也不相信她。
她百口莫辩,对这两个人失望至极,尤其是哈尔。
又是一个闪回。
凯瑟琳在雪地里找到了生病的父亲,父亲对于数学的热情依旧高涨。
他给了凯瑟琳笔记本,希望她可以和他一起。
凯瑟琳陷入了又一次的噩梦。
没有人相信证明是她写的。
哈尔带走了笔记本,凯瑟琳彻底失望,决定要和克莱儿回到纽约,结束这一切。
最后一个闪回。
凯瑟琳在书堆里写着证明,她算出来了。
听到父亲在楼上叫她,她便拿着笔记本推开了门。
没等她说出来,父亲先说出了这个好消息,他算出来了,他要求凯瑟琳念出来……(电影的高潮,温情提醒)
凯瑟琳默默的把自己的笔记锁进了父亲的抽屉。
再凯瑟琳离开的那天,哈尔带着笔记本来找她,克莱儿说那已经不重要了,凯瑟琳要走了。
哈尔解释说他看了证明觉得只有凯瑟琳才会用这么新奇的方法,可是凯瑟琳还是上车走了。
在车开动后,哈尔追上车把笔记本扔进了车里。
凯瑟琳坐在机场,她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哈尔,她起身不顾克莱儿的呼唤回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
她看到了哈尔,哈尔也看到了她, 凯瑟琳接受了哈尔的道歉,他们两一起在大学校园的草坪上坐下重新梳理笔记本上复杂的证明过程。
证明你爱我影片结束,凯瑟琳奔回哈尔身边,放弃跟随姐姐克莱尔飞去纽约,有情人在校园的长凳上证明数学,证明爱情。
似曾相识的一对身影…… 回到影片开头,卡瑟琳窝在沙发中,如梦幻般行走在长廊里,不及防撞到另一个人,被父亲喝醒。
撞到的人,就是哈尔,原就是梦中人,只是虚幻中的想象,需要一些曲折费解的证明而已。
导演设置了双重梦境,才让男主角哈尔登场,惊醒凯瑟琳的父亲,也只是另一个梦中的影像,现实中伟大的数学家,经历数十年的癫狂折磨,在数天前去世。
在生命晚期,凯瑟琳放弃学业在父亲身边,长期陪伴癫狂,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状态,自怨自艾。
怀疑哈尔对父亲成果的企图,在葬礼上责难亲友的疏离,面对姐姐的过度关心歇斯底里。
葬礼后爱情的突然降临,让凯瑟琳卸下盔甲,毫无保留地把最柔软的一面交给哈尔。
不仅仅是身体,儿时一把心房的钥匙,一本天才的笔记本,一段过去的岁月。
她蜷缩地坐在屋前的台阶上,义无反顾却忐忑不安。
对于姐姐克莱尔的建议,搬离老宅去纽约定居,凯瑟琳并不买账。
对于姐姐在父亲患病期间的逃离心怀不满,另一方面,理智的克莱尔提出,也许父亲只是需要专业的护理,凯瑟琳的陪伴无足轻重,甚者是好心办坏事;而妹妹的易怒不安的精神状态更是让她牵挂不下。
高潮在哈尔取到笔记本,但和姐姐一样,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父亲的杰作,而非凯瑟琳的天才灵光一现。
凯瑟琳彻底奔溃,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如父亲一般陷入癫狂和臆想,穿插在现实和回忆里;冥冥之中,也许正是自己对笔记的解读,才导致了父亲的离世。
她决意听从姐姐的安排,离开伤心之地。
哈尔终于破解谜题,笔记确实出自凯瑟琳之手。
但正如影片开头的隐示,回念以往,凯瑟琳终于明白,除了姐姐选择的这条路,她还有另一种选择:回到爱人身边,过正常的生活。
可能会变成父亲那样,不过,也许更好呢?
不仅只是证明一道难题,也是在证明爱情。
“I can try to make it!”“better”
为什么要为事实证明?谁会去证明一棵树为何存在?你为什么哭泣……
喜欢格温最后那段抬着头的puppy eye
无感 化学老师上课给我放的 就当学了点数学知识吧...
不好意思我站姐姐:房子有姐姐的一半姐姐想卖房子情有可原、妹妹已经显现遗传精神问题姐姐在自己城市为妹妹物色精神病医院是人之常情、父亲精神病发找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看护是最理智的方法。全程姐姐都是温文尔雅逻辑清晰,反而是精神病妹妹狂躁、冲动、报假警并辱骂殴打警察。还有这个爱情,突发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tedious
确实有点儿闷 不过格温妮丝确实把精神有点儿不正常给演出来了
杰克•吉伦哈尔打鼓的那个镜头是模仿《唐伯虎点秋香》里周星驰的,无需证明
en 2007
感性的证明
掉书袋的无聊电影 不过JAKE真是秀色可餐>///<
这么多大咖,也能拍的这么无聊,我真服了。
虽然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很不错,看完后还是有些失望,唯一的感觉是:数学家都有些歇斯底里。简单的能猜出来的情节,却加入了过多的人物心理活动, 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脸上总带着一股忧愁,从头到尾。
格温妮斯·帕特洛还是在演莎翁情史里那个疯疯癫癫的角色,这部还有点数学研究严谨性的电影更让我看清了豆瓣不是理科生混的地方
无需证明、无法证明和急于证明的故事。
WHY I'VE BEEN WATCHING MATH NUTS MOVIES ALL THESE DAYS? EVEN JAKE HIMESELF ACTED ONE. IS THAT ANY KIND OF ORACLE THAT INDICATING I SHOULD START LEARNING MATH HAHA. SAWMANYKISSESINTHISFILMANYHOWJAKEILOVEYOURMOUTHANDYOURLITTLEBEARDHOPEFULLYICOULDMEETYOUINPERSONSOMEDAY!
JAKE~~~~~~~!!!!!!!
格温妮斯在这部电影的演技远远好于莎翁情史!
四颗星都给Gwyneth Paltrow。把一个神经兮兮挂在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大龄女青年演绎地入木三分出神再入化。牛逼。
太难看了 我为什么要看这个
死气沉沉死气沉沉,说平庸也不平庸,说文艺也不太文艺,又臭又长,全程所有人都神经兮兮的,好差。能感觉到些微的父女情,男女主君子之交淡如水毫无cp感……未来的寒冷趋近于无限大。我不懂女主疯了没有,反正我是看得快疯了。而且不太确定女主的姐姐不是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