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取之 冥钱路,可行 月缺、赤地,天地脱色 绿草无根,近也” 我口中默念着,在那一片荒芜得近乎凄凉的异域末路狂奔。
无数的鬼魂在追逐着我,无数的声响在缠绕着我,面前的景象不断变幻不断消逝不断腐化。
我惊恐得已经无法动弹,可是一切戛然而止,不远处浮光骤现。
终于,终于来到了中转站,可是身边的所有也随之销蚀,小女孩告诉我是时候离开了,快离开吧,离开这个被遗忘的恐怖鬼域。
然后我发现自己身边开始慢慢如落英纷飞般飘散,心跳得越来越快。
一片极度黑暗的死寂,睁开双眼,终于回到了现实。
此时丁点的声响也令我魂悸,走出房间发现桌前仿如一人定坐。
此人也似乎发现了我,回首相顾,竟然是自己!
这一刻,原来我们都是那个徐寻,都是那个定言,都是那个被扔在纸篓里角色!
《鬼域》确实不能算一部好片,因为拍摄和故事都太不出彩,而且也不合理。
可是把各部分抽离出来确又是“意象超群”。
鬼域只是片中的一片被遗忘的领域,而英文名“re-cycle”则暗喻了遗忘与被遗忘之间的轮回。
与忘记不同,遗忘这个词带着一种忧伤,一份无奈,遗忘通常都是被动的。
我忘记了带钥匙,钥匙被我遗忘了。
忘记只是说不知道摆在哪而已,而遗忘却是被我们摆在角落,我们知道那些被遗忘的东西在哪里,但永远都不会去拿出来。
定言把一段情感的结晶遗忘在一段无法挽回的过去中,也把无数的小说主角遗忘在那个小小的纸篓里。
只是,原来定言也是某人的遗忘物。
所以定言会在鬼域出现。
鬼域是一片由恐惧、伤心和怨恨等产生的秽土,这里承载着人们丢弃的一切。
阴暗,恐怖,风无定势日不见光,随时随地等待消失。
已经被遗忘了,怎么还要继续消失?!
或者是因为一旦被遗弃了,就再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是否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也摆放着一些被我们遗忘的东西呢?
那些小时候的玩具和书籍,那些被遗忘的童真,那些曾经以为会铭记一生的人,那些照片,那些失落,以及那些不复的光阴。
诚然还有那些不断拾获又不断丢弃的知识和价值观。
有时候不是我们想去忘记,而是被迫去遗忘。
那一些失落,因为失去得太多,就不想再拥有。
那一些伤痛,因为承受得太多,就只能变麻木。
那一些话语,照片,文字,情感,物件甚至是人。
我想起鬼域里那些破烂的楼宇和那些被遗忘的人,坟前的花已经凋谢化灰,等待的只是那一朵雏菊。
茫然若失,天地悲泣,难道冥钱开路就可行吗?
躲得过无数的孤魂野鬼也躲不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直到大地干裂,直到天地脱色,一切变得白蒙蒙,如梦似幻,噩梦。
“谁都有东西想忘记。
”所以成就了这一片孤独寥落的鬼域,但是谁都有东西不想忘记却在不意间忘记了。
就好像郭敬明“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 看到鬼域里,有那个巨大的摩天轮,是主动丢弃的童年还是被迫失去的童真?
那些深井里的弃婴,那些荒废的坟头,那些曾经充满欢笑如今满怀压抑的玩具,那些树上的吊尸,还有那个被丢弃的写作角色长发女子。
犹如记忆一样,这些意象确切的外形已经模糊而且逐渐销蚀,但是那种感觉却深埋,是恐惧,是伤心,是失落。
可以遗忘的是看得见的人或物,永远都无法遗忘的是情和事。
或许某天某地,你会看见一对婆孙,然后搭乘电梯,直落鬼域...当你同样也被遗忘时
其实导演想说的,大概是,鬼不只是死的东西,被遗弃的(包括思想)也是鬼。
所以这套电影叫鬼域是成立的。
导演只有“被遗弃也是鬼”一个很表面的诠释,根本做不到深入的探讨。
心洁还没进入鬼域时,气氛和故事都好。
一进入鬼域,我还被那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吸引了。
但故事越进入主题,就越觉得啼笑皆非。
这里就暴露了导演对主题的缺乏深入。
看到所谓的花摘之,冥钱路可走,我就很想爆笑。
整套电影的budget放在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了?
鬼的造型真的马虎的可以。
我还想问:如果被忘了的思想也是在鬼域,那我在鬼域不是一个有钱人了吗?
或者我在鬼域是精神分裂的?
拍太多的鬼戏了是不?
导演开始有有心无力的感觉,还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但心洁的表现还是值得一赞。
故事以女作家徐寻在白板上整理小说《鬼域开始》,在这一幕里白板上出现很多关键词,诸如渣男的名字国荣以及堕胎等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了电影往后的细节。
当徐寻开始写起笔小说的时候,她对女主角有了一个大概的描述,个子高的不自然,一头长发,具有冒险精神,但并未具体写出五官长相,在写完这一段之后,徐寻再无灵感所幸弃稿扔废纸篓,这个没有描述五官的角色后来就成为了遗弃世界里追杀女主角的高个女鬼,因为徐寻没有写五官,所以高个女鬼没有面容,但高个女鬼已经触及真实世界恐吓徐寻。
徐寻在弃稿后重新开篇写小说,她以自己的个人映射创造了新的女主角定言,并且在被高个女鬼恐吓的情况下写了不少精彩的段落,直到某天她和渣男见面回家以后,她写了一段女主角进电梯的诡异经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发现这段她不是很满意的故事无法被删除,甚至无故进入了昏迷状态,注意,故事在这里有了分线,电影的视角转入了她所写的文字里,电影的主角变成徐寻笔下的女主角定言,这段从电梯开始的故事与徐寻小说描述至电梯的文字几乎一至,接下来,就是定言在遗忘世界的奇妙冒险,注意,这段奇异冒险其实是徐寻在现实世界里正在写的,属于电影没拍的暗线,她写了很多,从游乐场到无名碑,但是她并没有写结局,这也就是电影最后,小女孩告诉女主角,她的结局什么的,那个她指的就是作家定言,因为定言临近大结局觉得主角过于像自己所以弃稿了,写了另外一个轮回的故事,因为她的小说没写完,所以高个女鬼没法伤害到女主角,一切的一切都在她定稿的时候被置于永恒并且化为了碎片。
然而诡异的是,如同高个女鬼出现在现实世界,被抛弃的女主角定言也出现在了现实世界,她出现在现实世界的时候,正巧是徐寻快写完另一本小说的时候,同时电话里出现了被堕胎孩子的不甘哭声,要我看,我就支持定言弄死这个每次写小说挖坑不写完的作家,就像死侍屠杀漫威宇宙那样的剧情。
关于定言与徐寻:定言可能是徐寻弃用的一个名字,在电影的开始,渣男曾经叫徐寻为定言,这表明徐寻从前曾用过定言这个名字,后来可能是分手伤心欲绝改名徐寻,又或者徐寻是笔名。
关于渣男怎么渣,两种思路,其一是渣男婚内出轨和徐寻好上,承诺和原配离婚,再和徐寻结婚,这一承诺有了八年。
第二是渣男脚踩两条船,渣男选了先说自己怀孕的那个女人。
关于电影:电影的特效在当年毫无疑问是满分级别,甚至赶超好莱坞大片,电影的剧情甚至对不住特效,恐怖片愣是被拍成奇幻片,其实它可以被拍成潘神迷宫那样的电影。
韩国有部下地狱旅游的电影与这部电影类似,其实并不比这部电影优秀多少。
现在是2021年,荧幕上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出现港澳台的鬼片了,李心如在我心中就是那个年代所谓鬼片的记忆之一,害,那时候咱也不兴叫什么惊悚片,或许所谓鬼片已经彻底断绝了。
原以为是部恐怖片,结果倒是成全了我,汹涌地大哭了一场。
分两次把电影看完的,前30分钟实在太平庸了,那些在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都有,看得我真的睡了过去。
庆幸的是,我没有把它删除,一念之间的事,它就真如电影所描绘的去到那个鬼域世界了。
所谓的“鬼域”是被人们遗弃的遗忘的人、事、物,它们会去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旧楼,幼时爱不释手的玩具,累年陪伴我们的旧书籍,那些故去的人,被人遗忘,没有谁再去上他们的坟,送去花束,诚心祷告。
弃婴,被打掉的小孩,他们没有等到出生的那天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他们在这个世界继续长大,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名字,没有被拥抱过,被留恋,被需要过。
定言抱着虚弱的小女孩,她哭了,她怕她会“死去”。
我想这一刻就算小女孩彻底消失,她都心甘情愿,这是她的“第一滴泪”,第一次有人因为她哭泣。
“谁都有东西想忘记。
”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我故去的亲人,为什么近年我越来越少将你们想起?
我过去的恋人,我将你的msn、QQ、电话号码统统删除,把你的照片、衣物、各式纪念品一律打包封存。
为了躲避失去你们的痛苦,我让自己不再想起你们,只是为了免受当前那小小的苦楚,我那么狠心舍得将你们遗忘。
是的,忘却就是背叛,忘却也是最深刻的一种报复。
我一向不喜欢看恐怖片。
不是因为害怕不是因为胆小。
而是觉得,看那些捏造的假象镜头晃来晃去,有什么意义吗?
所以,又何必用这些来恐吓自己..李心洁出演了很多这类的片子。
似乎她消瘦的脸庞、冷肃的眼神,总是比较适合这样的气氛。
《鬼域》这一部也是如此。
电影的情节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套路。
悬浮的音乐,惊悚的表情,老旧的背景,象征性的恐怖画面。
但我却对其中的几个场景分外感触——电影里描述了我们的世界其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空间,那些曾经被人们遗弃的事物都被承载在那儿。
包括未成形的弃婴。
所以,那是个被遗弃的世界。
你有没有想过,不管你有多抱怨生活的不公,你可以幸运地来到这个世界,它本身就一个巨大的奇迹。
这段时间会愈加频繁地和妈妈一起散步。
我们在一起说外婆的病情,说大学散伙饭上的荒唐事儿,说我日后北上的生活...她说,如果当时没有认识我爸,如今就不会有我在这儿陪她一起散步。
我突然就想,不要说是这样的假设,单是他们俩结婚这种现实情况,能够轮到我这样一个人,而不是任何一个带着其它相貌身高智力基因的婴孩出生,对于我而言,这本来就是一个机会渺小到微乎其微的概率。
有那么多种可能性,却偏偏不多一秒不少一秒,单是我一个可以幸运地成形,活在胚胎里,来到这个世界体会众生百态的喜怒哀乐。
你有没有觉得,这其实是件奇妙到值得让你去感激的事。
所以看到电影里关于弃婴的描述时,我突然自发地为自己而感动起来。
我们可以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中头彩的机率虽小,却尚可以循迹。
而单是一个你能来到这世上的概率,于此根本是无法比拟的。
这样看来,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又有什么好值得在意的呢?
所以,即使是面对那些曾让我悲伤令我失望的人和事,我也会很感激。
因为我能够来到这个世界遇见你,因你哭因你笑,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 为什么被遗忘的东西会变得如此恐怖?
”我想这是今晚重温一遍电影鬼域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台词。
在这个形形色色的现实世界里,有热闹便有凄凉,总会存在着一份孤寂,我想恐怖大概便是来源于此,所以一部恐怖片,它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我们习惯于营造孤寂的氛围来实现一些恐怖的镜头,我们获得了恐怖的感觉,却未能记住其背后的孤寂。
孤寂,始终寓意于恐怖的背后,它是比恐怖更恐怖的事情。
什么才是“真正的孤寂”?
那便是彻底的被遗忘,被抛弃。
三维空间之外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事情,你最害怕的往往可能就会在另一个世界发生,正如现实你所害怕的,夜里就会在梦里发生一般。
这几年,我的梦里时常会出现一片荒凉的背景,仿佛被现实所遗忘,我会感觉有一种恐怖的东西在追赶我,因此每每在梦里,我都是在不断的狂奔与逃亡中体会这种恐怖而又孤独的感觉。
你是否真的存在着?
在这个荒凉而又诡异的鬼域中,除了被遗忘的东西,还能剩下什么,所有的东西都将失去意义,黑暗和光明亦没有区别,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一句“我是属于这里的”,从此我们便都成了一个剧本中的东西,再也没有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或许我们的存在意义便是创造者,当我们被彻底遗忘时,那最后的意义也便没有了,这片世界便成了鬼域。
有一天,当我发觉对这个世界再没有一丝留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存在,我也不知道我要去做什么,每天浑浑噩噩的度日时,我是否也成了一名被遗忘者了呢?
好看的哎,构思也不错,想象力丰富。
刚看了看别人的影评,想来我对这部电影太随便了,关于遗弃的主题与“环保”挂钩也好与“流产”相关也罢,都是很发人深省的人伦主题。
关于心理主题,与“遗忘”有关,这个遗忘可以是选择性的,为了自我保护,继续生存而不得已而为之,而如何做到不去追悔,才是这个主题抛给观众使之深思的问题。
而故事讲完了,“定言”可能是女作家笔下的个人载体,最后“定如”说她的故事就写到这可能就是这种设定的暗示,不过为什么“定言”又作为实体出现了呢?
1.可能是展示真相,进行反转,又或者平行时空不同的“定言”一起东拼西凑,制造了鬼域。
2.徐寻没办法面对的那个最终想遗忘的伤痛,她在书里还是没有面对成功,而“定言”却在鬼域里面对成功了,至此她比徐寻更像徐寻,较完美的她出现,要对抛弃自己的“徐寻”进行报复,实体出现,取而代之。
很久没看惊悚片了,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只能听见猫的嘶叫的晚上。
彭氏兄弟再一次与李心洁合作,带来了亦真亦幻的《鬼域》。
我只能说自己对恐怖的抵抗能力下降,对恐怖的应激反映也比较出乎意料。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被吓到了三次:第一次,我心里一惊,骂了一句“我操!
”;第二次,我心里又惊,把“我操!
”憋了回去;第三次,我心里再惊,把“我操!
”的“我”憋了回去,但没控制住“我操!
”的“操!
”溜了出来。
这就是我看《鬼域》的心理及语言历程。
当然,以上这些就是闲扯。
我要说的主要是这部片子在撼动人心方面所作的努力及效果。
彭氏兄弟你可能不熟,但你应该知道《见鬼》系列电影(共三部)彭顺、彭发这两个香港电影界难得的鬼才,是极热衷于用灵异骇人的题材去表现人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情感及其变化的。
光怪陆离的鬼故事背后,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人物感情线。
他们的电影脱离了普通鬼怪电影只求恐怖、不重内容的桎梏,让你在受尽惊吓后感动得涕泪横流,对其爱恨交加。
虚的不说,我们来看看实际内容。
上面的影片简介只是个引子,徐寻进入鬼域后的经历才是重头戏。
这是个奇幻世界,荒诞不经、毫无条理;这也是个寂寞的世界,是被人遗忘和遗弃了的世界。
徐寻废弃的草稿被丢在垃圾桶中,这个世界也就由此而生。
它也会随时消失,象征着我们的永久遗忘。
在充满吊尸的森林里,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救了徐寻一命。
自此她们便携手寻找返回人间的路,搀扶着走过荆棘丛生的“鬼域”。
她们的情谊也是电影最重要的感情线索。
在她们走过野花田是,徐寻为女孩取名“定如”,而徐寻,她的真实名字是“定言”。
“月缺、赤地、天地脱色、绿草无根,近也......”徐寻想重返人间,得到了上面这则指示。
于是,她便和红衣女孩踏上了寻找中介站——沟通阴阳的神秘地域——的路。
月缺之时,两人前行的路被鬼冢阻挡。
一幕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上演了:这些孤鬼饱尝寂寞的滋味,因长期无人祭拜被冷落在一旁。
二人便把随手采的野花送给孤鬼们。
当这些鬼的灰青色的冰冷的手一一抬起的时候,希望和爱也随着升起。
此刻,人与鬼已无界限,人与鬼因着关怀和感激相连。
没出现一朵花,就又多了一丝液体在眼眶中打转......在艰难地经过赤地后,徐寻、定如来到了一幅天地脱色的景境之中。
这里便是中介站了。
临别之时,定如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定言八年前打掉的孩子。
这个无辜可怜的女孩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而被妈妈抛弃,一定要当面问个清楚。
而定言,怎料想因自己一时冲动亲手毁灭了的小生命竟出现在她眼前,并人鬼殊途!
是愧疚,是惊喜,是无奈,是忏悔,更是百感交集。
最终,人还是回到人的世界,鬼还是留在鬼的领域。
她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定如,她似乎也原谅了她的无情与不负责任。
电影完结了,感动却留驻了。
珍惜眼前事,珍爱眼前人!!
闰7月本是咱们的历法,鬼节也是咱们的传统节日,又怎么能少了咱们的鬼片呢?
于是,这部“异域”便适时的出现了。
彭氏兄弟和李心洁的组合,已经不止一次的获得了成功。
李心洁甚至因之得到了“鬼后”的称号。
不过,本片却令我大大失望了。
影片前30分钟属于我能理解的部分,拍摄手法也是传统的鬼片拍法,尤其是李心洁一个人在房间那段,通过她的表演和恐怖的音效,营造了一个阴森的氛围,使我不得不回头看看电视分散注意力才不至于被吓坏。
这部分虽然没有创新,但作为恐怖片是成功的。
但一进入异域,我就不明白了,甚至怎么进去的我都不明白。
越往后就越不像恐怖片了,大量的CG应用使本片更像一部奇幻片,最后还冒出来一段亲情伦理的描写,结尾更是草草收场。
其实,这部影片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单独拿出来拍一部电影,但是当它们被拼凑在一起的时候,不见得就是一部好电影。
影片中描绘的“异域”,让我想起了寂静岭,当然,是游戏。
一个人在烟雾弥漫的街道上走着,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那种感觉,非常压抑。
游戏的参与感是电影无法比拟的,在本片中CG表现的“异域”中,我丝毫无法融入,当然也没有恐怖的感觉了。
而影片想表现的主题我想是关于放弃与珍惜,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韩国片“人偶”,是讲一个被主人公遗弃的人偶复仇的故事,那部电影便将恐怖与想表现的主题结合的很好。
而本片,不伦不类,更像一个试验性的作品,有那么一点想法,但是作为观众,至少我很难理解,或许本片更适合西方人的口味吧。
补记:看完了国语版两天后,下到了粤语版,居然长了15分钟,国语版剪掉的都是精华啊。
现在再要我写的话,绝对全是溢美之词了。
尤其是结局,乃点睛之笔,非常耐人寻味。
而当中的CG场面堪称豪华,剪掉的一些恐怖场景一点也不输于以画面见长的好莱坞恐怖片。
再次鄙视国语版,不仅改了名字,改了结局,甚至最后还煞有其事的出字幕“其实,世上本没有鬼……”,让一部好端端的鬼片成了一部索然无味的片子。
看来以后还是不能看尝鲜的国语版。
2016年7月10鬼域有的时候人们选择遗忘,是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遗弃的东西,遗忘的人,都在哪里。
我们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被别人编撰的。
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结果。
女主是作家,写了鬼域一书。
可能从开头的某个地方开始,故事已经是小说了,而我们还不自知。
就像最后戴眼镜的女主说的一样,因为小说里的主人公太像自己了,所以删掉重新写了。
我们遗忘了一些东西,创造了一些东西,又丢弃了她们。
那些很久没有人去拜祭的逝者,只要一朵花就可以让路,也可以为一朵花掠夺。
看的时候这里让我很悲伤,一个人有好几重死亡,完全被人遗忘可能是最让人心凉的一种。
我好奇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也好奇被遗忘的世界又是怎样。
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配乐,所有的场景,色彩都很棒。
让我不觉的想,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这样的世界,包含所有所有那些被遗忘的事物。
经常有电影里写,人们死亡之后不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觉得自己还活着。
需要身边其他已经死去并知晓的人慢慢提示他们。
人死后刚开始不会记得已经逝去的亲人,朋友或者宠物。
而这部电影里,也用同样的感觉,写了被遗弃的世界里的老伯,是女主不记得了的爷爷。
你才记起来爷爷啊,总是被这种台词感动。
我最最怕的,就是遗忘曾经心中的美好,亲人和挚爱。
李心洁很好看 电影很不好看
上天总是用她觉得合理的方式惩罚你,即使你那时根本什么都不懂。
心中的结。
好烂好烂
不好看,不过李心洁演鬼片确实挺吓人的~
想象力五颗星,还有点小感动。
大烂片!
前半部分差点被吓死。。我觉得我就是怕这种的。后面就有些像千与千寻了,恐怖度下跌,最后的结尾倒是有些乱乱的。总之,电影惊吓度还是很高的~
一定要看粤语版!啊好想去九龙城寨啊!
结局加一分。
不太喜欢,乱糟糟的,而且节奏太慢,说教意味明显,以为是个鬼故事,没想到是个奇幻冒险片,有各种其他作品的影子,主题到底是什么呢,是关于遗忘还是关于创造?是讲个人还是想由此及彼?而且剧本的动作很模糊,看到最后就无聊,
有意义的鬼片。。
一般啊
琼瑶奶奶改写灵异小说一定是这种结果。
现代鬼片 布景特效都看得出花了不少钱。 鬼片题材下讲的是自己的心魔 也算温情 开头和结尾都不错 中间过度追求场面反而弱了许多。
看过,忘了
彭氏兄弟近些年来怎么了?!
情节太慢,催眠利器!
一星送给李心洁,这是炫技片儿么?剧本很惨有没有!!
就是科幻片吧,打什么鬼片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