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耶稣般在裹尸布里复活,奇迹就此出现。
也许耶稣就是一个吸血鬼吧,神不在乎人类的死活,只有恶魔会满足人类的愿望。
如果能把自己救于水生火热的世界,是吸血鬼又如何。
谁能拯救自己,谁就是神。
男主拯救了女主摆脱了过去童养媳的生活,却又必须听他的话,按着他的想法生活,就像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就必须听上帝的一样,不然就降临神罚,本质上男主是一个控制欲极强道貌岸然的神父,通过扮演这一角色让自己得到满足。
相反更喜欢女主,虽然有很多无辜路人被她吸了,但是就像人类以万物为食,吸血鬼以人类为食怎么不行呢,她更坦荡更真实更能直面自己的欲望。
殉道者那种自我感动,自虐精神真的很像一群抖m玩家,上帝就像他们的s一样,不应该说信仰是他们的s。
男主最后选择殉道与太阳之下,还把女主拉着,人家又不是抖m,真的太自私了,还是说他怕一个人死,于是拉一个人一起死嘛。
男主唯一做的一件爽事就是去qj一个寻找拯救的女人,打破幻想吧。
一边是象征仁慈、救赎的神父,一边象征邪恶、欲望的吸血鬼,朴赞郁靠这部《蝙蝠》完成了一次有关权利、欲望与救赎的思辩。
慈爱的教父因做病毒实验的志愿者得到了本不该有的能力,成为了吸血鬼,也许这只是一场考验,可紧接而至的是迷茫,彷徨与性欲。
在堕落和其滋生的爱中,剧情开始偏离爱情与娱乐,最终上升到了救赎的高度。
圈曲的医生尸体,锯掉脚的悬挂死尸,惊醒的女仆,失错的信仰者,流泪的婆婆,似乎他们每个人都在痛苦中看到了比痛苦更痛苦的东西。
死,永远不会是救赎,救赎也许本与快乐无关。
就像故事的最后,坐在汽车上女主角面对即将升起的太阳说“神父,我们曾经快乐过”。
化成灰的吸血鬼和没了明天的人们,他们的快乐已经尘封成了回忆,救赎的意义也许本就是让他们撇去生活旧貌,找寻一种更加质感的生活。
最终,象征男女主人公曾经幸福、青涩的皮鞋落下,他们放下了,而挣扎在生活中的你我他,还将继续与权利和欲望纠缠下去。
http://hi.baidu.com/%E4%B9%943%E5%B0%91/blog/item/f676d108e951ad326b60fbd7.html
1、情节很棒。
2、女猪脚演技很不错,变吸血鬼前后的演出,可以看出,完全不是只会脱衣服的小女生。
3、情欲场面和色戒有得一比。
4、结尾处拍得很经典,尤其是那双鞋掉下来后,字幕一出。
5、有几个场景很变态,呵呵。
但好像是必须的。
6、艺术修养也蛮高的,但是偶说不出来。
今年头几个月,韩国电影的表现完全不值一提。
大钟奖的那口破钟甚至都敲不动,原因是有提名资格的影片数量太少了。
还好随着朴赞郁和奉俊昊各自电影的上映,人们惊喜地发现,韩片的实力依然强盛。
最出色的一部无疑是奉俊昊的《母亲》,但朴赞郁的《蝙蝠》一样值得相同篇幅的用力推荐。
宣传时候,《蝙蝠》被认为是韩国版《色戒》,戛纳电影节上的声音主要集中在“更多床戏、更多血浆”上面,也有评论人士说影片是“没底弱壳”(mediocre)。
虽然反应两极化,不过还是拿到了评委会奖。
男主角宋康昊是影坛一哥,他没有梁朝伟的电眼,不过有一张亲和的大饼脸。
女主角金玉彬是新人身份,脱得大胆,人物性格古灵精怪。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东方的吸血鬼题材近乎绝迹,有的也是被拿来开涮。
韩国目前是个基督徒众多的国家,本土电影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大胆创作,影片涉及了教会、牧师、祷告、受礼等宗教元素,故事讲的是一牧师主动参加活体实验,生命垂危时输血抢救,结果被包含有吸血鬼因子的血液给救活了,堕落成一名吸血鬼。
影片讲的是吸血鬼,但呈现的效果非常之妖。
你可以说朴赞郁玩得癫狂过火,里头的荒诞、怪异和不真实更会带来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感受。
深夜里,女人光着脚在街上奔跑,男人从背后迅速跟上,冷不防把她的身体提了起来,褪去鞋子,再把女人放到了自己的鞋里面。
镜头不过半身,完全跟从人物的脚。
努力回忆了下,这大概是我在今年见过最温柔且有诗意的情爱场景,心头一暖。
这时候的男人已经具有了吸血鬼的超能力,他带着女人在屋顶上跳跃腾飞。
看多了港片的吊威亚,《蝙蝠》的飞行可以用非常规和非主流来形容。
女人视角的愉悦、两个人的关系变化,这些都让飞行产生了奇特的魔力。
看完这个电影,你反倒会觉得情欲不是太重要。
一句简单的祝你生日快乐,一个面向大海的超级结尾,《蝙蝠》都有办法让你的神经为之一震。
你见过吸血鬼躺在面包人的病床下,含着输液管吸血的放松姿态么?
或者男女做爱时,他们身体间夹了一个流着涕水的鬼魂。
《蝙蝠》有太多致命的噩梦形象,但不是把人吓破胆的那种。
电影有很大一部分灵感来自左拉的小说《红杏出墙》,偷情男女难以忍受杀人后的内心谴责,眼前出现幻觉,鬼影重重。
朴赞郁说了,这种最坏的念头落在神圣工作者上,更能实现恶魔的本质。
牧师贪恋友妻、吸血杀人,当真是万劫不复,堕落的他投向了撒旦的怀抱。
人如何面对生命和心灵的阴暗一面,这才是《蝙蝠》要说的。
【东方早报】
故事讲一个嗜血又好淫的吸血鬼怀着某种道德情操,这种道德无非就是不好淫、不害人、不欺骗,他一次次顺从自己的欲望,之后痛苦地承受罪恶感,最后他终于做到不欺骗、不好淫、不害人了,他拉着情人一块儿自杀了。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位吸血鬼先生如此放不下自己旧有的道德准则。
当时代改变、某些条件改变,人的看法也应该随之改变。
说白了,就是身份变了,道德准则也应改变。
也许听起来不容易接受,但是这是客观的规律。
就像当年电视剧《牵手》播出时,有些人接受不了:破坏婚姻的第三者竟然是个好人!人啊,勇敢点,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电影中的他顺应不了自己变成吸血鬼这个不可抗拒的现实,他因为无法放弃旧有的道德信仰,他杀死自己的养父,杀死自己的情人,总之做了太多背叛自己、折磨自己的事。
他总是认为自己“有罪”,当他的情人说:“难倒黄鼠狼吃鸡是有罪的?
”正好说出我想说的话。
人最大的勇敢就是适应改变,放弃过去的自己。
过去,你是个高尚的人,你因为你的高尚曾经感觉非常良好,但是使你成为高尚的人的那个环境消失了,环境和那个高尚的你全都成为了过去,你执拗、耿耿于怀、愤懑、纠结又有何意义?
你曾经才华横溢、傲视群雄,但你现在不是了,你得接受你现在的身份,抛弃过去的原则,做此时此刻正确的事。
这才真的需要勇气。
一个可悲的吸血鬼,一个我同情但不赞赏的人。
以上是我对这个电影的看法。
这年头所有描写人性与道德冲突的故事都被人叫好。
是不是因为这个时代,所有人都面临这这样一个困境:自己的本性和自己一直以来相信为美好的东西是矛盾的。
完全顺从本性是堕落,完全顺从道德是迂腐,两者都尽量兼顾是怯懦,两者都抛弃是冷酷、颓废。
总之依赖一种存在于自身之外的标准,只能使人走入疲倦、寂寞和无所适从。
医学上把心脏的肌肉归为不随意肌,就是不能用意志去控制的肌肉。
但印度的某些苦行僧声称能控制自己的心脏,他们说只要足够真诚地体会心脏的感觉,长期练习就能做到,他们让自己的心脏停止,几秒钟后再重新跳动,都能准确地做到。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控制心脏,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清醒程度,只要安静下来足够真诚地体会内心的感觉,人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能给出一个来自灵魂和思考的做事准则。
所以长期练习保持清醒的人,会有自己确信的准则,不必依赖那些过时的、或是失败者为找借口而制造的所谓的道德准则。
如果一个人是这样清醒的,他就会自信,善于克制情绪,难于受攻击的伤害。
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道德的形成》,写的是关于5只猴子的实验。
很容易搜到,我高中时读到,这篇文章成了我世界观的重要部分。
文章大意是:道德因为某些荒谬的原因形成,一旦形成就世代延续下去,这个小社会中的成员永远遵守这个道德的原则,即使那个荒谬的原因消失了,道德的力量还是在延续。
无论一个人是否相信道德是像那篇文章里描述那样荒谬地形成,他必须承认这样两点:道德是后天的,道德是违反本性的。
关于几夫几妻才合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标准,每个民族都声称自己的标准是最顺应自然的,最文明、崇高的。
其实依我看来,任何一种道德都是为束缚人的自由和快乐而存在,没有崇高可言,也没有任何天然的、自然的根源,全都是人工的、制造的。
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道德有维持秩序的功能,当时代改变这个功能消失的时候,道德哪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道德在我眼里一文不值。
当一个人的所有目标确定下来,他所有应该顾及的东西也就确定下来,根本没有额外再无缘无故要顾及的东西。
然而很多情况下,道德,就是这样一个无缘无故要遵守的东西,它增加了人的顾及,使人实现实现目标的能力削弱,有时甚至使其成为不可能。
我想所有小孩子都发现欺骗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零食或夸奖或零花钱,但我们被严格教导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诚实。
究竟为什么要诚实?
在短期看来这显然是一个损己的行为,很少有小孩敢于提出这个问题,但我相信多数小孩都有过这个疑问。
其实如果一个人只是短期出现在某个社会里,诚实毫无必要,诚实只是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使得在一个社会中的长期生活更容易,所以诚实根本是一个纯粹利己的行为,诚实的人不比撒谎的人有半点高尚,准确地说,诚实的人比撒谎的人更狡猾、更工于心计,因为诚实的人竟然克制天然的冲动选择了放长线、钓大鱼。
一个勇敢地面对现实、冷静地运用头脑的人,应该明白所有自己遵守的规则都是为什么而遵守。
如果道德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一些“如此理所当然以至于从没怀疑过”的东西,那么这个人是无能的、没有独立灵魂的,至少从思维能力上来说是有欠缺的。
常听到有人说“一件事的对错没有绝对的标准”,我认为这完全是自欺欺人、为糊涂和愚蠢开脱。
如果一个人的所有目标和目标之间的轻重缓急确定了,那么他做每一件事的对错都是有绝对标准的。
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确定的目标,只能说他不清醒,他没有理清思路把他想要的东西明确说出来,绝对没有任何目标不在乎任何事的成败的人,我认为不存在。
我并非反对遵守所有的道德,我认为人应该确确实实地知道原因、知道它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灵魂丰富或者其他目标而遵守,即使是最广为接受的、看似最正统与崇高的道德标准,都含有模棱两可、冠冕堂皇、经不起推敲的成分,所以在确切理解它之前,我拒绝受它的约束。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09年8月12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韩国的朴赞郁是当今最成功的恐怖片导演,也许是因为他的恐怖片总是不止于恐怖。
他似乎在探究令人震惊的人性深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既能在恐怖片粉丝网站上获得赞誉,又能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赢得评审团奖。
他最出名的电影是大师级的《老男孩》,讲述了一个男人被俘虏并被囚禁多年,他猜不出任何原因,也没有人告诉他任何原因。
现在是《蝙蝠》,一部血淋淋的吸血鬼电影,出人意料地讲述了一位罗马天主教牧师的故事。
牧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这一点对故事至关重要:首先,他的死是因为他自愿成为致命的医学实验的对象。
他在接受了被污染的血液后复活成为吸血鬼,这当然不是他的错。
他也没有开始去咬无辜受害者的脖子。
由于他可以进入医院,他可以从昏迷病人的静脉滴注中吸取他所需要的大部分血液,而病人也不会抱怨一两升血液的消失。
顺带一提,他的吸血声非常清晰;朴赞郁有一种能让观众感知到角色活动的诀窍。
这位牧师由韩国明星宋康昊饰演,他很年轻,尽管他发誓要保持贞洁,却被闯入的吸血鬼血液唤醒了一种迫切的肉欲。
也许吸血鬼让我们着迷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不是出于作恶的欲望,而是出于一种需要。
牧师被他朋友的年轻妻子深深吸引。
我们已经看到他是多么愿意帮助不幸的人,现在这个被她生病的丈夫和他泼辣的母亲虐待的可怜女孩唤起了他的仁慈。
她也爱他,且非常感激他,以至于她原谅了一切,甚至是他吸血鬼行为的细节。
牧师与他的吸血鬼天性作斗争,并试图造成尽可能少的伤害。
而女孩毫不犹豫:一不做,二不休。
很快他们便沾满了鲜血,以至于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具有恐怖特色的喜剧。
最终效果并不像它可以达到的那样好。
电影以一个负责任的牧师为开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承诺要与吸血鬼行为的哲学困境作斗争——就像现代最棒的吸血鬼电影《生人勿进》那样。
尽管看到年轻妻子如此迅速地、心甘情愿地转变很有意思,但朴赞郁太过热衷于感官和肉体上的过度行为,这令人感到失望。
吸血鬼电影由来已久,而茂瑙的神作《诺斯费拉图》(1922年)从一开始就为吸血鬼电影树立了很高的标准。
吸血鬼的魅力何在?
也许是因为他们往往超然尊贵,熟悉夜道,且通常穿着得体。
一成不变的现实吸血鬼会像晚期瘾君子一样没有吸引力。
如果你必须用无辜者的血来获得永生,那就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管怎样。
电影的存在是为了将我们的欲望伪装成我们能够接受的东西,而《蝙蝠》有着不可否认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朴赞郁提到了他的故事来源,即《黛莱丝·拉甘》,爱弥尔·左拉的1867年的法国小说,1953年由马塞尔·卡尔内拍成电影《悲哀的桃乐丝》,由西蒙·西涅莱和雷夫·瓦朗主演。
我敢打赌,如果朴赞郁不提左拉的小说,就没有人会猜到,特别是因为小说没有牧师和吸血鬼。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看《蝙蝠》被震撼到了,喜欢上了男主角,虽然他长得不英俊,还有点点胖,但就是被他吸引了,为喜欢上的女人那样的不顾一切,我想说他穿黑色神服的样子特别帅。
女主角起初看起来楚楚可怜的,变成吸血鬼之后越发的冷血、残暴却又极其美艳,像一朵罂粟花,几乎说不上她的优点来,却又被她身上的一种特质所吸引,有时神经得如同孩童一般,觉得自己跟她有些像。
最喜欢影片最后的那一部分,觉得女主角嘟嘴的样子很可爱,他们相拥坐在车头上,看着远处的大海,太阳慢慢升起,他们被烧成灰烬。
女主角穿上男主角当初送给她的那双大皮鞋也随灰烬的消散落了下来,就特别的感伤起来,为他们,也为自己。
一直把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奉为经典的暴力美学电影,无论是杀人手法的残忍,复仇计划诡异,还是镜头的唯美,场面的血腥都相当的极致,到达一个颠峰。
《蝙蝠》同样是一部充满了血腥与杀戮的作品,与复仇三部曲所不同的,电影故事情节加入一些神幻的元素。
男主角是一位神父,在一次实验中奇迹般存活了下来。
众人认为神父是具有神灵体质才得以存活下来的,奉为神人加以膜拜。
其实是神父感染了不明血液才存活下来,导致身体上发生异常的改变,要通过吸食人血来维持生命,害怕见到阳光,在吸血后身体变得异常的强大,能飞檐走壁,力大无比,听嗅觉敏锐。
这似乎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定的吸血鬼。
神父,通常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神父除了要主持弥撒及婚礼外,为垂危者祷告、告解甚至驱魔也是神父的职务。
而吸血鬼嗜血、吸取血液的怪物的意思,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之所以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
导演把神父与吸血鬼这样两个对立的角色叠加一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矛盾是令人难以想像,既博爱而又血腥。
男主角在精神上依然像神父一样进行布道救世,但为了存活下来必须吸人血,为了不伤及无辜只能在病房内吸食病人的血液维持生存。
当男主角遇上了那个在家不断受婆婆、丈夫欺凌的女主角时,俩人之间发生了奸情,他想拯救这个不快乐的女人,杀掉了女主角的丈夫,为了让女主角复活并把女主角也变成了吸血鬼。
而女主角在变成吸血鬼后,基本不在受神父的控制,对路人、医生、麻友展开了疯狂的厮杀。
男主角对于吸血鬼、神父这样双重身份令他万分纠结,一边要恪守神的旨意一边又放纵自己的情欲。
他背负着神的名义偷偷在病房内吸病人的血,为了打破自己在别人心目神话地位强奸了他的仰慕者,他不想满足师傅的愿意让师傅成为另一个吸血鬼杀死了师傅,他为了让麻友存活下来伪装了吸血现场,为了制止女主角继续杀人的行为只能将其毁灭。
正像女主角杀人后对男主角说的“杀死我或者救活我,你都会后悔” 。
神父最后只能选择在空旷郊野外与女主角相拥,暴晒于阳光下,灰飞烟灭,那一幕凄美而令人叹息。
看到中间的时候我觉得男主好拧巴一人,他心中有信仰不愿意伤害别人,却愿意为了拯救女主而杀害她的丈夫。
这是他的第一步彻底沉沦。
前面的甘愿去当实验者,甘愿去牺牲生命,活着出来以后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恐惧到变成吸血鬼,去偷病人的血喝满足欲望,只要喝了血他体内的病毒就会治愈。
这些我都没什么触动。
我尽量把自己的视角转移到从女主的角度上看,她从来没有做错任何事,被父母抛弃,被丈夫一家人忽视侮辱,她每天晚上忍痛用剪刀扎自己的自虐行为都是她一直不断在隐忍…所以我真的还是有点不理解她晚上为什么不干脆就把丈夫杀了。
后面和男主的戏份中间夹了个脸上僵硬的微笑又惨白的丈夫…我只能说脑回路清奇,也不意外,👨拍的电影都这样。
中后期的挣扎,不忍,黑暗,血腥,爱情让人很难共情,初始于怜悯心疼的爱情真的叫爱情吗?
还是当初源自于男主保护欲?
还是他的占有欲?
很难猜中。
女主的复仇计划我还是觉得很爽的。
变成吸血鬼以后,彻底寻求自身欲望的她,才是那个不受束缚的她。
为什么我要说本质还是大男子?
女性角色,女朋友和母亲。
这部电影其实整体都是在讲男主的单独线路,从他的“神性”到“死而复活”到经历病痛以后的“沉沦”,其实都是在讲他一个人的故事而已。
女主角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故事线路,但这条路线依旧和男主角连在一起。
除去女子还有一个较重要的女性角色是女主的婆婆。
婆婆后期一直都处于旁边者的位置。
男主在大结局强行杀死了自己也强行杀了女主最后又拍男主从沉沦中幡然醒悟的故事,让男主在大结局的时候又回归了开头的“神性”,他还专门去崇拜他的人群中猥亵了一个女人。
这里我最不能理解,为什么他选择自杀还要去伤害别人?
我的理解只能是他觉得自己这一路上的事情配不上这些人的崇拜。
但也不至于这么做吧?
这也是我打低评分的原因。
最后的,自杀是他们从黑暗的杀人的血腥的世界中走向了阳光世界。
可我觉得他自杀就行了,为什么要无视女主的求生欲望?
女主并不想死。
我这里再强行理解他,他肯定是觉得自己当初杀了女主又把她复活了,所有的事情都该由他来终结,所以他又强行让女主跟他一起死…算了,强行理解也有好多不理解的地方……我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群人精神状态都好不稳定啊。
第6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怎么说呢,这是一部韩版的《暮光之城》?
(比暮光好看多了!
)而且很多地方大胆的演出完全不输给《色戒》,宋康昊,金玉彬都有大尺度突破表演,金玉彬这样一个86年的小姑娘,敢脱敢演还是其次,演技也赞,我想她应该好好谢谢导演朴赞郁,把她拍的这么漂亮,有一场白色的走廊里,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她简直惊艳之至!
和宋康昊这样一个老戏骨拍对手戏完全不输给对方,如同《色戒》里汤唯成了最闪亮的新星一样,金玉彬脱颖而出。
宋康昊在这里的漏点吓我一跳,比梁朝伟漏的还多……拼了难道?
导演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那绝对是经典,但是上一部由rain演的《机器人之恋》简直不知所云,这一部作品总算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其实整个故事的环境是一个乡村式的小镇,吸血鬼又是一个大叔,女主角是有妇之夫不说,因为自小被虐,还是绝对的自虐以及幻想症等等各种心理疾病严重的病人……这样的情欲之火,还能烧的是死去活来……整个片子颜色幽暗,惨白,深蓝,大段的人物心理幻想,非常的魔幻,但是严重的好看,充满灵与肉爱与欲的美感,推荐!
欲望与救赎的摇摆,唯美而病态的爱情,将观众带入一个极度不正常又无比逼真的世界,虽然处处超自然笔触,却能直插人心,击中心头的情绪敏感带,宋康昊的扮相挺年轻,与几乎隔代的金玉彬构成一对般配情侣
先是农夫与蛇,再是农夫和蛇相爱了,最后农夫和蛇自杀了。。。这片子要多cult有多cult
...
3D般的张力
阴暗
= =就喜欢这个调调!!!!!!!
【A-】朴赞郁是最了解如何拍类型片的导演,Film Noir+情欲+惊悚+哥特,用最张扬的视听技法去包装此种邪恶的故事。各种变焦手法看得眼花缭乱,无论是《巴里·林登》的缓慢变焦亦或是古早邵氏武打片的快速变焦,其本质都是仿古的。朴赞郁在宗教上无比张狂,在影像上却又无比虔诚。影片整体更加接近于《亲切的金子》,都是前半场的压抑换来后半场惊艳。但朴赞郁在《蝙蝠》里的表现仍然有失水准,大量视觉奇观的引入反而显得赘余,文本上的癫狂也近乎失去底线,节奏甚至是崩坏的。只有最后半小时里朴赞郁才重新展现作为一流类型片导演所应有的水准。以同一双鞋作为爱情起始与终结的定调,也算是圆满了。
父系社会的神话说,夏娃是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出的,是亚当的骨中骨,血中血,女主是神父创造出的,她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在喝了神父的血后重获新生,但夏娃不是亚当的所有物,女主也不会再甘心像神父一样只喝冷藏保存的血,最后,当男人发现自己掌控不了女人时,就带着她一起毁灭。他一厢情愿地说着诺言,本打算与你长长久久的,却只能在地狱里再见了。但她却说,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本可以很幸福的,神父。”(ps:申河均你又挂在了河里)
宋康昊在朴导的镜头中都性感了起来
为啥最近看的韩片都那么长那么长,困死。深刻感到导演对每个镜头都不愿舍弃,导致观众看到视觉疲劳,情节又过分饱和,总觉得电影就和吃饭一样,7分饱正合适,12分饱撑死人不偿命。男女猪脚的表演可圈可点~
看着好恶心……
尺度很大
从开头的救赎直到最后殉情,cult味太重反而削弱了整体语境。一场半吊子的道德审判。如果没有最后老太太怨毒的冷笑,彻底就是部垃圾电影。
很变态.很恶心.在考验着观者的底线.除去语言,我会误以为这是一部北欧或者日本片.本来打算给一星..最后剧本还是让俩人挂了.我也就给五星了.
嗜血的信仰者,没有信仰的人又怎么知道地狱的门在哪儿?
男女主角太恶了……
对人物性格实在是没有任何感觉,只觉得很虚很假……
又臭又长。
爱和罪联系在一起总是很有噱头。
太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