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梦与无线电

Le rêve et la radio,The Dream and the Radio

主演:Geneviève Ackerman, 安娜·塔皮亚·鲁苏克,雷诺·德普勒-拉洛斯,Étienne Pilon,Leslie Mavangui,Maria-Gabriela Garcia-Rousiouk,Mark Landry,Mario Gauthier,Chantale Laplante,Hui Liu,Julie M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22

《梦与无线电》剧照

《梦与无线电》长篇影评

《梦与无线电》短评

夸克

6分钟前
  • Erdouxm

很喜欢,自由的使用各种视听媒介去形成导演的表达,丰富的内容充满着诸多的思考。在继承戈达尔的同时有着自己的作者性。既得影像可能真的能让现在的导演如作家使用自来水笔般自由书写

8分钟前
  • kod21
  • 推荐

浪漫的梦

13分钟前
  • Maureen
  • 推荐

戈达尔看了高低得夸一句

17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关于青年和政治运动的超低成本实验/论文电影,对当代电影语言解构的反电影形式以诠释电影艺术,混杂了不同的影像形式(手机视频、监控、新闻片段、默片、过度调色、重叠、扭曲、抽帧…)和声音材质(电话、收音机、电视、现场的、历史的、虚构的、失真的…),不断变换的声画关系构成了一种意识流般的梦境体验(但又的确有主要角色和故事线)。可能是这届鹿特丹最“知识分子”的作品,尽管其中很多都是戈达尔玩剩下的,这样的尝试依然显得稀罕且惊喜 #鹿特丹2022主竞赛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这个电影的呈现形式、意识形态和摄影对我来说简直堪称完美,我几乎是无比顺利地进入了它的叙事框架,完全没有什么认为它是先锋实验电影的理由,大概因为意识形态光谱实在是太接近了。想关注这两个导演更多的后续电影。

21分钟前
  • ||Outsider〝
  • 力荐

交叠的光影太好看了 树枝的脉络如同人类足迹一般混乱 现实并不比梦更真实

23分钟前
  • pseudo
  • 推荐

有些地方不节制

26分钟前
  • Adogio
  • 推荐

影片由多种影像形式组成,监控镜头、手机屏幕、现实生活以及个人奇妙的潜意识梦境,多重形式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体验,但是这并不妨碍影片是从一部遗失手机而出发,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发展之路是明了的。影片后半部分出现类似卓别林作品中轻喜剧影像,节奏加速、人物动作为主要叙事方面,声音转而趋于低语退居后方,蛮惊喜的处理,这相对于整部影片的形式来讲非但不感到冗杂,而且也可以感受到是一份影片情绪上的契合。影片画面也很不错!

31分钟前
  • Protokollant
  • 推荐

好意识流。喜欢一些类似双重曝光(?)的画面。

36分钟前
  • 共轭二烯烃2
  • 还行

【DOXA 2022】做出一种有梦境特质的实验影像,喜欢树叶荧光转场的镜头,也喜欢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39分钟前
  • Mr. Lei
  • 推荐

过于焦灼难懂的论文电影,或许要恶补当代思想史才能摸清影响的逻辑。

40分钟前
  • Lecleg

00:59特雷门琴《忧郁小夜曲》,印象深刻

44分钟前
  • michaelmas

3分左右。这是我见过蒙太奇镜头最烂的电影,姑且算个之一吧。大段的不知所云不知所谓,为了形而上而形而上的镜头,拍十分钟可以理解,拍两个小时就是浪费时间了。

48分钟前
  • 一骞个人
  • 较差

#IFFR2022 3.5/5 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实验电影。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片子一说话就开始溜号😰

51分钟前
  • Q影誌
  • 还行

3.5,很丰富,但材质间的衔接有些迟缓。

54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剧烈的,反对政治运动,反对电影视听,却受表达欲蛊惑而又不得不委身于这种媒介当中,失真和叠画,无不是庞大而将要脱缰的情绪与影像发生的剐蹭

59分钟前
  • 废话队长
  • 还行

实验性压倒一切,典型电影节定制片

1小时前
  • 小旗
  • 较差

近乎帕拉尼克的小说情节,如《地狱派对》《摇篮曲》并搭配天选导演大卫芬奇,又或是品钦搭配保罗安德森的《性本恶》,最大的共性是“反情节”和“意识流”手法,而对于生命流逝的观点被轻易坦陈,会让人以为只是打着文艺幌子的炫技之作,毕竟每个人的口头禅是权力、异化和公共舆论,每一句台词都让人血脉贲张,因为他们言必称自由、自我和自反思维,而完整的叙事却又在东拼西凑的镜头中慢慢显形,“我潜入了我自己的最深处”“只有无秩序的他人强加的阴影笼罩着一切事物”。无论如何,对普通人而言,很难对这一类“去社会化”的行为青眼相待,至于“如果我们待在床上,所有危险都会消失”,不只是东方人,西方人都会搬出一整套工作伦理和工具理性加以驳斥。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其他人行事的确切动机,每个人却又厌倦于解释自己,疲惫的产生便不出意外了。

1小时前
  • 成富贵
  • 推荐

实验片

1小时前
  • 小羊爱吃爆米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