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滚石》杂志出中文版了,最近很忙,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中午去了趟华润超市,终于拿在手里了,听卖书的说这是最后一本了,更高兴!
还送一顶棒球帽,更更高兴,明天我就戴上!
回到办公室,摩娑了一遍,跟很久以前一样,舍不得马上就看,放在手边,看着封面都高兴。
很久以前,姐姐一本本从美国寄给我,一年将近100期的双周刊,能经过北大32楼传达室活着到我手里的,三分之一都不剩了。
更不用说玛利亚凯莉做covergirl的大厚本儿年度特刊,我居然在二楼一个同学宿舍见他们当海报贴在墙上!
见我发现了就一脸讪笑,无耻极了。
1991年的中国,一本本精美的原装《滚石》,谁看了还能走得动道儿?
好杂志,能把秀才变成贼!
这就是我对好杂志的定义。
中文版的《滚石》,这也是一个梦。
说回电影,确实是《勇敢者游戏》的继续,原著是同一个人,Chris Van Allsburg,《极地特快》也是他写的。
新故事只不过把原来的斗兽棋换成了飞行棋而已,这个飞行棋是个铁皮玩具,我最喜欢铁皮玩具,粗糙的印刷,很怀旧的感觉。
其余的部分你都可以写剧本了,同样的idea啊。
太空背景,再算上10年后的技术水平的进步,这部片子可比《勇敢者游戏》差远了,毫无震撼。
导演是那个演员乔恩•法夫罗,很一般的水准。
蒂姆•罗宾斯演爸爸,就客串一下。
无惊无喜,属于不看也罢类。
看第一部Jumanji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几乎是我第一部接触魔幻题材的电影。
那时还很小,记不住电影的名字,只是在那个电视台看过两次,从此就迷上了这类充满想象力的电影和小说。
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电影名单上的几乎全是或多或少带有这类元素的,Big Fish, Bridge to Terabithia,潘神的迷宫等。
第一集我觉得无论如何都应该找来看看,故事也要比这部续集有趣一些,第二集虽然换了个太空题材,但所有场景都局限在房子内了,演员也只有那区区几名,场景小了特效自然也简单了,10年过去了,如果让观众分别看这两套电影还真可能会认为Jumanji才是续集,就连棋盘也要比Zathura里的要来得精致。
第一集里的那棵大藤的场景可是记忆尤新。
综上所述续集有缩减成本的嫌疑。
但这类型电影投入和回报可是正相关的,尤其是当新鲜感有所下降的续集。
Jumanji全球收2亿6千多万美元,Zathura还不到它的零头,5千来万。
不管怎样,这部片子还是很轻松的,而且几乎无冷场,还是值得推荐给喜欢魔幻元素的影迷的。。。。
最后谈一点巧合,两集的女孩扮演者都叫Kristen,现在两个都是大明星了。
当年看Jumanji时觉得那女孩非常可爱,想不到后来长成……well,叫壮合适不合适?
我这个人对电影要求不高,故事过得去,演员过得去,就OK了,别给我来一堆自圆其说,烂白的东东,我也就知足了。
可是这个电影,只单做为一个魔幻题材的电影,真的好烂,放在这个年代,还拍成这个样子,我真的很佩服导演……就算不要求它有炫目的特技效果,也最少有合理的剧情吧?
可是,剧情真的是烂到渣``我是一路快进``直到END```导演啊导演,乔恩·法夫罗Jon Favreau啊```我知道你是拍过异形的,可是你介部片子是想拍成儿童教育片还是恐怖片啊``和KING KONG一样的毛病,想要表达的太多,结果就是消化不良,不过比起KING KONG,这个片子要烂的多的多```原作的卖点本来如下:“据说,影片的编剧曾将剧情设置成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在大海中航行时捡到了魔力棋盘,然后副总统将这个棋盘带回了“美国第二家庭”。
虽然这样的创意比较有影响力,但制作公司和导演都认为这样就没有了影片原本想要表达的温馨感觉,而且政治气息过重。
所以最终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个罗宾斯普通大兵家庭的故事”改剧本的真是废,导演真是废,难怪主角会换掉```我就没看出原来的剧本哪里有创意了```我就没看出现在的剧本哪里温馨了```假的要死``前20多分钟就是两个即不可爱,也不正太的小演员在那演对手戏``真能拖````特别是演弟弟的,感觉只会睁大眼睛大叫```表情非常公式化``虽然看介绍资料他已经是五部电影的小主演,可惜``整部片子我最讨厌的就是他的表演``除了不停的忽闪他的大眼睛做惊吓状(其实他一做介表情``就特别假```换做我是哥哥也会希望介种弟弟消失掉``)就是一直故意小孩状的念词(其实更像是喊``)另一位哥哥的表演相比之下就要好得多了,好歹是10几部电视剧的演员了,可惜,剧本的关系还是导演的水平问题,所有演员的个性都很单薄,台词空白,表情空白```中间插进来的大明星蒂姆也同样的命运````没什么存在感``除了特别的登场方式```
勇敢者的游戏1》上映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Robin Williams成为我记得的唯一的角色,当然还有那一盘棋,只不过在有些时候,我会不合时宜的把里面的镜头跟什么《Jurassic Park》系列搞混,这个实在没有什么办法,谁叫里面都是些“惊艳”的角色,不是恐龙就是蜥蜴,不是蜥蜴就是鳄鱼,反正只要是对人构成威胁的食肉动物,都会成为电影的角色,哪怕是借用一下,某一个部位,比如说牙齿,此次《勇敢者的游戏2》基本上秉承了这样特质,比如又请来了一个大腕Tim Robbins,还请来了恐龙和蜥蜴的杂交种,什么Mogen人。
情节基本和《勇敢者的游戏1》,就是等待,等待发生什么电脑特技。
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
渴望从这个电影有所收获,我的年龄可能有些不合适。
基本上,这个片子属于一个小余15岁孩子的娱乐大片。
不过现在Hollywood真的蛮有趣的,成年的娱乐大片,逐步往动画片走,比如《Shark Tale》、《Shrek》而孩子的娱乐片,则走的都是真人路线,比如《harrypotter》系列。
难道是成人认同感的丧失还是不易建立?
在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却是缺失的,这里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美电影工业化,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翻来复去也能拍出来,这个问题一谈就扯远了,回到电影上来。
小孩看了,还是会懂得Brother的含义的,这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主旨吧。
至于兄弟们要在泡妞的时候去,观赏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作为备选的, 里面当10年之后的沃特和他姐姐之间的错位感情搞笑还是一个小惊喜。
再不济里面的特技小刺激一下眼球, 吃吃苞米花,然后闲谈一下,到特技的时候惊呼一下,如此而已。
还记得最初看《勇敢者游戏》时的震撼,整个人被剧情吸引的心情悬到了半空,那种提心吊胆欲罢不能的感觉记忆犹新。
虽然说这部片子号称是续集,但是整体看来并没有达到1的那种高度,思路沿用了一的模式,不过也还算是新颖,整个人被流放到外太空那种空无一人,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比起1来更为强烈。
但是两个小孩子的表演显得呆板无力,弟弟整个给人一幅很任性、娇蛮只会乱嚷的感觉,看得我都想上去凑他一顿了。
太空人居然是哥哥长大后的样子真是有点出人意料。
最后许愿的时候也还算感人。
也许整个片子适合小孩子们看,至少想象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地丰富,也可以顺便教育一下要珍惜兄弟情谊啊,不过对于我们中国的孩子来说很不现实了,要找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都是经历了罚款的残酷考验了。。。。。。。
几个小鬼主演的戏,嗯差不多就是给孩子看的吧。
里边有几个剧情也符合孩子实际,两兄弟年龄不一样,玩的东西不一样。
父母表扬弟弟的时候,哥哥觉得被冷落,因为他做到同样的东西,为何父亲表扬弟弟,没表扬他。
姐姐也很漂亮。
但好像演员少了点,没有龙套,群众演员的烘托,感觉也是个小成本制作。
但画面效果则是大制作的质感。
第一次许愿,宇航员大声的喊,要哥哥冷静,并说出,自己也曾经许愿,但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自己很后悔,在无尽的太空中飘荡了十五年,寻找复活弟弟的希望。
第二次哥哥许愿,帮助宇航员复活了弟弟,也揭开了宇航员就是长大以后的哥哥的谜底。
宇航员抱住他弟弟的时候,也许是最感人的画面了。
第二次许愿也解释了为什么宇航员在第一次许愿的时候废话连篇,却不提醒哥哥许愿结束游戏。
因为游戏如果结束,他也就无法找回弟弟。
为了复活弟弟,宇航员选择继续在太空里飘荡,期望在某个“星球”能找到这样的机会。
一转眼就十年了……还记得那时,小小的我,被刚谈恋爱的姐姐带进电影院看第一部,震撼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抱着怀旧的心态看第二部,却没了十年前的感觉。
特技肯定是比十年前的逼真,可剧情却没十年前的来得吸引人。
总觉得画面有断层,没有环环相扣的紧张感,两个小孩的表演太呆板,让我很怀念《小鬼当家》系列里那些鬼机灵。
有意思的是爸爸竟然是十年前演了《肖申克的救赎》的男主角。
同样十年,他已是华发早生。
就冲着他,冲着这十年转瞬即逝的光阴,给这电影三星吧。
首先,我是喜欢被导演愚弄的类型,我喜欢电影的反转,前提是他不是烂大街的桥段。
其次,我也很容易被导演愚弄,因为看外国片我没办法判断演员的演技,大部分时候我是通过对话里的细节来猜测,这里会不会是反转的关键。
最后,这部片子虽然是个儿童片,但他很“漂亮”的愚弄了我,反转的很自然,上高度也不尬。
太空人第一次出场,我就感觉到这个人肯定玩过飞行棋游戏,不然他不会说“谁召唤了我”这句话。
在太空人狼吞虎咽,哥哥企图赶走他时,哥哥拿出了一张卡片说:“我是舰长”,太空人也拿出了同样的卡片说:“真巧,我也是。
”所以我在猜测,这个太空人是怎么卷入飞行棋游戏的,他是不是像第一部的主角一样,困在游戏里很多年。
不过太空人的一身装备很迷惑人,我以为他是宇航员或者更发达科技观世界下的某些太空旅客,不然他不会有宇航服。
第一个感觉不对的细节是哥哥许愿之后,太空人冲到楼上卧室里大喊弟弟的名字。
一个是他对这个家的构造很熟悉,另一个是他们三人似乎没有交换过姓名。
从此我就一直惦记着太空人的名字。
后来太空人说了自己小时候玩游戏许愿弟弟消失,从此被困在游戏里。
我只觉得,哇,好巧。
结果这是世界线的分支。
哥哥第二次许愿的时候,我还兴致勃勃的猜测,会是出现一个黑洞,那边是太空人和弟弟小时候玩游戏的场景,太空人的弟弟就在那边等着他,等他们玩完游戏之后,太空人会正常的回归生活然后长大,到时候和小k的爱情线不就有了嘛!
结果,是太空人就是哥哥唉!
如果太空人没有在第一次许愿的时候阻止另一条时间线的自己,他们两对不同世界线的兄弟就都会被永远困在游戏里了!
这个对仗真的工整。
而且很像小时候看哆啦A梦的某些反复穿越桥段。
最后一个很惊喜的设计是,终点迷雾星(或者迷途星)是个黑洞。
当时我以为他们真的回不去了,窗外的光芒闪现,他们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不是回家了。
我在想会不会是他们的确回家了,但是房子没有恢复原状。
等爸爸回来之后一边骂孩子一边修房子,然后妈妈讨厌的阴森房子变得亮亮堂堂了,两人复婚。
结果眼睛一闭就回家了。
哦对了,哥哥第一次许愿的球星签名橄榄球没有带回家,这个游戏太吝啬了。
且不论这部电影是不是《勇敢者的游戏》续集,单就精彩程度而言,是比较令人失望的。
或许是如今的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也或许是千奇百怪的东西见多了,兴奋点高了吧。
本片的故事结构和取材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
利用男孩子喜欢的外太空游戏,描述兄弟之间爱恨交加的亲情。
可惜的是,过于低龄感了。
明明是很用心的特效,却也没有预期的“新鲜有趣以及巨大的冲击力”。
小演员虽然可爱,但少了点灵动。
至于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演的“女主角”,就如冰雕一样,沦为了摆设,当然美还是美的。
特别喜欢的是那个不符合逻辑的宇航员设定。
原本还在吐槽怎么选了这么难看的男演员,结果原来是长大后的哥哥。
在宇宙里居然还有另一个自己,因为不同的选择,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可惜,那个自己被“正确处理了”。
总而言之,这种面向儿童的电影,大人们从中获得的乐趣会少很多。
因为我们心里明白主角不会有真的危险,游戏总归会结束。
不当真了,不投入了,便不会好玩。
话说人生其实也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呢,但是我们一个个倒是活得像真的一样,失眠的失眠,烦恼的烦恼。
或许,另一个自己正在哪里逍遥快活着,等着把如今这个傻傻的我做掉。
如果说上一部《勇敢者的游戏》是城市大冒险的话,那么这部续集,就讲述的是宇宙中的冒险历程。
这部电影满足了我小时候的幻想,我那时就经常在夜里躺在床上幻想,如果我家这个房子能够飘起来飞到太空该有多好。
这次的续集里,精化了游戏的方式,棋盘也变得更有意思,我一直想不明白为啥两个人玩的游戏,计步器要设那么多的数字框……电影里的小弟弟很正太,而那个姐姐则很漂亮。
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宇航员来帮助主人公们,最后这个宇航员的真正身世让我不禁感叹导演的用心良苦。
这电影绝对适合你带着孩子一起看,这次观影绝对会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暮光女主角的加盟,小孩子般天马行空的幻想
比第一部差远了
就喜欢这种感觉,科幻的感觉。
第一部的丛林游戏由于设定在现实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剧情BUG,而这一部虽然设定在没有外人的太空,但是忽略了氧气这个巨大BUG,前面汽油还能在太空中燃烧,后面哥哥就说“他会吸光我们的氧气”,编剧和导演就不能统一下意见吗?P.S.克里斯汀片酬拿的太轻松了,睡觉—被冻结—撩汉轻松杀青。
感觉还是很温暖的,遨游太空是每个孩童的梦想。
还真是暮光之城的主角啊...........
4.5/10。儿童专供向,挺好玩但是也挺没有逻辑。(102min ver.)
什么东西都得赶上第一次,否则就会失去新鲜感了!
想象力丰富!
作为续集,引入更好的特效和热门的太空,但故事重启是个明显的错误,而且各方面都不尽人意,斯图尔特沦为花瓶,时间悖论玩得也不怎么样。
其实也有些无聊啊,克里斯丁斯图尔特当时年纪也小呢,瘦是瘦的来
如果看大屏幕应该会更有意思。
和勇敢者游戏1基本没区别,中间重点穿插兄弟情,儿童片吧。
这个棋没有Jumanji显得那么大气,很有局限性。
剧情比较幼齿,非常适合小朋友看。
恩,勇敢者的游戏2~
什麼是人間地獄, 就是只有三個人, 你加倆小孩, 倆小孩在吵架...
教育
同1...
原来有小K在领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