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那天如此重要》主题曲好听但是暂时没搜到。
主要人物有两个,哥哥和弟弟,他们的父亲是位德高望重的医生。
哥哥玩摇滚,服饰夸张,性格比较冲,在外和乐队的其他三个成员玩音乐经常晚归,爸爸男和哥哥冲突很多次,甚至动起手来。
哥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不久被一公司签约,但是乐队和制作人有很多矛盾,一群人就都散伙了,哥哥陷入迷茫,思考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过。
弟弟乖巧懂事(表面现象)循规蹈矩,按照父母亲的意愿学医,虽然曾经落榜,但是最后还是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医科大学。
上了大学之后加入学校音乐社团。
几个人组成小乐队写了几首歌。
在哥哥男的帮助下,可以成hit了。
于是哥哥男就卑躬屈膝地求他的前制作人,一开始,大便脸制作人根本不care,但是后来听了他们录的Demo后觉得很棒很棒就帮他们成名了。
中途弟弟曾经迷茫了一段时间,到底是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呢?
还是听从父母做医生呢?
后来弟弟选择了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但是牙医事业也没落下。
所以说啊,主角就是那么强大,得到的同时也不会失去,换成我们普通人就不行了,想躺床上的时候就不能坐在沙发上(一个不恰当的比喻,whatever. )另外还有一个人物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叫结衣,心脏病活不久了,爸爸男是她的主治医师。
爸爸男建议她立马做手术,但是那个时候正赶上结衣要考美术大学,所以结衣觉得很痛苦,很纠结。
但是他听了弟弟男乐队的歌,觉得充满了力量,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当她把弟弟男乐队的歌给爸爸男听时,爸爸男也感动了。
后来,弟弟跟爸爸男摊牌,请求爸爸同意他做音乐,爸爸男也同意了。
人真的很奇怪啊,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么耐心地跟你沟通你却想不开,别人几句话竟然能让你耳根子突然软掉,儿子和路人孰轻孰重呢?
plus, 父母不应该太过分搅和孩子的生活,因为你喜欢钢琴或许他(她)喜欢二胡,你喜欢西瓜或许他(她)更喜欢柚子,who knows. ╮(╯▽╰)╭
蘇打太可愛,好想要蘇打這樣可愛的弟弟啊嗚嗚!!!!劇情滿平淡的,對於可以加以發揮的追求夢想、親情、友情等沒有加以渲染,很克制,不過就是因為是真實人生才會這樣吧。
看完這片對比兄弟倆的境遇,體悟到一種認命感,人生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接受並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也是很重要的。
看完片聽著Greeeen的歌,真的感受到一股面對人生、面對明天的勇氣,本來只是為了蘇打看電影的,不過也喜歡上Greeeen的歌了。
能同時當歌手和牙醫,好羨慕啊。
順帶一提,雖然我很愛蘇打,還是誠實的說,蘇打唱歌真的很普通哈哈哈哈!!!!!
如果已经知道了自己在某个方向十分具有兴趣和才能,但同时身边的人希望自己做其他的也许是更被社会认可的职业。
这种情况下要如何选择?
当然是要做自己具有才能的事了。
不过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不会在哪方面具有特别强的才能,只能说是即使爱好不能成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身之本,仍要坚持下去,爱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编剧把起起伏伏的境遇和模棱两可的青春表现出来了,在我心里是一部很棒的片子。
饰演魔戒中咕噜一角的演员在杀青的时候把魔戒拿走了,这是编不出来的彩蛋,是成年人的童话。
原来GReeeeN这个乐队真的存在,在模棱两可里真的有绿色的青春,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希望吧。
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汉德的天分,但绝对大概率有同款扼杀天分的老爹。
痛苦不会因为转移而消失,只会在自我复制过程里完成一次次扩张。
我一边叹气汉德老爹口中那些换汤不换药的否定,一边理解他成为牙医的选择,这是模棱两可中的喘息空间,是为了父母能更好过的妥协。
中间有一幕最让我心痛——汉德妈妈的纠结。
因为人都夹带着私心,在选专业的时候他妈妈曾经当面描绘过儿子当上牙医后的样子,在汉德第一次落下大学学业之后,低着头走上楼被拦住妈妈,原来她也和老爹统一口径了。
比起说汉德是一个没有主见,背负着其他人梦想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不会撒谎的人。
因为没办法对自己撒谎,所以才会两次拒绝后自己敲开哥哥家的门。
因为无法对别人撒谎,所以才一定要和父亲坦白。
因为没办法对梦想撒谎,最后他成为了牙医。
在硬币抛下的那一刻,他没有办法对心中所想撒谎,所以看起来那么理智那么善变。
但这不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吗。
“嘻哈养不起我,我来养嘻哈”这算理想与现实的一种和解,如果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天生吃这碗饭的天分,这样迂回的方式就成为了普通人的理想主义。
汉德最后说,我自己也不确定现在做的是我的梦想还是其他人的梦想,但我只知道我不能停止自己一直写歌的冲动。
模棱两可的青春,是主流与边缘的拉扯,我们身处时代的洪流间也看不清楚何为正确,于是抱着一定要有答案的惯性焦虑地随着浪潮向前卷着,希望触及灯塔和海岸。
但加入不抱着前浪,任由自己在危险中,凝望着眼前这片广阔的大海,享受一下模棱两可的青春又会怎样呢。
好的作品能描绘出普通人那隐晦具体拉扯的青春,也谢谢GReeeeN给我们演绎了一场很棒的剧本。
偶然间得知了这个电影,当时并没有抱很大的期待去看,但是看完后感觉还可以。
首先,整个电影下来我感觉很流畅舒服,没有那种很刻意的成分,演员的表现很自然,虽然剧情略显单薄。
其次,电影里的歌真的是太棒了,我之前不知道牙医这个组合,单纯就是被电影吸引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了这个组合,他们的歌很励志,很有想法,前一阵子我期末复习好几次都感觉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听一会他们的歌感觉又好像恢复满满的能量😊。
最后,我想说一下演技,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场戏就是哥哥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虽然我没有见识过真实的在那种场合唱歌是什么样子的,但我感觉他演的不错,我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出,仿佛他有什么情绪相对我们诉说,不论是激昂的青春,亦或是愤世嫉俗的愤怒。
当然其他人的演技,颜值也都很好。
当然,我就随便写写,你们也就随便看看吧。
一.我想,这部电影想说的是,坚持就是奇迹。
GREEN BOY 乐队的第二张唱片歌里有这句话“奇迹那天如此重要”。
这首歌激励了患有心脏肥大症女孩相信奇迹,让她鼓起勇气,对医生说,请给我做手术,我想要活下去。
也正因此,让爸爸知道了,心脏医生是可以救人的心,但音乐同样可以。
音乐并不是什么愚蠢的游戏。
世界需要音乐,音乐是有价值的。
古板的爸爸认可了音乐,也认可了喜欢音乐的两个儿子,这也是奇迹。
然而奇迹不是那么容易发生的。
如果没有哥哥的坚持反抗,我相信爸爸依旧是难以转变的。
撬动所需的力量太大,没有什么是徒劳的。
弟弟也在咬牙坚持,不是每个人都能兼顾牙医和音乐。
他付出的是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他也坚持下来了。
二.我起初以为弟弟说他想做牙医只是安慰自己,想尽孝道也只是一种阻止自己勇敢追梦的苍白无力的借口。
然而,他最终依旧选择了兼顾,他并没有屈服于父亲——因为父亲其实是希望两个儿子做心脏科医生,他想做牙医,其实就是一种小小的反叛。
他是真的担起了责任,一方面来自梦想,一方面来自家庭。
他既孝顺了父亲,从事医学方面的工作,又孝顺了母亲,希望能帮母亲治牙。
三.当看到弟弟在大学如此沉迷于音乐时,我为他捏了一把汗。
他知道音乐之于他是什么吗?
他能经受音乐对他的诱惑吗?
他竟然敢在音乐与学医之间反复横跳。
他不是不想暴露吗?
果不其然,他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折服于音乐——他的梦想,他自己。
这是音乐的魅力,是梦想的魅力。
四.哥哥坚持音乐到底给了弟弟什么?
弟弟认为他是自私的,因为这个家里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已经不管不顾地奔向音乐,作为剩下的那个,他怎么还能那样做。
于是家庭和自己给他套上了枷锁。
乐队名GREEN BOY,然而就是那么巧,哥哥就是一头绿毛,弟弟是不是在嫉妒哥哥,希望能像哥哥一样不管不顾地追梦。
无疑,哥哥这个green boy在音乐上指引了弟弟,无论是在小时候——弟弟会吉他;还是长大后——哥哥让弟弟在音乐方面的天分得以发挥和施展。
其中有两个片段很打动我。
一个是弟弟要放弃时,哥哥说你不想和我工作也可以。
情节发展到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出,哥哥对音乐的爱已经从台前转到幕后,他希望成为音乐制作人。
而对音乐的爱也投射到为弟弟制作歌曲当中。
但误认为弟弟是因为他才不继续音乐的,他竟然主动提出抽身。
一个是哥哥去找父亲,对他说弟弟需要你的支持,为此他竟然情愿屈服,说要做一名心脏科医生——言外之意,让父亲放过弟弟。
我实在分不清哥哥是对音乐的爱多一点,还是对弟弟的爱多一点,但好像也没有必要分清楚。
因为弟弟本身热爱音乐,他能够也愿意同时承受哥哥的这两份情感。
所以,他们是彼此成就的关系吧,我想。
五.在家里,永远是黑的,难以看清什么,充满了压印,这是来自父权的压迫。
母亲仿佛微不足道,在家里没什么发言权,只能在儿子被打时,跳出来拦一拦。
当父亲同意儿子玩音乐后,家里才真正明亮了起来,观众也才看清楚那个家,原来家外有很多绿植,原来弟弟的书桌在明亮地窗边,原来这个家并不逼仄和昏暗。
原来这个家这么美好。
六.电影中,弟弟的音乐真的很好听。
七.我始终认为创作最终需要的还是忠实于自己。
有些东西就是小众的,而小众和主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做音乐就跟人的所有爱好一样,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音乐那么久了,且还一直不由自主的坚持着。
剧中的哥哥和弟弟,两人虽然同在颇为严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但选择却不一样。
哥哥不惜离家出走也要做音乐,虽然弟弟也喜欢音乐,但弟弟为了家人还是选择了成为一名牙医。
其实,他们都无法抗拒音乐的魅力。
我太喜欢了所以我要打五星!
其实说逻辑什么的说情节什么的当然也有不那么好的地方,比如父亲的人设有些立不住之类的。
但是、但是!
电影的评价就是全凭个人喜好的!
所以尽管电影或许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在我心里这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我也非常喜欢的电影。
可能因为我本身就喜欢音乐,喜欢听歌,也喜欢苏打,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难不代入自身滤镜。
但就算让我完全抛开这些,我也依旧要说喜欢这部电影。
甚至因为这部电影,我产生了去看看其他日影的念头。
整部电影其实很细腻,哥哥的心情转变、HIDE的反复犹豫不定,你能自然而然地明白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他们,是他们让他们做出这一刻的决定。
JIN说,HIDE是为音乐而生的。
说这话的时候,JIN的心里肯定也是自豪且难过的吧,可是他那么厉害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自己是无法做音乐的,他喜欢的东西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可是他可以为他人而“生”,他跟敏夫说他是无名英雄。
电影的主线也像是围绕着HIDE而来的,其他几名乐队成员没有怎么涉及,但还是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
电影里有段情节,是女生生了很严重的病又和母亲大吵一架之后心灰意冷,那会已然没有什么继续活下去的念头。
后来女生投稿到电台,说那段时间因为听到了GreeeeN的歌,而慢慢地变得开心、积极起来,想要继续活下去。
然后我就哭了。
没有很夸张的大哭,就是掉点点眼泪,因为跟她一样,前段时间确实是靠循环《声》熬过的…… 音乐真好,音乐就是有力量的。
看完才知道这个乐队是真实存在的,电影也是在现实基础上稍加润色而呈现出来的,一直很喜欢[道]和[奇迹]这首歌,也是看完才知道和这部电影还有greeeen有关联,感觉才慢慢完整地串联起来。
所谓青春,理想,热血大概如是吧…机缘巧合和女友相识,以玩闹性质做出来的音乐却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甚至最后逐渐激发自己做音乐的热情,一帮相似经历的好友共同扶持前行在音乐道路上,有一个热爱音乐却无奈不得不放弃,默默支持弟弟的大哥,为自己成功而高兴的妈妈和姐姐,即便刻板守旧的爸爸最后也同意兄弟两继续逐梦。
处处充满温馨,又觉得弟弟的人生简直开挂,温柔孝顺的他为不辜负父母,始终不忘记成为牙医的必要性,而具备音乐才华的他又非常意外地开拓出音乐的道路,一切无心之作却是哥哥拼命争取却无法达成的目标。
这么一对比,人生的残酷与无奈还是抑制不住地流淌出来。
几个感人的桥段:心脏病女孩从一开始的消沉到听到他们音乐后的备受鼓舞,铿锵有力地和医生说想活下去的瞬间,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哥哥为劝父亲同意弟弟的音乐之路,挂号和父亲碰面说的想当听众的心灵医生,也非常感染人。
影片尾声父亲对兄弟两说,希望他们能做出像greeeen那般的音乐,简直能感受到兄弟两的喜悦与感动。
再说音乐,电影中的这三首都非常好听,尤其我特别喜欢的道和奇迹,听着真的有鸡皮疙瘩的感觉。
所以音乐真的能治愈人心啊,沮丧绝望时听着道感觉又活过来了。
奇迹也是百听不厌地励志。
想要再多了解这个乐队,多听听他们的音乐。
据说依然没露脸,依然做着音乐这件喜欢的事和牙医这件必须要做的事。
真好啊,能两者权衡的人生真是令人羡慕呢!
还好,他们没有放弃天赋给予的机会,还好他们还努力地做着应该做的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选择这个词成了我的一切借口与理由。
“我只是选择和其他人不同而已”“没什么不能理解的,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而已,而我选择这个”。
在我这里选择这个词成了一切的理由。
也成为理解一切的源头。
这个世间总是对「歌手」「演员」「偶像」存在一种坏的印象。
“不就是搞音乐搞band的吗,轻浮,有暴力嗑药倾向,听不懂的歌,搞不明白的装扮”。
世间总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个好的印象,可以救人生命。
但世间似乎又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救不了的“命”——心。
医生可以救一具身体,但却救不了心。
当然心里医生没准可以,除了心里医生,这个世间还有很多职业没准可以救心,例如书、画、音乐。
是的,音乐的力量有的时候是无穷的,它有时能救治医生救不了的命。
有的人活着却和死了一样,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
音乐和医生一样拥有治疗的力量。
人生到底要如何选择?
HIDE选择了父亲的路当了牙医。
JIN选择了音乐的道路。
JIN问HIDE你怎么想,HIDE非常坚定的说我要当牙医。
看似HIDE选择了父亲的路,但是何尝这条路不是HIDE主动选择的呢?
而选择音乐道路的JIN似乎迷失了方向。
迷失在了反抗父亲,但同时又想要被认可的心。
最终HIDE帮JIN找到了他的路,JIN成为了HIDE的制作人。
看似父母定的路胜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路,但是这何不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路胜出了被欲望迷失的自我呢?
跟着心走,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只有想不想。
坚定自己的心,不要被欲望打败是多么的难得。
剧情的最后父亲说“你们要做GReeeeN一样的音乐(给人希望)”,不知是父亲放不下面子还是不知道HIDE就是green。
被认可的兄弟,最后开心的笑了。
也许没有认可他们依旧能做出有爱的音乐,但是被认可后的痛快也只有他们知道,这个被认可的重量。
一部看似音乐也青春的电影。
却充斥的教育观念与有色眼镜与选择。
也许这并不是导演想要直接表达的,但是这却是这部电影最精华的部分。
青春的烦恼与美好。
---好久就没有上豆瓣写评价了,这片子真是太符合我口味了,这么多年没有动笔,今天居然动笔写了影评(*/ω\*)
每个无论喜欢牙医、佐藤健、苏打、松坂桃李、成田凌、杉野遥亮以及其他在里面演出的演员,都会喜欢这部作品的!而且发现松本若菜演了电台dj!kiseki音乐响的时候肾上腺素狂飙!啊啊啊啊就差全场大合唱啊!
题材比较常见了,看多了没惊喜,音乐励志追逐梦想,当牙医的父亲生的两个儿子倒是都有音乐天赋,配乐蛮好听的。
作为院线片来说,也是比较普通的叙事,但歌是绝对鼓舞人心的,可能宣番音番看太多提高我的期待了吧,影片本身我还是无法像看苏打一样带着粉丝滤镜看待;补一句,牙医真的算是个戳我萌点的职设了,最后的牙医打温柔地在就诊室里温柔地对着小朋友的那幕啊...我要看牙!!!
冲着牙医看的选角一本满足苏打演技太棒了在桥下挥手唱歌时自己也想跟着挥手。但是剧情拖沓散漫,各种转折黑人问号。
剪辑和剧本太糟糕了...苏打可爱 牙医赛高!
再次被松坂桃李又高又瘦的男人味圈到。。声音也很让人着迷(。
音乐当然有魔力呀,比如キセキ响起时突然就泪目了TvT
一马平川式的剧情和人设
嗯,為了牙醫們和キセキ,但是片子實在拍得太亂太磨嘰了
真实的故事,但拍得有些庸俗,情节套路,就牙医的歌还不错。看完发现一番是桃李,但看着怎么感觉苏打才是主角。。。PS:小林薰演得真好,完全没有食堂老板的影子。
梦想、抉择、坚持、伙伴,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父母,为了哥哥,更为了自己!牙医太牛了!超GReeeeN的电影。
「只有轨迹,没有奇迹」←热评这句删了 让我来说
就是很俗套的梦想成真故事,但是体会过因为音乐才想要活下去的心情,看苏打在舞台上挥舞着手臂唱歌光芒耀眼,还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很喜欢苏打的少年感,歌也不错,电影嘛,见仁见智。
jpop宣傳片,表下態度
【C+】这部电影到底是讲Greeeen的还是讲HIDE的?看完只记得,歌很好听
剧情还是俗套只能两星,再加一星给我大学的回忆GReeeeeN,一星给玩乐队好帅好帅的苏打*\(^o^)/*。再加半星给キセキ,歌出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流眼泪了。但是既然拍这种半纪实青春片,居然最后不来个实况中继的演唱会录像带,搞个唱片是什么鬼哦…
五年来首次愿意真心实意地夸一句菅田将晖的好看,而且说真的他是我见过的演“努力学习但是因为脑子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角色最多次的演员了!
我喜欢牙医也喜欢苏打 但是故事结构实在是一般
其实是很老套的剧情,没有才华且无法妥协的人,拥有才华却需要面对现实的人,还有被音乐拯救的人,但因为自己也曾经被音乐救过很多次所以才无法说“真老套啊”,只能说“有音乐真好啊!那些有才华的人能无所顾忌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