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的成年人
Adults in the Room,国债大风暴(港),钱斗游戏(台)
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主演:克里斯托斯·路易斯,Alexandros Bourdoumis,乌尔里希·图库尔,达恩·舒尔曼斯,瓦莱丽亚·戈利诺,赫里斯托斯·斯泰尔伊约格卢,Dimitris Tarloou,Thanos Tokakis,奥雷利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希腊语言:英语,希腊语,法语,德语年份:2019
简介:改编自「希腊前财政部长」雅尼斯瓦鲁法克斯同名政治回忆录。 2015年的希腊面临经济不景气,国家濒临破产危机,欧元集团会议因此频繁召开,然而,这些「闭门会议」却成为毫无益助的残酷循环,希腊当局政府迫使实行紧缩专政,不仅罔顾人权,更抹煞政府对人民的同理心;随著国家经济危机越演越烈,希腊财政部长雅尼斯瓦鲁法克斯即将揭开..详细 >
所有不管是人还是国家,贫困的永远没有选择权。
背景细节其实挺多的,没拍的让人明白
相对于电影这个艺术作品,我更focus这个希腊故事本身。但是在刨除求知欲望(以求通过电影学习曾经的国际政经大事件……Grexit学到了……)的观影体验后,政治主题电影能否提供审美上的情感共鸣是其能否上升一个等级的关键。这个“屋内人”欠缺了一些,尽管最后的舞蹈有些亮点。像《至暗时刻》《铁娘子》这种鲜明人物传记的政治故事,不仅满足了求知上的需求,也满足了审美上的愉悦。
左翼财长的回忆,只讲了欧元集团的方面。最后10分钟的高潮很不错。
黄世仁来收欠债了
能把希臘債務危機說到盡可能易懂 Trioka, ECB, EU, IMF嘖嘖嘖 玩政治的人心真黑
似乎并没有多少电影是取材于希腊债务危机,从这点上说,该片有贡献。但危机背后的复杂性却受制于视角问题,欧盟成员国财权主权分离问题,背后美国金融财阀问题等等都没展现,而仅是法德博弈的荧屏版。(从希腊买18架阵风战机以强化希法同盟对抗土耳其的新闻可以更明白影片视角)
挺好的,法国确实也挺敢拍的,不过对我而言看的挺乏味,太正经了。
这不像电影,好闷
音乐好棒,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很好的调解了气氛,释放了强度。坚硬的德国财长也回答,作为爱国者我会说“No”。拉加德多么希望房间里多一些“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呢?想起那个段子,“小朋友才分好坏,成年人之论得失”。记得那一段,没少说希腊债务危机的新闻,这其中,有多少大戏一幕接一幕......
4.5。法国文化中心。1.根据希腊前财务大臣传记改编,给出的视角比较单一,只有左翼在极力捍卫国家,右派彻底被脸谱化。2.最后约10分钟的舞蹈作出了主题表达,国家博弈,你退我进,我退你进。3.餐厅里的路人汇聚,也算是神来之笔,你的背后是每一个背负巨大债务的国民,要利为民所谋。4.虽然对白比较多,能把希腊国债危机这么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用学术回避、只谈国际关系来拉进与观众距离,导演的处理非常棒。5.如果要在好莱坞找一个对标,应该是剧作上的艾伦·索金和亚当·麦凯《大空头》,
所以你说大英为什么要退欧……
3.5分。希腊债务危机以及由此和欧盟的拉锯,本来是我这种政经小白一点儿都不感冒的题材,但居然能吸引我没有快进地看下去,就算成功,各种开会谈判扯皮桥段还是挺有意思的,最后那段舞剧更是绝了。有人说这个可以对标《大空头》,我觉得还是比《大》要通俗娱乐得多,那个我是真看不下去。“这个房间里需要成年人”,各国博弈有时候还真是跟小孩子打架差不多,死皮赖脸就为抢颗糖吃的那股劲儿。不过作为政治讽刺片,虽然还算风趣,但并没觉得多讽刺,深度也谈不太上;作为传记片的话又嫌有些流水账,人物塑造和叙事确实比不上《至暗时刻》那种档次的。
政治
不知还原了多少真实情况,电影里呈现的过程是非常紧张刺激了,Yanis Varoufakis也非常有魅力。
嗯…看过了…不知该说什么
欠债有理。呵呵。
扣掉的两星给强烈个人主义的视角,永远把people挂在嘴上的人可信吗?
标记
排除是非对错的争议,毕竟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不同,不可能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妥协外,单纯看导演手法,我觉得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堪比《十二怒汉》的博弈辩论佳作。当然,这部片子是基于希腊财政部长的回忆录拍摄的,所以从本质上确立了希腊是正义一方,尽管从我们的角度看上去,有点老赖却偷换概念使自己成为抗争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先锋的卖弄感觉。联想起我国一带一路资助的某些亚非拉国家,动辄要求我们免除债务,我们据理力争,却也被美国和西方描绘成“债务陷阱”,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吗?所谓《钱门游戏》不如说是《政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