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之岛
სიმინდის კუნძული,Simindis kundzuli,Corn Island
导演:乔治·奥瓦什威利
主演:伊利亚斯·萨尔曼,塔梅尔·莱文特,玛丽亚姆·比特里什维力,伊拉克利·萨姆西亚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德国,法国,捷克,哈萨克斯坦,匈牙利语言:格鲁吉亚语,阿布哈兹语,俄语年份:2014
简介:云雾缭绕的深山间,因古里河流淌其中,耄老和孙女在洲渚上种植庄稼。1992年,阿布哈兹战争爆发,因古里河成为阿布哈兹和格鲁吉亚的界河,宁静的深山中也响起了枪声…… 对白寥寥的《庄稼之岛》首映于2014年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获得了最高奖地球水晶仪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格鲁吉亚导演乔治·奥瓦什威利上部电影《岸的另一边..详细 >
台词稀少,影像美好,不太懂。
有些推拉镜头、摇镜头真的好土。。
我竟然不光认识格鲁吉亚国旗,还认识阿布哈兹的旗,对迅速理解故事背景帮助很大。
孤立无援的美学
哪里才能没有人好安心种庄稼?
很无趣的电影,所谓的禅学意义也只是徒有其表
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战争期间的祖孙俩在河中沙洲上开荒种地的事。完全回避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仅仅从个体的民生、人道的视角表达反战,未免虚弱。没理解为什么结尾时爷爷不上船离开,导演为了形式上呼应强拗了。2.5/5
阅
国家背景人设都像极了另一部独联体国家申奥片《金橘》,只是刻意的几乎不说话让整个剧情太过做作,有点适得其反了
很有特点的电影
比[金橘]差远了,做作的要死不说(那个少女简直是各种恶趣味的集合体),整个电影思维(尤其分镜)还特别土,有点意思的东西也都在结尾了。主题上这片跟前南分裂后的很多片如出一辙,把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与自然力的不可抗拒联系起来。
政治隐喻让人想到去年个提名奥斯卡五强的【金橘】,这一部的格局变得更小更极简,你甚至可以说它极少的对白显得有点刻意,就像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科特那部无对白的【测试】。规规矩矩的那种剧作文本,创作者可能担心观众会无聊死,就让思春的少女没事儿把衣服全部脱光光。
6.9 剧本最终的着力点还是落脚于主角二人与自然的角力,而因主角与交战双方关系的微妙变化而营造出的张力很可惜地无疾而终。另一方面,在台词缺乏的情况下,镜头的构图并不精致,而是比较倾向于对主角生活的原生态展现与情绪的放大,但也只是太过于随意散漫了。
确实和金基德的《弓》有相似之处,只是比起来更为纯粹
季节性的河流 遗迹 打猎还是耕种?激流中的少女
一小片浅滩、一小座木屋、一小块玉米地,祖孙俩人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国界战争下生活。简单甚至枯燥的情节中,静待命运宣判,体验世事轮回。
没看简介只看妹子的青春期还以为会和爷爷发生些什么。。结局揪心
在战争的淤泥中寻找一片种植希望的沃土,这片土地萌芽过家,粮食,爱情,最终在一场风雨中覆灭。深埋在土壤中的记忆又循环为另一希望。但愿归属于爷孙俩的宁静,不是现世中的一个梦。最后十分钟有泪,整部电影光线太美,每一幅都是画。
不用研究背景,四两拨千斤的表现力出来了
一部几乎没有台词的电影。新生的土地,他们在那里播种、生活、收获,甚至还经历身边的战争、朦朦胧胧的爱情。当然,死亡似乎也一直都如影随形……电影结尾,当我终于知道片子一开始老爷爷从地里扒出来的是什么,那一刻,一种深深的忧伤充满了我的整个胸腔,特别特别想嚎啕大哭一阵。看完有段时间了,这种感受当我想起这部电影时依然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