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
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
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
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
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
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
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
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
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
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
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
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
如果说,影视圈是名利场,那么在这个名利场的背后,则是残酷的现实。
很多人看来,表面光鲜的职业总是有金钱、性和色的包围,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像想像中的那么高端。
至少在影视圈,对于很多的新导演与制作人来说,拉赞助之旅,就像是一场又一场奇遇,会遭到不同的待遇,同样也会看到世间的冷暖。
《疯狂的导演》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
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开始了拉赞助。
而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后,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虽然故事非常的搞笑,但背后是无尽的伤痛,电影本身就是想通过这样荒诞的表现手法,来批判和揭露这种黑暗,也许讽刺了我们现如今的影视圈,为什么出品了那么多的作品,却没有那么多的优秀佳作,而是出来会总会遭到吐糟和观众的不接受。
也许这是影视圈最需要思考的,而在拍片的过程中,有各方势利的干涉,自然而然的,最后出来的结果也与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
该片的最大特点就是实与虚的相结合,导演和制片人与投资商的聊天中,不经意间插入影片的画面,而徐帆、刘桦、王宝强等人主演的角色也开始了他们被安排下的表演。
氛围很轻松,语言很诙谐,只是一面是冰一面是火,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现实,而这种轻松的结合,虚与实的相互切换,也让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
而地域又限制了东北,所以很多的正宗东北话,也是笑点之一。
雪地场景拍的相当漂亮,而老外们的玩CS,则让这部戏有了更多的笑点,而他们之间的撞碰,则令人捧腹。
故事有针对性的对选角和故事的设置有了更多的表现,也是在批判那些投资商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去改戏,而不是为了艺术愿意投资。
个人觉得,也可以多一点潜规则的东西,只是演员的选择上,更多的讲究大牌,点到为止,而投资商指定演员,也没有过多的有潜规则的戏,也许是故事的一个回避。
现实主义的体裁并不少见,但大多数都显得有些生硬,《疯狂的导演》则让这样的现实体裁更加的幽默化,戏剧化,将无厘头与认真拍戏巧妙的结实起来,也将导演与制作人之间的矛盾,还有投资商与剧本角色之间的细腻关系风趣的揉和在一起,既让人觉得有意思,又没有太张扬,既让人看到了演员的认真努力,又让人见识了投资商的奇葩和无语,既让人看到了导演和制片人的艰辛,也让人读懂了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文/梦里诗书 本想着有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等一票知名演员的喜剧,效果至少不会有很大的问题,甚至抱有去年《泰囧》黑马的心态,但当我看我这部电影,2013年度最佳烂片的宝座如不出意外非此片莫属,《疯狂的导演》一部疯掉的电影。
这部电影究竟怎么了?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3岁小孩写的剧本都比这部电影的剧情强,整部电影看下来,喜剧效果如何都且不谈,这部电影看下来可能很多观众连电影讲了些什么都不知道,观众几乎无法把握这部如疯子般的电影想要表达些什么,唯一可以解读这部电影的方式就是回家在网上看看电影的剧情简介,因为当你看完整部电影可能还不如简介介绍的直接明了,我真的很难以理解为什么王宝强、徐帆、刘桦等演员要去接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因为作为一个有名的演员其每拍摄的一部电影都应都喜欢自已的观众负责,对自已的粉丝负责,这是一个演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当电影不论是海报还是宣传都是以王宝强、徐帆、刘桦作为宣传,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抱着王宝强的喜剧电影的心态去影院看的这部电影,但当我们真的看到电影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那个事的时候,提前离场的离场,骂娘的骂娘,王宝强也在也不是当年《天下无贼》中那个“傻根”的时候,其实毁掉的不光是这些演员不断积累起来的人气和名望,更加抹黑的是好不容易兴起的国产喜剧的发展的希望。
这样一部电影较之去年个人认为的年度最烂电影《稍安勿躁》,《疯狂的导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中不知所云的充斥着大量毫无关联的剧情,完全无法理解导演想要表达些什么,拿打酱油的明星作为主演的无良宣传策略与剧中所讽刺的现象没本质不同,而作为一部喜剧这部电影在语言和表演上又没有哪怕丝毫的喜剧色彩,我看的那一场整场电影就根本没有一个人发出笑声,就只有不断离场的脚步声和电影看完后的烂片之声,这对于一部喜剧电影而言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无法让人欢乐的喜剧,《疯狂的导演》也算是开创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先河。
《疯狂的导演》一场离奇的发疯电影继续续写了一个国产电影的烂片神话,但只有我们没有发疯,那么,其实一切都还好。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去年时,由彭浩翔导演、杜汶泽、郑中基、陈静主演的港味喜剧片《低俗喜剧》不仅是在香港取得了约3000万港元的票房,成为年度的最大黑马之一,也备受本土观众的热议,影片主要是通过杜汶泽扮演的制片人的经历,带出了当下香港影坛的制片人的酸甜苦辣。
而今天上映的最新国产片《疯狂的导演》,也是一部以制片人、导演的经历为主线的故事片,也都充满着酸甜苦辣,不过《疯狂的导演》尽管“疯狂”但并不“低俗”,是一部疯狂式喜剧。
影片《疯狂的导演》讲述一对好友导演、制片人,在拍摄一部带有游戏玩家色彩的动作片时遭遇了资金困境,于是制片人带着导演东奔西跑,寻找各种可能的资金加入,而不同的投资者对于电影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想法,比如有的制片人因为看过不少刘烨、徐帆的作品而希望邀请他们加入,于是他们俩在影片里扮演一对生活在大东北的夫妻,有的投资者则想要让影片里出现他当年念念不忘的异域初恋情人,于是一位俄罗斯姑娘“迷路”来到了刘烨徐帆的家,又有人觉得当下王宝强很火所以加入了不少王宝强的戏,甚至有人想要通过明星来植入广告,于是不仅是邀请了焦恩俊等明星,也从头到脚“定做”广告产品……一部原本是导演想要表现自己的艺术手法、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的作品,随着不同的投资人的加入而变成了一场大杂烩……影片有些类似于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的是,将制片人/导演创作电影与寻找投资的过程以“片中片”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上,剧情的推进也即是不同元素被融入作品后的结果,所以,开始时虽然是游戏玩家的“森林战场”的迷失游戏,先是因为刘烨、徐帆的加入而拉出了一段大东北的家庭戏,后来又是王宝强、焦恩俊等。
在这过程中制片人也一再的经历着种种的困扰,甚至是制片人与情同兄弟的导演之间,也因为投资人的想法、导演的创作理念而冒出了不少的冲突。
在《低俗喜剧》里是通过制片人有意在学生们的面前透露这种制片人的困境,形成网络热点话题,而迫使投资人最后也同意了其想法、理念,而《疯狂的导演》里则淡化了这种矛盾,强化的则是制片人与导演之间的矛盾。
但毕竟内地电影市场存在着审查制度(所以《低俗喜剧》也只能是作为本土化港片在香港地区上映,未能进入内地市场),《疯狂的导演》并不走《低俗喜剧》式的“低俗”路线,而是通过制片人、导演与不同的人物打交道来制造娱乐效果,如那场制片人去借高利贷的戏便很幽默,或者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形成了一种错位式的幽默,比如王宝强、焦恩俊这两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粉丝群体的偶像被穿插在一起,这些大杂糅的拼贴,带来了不少的笑点,还有对于当下电影人所面临的困境的娱乐性。
毕竟,尽管当下内地电影市场已经很火热,但是绝大部分影片都未能进入市场,也未能取得回报,自然的一些制片人、导演寻找创作资金也就会面临着种种的困境。
另外,《疯狂的导演》里也存在着一些的温情,不仅是“片中片”的刘烨与徐帆之间的那种相知相守的爱情,也有制片人与导演的兄弟情、制片人与母亲的亲情等,为影片带来了丝丝的暖意。
由宋阳执导,集合徐帆、王宝强、刘桦新作《疯狂的导演》就外观上看是一场热闹的喜剧,将娱乐圈内的那些事用神、神经、神奇一般的镜头表现得淋漓尽致,银幕内外都折腾到扭曲。
当然,电影指涉的能量非常丰富,既有关于电影本身的,也有关于现实生活的,更有关于全民狂欢的主题的,用最形象的话来说,这是一锅各色食材都具备的东北农家乱炖,吃完了也说不出究竟是怎样的味道,话说一切的起因不过是电源被赋予成艺术的高帽。
然而,抛开这种热闹闹的外表,单就电影本身而言,其实它给我们提供了诸多信息元素。
就外观而言,这是一出荒诞闹剧,而就本质来看,它却是是当下娱乐时代中最真实的一面。
布莱希特在他的戏剧理论中提出“戏仿”这一概念,但是他却想不到几十年之后整个社会都进入到戏仿年代。
漫天的山寨已经取代正品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一个有假的谁还用真的的年代,赝品就是最真实的真品。
《疯狂的导演》可以说是这种戏仿的集成,它对各种题材的电影作了最形象化的描述。
一开始即呈现的战争场面是好莱坞大片的经典镜头,其中冲天而起的飞机与丛林野战让人仿佛置身于二战的战场上;同样剧中王宝强与金铭的雌雄大大盗也让人体验一把林海飞侠的感觉。
这样,通过不断地修改剧情,《疯狂的导演》几乎将我们熟知的题材戏仿了一遍。
在这里,各种电影的熟知模式被推向前台,成为解剖分析的对象。
而这种对他者的指涉或者说解构即是我们当下生活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即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我们不需要任何权威来指导我们的存在。
即使制造这一影像本身的电影制片者本身也是需要被戏仿或反讽的对象。
所以,对于这诸多题材的戏仿其实是我们当下娱乐精神的集中体现,那就是消解一切权威,任何被称为经典或者神圣的东西其实都是对现实人生的压抑,而娱乐的使命即是解构这种神圣性,还之以世俗的狂欢。
当然,《疯狂的导演》还涉及对自身的解构,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制造的效果是需要展现给观众的,但是制造本身却不能呈现给观众,因为一旦这种制造过程被解密,那么整个电影本身亦被解构。
《疯狂的导演》恰恰以这种解密为乐趣,它将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分解给观众看,并在这一分解中体验惊喜的效果。
这事实上是对自我的一种分解,将电影还原到原始阶段。
作为现代声光技术的结晶,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就实质上说,它是一种梦幻式的存在,尽管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它的虚构叙事方式,但没有人愿意指出这一点。
《疯狂的导演》通过对电影制作过程的解剖,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电影工艺的梦幻性,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一个现实版的电影世界。
如果说,当下是一个没有悲剧只好打苦情,没有喜剧只好搞闹剧的年代,那么《疯狂的导演》则在制造闹剧同时也解构这个时代的基本娱乐精神。
通过对电影文本的互指与自涉,《疯狂的导演》为我们创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娱乐快餐,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抱着壁上观城门失火的态度。
虽然主线明晰,但是被分割成很多片段,非常支离。
我总是隐隐揣测是不是融入了宋阳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籍籍无名导演到处筹钱的苦逼故事。
片子两大特色,只看片头的话,真的会误以为这是部大片,歼十,战斗机,特战部队之类,颇有大片风范,还插入了一段默片,另外,沙画运用还算加分。
片中反复出现鸽子,野鸡,羊驼,鸵鸟的影像,说实话,有些不明白导演意欲何为。
太多元素加一起,看得出导演想要博采众长之心,但难免繁杂。
亮点太多等于没亮点。
徐帆的台词一会普通话一会蹩脚方言,听得我起鸡皮疙瘩。
宝宝倒开始说普通话了。
那个很娘的,总是翘着兰花指的男人,并未收放自如,总是感觉还差一点。
杨总的秘书很性感。
全片看完,比对开头的那句“仅以此片献给仍旧有梦想、在奋斗的小强们”,感觉有些强扭的瓜之感,基本达不到励志点,有几个笑点罢了。
文/公元1874从立意来看,《疯狂的导演》的故事一目了然:一个做着洗浴场服务员但却心怀电影梦的小导演,与卖房卖车筹钱排片的制片人,一步步在投资商的刁难之下苦逼地折腾出一部“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实现了拍电影梦想。
贴合片名,电影里的导演很疯狂,电影的故事也很疯狂。
虽然打着徐帆、刘桦与王宝强的名头,但电影当中他们却不算是主演——反过来说,他们又恰好是主演。
是的,这三位在戏里都是自己演自己,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演员生活,去扮演片中“导演”所需要的角色。
实际上,本片最大的笑点也是由他们所制造。
由于导演和制片人周旋在不同的投资商当中,按照投资商的要求去修改剧情,修改角色,于是徐帆、刘桦与王宝强就不停的出演着有些类似、但却不尽相同的故事,制造出荒诞的笑果。
虽然《疯狂的导演》不是什么现实电影,喜剧的意味贯穿在整部电影里,但浮夸的故事却多多少少揭露了目前娱乐圈的一些现实:无论多么有才华,或者自认多么有才华的导演,在没有成名之前,总得不停的经历和投资商较劲的过程(当然,成名的导演也会经历,只是痛苦程度远远低于草根导演)。
影片里最为辛酸的大概是这位草根导演在租住的阁楼上时,一边拿着玩具枪模仿真实作战,一边倚靠着柜子与床,幻想着电影里的战争场面……对于这样一位无权无势,才华无处施展,得不到任何认可的小导演而言,他心中的“战争大片”梦,做起来,真是比做中国梦还难。
而更有意思的是那个不停被投资商折腾,一变再变的戏中戏。
刘桦和徐帆的夫妻档,从平凡普通的生活里,一下子东北乡村喜剧跳接到“外国军队入侵中国东北”的战争戏,再接上一位勇敢无畏的派出所所长指挥作战,又来了一个绝世大盗王宝强与女飞贼组成雌雄大盗,只是他们在这偏远的东北山区实在没什么好偷的,也只能偷偷外国人留下的装备……一场欢乐闹腾的大戏,终究,是被“折腾”出来了……这种折腾的经历,或许可以给观众一个角度了解,为什么华语电影有这么多烂片。
很多时候,一个不错的电影创意,总会在与电影公司不停的开会、与投资商不停的推磨以及现场拍摄所遇到的各种难题里,被逐渐地磨平,而后拍出来之后再加上各种电影之外的势力干扰剪辑,最终,变成一部烂片。
《疯狂的导演》在嬉笑怒骂里揭示了这个过程,让处在圈外好奇的观众,多多少少猎奇般了解了一点“潜规则”。
影片的最后,曾经的草根导演也终于成名,熬出了头。
面对酒吧里另一位正在草根着,经历着自己过去痛苦的导演,他的眼神有点复杂。
也许他想让他放弃,但是最终还是说出了祝福他成功的客套话。
每个草根导演都有一个大电影梦,可是又有多少能够成功呢?
《疯狂的导演》之不疯狂烂片,这是无疑的,但是烂得这么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呢?
本片集中的著名演员有: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等、等等!
能拉来这些人凑合一个本子,不容易啊,不容易啊!
描述了一个98级电影学院导演系不开面新生代导演兼洗浴中心经理,逐渐开面,圆滑世故,拿影片为赚钱工具的成熟导演之路!
讽刺了XXXXXXXX、抨击了XXXXXXXXXXX、教育了XXXXXXXX!
打住,好像最后那副沙画玩了一出精神病院的戏,一心成为著名导演的高天在喝药以前一定要护士叫他大导演啊!
让人联想起著名的冯氏《大腕》片尾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710074_1226034372/s.swf电影说到这,回想片中高天之导!
年轻的时候,没有全心全意,死心塌地,一心为成,去做那么件事情,还真不算年轻过!
至少不算蹦跶过,至于后来的结局,不用说,100%都是黄了、吹了、风了!
这还用说嘛!
要是都成了,那拿破仑还值钱嘛!
自己也是,年轻的时候总是蹦跶,想成事,最后万事不成,落得小保安一个,倒是安稳,好好值更,还可以古今中外,什么电影都下载看看!
唉,这就是人生!
原本以为豆瓣们只给3.6分是诋毁人家导演的功力,当我在百度视频上看完枪版的以后,我真心说一句:你们都太厚道了-如果你还是花了钱看这部电影的话,我简直要说你们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这部片子,不论从剧情、表演都是狗血的一塌糊涂。
我有种感觉,这是一部会列入史上最烂电影的奇葩片子!
首先,思想弱!
别以为无厘头电影很好拍。
星爷的经典无厘头片子里,是有破有立,表面的滑稽可笑,骨子里的严肃高贵。
貌似否定一切,挑战一切的道貌岸然,本质却是对真性情的近乎偏执的追求---少林足球、功夫、逃学威龙、大话西游,哪一个不是有血有泪有情有义??!!
而疯狂的导演,你看的是什么?
是导演在嘲弄别人的浅薄无知庸俗,标榜自己的严肃高雅小资,而这写所谓的品味实在太单薄了。
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影片结尾所谓的小导演成为了名导演,想成为斯皮尔伯格也不必如此的急功近利吧?!
对生活的理解流于肤浅,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情节-投资方掏钱但有条件,导演为了拿钱不得不改剧本。
这个由必要演吗?
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导演的剧本确实是好剧本,而不是玩什么CS真人版这么一个过时过气的狗血底本,投资方有资格改吗?
弱国无外交,同样,弱导演无尊严!
这部电影的导演,心态严重不成熟,急功近利,盲目批判,我敢说,如果他还是这样下去,估计今后他的片子是没有人会再上当的了!
比较可惜的是,王宝强、刘烨这样的演员居然也参演这样的片子,是不是最近手头紧啊?
拿自己的艺术生命开玩笑,真是饮鸩止渴之举!
如果勉强要找出这部片子的亮点,就是几句时髦的网络用语而已!
1、元芳,你怎么看?
2、潜规则!
3、拍板砖,胸口碎大石4、CS真人版我真是仁慈啊!
真心的告诫各位:千万别去影院看,真真的,百度影音上已经有枪版的了,看看就可以了!
你们整个钱也不易!
如果谁还去花钱请女朋友看,回头你女朋友跟你急可别说哥们没警告过你啊!!!
前有《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微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
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
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
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
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
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
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
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
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
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
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
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
看了20分钟,是在看不下去了。
看了十分钟看不下去了。
7分钟那个是啥手机?
凸(゜皿゜メ) 靠!
将影视行业乱象诙谐呈现,满是辛辣讽刺,虽制作稍显粗糙,却凭借独特视角与密集笑点,让人印象深刻 。
这是电影?。。。
只有混过,才真实知道其中的不容易。
喜剧个鬼
为拍出来电影就死的小导演点个赞,
虽然不好看,也没那么尬
真的 很不错的电影!反应了很多当下的诙谐幽默感十足!
结合最近看的编剧与演员之争,其实就是个烂摊子
这。。是。。啥
感谢万达电影城免费赠票。
破事破事破事破事....
看不下去,真心难看,烂
太好了
sb的导演
什么鸟蛋?导演是怎么搞到投资的?还他妈喜剧?草
好牛逼的一部科普片:用一部烂片生动解释了烂片们是怎么生产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