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枯叶

Kuolleet lehdet,Fallen Leaves,Dead Leaves,落叶(港)

主演:阿尔玛·波斯蒂,尤西·瓦塔宁,詹恩·海蒂恩,努普·科伊武,阿里娜·汤姆尼科夫,马蒂·索萨洛,萨卡里·库斯曼嫩,什万·哈吉,保拉·奥伊诺宁,玛莉亚·海思坎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语言:芬兰语年份:2023

《枯叶》剧照

枯叶 剧照 NO.1枯叶 剧照 NO.2枯叶 剧照 NO.3枯叶 剧照 NO.4枯叶 剧照 NO.5枯叶 剧照 NO.6枯叶 剧照 NO.13枯叶 剧照 NO.14枯叶 剧照 NO.15枯叶 剧照 NO.16枯叶 剧照 NO.17枯叶 剧照 NO.18枯叶 剧照 NO.19枯叶 剧照 NO.20

《枯叶》剧情介绍

枯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讲述两个孤独的人在赫尔辛基的夜晚偶然相遇,并试图找到彼此生命中的第一个,唯一且最终的爱。他们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被男人的酗酒、丢失的电话号码、不知道彼此名字或地址,以及生活总倾向于在那些寻求幸福的人的道路上设置障碍所笼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子夜胖妹子也会有春天重新爱上你杜鹃山热血合唱团消失的孩子卧底销售奇姬智能缉凶黑色十字架为你疯狂这个高中没有鬼2功夫佐拉毛骨悚然撞鬼经15周年特别篇大学女生的性生活第一季如意天书最终幻想14:光之老爸暴君第三季神医喜来乐金色海岸回家的路爱丽丝为爱毁灭欢乐合唱团第三季黑白迷宫亲爱的,公主病着魔好景当前马柔本宅秘事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

《枯叶》长篇影评

 1 ) 世界轰轰烈烈,人类孤孤单单。

小众导演的作品,风格独特却感人至深。

影片的基调是阴郁。

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儿都是收音机传达的,俄罗斯、乌克兰、叙利亚……支离破碎。

两个性格孤僻的主角,男主因抑郁而酗酒,因酗酒加重抑郁以至于丢了工作无家可归;女主因贫穷而偷窃过期食品;因偷窃过期食品丢掉工作只能打零工维生;虽然他们都去卡拉OK,都有感情和浪漫的期待,但最底层的人注定会事事不如意。

导演的镜头很少移动,有时在室内平移一下,大量的固定镜头用在演员的脸部,靠演员面部的表演表达内心的慌张和忐忑,此时的人心又何尝不是四分五裂?

女主后来养了一只小狗叫卓别林,喜剧演员的名字,但是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悲剧的内核来自生活。

结尾是两人一狗在散步的温情画面,无论世界以什么方式解体,人心总是指向彼此依靠。

2024年的纯美爱情。

 2 ) 一部冬天故事般的霍珀画风电影

或许是观影前1个月才看过侯麦的《冬天的故事》,《枯叶》给我感觉是在向侯麦致敬。

丢失了电话号码的纸条,和《冬天的故事》里女主报错了自己地址一样,两人都是因为命运开的一个小玩笑而被分隔。

《冬天的故事》里最终两人在巴士上相遇,而《枯叶》里男主被巴士撞了,都是因为巴士改变了命运。

尤其有意思的是,看的时候,导演不止一次的使用女主坐公交的镜头。

想起《冬天的故事》里女主在公车上吃掉了苹果只剩下苹果核,暗示了接下来女主就丢弃了理发师男友转身回家的剧情。

《枯叶》里阿基则是用公车上的镜头来表现女主的心理活动。

一开始独自坐车对应心里空荡荡的,后面碰到男主留了电话后,坐电车时后面出现了一个男乘客,暗示女主心里已经有男主的位置了。

之后晚餐后不欢而散,女主收养了狗狗,坐车时便只有狗狗和她了。

再之后得知男主车祸后,坐车时在她后面座椅上是一对男女,女的还把头倒向男的肩膀,暗示女主此时得知男主再次失约的真相后,心里已经原谅他并决定与他相依为命。

感觉阿基很喜欢侯麦的样子啊,但有点奇怪的是里面出镜好几次的电影院外墙海报,有戈达尔的雅克贝克的布列松的,甚至还有极其邪门的傅满洲,却没有侯麦的电影。

好吧,也许命运的玩弄和公车都是巧合而已,并非向侯麦致敬。

画面一如既往的霍珀画风感,虽然霍珀是现实主义的“垃圾桶”画派,但阿基的电影呈现出他这种画风后,却给人一种抽象的舞台剧场感。

相同的是空荡荡的空间里投下的孤独的光影带来的现代都市冷漠孤独感,不同的是阿基的画面人物清晰的眼神让这种感觉多了一丝对未来的期待。

所以哪怕两人3次的相遇又相离,也让人期待着下一次又再相遇。

而酒吧听乐队唱歌那段几个静止画面般的听歌观众的画面,配合歌词,将男主转变想法的契机演绎得颇有宿命感,让这份感情显得更加的厚重与神圣。

真正打动我的,是阿基的电影有一种纯粹感。

这部电影的剧情在如今社会里,显得颇为纯爱。

但你如果去和那些所谓的“纯爱”电影对比,却能品味出《枯叶》的不同。

阿基没有让消费主义和zzzq污染这份感情,两人之间,完全没有其它“纯爱”电影那种还是以功绩社会的定义驱动的剧情。

不管是丢掉工作、前途未卜、无家可归,都完全对二人的感情起不到任何影响,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

真正影响两人感情的,是奇妙的命运和两人对爱的执着追求。

那些把收入、房子、地位、权力、意识形态当成感情阻碍的电影,说到底只不过消费主义和zzzq的洗脑产物。

在功绩社会的视角里,纯爱变成了童话,成了荒诞的东西。

所以电影里很多荒诞的设定,都带有导演的意图。

比如明明有手机的年代,却要用纸条留下电话号码。

明明大家都是下班看电视刷手机,女主却是听收音机。

我觉得阿基就是用这些毫无消费主义色彩的设定,来提醒我们反思消费主义带来的这些娱乐,是如何侵蚀我们的感情空间。

而女主不耐烦的拔掉永远都是在播放俄乌战争的收音机,以及想听音乐时却只能听到播放俄乌新闻脱口而出的粗话,都无疑是在抱怨意识形态zz意图对人们生活无止境的强暴。

当人们沉迷于娱乐,执着于意识形态之争,又如何能纯粹的谈一场恋爱呢?

所以,如果有朋友要和我争辩广播里的俄乌新闻是要表达什么对战争的看法,那我只能对这些朋友以老僧的态度回答:“放下。

”放下那些破玩意,好好谈一场不被玷污的爱情吧。

枯叶落下,冷峻而萧瑟的日子里,能温暖人的只有感情。

而要真正的爱,就必须如主角一般觉醒意识,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果断坚决的摒弃缺点。

希望你我都能享受这样美好的爱情。

 3 ) 《枯叶》出现的电影盘点(按顺序)

抽空,整理玩,结果花了四个小时哈哈哈,电影里出现的文艺印刷产品都在这了!

欢迎补充

背景海报印着MOKKA

1.漫画杂志Terasmies 08/1984期 。

Alain Chevallier是一个系列漫画,讲主角汽车冒险,对抗坏警察,杂志另一面是《超人》漫画。

2.女主背景的歌手海报

和后面男主卧室音乐人海报对应,好吧俩人都爱音乐和电影Little Bob,法国摇滚音乐人,曾在《勒阿弗尔》(2011)演过自己,看来考里斯马基真喜欢他的歌。

3.酒馆音乐海报墙

显眼的绿色这张是《Olavi Virta》,因为我不听音乐,所以不整理了奥拉维·维维塔,芬兰著名男歌手,高音,流行和探戈,演过一些芬兰喜剧电影,包括Pekka Puupää系列,角色是一个家庭和事业的笨拙者,像憨豆先生一样不断遇到麻烦解决麻烦,爱打牌。

4.展览海报

Työtäkö? Arbete? Work?从海报的日期可以识别,2014年4月11日至2015年8月17日,是芬兰的阿莫斯·安德森艺术博物馆展览,“工作?

(芬兰语)工作?

(瑞典语)工作?

(英语)”,关于工作的展览,工作乐趣还是强迫劳动?

几十年来,工作观念变化,工作方式也变化,过去芬兰很多伐木工,今天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盯着电脑,关于工作的艺术作品中的展现动态身体姿势的越来越少。

🆒5.电影海报

这个海报角我看不出6.电影院海报墙

上面是《财色惊魂》(1964)

下面的电影,网友认出是雅克·贝克《洞》(1960)

散场推开门,布列松《钱》(1983)

从右往左扫,第1个是戈达尔的《蔑视》(1963)

第2个海报是他们先前在电影院看的贾木许的《丧尸未逝》(2019)

第3个剧作家Noel Coward的《相见恨晚》(1945) 第4个怪兽片《迷失的大陆》(1951)7.酒馆的音乐海报

接近末尾又出现8.男主卧室背景的歌手海报

Tom Jones,著名歌手,也涉猎一点影视圈,在蒂姆·波顿《火星人玩转地球》演过自己。

8.电影院海报墙(从去等人到没等到)

背景栅栏有个未知僵尸电影海报

空空只剩海报。

谁懂啊,图片叙事!

从右往左戈达尔《狂人皮埃罗》(1965)梅尔维尔《红圈》(1970)维斯康蒂《洛可兄弟》(1960)约翰·休斯顿《富城》(1972)补充:三张剧照又是贾木许的,《天堂陌影》

《傅满洲之脸》( 1965)9.病房杂志

RIKOS杂志是什么本地杂志,Koiramme是芬兰狗狗杂志

动人蒙太奇desu 一起去遛狗什么的最好了,我喜欢考里斯马基也是因为他喜欢狗并且喜欢拍狗。

 4 ) 两「枯」,殊途同归的虚空指证

落到内地语境,《枯草》《枯叶》从去年同时入围戛纳的主竞赛单元开始,就在片名的混淆性中结下些许缘分。

当然,两部电影,一部是「Dry Grasses」,一部是「Fallen Leaves」,英文用词各走各路,本不相干。

但本质上,干草与落叶,都是自然轮替里败落、死亡、离别的象征,而有无生机,答案都在枯萎的图景里。

如此这般的意境,又注定可以共同步向许多值得探讨的领域。

《枯草》再说了,这两部最近能看的电影,表层的巧合性还不止于此。

它们都在竞逐金棕榈的时候,败给《坠落的审判》,而戛纳给了其他大奖作为肯定,《枯草》的米尔维·迪兹达尔获封最佳女演员,成为土耳其首位戛纳影后,《枯叶》则得到评审团奖。

从主创来看的话,两部电影的的导演,土耳其的努里·比格·锡兰和芬兰的阿基·考里斯马基都有欧洲背景,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都另外身兼演员、编剧,都功成名就,且都还活跃。

他们的新作,自然都会受到影坛与影迷的高度关注,而这两部电影无意中黏连的巧合性,也最终被作品印证出内里深层次的一些相似。

《枯叶》在推向这一层次之前,恰恰需要先从不同之处说起。

内容上,《枯叶》是讲安萨、霍拉帕这两个捉襟见肘的人,在孤独的日子里依然相信爱,寻找爱,哪怕通达爱的路上充满阴差阳错的重峦叠嶂。

《枯草》则是通过小学教师萨密的视角,见证个人生活、职业前景因为关系亲密的女学生写了一封情书且被校方发现而迅速崩塌,他对学生、同事、朋友、上层的看法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曾想给好友凯南撮合的女教师努蕾,成了他以爱情名义征服、毁灭的对象。

《枯草》两部电影都关涉爱情。

阿基的《枯草》可谓《天堂孤影》《升空号》《火柴厂女工》这「无产阶级三部曲」三十多年后续写的第四乐章,继续用冷静、诙谐甚至荒谬、童真的方式,来探索、呈递无产者的爱、需要和温暖。

在他的镜头下,爱情是绝无仅有的救赎,是在周遭一切变得刻薄、残酷之后唯独幸存的美好,爱情是爱情,也是希望、人性等等更大意义的明亮象征,可以抵抗生活对人的疯狂屠戮。

《枯叶》锡兰电影里的爱情也不只是爱情,并且同样是某种工具,甚至武器。

萨密与年纪尚小的女学生施芬之间,最初表现出来的就是亲厚但单纯的师生情谊,学生喜欢跟老师开玩笑,老师也更偏宠学生一些,常常提问,多多表扬,同班同学直言不讳地说出他的偏心后,一切都还控制在调侃的范畴。

然而,性质的变动很快就被锡兰颇为出人意表地表现出来,而这仅仅需要一封情书。

情书没有道明谁写谁收,但是由施芬写给萨密却未递交的事实,并不是太难揣测。

《枯草》关键是,情书之所以被察觉,是因为学校以侵犯隐私的手段例行检查。

这种过时但普遍的检查制度充满伤痕式批判,校方对学生,上层对下层,不仅有不由分说的操控,而且有单一道德对多变现状的僵硬限定。

批判性迅速挑高。

情书本来处于未发状态,要不要表白,要不要更变现下关系,本来带有天赋的自由,结果一检查,一没收,一传阅,恃强凌弱且沾沾自喜的不自觉性,就以现实痼疾的形态剖露在外。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当观众看到萨密以包容之心指斥两位正在八卦的女同僚时,讽刺的是她们没有青春、过分古板,可转头他便以一种近乎窥淫的姿态享受来自女同僚被呛声、女学生被征服的胜利,而当施芬突然前来索要,没读完的他还试图以正人君子的形态宽慰对方信件已被撕毁,尽管一切早被看穿。

《枯草》施芬愤恨离去,不只宣示单纯的信赖关系破产,还宣示爱情在权力面前只能是软肋,再满纸仁义道德的人,一旦得了这根软肋,都很容易激发自身不正当的权欲,走向病态。

这也是为什么当萨密偏颇地对流言蜚语应激,想要施行报复的时候,选择的是以所谓爱情作为手段。

他听信流言,疯魔地咬定好友是自己当下衰败生活的罪魁祸首,于是设计夺取对方心仪的女孩,视上床为摧毁对方爱情的不二法宝,幼稚得来又很阴险。

他的所作所为,预示了爱情被贬损破坏后的危险,这危险是跟人性沉堕勾连的,又恰恰对上了整部电影内在的疯癫。

《枯草》锡兰对爱情的处理,跟阿基可谓南辕北辙。

如果说后者仍然愿意把爱情当作救命稻草,前者就愿意把爱情当做压垮人生乃至人性的最后一根稻草。

基于此,在情感温度上,他们自然做出了相反的取舍。

阿基在视觉表达上是偏暖的,尽管生活如同废弃的机器那样冰冷,他体恤无产者,体恤大多数人,因此选择在本该冰冷的世界与处境里找到一些看似鲁莽、轻简实则豁达、敦实的人生哲学,用幽默和美好结局点燃一些暖意。

《枯叶》锡兰则是偏冷的,像是片中那些从不终结的寒冬。

他需要用这天寒地冻来对接人本身的负面遭遇,甚或是心性上的普遍冷淡,由此往底部、往深层挖掘,以实现对人与世情的考察,或者说,印证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判定的境况,又以电影才有的提炼手法,为人事注入更深刻的剖析精神,越冰冷,就越清醒。

如果说阿基大道至简,只取一抹暖色,锡兰就是彻头彻尾地把冷调贯彻下去,而且越来越冷,越来越狠。

在这样的节奏下,旨意自然不同,枯叶可以有疾风中的浪漫瞬间,枯草就只有雪下无从萌生的命运。

一上一下,落点就又有了区别。

《枯草》又因此,他们电影的长度存在差异性,也很自然。

《枯草》这一类电影,需要足够的篇幅去营造气氛,罗列细节,如同种植,会有漫长的铺排与等候,直至收成,或者说覆水难收,叫人惊骇不止。

人心就跟气候一样,锡兰给足了时间,在萨密心田种上一些偏颇得冒出腾腾恶意的种子,让他跟丝毫没有回春迹象的长冬一样,渐渐变成自己嘴上抨击的低等生物,正是有那一场又一场深刻的争辩,一个又一个疯魔的心眼,才让他最终的抉择变得尤其沉重。

《枯草》锡兰需要这样一个物我不分的同化过程,便于自然存在主义、生活单调性交缠体现,构成自身强烈的美学风格与批判精神。

阿基恰恰需要斩钉截铁地把万事万物圆在一个框架里,需要掐准节奏感完成起承转合,才能给结尾走势最强烈的刺激,并且通过截留做到事实的不容改变,更有童话格调。

毕竟很多时候,美好的爱情恰恰生发在刚开始时。

通过老派约会的串联,《枯叶》已经在各种诙谐的错落起伏间,做到了结局对观众的强烈吸引。

对此,这么多年,尤其是在拍摄穷人的爱情与幽默时,阿基做到了选材与主旨的呼应,相当稳定地输出这类动人的情感小品,让人在欢愉之间对资本社会的是非善恶,有从个体到整体的判定。

《枯叶》两部电影,两位导演,不管选择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直面人间的巨大人文关怀是一致的。

他们都在聚焦各式各样的失败者,安萨、霍拉帕、萨密这些人在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上都是底层,都在时代之下不堪一击,或者干脆像努蕾这样,因为对抗,被截了肢。

《枯叶》这些人群的聚合,《枯草》这些人群的分化,承载的都是审视目光,推断变与不变的人在思想交锋、时代变奏间会做出这样的决断。

与此同时,阿基刻意营造接近老式童话的温馨氛围,以此作为对抗污糟现实的屏蔽门,譬如以非现实线性模式加入的俄乌战争背景,凸显崩塌现实周而复始的不确定性与持续性。

《枯叶》或者是跟锡兰那样,以硬碰硬的手法走向更现实、更逼真、更繁杂的表达,其实二者都指向了那个之所以需要屡屡思考甚至争辩的现实,是糟糕透顶,而且难以沟通、难以变好的,而人在其中,难免会有其受限之后所感知到的倦怠、愤慨、虚空,这又构成了集体创伤和共同语言。

整体上,两边都是既沉陷又解脱,既严肃又温慈,而我们在老牌电影人交予国际影坛的最新答卷里,看到新世情在新故事里的植入,而世界即便仿佛转了个方向与方式,很多东西在本质上也还是没有什么变动。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5 ) 走向公园

在日历上看到2024真的是不敢置信,这居然是今年的电影,我和朋友都很惊诧哈哈哈。

导演真是有种不用力就达到的美感,古朴典雅,配色美得确实像枯叶一样干脆。

开始我以为会是比较忧伤的类型啦,毕竟时时播报的残酷战争新闻,和生活下不易的工作,还有说话像机器齿轮传动的下令者,都感觉挺压抑的,好像鲜活的灵魂要被榨干颜色。

但是音乐响起的时候,能感受到导演的意味不止于此,因为那些配乐真的有在传递浪漫,属于漂泊的贫穷的工人阶级的悸动,导演的歌品真好。

一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白纸被风掠走,一次踮脚轻轻吻上脸颊,相遇和等待就像跳探戈舞动的裙摆,轻快又曼妙。

男主长得好内敛哦,我和朋友都这样觉得,感觉不像是会酗酒的那种人哈哈哈明明情节那么简单,但是为什么韵味那么足呀哈哈哈大导真厉害。

小狗、眨眼、走向公园的背影,像秋叶卷走,那样薄而脆的命运,忽然有了青叶的筋脉,生力在里面流淌。

ps:很喜欢女主在公交车上的镜头,不是特别漂亮的长相,但非常适配稍暗的光影,向下走的法令纹、垂着的眼,我感觉我光是看这个场景就能看一下午哈哈哈

 6 ) 絕望的浪漫主義

在烏克蘭戰爭、秋冬蕭瑟冷清的大背景下,兩個人因為音樂結識,通過電影獲得安慰。

用翻蓋手機、用收音機聽新聞,拮据、孤單、笨拙、羞澀,對感情不直球、不熱烈、固執而擰巴,同樣活在2024但不用互聯網衝浪的人。

手寫地址紙條,卻被風吹丟;不問ta名字,不知道ta名字,在電影院門口等ta,從散場人群找ta,最終等到本人出現——這類浪漫巧合、恍然如夢的橋段,憑著二人性情而說得通。

憨厚、真誠、勇敢,真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工友去約會但沒拿得出手的外套穿,問領導借皮夾克,領導說衣服送他。

護士見病人出院沒衣服換,拿了前夫的衣服送他,說不用還。

像電影《一頁臺北》,人物設置是不富裕的人,實心眼的人,較勁的人,對都市生活技巧不熟練的人,欠錢也欠得讓人無可奈何。

電影色彩、構圖很新浪潮,嚴謹、拘謹和幽默並存。

酒吧裡唱歌的兩個女孩,歌名中文是《我生于悲伤 身披失望》,旋律鼓點一個比一個倔強,像極了烏克蘭和這個故事。

沒想過在香港這個走路快、國際化、麥當勞更具性價比的地方,看這麼一部電影:慢吞吞,鄉村&宿舍、工廠、音樂酒吧三點一線,平時吃臨期食物,但會為了約會挑粉色氣泡酒、買一束花。

douban有則短評說它是工人階級的純愛電影。

這絕望的浪漫主義。

 7 ) 《枯叶》:爱德华霍普式的终极爱情

阿基·考里斯马基 的《枯叶》很大,场景空旷,横平竖直,让我想起苏联建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芬兰靠近俄国,都具有北国的凛冽气质。

《枯叶》又很小,好多近景,近到女主人公那么小一个公寓我都看不见全貌。

影片里只有两个人,满打满算四个人,全是小人物,没有亲属关系,没有社会关系,在社会里消失了都不会有回声的那种小。

情绪也小——没有大哭大闹,悲惨剧情,狗血情节,最戏剧化的情节也不过是男主中途转身走人,其余时间,只有一点谈话,一点电影,一点共同度过的时间。

可是这部电影拍得舒缓,抚慰人心,适合一个人夜晚半躺在沙发上看,随眠一般。

社恐国家的两个社恐小人物,一个超市货架整理员转洗碗工转成工厂工人,一个建筑工地转成工厂工人,两个贫穷、无聊、单调、孤独、自由的人生。

周末夜晚,他们在酒吧遇到,开始了一段和形而下完全能不沾边的感情奇遇。

看这部电影,你会惊讶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穷人;然后会惊讶,穷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简单;最后会惊讶,穷人的爱情也可以这么美好。

当然,发达国家对穷的定义不能与我们同日而语,正如我们的穷人也不能与非洲国家的贫穷同日而语一样。

但无论如何,为生存所奋斗的、贫瘠的土地上也可以开出美好的花,像夜色中的车头灯光,像女主最后不经意的一个眨眼,像Edward Hopper夏日清晨空荡荡房间里那个独自坐着的女人,隐去了她的社会关系,隐去了她的亲人朋友,只有那个抬眼或低眉的瞬间,观众从她望向的角度里得知她内心那一刻的渴望。

影片大量镜头中只有两个人,远景,中景,近景。

背景是电影院的座位,影院门口的海报,空旷的公园,狭小公寓里的两个人。

女主穿着蓝色的风衣,男主穿着黄色的衬衫,都不贵,感觉随手就能去优衣库买一件,但配色都好看,同样是Hopper的调色。

导演的光线用得妙,也让人想起Edward Hopper的画。

爱情片都用暖色光,主打温馨浪漫,考里斯马基偏偏看中冷色光,不管是女主八平米的公寓,还是工作地点的超市,甚至本应该是乡镇歌舞厅气氛灯球闪耀的卡拉ok厅,白天或夜晚,晴天或阴天,全都是高亮的光线,像Morning Sun一样冷冽的光线照在主人公身上,一点没有昏暗暧昧的劲儿,毫不浪漫,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全是必需品。

戏剧性的灯光代替了戏剧性的情节,直截了当地照射在主人公身上和他们身后光秃秃的墙、人际关系和反狗血的情节上,让他们的一切只剩下爱情,而爱情变成一切的终极。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8 ) 《枯叶》:劳工之爱情

《枯叶》:劳工之爱情《枯叶》(Fallen Leaves)是芬兰电影大师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äki)自编自导的作品,2023年在戛纳电影节夺得评审团奖,距离他上一部作品《希望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Hope),已有六年,又当然,他的冷调黑色幽默,始终如一,正如阿斯塔拉(Erkki Astala)所言:「一言以蔽之,也许可以说,克制作风(asceticism)与通俗剧(melodrama)撞击产生的奇异张力,形成考氏风格与原创性的核心。

」《枯叶》是考里斯马基「无产阶级三部曲」(Proletariat Trilogy)的延续篇,因此本片站稳在打工仔的立场,另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电台新闻广播,在片中时有所闻。

电影的女主角安莎本是赫尔辛基的超级市场女工,由于小事(从超级市场拿走过期食物)而被解僱,男主角贺拉柏是工人,有工作时喝酒的坏习惯。

失业的安莎对贺拉柏有好感,二人一起去电影院看贾木许(Jim Jarmusch)的丧尸片《丧尸未逝》(The Dead Don't Die),感情似乎可以发展下去。

可是,好事多磨,贺拉柏无意中失落了写上安莎电话的纸条。

阴差阳错,人生不相见,二人动如参商,到了某一天,贺拉柏因工受伤,却因呼气酒精分析测试中不合格,即刻被解僱,更被赶出公司员工的宿舍。

一天晚上,二人终于在电影院外相见,安莎邀请贺拉柏到她的家吃晚饭。

安莎发现贺拉柏有酗酒的坏习惯,二人不欢而散。

贺拉柏找到了一份建筑工人工作,但又因工作时喝酒再被解僱。

安莎收养了一只流浪狗,而贺拉柏在酒吧听到二人女子乐队的歌,决定戒酒,更打电话向安莎道歉,他出门打算与安莎见面。

可是命运和人生的打击总是接二连三……《枯叶》是黑色幽默爱情片,情节有一点儿通俗老土,兜兜转转,简言之就是一对男女劳工的爱情,但考里斯马基的风格、场面调度、对白设计、音乐运用,都令电影艺术内涵提升。

片中的角色木讷、孤寂、人浮于事,生活中总有大大小小的不幸,但日子还是要过,生存就是要挣扎过来。

《枯叶》贯彻考里斯马基的克制风格,角色总是目无表情,对白精警,点到即止,如贺拉柏说:「我抑郁,因为我喝了太多酒。

」绰号「K歌之王」的同事问:「那你为什么喝酒?

」贺拉柏答道:「因为我抑郁。

」伤心人「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正是恶性循环。

贺拉柏的顿悟时刻,是在酒吧听到二人女子乐队的歌,副歌歌词大意是说:我永远是这里的囚徒,墓园周围也有栅栏。

当阳寿结束之时,你还把我埋下去。

我喜欢你,却忍受不了自己。

我不需要别人,也不了解你。

我承认,如果我离开,我这样做,只是为了我自己。

贺拉柏从歌曲找到共鸣,也找到了自己。

电影从自己的醒悟出发,进而找到恋人,走出孤寂,即使人生无坦途,俄乌战争未止,那里有更多悲伤的人。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经常在《枯叶》中响起(可参照《浮云世事》[Drifting Clouds]),而片名《枯叶》(Fallen Leaves),取自名歌Autumn Leaves的芬兰语版本。

片中指涉许多电影名导及名作,例如影响考里斯马基至深的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也包括最后的一段话:贺拉柏在病床上醒来,随着安莎和她的狗离开医院。

贺拉柏问安莎,她的狗的名字。

她回答说:「卓别林」。

差利电影里,笑中有泪的关怀及同情,大概就是考里斯马基和《枯叶》的灵魂核心。

马基和《枯叶》的灵魂核心。

 9 ) 枯叶落下

#RFH#LFF #Specialpersentations 现实主义题材的爱情片,实在太喜欢极简主义风格作品了,片中爱情故事中的抓马部分基本也是去戏剧化处理了,台词虽然极少但实在是太搞笑了,表演也遵循模特化但角色都极其鲜活。

影片以战争为背景把人物置于其中,以大环境的压抑来展现人与人的关系太美妙了。

视觉上,基本固定镜头和摇镜头,没有废镜头,有一场两人同位剪辑的镜头印象非常深。

少有的镜头运动,特写镜头剪的很细节。

影片整体呈现暖色,但饱和度偏低。

最喜欢的肯定是那空镜,出画如画我们似乎都有期待,就如那落叶。

构图和光影感觉没有特别突出。

听觉上,好像只有一场配乐,其他都是现场演奏收音,歌词契合爱情主题。

非常喜欢现场收音的小细节,那个灯的电流声都非常细,第一场戏那个电流声就听着很难受,之后因为心情不佳女主也感觉到了,不开心的她把电源关了,之后路边路过路灯,电流声也随着走进放大远离减小。

导演的品味真好,电影海报张张都是经典,《相见恨晚》《洛可兄弟》《蓝脸人》《钱》《蔑视》《丧尸未逝》,这可能也是《丧尸未逝》最严重的一次碰瓷儿,先不说戈达尔…这《乡村牧师日记》是几个意思?

 10 ) 字数超了

工作生活主线优秀 黑乎乎的不是加夜班 赫尔辛基整个城市都下班早 没人多上一分钟 极夜当中就午饭的时候能亮点 其他时间城市照明和采暖让一切正常运行 但片中黑得刻意 可能折叠过的城市和极地一样不能拥有光明 地铁停止后只有驰骋的夜巴士和路灯串联无边的黑夜 路灯有规律的扫过巴士窗户和窗户后茫然的脸颊 喜欢女士可以从事一切体力劳动工种 literally everything works所有工作都能做的女主独立 是我没见过的深入工业一面的赫尔辛基 遍地黑乎乎的闷闷的地狱笑话恋爱主线剧情离谱 也可能是因为同温层狭窄导致我没有接触过没有手机和脸书的人类 可能贫困到无法支付电费就不需要手机了?

总之手写电话号码掉了和车祸的设定太离谱。

可取之处是直抒胸臆言简意赅 爱就爱了再见就再见没一句废话 惜字如金的笨拙中年恋爱 该死的战争 爱与和平不好吗 本片芬兰人微笑的罕见 但也挺极致 芬兰同学们都挺爱笑的 但也可能我爱跟爱笑的人玩 自动筛选爱要溢出了 小狗拯救世界终于看到海边熟悉的文化桑拿 向海边延展的城市 时隔多年吃起了芬兰语生肉 过于言简意赅很好听懂 偷偷燃起一丝快乐

《枯叶》短评

.5

7分钟前
  • 本位
  • 还行

如果不是收音机中时下俄乌战争的报道,会让人误以为是上世纪的影片。从对话到交往方式,都有古早的感觉。不过没见过几次面的男人,愿意为女人戒掉酗酒的恶习…太理想主义了。影片整体冷色调中,又有浓郁的饱和度,很特别。

10分钟前
  • rachel
  • 还行

DBQ我大概真的是对纯爱过敏 (片子很完美但我可能因为前一晚没睡觉,几乎从头睡到尾)。另外感谢伦敦BFI Southbank Centre 小型剧院式的Studio让我体验First Date就遇到熟人(并且这位帅气的熟人小哥还坐你身边的神奇经历)。

11分钟前
  • Daydream ☁️
  • 还行

真的get不到这人的电影,没觉得有多好笑,也没觉得人物可以relate,故事多有意思。每部电影还都大同小异。

15分钟前
  • 容安
  • 还行

这两天我是有点发烧吧,但是这舒缓的音乐,偏暗的色调,还有半天不说一句词的剧情,真的很好睡啊!这很符合那些助眠视频的特征啊。

18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Fallen.Leaves.2023.1080p.BluRay.x264.DTS-ADE

22分钟前
  • Zcc911
  • 还行

确定这电影的背景是2024年的赫尔辛基???导演的个人风格太强烈了,如果不是插播的俄乌战争,真的就觉得这片拍摄的是70年代的芬兰。

27分钟前
  • 大米
  • 还行

Really too old school.

2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C】俄乌战争的插播再扣半颗星。

33分钟前
  • Cardinal
  • 还行

一个与世隔绝的城镇,通过不时出现的广播、十分少见的笔记本电脑、2019年的《丧尸未逝》提醒观众这是现在的生活。最喜欢的也是在于通过广播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而表现出的愤怒,虽然不明显但又往往能说明自己的立场。配乐很奇妙很加分,甚至好像两个主演的所有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都是通过各种音乐作为BGM而代替出现的,很巧妙很喜欢。他们平凡但遇到彼此,总是错过又总是相遇,一种低物欲社会大家都是食不果腹的状态却有着最好的情感。整部电影清汤寡水但是也很舒服,镜头和光影都极好。“老派的情爱故事,老派的幽默,在回忆如枯叶吹落之前,板着脸的人内心仍在开花。”“阿基总能做到与时俱进,把时代的噪音装进音响,却又不会让它们进入故事主线。只需看它把光打在什么地方,你就明白了他的答案。”

35分钟前
  • 废话小猫
  • 推荐

俄乌冲突和还需要靠纸币传递电话号码太不搭了,爱情也不动人,至少不能打动我吧。唯一优点是歌曲,真好听。

36分钟前
  • 安于做梦
  • 较差

像是看了一部上个世纪的电影

39分钟前
  • 小洛_Lll
  • 还行

对我来说过于寡淡了

42分钟前
  • jymaxp
  • 还行

@2024-06-01 13:30:37

44分钟前
  • 虾仁🐷心
  • 较差

1200¥ Cinema Qualité 新宿シネマカリテ 3:4 又名:《赫爾辛基愛情故事》

47分钟前
  • 別有用心美少女
  • 较差

芬兰著名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2023年新片,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等多项大奖。阿基·考里斯马基是北欧著名的导演、作家和制片人,欧洲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他的电影个人风格强烈,像是在数字时代流浪的原始人,永远极简却不失浪漫的工人阶级爱情,永远稳定的八九十分钟,永远的复古内景,永远的迷影情结,永远的外冷内热。本片讲述了一个酗酒的男人、一个寂寞的女人在夜晚相遇、失联又重逢的故事,他们像冷风中的枯叶随风飘荡,时而错过,时而相拥,纷飞的枯叶也可以很美。

51分钟前
  • N
  • 推荐

我是真没搞懂,这部开着上个世界滤镜的电影,如何会获得豆瓣8.0的评分?就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欧盟国家中,沉默寡言的底层女和底层男,因为一系列偶然事件互相错过,这么点稀松平常的爱情故事,跟我吃饭拉屎睡觉一样平淡,这特么也能被文青们吹上天?还上升到战争的角度?豆瓣文青们还是吃的太饱了。

56分钟前
  • GreyMane
  • 较差

。。。底层小人物也需要戏剧性才配活在电影世界。。一想到这点就觉得很残酷。。。男女主双双僵硬冷淡 有点像试图刻意反差搞笑。。但是就连这种套路都有点老土了吧。。

58分钟前
  • 行行行
  • 较差

摄影很美。从厨房到酒吧,从林间小道到公园草地,很日常的对话。若不是一个欧洲人坐在最新的atm机前,我还以为这还是上个世纪的故事。

1小时前
  • 夜航侠
  • 较差

极简化表达,俄乌战争阴云下的北欧劳工之爱情。

1小时前
  • 疈䴻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