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略浏览了一下评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影友吐槽它是部烂片。
确实,影片固然有很多浪漫爱情电影里的通病,但是个人感觉这是一部还不错的浪漫温馨的爱情治愈片,可能是因为我对于浪漫爱情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被《怦然星🌟动》荼毒的记忆里。
被灌了很多鸡汤,但是干的还挺心甘情愿的,感觉很适合受伤时默默舔舐伤口的时候独自观看,留一些眼泪排排毒总会好些,有些伤口只有时间才能修复,你以为你失去了你的光,宁愿抹黑向前走,可是谁又能预料到不会有人愿意再次霸道固执的照亮你往前的路呢?
🍀🍀🍀
即使是因为他才走进影院,但也做好了看烂片的心理准备。
个人的认真和努力,并不能扭转一部电影的质量。
演员,承担的只是角色。
而一部作品,是编剧、导演、摄影、演员、音乐等无数个人无数个岗位的融合。
也许,是期望低反而容易出惊喜吧。
《巴黎假期》依旧算不得佳作,但比开始准备承受的“烂片”已经高了一个级别。
故事讲的认真,纵然结局落入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型俗套,也算得上一部清新温暖的爱情作品了。
《巴黎假期》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不消沉、努力前行的积极。
影片的倒叙形势,让观众不会在第一时间明白为什么古天乐会那么照顾鼓励郭采洁,从而生出几分猜想和悬念。
虽然影片后面交待的有身感受的理由并不新奇,但是这个理由却比“一见钟情”高明太多。
“一见钟情”,绝大多数时间钟的都是一张脸,影片设定的郭采洁出场造型,是无论如何无法让人对着她的脸钟情的。
世间美好的感情,开端也大都是美好的。
温暖的援手,延伸出相爱的理由。
人生的岔路口,遇到了你变得方向明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命运的转角,你的希望是谁?
《巴黎假期》标注了“喜剧“,若这个”喜剧“是指团圆结局,那它及格了。
若是说”搞笑“,那它差得太多。
光靠郭采洁的装痴卖傻和古天乐的扮憨逗乐,是不能担起”喜剧“这个注释的。
所以,我更希望它是”温暖、团圆“的意思。
因为若是如此,”喜剧“就足够了。
这个故事里没有坏人没有陷害没有黑暗,只有缤纷色彩与温暖,这些积极向上的元素看得人心情舒缓。
人生路太长,总有看不清方向的时候。
这个时候,请记得不要急于前行,宁可迟一点到达,也不要错了方向。
所以,累了痛了迷茫了,给自己一个假期。
假期,是生活给你的礼物,也是生活给你的机遇,只不过,这份礼物这个机遇,都借由你自己去选择决定。
有人将这部电影定位成“屌丝故事”,我不赞同。
电影中的两个主角虽然不是身家高昂的富家公子哥小公主,但是却也绝对不是屌丝。
屌丝,其实不是个褒义词,只不过现在变成了自嘲中性词。
屌丝,纵然不是代表下层、低俗,但也是大众平庸的意思吧?
但是你看电影中的丁晓敏和林俊杰,一个是艺术女青年,一个是商界才俊。
一时失意而已,掩不了珠玉之辉。
他们虽然是平民,却也是平民中的公子、小姐。
林俊杰这样的男生是无可厚非的“暖男”,性格温柔却又有着几分大男子的强势。
没有无边无际的野心,典型的居家过日子好男人。
跟这样的男人在一起,不会炽热如夏日炎炎激情四射,但会春暖常在;丁晓敏这样的女生,确实是林俊杰这样的男人会喜欢的类型,细腻敏感,内心单纯却并不脆弱。
爱,会全心的爱;放弃,也会放得干脆。
能够在一起一生一世的两个人,不是门第相貌身份相配,而是合适——价值观相近,懂得、包容,还要爱惜。
相爱的两个人,总是会爱惜对方的,即使对方在别人眼里顶天立地,在彼此的眼里,都会因对方的一点痛楚难过揪心不舍。
但是,我并不喜欢最后的结局。
林俊杰与丁晓敏的感情,如果就停留在情愫渐生的阶段,停留在不会从时光中磨灭的回忆中,两个人日后有了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家,都会记得曾经遇到这么样一个人,曾经彼此救赎,彼此相依,会更加有味道吧?
该片的剧情线被铺陈的满满当当,主线与支线之间你来我往,一环接一环地展开,节奏推进十分迅速。
结尾处借女主角的口,将所有人经历的感情线一一点出,搭配上文艺的字幕独白,用大幅度的镜头语言拍摄巴黎景色,力求凭此为剧情升华,为影片的文艺色彩加码。
可尽管如此,重在“颜值”的该片,还是由于演员表演张力的不足,导演对影片拿捏的失控,通篇爱情故事叙述的凌乱,让该片成为了冗长拖沓,表演劣质,哭笑不得的电影。
而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兜兜转转,却又波澜不惊,人物设定被束缚在“传统”的人物框架之中,故事情节流于俗套也是在所难免。
<图片1>一個隐性失意男來巴黎遇上一個顯性失意女,在極力幫助她人走出困境的同時亦在自救中。
失意男幫人過程中心態改變,感情又有寄托,當中也閙不少笑話,十分愉快。
不好的地方:·修路男送多謝古天樂的原因沒有一點點交代。
·故事在前女友出現後已經開始表現前女友挽回這段情的態度和古天樂的余情,并在郭采潔那邊凸出“姊妹”、“友誼”這些關鍵字,我覺得電影到郭采潔畫展那裡就可以謝幕了,古在酒店外与前女友親吻完就不應該皺眉了。
但是它卻繼續加入郭采潔到酒莊重遇古天樂的橋段,這就否定了古天樂與舊愛的那段情和一直鋪下來的“友誼萬嵗”,也使郭采潔的那段獨白無力。
如果古與郭最後在一起又何必有古為前女友戴戒指那一幕呢?
“地名”+“假期”作戲名,不禁讓我想到《羅馬假期》——那段美好的愛情留在那段時間裡回憶便好。
“曾經擁抱,不枉此愛”不就這意思嘛。
<图片3><图片2>
《巴黎假期》全程取景巴黎,不仅将耳熟能详的巴黎经典美景一网打尽,更是深入到巴黎每个角落,从接地气的巴黎优雅小街到热闹的市集、花店,将浪漫之都完美呈现在银幕上。
在清新唯美之余,全程的爆笑的桥段更是让人很欢乐。
剧情线被铺陈的满满当当,主线与支线之间你来我往,一环接一环地展开,节奏推进十分迅速。
但该片过于重在“颜值”,且由于演员表演张力的不足,导演对影片拿捏的失控,通篇爱情故事叙述的凌乱,情节设计比较老套也有矫情的要死要死的鸡汤,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兜兜转转,却又波澜不惊,人物设定被束缚在“传统”的人物框架之中。
文/梦见乌鸦 依个人而言,对爱情电影其实不太感冒,一方面如今的浪漫爱情片太多了,有点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就是爱情电影跟俺的波长不太相似,个人更喜欢科幻片。
但阮世生的爱情片是个例外,对于这部《巴黎假期》而言,就是一部含情脉脉的爱情小品,也许在观影之时,感觉电影与其他浪漫爱情片相较并无太大过人之处,但看后却可以留下许久的回味,这就是阮世生电影的特点。
金牌编剧阮世生的世界喜欢香港电影的观众大概都会对阮世生非常熟悉,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当年从TVB出道,后来进入威禾公司,《A计划续集》、《胭脂扣》80年代末期许冠文的《鸡同鸭讲》技惊四座,随后《咖喱辣椒》、《天若有情》等电影更加知名,尤其是后者,把一个“烂仔和公主”的老掉牙爱情的题材重新演绎,获得了无数人的认同,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乃至后来的《忘不了》、《如果·爱》、《我要成名》都具有类似的风格。
尤其是他与UFO公司出品的电影合作,他们的风格与阮世生的格调非常相配,也把后者对爱情电影的特殊编剧造诣挖掘出来。
与UFO电影类似的是,阮世生也善用喜剧戏虐的形式来描写人物,说白了比较贴近生活却又注重情调,这种爱情喜剧小品一出现立刻与以往的香港电影区分开来。
比如《风尘三侠》中年轻人的情感生活,《阿飞与阿基》中黑帮小马仔的嬉闹江湖情、《金枝玉叶》影视圈中的花样爱恨,简言之,阮世生的剧本与陈可辛的导演一样,属于文化人,UFO的电影也带有大量的文化气质,而其中的人物形态各异,要么高雅、要么耍痞,而且是有文化的类型。
《巴黎假期》当然不是UFO的电影,后者如今仅剩下一个空壳,去年在UFO成名的李志毅导演的《盗马记》,在没有阮世生的情况下电影其实乏善可陈所以联想到近来比较流行的“雅皮士”,阮世生的电影中的人物都带有这种气质,《巴黎假期》也是如此。
阮世生的电影剧情都不是很复杂,甚至说简单,讲故事的方式如温吞水,剧情冲突不多,但最大的亮点在于两处,其一是人物刻画,相当丰富,其二是那种独特温柔的风格。
《巴黎假期》这个故事要换做其他人拍绝对是烂片,但阮世生的特点就在于他能将一个很俗套的爱情故事注入自己的独特魔力,而讲的津津有味。
浪漫空间与生活指数《巴黎假期》是阮世生最擅长的爱情文艺小品类,故事结构与他当年的《我的老婆未满十八岁》与《每天爱你八小时》类似,讲述落魄失恋的女画家在巴黎与“假gay”共处一室的浪漫爱情故事。
一个非常具有浪漫气息的设定。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爱情电影里,最能吸引观众的就是编导创造的一个个“浪漫空间”,将男女主角同时置于这个设定之下,是一部爱情最能吸引观众的噱头。
如阮世生旧作《我的老婆未满十八岁》郑伊健与蔡卓妍的被迫临时同居关系。
到了《巴黎假期》同样也是一个强加在一起的同居,将古天乐与郭采洁置于这样可以产生强烈甜腻关系的环境之下,而对于二者身份的设定,一个失恋神经质的女子,阴差阴错与之同居被迫冒充gay的单身男子,二者在这个具有浪漫指数的环境下相遇,但却因各自的身份设定而被迫与甜腻的情感绝缘,在浪漫环境下却无法甜腻,从而产生大量笑料,也为后期电影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要以为拥有一个“浪漫空间”的设定就够了,阮世生的特质不仅仅是“挖坑”,虚拟的浪漫设定与贴近生活的故事发展才是其杀手锏,片中“金句不断”的古天乐看似是一个心灵鸡汤的灌输者,其身份设定最初也如《我的早更女友》中的佟大为那样,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暖男。
然而随着后期的故事发展,当男女主角在浪漫环境下建立起初步的甜腻关系后,才发现古天乐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实他根本不是暖男,暖男这个物种其实只存在与小妞电影之中,古天乐只是一个有着复杂过去的血肉之躯,这一点非常接地气。
这是阮世生的特点,以虚拟的浪漫设定作为起点,故事发展却走现实路线,贴近生活,这也是俺喜欢阮世生的原因。
电影前半部分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的郭采洁,而后半部分则立体化的塑造了男一号,让电影没有进入单纯的小妞电影模式(小妞电影中男性角色一般都是极为单薄的白马王子),增强了角色之间的互动西方其三加重了配角的功能性,古天乐与方中信的搭配,后者大量的调和气氛,也产生了对比效果。
奇异的爱情观《巴黎假期》浪漫且贴近生活,阮世生也为电影注入了 有文化不言而喻,欧洲时尚之都巴黎的底色衬托;人物丰富,不同人物不同特点,几位不合时宜被硬凑起来的角色,起初情感很淡,却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
这倒是让人想起来《流氓医生》,那部电影讲述的市井小人物,用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道理。
电影中塑造的爱情观同样值得一书(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片中几对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用一句话来形容最为贴切:即“爱情就是一场重感冒”。
从电影后期方中信与古天乐坐在街头那段对谈就能看出。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爱情,人进化了,拥有了精神世界,于是爱情诞生了。
最初的爱情只是简单的喜欢而已,经过上千万年的演化,随着精神世界的发展,爱情越来越复杂,逐渐超越了“喜欢”的范畴。
现代爱情建立在丰富的交流感知方式和社会信仰上,但仍然脱离不了原始的生理特征。
爱情文学作品和影视剧是如此的丰富,爱情被宣扬成高度理想化的东西,事实上的爱情却是平淡如水,就像《巴黎假期》中的方中信与胡静的关系那样,这就是现实。
但很多人不懂,尤其是女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真正的爱情,就像郭采洁与徐正曦、古天乐与刘梓妍 之间的爱情,到了期限两个人的爱情还没有结合成亲情,于是进入爱情疲劳期,于是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而郭采洁与古天乐一对之间经历过种种是非之后,低谷期的古天乐在接受了无数“金句良言”之后,依然没有走出低谷。
而他在郭采洁身上看到了自己昔日的影子,以同样的方式“赠金句”郭采洁,后者却走出了阴影。
《巴黎假期》原本可以如《罗马假日》一样,爱情就是一场重感冒,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毕竟这个商业市场中,善良无心的观众们可能得寸进尺地希望《巴黎假期》如《天若有情》中那些煽情场面的再次上演,编导也贴心的让郭采洁踏上了寻找古天乐的路,并且让他们有机会在古堡重逢。
没错,《巴黎假期》只是一部商业爱情电影,我们可以想象到电影的结尾如一切俗套的爱情故事一样,它总会波澜再起,毕竟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不是追求快餐娱乐的观众所能接受的。
电影圆满的结尾,就好像《秋天的童话》结尾安排船头尺和茶煲的重逢,也是很多爱情电影常见的设定,在现实中那可能不是真的,可是在一部电影里,谁在乎呢?
在吐槽的开始,我要先夸一夸这部片子的小心机:首先,导演很聪明的一点是故事发生于浪漫之都巴黎,这样无论他讲什么样的荒唐故事,似乎都有了一丢丢的现实可能性。
其次,编剧设置了满满当当的剧情线,一个带一个的翻转,让节奏推进的十分迅速,使得你乍一看去,基本上没有任何时间去回味之前的剧情。
最后,选择了两个电影上看来还不错的演员,即使童年男神的脸已经有些僵硬,脱下高跟的顾里女王并不那么适合短发,但终究到底还是能称得上一句高颜值。
然而,这都不能改变这是一部冗长拖沓,表演劣质,哭笑不得的电影。
哦,对了,古仔饰演的男主角叫做林俊杰,尴尬感爆出了屏幕,然而我却get不到一丝笑点。
OK,回归主题。
简单归纳一下剧情,主要围绕着“爱”字展开:失恋的林俊杰跑到巴黎妄图忘记前女友,遇见了同样失恋要死要活的丁晓敏。
编剧为了让两个爱情卢瑟住在一起互相取暖进而产生感情,安排男主林俊杰忍辱负重装了一把gay,并充当了丁晓敏的爱情导师。
主要任务是负责每日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做饭和发放鸡汤。
终于,丁晓敏清醒过来了,于是两人甜甜蜜蜜的坐马车拍婚纱,以姐妹相称。
最后事情败露,林俊杰旧爱跑来巴黎追回男友,男主跟前女友回国。
此后时隔几年,男女主再相逢才知道互相是真爱的一个撒狗血到不要钱的三俗故事。
当然,如果主演的演技足够具有说服力,我也很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放弃过去,回归新生的爱情电影。
我当然知道导演希望观众反馈什么,无非是:郭采洁邋遢的时候我们能捧腹笑,古仔装gay的时候能开怀笑,两个人额头kiss的时候能会心笑,互相say goodbye的时候能苦笑,而最终温暖相逢的时候能释然笑。
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哪怕我知道这时候我该笑了,可电影的感染力并没有起到他应有的效果。
我为我自己,更为屏幕里两位经验丰富的电影演员而尴尬。
事实是,古仔身上型男的气息太直,直到我甚至频频出戏到《单身男女》的花心商务男,也实在不能将他和喊着“友谊万岁”的所谓暖男gay蜜联系在一起。
百事可乐+乐事薯片搭配的心灵鸡汤是破坏刚刚营造好气氛的第一把好手,也许你稍有入戏,但一定会被广告拉拽回来。
我无意吐槽广告植入,可无奈百事的广告做的太好,使得整部电影莫名的带上了百事微电影的logo标志,质感全无。
而虽然电影中在不断的讲各种“爱”,为了一个“爱”字设置了许多条剧情线,除了男女主和两人各自的支线,还有胡静和方中信以及两人的支线,但对于“爱”之一字依旧讲述的一塌糊涂。
导演甚至贴心到,最后借丁晓敏的口将所有人经历的感情线一一点出,并配上了文艺的字幕独白,甚或用大幅度的镜头语言拍摄巴黎景色,生怕屏幕前的观众不知道“啊,其实我们这是一部有升华,讲如何去爱的文艺片”,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时常挂在男女主嘴边的“友谊万岁”不仅出现的恰不逢时,大大的写着“讽刺”两个字,所希望宣扬的正向爱情观更是怎样都差着一口气。
金融现实男VS画家浪漫女邂逅于巴黎,原本该烹烩成一部轻文艺的爱情小品,却生生作成了两个爱情卢瑟的屌丝逃亡记。
有人说,这部片子前半部分太烂,后半部分竟能生生圆回来,也是不容易。
然而哪怕后面再怎么试图拔高片子的立意,配合前半部分的鸡飞狗跳也只能让人欲哭无泪,扼腕叹息。
最后的最后,古仔不合拍的国语配音真是败笔中的败笔。
两星,送给首映礼上见到的热情洋溢的郭采洁小姐。
港式无厘头喜剧的续作,最吸引人的可能还是《巴黎假期》的影片名吧,俗套的剧情,夸张的演技,即便是以喜剧标准来衡量也只能是刚刚及格的水平,但影片里呈现的大街小巷,老旧的公寓,能眺望到艾菲尔铁塔的天台,花店里五彩斑斓的鲜花,还有方中信的vespa摩托,这些又是许多人脑海中能最先想到的欧洲元素。
严肃得久了,就慢一些,或者停下来,静静的欣赏导演呈现的巴黎,尽管它并不真实,就像梦境一样,虽然终有梦醒的那一刻,但在梦醒之前,就放松下来,好好休息,迎接每一天的晨光。
很久没有看过一个电影能让我哭了,很多高分爱情电影的情节都没有让我这么投入进去,可能是因为共情吧,目前的处境和女主有一丢丢相似,当然有很多人经历过这种阶段,曾经的男友用粗暴而生硬的方式和我分了手,同时我也碰到了一个能陪着我的人,避免了我因为失恋而孤单,我知道我们就像闺蜜,他有自己的白月光,而我看不清也不敢多想自己对他的感情。
电影是他推荐给我的,我看不出他想表达什么,可能只是单纯觉得我的处境和女主很像吧。
我其实并不喜欢电影的结局,我知道这种看法很主观,但是男女主的CP确实让我磕下去了,最后没有修成正果难免遗憾,而且男主后来的婚姻并不一定幸福。
所以相比于友谊万岁,更触动我的是最后那句“曾经拥抱,不枉此爱”。
电影整体还是可以的,男女主演技可以,喜剧效果很好,轻松幽默,画面也很美。
电影对于我们这种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来说感情冲击很大,但是确实有一些不足之处,男主念的鸡汤句确实让人一脸尴尬。。。
句子不错,但是为什么以这样生硬的方式😓。
还有就是从一个三观正确的人的角度看,男主真的很渣。
已经和女主接吻了,为什么还要友谊万岁😓接吻了不能负点责任吗。。。
还有男女主的造型。。。
可能是因为电影比较早,郭采洁的五官很精致,但是配上这么土的衣服和这么短的刘海😓,男主的造型同样不敢恭维。。。
电影最后我给了十分,maybe给的有点轻率,但是我认为评分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能和角色共情,很多电影电视剧到最后我也没有磕下主角的CP,我对电影的欣赏力还没有到达很高的层次,写下这篇影评,仅仅是记录一部很感动我的电影带给我的感触。
这些都是冯小刚教坏导演们的事。
最近几年我国比较拿得出手的爱情电影,也真的只有冯小刚拍出了《非诚勿扰》系列。
于是安利了一大拨导演。
《非诚勿扰》第一部将葛优、舒淇拉到日本的北海道,于是现在的电影也都喜欢把男女主角拉到国外去谈恋爱。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在捷克的布拉格相爱,《露水红颜》邂逅在奥地利维也纳,《命中注定》在意大利米兰……《巴黎假期》在法国巴黎,如果把电影看成是一部风光片,倒是不错。
古天乐、郭采洁扮演的男女主角租的房子,阳台便能看到埃菲尔铁塔;郭采洁帮路人画头像的地方在巴黎圣母院旁边;两人在夜里喝着香槟坐着马车绕凯旋门跑;去巴黎市郊的酒庄采摘葡萄;古天乐前女友来,和他一起坐船游塞纳河;郭采洁见到前男友后失魂落魄独自坐在圣心堂的台阶上,对着整个巴黎的灯火明灭黯然神伤……《非诚勿扰》中有银行等大量广告的植入。
现在的爱情电影加倍的丧心病狂,《闺蜜》中陈意涵扮演的角色失恋,什么都吃不下,只喝得下某品牌酸奶;《我的早更女友》周迅扮演的有早更倾向的暴躁女主角,再狂躁也不忘喝某品牌酸奶;《一生一世》中谢霆锋为了向高圆圆表明爱意做早餐,镜头大特写某品牌橄榄油;《露水红颜》女主角的梦想干脆就是开一家某韩国品牌咖啡店……《巴黎假期》中的男女主角古天乐和郭采洁同为某集团旗下可乐、薯片的代言人,于是就算在巴黎,他们的冰箱也备了满满该品牌的可乐,以及该品牌薯片。
甚至连品尝葡萄酒,镜头一摇,旁边也放着薯片……还写进了台词,古天乐对失恋的郭采洁说:“渴了就喝XX可乐,饿了就吃XX薯片”。
然后郭采洁这样大吃大喝醉生梦死足不出户居然依旧能保持苗条身形,只能说演员们的体质真是异于常人,请勿效仿。
《非诚勿扰》里舒淇一出场就失恋,之后的故事都是葛优出尽百宝逗她开心,疗她情商,让她慢慢走出来,爱上自己。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王丽坤扮演的女主角失恋后跑出国,决定疯狂一把:蹦极、泡吧、一夜情……然后遇上吴亦凡扮演的男主角;《我的早更女友》周迅一开场就自带婚纱向钟汉良求婚失败,暖男佟大为备胎在身边一直默默照顾她;《咱们结婚吧》里高圆圆卖婚纱,但却被男友明道抛弃,好在还有婚纱设计师姜武……《巴黎假期》一开始郭采洁也是失恋,行尸走肉般住在公寓里,然后古天乐作为新租客到来,给她做饭,为她收拾房间,不停写心灵鸡汤,鼓励她重拾画笔……然后两人日久生情。
《非诚勿扰》里舒淇起先喜欢的有夫之妇是方中信扮演,《巴黎假期》里方中信也有演出,还是一个多情又深情的花花公子。
《非诚勿扰》2008年上映,之后出现了同名的相亲节目。
节目都撮合了多对情侣,而我们的爱情电影却依旧是当年它的那些老桥段。
《巴黎假期》也有同名,古天乐扮演的角色,名字叫做——林俊杰。
真是超讨厌郭采洁的。。。整个电影全叫郭采洁给毁到家了
愚蠢的电影
就那意思,能看但也算不上是好看。
意外的好看!有点不真实,但充满了上一个十年港片的都市浪漫感!顾里大人竟然也没那么烦人了,几个呆萌的瞬间竟然让我产生了些许好感!
郭采洁在这片里的画工简直甩煎饼侠里的她10086条街,但一开始还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水平,最后当上画家简直励志!!妈的,失恋果然是成功的阶梯!!
啦啦啦啦~我们又找到爱情啦~
电影实在是一无是处。一般的糟点都不说了,最最不能忍的,就是古天乐全程开启“鸡汤婊”模式,心灵鸡汤从头炖到尾,全程QQ空间名言模式,简直是说了这么多大道理,还是拍不好爱情喜剧的典范。
偶爾需要看看這種經不起推敲的劇來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古天乐突然变成了心灵鸡汤哥 郭采洁也不高冷傲娇变成疯疯癫癫的神经女了 还有 导演你让男主角叫林俊杰林俊杰他造么。。。
中国式结尾,其实不算太差......吧
1、国产片不去趟巴黎伦敦之类观光,再不济也是云南昆明,似乎就不会拍爱情;2、暖男征服神经质女艺术家的关键不在人生金句,而是先抓住她的胃;3、陪伴是最长情守候,但能否一边满世界约炮,一边潇洒不羁扮深情浪子,关键看女方;4、基是男女人妖外第四种人。
帅哥也老了呢,脖子下的皮肤都下垂了,郭美人还是小可爱啊
刚开始看起来就觉得很怪,为什么古天乐不能换个地方住,这样住会傻逼下去的。结果他开始慢慢了解郭采洁,也就是我慢慢觉得值得看下去的时候了,当我沉浸在这种很浪漫的爱情故事里面的时候,突然又来了一个什么女强人,结尾就随便开始编写的。总体还是不错的。
心灵鸡汤曾经拥抱,不枉此爱
我觉得不是演技的问题 完全是编剧的问题!
那台词儿 还能好好说话么
巴黎鸡汤拯救世界
今年最适合我心境的片子。重温了巴黎的街景,回忆太多。本片一定要好好收藏。
心灵鸡汤段子手的巴黎爱情故事
巴黎挺好,找到了国产风光片啊不爱情片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