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孙傲谦
主演: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东北方言年份:2019
简介:11岁的男孩小杰(于坤杰 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李蔓瑄 饰)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详细 >
我感觉我和导演的审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单论静态画面都很美 但是连成会动的影像就感觉很不美好 农村的粗旷没有拍出美的感觉 女主演的样子在这个家庭也格格不入 风格也很杂 从各个电影中致敬的片段杂糅在一起 感觉很奇怪 几段意向很飞倒是很不错 原本以为会有更多 结果也没有 总感觉喜欢的导演太多了 最后只是这搬搬那抄抄 也没有达到很好的融合 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片子的设定都让我很不舒服
演员整体都用力过猛。
一点钩子也没有,完全看不下去,全程快进看姐姐
喜欢这些画面
形势与内容兼具,小演员的表演控制很好,可见导演基本功扎实,摄影与剪辑也都值得称道!
2019PYIFF:导演显然没搞明白电影和二人转、表演和段子手的区别。单车男孩的恋母情结遭到破坏,表面的强悍遭到威胁,内心却因为谎言无力背叛陷入成长的困境,本是一个可以做出色的线却被哗众取宠的简单调度和假文艺的模仿伎俩搞得支离破碎。还有,那段对于库斯图里卡的拙劣仿拍非常露怯。导演别解释拍得多么不容易了,那不是你站在台前自命不凡的借口。
他们想去看大象,你不是非找到海怪不可。他十八岁出门远行,那你呢?
什么鬼…
如果你在东北待过,或者有过亲密的东北朋友,就不会说出''男孩的表演太过用力''这种话...片中的人物都很自然,这就是东北人表达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方式啊。
这孩子也不讨喜
看完激动到映后找导演合了影(导演还喊上了小演员于坤杰)。这么说可能夸张些,私人感受,有种当年看到《路边野餐》的兴奋感。长镜头非常自然,并且,导演有在现实世界里捕捉诗意的能力,一些简单的物件,比如苹果、床单、红裙,都处理成了意象,面对这种属于影像的美,实在难以抗拒。幻想和魔幻现实段落多了些,甚至让影片的整体风格有些失衡,但影像上的想法和野心,还是让人难以抗拒。电影片名可以叫《少年悟空》,故事明显借用了《西游记》。一个在花果山肆意玩耍的少年的心志,硬是让成人世界的人情五指山摁个粉碎。我们都曾面对大海呼喊,我们都这么长大。倒数第二场戏,场面调度很牛,运镜、纵深关系、人物走位、以及孩子的表演已经让人惊叹,最后镜头的落点竟是那个苹果,很见功力。
红色苹果和红色线,小杰的记忆串联点…五星给这个农村题材,小朋友演技很棒 女主洗头发的戏好美 惊艳到我了。
少年最后的眼神穿透了我的心海,泪湿。处女作如此有力量,把环境如何共谋地将一个孩子从无辜者转变成加害者,说得这样不动声色且清楚透彻。有些地方幼稚但不乏深刻,生涩但无比真诚。哪是真哪又是幻呢?心灵的海市蜃楼随时都在放送奇迹。结尾处落下的苹果的处理太赞!对我的心也是重重一击。我也是像这个孩子一样,自以为是受害者,不知不觉已是同谋者。东北空间翻脸摔瓶的戏剧性也到位,除了女孩手中突然冒出的手机,几乎忘记了时代。小男孩演的太好了,以至于他的自然和野时时溢出画外,女主跟他搭戏显得太拘谨,女主造型也太影楼风,不过很美,真的很美。
非常惊艳的处女座 东北农村 难得不土 哈哈哈哈哈哈
目的不纯。支离破碎。我不信那是早上五点的阳光,也不信孩子把书撕碎的面孔。导演自己都不相信的世界为什么要逼着观众去信?(把看过的电影都用上,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北影#11 3.5/ 导演映后很加分,影片的演员和场景的真实感和魔幻感都来源于现实,实在惊讶;画面的确好看,孩子的视角的确是带有想象和忽略的,但有些不明所以的设计;这样一个透着文艺气息的东北还叫人挺不适应的。
现实的故事
对于少年的表演,我的观感与一些观众倒是有很大差异,觉得好似在生硬模仿大人,片中有些搞笑地方也是。新人导演模仿大师倒是没问题,但是也要懂得取舍吧,杂糅太多并不是好事儿,不过好几个镜头确实还蛮喜欢的。姐姐开始露面的那一幕还以为是周韵,好美。然后看完觉得姐姐那部分应该是删减了,后面一查果然是,觉得甚是可惜,结果制片人说了一下好像只是删了与之相关男友背叛部分瞬间觉得也没啥好可惜的(摊手)。(电影海报看着太像《感谢上帝》了。
符号堆砌,长镜头与蒙太奇割裂,情节上最大的bug在于最后他父母多年前在海上丧生的处理,不合逻辑,对观众不负责任。说到底还是创作者态度不够真诚
其实是4-4.5,但如果《热带雨》四星,这里的星得多一点。导演真的幸运:在他的想象世界里,属于新一代中国导演的刻奇符号正好与他的故事环境更浑然一体,海怪母体和疯子都有处安放,啰嗦对话既然是私心使之显现的遥远日常真相,亦具有了意义。船仓内一场疯狂转场简直进入了我梦境的浅层,激动,以后也要这么搞!——虽然其实和导演自己打算表达的没啥关系?结尾也没有看懂,但全片混乱断裂的插入镜头和模糊巨响正是我最想要的。最后,导演的突兀苹果比毕贛用得还好,老塔则实在太减分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我感觉我和导演的审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单论静态画面都很美 但是连成会动的影像就感觉很不美好 农村的粗旷没有拍出美的感觉 女主演的样子在这个家庭也格格不入 风格也很杂 从各个电影中致敬的片段杂糅在一起 感觉很奇怪 几段意向很飞倒是很不错 原本以为会有更多 结果也没有 总感觉喜欢的导演太多了 最后只是这搬搬那抄抄 也没有达到很好的融合 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片子的设定都让我很不舒服
演员整体都用力过猛。
一点钩子也没有,完全看不下去,全程快进看姐姐
喜欢这些画面
形势与内容兼具,小演员的表演控制很好,可见导演基本功扎实,摄影与剪辑也都值得称道!
2019PYIFF:导演显然没搞明白电影和二人转、表演和段子手的区别。单车男孩的恋母情结遭到破坏,表面的强悍遭到威胁,内心却因为谎言无力背叛陷入成长的困境,本是一个可以做出色的线却被哗众取宠的简单调度和假文艺的模仿伎俩搞得支离破碎。还有,那段对于库斯图里卡的拙劣仿拍非常露怯。导演别解释拍得多么不容易了,那不是你站在台前自命不凡的借口。
他们想去看大象,你不是非找到海怪不可。他十八岁出门远行,那你呢?
什么鬼…
如果你在东北待过,或者有过亲密的东北朋友,就不会说出''男孩的表演太过用力''这种话...片中的人物都很自然,这就是东北人表达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方式啊。
这孩子也不讨喜
看完激动到映后找导演合了影(导演还喊上了小演员于坤杰)。这么说可能夸张些,私人感受,有种当年看到《路边野餐》的兴奋感。长镜头非常自然,并且,导演有在现实世界里捕捉诗意的能力,一些简单的物件,比如苹果、床单、红裙,都处理成了意象,面对这种属于影像的美,实在难以抗拒。幻想和魔幻现实段落多了些,甚至让影片的整体风格有些失衡,但影像上的想法和野心,还是让人难以抗拒。电影片名可以叫《少年悟空》,故事明显借用了《西游记》。一个在花果山肆意玩耍的少年的心志,硬是让成人世界的人情五指山摁个粉碎。我们都曾面对大海呼喊,我们都这么长大。倒数第二场戏,场面调度很牛,运镜、纵深关系、人物走位、以及孩子的表演已经让人惊叹,最后镜头的落点竟是那个苹果,很见功力。
红色苹果和红色线,小杰的记忆串联点…五星给这个农村题材,小朋友演技很棒 女主洗头发的戏好美 惊艳到我了。
少年最后的眼神穿透了我的心海,泪湿。处女作如此有力量,把环境如何共谋地将一个孩子从无辜者转变成加害者,说得这样不动声色且清楚透彻。有些地方幼稚但不乏深刻,生涩但无比真诚。哪是真哪又是幻呢?心灵的海市蜃楼随时都在放送奇迹。结尾处落下的苹果的处理太赞!对我的心也是重重一击。我也是像这个孩子一样,自以为是受害者,不知不觉已是同谋者。东北空间翻脸摔瓶的戏剧性也到位,除了女孩手中突然冒出的手机,几乎忘记了时代。小男孩演的太好了,以至于他的自然和野时时溢出画外,女主跟他搭戏显得太拘谨,女主造型也太影楼风,不过很美,真的很美。
非常惊艳的处女座 东北农村 难得不土 哈哈哈哈哈哈
目的不纯。支离破碎。我不信那是早上五点的阳光,也不信孩子把书撕碎的面孔。导演自己都不相信的世界为什么要逼着观众去信?(把看过的电影都用上,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北影#11 3.5/ 导演映后很加分,影片的演员和场景的真实感和魔幻感都来源于现实,实在惊讶;画面的确好看,孩子的视角的确是带有想象和忽略的,但有些不明所以的设计;这样一个透着文艺气息的东北还叫人挺不适应的。
现实的故事
对于少年的表演,我的观感与一些观众倒是有很大差异,觉得好似在生硬模仿大人,片中有些搞笑地方也是。新人导演模仿大师倒是没问题,但是也要懂得取舍吧,杂糅太多并不是好事儿,不过好几个镜头确实还蛮喜欢的。姐姐开始露面的那一幕还以为是周韵,好美。然后看完觉得姐姐那部分应该是删减了,后面一查果然是,觉得甚是可惜,结果制片人说了一下好像只是删了与之相关男友背叛部分瞬间觉得也没啥好可惜的(摊手)。(电影海报看着太像《感谢上帝》了。
符号堆砌,长镜头与蒙太奇割裂,情节上最大的bug在于最后他父母多年前在海上丧生的处理,不合逻辑,对观众不负责任。说到底还是创作者态度不够真诚
其实是4-4.5,但如果《热带雨》四星,这里的星得多一点。导演真的幸运:在他的想象世界里,属于新一代中国导演的刻奇符号正好与他的故事环境更浑然一体,海怪母体和疯子都有处安放,啰嗦对话既然是私心使之显现的遥远日常真相,亦具有了意义。船仓内一场疯狂转场简直进入了我梦境的浅层,激动,以后也要这么搞!——虽然其实和导演自己打算表达的没啥关系?结尾也没有看懂,但全片混乱断裂的插入镜头和模糊巨响正是我最想要的。最后,导演的突兀苹果比毕贛用得还好,老塔则实在太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