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加加林

Gagarine,仰望星空的少年(台)

主演:艾森尼·贝斯利,琳娜·库德里,贾米尔·麦克雷文,费尼肯·欧菲尔德,法里达·拉瓦吉,德尼·拉旺,Cesar 'Alex' Ciurar,Rayane Hajmessaoud,Hassan Baaziz,Salim Balthazard,Elyes B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罗马尼语,俄语年份:2020

《加加林》剧照

加加林 剧照 NO.1加加林 剧照 NO.2加加林 剧照 NO.3加加林 剧照 NO.4加加林 剧照 NO.5加加林 剧照 NO.6加加林 剧照 NO.13加加林 剧照 NO.14加加林 剧照 NO.15加加林 剧照 NO.16加加林 剧照 NO.17加加林 剧照 NO.18加加林 剧照 NO.19加加林 剧照 NO.20

《加加林》剧情介绍

加加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6岁的尤里一直住在加加林大厦——一个地处巴黎郊区巨大的公共住宅项目。他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当他所爱的社区即将被拆除时,尤里与朋友们组成了小小的抵抗联盟,意图拯救加加林大厦,把冰冷的水泥屋改造成梦幻的飞船。老旧公屋拆除,激起的是社会底层的嗟叹,但影片用独特的影像风格、大胆音效设计和打破常规的视野淡化了真实事件中的苦涩无奈,其散发的青春气息格外动人。加加林不仅是居民楼代号、功勋宇航员的姓氏,更是走出舱门的脚步和瞭望别样星辰的视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游泳回家虎头要塞之电流东北告别天团侠捕之诡影迷踪恐怖毕业照2限时营救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第二季弑君者悲情丽人宁静咖啡馆之歌莫斯科2017目中无人2中毒瞄准黎巴嫩的布拉瓦海岸华丽逆袭正义的算法摇滚梨园讨厌你的方法摩纳哥女孩悟空奇遇记好逑双物语追爱100天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哪里有彩虹告诉我雨爱千金冷血悍将漫画威龙2宝宝大错位2乌托邦前传

《加加林》长篇影评

 1 ) 人生苦涩,总得做梦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拆迁社区的故事,有一个男孩,一直到最后一刻,仍然居住在那栋叫加加林的大楼里。

说实话,因为人生经历中并没有和拆迁有太多的关系,所以对于那位叫尤里的男孩关于这栋大楼的感情并没有非常理解,更多的是对其母亲不把他带走这件事有所困惑。

所以前半段很长的一段故事里,我都看得蛮费力的。

直到最后结尾的时候,确实让我惊艳到了。

故事的结尾定格在了大楼爆炸的那一个夜晚,所有曾经住在这栋大楼或者说这个社区里的居民,都簇拥在底下见证这一个时刻,与他们的过去告别。

他们纷纷举起手里的手机,打开闪光灯,那一幕仿佛就是尤里所想象过的那一片星河。

当燃爆队按下爆炸的开关,那种失重感通过尤里在太空游走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不由得为尤里接下来的生死而感到揪心,并且揣测下1秒这个故事的走向。

这时,整个故事最精彩的一幕来了,这栋大楼的顶层,一整排开始闪烁出整齐的光芒。

那片光芒在释放一个信号,就是SOS,也是那一刻,他的伙伴们明白尤里还在这栋楼里,而尤里呢,仿佛也实现了他那个环游太空的梦,这栋大楼就是他的宇宙飞船。

喜欢这个浪漫的梦幻结局,人生苦涩,总得做梦。

 2 ) 戛纳遗珠,16000平方米上的底层贫苦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崭新的灯泡、静默的日食、遥远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仰望星空的少年的抵抗今年的戛纳已经闭幕,电影节十多天的时间里,无论是文艺女神汤唯、安妮海瑟薇、法国一姐蕾雅赛杜等人的自信亮相,还是朴赞郁、柯南伯格、达内兄弟、克里斯蒂安蒙吉等名导的神仙打架,都让这场电影盛会赚足了眼球。

回望新冠疫情爆发之初,2020年戛纳转为线上举办的冷清与平淡,在经过21年的过渡之后,又重归了那个红毯明星、爆点新闻、热闹华丽的盛况,但这些都是次要的。

在戛纳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一部部列于各个竞赛单元的新鲜影像,它们传递着对世界、对人类的深刻思考,承载着对影像本体的探索,代表着最先锋、最勇敢的声音。

就像接下来这部因2020年戛纳决定线上举办而未获得过多关注,但绝对是拿奖水平的戛纳遗珠——《加加林》(又名《仰望星空的少年》)。

电影《加加林》由范妮·莉亚塔德、杰里米·特鲁伊二人共同执导,在2020年与中国导演魏书钧共同入围第73届戛纳电影节新长片导演作品名单,同时也获得了第47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处女作的提名。

文:Edison编辑:恐龙憨憨责编:置否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法国巴黎伊夫里市政府车站的加加林公共住宅社区,占地160000平方米,楼层13层,共计365幢公寓楼,居民大多由外来移民、低收入者组成。

这是首个用宇航员名字命名的社区,已于2019年被拆除。

电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加加林社区,并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少年尤里,联合伙伴保护自己心爱的社区不被拆迁,并决定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一个太空飞船,以示抵抗。

两位导演通过浪漫细腻的视听笔触在真实深刻的故事文本中书写了一个不甘被抛弃,在逐渐黯淡的现实中追寻光亮的孤单少年形象,从而展开对深邃宇宙的探索与想象。

这部电影的最大魅力在于影像层面上光影对于空间景观的雕琢,还原出建筑本身的尊严。

无论是耀眼日光对建筑线条棱角的细腻勾勒,还是构图鲜明视角独特的表现镜头,亦或是人们在观赏日全食时的静默与楼房之间形成的奇妙联结,都是以一种十分肃穆的视角去仰望、注视这些即将倒塌的建筑。

所以在片中有大量的全景、远景、俯瞰镜头去加深空间在影像总谱中的绝对主角地位。

同样是拆迁,同样是巴黎边缘社区,但本片导演既没有像《三峡好人》式的对破旧房屋,废墟瓦砾的迷恋,也没有一昧地追求拉吉·利在《悲惨世界》中对愤怒是如何在拥挤脏乱的空间中形成并爆发的探讨,而是执着于岌岌可危的楼房和少年尤里在自己小屋中打造的太空舱之间的对比,一个是宏大的即将破碎,一个是逼仄的认真重构。

导演的浪漫想象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得到了更为独特且迷人的呈现,在危楼与塔吊之间相隔百米的正反打,闪烁的灯光通过摩斯电码在黑夜中互表关心,传情达意,如同两颗运行轨迹不同的小行星在照亮彼此。

社区大楼不断地被拆除、封闭,尤里的太空舱也逐渐成形,即使外部建筑终究要沦为断壁颓垣,但此刻也毫不影响内部空间的璀璨星光。

这种对比不是要凸显尤里对社区的执着坚守,而是要表达他内心对被抛弃的抵抗,对爱与被爱的渴望,同时也是对梦想的向往。

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在片中多次出现尤里身着宇航服的画面,摄影机的失重感、鲜红的色彩、让影片增添了一些实验性的神秘气质,也更加吻合尤里的太空幻想。

包括在影片结尾所展现的尤里特殊的视角去看加加林社区的超现实感是对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

同时片中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这部电影的配乐的重要性就如同汉斯·季莫之于《星际穿越》一般,对深邃空灵的氛围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某些配乐片段也让片中的无奈现实多了些许的青春与活力。

这部电影的叙事并不能称得上多么出彩,因为可以看出导演的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瑰丽的想象与华美的视觉呈现上,但仍有几处的叙事设置,值得琢磨与思考。

首先是对于人物-社区-历史在名称上的巧妙链接,片中主人公对社区的难以割舍就如同尤里与加加林这个姓氏与名字的不可分割一样,它是整体的,统一的。

少年尤里身上承载着父母的抛弃,边缘底层的身份以及登上太空的梦想,加加林社区象征着曾经的荣光、对人的包容,同时也象征着一段不可或缺的集体记忆。

尤里·加加林这个首位进入太空的历史人物则代表着人类的目光对浩瀚无垠的太空的首次投射,因此三者在故事文本中结合就像是砸断沉重现实的枷锁,在见证集体崩塌的时刻,跃入星空,完成对58年前历史的一次回望。

这让影片叙事脱离底层叙事的苦难窠臼,转而对未知的宇宙进行了温柔的诗意想象。

另一处在于影片结尾交叉剪辑,一面是曾经住在加加林社区的居民们观看爆破大楼的情景,另一面是难以忍受饥寒交迫的尤里登上楼顶,换上太空服,准备进入幻想中的船舱。

在一声声的十秒倒计时中既是“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式的对集体回忆的无奈叹惋,又是用独自仰望苍穹的勇气与坚决去抵抗现实的残酷与不堪。

在最后一刹那,SOS的摩斯点划照亮了在场所有人的湿润眼眶,也照亮了这位在失重状态下的孤单少年的纯真内心。

你是星空,是历史,是人类穿过大气层的初次心悸你是社区,是集体,是16000平方米上的底层贫苦你是37只卤素灯泡也无法挽回的崩塌你是两颗行星永不黯淡的浪漫光芒你是被抛弃后依旧保有漫步太空的幻想你是不可分割的星辰市郊你是纯真勇敢的诗意想象你是一切...

 3 ) 梦之飞船|我用梦想造了一艘飞船,与月为邻

一座以宇航员加加林命名的公共住宅即将拆除,男主角尤里带着对社区的爱,和因为热爱航天事业所学习的知识,积极的开始为社区进行改造。

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即使他努力把居民楼改造,但终究也逃不开被拆迁的命运。

在大家纷纷搬离社区的时候,尤里主动也被动的留在了这栋即将拆除的楼里。

从崩溃到振作,尤里最终在这栋废弃的楼里实现了自己的宇航梦想,建造了一艘属于自己的“飞船”。

我没想到这个电影看得我热泪盈眶,明明是一个有点残忍的拆迁故事,以卵击石的社会观察常常都是以有点压抑甚至无奈的方式表现的,但是这一部的导演却以一种温柔浪漫,甚至有点英雄主义的感觉去塑造了一个天真又实干的少年的故事。

当最后的灯光亮起,加加林公寓飞向天空的时候,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我想我被震撼的不仅是导演的想象力,也是一种飞向宇宙的梦想的力量。

太爱了这段晒太阳

星图

我们看到后半段的时候一直在感叹身影的优秀!

绝美灯光和温柔的画面,特别是一些比较超现实的画面,把想象力拉满!

配合调度和美术,就让人特别容易和这个少年共情。

我看到改造后的走廊,电梯里的闪耀灯球,整面墙透光的星图,三个人一起在紫外线灯晒太阳,隔着城市的摩斯电码…这些细小的光亮是梦想,是希望,就像是一丝微光最后汇聚起来,照亮了整个加加林。

很难想象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真的非常非常美丽也感人。

是个小故事,电影也不长,关注的也是一个小少年,但却非常的震撼人心。

那些对于梦想的追求和践行,寡言的少年凭借一己之力去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其实在很多片段是可以窥见现实的残忍的,同伴被打被驱逐或者是女主的临时居所被毁掉,但导演竟然选择用积极的温柔的方式去描绘它,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是会有不同的展现。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会照亮所有前进的路,与月为邻,与月同行。

在光亮下起飞的加加林

 4 ) 以梦想之名,创太空奇迹!奇幻现实电影《加加林》欢喜首映浪漫独播

聚焦一位宇宙少年经历,电影《加加林》入围“欧洲三大奖”: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推选片单、第33届欧洲电影奖发现奖、第47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奖。

《加加林》曾于今夏在北京法国电影展放映,影片在剧本创意、影片配乐、摄影调度三方面均有着令人惊喜的呈现,被网友评价为“戛纳不停办能拿大奖的水平”,线下放映后掌声如潮。

非职业演员艾森尼·贝斯利凭借本片夺下2020年西班牙赛维利亚欧洲电影节影帝宝座。

梦想、宇宙、向死而生……在困苦的贫民窟,一位少年以毁灭为代价的飞天梦喷薄而出,其中折射的是对颓败现实的反抗及对“家”的渴求,它无比浪漫,更掷地有声。

去太空不遥远“钉子户男孩”送自己登月热爱宇宙的少年尤里和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同名,住在巴黎市郊的贫民窟——加加林社区。

社区年久失修,被政府列在了拆除名单中。

尤里和朋友霍桑,新结识的吉普赛女孩戴安娜穿街走巷回收旧电器,希望靠修好社区内的老化设备让政府回心转意。

好景不长,经实地评估,政府正式下达了拆除令,所有居民被迫迁出。

霍桑离开,尤里被母亲变相遗弃,没有居民的加加林成了空洞的废墟,只有建筑工人每日敲敲打打。

尤里和几位“钉子户”是这里最后的居民,废弃的大楼在他们眼里反倒成了失落梦想的化身。

没有了打扰,尤里着手将加加林打造成真实的太空舱,这里有星图,有温室,更有被吞噬的无边寂静和城市透出的点点星光。

尤里打造的太空舱可实现自给自足,就在这郊区的废楼里,他以梦为马,即将引燃自己的登月之梦……

影评将《加加林》称为“从瓦砾中铸成的梦”、“一场星空成人礼”、“令人大开眼界的城市幻想”。

在《加加林》前,从未有人想到一部底层拆迁片可以联通宇宙,全片不仅没有怨天尤人的悲观情绪,反倒充斥着向希望进军的张力。

镜头充满了迷幻的失重感,空灵的电子乐应和着广袤太空的无垠,少年尤里对加加林的“保卫战”恰似行星上的小王子,孤勇而决绝。

影片同时启用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光是寻找主角尤里,主创就花了6个月。

尤里的饰演者艾森尼·贝斯利因一张传单与电影结缘。

戴安娜的扮演者琳娜·库德里经验丰富,2020年,她凭借影片《帕皮卡》夺下第45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化为星辰的市郊、堪比太空船走道的楼梯间、飞船母舱般的大楼,以闪光灯拼成的星辰海洋。

这些极度平凡的风景,在导演的镜头下演变成一场穿越星海的无悔旅程。

冲破现实的阻力,前往人类终极梦想之地,这种向死而生的浪漫青春逼人,令人难忘。

贫民窟不颓唐老破旧小区亦有骄傲梦想《加加林》星光熠熠,上映后好评如潮,电影背后的故事亦值得人关注。

加加林确有其地,落成于法国共产主义盛行的1963年,然而,随着共产主义在法衰落,这座社区走向颓败。

身为廉租房,加加林的居民多为移民及社会底层,房屋不仅老化失修,背后高发的社会问题更令人头疼。

最终,政府考虑“抹除”贫民窟加加林,建筑师邀请非科班毕业的两位导演范妮·莉娅塔徳与杰里米·特鲁伊为社区居民“留些纪念”。

导演们一看到这幢T型的红色大楼,顿时觉得很有缘分。

他们首先完成短片《加加林》,在拆除前完成了长片的拍摄工作。

《饥饿游戏》《波斯语课》的音乐人尤金·加尔佩里尼与萨夏·加尔佩里尼为影片配乐。

听闻拍摄,许多加加林的住户们特意赶来,为“老朋友”出一份力。

电影主要在社区实地拍摄,少部分另一幢仍在使用的居民楼。

在拍摄时,就已经有很多居民从加加林搬走,他们留下的家具、老照片成了影片素材。

从类型上,加加林属于“郊区电影”,从影片的内核来说,《加加林》讲述的也是远离市区,被“母亲”抛弃的一群人。

300多间公寓,每扇门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亦是记忆的集合体。

在居民和主创眼中,加加林这幢近60年历史的大楼具有生命,它并不破败,它承载着从这里出走的年轻梦想和世代居民的深深眷恋。

尤里的摩斯电码不仅是信息工具,也是加加林全体居民的呼喊:他们的社区有着光荣的历史,他们拒绝被粗暴贴上“贫穷又落后”的标签。

无论得意失意,加加林始终像一位守护者,平等地给予这里的居民以庇护。

影片中,身穿宇航服的尤里最终完成了“登月”。

那一刻,他完成了宇航员加加林、自己和加加林大楼的“三位一体”。

《加加林》代表着没落生活中不灭的英雄理想,尤里的回归代表新生,而梦中的加加林,则一直向上,飞往广袤星空,飞向希望诞生的地方。

《加加林》欢喜首映 全网独播

 5 ) 《加加林》电影的当代性

我们如何判断一部电影是当代的?

有些观众可能会注意到,一部片子你只要看到画面,你就感觉它不是现在拍的,可能已经有了很多年了,因为它的画面质量不是很清晰,质感不是很好,还有它的字幕,音乐,说话和表演方式很夸张,都很有年代感了,这一定是老片子。

当然,也有反过来的,为了达到年代感,故意做旧的,不管是服化道、摄美录,都可以复制出十几年、几十年前的电影感。

但,有两个是没有办法复制的,一个是电影的美学,另一个是故事的当代性。

对于社会问题的映射。

电影的美学,跟很多事情相关。

首先是当下这个时代,观影的节奏,特别是现在短视频流行,你让一个观众看老电影,根本看不下去,因为节奏太慢了;还有电影内容的趣味性,以前电影里面冲出一辆火车,都能吓到一片人,现在就算是地球爆炸,我们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那面对观众,一个看的越来越多,也越难对于事物产生惊讶的时候,怎么才能吸引他们,这就是头等大事了。

怎么样搭配色彩,怎么让音乐带来情绪,怎么让一个普通的事情产生从来没有过的体验,怎么让远在天涯、甚至没有见过的事情,却产生共鸣,好像似曾相识,流泪满面,这些都在考验创作者的艺术手段。

而另外一个故事的当代性,它的价值性,我们能够从故事中看到它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它的思考和表达,或者它对于社会问题的映射,可能没有直接讲这个事情,但我们都明白,它内在的含义。

比如本片,明明讲的是拆迁一栋大楼,而住在其中的一个小孩,却在极力的挽救它,并在里面,建出了一个小宇宙,里面有各种花草树木的培养,还有点点斑驳的光线,好像真的到达了太空,而恰好这个大楼的名字叫“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那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呼吁我们大家,对于地球的保护,地球现在遭到了破坏,环境问题,让它岌岌可危,但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在这里生存繁衍了那么久,这里有我们最宝贵的记忆和最深的情感。

它的当代性在于,它对于社会最大的问题,环保的关切。

回想一下电影风格的变化,十年前,我们还在看忧伤的青春电影,回归校园的纯洁爱情;二十年前,我们在看大场面的武侠电影,渴望成为英雄,仗剑走天涯;三十年前,我们在看香港黑帮电影,为不平之事愤怒,为兄弟义气热血沸腾。

为什么有的电影故事,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的,因为它关注的问题,已经在当下解决了,或者时代已经改变,我们的观念也变成了,觉得做那样的事情不合常理。

(当然,有的电影依旧经典,因为它在关注那个时代,也在关注永恒的人性。

)这就是我想说的,电影的当代性,它要关注我们当下最大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

比如,经济的发展和停滞,带来的失业问题;比如智能化的社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带来的影响;比如种族问题,不仅仅是国家之内的歧视,更带来国家之间的战争问题;再比如全球化对于地区文化的重新调整和塑造,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有疫情,城市化带来的心理健康,水污染,弱势群体的保护,法治建设……这个单子可以列举很多,当我们的艺术灵感枯竭的时候,我们睁开眼,视线从自己身上移开,去看看我们周遭的环境,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去书写和关切。

我一直记得学生时代,每次在校内的电影节上看的外国学生电影和中国学生电影,很大的不同就是,外国学生电影都关注的是宏观的、当代的问题,比如战争、种族歧视、社会不平等问题,而我们的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始终是家庭、爱情、成长的问题,先不要说故事情节好不好看,就其关注点来说,我们好像是小孩,而别人更像是有责任、有道德、有眼界的成年人。

 6 ) 暑假乐园

看加加林的时候一直在走神,倒是想了一个故事。

暑假乐园的讨论。

我与哥哥,其实是成人弟弟&幽灵儿童哥哥(我)。

幽灵&幽浮暑假调研。

小男孩主视角&小女孩助手视角,关系近似儿童版禁闭岛+孤岛惊魂/第六感,中间可以变调闪灵,也可以学寄生虫。

暑假发生在清明,年假+清明假最多15天。

所以可不可以哥哥晚出场?

1、我(儿童哥哥幽灵)线:开场。

我要做调查,秘密基地,父母的死亡?

或者UFO幻想。

有点像斯派克幻想的起手?

对妹妹的交代?

前期是轻松的儿童幻想剧?

安德森式的?

“哥,我是不是还有个弟弟?

”2、“哥哥”(成人弟弟)线:尾声。

火灾,不用火用微波炉。

皮卡丘光敏性癫痫+阴阳眼。

姥爷活了下来?

哥哥+姥爷?

追过来的女性朋友。

结尾姥爷劝我早点谈恋爱?

不要再孤身一人了。

3、幽灵侧:职业设定为入殓师?

葬经4、UFO侧:草鞋底金属虫形探测器。

土炕下的UFO驾驶舱。

操作台导致地球对端的异动。

三道门——郑渊洁的一本什么书?

超自然武装?

袁大头糊墙?

记忆碎片也可以借鉴主题是什么?

仅仅是儿童幻想?

四月日历。

 7 ) 何以为我,何以为家。以梦为我,与月为邻。

最近在尝试用颜色界定,与某个人的回忆是什么颜色,或者一个鲜明的场景。

挺难,因为回忆很丰富。

有的人是冷风吹过的带着松树和头油味道的飞行夹克,有的人是灰蒙蒙的雾色。

加加林大概是太空舱的红色蓝色,和闪烁的耀眼的白光。

废弃大楼中连接到了浩渺的太空,达到现实与科幻的平衡,底层中充满人文主义的温情。

感到一种别样朋克感,非常富有想象力和诗意,构图、色彩和听觉体验令人难忘。

yuri的太空舱植物棚里,留声机旁的舞蹈令人难忘。

人在最后阶段像是出生阶段的倒流,最后消散的听觉,亦是最早产生,音乐接近人的本能。

而不能忽视的还有舞蹈,心理学者说现代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于身体的谨记太多,我们每日说着与什么什么共舞,不让这些不曾起舞的日子成为对生命的辜负。

许多的细节,像是yuri的宇宙星图透出的光束。

大厦里一个小房间和塔机闪烁的摩斯密码,穿行过五光十色的走廊,恐高症蒙上眼睛爬上塔机顶端,每日吹小号的男人在这最后一天再次吹响小号,向楼下的所有前住民乃至整个世界发出SOS信号,心意相通时的凝视,diana在飞向太空的yuri唇上印下一吻。

有的是旋转,有的是颠倒,有的是漂浮,最后失重。

对自根深处的眷恋珍重,是即将不复存在的家园。

一次次被遗弃,都是无声之痛,都来不及告别。

当为保留加加林的努力被批判得一文不值,当妈妈留下一封信后蒸发了,当兄弟走向家人的那一端,当昨晚还如此贴近的、与我有着同样坚守的女孩不加解释地坐上驶离的车,当爆破最终还是来到倒计时。

被爱的人们遗弃了,被家园遗弃了,但梦想和梦境兀自存在着不去遗弃任何人。

就坚守着这栋抵抗现实的加加林堡垒,就踏入逃离升空的飞船。

炸弹开始倒计时,飞船即将点火升空。

时间推进,为yuri蒙上无法挣脱的疼痛感和宿命感。

这时多像一个巨大的祭祀仪式,在移民、底层、历史、现实的地面上,把一个男孩的单纯、赤诚、执着、沉睡、温情献出,献给地面上处在城市边缘的边缘人们,献给浩瀚的包容的宇宙,他却终究无法踏入星辰。

yuri演得太好,眼睛里都是无可比拟的真诚,是即使听不懂的语言不看字幕,看着他的眼睛就能看到流出的情绪。

片中的diana,看起来很像是宫崎骏电影中的女孩子,活泼不羁,像明亮的太阳,不需要外在符号加身,不使用手机,不随波逐流,看起来是野蛮生长的天然本真的状态。

爱yuri后又多了一分像清凉温柔的月光,更勇敢而富有柔韧的力量。

以及,何以为我,何以为家?

看到了对家园和本质的无止境的追求,对返璞归真的眷恋渴望。

近现代的进程不断伴随着对人的异化,人存在某种贫瘠。

当人们需要铲除某些陈旧的、边缘的存在,需要优质的居住环境、有格调的物品、有品质的人际关系加身,是必须要用外部的丰盈来弥补内部自我价值感的缺失,那么何以为我?

一栋承载着众多底层边缘人民生活的大楼要被拆毁,diana的家被夹烂了,炸掉的、夹烂的是一个居所,是故乡,是我的过去和所有回忆,是我,是家庭,是我所有的爱,和爱的假象。

我必须要留住的是什么?

最后留下的是迷失,还是怅然若失。

那么何以为家?

“你听过星辰市郊吗?

可以说是环绕恒星的边缘地带,像是绕日恒星一样,虽光芒黯淡,却必不可缺。

”「一面无家可归,一面以月为邻。

 8 ) 在废墟里飞向太空,在下雪的屋顶登月

将登月和对居所、家园的探索与重塑相对照,也是巧思。

越是孤单的人,越是会将目光投向遥远苍穹的一轮皎月。

被母亲抛下后,无以为家的尤里在行将爆破拆毁的加加林社区中建造了自己的太空舱和独一无二的宇宙,绿植郁郁葱葱,星图光怪陆离,面包却早已过期,极致而残酷的浪漫。

片子前半部节奏松散,情节细碎,中段渐入佳境。

视频片段和建造过程穿插出现,预示尤里「登月」之旅的开始。

本片不少运镜都颇有叙事性,比如仰拍加加林社区天花板再扫到天空的月亮,比如依次扫过仰躺着的达利、戴安娜、尤里,达利看向戴安娜,戴安娜又看向尤里,隐喻三个人的关系。

我很喜欢尤里砸墙、穿过一个又一个已搬离邻居的家、阅读和收集他们的生活痕迹——尤里的宇宙源自加加林社区每一个人,和尤里和戴安娜深夜用红色灯互传摩斯电码这两个情节。

也很喜欢尤里在切断电线后失重漂浮的设计,他「保住」了这栋楼,他在里面遨游。

那一刻,加加林社区是属于尤里的。

加加林社区不只是10幢大楼,还是无数人的生命记忆,以至于会有那么多人带着花来看它被爆破,像参加一场葬礼。

难怪片末小男孩说「加加林社区是大楼,但说起它时我会把它当作一个人。

」以后看到爆破旧楼场面,或许除了摧毁与重建,我还会想象每一个窗子里曾经的袅袅炊烟,每一栋楼曾经的万家灯火,那些家庭,那些故事,那些人。

 9 ) 映后Q&A

一些还停留在记忆里的回答。

#Filmfest HamburgQ:在IMDB上我发现有一部你们之前创作的同名短片。

可以谈一谈你们的项目是如何开始的吗?

A:5年前我俩来到了巴黎郊区,在那我们遇到了加加林这个地方,红色的大幢的建筑让我们印象深刻。

同时我们也得知这里即将拆迁,于是我们决定写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

这里的居民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根据60年代宇航员Yuri Gagarin来命的名。

我们便以此为开端,写了一个将自己的房屋视作太空船的男孩的故事。

我们先拍摄了一部差不多15分钟的短片,去年我们加长了故事扩充成了长片。

Q:你们一开始是打算做纪录片吗?

还是Fiction?

A:从一开始我们就打算做成一个关于这个社区的Fiction。

我觉得Fiction也是一种展现现实的形式。

当然,我之前在学校是读的关于纪录片的master degree,但当我们到巴黎遇见加加林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first step去写一个故事。

这里虽然有drug,有暴力,但也有普通人,有怀揣梦想的青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想通过Fiction去讨论现实中一些年轻人的梦想。

Q:你们是如何选角的呢?

在我看来并不是很容易。

A:我们和选角导演一开始就在加加林这里寻找,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Yuri。

后来我们扩大到整个巴黎,最后找到了我们的主角。

他17岁,他的经历和一些特质也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

这是他的第一次表演经历,但是同时也和一些有着表演经验的演员合作。

我们也邀请了真正的加加林当地居民来参演,比如最后的场景大家聚集在大楼前面say goodbye,是真的很emotional的。

Q:你们是一直一起工作对吧?

你们是怎么分配各自的任务的?

A:我们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分配。

我们在拍摄影片之前就在一起学习和工作了。

我们一起写的剧本,在准备了几年之后我们都有着一致的想法,非常默契。

Q:能谈一谈你们如何调教演员的表演吗?

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documentary style,比如一些派对,跳舞场景,就是很自然不加干涉的。

A:我并不是特别地确定这是documentary style哈哈哈。

我们时间比较紧张,只能尽力的去把表演和我们所想的拍摄方式相结合。

几个月的拍摄时期,我们都会和演员重复相关场景,给演员机会去根据自己的想法rewrite一些台词,来表现他们的character。

如果很好我们就会写进剧本里。

Q:还有什么我没有问到但你们想对观众说的吗?

A:我们都在南美待过几年,受到了一些拉丁导演关于magical reality的影响。

我们想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一种现实与科幻的平衡。

它给了我们很多自由的表达,就像主角悬浮在他的太空舱里。

一些人告诉我们Yuri这个角色可能too kind了,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但现在我们很高兴我们坚持地描绘了这个受环境影响但仍然善良,充满梦想的男孩。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当下the power of community仍然是非常强大的。

就像我们的主角Yuri就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community里便能够feels strong and full of dreams。

 10 ) 人归何处

1.超现实性本片总体的格调气质不难让人想起贾樟柯三峡好人中的超现实碎片或今年早些时候的小小港湾,所完成的电影化的视像表达将主观渲染后的世界赋予艺术化现实化的躯体,让想象、幻觉、情绪等支配个体心灵空间的意念形式完成多感官综合传达,这就是电影的超能力,超现实性。

2.风格化无论是极具唯美主义造型倾向的视觉风格、沉浸感氛围感十足的听觉风格,抑或是足够舒适又个性的镜头语言,总体上承托着整部故事的丰满的形式框架完成了传递独到视角、彰显作者特色的任务。

无论是柔缓推拉、2001式的旋转或罗马式的环摇,抑或是时不时的跳接(多处)和越轴(接吻),其创新性的语言表达十分亮眼。

3.人与空间(故、乡、人)相对而言,影片的故事简单明了,进行了空间中的人(加加林)-生活空间(加加林大楼),时间的彼岸(传奇加加林和曾经的大楼)与时间的此岸(逝去的传奇和疲弱不堪的大楼)的比对,将生存空间被摧毁的痛感通过人经历险些被摧毁生命存在的过程表达出来,将现代个体在都市中的无助和痛苦,那种挣脱不出的宿命感通过完成内心的宇航飞行这一方式实体化。

因此,当人们感慨人与空间的纽结关系之紧密,同时在为人和大楼的存亡感到担忧。

4.都市边缘人影片以市郊大楼和小行星带作比,阐释的是都市边缘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困窘和城市边缘人,尤其是弱势者在都市膨胀中边缘化的生存境况。

加加林无法获得常人的生活,大楼里的许多人都只能苟存在这栋大楼,这里寄托着这些边缘人最质朴单纯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种生活离主流的话语或者流行的话语太过遥远,我们不仅无法感受一群人失去他们的生活,甚至不会听到一栋大楼的坍塌,不会知晓一处相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小小的改变”。

因此,本片的含义又是深远的,它寄寓着一种不寻常的关注,和对这种关注的召唤。

因此除了大楼之外,还有一处吉普赛民居被摧毁的场面,顿时失去家园的场面做足了情感的渲染工作,目的就是让这种失去变得鲜明,变得尖锐,来感动。

5.情节张力只是比较可惜,本片的编剧质量并没有像它足够用心的形式一样精致,在可以接受的疏松多孔状态下,表露出遗憾的结果。

换言之,张力存在于形式结构,但情节贡献相对较少,如果剥去这层风格和造型,其本质并不足够上佳。

《加加林》短评

不太行。

8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还行

加加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贫民窟,疏散系统永久性缺陷、卫生设施老旧、地板隔热层等粉尘含量每升超过25000纤维。高犯罪率、毒品交易、高贫困率,几乎是这个国家的缩影。但剥开它沉堕的外壳,这片区域又试图留住即将弥散的社区记忆。20世纪60年代,它是一个国家的荣光,2019年,它是一个男孩遥远又触手可及的梦。一群边缘化的群体在此聚集,漂浮在城市的话语之外,在时代的浪潮下被急匆匆的口号推着走。

13分钟前
  • 蝶志凯序
  • 较差

身在废楼,与月为邻。

17分钟前
  • Nemooo
  • 还行

城市废墟,太空探秘,我们的目标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楼宇瓦砾。

2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8.7 #DIFF 人探索太空的哲学问题是,我是否孤独?其实,正是因为孤独才会去探索太空,当你homeless的时候,唯有离开,唯有去太空寻找微光

24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力荐

2.5 又一部好評如潮卻超無感的影展片,看完內心毫無波瀾。我還以為youri會像《海上鋼琴師》一樣死在裡面。ya tara這首歌很不錯。

25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较差

又一部巴黎底层青年悲剧,想要标新立异的超现实色彩反而让故事显得支离破碎

30分钟前
  • AGNES
  • 较差

天马行空小清新包裹下的留守残酷物语,与梦想一起飞翔的一曲拆迁悲歌。本子完成度非常高,两位导演发挥了集编与导一身的优势。

34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任风吹 任它乱毁不灭是我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3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有些像深绘里描述出的《空气蛹》,神秘迷人但稚嫩,需要被更成熟的展现出来。后二十分钟的超现实环境是无比绚烂的电影时刻,法文有些撑不起来了。

37分钟前
  • 发条奶酪
  • 还行

★★♧

40分钟前
  • Hesse
  • 较差

超级做作浪费时间

43分钟前
  • 野原DQ
  • 较差

加加林forever,有挺多浪漫的小火花

45分钟前
  • 薛玉茗
  • 还行

我永远会臣服于成年人的浪漫

49分钟前
  • 优0218
  • 力荐

因为记忆,建筑有了人性;因为感情,天马行空可以脚踏实地。Tick tick后的boom是浩瀚银河里的摩斯电码,看,刺穿黑夜的,是点与线组成的致死浪漫。赤诚的微不足道的梦想,突然熠熠发光。*我们都是月亮的邻居,我会想你的~

52分钟前
  • PAUL
  • 推荐

3.5

55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还行

无疑的佳作,从立意还是呈现上都挺高明的。将青春片与底层贫民(移民)这样的社会议题,将沉重的现实抵抗同宏大的宇航探索, 借由主人公非常有机地糅在了一起,即将废弃爆破的公屋幻化成了航天飞船,极好的创意,包括在摄影上的那种虚实交织,时而犀利时而浪漫,导演处女作有这般完成度,太强了。

56分钟前
  • 雅斯科罗宁
  • 推荐

壮丽而动人的镜头,自由而浪漫的梦想。在这座加加林城,在这幢自己热爱的居民楼,去勇敢实现自己踏入太空的梦。

57分钟前
  • AlanX
  • 推荐

这真的是剧情片吗

59分钟前
  • rubywoo
  • 较差

加加林,浊水漂流,悲惨世界,雅典娜,对俯视的抵抗和化用

60分钟前
  • 路米內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