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跟朋友直接走人。
怎么会有那么无语的电影。
看之前还在xhs上搜过,都说娜扎演技有进步了,很自然,结果……演员演技太尴尬了吧,男主也是…我都记不住他的名字。
剧情台词超级离谱,而且作为一部情人节电影,宣传还写的情人节最美的告白…那结局为什么让女主没了………?
我坐在最后一排,看到大家都在玩手机,睡觉,旁边甚至有老年人开始打呼噜了。
想笑哈哈哈哈
电影看得不多,但是就我个人感觉来说,这是我看过最垃圾的爱情片,全片漏洞百出,一环与一环之间铺垫少得可怜,看到想睡觉。
男女故事感觉就是快餐爱情结晶,认识没几天就在一起,甚至是在男主有这种失忆疾病的情况下,漏洞真的太多了,男主整个一渣男形象,全片高潮拍得也很烂,感情渲染根本没到位就开始强行让观众痛,烂中之烂,没看的别去看了,浪费时间
《关于一个女心理医生过界爱上男患者,自己也得了恋爱脑,不仅没治好病反而死也要生孩子把自己命搭上,叫谁看了不恐婚恐育,选在情人节上映死老婆真晦气这件事》回忆录一般的反复鞭挞也止不住恐婚恐育的下降头一万次愿意,一万零一次不要忘记我爱你,十万次不婚不育幸福美丽。
恋爱脑纳入我国医保范围刻不容缓
男主傻白甜,女主没脑子。
前面十分钟我还以为是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最后哪怕没有在一起,都能接受,为了反转而反转的电影,是我最近看到最难看的电影了,就算是三倍速也不能掩盖剧情的垃圾!!!!
相比也是最近看的{花束般的恋爱}每一帧我都想恋爱,真的差距太大了。
这个导演是不是没脑子的啊,靠!
浪费我时间。
评价电影前,务必先聊聊导演黄真真。
没错,就是拍出过《被偷走的那五年》《闺蜜》的导演。
还记得2018年《闺蜜2》那灾难性的口碑,豆瓣直接2.7分,成为当年最差的院线电影。
导演黄真真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十届金扫把奖最令人失望导演。
《闺蜜2》的豆瓣差评从此之后,黄真真成为了“女版郭敬明”的代言人。
然而对熟悉港片的观众而言,黄真真曾经是先锋的代表。
她的《女人那话儿》和《男人这东西》是那样大胆,两部纪录片采访了香港各行各业、黑白两道的人士聊两性话题。
话题之前卫,素材之丰富,视角之多元,简直就可以视为一份社会学报告。
《女人那话儿》在千禧年之际一推出,就引起了香港文化圈的注意。
许鞍华也被采访黄百鸣曾在《一个导演的诞生》中赞赏道:“她拍摄的女性电影令人更了解女性”。
很长时间,黄真真都是香港备受注意的独立导演。
可惜,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如今的黄导,已经渐渐失去了她曾经的先锋。
黄真真和黄百鸣以这部《不要忘记我爱你》为例,彻头彻尾都是最为媚俗的套路。
本片玩了一个算不上新鲜的高概念:失忆症。
男主角陆尧(刘以豪 饰)因为车祸手术,导致患上了顺行性失忆症。
此病奇特之处是,永远只记得车祸前的事情,但之后过的每一天,睡醒后都会记忆清空,恢复原初的设置。
每一天醒来,陆尧都要跟随床头的便利签指示,来提醒自己的病。
事已如此,能做的就是尝试各种治疗的方法。
导演很“贴心”地给我们主角安排了富裕的身世,年纪轻轻,就凭借音乐创作让自己衣食无忧。
哪怕如今生病了,无所事事也能活得比大部分人好。
也只有这样的身世,才能有钱有闲去尝试各种治疗。
一天,他被姐姐安排给一位心理治疗师(博士在读生),也就是古力娜扎扮演的星玥做治疗(其实就是找个案例写博士论文)。
接下来的故事就很好猜了。
医生星玥在跟病人陆尧的诊疗中,日久生情,慢慢产生了好感。
无奈男方有失忆症,女方得竭尽所能,唤醒对方的感情。
这种失忆症,尽管脑子存不住数据,但情感是能够留下痕迹。
通过刺激五感,形成情绪记忆,简直就是一次爱的深切治疗。
爱上失忆症病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尼采式的故事,他曾说过有意义的人生是愿意重来一次的人生。
同理,检验这段爱情是否值得,那就是看愿不愿意重来。
一边是失忆的人能否重新爱上同一个人,另一边是这个人能否让失去记忆的人重新爱上自己。
女主角如同爱情路上的西西弗斯。
这种失忆症的爱情套路,早在十四年前亚当·桑德勒的《初恋五十次》就玩过了,这些年也被无数粗制滥造的作品挪用。
2022年还在沿用,高情商的说法是复古,低情商的说法则是老套。
如果真能让人感动,老套就老套了,可导演偏偏拍得如此让人出戏。
首先是主人公失忆症的设定,对于一个每天都充满不确定性的人来说,他对于自己现状的接受,未免有点太迅速了。
简单给姐姐打一个电话,所有的疑惑都能解决,然后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如何和昨天前天大前天接轨,导演明显略过这一繁琐的环节。
跟《记忆碎片》这种极力还原生活细节,力图真实的悬疑片比起来,国产爱情电影似乎不需要考虑种种硬伤。
当他与星玥确定关系后,观众时常不能确定到底是他记忆恢复了,还是导演出了bug,经常能从一个失忆症的人口中说出“昨天”“之前”的回忆表述。
有意思的是,观众都能意识到的问题,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女主角竟然毫无察觉。
电影中如同过家家般的心理治疗,很好地给观众展示了一遍何为伪科学。
还有就是难以忽视的口音问题。
故事发生地是成都,男主角扮演者刘以豪是位台湾人,在成都说台湾腔不是什么问题。
但主角的亲生姐姐却说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两人口音上的差异,导演仿佛没意识到一样。
“穷哈”古力娜扎,那口拿腔拿调的普通话,一看就是用了后期配音,所以观众时常可以看到声音会跟不上嘴型的变化。
种种细节的缺位,导致本就没多少分的电影,面临无分可扣。
按理来说,本片在90分钟处大概就可以结束了,但导演加了半个多小时的戏份在两人的婚后预备生子的生活。
流俗的配乐加MV式的过场,活活地拖时长,直到女主角生孩子大出血死掉,悲剧收尾。
一部年度恐婚恐育电影就此完成(此处我给你加多一星)。
电影院的情侣面面相觑,为了不要有这样的结局,不如分手吧。
请人家看悲剧的爱情不是问题,电影诞生至今,不少伟大的爱情电影都是充满遗憾,如《胭脂扣》《廊桥遗梦》《英国病人》《泰坦尼克号》。
某种程度上,得不到的爱情才足够刻骨铭心。
而《不要忘记我爱你》的悲剧,更像是编剧拍脑门下,追求情感烈度,强行加的调味料。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前提是美好的事物存在过。
电影中二位的爱,来得太草率,失去了自然不会让观众感到可惜。
最后唯一能做的催情,就是调大背景音乐,给角色来个特写哭戏。
除了无趣,还是无趣。
自从当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走红后,国产爱情电影除了电影名越来越长(回忆下这几年国产爱情片你就懂了),其他方面似乎没怎么进步过,照猫画虎地制作了一部又一部以为可以感动观众的爱情片,进而霸占情人节档、5·20档和七夕档。
在这些档期上映的电影,拍的人只想赚一波就走,看的人也不会对电影有期望,情人档的电影仿佛纯粹是男女约会的背景板,电影反而成了次要。
这种畸形的现象,只会让国产爱情电影的风评越来越差。
面对这样的惨状,难免不让人想起5年前情人节上映的《爱乐之城》,至今还是不少人近些年看过最好的爱情电影。
它的镜头、音乐和表演,每一样都值得大家反复玩味。
《爱乐之城》全球4亿美元的高票房,靠的不是特殊档期的赋能,而是整部电影的用心。
《爱乐之城》靠自身的质量,完成了长尾效应。
当然我知道拿这样的电影和《爱乐之城》比无疑是欺负人。
但我还是要强调,各位记住咯,人的眼泪是有限的,请把眼泪留给值得的人和电影。
【首发于“正点观影”,笔名不同,但是本人没错】
参加过片方的神秘观影活动,能听取观众的意见多给一星,说说我不能接受的点。
一是女主房间水管爆了,为什么不直接关阀门?
漏出的水位都能养鱼了,堵水管难道会有啥效果吗?
就为了让男主去关?
二是女主前男友过来拿吉他,他劈腿当然是他的错,女主手都分了,为什么要强行歇斯底里一波?
她不怕前男友报复吗?
人渣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就为了让男主英雄救美?
这衔接什么鬼啊!
三是女主个人的梦想为什么要男主帮她实现?
说实话一个外人轻而易举帮你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女主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了。
四是女主决定跟一个每天醒来都忘掉一切的男人一起生活,毫不犹豫,就好像对方是个健康人一样,过于草率,值得深究的点啊纠结啊啥都没表现出来。
五是女主孕期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还瞒着所有人,担心男主我就不能理解了,他是失忆症,不是心脏病,还能被你吓死?
或者为什么就不能找个亲友照顾一下呢?
哪怕请个护工也行啊,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吗?
隐瞒病情跟变相自杀没有区别,说她是强制文学中生无可恋的女主角毫无违和感。
成年人工作,有专业和普通的区别,专业当然能令人钦佩、给人美的享受,不专业的那些,比如心理医生爱上自己的病人,就要给到观众足够的理由,否则会很难看。
希望男女主每隔10分钟检查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逻辑。
单位三八节给安排的电影福利,迟到五分钟,不得不说的是就这观影我睡了好几觉,除了女主死的时候有点让人觉得意难平以外,确实是我意料当中的狗血爱情片。
无聊。
早知道评分这么低就该在家睡大觉了!
唯一让人有点收获的就是电影中对于失忆症的治疗方式,也算是涨了点知识。
还有一点就是告诉我一个道理,秀恩爱,死得快啊!
三分确实很符合电影的评分,还记得电影没上之前,看了预告片很期待,没看评分就先看了电影,只能说是个莫名其妙的荷尔蒙故事,主角都很容易陷入激情里,对,是激情,两个主角没啥甜甜的浪漫氛围,反而有点像约炮的关系,感觉随时下一秒就要约了,所以也没觉得后面的感情有多动人,觉得都是冲动啊冲动啊,几天就分了。
然后故事越往后越狗血…太雷了,还有刘以豪,第一次觉得他戏有点尬ps 那个什么美苏姐唱歌太难听了,还跑调,煽情部分一放她唱歌我就跳戏,能找个专业唱歌的录吗?
emmm,闲来无事找了这个电影看 ,怎么说呢,有些地方确实不太符合常理,我也很惊讶为什么男女主刚认识女主就带男主回家,然后还一起喝酒,甚至想亲吻什么的,虽然并没有吻到,但这种亲密接触的动作不应该这么快发生才对,没几天之后就很突然的在一起,甚至在一张床上……就很突然!
虽然有一种被塞了一把狗粮的感觉,但是太过生涩,再往后一看,就是婚礼,怀孕,我以为是happy ending的时候突然急转直下,因为生孩子女主去世了!
这是多么操蛋的设定啊呜呜呜,唯一有点意思的大概就是一开始男主一觉醒来什么都不记得,在靠近结尾的时候又重复了这个情节,一开始是奇怪自己姐姐为什么多了个孩子,后面解惑原来是他的孩子,只是他忘记了罢了,有一种循环的感觉,还有一点就是电影里面的环境布置还好,很文艺风的感觉,有时候也会觉得挺唯美吧,虽然有些强行凑数……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点感动于他们的爱情吧,就是有一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感觉,确实挺恋爱脑,不过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也就在此浅谈两句吧
开头
眼里是有光的!
温馨!
录音棚
场景不错
女主家里
吉他🎸
想起来了
婚礼
光在指缝漏出
第一次在豆瓣发表评论,为什么不能打0星,真的是恶心坏了。
先不谈里面所有人的演技,因为已经无话可说了,就谈剧情。
女主和男主刚认识第二天和前男友分手,就跟男主接吻,第四天上床,第四个月怀孕,我踏马就是去找个200的快餐都没女主这么浪。
然后就是女主得病,保大保小,最后才一年女主为了生孩子死了。
好家伙,失忆,误会,分手,得病,流产,去世,这要素可太齐全了。
导演这是自我感动到极点了吧。
是不是还寻思感动到大伙了?
别人感不感动我不好说,反正我只能用打游戏来缓解我脚趾扣出来的海景别墅房。
我最后的评价是,毕导的逐梦圈圈圈危矣,地位怕是不保。
亲密关系,认识自己
打个高分中和一下 这个分太低了
个人认为 这部片子挺好的在内容上很顺畅 没有格外突出的起承转合故事内容在中国是头一次 失忆的爸爸这个早些年韩国有类似的影片整体来说 整部片子的音乐 色彩 穿搭 风格都是比较不错的 每个人审美不同 喜欢的也不同 但喜欢的人还是会为它打call.
我感觉还过得去啊,没有豆友说的那么烂,哈哈哈
有点懵逼,话说,车停在中间,下车不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嘛,是的,科一后遗症,没有感动,男主为啥哭的如此……唉
这个确定不是抄袭外国的电影?剧情有点太荒谬了
确定这是专业导演拍出来的东西?
真真浪费时间
“老婆,你不能死啊,你还要帮忙带孩子啊~!”
其实这个故事内核是很棒的,是可以拍成电视剧或可以有更精彩的意义延伸。黄真真还是走心的,只是有些东西没必要,架构太散了,剧情需要更紧致、内容在接一点地气,就更好了!
青春荷尔蒙
故事其实蛮好的 但是感觉略显仓促 单个看演技都还好 就是可能有点搭不太上…导演是很有风范的 男主也特别帅
不是我的菜。
不要忘记我爱你,不要忘记我爱过你女主娜扎很善良~
人能想出来的故事都大致相同,而每个故事因为角色和感情的不同,也就有了它独特的色彩。爱情的故事肯定是沉浸在或沉浸在过爱情中的人更能感同身受,在车来车的路上争吵的时候确实看到了一个成长了的娜扎,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真心喜欢过的人,会反反复复的心动,跟你的恰巧遇见都是我的刻意制造。这部电影集结了感动,美好和悲情,前半部分对我来说没有很触动,但能体会到两个人之间的一些小美好,看的时候会想象自己或者自己遇到男主这样的恋爱对象,会是什么样,还是挺能代入进去的。到了后边女主去世仿佛后知后觉,突然就崩不住了,尤其那个vcr真的很伤情,后劲儿真的挺大的,这部觉得娜扎的哭戏很合格了。
好看好看
前半段还好,后面就很莫名其妙
刚看完,给个四星吧,和两刚分手的单身狗一起看的,拍的还行,娜扎颜值在线,男主的台湾腔太重了,里面那个美苏的女歌手唱的还没ktv好听,剧情也不负责,该甜蜜有甜蜜,狗血也合乎逻辑,背后的女生哭的稀里哗啦,三个男的吐槽一句接一句,换个角度,只要男主不睡觉,他就一直不失忆
我本来是一个很会从烂片里面找亮点的人
女版《初恋50次》?电影难看,但是古力娜扎还是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