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
Martesa,The Marriage
导演:布拉尔塔·泽奇里
主演:Alban Ukaj,Adriana Matoshi,Genc Salihu,Vjosa Abazi,Kumrije Hoxha,Luan Kryeziu,Edon Rizvanolli,Kaona Sylejmani,Ilire Vinca Celaj,Melihate Qena
类型:电影地区:科索沃,阿尔巴尼亚语言:阿尔巴尼亚语年份:2017
简介:安妮塔(Adriana Matoshi 饰)和贝金(Alban Ukaj 饰)是一对相恋多年的恋人,早年间,安妮塔的双亲在科索沃战争之中失踪了,直到今日,安妮塔依然没有放弃过寻找他们的希望。随着婚礼的临近,安妮塔和贝金感到需要应付的麻烦好像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贝金家人的强势插足,让这对情侣紧张的神经绷紧到了极致。 ..详细 >
有点意思不同的国度
一般,图个新鲜而已,阿尔巴尼亚同志加科索沃战争背景
婚礼标准失恋。如果把故事概括起来,那么想想就是标准狗血,爱着前男友的男人在矛盾中和异性结婚,前男友酒醉婚礼现场。但是展开拍出来的故事好在没有放大狗血,而是平缓地讲述。
男朋友参加他男朋友的婚礼,果然简洁好标题!?061
真的没想到
陷入了同志电影强行苦痛的窠臼之中,柯西胥式的生活流技法与法哈蒂式的道德困境互相打架,充斥全片的无效剪辑使演员本该一气呵成的表演变得刻意零碎。科索沃战争的段落完全是硬上价值,与故事的主线完全脱节。
3.5,战争话题成为废线比较可惜,故事比较简单,小闹婚礼现场但没有私奔,发展到结局也再“正常”不过地选择妥协和放弃了心中的罗密欧,男主间的互动和同框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感情基础远胜于同妻。现在小国冲奥片很多LGBT题材看来是大势所趋,真的是比不了人家的认知和格局
男主很好看啊,太遗憾了这就是现实,不能在一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編故事的人把愛、生死、戰爭、政治、LGBTQ,都混合在一段故事裡邊,看起來合理,但又顯得刻意。
两个男的一个比一个让人厌恶。要不是男一长得美,简直要让人看不下去。但这也许正是这电影拍得聪明的地方。
真的好晦涩。。。
有企图的同志片,可惜是个烂片,太不会讲故事了,结构有问题,人物模糊不清,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看不出美好之处,半点吸引力没有,渲染战争死亡和剧情又有何干。所有的镜头都是浪费的。
这部电影如果拍成40-50分种的花会好很多,电影拍摄不合适琐碎的事太多,毕竟时间有限,如果电视剧那就没有问题,里面的二个男主都挺讨厌的,一个同性,纠结的要死,就别害女人了,另一个真的应该放手,不然就是自虐,你要么直接告诉其他人事实一拍两撒!结局其实可以安排一个男的死掉,要么就安排二个人都去法国,这样好点
去喜欢的男生婚礼上喝醉大哭,这不是我高三脑子里会想象的事吗
难得看到科索沃的电影,了解一个遥远国家的生活。剧情有点弱,婚礼醉酒有点狗血,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没有展开,但是有就是好的
三星半吧,美好的过去与纠结的现在,还有很大挖掘潜力。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两族战争,恐同社会,他国入侵,可以感受到这些政治因素与人民生活的交缠,只是没有那种大道无痕所有一切悄悄渗入皮肤的感觉,不过背景很复杂很宏大沉痛,没表现出色也可以理解。但是整体细腻纪实的风格很喜欢,非常真实非常有代入感。男主那句我想留下来很感动,他想留在男友身边,想留在家里留在这个国家,但是两者却天然地矛盾着。那场玩电脑的戏也很喜欢,从后窥视的镜头、暧昧的对话,敲电脑拍得像搞黄色一样。至于角色,男主他是个好人是个懦弱的人,实在说不出太多责备的话。毕竟现实就是这样,不是所有人都有nol的勇气能力选择离开祖国生活,很多人迫于恐惧迫于压力只能与没那么爱的人结婚。ps.科索沃诶,都有这样的电影了,必须鼓励,希望会有续集。
拍得很平淡倒不是平静克制 而是该有让人情绪起伏的地方却难以感受到 所以更显得男一渣男二婊 心疼女主 唯一一点是貌似女主也没有多爱男主 即使引入了战争议题 却更显得个别场景剪辑生硬混乱
电影不全是现实也不能只靠贩卖民族身份/地域特色/性别议题,不过导演以后值得期待。价值在于纪实和细致,拍出了科索沃人的生活状态,一些普通人的普通感受,对炸弹和死亡习以为常,跟其他地球人一样也会通过酒精和游戏逃避现实,认为塞尔维亚人和同性恋都属于反动派,当然还有库斯图里卡式的婚礼。
从头到尾都没有点破,夹带不少政治私货,按理来说参加同性恋人婚礼的题材也看不少了,但这部莫名看的压抑...男二叫的也太好听了,活生生把我叫ying了..
把科索沃的国情结合得挺好的,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国情参照物了,父权式的家庭模式,违背他人意愿强添饭菜的反智文化糟粕,对性少数群体的讳莫如深,还有对同妻乃至整个女性群体的漠视……除了没有战争其他的都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