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荧屏在发光

I Saw the TV Glow,我看到电视发光,怪奇粉红物语(台)

主演:贾斯蒂斯·史密斯,杰克·黑文,伊恩·福尔曼,海伦娜·霍华德,林齐·乔丹,丹妮尔·戴德怀勒,弗里德·德斯特,康纳·欧麦利,玛达琳·赖利,埃博·本森,艾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荧屏在发光》剧照

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2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3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4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5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6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3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4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5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6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7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8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19荧屏在发光 剧照 NO.20

《荧屏在发光》剧情介绍

荧屏在发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内向中学生欧文原只想安稳度日,直到同校酷姐麦蒂向他介绍了神秘的深夜奇幻影集《神力粉红》——一个隐藏在地下的怪奇世界。两人总是偷窝在麦蒂家里,看粉红少女组对抗邪恶怪物。隔着电视的闪烁微光,欧文的内心也逐渐起了变化。而麦蒂突然人间蒸发,影集断尾,欧文的另一个世界,倏地戛然而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偶像的秘密任务丑娃娃芝加哥急救第一季小飞象咒物寻凶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时间脱离者黑暗的诅咒荒野的寿飞行队鏖兵天府我家浴缸的二三事白雪公主和三只小猪爱情狂想曲情系拉魂腔你回来了亚瑟王河谷镇第六季阿坝一家人我的学霸男友牙狼:红莲之月如龙圆环行动华丽之后塔巴德核灾日月中国传世经典名剧全金属狂潮4克莱尔的秘密渴望城市2德州长子第二季

《荧屏在发光》长篇影评

 1 ) 太长了放不下/自用

我觉得此片想传达的东西就是要通过这种很忽明忽暗的非具像化形式才能呈现出来啊,青春里的抑郁/边缘群体的回荡/摇晃庸碌的日子和那些被遗忘拒绝的本心的对比,拍得碎了点到正是切题的一种。

在庸碌的生活里重新找回小时候爱看的东西却发现重看变得无聊这点我实在感触很深,感觉错过从现实出逃沉入了生活的水底的主角日后回看发现变得俗套不堪和记忆里的恐怖完全无法构成连接的pink opaque后的频闪和模糊效果实在很让人心悸。。。

一种近似目光的涣散的表现带来的恍惚超脱的超现实感就这么在频闪的黑暗中得到体现感觉这片里的酷儿跨儿性少数隐喻都不怎么明显也能被一些人冠以政治正确然后嗯喷也挺奇妙的,Oven被女主劝说走向buried life时,频繁出现的几个Oven背后印着发光的pink opaque标志物隐喻“真我”穿上裙子的镜头去掉反而才缺少特点,缺少一种表现Oven内心深处被rethink的表达吧。

总之五星的私人情绪拉满了,没怎么看过类似电影,但至少这部可能可以为我打开a24的新世界大门

 2 ) 少看电视,多出去走走,学会长大。

2星, 看到一半时突然想起小时候我爸经常训导我的话, 小孩子少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更不要沉迷于荧屏里的虚幻世界。

多出去走走学会长大, 现在想起来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但影片里男主的故事那就是反面教材了。

曾几何时我也沉迷于三国、西游、水浒、武侠里的世界,甚至有时候上课都在幻想自己在哪个世界中不可自拔,后来又喜欢上了打球,钓鱼、做模型,逐渐脱离了幻想中的世界,现在回想起来有欣喜,也有惊异,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只是男主举着棉花糖一直在拒绝长大,一直想活在虚构的荧屏故事里酿成了悲剧,已经分不清现实与电视的区别。

所以觉得这部影片还是有点教育意义的。。

 3 ) 带点小恐惧的一部电影!

看到结尾我也没弄明白什么荧屏在发光,还不如又名扣题呢我感觉Very good很好,You're great你很棒!

我评分就两种,1种1星,1种满星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4 ) 太长了放长评吧

飞机上看了第二遍,整体感受维持原判:可以理解小成本制作,但实际成效确实有限。

玩得挺花但每样都不尽兴,setting精致中透露着想象力贫瘠,视效露拙,审美欠佳,明明巧思诸多,却让人感觉导演穷途匕见了。

尤其是TV部分,感观完全支撑不起设定。

作者性很强,很真诚动人,但是—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说这话—节奏太慢了。

从剧本到导演、后期,节奏是一个比一个能拖。

开头15分钟还可以理解,从半小时开始我真怀疑这是第一版剧本直出(希望A24是真对年轻导演这么友好)。

高潮稍潦草,结尾反而老鼻子长,主角的结局其实已经讲清楚了,再掰开揉碎成20分钟实在没必要。

但就凭她够真诚,够苦涩,我依然选择爱她。

在男权阶级结构的社会里,“少数”已被规定、并不得不承受着主流的诱¥奸。

就像影片里那个地狱笑话,人服从着服从着,就已不需要活爹管教了,爹已自在心间。

(话说LG那个广告是怎么过的,品牌方有点m了属于是…

 5 ) 一次 trippy 的平行世界之旅

这部电影真的有太多可以 unpack,我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这是一部你看完后需要几天时间慢慢讨论的电影,特别像 David Lynch 那种 trippy 的感觉。

毫无疑问,这可能会成为 2024 年最好的 LGBTQ+ 电影之一。

导演是一位 transgender filmmaker,很明显,故事的一部分可能来源于她自己的 gender 经验和挣扎,因为片中传递的情感非常 raw、清晰且强烈。

这种情感有某种 universal 的共鸣,让人无法忽视。

老实说,这部电影让我几天都难以用语言形容我的感受。

作为一个 “xennial”,这部电影深深触动了我。

它捕捉了那种遥远的 teenage angst,比如不确定自己是谁、愤怒,以及对自己世界感到陌生的 despicable feelings;同时也触及了更近的怀旧情绪:对过去的思念,以及在一些随机的瞬间找到归属感却无法抓住它们的那种心情。

这是那种会在时间里反复回忆的电影。

我特别喜欢电影中对梦境与现实的模糊处理——有时候两者切换,有时候又彼此嵌套,就像从一个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又在另一个梦里。

两位主演的表现非常棒,而电影的整体氛围也很出色。

尤其是 neon purple 的持续运用,它的 glow 不仅建立了电影独特的氛围,也象征了那个年代和跨越(或迷失)在不同世界之间的 transcendental 感觉。

 6 ) 對調的鏡子結構 與 酷兒幽靈時間線

非常queer hauntology的一部片,男主(有過跨性別認同而深櫃)那個有美麗強大的可能性的自我 在試探的經年累月裡淡去,終於被日復一日的壓抑和平庸殺死,沒有自己地活著,循著安全但乏味的規則,幾年或者幾十年都因為機械重複過得像一眨眼,在難以自拔被吸入電視屏幕(自身的慾望)去往那被這套規則打為虛幻的理想世界的時候被父權(片中直接由父親角色明示)強行拔回,吐出一大攤lunar juice,在內心裡尖叫發狂後又難以自處地逼自己對著制度化的順直世界道歉,而無人在意。

反之在utopian margins的他的拉拉朋友Maddy是活著的,電視屏幕內外死和生成為了鏡子一樣的相反映襯的結構⋯⋯ 酷兒時間線也好,alternative life也罷,總有些東西穿過日常的迷障依然像鬼魂似的縈繞,那些慾望、感受、心念、想像和希望,哪怕帶著驚奇、震動、痛苦、乃至恐懼,都是一個人生命力的所在,才是不被這壓抑的世界(權力)倫常體系活埋的力量。

不為歸順者的死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生,有自我的一顆心未被征服,而反面那樣懦弱乏味的生是抑鬱的勝利,本質上是更深遠的死亡,這是對調的隱線。

而畫面中電視的瑩光裡,那幽靈縈繞的真心,自己之所以為自己的原因,在自決時刻凸顯的主體性,而不是高度符號化的體制自動寫出來的重複代碼,那才是靈魂把握時間乃至生命的解法吧。

 7 ) Side Affects:致所有被这个顺直世界gaslit的跨儿酷儿们

最近去看了《I Saw the TV Glow》第二遍,最后半个小时一直在抽泣,很喜欢很喜欢。

这个片子太trans太queer太autistic了,很同意友邻Enlightening评论写到的,I Saw the TV Glow对跨儿负性情感的探索和呈现实在太无与伦比,让语言也相形见绌。

跨儿的负性情感是什么样的呢?

是Maddy说的feelings of years passing like seconds,是being haunted by subtle feelings of unreality, not knowing if the life I'm living is real,是在一些转瞬即逝的瞬间感到一些重要的东西不对劲却不知究竟是什么。

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灌了Luna Juice、被永远地困在了一个噩梦/一个虚假的midnight realm中而无法醒来。

或者:是以为自己坐上了回家的飞机,却在中途被告知你余生都要在这个飞机上度过。

是一遍一遍地杀死一个可能存在的、正在存在的、另一个世界的强大的美丽的自己——并说服自己那只存在于幼稚的幻想中。

是拒绝掉唯一理解你的朋友跋山涉水回来想要拯救你的尝试,在朋友消失后剩下的日子里不断说服自己「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并一次又一次地压抑住任何指向另一个答案的迹象、任何尚未熄灭的火苗和渴望。

是在无人知晓的夜晚再也忍不住去想无数的「what ifs」,what if I really was Isabel, what if i really was that powerful, beautiful woman, buried alive and suffocating to death?是被强行灌下Luna Juice、被囚禁在结构完美的噩梦里忘记自己是谁、自己可以是谁,并忘记自己正在被活埋、窒息死去。

是被活埋、日复一日地感觉到窒息、发出濒死地喘息却不知道为什么,是即使不再记得却仍然在一些瞬间感觉到自己正在死掉。

是大声尖叫呼救时却没有任何人能听到。

是在一些鼓起勇气想要反抗的时刻,却被父权制给暴力地拉回这个facade被制止被警告被用淋浴蓬头冲洗直到你所有的想要transition的念想以及所有的longing都渐渐熄灭、直到the pink opaque里的你/transition的你渐渐被活埋死去、直到你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荧光会觉得过去曾经渴望和尝试接近那个光芒的自己无比滑稽、让你感到无比羞耻。

是——在所有这些之余—— 你偷偷在没有人看到的厕所角落幻想切开自己的身体,对着镜子扒开自己的胸膛,看向里面仍然存在着的蓝色荧光,感到些许的安心和无尽渴望。

是在你从那个厕所出来后,却为自己在想象中切开身体而看到的那一点点荧光,弯腰低头对这个漠视自己的顺直霸权的世界,一遍又一遍地迭声道歉。

I Saw the TV Glow的标题呼应Owen把自己的胸膛给切开,看到自己胸膛里面的the pink opaque放映时的闪闪蓝色荧光。

荧光是the glow of that other world/life, of the world inside the cut of Owen’s body, of the possibility of (post-)transitioning。

切开自己胸膛久久注视身体里的蓝色荧光的那一幕,也说明Owen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切片里仍然能看到The Pink Opaque——看到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自己(Isabel或是选择了transition的自己) 会是怎样。

在这之后,影片就结局了。

是十分压抑的结局:Owen为自己忍不住(在想象中)切开自己的身体看到的蓝色荧光,一遍一遍地对这个顺直霸权的世界迭声道歉,而周围的人却视若无睹。

不过,「希望」也同样生长在其中:I Saw the TV Glow这个片名里的I saw是过去式而不是现在时,意味着“right now I am not seeing it”,好像表明着曾经瞥到的the glow的消失,ta彻底压抑了自己和自己的渴望;但另一个角度,“I Saw”的过去式也意味着ta曾经看到过——而ta曾经看到过的可能性、另一个可能的世界、可能的自己,是ta再也无法忘记、再也无法假装未曾看到不曾知晓的东西。

在读影评时,看到一些观众把I Saw the TV Glow当成一个警世寓言——如果你不transition、待在柜中、hiding from yourself,那你就可能会经历表面光滑完美、内里却感到持续窒息的、如同被活埋的一生。

这个解读或许有道理,但我看完之后,我却也感觉Jane Schoenbrun是更温柔的,就像昨天偶然在一个博客底下读到的评论一样:「 I saw it, cried a lot, and read this blog. I'm a trans woman, a couple years older than Owen, and what struck me most about the film was the empathy it shows for those of us who had to wait a long time to realize who we were, and longer still to discover that life really could be experienced in dayglow.」在I Saw the TV Glow的荧屏上,紫色的荧光粉笔在地上温柔地写下:「There is still time.」

情节梳理(可能有的地方记忆会有差错):0. 中学时两年后在操场重逢,Owen说到想再去Maddy家sleep over一起看The pink opaque while it airs,Maddy说「我喜欢女孩,我不喜欢男孩,这个你是知道的吧?

」然后Maddy问Owen说「你呢?

你喜欢女孩吗?

还是男孩?

」Owen说「I don’t know. I really don’t know. I…I like TV Shows」。

然后Owen又说Ta感觉每次去想这些的时候都觉得像是把内脏的一些东西给挖出来,even though it was empty inside. 所以在避免去想,ta说到i know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e,ta说my parents know that too。

然后Maddy说maybe you are like isabel, afraid of what’s inside you.【对Isabel来说她所害怕的是她的强大的魔力,而对Owen来说是being a trans/queer kid, the desire/possibility of transitioning】1. 操场聊天后,Owen第二次在晚上去Maddy家实时看the pink opaque,并且在看完后Sleep Over。

Owen睡在地上,而Maddy则神情孤独地蜷缩着抱着自己的腿说,自己有一种感觉,就是如果继续留在这个小镇上就会死掉,所以ta打算逃走,并让Owen跟ta一起逃走。

那个晚上Maddy给Owen后颈上画了一个紫色荧光的The Pink Opaque的幽灵纹身图案(也是The Pink Opaque电视剧里Isabel和Tara后颈上有的图案)。

Owen在那个夜晚仰躺在那里,看到了很多来自另一个世界(the pink opaque)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散发着那个世界的紫色荧光。

第二天回家后,ta使劲地搓洗掉了自己后颈的幽灵图案。

【感觉没有比这更完美的用来传达导演想要表达的dysphoria的那种ghostly quality以及Owen如何hiding*even* from theselves的视听语言了】

2.Owen最后也没有跟Maddy一起走,而Maddy消失了。

警察来了却一点线索也没有,只有一个电视机在后院焚烧,而在这之后the pink opaque停播了,好似永远留在了第五季的结尾。

在二十年后的深夜,Owen和Maddy重逢之前,Owen在开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奇异的景象,大树横倒在地,而滋溜溜作响的电线抽搐摆动,地上洒满广告传单,整个夜晚笼罩在紫色的荧光下。

Owen捡起地上的传单,发现上面写着Season 6 Episode 1: Escape from the Midnight Realm(第六季第一集:逃离午夜之域)。

【之后的一切情节可以理解是在呼应这个,可以理解成ta们现在是在the midnight realm,而Maddy来找Owen以及相约在操场把这个世界的自己埋葬就是在带Owen尝试逃离这里,虚假的The Midnight Realm。

】3.Owen和Maddy在超市重逢。

Maddy带Owen到了一个酒吧。

Owen问Maddy这些年去了哪里,Maddy却让Owen先回答ta一个问题,即Owen是否还记得小时候ta们一起看的电视剧,The pink opaque。

Owen回答说当然记得。

Maddy继续追问Owen:你觉得那只是个电视剧吗?

你难道没有过觉得分不清那个电视剧和现实的时候吗?

没有一些时候觉得那个剧正在叙述着你自己的生活, 你在看着你自己的生活在荧幕上徐徐展开?

你没有一些时刻觉得你就是Isabel,Isabel就是你吗?

4.Owen回家重看了The pink opaque第五季的最后一集,也是the pink opaque停播前的最后一集结局。

结局里,Isabel和Tara计划meet in person一起对抗终极怪物月亮圆脸怪mr. Melancholy,但是mr. melancholy已经提前把tara放倒了、活埋了起来。

Isabel见到的Tara转过身来,是假扮成Tara的月亮半脸怪冲她邪恶地笑。

之后月亮半脸怪把Isabel也给绑架了,把Isabel的心给生挖了出来放进了工业冷冻箱里,并给她灌了很多蓝色的月亮汁(luna juice),这样Isabel会沉入深深的梦乡无法醒来,并且会忘记曾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一切。

圆月亮怪mr.melancholy大笑着对睁不开眼皮的Isabel说:你将去到The midnight realm,并且会永远留在那里. It is such a wonderful, wonderful prison.You will not remember anything, your real name, your superpowers, your heart. You won’t even remember you are dying. 然后Tara在luna juice的作用下就到了the midnight realm。

Mr. Melancholy手上拿着一个水晶球,而水晶球里隐隐显示的图像是少年版的Owen在专注地看the pink opaque,暗示Isabel在the midnight realm成为了什么都不记得,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记得自己正在死去的小男孩Owen。

然后Mr.Melancholy把心被挖出来被灌下Luna Juice的Isabel给活埋在了土里(They buried her, alive)。

【被活埋、忘记自己、日复一日的窒息,被永远地困在了一个噩梦中而无法醒过来,并且努力压抑克制自己,并忘记一切包括忘记自己正在死去,正如在小镇/以及别处的queer trans kids。

The feel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in a facade, here, in a dysphoric nightmare.以及忘记自己名字这点也会让人想到name changing和deadname。

】5.Owen回到了自己的公寓,重看the pink opaque,被渴望驱使ta一头钻进了蓝色电流的电视机,而ta的父亲拽着ta把ta拉回这个世界,又把ta提溜到厕所,把淋浴蓬头打开到最大,把ta的头塞到淋浴蓬头底下冲洗。

Owen呛着水想要离开却无法,低声尖叫喃喃嘶吼着什么,将近被冲死在洗浴室里,吐出了一大堆蓝紫色闪光的碎片。

【Owen仍然是有transition/gender non-comforming的举动的渴望,ta仍然向往着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另一个世界的荧光,但是在ta做出一些打破cisnormativity的举动/行为时,ta父亲/父权制/顺直霸权世界又会制止ta,并且惩罚和压抑ta违背cishet norms的行为,好像那种transition的渴望是某种污染物一样给ta带有惩罚意味地「清洗干净」。

】6.Maddy/Tara和Owen/Isabel在中学校园的充气帐篷里碰头。

Maddy/Tara讲到自己从这里消失逃走后到了Phenix,ta改了名字一切找了份工作,在游乐场打工负责把棉花塞到玩具动物里。

然而,ta还是觉得一切都不对劲,并且知道即便再换个地方也是一样的。

ta觉得时间很不对劲,时间过得快得离谱,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却转瞬即逝得像只有几秒过去了一样,ta感觉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这里ta再次提到了时间:dysphoria的时间体验,subconscious passing of years,everything isn’t real, and this life feels unreal.】7.然后终于在一天,Maddy/Tara付钱给一个无所事事什么活都接的人把Ta给活埋了(虽然那个人不知道)——Ta挖了一个坑,买了一个棺材放在里面,自己躺了进去盖上了盖子,然后那个人一点一点把土给铲进去,把棺材给埋起来。

躺在棺材里,Maddy很快后悔了想要出来,ta用力尖叫但是没人听到ta的声音,ta用力击打棺材但是没人理ta,ta感觉到持续地窒息,ta尝试让自己的唾液腺生产唾液这样ta能有一点水,ta尝试了一切可以逃出棺材方法,但是土实在是压得太实了(which, Maddy says, “was what I asked him to do”)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逃走。

然后在窒息和绝望之中,Ta渐渐感觉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渐渐感觉自己离这个身体越来越远,远到渐渐像是从远方观看一个屏幕上的自己,watching themselves on TV, until the screen was so small that they couldn’t see themselves anymore。

Ta说:然后,我从地底爬出,到达了地面,我到了The Pink Opaque。

就像从一个噩梦中醒来一样,我曾经作为Maddy Wilson活着的那一生渐渐远去,就好像一个短暂的幻觉,片刻之后几乎什么都记不得了。

所有那些曾经感觉如此真实的记忆,都随着雨水的冲刷流走了。

我终于又变回了我自己。

Owen说不可能,The Pink Opaque只是个电视剧、Maddy说的这一切只是个fantasy,这里不是the midnight realm而只是suburbs. Owen说ta清楚记得小时候跟爸爸一起去球场看球打球,记得跟妈妈在厨房做饭,这些记忆如此真实。

Maddy则说那些记忆都是假的,都是为了干扰ta,让ta无法回到真实世界(即The pink opaque),让ta永远被困在这里,以及让ta忘记在现实中的自己被活埋正在死去。

【Trans experience of: 意识到你的身体不属于你,你的生活不属于你,你以为真实的记忆其实是虚假的,那个自己无比陌生,而你只是那个自己的生活的观众。

而如果要transition或者找到另一个更真实的自己,需要在某种意义上埋葬和杀死现在在这里的曾经的自己。

8.Ta们深夜在操场会面准备埋葬这个世界的自己,回到The Pink Opaque里。

maddy跟Owen说「我知道这很吓人」 (即我们需要在这个世界把自己给埋葬掉/让这个世界里的自己死掉,才能够从the midnight realm逃出,并且去到the pink opaque的现实世界),但是Maddy说「但我们没有选择」。

ta们手拉在了一起,准备一起去the pink opaque,但是owen低声自语「It’s not real, I don’t think about it」,在最后一刻还是选择了推倒Maddy,然后自己跑掉了。

Maddy坐在操场的地上怔怔地悲伤地看着owen跑走的背影。

【Maddy的两次对Owen的请求/邀请(一次是小时候一起逃离小镇,一次是这次一起埋葬这个世界的自己),是在邀请ta came out/transition,但是ta还是选择了继续在这个世界里/选择了closeted以及压抑住这一切相关的感受和渴望,Owen还是选择了再一次压抑以及保持现状,并且说服自己只要不去想就可以过下去。

】9.Owen在家里躲了几天,叙述到「I told myself I made the right choice. (i.e., to run away from the playground/Maddy/Tara).」Ta说觉得maddy的故事很离谱不可能是真的,觉得自己跑走是正确的决定,觉得it is just a fantasy, kid's stuff,觉得自己不可能是Isabel。

然而在空无一人的影院里深夜工作的有些夜晚,ta又无法克制地想「万一呢?

」,万一ta真的是Isabel,万一ta真的是那个强大的、美丽的女孩,在另一个世界里跟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用她们的超能力打败怪物、拯救世界。

Owen说ta有时以为、或者希望maddy会在某刻出现,然后强迫ta到the underground,去到the pink opaque的世界,但是maddy再也没有出现过,ta再也没有见到过maddy。

【Trans side affects of 不断否认自己的感受,不断告诉自己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一个不存在的幻想、无法变为现实。

同时又有着无尽的渴望,但又不断压抑和否认自己的这些渴望告诉自己这些只是fantasy、kid's stuff。

】10.后来,Owen的爸爸也去世了,ta自己一个人住,并且买了一个很大的电视机。

The Pink Opaque也不再需要通过录像带来看了,而是可以直接在这个电视上随时想看就看到。

一个晚上,Owen心血来潮打算重温The Pink Opaque,然而Ta发现什么都变了,以前觉得无比吸引心神的、让人兴奋的、让人恐惧得睡不着觉、让人期待的电视剧变得无聊而平淡、十分滑稽,甚至让Owen无地自容并且无法理解,觉得曾经自己怎么会曾经对这样庸俗的电视剧如此着迷。

【跨儿们被这个世界给压迫改造到为曾经所渴望、痴迷的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自我的自己,而感到羞愧耻辱。

How trans and queer kids/adults are often taught to feel about ourselves all the time (i.e., shame)。

11. 几年后的一个晚上,一个有钱的家庭的小男孩在娱乐城过生日,很多娱乐城的员工都带着彩色的尖顶纸帽去给他庆祝,Owen作为娱乐城的员工也跟随ta们一起去庆生。

然而ta的嘴唇泛白起皮,眼眶青黑色严重,有力无气,状态如同快要死去一般。

在那个白人小男孩的嘈杂的生日派对上,领班大喊让ta们所有员工都唱生日歌唱大声一点,而Owen则受不了如此多的感官输入,当场meltdown开始尖叫,Owen在那里不断地说somebody help me i’m dying. I’m dying. 而周围的人和时间都静止住了,一动不动,没有反应,宛如死去。

【另一个transition的自己正吞着luna juice/毒药而无意识地渐渐死去并被活埋,周围的人却对此毫无反应如同僵尸一般。

这一段除了trans experience之外其实也特别autistic,Owen和Maddy两个主人公都很autistic,包括ta们对the pink opaque的着迷可以理解为autistic special interests,Owen被ta的同事提到的不与人对视,肢体语言/Owen在操场上把书包立在脚边的那几个动作以及在Drive-thru点餐,还有这个场景里Owen很明显的autistic meltdown。

】12.下一个场景是Owen在厕所跪在地上,洗手池里有一些蓝色黑色的液体固体混杂的东西(呼应luna juice的颜色),右手边有着一个裁纸刀,ta伸手去够刀然后在胸膛肚子那里一点一点沿着中线切开自己的身体。

那个画面非常visceral,还有ta中间的皮肤向外翻卷。

然后ta面对镜子,双手插入胸膛把皮肤向两边一点一点往外拉,显露出胸膛里隐隐的蓝色荧光。

胸膛里的那个蓝色荧光是the pink opaque的放映,当时正在播放第六季的预告广告。

Ta久久注视着镜子里映照的the pink opaque,神情充满无尽的longing。

【这里ta忍不住还是去have a little glimpse of that other world, that other possibility,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itioning, of being that powerful beautiful woman Isabel in another world。

并且ta充满渴望,为知道那个自己还在自己身体里残留着一点点存在感到一点安心和慰藉。

下一幕则立刻切换到ta其实是在对着洗手池干呕,胸前衣服完整胸膛平坦,并且经理在催促。

这一段我不停抽泣。

】13.Owen出厕所门之后就是这个片子的结局了。

还是在ta工作的娱乐城,别人都沉浸在无尽的娱乐之中。

而Ta则边佝偻着身子走路,边一遍一遍地对着左右两边的人迭声道歉,说“i'm sorry. i'm sorry. i'm so sorry.” 没有人注意到ta也没有人理睬ta。

【ta为自己忍不住have a little glimpse of that another world’s glow,为自己忍不住(在想象中)切开自己的身体看到一点点那个蓝色荧光而一遍一遍地对这个顺直霸权的世界迭声道歉。

】14.还有个不记得时间线上是什么时候的画面:很喜欢一个闪回画面里Maddy看着Owen换上跟Isabel一样的粉紫色长裙,Owen/Isabel和Maddy/Tara嘴角都挂着的一抹想要压下去但藏不住的微笑。

 8 ) 有时我们的日常和cult film零距离

记录一下…拍给酷儿看的电影,从原声带阵容和电影本身都足够"indie"缓慢的叙事节奏铺垫压抑氛围,不断把你拉进pink opaque(粉红欧贝)的世界,不时涌现的cult元素都很精彩,但后半段实在是有些垮掉。

关于粉红欧贝pink opaque is more than real life,忧郁先生挺像是一种压迫,联想到小时候很怕的人体模特…Isabel和Tara映射现实中的owen和maddy,关乎一体两面。

最终owen迷失自己,maddy不知所踪错过maddy的救赎,owen就只能永远活在永夜之境,过着越来越窄的生活,不断重复又重复,几年就如几秒一样,没有区别。

owen在电影尾声剖开自己之后,情绪排山倒海而来,但已没人能接住他了…只剩下自己消耗内心噪音,随后投向生活一遍遍地对不起太内敛的隐喻,看完才后知后觉,maddy说那些美好的回忆是诱惑owen留在小镇(留在永夜之境),应该是在指原生家庭对酷儿的拉扯吧,藕断丝连的感觉。

 9 ) 我咽下的不是家

我咬下一块混凝土他们把它叫做家灰色,结实,不容置疑我每天在里面醒来像醒在一个没有窗的预言里家人说话的声音像旧电视里卡住的对白一遍遍重复:“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可他们永远听不到我身体的锈响——那是我多年以来咽下去的“为你好”我咽下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焦虑他们对我未来职业的妄想像吞下一张张未签字的合约贴着我的喉管往下刮我咽下这“被爱”的绳索咽下不能哭的日子咽下生活的废气咽下家庭伦理和孝道这双老虎钳我咽下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性取向像咽下一个从来不被允许存在的我直到我再咽不下了所有我曾小心翼翼忍下的现在都反刍上来像一场内爆的火山将我一点点从“儿子”的外壳中剥离出来我站在这个小镇边缘看见自己被压扁在长方形的日历里像一个被轻轻贴上“失败”标签的盒饭我要离开带着我的不合时宜带着不愿被折叠的锋利带着沉默的、哑着的呐喊像一个终于学会拒绝的哑巴我会把这些碎片拼成我未来的地图铺进一首不再耻辱的诗

 10 ) 酷儿的时间图谱:《荧屏在发光》与夜的政治学

!!

本文对相关的影片有剧透是时候该思考一下酷儿的未来了!

又或许,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酷儿真的需要一个未来吗?

酷儿的未来这个话题一直萦绕着我。

我迫切地想知道酷儿的未来在哪里?

又会是什么样子?

以让我摆脱自己每天不断循环论证自己存在合理性的思绪漩涡,赋予自己前行的动力。

但是,思考的越深,对于酷儿未来的感知便会越陷入到一种失序的局面中。

它总是在逃逸我的捕捉,无论是在设想的政策层面,还是在真实的生活层面。

线性时间框架中的未来概念注定不会成为,也不能成为酷儿的乌托邦。

想象一种未来就是在想象一种可能性,而想象一种可能性就需要想象一个发生的场所,正如视觉图像总会有一个背景——即使它是虚焦的,它的背景也是模糊的在场。

在这样的想象结构中,时间和空间永远是纽结在一起的,所以当我们在思考酷儿时间的同时也必须要构想一个酷儿空间。

而在如今的现实情境中,我们的空间要么正在遭受着官方的管制和封禁,要么正在经受着异性恋规范主义话语的弥散和浸润,于是,一个纯粹的酷儿空间的缺失造就了这场感知酷儿时间的不可抵达。

因此,我始终试图在“别处”——文学、电影和学术文献等——寻找哪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纯粹虚构或需要再进行在地化的构想,以让我能借此重新获取抵达现实的方法论。

《荧屏在发光》便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个。

当习惯把问题复杂化和困难化的时候,谁又能想到“周六晚10点半在地下室看儿童节目”就足以把酷儿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酷儿存在于一种“怪异”的时间体酷儿总是正在体验一种非常“怪异”的时间,它完全脱离异性恋规范主义结构中的树状时间图谱。

就像影片中《粉红欧贝》(Pink Opaque)这样一档儿童节目,竟然是放在晚上10点半才开始播放一样。

10点半要迟于儿童被规定的睡觉时间,是被明令禁止继续玩乐的休息时间。

这种规矩无形中会对儿童的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因为它明确着时间的秩序。

从早到晚,起床-学习-娱乐-休息,这种不断被重复的,占满一天的日程形塑着儿童程式化的时间感知。

将其从一天延展到一生的维度便成为了,出生-上学-结婚生子+工作-退休-死亡,一环扣一环的树状生长模型。

这种时间结构就像埃德曼宣称的“繁殖未来主义”(Reproductive Futurism)一样,本质上是挪用了生育结构中的繁衍生息的意识形态,从而维持着秩序,或者干脆可以直接说是异性恋的秩序。

而酷儿因为或主动,或被动地从生育的传统叙事中脱离开来,以及在身份认同过程中所经受的深刻自省的个体意识,而发展了向旁侧生长的可能。

这种退离是酷儿最具解放性的姿态之一,然而就目前的现实环境而言,这也是酷儿遭受到痛苦,乃至是生发抑郁的原因——个体的自我在被权力的话语来回倾轧。

当你觉醒成为“粉红欧贝”的一员时,忧郁先生(Mr. Melancholy)便注定是你一生的宿敌。

《荧屏在发光》剧照-忧郁先生登场在日常的时间秩序中必然需要裹挟着话语的权力,尤其是父系律法的规范,来保障例外不会发生。

影片中虽然对父亲的视觉呈现不多,但其总是无形地笼罩在两个主角的家庭中,是麦蒂家中如果看到有男生留在家里过夜会暴打自己但却始终没有出现过的继父,也是欧文家里作为唯一的决策者,具有一票否决权,规定着自己行踪的父亲。

无论是欧文想要在晚上10点半看电视,还是想要去朋友家过夜都需要经过父亲的同意。

父亲此刻化身为一个为父系律法做审查的形象,规范着儿童的成长节奏和成长状态。

当欧文提出要看《粉红欧贝》时,父亲简单地说了一句:那不是女孩看的节目嘛?

便清晰地把父系律法和异性恋规范主义划上了等号。

同时,镜头以在父亲侧后方仰拍的方式加重了父亲的权威,牵引出如同欧文的我们曾经遭遇过的生活经验——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总是如同欧文一样缩在摄影机的下位中瑟缩地等待着“父亲”的回应。

《荧屏在发光》剧照-父亲的权威这种权力的运作旨在保证着儿童服从父的权威以平滑地,顺利地进入成年,一个铭刻着异性恋规范主义的铭文而不会生发逃逸的时间阶段。

而且,这种权力规范要想发挥作用并非仅仅只是嘴上说说,而需要“父”的形象的真切在场,甚至是以身作则的示范。

相较于无时无刻在场的欧文父亲,在夜间工作(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夜晚不在场)的麦蒂继父对其暴力性的规范更像是一种恐吓,总是在两者错开的时间中走向失效,这也是为什么麦蒂可以自由地探索自己的酷儿性,而欧文总是在担忧和怯懦中返回异性恋的秩序结构。

酷儿会在规范失效的时间中冒出头来,伸个懒腰,喘口气。

但又总会遭受到“父亲”的镇压,要么在自我的挣扎中体验到所有的负面情感,如麦蒂,要么直接退回到异性恋的结构体系中,如欧文。

“游荡”是最具酷儿式的姿态之一。

欧文在学校,游乐场,森林,去麦蒂家的路上等的行走的动作被着重的凸显。

有时摄影机是主观的参与者,领着观众跟在欧文后面晃悠;有时摄影机是客观的见证者,平行于欧文的视角观望着他往返于异性恋的秩序空间(朋友家/自己家)和酷儿的空间(麦蒂家的地下室)时的动作和情绪。

《荧屏在发光》剧照-欧文的游荡

《荧屏在发光》剧照-欧文的游荡此外,在《粉红欧贝》的电视节目中,镜头也总是呈现伊莎贝拉在森林里游走的姿态,并且在她的游走中具体突出了其感官体验——感受风和森林的气息。

《荧屏在发光》剧照-伊莎贝拉身体与环境和空间在游荡中不断发生着近密性的关系,这必然意味着身体的绝对在场,而且在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眼睛的在场。

眼睛要时刻观看,无论是在浏览新的环境,经由视觉打开自己的联觉体验,还是在警觉可能潜藏的危险等等。

此刻,眼睛要先于心灵。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眼睛经常是不运作的,他们在看,但是他们看不清,看不到,所谓的正常社会为他们配的有色底片永远在模糊着人们的视线,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内心已然经受过秩序洗礼过后(资本秩序,父权秩序等等)形成的“常识”和“惯性”。

所以,瞎晃悠式的游荡或许是最具酷儿性的实践,它直接撕破了现有秩序下必然裹挟的目的论叙事,使得空间被认真地体认,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容纳人的功能性场所,并且让线性的时间失效,因为人在其中,并不是“在前进”,也不是“在后退”,而仅仅只是“在”。

因此,随着麦蒂“消失”,欧文回到家庭秩序中,被视为是“不务正业”的游荡再也没有发生,就连因事故晚到家都要主动向父亲进行道歉。

抛弃作为酷儿的自我就需要首先抹除掉游荡的动作,遵守着常规的“两点一线”式的行动惯例。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规训的逻辑反推过来,实践游荡其实就是在实践一种酷儿性。

在这种意味中,游荡要比骄傲游行和彩虹跑在我们的现实语境中更具有实践意义,后者的意义在于高调地宣扬自身的主体性,但需要面临和官方不断地进行协商或直接遭受禁止的处境,而前者的意义更为细碎不易捕捉,但又可以在现有的秩序规范中清晰地划开一道口子。

二、遗忘的速率:被规训的成长寓言就像英雄之旅本质上只是一场收编之旅一样,成长的叙事也不过是一场服从性测试,而遗忘是在这场测试中达到合格的必备技能。

忘掉那个衣橱,忘掉那个玩伴,忘掉那个探索出来的自我,你便会成为这个社会合格的一员。

和朱迪斯·哈伯斯坦姆在The Queer Art of Failure一书中将遗忘视为是一种抵抗策略不同,遗忘在这部影片中,抑或是在大多数的现实情形中,是为了更好地服从。

在这两种情况中,遗忘均摆脱了消极地,被动地失去记忆的状态,而是成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

但是对于后者来说,这种意识并非是建立于哈伯斯坦姆所说的主动从家庭叙事中撤离,也没有在遗忘中实现“对来自他者的知识更加开放”的畅想,以摆脱强调连续性和继承的异性恋未来观念的现实支配。

相反地,这种遗忘是彻底带着回归家庭的,封闭自我的目的论而进行的。

与麦蒂清晰的女同性恋身份不同,欧文在影片前半段的爱欲状态被模糊化了。

即使在青年时期被问到性取向的问题时,他也只是支支吾吾地回答了一句:“我不知道,我···我···我想我喜欢电视节目。

《荧屏在发光》剧照-操场对话当然,一旦你接受性欲是流动的,这个回答就非常具有酷儿意味,否则你可能只把其视作一句玩笑。

我们可以说欧文非常擅长做保密工作,正如他会在天亮后就立马把粉红欧贝的涂鸦从自己的脖子上擦掉一样。

他始终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面对父亲的严规,母亲的病逝,他把自我的那一部分完全封闭起来。

直到麦蒂消失再次回来后询问他还记不记得上学时在地下室看《粉红欧贝》时发生的事情,记忆的碎片才开始穿插进来——在这些碎片中一个穿裙子的欧文从衣柜中走出来,打乱了影片原本线性的叙事节奏。

《荧屏在发光》剧照-镜中模糊的异装的欧文在这里,一方面是酷儿的时间性意味再次被凸显,出柜是对线性时间的扰乱。

而更为重要的意味是其把整个故事扭转为“如何经由遗忘,再次回到柜中”的成长叙事。

在这场遗忘中,作为酷儿的身体/行为体征被隐藏起来,或者可以说将酷儿凝缩为一个儿时玩具收纳在心灵角落的某个储物箱里,从而让自己表现地更符合这个社会所要求的性别特征。

身体不是自我,也不反映自我,反而成为了包裹在自我外面装点门面(无论是伪装,还是依照规矩)的厚厚壳。

这也是异性恋规范主义下的身体观,身体不是自为的,而是建构的,并把这种建构的身体默认规范为是一种本质。

这同样解释了为什么欧文在最后面临窒息,而再次正视自我的时候,需要将肉体撕开才能看见那个早已被遗忘的自我。

此时,遗忘只是服从于规训的手段,而非是抵抗规训的途径。

把遗忘浪漫化和政治化的做法至少在我们目前的现实中不具有解放的意义,反而是一种自我压抑。

影片本身是一场事后回忆,时间跨度可以使其被看作是欧文一生的故事。

这和影片人物在看《粉红欧贝》形成了很好的相互指涉。

麦蒂和欧文在看这档电影节目来探索自身的身份认同,我们在看这个电影来探索我们的身份认同。

在这个叙事中,时间被清晰地划分为四个阶段:1996年,两年后,八年后和二十年后,而各个部分的时间跨度和生活内容被精妙的组织,凸显着不同情境下的生命速率。

《荧屏在发光》剧照-时间线

《荧屏在发光》剧照-时间线

《荧屏在发光》剧照-时间线正如麦蒂从午夜领域再次回来之后问欧文:“你有没有感觉到我们当时在看《粉红欧贝》的时间是不是在正常流逝”一样,这几个时间阶段下的时间流速是各为不同的。

在两人相遇的时间里时间是在缓慢的推进,有大量的交谈、行走和探索,而在麦蒂消失的时间里时间的速率被极大的调快和压缩,留下的只有一笔带过的枯燥的工作日常,和被反反复复重复的惯例常规。

在异性恋规范主义的社会生态中,它其实本质上主张人要主动地进行遗忘,并且不提倡不断追忆,因为一旦要进行追忆便会意识到生活内容的贫瘠,不断增值的表象也只是其用来掩盖这个事实的方式而已。

程式化的生活不会赋予你生活的质感,不断敞开和流动的生活才会让你主动拥有。

因此,酷儿的生命速率和异性恋的生命速率注定是截然不同的。

在成长的遗忘中还要求不断地进行自我说服。

什么时候一个人真正变成一个大人?

并非是结婚生子,有了工作的时候,而是主动地把之前的生活状态视为是低幼化的时候,他终于摆脱了儿童的异想天开,而开始以一套被规范好的思维模式看事情。

在这种转变中,回忆开始被重新审视,原有情境下的情绪体验被主动遗忘掉,而事物原本具有的那层魅力就在这种重构中被用这套陈规祛除了。

就像欧文八年后再次回看《粉红欧贝》再也看不到由忧郁先生这一宿敌背后所凸显出来的那层酷儿的真实遭遇,而只将其视为一个“小孩东西”(kid stuff)。

欧文就此彻底回归到了异性恋的结构体系中,完成了这场被规训的成长的叙事。

《荧屏在发光》剧照-Kid Stuff三、夜晚属于我们酷儿存在于夜晚!

影片的主要情节均发生在夜里,是在晚上10点半的地下室,午夜的学校,夜间的Double Lunch酒吧···,而白天仅仅作为转场出现。

事实上,电影之外,我们能够回想起来的酷儿空间也总是在晚上,酒吧、俱乐部、寻欢的公园等等。

仿佛只有夜晚才能够激活酷儿的存在。

然而,这种联结并非是随意和主动的,而是酷儿在遭遇严峻的现实境况后被迫作出的选择。

只有夜能够包容酷儿。

夜总是带着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混沌性,在黑暗中不清晰,甚至直接是看不见,便能够为酷儿打造一个隐蔽的空间来展现自身。

它可以是封闭的集体性空间,酷儿在其中可以酣畅淋漓地展露自身;可以是一个脱序的时间,酷儿可以在其中游荡和探索来实践自己的身份;也可以是一个借口,夜晚的混沌和迷醉总是在扰乱着自己的心智,从而使酷儿免于被权力矫正。

于是,在黑暗中寻找自我表达和社交的空间成为了酷儿的常态。

夜晚也就这样成为酷儿身份形成的重要背景。

此外,酷儿在社会中总是处于或不可知,或边缘化的状态。

因为“默认异性恋”的社会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不主动说出自己是酷儿,别人就不能下定论。

酷儿从来都是“缺席的在场”,即幽灵。

人们只能借由“痕迹”来感知Ta,但是永远把握不住Ta。

而幽灵只存在于夜晚。

酷儿可以挪用夜晚。

虽然在影片的设定中,“午夜领域”(Midnight realm)是被忧郁先生所统治,但同样也是麦蒂和欧文探索自身身份认同的场域,正是晚间的《粉红欧贝》和衣橱故事构成了他们身份认知的全部。

而忧郁先生与其说是代表着酷儿受困于的负性情感,不如说是异性恋规范主义结构的具身化,是权力的代理人。

正是这种权力把本无直接关系的酷儿和忧郁关联到了一起。

我们需要穿透情感的维度去直面它的内核。

因为,夜晚是我们和其正面交战的场所,我们需要看清楚真正的敌人是谁。

否则就只是在情感的漩涡中把矛头对向自己,陷入不断内耗的处境。

影片清晰地利用了电视节目和现实世界的类比来强调夜的政治意义,《粉红欧贝》中伊莎贝拉和塔拉是在夜间寻找彼此来对抗忧郁先生,麦蒂试图拯救欧文时也是发生在午夜,我们既然只能存在于夜晚,也仅能在夜晚找到彼此,那就让我们把夜晚作为抵抗的场域。

《荧屏在发光》剧照-相聚于夜晚与白天的庸常相比,夜晚更具有丰盈性。

正如影片的开头是摄影机在夜晚无人的街道上游荡,虽然表象上是空无一人,但内核又有其内在的丰盈。

《荧屏在发光》剧照-街景这种丰盈是经由声音凸显的,无论是自然声,还是杂碎的类似电视节目的噪杂声,都在试图唤回我们对夜晚丰盈性的感知,因为夜是归属于生活领域的。

在如今的社会中,夜晚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凸显。

和白天需要推进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在或机械化、或过度的劳作中损耗我们的精力不同,夜晚具有明显地非生产性。

在夜晚不需要费神地为获取自己的生存资料变现;在夜晚可以被允许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即使是脱序的实践。

夜成了一种“异托邦”(heterotopia)般的场域,在其中,主流规则和秩序被暂停或重新定义。

为什么现如今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试图通过晚睡来延长自己的夜晚?

主要原因便是夜是大家目前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或许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白天是生命力被监禁的时间,而夜晚是生命力的回归。

因而,夜常常暗含着创造性,甚至是革新性。

在这样的经验中,夜构成了一种脱节的时间体验,这本质上和酷儿的时间性是非常契合的。

酷儿便可以将夜晚挪用为一个重要的实践场域,借此投入到酷儿社群、亚文化和欲望的探索中,进而把这种探索弥散到异性恋的世界中,以重新定义社会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夜既具有时间性,也具有空间性。

作为一个时间性体验,它是主流的生产增值的秩序下山,其他的秩序悬挂在天上的时间。

而它之所以具有空间性是因为,夜与生俱来地总是带有一种包裹感。

就像我们总是说在夜“里”一样,它暗示了其内在的空间性特征。

此外,与白天所感知的空间的扁平不同——空间的同质化再加上行动的同质化是那么地严重以至于我们根本不会去感觉空间本身,夜晚的空间明显是多元且更具有空间意义的,就算是两个相邻的场所可能其中都是不一样的生活质态。

然而,这种多元性并非是意在建立各自区隔的个体或团体,以使大家在原子化的状态中消弭掉抵抗的潜能(需要警惕短视频享乐主义所带来的影响),而是要让大家在主动地探索和遇见中,形成良好互动的社群,以保有其内在的政治潜力。

酷儿不是一个人的事。

正如影片中没有麦蒂的欧文就只是一个异性恋秩序规训后的奴隶,被拆散的伊莎贝拉和塔拉只沦落为被逐个击破的结局一样。

两个人就可以构成最小的社群,也是最小的政治单位。

“我们”在一起就可以具有无限的潜能和意义。

因此,夜也具有了政治学意义:夜晚包围白天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的抵抗策略!

《荧屏在发光》剧照-街景涂鸦就像简·申布伦在夜晚街道的涂鸦中写下“还有时间”的温情注脚一样,我也借此在这里写下:夜晚就是我们的未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流体Flux”。

《荧屏在发光》短评

当你周五晚上,准备点开一部恐怖片🙄这种大💩是怎么评分这么高的,离谱到家了。

6分钟前
  • Babooshka
  • 很差

前智能手机时代,电视占据了人感官的电影,观看的记忆成为人本身记忆的一部分。于是,在电影末尾,看到人物开膛破裂,内脏已经被取替成电视的光,智慧人至此成型。

8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根本看不下去,都是对话。

12分钟前
  • 身体大师
  • 很差

不乏一些神形兼备的美妙时刻 但时间维度拉长同时要开始给概念叠加深度之后 影像变得稀薄无力 这暴露出导演能力仅够支撑其对经验性的体验进行扩写 所以那些对缺席的追溯和回望 及伴随其间的某些时间节点上蠢蠢欲动的不同可能性 也只停留于空泛且不稳固的假想和构建。

13分钟前
  • .Sbaraglia
  • 还行

翻看了一下导演兼编剧简·申布伦的以往作品简介,发现他是一个专注于拍摄精神状态不稳定,模糊真实与虚幻,怀疑真实和人生价值专题的导演。似乎他自己就体验过精神异常等等状态,所以Maddy在长大成人重新找到欧文的大段独白很是精彩,将一个人的精神偏差用精到带有很入戏情绪的状态表现出来,只可惜如果能给他更多预算,用更好的图像化表达,会比让演员用台词表达更好看。从精神状态表达和模糊真实的方面,《荧屏在发光》已经很厉害了,只需要有更好的剧本,再加上一个更优秀的制作人配合,简·申布伦应该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14分钟前
  • 如意萬重
  • 还行

一个把自己杀死在现实里,另一个杀死自己在现实里。

18分钟前
  • 问号
  • 推荐

美国人也有自己的如此往复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不要去看电影,去感受它。

19分钟前
  • 张熊熊
  • 推荐

酷儿和他们永远走不出的Twin Peaks,竟然在此听到了yeule导演仙品。

20分钟前
  • 重返闇夜
  • 还行

这一届berlinale看到的最好最好的一部,好到不忍心多说只是想和跟我一样活在糟糕无法逃脱的人生里的朋友们再一起看一遍对着屏幕流泪。这几天正好在重听Conan那张sunset season,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美国郊区里十几岁人的死欲和绝望这么熟悉。Owen穿上裙子的那些时刻到底有多少真实可以握住,无数酷儿沉默充满秩序的一生的切片底下又有多痛。但我只知道在青春期对着一种虚构的叙事和生活流泪是怎样一种经验,靠着它们的存在活下去,就像我知道用刀从胸口上划开不可能看到蓝色荧光逃去幻想中更伟大的世界,只有忍受下去,在现实里跪在地上干呕,想象另一种人生,去电视里和朋友手牵着手当后颈印着荧光粉色标记的勇敢的美丽的人类。

24分钟前
  • 力荐

它唤醒了曾几何时难言的恐惧,瓦解了身体体验与抽离观察的界限,创造出一种与世界隔绝、与自我分离的空灵拼贴画,试图将多年来围绕着不属于自己的困惑、不断滋生的情绪融入某种有形的东西中——某种有意义的东西——但却以绝望、原始的尖叫出现,爆发出色彩和阴影。我们痛苦地度过了这些年,只留下了问题,我们以为昨天的自己在夜里悄悄溜走了,每天早上,镜子里都有一个陌生人盯着我们。我们又一次挖掘了自己的坟墓,一夜又一夜。这些感觉潜入你的皮肤深处,即使你离开电影院,或者哭着入睡,它们也不会离开。老旧的CRT电视是容纳忧郁的容器,承载了童年孤独的时光,不仅成为娱乐的媒介,还成为投射、反思和自我认同的媒介,更超越了其天生的酷儿主题,更重要的是,它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仿佛每个黑暗的空间都被电视的幽灵照亮,或者可能是它的记忆。

25分钟前
  • 低级趣味
  • 力荐

什么鬼,能不能先写好剧本再来拍

28分钟前
  • VincentP
  • 很差

像《录影带谋杀案》在40多年后扭转成“新酷儿电影”的版本。观感新鲜,惊悚与悬念设计也很有吸引力。导演拥有天才级的影像感知能力,并完全将自己想表达的社会议题埋入角色对自我、对世界的感知——设定看似不明就里,却能从中读懂LGBT内心细致入微的处境,不被承认的、想活成另一个自己的、被社会规训乃至活埋的人生。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omg原来导演竟然拍过《我们都要去世界博览会》 我说怎么两部片的调调这么像 但这部更好一点 确实很A24 看之前以为观感会是《怪奇物语》类的青少年奇幻冒险 没想到主题竟然是探讨自我 复古风格营造得很棒 对于男主性格束缚的塑造还是挺好的 可惜的是整体风格还是太文艺片范了 我品不太来 而且主题好像也很酷儿文化什么的有关?不太了解 另外音乐的插入总有一种很酷但没必要的感觉

35分钟前
  • 小l
  • 还行

如果用这部片的视觉去做个简单的MV我可能还会觉得不错,但作为电影剧本太弱!太故弄玄虚!太为赋新词强说愁!A24是进军伤痛文学了么????导演受七十年代欧洲那种迷幻恐怖片影响较大,以及沉醉于那些艺术圈里的所谓“实验影像”,但故事却也像大部分“实验影像”一样愚蠢又无聊,通篇只能看到导演的自我陶醉,虽然不像很多名导忆往昔的私人化电影那样光明正大欣赏自己,但也充斥着自以为是的品味,一部“露阴癖”电影。

38分钟前
  • 囍弗斯
  • 较差

一个懦弱 自闭小孩的YY

40分钟前
  • 肆叁
  • 很差

看到一半时突然想起小时候我爸经常训导我的话, 小孩子少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更不要沉迷于荧屏里的虚幻世界。 多出去走走学会长大, 现在想起来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但影片里男主的故事那就是反面教材了。曾几何时我也沉迷于三国、西游、水浒、武侠里的世界,甚至有时候上课都在幻想自己在哪个世界中不可自拔,后来又喜欢上了打球,钓鱼、做模型,逐渐脱离了幻想中的世界,现在回想起来有欣喜,也有惊异,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只是男主举着棉花糖一直在拒绝长大,一直想活在虚构的荧屏故事里酿成了悲剧,已经分不清现实与电视的区别。 所以觉得这部影片还是有点教育意义的。。

41分钟前
  • 蛮蛮
  • 较差

很缓慢,很独特,很奇巧,很悲伤,像从一场从午后坠入天黑的梦里缓缓醒来却不愿睁开眼。音乐品味狠狠加分。

46分钟前
  • 玫瑰谷雙厭氧
  • 还行

用一整部电影来具象化性别认同焦虑,爱慕的女孩其实是不敢正视的女性自我,离家出走=出柜,与母亲做饭和父亲看球的回忆是不敢也不愿割舍的家庭/“正常”人生;平平无奇的儿童节目代表青春期,在孤独和身份认同的不安当中被赋予恐怖奇幻的色彩。夜店的场景像极了《双峰》BangBang club,致敬同时暗示虚幻。片子的美术风格难以恭维,霓虹闪烁的迷幻视效简直是A24流水线作品的parody

49分钟前
  • Piglette
  • 还行

看睡着了

53分钟前
  • JC
  • 很差

可能年纪大了,对这种小镇少年青春疼痛顾影自怜已经十分反感,this genre should RIP in 2000

56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