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靠谱文青俱乐部!
一群傻逼青年。。。
2不亏是《真爱至上》的导演。。。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BJ单身日记》的编剧3ost牛逼。。。
4government总是家长主义的认为我们会学坏。。。
其实殊不知他们忘了政治课本里的东西,真正的大众文化是广大群众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5最后的援助,让我这位非摇滚迷也感动无比。。。
高声撕叫。。。
rock's roll6为音乐而生。。。
为摇滚而生的孩子们。。。
我们傻逼过,我们还年轻。。。
7最经典镜头是一船舱的裸女。。。
简直就av现场。。。
8美人还真多,凭什么那胖子爽得最多。。。
9典型的英式幽默,但是what the fuck is 英式幽默,管丫呢,how about it ? then...10影片最后一秒还有剧情。。
比性、毒品、音乐这些原始欲望更为强烈的是一种基于责任的热爱,一种对他人有所帮助,对群体有所贡献的理想驱动着整个人类的进步。
当时间堆砌出伟大,例如宽容、包容、和谐等词汇作为副产品共同显现。
单纯追求这些词汇,恐怕略有徒劳。
佛教既讲修持自身的智慧,也谈对他人的慈悲之心,也许正与此相关。
不得不说,这是我在大荧幕上见过最美好的一次沉船。
现在这艘沉没了的摇滚海盗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再次驶入我们的视野,直击我们的心脏。
知道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后,我就把它列入“今年必看”的名单。
上世纪六十年代, 我热爱的年代。
我不知道把这10年从历史中抽掉,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还是更糟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六十年代,我们的世界一定比较无聊。
有句经典的话:“如果你记得六十年代发生过什么,那么你没有真正经历过。
”对于一个以大麻和迷幻摇滚为标志的年代,你知道这话并没有言过其实。
但总还是有些东西被铭记下来。
六十年代是革命的时代。
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革命像它这样迷人,以后也不会再有。
这场革命的关键字有:反战,民权,反政府,性解放,女权主义,黑人权益,同性恋权益。
这么多的运动,现在穿好衣服去参加你的游行吧~如果你是女人,你既可以像肯尼迪夫人一样装扮得优雅而得体,也可以套上刚刚流行起来的紧身牛仔裤和迷你裙展示你的曲线。
当然,还有裙裤和空军装提供更多的选择。
如果你是男人,不如留长头发蓄起胡须,哪怕卫生状况真的堪忧,但只要女孩们喜欢,管它的。
那个年代有太多迷人到死的家伙。
安迪沃夫用他堆砌的番茄罐头征服了美术馆;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夫人夜夜在白宫举行派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永远的战士切格瓦拉以自由的名义不懈奋斗;当然还有所有人的上帝――甲克虫乐队。
而比这些迷人的更加迷人的,是那一张张饱含希望和梦想(当然还有吸食大麻和LSD以后的晃神)的年轻面孔。
“如果你要去三番市,请记得在发间别上鲜花”也许很多人都还记得这首著名的“San Francisco”。
六十年代的年轻人称自己为“花的孩子”。
只要你在头发或者口袋插一朵鲜花,那么你就是兄弟姐妹中的一员。
爱与和平是他们的口号。
每个人拍照的时候都摆过这个姿势吧――食指和中指一起组合出一个V――恭喜你,那就是爱与和平。
快坐时光机回六十年代,你是他们的一员。
那个年代绝不会缺少的东西除了游行就非集会莫属了。
最著名的是1967年的“爱之夏”。
超过10万的年轻人从世界各地蜂涌进三番市,交流彼此不同的价值观。
当然,在大麻和音乐的催化下,交流进行得顺利极了。
夏天结束后,年轻人们都带着新的经验和想法回到各自的城市, 精神高昂。
美国是这场革命的中心,但它的影响波及了整个西方甚至全世界。
在《海盗电台》里,我们看到了反政府,女权,同性恋,性解放,毒品,连越战都以玩笑的方式提到了。
当然还有摇滚--这几乎是这个电影的全部。
片中大部分主角从年纪上来说,应该属于“垮掉的一代”。
但他们的精神无疑是花之世代的。
比四五十年代要来得积极和明亮。
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船舱进水的时候,Bob倔强地抱着他那一箱子的唱片,在“father and son”悠扬的调子里缓缓下沉。
无论Carl怎么劝说,他坚持着一味摇头。
最终亲情占了上风,箱子落在了甲板,唱片脱匣而出漂浮在水中。
他挣脱开Carl在水里不停翻找,挥手紧紧抓住了其中一张――在这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他对着这张被救下来的唱片竖起了大拇指,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没有什么东西,你爱之如生命?
每个人都被问过这样的问题吧:如果可以穿越,你要回到什么年代?
我的答案很久以来都是六十年代。
我书房的墙上并列着三张照片:毛泽东,切格瓦拉,甲克虫乐队。
共同点?
唐诺在他为《刀锋之先》所作的序言中写道: “什么样的人最爱谈死呢?
答案是:恋爱中人、宗教中人和革命中人。
恋爱时,它叫生死相许,宗教时,它叫殉道燔祭,革命时,它叫慷慨献身。
”生命无疑是可贵的,勿庸置疑。
但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相信有的东西比生命更可贵。
比如爱,比如理想,比如信仰。
跨过一个千年的我们,站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世界每天都以光怪陆离的崭新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
永远有新的面孔,新的影像,新的声音,新的文字。
我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变得疑心重重。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于是我们堵上了耳朵不听,捂住了眼睛不看。
电视里开始充斥着无聊的笑料,大荧幕成了爆米花的狂欢。
我们一边欢笑一边嫌恶。
爱?理想?
信仰?
大家可能会说:哦,你莫装B了好伐?
莫装B。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除了相信爱理想和信仰,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除却爱理想和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
宣布船体进水的那一刻,全部的人都表现得非常平静。
他们的平静并不是因为预知之后会有人来营救,也不是因为面对死亡毫无惧怕。
你害怕死亡吗?
废话。
谁不害怕。
但有没有什么,强大到让你能够战胜这种恐惧?
他们是怕的,当然害怕。
但是对摇滚的热爱和对自由的信仰,让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1969年,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走向太空的梦想。
好了,现在我们必须跟六十年代说声再见了――这真是一场完美的告别,不是吗?
就像那个年代的吸毒者宣言:Turn on, turn in, drop out. 那些花儿,开在了时光里。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please take me with you――I mean, San Francisco in the year 1967.
如果说今年有一张电影原声非买不可的话,那一定是这部电影的原声。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19117/)作为一部伪(?
)摇滚主题的喜剧,贯穿电影的60年代摇滚,首首经典,曲曲五星,在电影院里几欲跟唱跟跳。
仅凭原声带就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
然而这部电影的精彩完全不止原声带。
如果你看过预告片并觉得很精彩,那么我得告诉你,预告片只是皮毛。
导演Richard Curtis是无数经典喜剧的编剧(憨豆、BJ、诺丁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编而优则导的真爱至上也是好评如潮。
而这次自编自导的The Boat That Rocked,我敢说是他的人生巅峰。
整部片子给我的印象是“ colourful”,不仅仅因为本身充满了明亮鲜艳的色彩,更是因为影片节奏明快,笑料百出(放映厅里笑声基本就没有断过),人物形象鲜明(那么多个角色每一个都很有记忆点),最重要的是,和Curtis以往的作品一样,整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一点都不弱智。
适度的冲突,适度的煽情,适度的泼冷水,到最后的伪大团圆结局,我看得是目不转睛。
最后上字幕的时候观众真是几欲鼓掌(却因为字幕里还穿插小片段而作罢)。
好本子不能少了好演员,而这部片子基本上就找不到不是好演员的演员。
看看演员表会纳闷:这部片谁是主角?
答案就是:这部片没有主角。
所有演员交相辉映,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想到了Friends。
片子里,角色之间那种相互的联系让我相当有戚戚焉。
说说我深爱的Nick Frost。
(啊!
你怎么能那么U~)在这部片子里,Nick终于摆脱了做Simon Pegg的万年老二的形象,成功地演了一个相当勾人(?
)的色鬼。
看得我心潮澎湃。
可是Nick一说话,我还是会想起Simon。
所以求求你们两个演激情戏吧。
评分:导演+编剧:8.5演员:9剪辑:8音乐:10观众反应:8哦耶,我想去电影院再看一次了。
谨以此片献给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各种动漫,电影,美剧,日剧汉化组们和制片人员,献给游戏开源提供者,献给D版碟商和书商,献给打口老板们,献给所有以非法合法形式冲破文化壁垒的勇士们,献给所有数十年如一日的亚文化传播者们,献给一切我们应该致敬和歌颂,并勇敢的捍卫人类正常趣味儿和乐子的人们长生天保佑诸君,乌拉
如果你还是小孩的是时候。
曾经在深夜听过摇滚电台播着你最喜欢的歌如果你会跟着音乐摇晃。
装着弹吉他的动作发疯如果有个船长长的像傻逼法国人。
老但是依然跟时髦。
有问题都由他来解决。
像个爸爸一样纵容你们做恶如果有个首席主播是一个Fuxking 美国人敢在大气电波中说Fuxk如果有个传奇DJ长的基本和Paul Weller没啥两样。
性感又卖骚有Les。
有Nerd。
有Nut。
有Thick。
有Wanker。
肥但是帅的男人。
你曾经见过他在Hot Fuzz。
他说你不上课Good On Ya.你们充满激情的上班。
充满色情的下班。
一群爱音乐的人猜着心中的偶像。
说着经典的形象。
经典的老造型。
互爆糗事玩YES OR NO。
如果你身处一个country有个傻逼的正腐。
他们办事效率慢。
腐败无能但能让你绝望。
谁不是曾经操过别人的老婆。
谁的老婆又不是曾经被操。
第二天播音却能像什么都不发生般的让人落泪的敬业。
星期六有操不完的女人。
在甲板上打篮球,在桅杆上决战。
全身残废再称兄道弟。
连圣诞节都和他们过。
如果有个如此痴迷于音乐的老爸。
如果你的25million听众无时不刻的围着那该死的音响。
连那或许平时禁欲许久的老处女都在收音机旁卖骚又如果。
明知道要死了。
为了那该死的音乐却不像个coward冷死在海里。
心里默念着Fuck your majesty的敬礼。
那个或许是最后的敬礼。
如果。
'Titanically'。
并看到count说出那句Chicken.听出Beach Boys Wouldn't It Be Nice.如果当Father and Son响起。
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接下来又为儿子父亲换位而傻笑。
Bob掉下去的那一霎那仿佛想到拿了奖的那个动画积木之家。
如果你进水那时候你你直接听出来是The Who的Won't get fooled again.如果你最后不看字幕都听出来David Bowie的Let's Dance并且像Brad Pitt一样扭。
如果你最后的专辑几乎全部都听过了!
如果你也喜欢这英国口音.也爱着怪怪的词.如果你也早操蛋的被剧透了差不多了.如果你也爱无政府主义Welcome aboard,then.
在所有人类经历过的时代中,我最向往的一直都是西方的六十年代。
嬉皮士叼着烟卷在街上聚集,毒品使用如梦如幻,有人举着I’m a man的牌子走过大街,和平人士围在公共绿地上商量讨论,学校的树林里有人集体读诗,oh captain,my captain.我们曾经也有过,可是很快有个著名的运动,将所有热血激昂的大学生镇压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运动,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人在付出血的代价。
所以当我看到Radio Rock被政府人员打压并且沉船的时候我开始感到恐慌,那些迅速涌进破烂船舱的海水漫过陈旧器械,所有黑胶唱片像是无根野草一样漂浮在海面上,老DJ伸手打捞却一张都够不着,Count在绝望中对着麦做着最后一次演播,他说“你们当权者别以为这样就一切结束了,年复一年,为了让世界更美好政客们将继续一事无成,但是全世界的年轻男女们将永远怀抱梦想并将它们写在歌里。
”那些摇滚,那些不死的热血,才是人类世界的奇迹。
我可能从来都不是按照正常轨迹走下去的女生,自闭、摇滚、抽烟、喝酒,甚至从初中开始就强烈地想要纹身。
可是我的双眼依然时刻充满鲜血,等待着病态社会在崩溃的那一天喷涌而出去殉葬。
我喜欢站在路边隔着乌烟瘴气的空气看着城市,听着吵闹的汽车声寻找风笛的源头,那声喧闹人群中轻轻的口哨是带领我紧握拳头走到出口的安魂曲。
六十年代阳光下的人们早已死去,他们抑或葬身大海抑或死无全尸。
雨水或是海水都不能让他们的身躯腐烂,即便长出紫色美丽的尸斑全都大口诉说当年的故事。
我们俯下身子,看着湖泊里的诗人渐渐老去。
曾经在《我爱摇滚乐》上面看过一篇《穿过骨头抚摸你》,他说“我们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要听摇滚听到死,可是当我们工作了生子了,我们还能坚持多久”,看那篇东西的时候还是个高中生,披着好学生的皮暗地里愤青的高中生。
那时候戴着耳机,满脸冷漠。
可是我还是很记得在那个下午,我扭头对我的同伴说“我会的,我会听摇滚听到死的。
”摇滚是一个内心暗自骄傲的梦想,当我们在与各类不公对抗疲惫的时候,当我们觉得周围都已经风声鹤唳牛鬼蛇神的时候,当所有的政客都顾着自己权力不惜暴露自己二逼的时候,我们就像那群海上DJ一样,听着一张黑胶唱片,用F开头的字母冷笑他们看着他们气急败坏。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所有的网民,所有的人民,我们这条船已经迅速地下沉,并且所有可见可能里,除了我们自己,再没有人能救我们。
我们不是嬉皮士,我们没有那个自由的时代,我们只是一群准备被放上流水线洗脑的木偶,只是一群注定会死在刺骨海水里的海盗。
开头先顶起豆瓣上一个真相帝的话:一些人能从一些糟糕的文艺作品中窥探出伟大的内涵,这种技能我很嫉妒。
一部本来还不错的娱乐片硬是凑上膜拜供奉的神坛,再回头看看,终究不是个滋味。
这句话是用来评论去年被膜拜的电影《海盗电台》的。
私以为,这是最最最贴切的评语了。
刚刚开始10分钟的时候,我看着光影交错的画面和各种角度各种没必要的镜头只得出了一个结论:难道是一个玩平面的广告人的电影处女作?
但是资料告诉我我是错的。
因为导演是理查德·柯蒂斯。
没错,拍出《诺丁山》的那家伙。
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诺丁山》,却很讨厌这部装逼兮兮的《海盗电台》。
我一直很喜欢英国电影里的一种风格。
那是属于不列颠的味道。
就像《控制》或者是《猜火车》。
又或者是《两只大烟枪》。
但是这部电影除了艳丽的色彩,聘请专门的设计师给一帮美国佬套上最英伦范儿的衣服之外,我的确没有发现更多的made in England,或者只需要在脑门上写上“这就是英格兰”。
没有办法,如果你是拍《诺丁山》这样美国梦的电影,那么你真的成功了。
但是你拍的是一部讲英国摇滚电台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贴着“英国制造”的美国商品。
煽情,做作,关键的是根本看不出来什么是摇滚。
某一天,我看《逃亡乐队》的时候,幡然醒悟到世界上根本没有摇滚乐。
有的只有大众的需求。
人们从来不要什么解放,不要什么革命,没有什么能让所有人放弃现在的一切,不止是那些老顽固们。
人们需要的是口号,一个随时呼喊的口号,这就是人们的精神的鸦片。
而聪明的人--拿着这些口号到处放纵,就像红卫兵们喊着毛爷爷的口号满足内心的破坏欲一样。
世界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不想说太多,对这样一部没有太大张力,也只有靠煽情来让观众忘记前面两个小时的糟乱情节的电影而言,没太多好讲。
对了,关于声画处理技术,太不给力了!
我印象中最完美的是《猜火车》中mark遇见daine的那一刻响起的《atomic》,一部09年的电影竟然比不过13年前。
还讲什么音乐。
一个美貌的姑娘在一个晚上想和一个英伦帅哥做爱,英伦帅哥拿完套套回来发现美貌的姑娘光着躺在一个胖子的怀里--很久以后姑娘突然回到了船上并且和英伦帅哥说她爱他。
这样的电影能看?!
任何一次革新,新时代标志的孕育,无疑都是始于质疑的。
革新出现之前的人们各自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老套的生活方式,习惯的循规蹈矩,服服帖帖地充当着良民。
人们被残酷地散布在空气中,隔着无法感知的屏障。
革新呼唤领袖和自由精神,而人们均有渴望自由和解放的诉求。
我是魔鬼,那么接下来就会有追随魔鬼的你们。
当痞气十足的海盗们拿着话筒放肆地传播摇滚乐,你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个鄙夷的表情,而是一个个满心激动的听众。
如果我就是魔鬼,我还怕什么魔鬼,我只需要疯狂地去想去做。
成为领袖的海盗,并没有强制地给你们灌输任何思想,他们仅仅是唤醒你们的自由。
“至于管理者们,不要期待一切会结束。
时代会到来的,政治家们会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
但是这个世界,年轻的人们,总会有自己的梦想,然后梦想变成歌。
今晚的死亡并不重要,就是在一艘破船上的一群丑陋的人,今晚唯一可悲的是将来。
没有梦幻般的歌曲,因为被禁止歌唱。
但是请相信,他们还会继续写歌,还会歌唱,那将会是世界的奇迹。
”政府的干预和恐吓并没有中止海盗的疯狂,他们自由独立的精神支撑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梦想,更是对时代对梦想有同样诉求的年轻人。
甚至于当政府官员窃喜于电台海盗们宣称的最后一次播音,认为一切终将划上句点的时候,海盗们再次沸腾的热血感染了所有听众。
悲情的故事永远不会存在,在这样一个充满疯狂和梦想的时代。
海盗电台终究还是深眠大海,然而海盗们伟大的梦想并没有跟着死去。
海面上赶来营救海盗的成百上千的救生船不仅使所有的海盗生还,更营救了一个伟大的摇滚梦想。
如果我是魔鬼,我就是最可怖的。
没有任何事物能吓倒我,我只需要放肆地以梦想的名义为所欲为,毕竟梦想的浪潮永不殆退。
《海盗电台》,难得一见的好电影!
如果电影满分是100分!
我打100分!
30年前,不,已经是40年前的故事了,那时候人们还相信真爱,人们都认同音乐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件事情,人们都有信仰,人们还会因为一个电台的存在而感动不已,人们都认同生命是有他的价值。
同时人们也酗酒、大麻烟、和不认识的姑娘因为电光一闪而共度春宵。
你认为“同时”前面应该加“但是”吗?
你错了,前面是“而且”!
一个存在于船上的乌托邦世界,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广告商在哪里,也不知道Gavin从哪里带来了大批国外的资金,我们只能看到一帮怪物在船上各得其所,放音乐、跳舞、玩不知其所的游戏,然后等待周六,然后等待下一个周六,rock n roll,baby.我们也明白这电影决不能在中国上映,电影中的事情也决不能在中国发生,这喜剧版的《V字仇杀队》,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意淫空间,让我们high上两天三天,然后沉寂而悲伤。
不过我们无法选择时代,无法选择规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甚至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我们的心灵。
看到他们在rock radio中有模有样的俊酷模样,我们不能模仿,至少可以欣赏。
永远记住吧,你不能做不能说不能听,但至少你一直拥有憧憬的权利!
片子还有一个深刻的内涵,那就是你总是认为你的父亲像Quentin一样酷到惊世骇俗,但是最终你都只能发现你的父亲是一个胡子怪物,but who give a shit!!!
打开你的ipodZuneYeppAigo whatever!
Let's just enjoy LOVE have pure sex!
remember, be gentle, but firm, very firm, indeed.Rock n Roll!Bravo!!!
Rock'n'Roll
我喜欢这种反抗和精神
英国三俗片
Rock&Roll!!!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关键时刻,粉丝能救命啊……
拍得有点装
让我看着不自觉的笑,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片段,却一直在牵引着我的情绪。
怎么没有“一般”这个等级呢
那个老同志为什么总是没有正经的演过一个好角色。虽然人物过于脸谱不过,我只喜欢那个结婚17小时候离婚的那个男的,听着音乐对口型,但内心仍然破碎,比较可爱。ps:音乐不错值得一听!(豆瓣为什么打不出半颗星,这是三颗半的电影)
又看了一遍发现这片原来假高潮假摇滚真13...
娛樂一下就好
Rock in roll
Ungelivable!!!
配乐太棒 摇滚得要尖叫 但是不太喜欢满是充斥着性的电影。
除了音乐真的一无是处。
太喜欢了!!
fuck,不喜欢
爱死这片啦。。。。。。Rock 'n' Roll !!!!!! 爱死那个女同啦。。。。。。
这是一个给人们梦想和欢乐地电台,这是一个乌托邦的电台,这里有爱,有梦,更多的是音乐带给人们的欢乐。是那些嬉皮士们 的DJ带给了人们这个只属于我们的电台。音乐很棒!摇滚万岁!
音乐好,演员也不错,可惜电影不怎么样。豆瓣上分这样高,距期望值来说,减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