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不上豆瓣评分的,看过的电影就看过了,从来不会写影评的,不过现在看写一些看过的观感还是不错的,起码能记得当时观影的感受,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打开看看好多电影都看过,但是看完当时是什么感觉都不记得了,现在开始吧,看过的都写一下影评以后也可以是回忆啊!
好久之前看过的电影了,有一些情节都忘了,当时都不知道什么样的心态看的这电影,猎奇吗?
居然能把情节都不记得了是电影的失败还是我的问题呢~
前面好像没什么特色,演技略浮夸,很合郑恺的银幕形象。。
但是,后面演到左小欣失去孩子的时候,我真是震惊了。
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下,生育前是一个男人婆,认为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例如她练成跆拳道黑带,能自我保护;她小有成就,不缺金;甚至是短发,除了身体的线条,她看起来就是一男人的特征:理性、果敢、严谨、有攻击性、甚至专横……然而,生育后,孩子让她回归女性的社会角色,她是一位母亲,她留起长发,她为了孩子有正常的社会性别特征(如阳刚气),严格遵照科学标准,找到儿子父亲来抱儿子三个小时,她说话轻声细语,她的生活因为孩子变得忙乱不堪……她只是需要一个孩子,不需要男人。
但是社会不是这么判定孩子的抚养权。
当法院把孩子从她身边夺走后,她面对的不仅是查家霸占了孩子,更是直面社会对“家庭”的定义。
有谁规定孩子一定要在父母俱全的家庭长大?
有谁规定一个女人不能只要有孩子不要丈夫?
其实这些问题早有先行者给了否定答案:例如同性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例如某些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走婚传统,孩子跟着妈妈和舅舅生活等。
当然,这部电影没有很辛辣地批评以上问题,而是拐了个弯,揭示一个类似于“人的性格来自于童年早期”的道理,而“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童年缺陷的坑掉进又爬出的循环,有一种想要弥补童年缺陷的冲动。
左小欣旁观了查义对松松的父爱,填补了她对父爱的幻想与渴望;又因为查义对她发起种种男性对女性的追求,使她回归了自己的女性社会角色。
因为左小欣对自己生育前的男人婆性格是抱有疑虑的,她说“我是女性世界最后一朵奇葩”,在内心深处她渴望为自己的社会性别正名。
最后左小欣成为查义的妻子,便给了左小欣在男权社会的一个明确的身份——一个有丈夫的、她的孩子有双亲的、符合男权社会道德标准的女性,她已经过由内而外的改造,被完全纳入男权社会。
这部电影里还有几个性别错位的人物:外表猛男内心娘炮的健身教练谢东平、酒吧里有女朋友的娇滴滴的妈宝男、婚礼上中性打扮的女歌手、看肥皂剧看到痛哭的查义的爸爸查跃进等。
另外还有有合法但夫妻关系紧张的家庭形象,例如左小欣的闺蜜白雪,老公出轨好几次她还照样为他生孩子,还想整容来吸引丈夫等。
电影里不乏多种“家庭”形象,这些是现代人各异的家庭形态,也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经济发达、观念落后的问题。
本来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还想说写单身生育总比写大龄剩女好一些,虽然以国男导演的低级趣味最后总会让男女主角百年好合,但是即便有这样的觉悟后半段还是挺恶心的,男主费了一番功夫再次把女主追上床然后开着摄像头准备录AV,男主爸爸一边对着老爷爷彩衣娱亲一边训斥只出了一颗精子的儿子说渣家的骨血怎么能和别人姓,旁白说法律保护妇女儿童转眼就因为女方偷偷生下孩子而把孩子判给了男方并且不得上诉,智商超高的女主像个神经病一样拿刀要去砍人,男主一家前一刻还把爷爷说的很重要后一刻就不管爷爷带着孩子跑到冲绳这些鬼情节,至于为了剧情生拉硬扯的那些,色情搞笑并不代表要下流啊亲!
最后说一下结尾,女主因为爸爸的角色缺失所以不相信男人只想要个孩子,可是从开始的选人而不是买精子到中间的回忆性幻想到结尾道歉呼唤男主回归都只说明了一件事,你根本就不只是想要孩子,你是想要爱想要温暖需要家庭需要心理医生的啊,生个孩子出来然后傲娇的和孩子爸爸结婚是什么鬼结局,在导演眼里想要单生育儿的妈妈就和女同是一样的吧——你不是不需要男人你只是没遇见好男人,妈的真是恶心透了好吗,需要男人没问题,但是一定要结婚吗,一想到之后女主肯定还要把左松松改成渣松松我就想摔桌啊
这部电影乍一看很狂妄的片名,《有种你爱我》,跟打架一样来势汹汹。
其实片名是个双关语,“有种”除了叫板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看上去听上去都比较三俗但人人都要经历的事,就是XXOO后生子。
这个似乎让人想起了当年香港风靡一时的三级片《灭门惨案之借种》,其实该片跟后者起因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喜剧片。
但这边歧义又来了,以此为题材的喜剧片,在西方多半是18禁电影,该故事有拍成AV的潜质,在没有分级制度的国内也只能是“伪三级”,隔着衣服挠痒痒的那种,不如直接看三级片,也让人提不起兴趣。
不过当你看完电影之后,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其实有着一个三俗的瓦伊,骨子里面塑造了一套非常正规的恋爱观体系。
这样的电影,在美国很常见,如今同类电影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喜剧片类型,叫做“烂仔喜剧”。
没错,《有种你爱我》从主题和模式上来看,几乎可以算是中国的“烂仔喜剧。
”烂仔喜剧当年在本·斯蒂勒、威尔·法瑞尔,欧文·威尔逊和贾德·阿帕图团队的带领下如今成为好莱坞喜剧电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烂仔喜剧的标准除了需要烂仔帮成员主演之外,对于故事模式的要求也有着自身一套完整的体系,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喜剧内容,需要密集的恶搞;同时,可以是浪漫爱情喜剧,但必须要有兄弟情义的展现,同时电影可以尽可能的走三俗路线,但内部的价值观必须端正。
比如《四十岁老处男》、《一夜大肚》为首的烂仔喜剧,听名字就知道这些电影充斥着大量恶俗、荒诞的重口味笑料,但电影内部的积极意义在,通过荒诞的故事进行引导,从而发现身边真正的积极因素。
两部电影的结局,主角在经历各种屎尿屁事件之后,都有顿悟人生的感触,也寻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真爱。
低俗但不庸俗,做到雅俗共赏,这就是烂仔喜剧存在的价值。
同理,《有种你爱我》的故事发展模式也是如此,片中的角色在时刻用荤段子、床戏笑料挠你胳肢窝时,也不忘整理衣襟后的传达给观众这样那样的婚前婚后执行守则,以及爱情和生活的真谛。
男主人公郑恺饰演的角色是一个花花公子,其实他的生活就是以一帮小青年为中心的“乌托邦”世界,工作轻松,整天与狐朋狗友鬼混,泡妞,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无忧无虑。
而女主角整天朝九晚五,事业有成,充满了女权色彩,寻求独立的思想浓重。
其实编导们为我们呈现了人们生活中的两个极端:一个乐在其中,一个为事业而奔波。
一个泡妞无极限,一个不需要男人的独身主义。
但是当一夜的偶然邂逅,两条向着相反方向发展的生活路线彼此相交,从此两人的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借种”只是一个起因,电影在这方面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反而进入一年后孩子出生后的篇章。
这里两位主角的生活方式因亲子的出现而发生转化,二人的生活轨迹也渐渐的贴合。
但让两个彼此生活路线完全相反的人走到一起,在两位主角价值观的对立基础上,又产生了针对共同生活的第二层对立,让整部戏的戏剧冲突达到顶峰。
《有种你爱我》笑料密集,如烂仔喜剧一样,是建立在电影本身的格调基础上,男主角与身边的狐朋狗友一起插科打诨,女主角身边也有一群无不正业的闺蜜,外加一个肌肉GAY。
两拨人凑到一起,产生了大量笑料,而且本片独辟蹊径的一点在于,将二者的家庭也进行了喜剧化的包装,一个时髦的老妈,还有一个爱玩游戏的爷爷。
这种做法并不是单纯的依靠夸张的人物来取悦观众,而是将电影的主线引入另一层,即家庭层。
两位主角的孩子成为二者的纽带,升华了电影的内涵,使得该片在过半之时正式进入我们熟悉的爱情喜剧路线,通过角色价值观的冲突,以孩子为中心,大摆龙门阵。
电影的结尾当然是一出合家欢,回头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其实感悟颇深,《有种你爱我》这个建立在一夜风流基础上的故事,对于那些已入围城的和那些等待进入围城的人们来说,本片不失为一部婚前教育片或婚后行为的正反教材。
本片的导演是位女性,李欣蔓,也就不难理解该片的女权主义色彩和追求女性独立的宣言了,有着小妞电影的调调,不过只是开场那一段是以女性思维为视角,随着角色孩子的出生电影就进入另一种模式。
之前看过李欣蔓导演的文艺片《亲·爱》,笔锋细腻,主题深刻。
但凡这类文艺片导演转型拍商业片,首先会在叙事方面保持着相应的流畅,《有种你爱我》在同类作品中是少见的以故事取胜的电影,这一点值得称赞。
两位主演,郑恺早已证明了自己是近年来最会演喜剧片的男星之一,本片中再次奉上了精彩搞笑的表演。
而江一燕本片中突破形象,饰演一位态度强硬的未婚妈妈,结尾机场那段独白效果很赞。
首先我想说,导演你找一个文艺范十足,在电影里面是不是还要摆POSE的女演员来演一个女权主义者,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我实在是看不到任何笑点,也没有任何可high的地方啊,您倒是省心,全程围绕种马这个词做文章,但是您自HIGH的过程,能否考虑一下观众的感受,我很庆幸我没花钱去电影院找恶心。
全片唯一让我觉得还OK的就是郑恺,当然,并不是因为演的多好,这片子要演技吗我真疑问,而是郑恺装帅到一定程度还是我喜欢的菜。
其他的,哎,我只能说,高度有了,但这B格弄个这样的高度,还真是有点牵强啊导演。
接着看了一部一路惊喜,好吧,人家借着贺岁片的档期结结实实摔了一跤惨的,您倒好,借着情人节的热潮硬是让别人往脸上扔包,演员莫名其妙要小孩儿不要男人,好吧,要了小孩儿一年了又绿茶婊的说要男人过来抱三小时,好吧,抱也抱了,然后莫名其妙的要小孩儿他爹进入到自己生活,小孩儿他爹也是莫名其妙要争小孩儿,最后还弄到冲绳去了,然后女主角更是莫名其妙的又跟男主结婚了,整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我老觉得电影是一个很难的事儿,但最近的国产片让我看到,拍电影真不难,什么烂剧本都可以上院线。
可怜的是观众的腰包。
不行,明天还是要去看王牌特工让自己心里好受点。
好吧,又是一部烂片。
其实当看到海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可当我看到影片名称的时候,我还是怀着一丝小期待,“有种你爱我”,你看,多霸气的名字,肯定又是女强男弱的电影。
可当我看了不到三分钟的正片,我就彻底明白了,这个“种”和我心里所想的那个“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啊,人家想表达的是真的一个活生生的。。。
“种”啊。。。
此时我又看了一下海报,瞬间了然了。
海报的“种”字上面套了一个避孕套,而影片资料里,这个片子的另外一个名字居然是“一夜种马”!!!
好吧,我彻底明白了,只是我完全不知道这种三俗的片名是如何出现的。
当我明白一切之后,便对此片没有了任何期待。
几乎是用X2的速度看完了全片,我仍然觉得自己看的速度有些慢。
我总是说,一部电影最起码也要讲一个故事,哪怕是简单的故事也好。
这是小学生写作文都能做到的事情,不知道上升到电影的高度,这些编剧还是导演怎么就连个故事都写不出,当然,我们也必须理解,毕竟一些电影已经赤裸裸的把中国电影产业说的很清楚了,不是一线导演的作品,导演几乎也没有什么发言权,给什么拍什么就行了。
但这种三观不正的片子能登上大荧幕也是令我颇感意外,由此我又想到了去年的《整容日记》,都是三观不正,但却都能在大荧幕上激起一层浪花。
我们不得不想,广电对于电影的审查究竟有没有一个什么标准?
还是和中国厨子一样,各种调料火候全凭心里一杆秤,都是经验,哪有什么纸面硬性条款?
我大广电一向推崇的是影视作品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一定要坚决的反三俗。
我对于用电影教育人一向不以为然,但在一个没有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家,对于这种三观不正的影片,我想无论如何广电也应该给pass掉吧?
结果人家就上线了,真的很无语。
影片中各种做爱,避孕套,各种肉麻场景比比皆是,其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
可你这些为了所谓的笑料而全然不顾对错的行为就真的好么?
这根本就不是揭露当下社会的现状,这是在诱导观影者走向这样的路。
最令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影片中后部分的夺子大战之后引发的社会舆论大辩论,其尺度之大令人咋舌,甚至早已超过了央视体育台的泳装秀节目。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对广电更加无语。
《整容日记》传达的是当下社会是个看脸的社会,你想要闯出一番天地,一张漂亮的脸蛋和深谙潜规则并把上司哄好是一个女人所必备的技能。
这他妈传达的是多么负能量的价值观?
换到《有种你爱我》这里,就变成了一个不想要男人却想生孩子的女人,可以和随便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之后借他的种怀上自己的孩子,这他妈连最起码的道德伦理都不复存在,但问题是,这种价值观居然是通过大荧幕传达出去的。
这就实在令人觉得恐怖,这个社会纵使在不堪,我们需要做的也是尽量的帮助它,拯救它,而不是把它进一步的破坏,把它的道德体系击碎,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这个社会就真的完蛋了。
我们无法控制制片方拍什么类型的影片,但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把一些不应该出现在大荧幕上的影片扼杀在摇篮之中吗?
可如今呢?
《天注定》这样的片子你毙了,我们无话可说,但《有种你爱我》这种打着都市爱情喜剧外衣,实则传达完全毁三观价值观的电影就无害了吗?
最后,种马郑恺和江一燕在一起,结婚。
《整容日记》也是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可是这并不能成为它们过审的理由,有太多的电影作品都是钻了这些空子流入到市场之中的,面对这种影片,我看过之后,只想说一句,有“种”就结婚吧,或者打掉。
电影一开头,就是女主雷死人的男人婆发型和生子观念,让人吃惊的是男主高超的搭讪技巧,以及两个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了床。
这就不算雷人的部分,雷人的是女主在两年后,居然从一个强势的女权的男人婆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十分居家温柔的小!
女!
人!
发型简直就是温婉的代表啊,而且穿衣风格和说话的调调完全变了,变了也来个转折好吗!
生个孩子整个人的性格都变了!
接下来,男主女主相遇,然后整个故事的后半段就是狗血+狗血+狗血,感觉就是为了狗血而狗血为了作死而作死,明明是关联不大的狗血事件,导演硬是全部拼在一起来,其中最让我震惊的就是男主因为冲动安了个摄像头在房间里准备给朋友直播和女主ML的过程(虽然最后还是弄掉了),但尼玛啊怎么这么雷啊,这TM还是个男的吗!?
最可怕的是男主去请求女主原谅,女主不理睬。
这个时候男主疑似是患有痴呆症的爷爷发现了男主有儿子在外头,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官司就来了!!!!
尼玛啊!
在法庭上争孩子啊!
这瞬间从都市爱情剧变成了家庭纷争剧啊!
SHENMEGUI!
而且剧组也是真的很有钱,后面整个剧组就跑到日本去了,在那边又是吵吵吵我说女主你这么牛B的女子直接给男主一巴掌他不就跪了吗!
结果男主最后因为对女主深深的爱,还是把孩子还给了女主,继而离开。
然后女主心里难过还是去追了,在机场两个人都要哭了,卿卿我我,我一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然后就是结婚神马的!
感觉整部剧都是在胡搞啊!
国产神剧!
烂到头!
首先,我要说,能坚持从头到尾看完这样一部烂片,我也是蛮拼的。
但是,仔细想想,这也并非偶然。
事实上,剧中人物的设定本还算有看点,只是故事刚开了个头,人物的走向就开始严重跑偏,最终落入了万劫不复的狗血和脑残。
就女主而言,女汉子,独立,坚强,有想法。
从女主希望单独养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女主具有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
虽然现实是一个人带孩子的种种艰辛,但女主的坚持足以体现一个独立女性的魅力。
这个女性形象让我想起了一部名叫“万箭穿心”的电影,同样是强势的单身母亲,同样面临着艰难的生活,万箭穿心的主人公在看似平凡实则残酷的环境中,经历了种种苦痛却依旧选择独立与坚持,树立了一个平凡却伟大的独立女性形象。
本片作为一部轻喜剧,自然不必如此深刻而悲情,但也不应吝惜对女主独立精神的刻画。
遗憾的是,影片在很快铺垫了女主的艰辛生活后,女主被立刻赋予了脑残属性,居然引狼入室地将男主拉了进来,其后的种种行为更像是低龄偶像剧的女主,脑残至极且索然无味。
在孩子被夺走之后(且不论这里的法律漏洞,不,应该是脑洞有多大),女主的悲痛被化成了一幕持刀砍人的戏码。
事实上,这一幕的设计本没有什么问题,是演员的不走心毁了这本来还可以看看的片段。
试想一个母亲年仅一岁的孩子被人夺走,势必会发疯,会失去理智,而演员的表演却情感全无,只剩闹腾,让观众在本可以爆发同情的时候,翻起了白眼。
再往后,莫名地踏上去冲绳的旅途,又莫名地夺回了孩子,又莫名地道歉,最后居然莫名地结婚了!
相信很多观众到最后都很疑惑,女主你哪里错了?
你辛辛苦苦生个孩子,结果被个从未露面的混混抢走了,混混欺骗了你的感情,然后又把本属于你的孩子还给你,你就错了?
为了和一个混混结婚,就没有原则,没有尊严的认错,这不该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做法,甚至不该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做的事。
亲,你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
男主,一个花花公子,因为风流债狼狈不堪时,从天而降一个儿子。
这个设定老套得有些无趣,但并非没有故事可讲。
在以往的故事里,这样的男主要经历的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从玩乐回归家庭的过程,能讲好这些,就足以让影片及格。
在How I met your mother里,玩世不恭的Barney,在看到自己女儿那一刻,就决心彻底的改变,从一个彻底的花花公子变成一个起码称职的老爸。
男主在看到孩子的一刻,也开始了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但这种情况仅留存在那一刻。
很快,男主决定想方设法接近女主,但目标依然不是孩子,而是妹子。
孩子一次次丢失,然后一次次被找到,看到的不是父亲对孩子的爱,而是一个荷尔蒙旺盛男人的殷勤。
其间导演还非常贴心地插入了几段“分手大师”般的恶俗桥段,加上演员的浮夸演技,让观众恶心至极,不忍直视。
最终,这样一个混混般存在的男主,不仅没有任何转变的迹象,反而莫名地成为了一个宽恕者,还抱得美人归?!
真要为本片的三观捏把汗。
其他浮夸的角色就不讲了,根本没有评述的必要。
只是女主妈妈的设定,让人觉得万分遗憾。
影片将女主不信任男人的表象特征狭隘地归结为从小缺少父爱,却从未对女主如何形成独立个性进行探索。
如果女主妈妈真的如影片所展现的放荡、不靠谱一般,女主的设定估计就是憎恨全人类了。
相反,女主在单身母亲的抚养下,不仅顺利地长大,还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位单身母亲所经历的艰辛也可想而知。
再从女主妈妈本身的行为看,其实具有一点女性解放的味道。
她思想开放,维护女儿的独立人格(接受她未婚生子),这是传统道德观念性绝大多数母亲难以做到的事。
然而,影片却完全忽视了这位母亲身上的闪光点,将她简单粗暴地设置为一个蹩脚的笑料,无益于剧情推动,反而拉低了整个电影的水平。
本片从一开始的设定,其实就决定了故事不该单纯走向轻喜剧的路线,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伦理剧的影子。
在伦理问题的讨论中,往往涉及道德、法律、人情等等多个方面,是非对错难以完全定论。
为让故事能够圆满,跳出是非的圈子,升华故事的主题,往往会出现一个高人,最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本片中,这个高人的人物设定落在了爷爷身上。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历尽沧桑,似乎更能看透局势。
最后老人推着小孩去游玩的设计比较有感觉,但也仅限一点点感觉,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反而将爷爷这一角色进行娱乐化,消磨掉观众最后一点感动,最终只剩失望。
本可以讲好的故事,却最终烂得无法形容。
如果导演和编剧能稍稍用点心,让故事有逻辑一点,让人物理性一点,让演员专业一点,就至少会获得合格的成绩。
浮躁的创作态度,低水准的表演,丧心病狂的广告植入,造就了这部不必再看的烂片。
在电影未上映之前就一直在期待郑恺在剧中的完美表现。
在电影首映当天,我走进了电影院,只为了在大荧幕上看到自己的超级偶像。
影片中的故事很真实也很感人。
我喜欢他唱歌时华丽的转身,喜欢他跳舞是那帅气的样子,还有他那一份大男人的担当。
故事的结局很美,我也想过成为剧中的女主角,和他站在婚姻面前,一起去面对日后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虽然,这只是梦想。
只要能看到他有所为,让我们有所期待就够了。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还有想看很多次的想法。
因为,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关键是里面还有郑恺精彩的表演。
真的值得一看哦
虽然起了一个国产三流电影的片名,还有一个三流电影的海报,但是电影本身比片名好一点,笑点很多,各种神段子,就一个虐点,肯定惹哭了不少人。
剧情和“爱”“性”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之前是为了生孩子上的床,之后是为了孩子结的婚,整部电影就是生孩子养孩子抢孩子救孩子,最后大团圆。
电影从头看到尾,最大的感触来自江一燕的几个形象转换,尤其是生娃前后,特么变化太大了,从一头桀骜不驯的爆炸型短发、变成温柔婉约的气质长发,直接从非主流变成良家妇女有么有!
孩子被父方抢走了之后,转瞬的又从小女人变成了蓬头乱发的泼妇……女人有了孩子之后特么太恐怖了!
郑凯的演技相当赞,出场是个痞男,贱贱的、色色的,见到女人就勾搭,勾搭完就甩,完美的演绎了“渣男”这个词!
但是偏偏连贱贱的小眼神都那么勾人、满嘴的甜言蜜语、还是知名主持人,见着的女人都主动凑,有时候男人会这么渣、也许就是被女人惯出来的!
中间场,郑凯见到了儿子之后,虽然形象变化没江一燕那么大,但是也从贱男变成了良家妇男!
天天围着老婆孩子转,变着花样的求老婆收留——其实这段看着挺爽的,贱男从良记虽说喜剧总有点夸张的成分,但是江一燕的母亲这角色总觉得不能算的普通的奇葩!
带个孩子能丢计程车上,都是老妖婆了还到处勾搭男人,勾搭的还是不同国籍的男人,孙子被抢了,女儿精神都快崩溃了,她居然还优哉游哉的出门旅游,完全不能理解电影塑造这么个奇葩的角色到底是为了什么?
女权的另一种体现???
很不爽这种没责任的人,这样的母亲还能养出听话的女儿特么科学么!
电影中的几段改编的插曲挺逗,听着就很high,没看过的不要因为三流的片名海报就把这片给渣了,人家没什么内涵深度,画面也很清水没什么肉,就是单纯的喜剧片搞笑片,看得时候乐一乐、虐点算是在最后,出电影院都是笑中带泪的,近期的电影这部算不错的了内容来自 大众影评网
郑凯是有多么喜欢演种马
2颗星各给男女主角
太假,我竟然看完了
渣男真多,遇到这种渣男,被一时冲昏头脑,认真相爱,真是倒霉。远离渣男珍爱生命!
这部电影的噱头是和女权主义挂钩的,看似满足女性自我心理,实际上还是一种人为设计的男权视野。男人被刻画为抱大腿的低等动物符号,以及借精生子的情节看似奇葩,最终还是回归传统。影片说到底更像是男女之间的斗智斗勇,看点不少,题材流行却也略显俗套。
很雷很黄很欢乐,请问节操是什么?
以外还不错,喜剧人物的塑造不是卖傻,很标准的技巧,很娴熟,合理化解释清楚的同时,缺乏了独特的感受力。
没什么意思。。。
剧情俗。好笑啊,从头笑到尾。真的在冲绳拍的吗?
恺恺真是帅啊啊啊啊啊啊啊~江一燕很适合的片子,深了就演不了了。
很独特的立意,却拍出了很平凡的剧情,但幸好有好棒的江一燕。临近尾声的那段独白,能够让人瞬间被感染、被打动,江一燕的台词功底可见一斑。
突然看见豆瓣,只有 4.9,怒加 半颗星
当时还好没上电影院看……2星,一星给江一燕,一星给郑恺……
前面一大半儿笑的稀里哗啦…结尾感动稀里哗啦~~没什么深度的电影~触动了哪点儿神经吧~就想给五星啊~
江一燕很漂亮,郑恺长得真像我以前一个同学,加一星!
江燕不好搞,不知现实里啥样
总感觉郑凯只能演男二,衬不起男一
其实比有一个地方强多了
这个片子响应了近期知乎上的一大热帖,站在婚门口的小丫头们在恐惧些什么。恐惧什么?恐惧男人吞噬掉自己的生活呗!一次去男人化的社会生态、家庭环境大猜想,有的猜的东西总是好过旧饭重烧。没当成爱情故事解读,看腻了形形色色花前月下相遇相知相许,去男人化大实验还是头一遭。
感觉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