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标题党一下,其实我本来的题目是《关于婚姻最棒的两部正能量电影》。
缘何写这个呢?
因为真心受够了知乎的话题邀请,老娘不是简单粗暴地站队出轨方,好吧?
算了,推荐两部个人认为最棒的出轨电影给大家,看完绝对防治两益。
国内的婚姻剧,如《蜗居》如《我的前半生》感觉都是很下半身思考的一种简单粗暴的视角,把婚姻当做简单的一场生活交易,但凡涉及到出轨,必定是简单粗暴地归罪为男人喜欢年轻的肉体,小三臭不要脸,妻子或忍辱负重或换张更帅更有钱的长期饭票,完成作为一个寄生虫的华丽逆袭。
日剧里的出轨,如《昼颜》如《失乐园》是唯美地堪比初恋了,不管是骑着自行车、疯狂逐爱的便利店员纱和,还是跟无法在一起的情人一起死在床上的凛子,都是创作团队用生命在洗白出轨的狗男女,即使最后还是逃不开主流价值的结局,也从头到尾暗示明示观众,谁说婚外情不是情呢?
韩剧里的出轨,如《迷雾》如《男和女》,是承认欲望,也承认爱,传达的价值观还是符合主流的——尊重婚姻的契约精神,不过,要么暗黑到由爱生恨,要么克制到只允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很多身在迷雾的出轨男女,可能只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却难以自救。
按照我目前的撸剧经验,推荐阿德里安·莱恩的出轨N部曲其中的两部:《不忠》和《致命诱惑》。
话说我只看了这两部,欧美影视剧里,其实出轨神剧知名度最高的是《廊桥遗梦》;个人感觉就是梅姨错入韩剧的感觉,太理想主义了,用一句话概括:在美化出轨这件事上,比《昼颜》的滤镜都要用力10000倍的样子。
坦白讲,按照我的现在的年纪,关于婚姻的忠诚度,关于夫妻感情的磨合,关于出轨的话题,跟各位好友经常聊到,也时不时听到社交圈里各种关于狗男女的传闻,有公之于众的,有小范围流传的。
区别就是,20几岁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婚礼上,充满信心地许下一辈子只爱(睡)一个人的诺言。
就跟30几岁,40几岁的我们对于出轨的平静态度一样,出轨啊,不要紧,止于走心也行,什么?
没忍住?
那就当约个炮吧!
如果走心又走肾,你这个傻瓜,做好保密工作吧,别让双方家庭知道,你玩不起的。
是不是三观很不正?
但是,我目前为止,没有遇到任何一个身心都平静如水的婚内高人呢。
所以,才会觉得阿德里安·莱恩厉害,豆瓣有网友评论说,阿德里安·莱恩是唯一的坚决反对出轨的正能量的导演,搞笑的是,他的出轨N部曲都是以情色闻名的。
想想也觉得阿德里安·莱恩可能对出轨理解最深吧,很多深陷其中的人都自以为是爱,其实有哪一段开始的时候,不是由于你一个眼神,我多说了一句话,荷尔蒙爆棚的欲望开始的。
只是,后期的发展,因为一点点禁忌的诱惑,因为一点点求而不得的执念,因为一点点的得而复失的岁月滤镜,大家都以为这也是刻骨铭心的爱。
1这就是我为什么极力推崇《不忠》。
这部影片是比较少见地以女性为主角的出轨剧,但又区别于《昼颜》的滤镜视角,是,女性可能更为感性的,但是,婚姻是两个人的是,婚外恋是三人或者多人戏,为何只选择女主单方面的自我YY视角,以为别人身上的苟且之事,到了自己身上就唯美到可以枉顾道德呢?
《不忠》上半段描写了一个风韵犹存的家庭主妇,在无聊平静的生活中,偶遇一个帅气浪漫擅长聊骚的型男,然后偷情不断的故事。
相遇的时候,型男是一头飘逸长发,一口异域风情的法国腔,抱着一摞书,在漫天狂风中,两个人撞到彼此摔倒在地。
很浪漫的相遇方式,他带一点点调情地自嘲,放心,我不是暴风屠夫,没有企图,风这么大,来,上楼喝杯喝茶,包扎一下伤口。
她看着那张帅气的脸,衣服掩盖不住的年轻美好的肉体,终究是扫了一眼擦肩而过的空着的出租车,去了他的家。
寂寞不自知的女人,聊骚成形的男人,他进她佯退,然后开始了危险的游戏。
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有什么都不去想只要搂在一起的二人世界,有音乐,有酒,有浪漫的小礼物,有逃离朋友去洗手间幽会的小秘密,有电影院、走廊里都要破规矩来一发的激情。
可是,毕竟不是单身男女,她终究是在以为可以掌控一切中,不知不觉一次次地露出马脚,为了隐瞒行程,大谎套小谎,饭烧糊了,忘记接孩子,乃至失控到,突然失心疯开长途车进城,结果撞见了,原来付出这么多去爱的他,在他之外还有别人。
她浑身淋湿,跟踪他与另外一个年轻的女孩跑进书店,透过书架,他还是笑的一脸帅气,像对自己一样,深情款款地跟那个年轻的姑娘聊骚。
这个忘记自己身份的女人,冲上去开打,以为自己是代表爱情的一方。
然后,两个人最后一面,结束于直白地说出欲望,是的,只有性,不管是痴迷,还是伤害,还是开心,也许内心真正的想法,不过是,FUCK ME!
她的故事到此为止,在她哭着电话留言说,不能继续了,就这样吧,我无法驾驭这样一段感情,就这样吧。
电话这段,她的情人满头满脸的血躺在地上,她的丈夫手握着凶器,一个斐济带回来的玻璃球,慌乱地拖地、捆绑尸体、甚至来不及痛苦。
这两个男人,一个因她失去了潇洒,甚至再也无法呼吸,在情人的丈夫面前,他无法施展他的幽默。
一个因她丢了作为一个老板的尊严,作为一个成熟男人的克制和理智,一个工作努力的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一个爱老婆爱孩子的人成了杀人凶手。
下半场,是丈夫的眼泪,他说,我努力工作,努力养家,为了你和孩子付出所有,你为了跟这样一个小子上床,轻易毁了这一切。
他真的是付出所有,那个令他崩溃到失手杀人的凶器里,拨开底座是他藏得糖:给我最美丽的妻子,跟你在一起,是上天最好的馈赠,全家福里,男人女人和孩子都笑的一脸幸福,他原本希望在结婚25年的那天,她才发现这份深藏不露的礼物,而她就轻易拿着它,送给了几夜激情的所谓年轻型男。
我的朋友曾经说,婚外恋从不会有happy ending,因为即使最后开花结果,双方都知道底下埋着的是背叛的骸骨。
何况,这些牺牲品里,除了跟自己风雨与共的枕边人,还有孩子,我们最没有权利去伤害的无辜稚子。
据说,婚外恋中的男人大多会历经劫难,回归家庭。
婚外恋中的女人,大多都回不了头,而取名《不忠》的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是,谁说忠于家庭,平淡生活的丈夫就不算爱情呢?
荷尔蒙激发的婚外激情,或许只是误食了一种叫做荷尔蒙的du品吧,越早越戒掉,代价越小。
而这一切,从来无需祈祷,只能自救。
2阿德里安·莱恩另外一部出轨神作《致命诱惑》,豆瓣有网友神评论说,推荐所有老公观看,防出轨神剧。
这是一部妻子美丽,孩子可爱,事业上升,工作体面的中年男人,在妻子短暂回家乡过周末的时候,随手聊个骚,以为是文艺性感的情场老手,结果聊骚到的是个女变态。
一言不合就割腕,一言不合就怀孕,一言不合就疯狂打电话,一言不合就故意闯进人家家里跟妻子各种套近乎,一言不合就直接开水炖了人家孩子的宠物兔子,一言不合就把男主的车花式涂鸦,一言不合就去接了人家孩子去游乐园玩一天,一言不合就提着刀上门砍人家妻子……以拍情欲戏广为人知的阿德里安·莱恩确实是出轨题材里面的教导主任,各种正能量,看完这种婚外恋发展成恐怖片的神片,估计所有有贼心不知道有没有贼胆的男人都得吓出ED。
我个人认为,姑娘们也值得一看。
你那些疯狂爱一个人的想念,付出,不忍放手,或许在对方眼中,就是不懂规矩的不知道适可而止,不顾体面的一再纠缠,有些吓人的疯狂举动。
请珍惜自己,放过彼此。
婚外恋,是建立在一个人,或者双方对于婚姻契约精神的背叛,一个主动背叛个人信用的人,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谈一场天真纯真的爱情的,《昼颜》之类不过是安慰剂而已。
婚外恋,或许有那么一点点情,不过不是爱情,是始于情欲,终于自私的情欲游戏而已,再笨的人,也请做到,及早翻篇。
要不,在你念念不忘的人眼中,你不过是失去理智的疯男/女人。
与可怜的狗男女们共勉!
《不忠》里,女主在得知丈夫杀死情人以后,幻想过假如回到过去的场景,风中凌乱的她,终究是礼貌微笑告别,钻进了街旁的出租车,看着还未曾熟悉的型男情人,抱着他的书挥手远去,那时候,她手捧着燃烧的偷情照片,多么想,假如不曾遇见,该有多好?
可惜,生活没有如果,好在影片之外的我们,可以在遇见那个有一点点心动的那个他或者她的时候,拒绝进一步的靠近,摸摸无名指上的戒指,告诉自己,傻叉,你以为你几岁?
你早已失去任性去爱的资格了。
靠谱活着吧。
=
人生如梦如幻,既然选择了生活,就应当坚持的走下去,生活的平凡中孕育了伟大的不平凡,只是在于我们去发现,很好的一个片子,婚姻不是儿戏,如红绿灯一样,不能出半点闪失,结局有一点悬念,相信丈夫还是担负了这份责任,毕竟他杀了人,但是很令人反思,难道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难道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美好,难道只有出轨了才知道痛苦,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能终成眷属,能以此为戒,婚姻并不是要每天都多精彩,但最需要的是双方的理解,双方的关爱,爱由心生,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责任。
电影看似只是一个女人对丈夫、对家庭的不忠,然而实际上妻子、情人甚至丈夫都是不忠者。
他们都不忠于这个社会的伦理道德,都“背叛”了这个社会。
妻子康妮有个能干帅气的老公、可爱的儿子,做着家庭妇女在家相夫教子,完全符合社会对好妇人的要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令人羡慕的女子,却最终走向了一条所谓的令世人所不齿的道路。
影片开头,康妮在地铁上,其他人都看着报纸,唯独她大口地喘息。
或许确是因为她跑步去地铁站累了,但是为何又不可解释为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了?
每天都是单调无趣的生活,面对小有幽默却把工作置于首位的丈夫(开始,在康妮看来,丈夫并不重视她,他把工作、把孩子都看得更加重要,在丈夫那儿康妮得不到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康妮厌倦了,累了。
她需要激情。
街上吹着的大风与屋内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令人寸步难行的大风才是她内心中想要的刺激的生活。
然而风吹起她的裙子,露出修长性感的双腿与后面第一次在情人房中,保罗盯着正在打电话的她的漂亮双腿都暗示了,这一场掀风起浪的偷情是因性而起。
开始的康妮确实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约束下的模范妻子,在大风引发了婚外恋的可能(一种其实是她想要的生活)时,她又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保罗叫她上楼时,一辆的士经过,她犹豫了,当然还是没拦下它;然而她不是就此下了决心,在楼梯上,她走得缓慢、神情犹豫;进入了房间她也透露着紧张而矛盾的神情(影片中,保罗让她右转她转向了左;要离开房子却走向卧室的方向)。
不过,这一次的挣扎,她的社会伦理道德观胜利了。
她离开,而且回到家中,她从容向丈夫谈起了保罗。
随后便想和丈夫做爱,这是个很关键的情节。
暗示着康妮其实一直性压抑,而觉得如果可以从丈夫那得到性欲的满足就可以是自己忘记对保罗的欲望;而儿子的需要打断了这一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康妮会在婚姻中得不到性的满足。
片中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康妮让儿子把口香糖吐出来,然而等送儿子离家后,她有吃下了那块被吐出来的东西。
在此,导演似乎想告诉观众,康妮依照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儿子,告诉他不能做什么,然而自己潜意识里却渴望打破规则,或者无视规则。
所以,在丈夫那里无法得到满足后,康妮犹豫着拿起了电话。
可是,她的超我使她陷入了内心的挣扎:是依照伦理做好妻子无视心中的压抑还是打破这种伦理寻求自身的快乐?
不过犹豫之后,她终究还是答应了。
挂掉电话,自责的神情自然地浮现。
这一次去保罗家后,康妮买了衣服给丈夫,是心里的补偿。
然而在丈夫办公桌上看到一家人和自己的照片更加内疚了。
然而内疚终归是内疚,社会伦理道德铸就的隔离一切诱惑的防线开了一个小口,再也无法抑制欲望的洪水了。
选择第三次去,为了自己的快乐。
她明白要发生什么,拒绝了。
然而因为没带走外套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一切发生了(其实,或许这是她的本我欺骗超我的一个诡计)。
在回去的路上回想做爱的过程。
尽管做爱时她是哭了,但无疑保罗给了她丈夫从未给过的快感。
身体上的满足、激烈刺激的性,在火车上,她一边回想,一边抚摸自己,在悔恨的泪水与欢愉的笑容中,观众明白,她已决定开始反抗所谓社会对妻子的标准,开始对丈夫不忠,也开始对整个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不忠。
而她在地铁洗手间中的那场,纠缠不解的纸、晃荡的水,正是她内心的外化。
而在这次满足得幸福之后,康妮的内心开始了更深的折磨。
书房里,康妮随手出门便关掉了灯,断然忘记了才与之说过话的丈夫;浴缸里,康妮拒绝了丈夫想要做爱的要求;客厅里,康妮为和保罗在一起而回家晚了而哭泣。
在保罗那里,康妮获得了社会不能容忍的刺激和浪漫的生活,肉体的欢愉;与他在一起时,快乐是自己的,她有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她完全为自己而活。
可是,面对丈夫,所有的快乐都是家庭的,一切都是为了家而活,为了一种关系。
表面上,她只是在两个男人,两种生活中作出选择,然而,实际上,她要选择的是顺从还是反叛这个男权社会。
大雨天,康妮哭着购完物,开车回去。
然而挣扎过后,她开着车冲过了层层栏杆,预示了她决定做出选择了。
她的行动看似是对社会伦理的妥协,去见保罗却在车上发现了他的真实面目,于是最后一次做爱,分裂。
然后,如一切都未发生过。
然而我却觉得实际上她是真正地反叛了。
她终于获得了对自己自身欲望控制的自由和权力。
与保罗做爱(对女性最具伤害和侮辱的性爱方式),然后决裂,她实际并不是受到了伦理的压力,而是自己对自身欲望的管理,这是她的自愿。
对康妮来说,她不是对丈夫的不忠,而是对男权社会的不忠。
而保罗和爱德华,他们也不是就是个忠实者。
保罗,凭自己出色的外表,内在的魅力,把一切都当做游戏,他自知自己是个情场高手,他不在乎对别人的伤害。
他同时有着许多女人,玩弄着她们的情感和身体。
爱德华,他是个绅士,一切似乎都尽善尽美,然而,在婚礼上对上帝发过要信任妻子的誓言后,他依然托朋友暗中跟踪妻子,且不说誓言的事,这已经侵犯了康妮的隐私权;而后来在见到保罗后,这个一直抑制着自己失态的绅士仍然犯下了无法弥补的罪行。
他们看似都是受害者,然而,他们也犯下了不忠之罪。
他们都对社会伦理道德不忠。
康妮作出决定那天和爱德华载着尸体去看儿子演出那天都下着大雨。
雨,洗刷掉过去,象征着新的美好的将来的开始。
不得不说,这两个讽刺很是精妙。
而那个杀人凶器。
美丽的雪球Windy City,是一个梦想的社会即这个男权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下的一个标准模式(幻想),而它罪恶地结束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平静日子,这无疑是影片主题最有力的证据。
所谓“不忠”,绝非妻子对丈夫的背叛,而是三个主人翁对传统社会的反叛。
然而,导演终究是善良而残酷的,他给出了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
在这样一次风波下,真正意义上的家才出现,然而他们停在警察局门口,观众无法知道,这样的家在传统社会里能持续多久。
(2009年12月13日,艺术概论作业)
讲述情欲和道德困境的影片很多,然而讲得细腻到位的却不多,《不忠》在我看来算得上个中翘楚了。
将情节剧式的简单剧情铺展、刻画得深入人心,镜语的娴熟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演员的表演以及叙事节奏的安排也必须得当,这几点《不忠》都做到了,它没有锋芒,但足够精致优雅。
阿德里安·莱恩,从《洛丽塔》开始接触他的作品,此导的电影里有着诗化的情欲描写,加上戏骨们的精彩演绎,让人回味无穷。
非常喜欢莱恩的情欲刻画,传统的、细腻的、挣扎的、疯狂的、游离的,他的电影团队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将不同色彩、不同浓度的情感糅合起来,放在某个镜头之中配合演员美好的肉体加以呈现,在不经意间击中观众心中柔软的部分,叩开欲望之窗,令大家得以窥看隐秘的激情世界。
要在电影里呈现欲望,首要的便是调动起观众的感官。
就《不忠》而言,三大主演在外表上都足够吸引人,正值盛年的琳恩和马丁内兹都释放出了足够慑人的性魅力。
大腿、小腹、脖颈,电影毫不吝啬地向观众反复呈现了演员们身体上傲人的性感带。
琳恩饰演的女主角作为风韵犹存的少妇,更是将渴望、内疚与徘徊等内在情感外化作一份含蓄的风情,模糊着放荡与矜持的界限。
另外,触觉(抚摸)与听觉(耳语)在电影里和有关身体的影像一道主宰着诱人的感官王国。
无论是《洛丽塔》还是《不忠》,压抑都是情欲酝酿、流露进而爆发的主要原因,压抑首先由伦理困境造成,其次也为空间环境所助长。
逼仄的公寓楼、狭小的厕所间,欲望总是在被压制后迸发,压制的时间越久,欲望的烈度便越大。
愧疚再深,也无法阻挡背叛的脚步,理性的堤坝在情爱的浪潮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欲望之于人的牵引力与现实中种种桎梏所造成的阻力成正比,羁绊越多,突破羁绊的冲动愈是难以抵御。
事实上,采摘禁果者真正享受的,不是禁果的美味,而是越轨的快感、自我放纵的愉悦。
莱恩的作品无疑参透了这些,并且较好地张扬了原著的内向探索性与绮丽婉转的文学质感。
从运镜来说,《不忠》属于严谨的学院派。
通过不对位的正反打镜头,缓慢的拉镜头,角色间的猜疑与疏离、个体的孤独与绝望不动声色地流露出来。
另外,影片对剪影和道具的巧妙利用更是无需赘言。
然而本人最喜欢的还是女主角初遇情人的一场戏,那是全片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浪漫,在漫天飞舞的白色纸屑中,在狼狈的归途中,碰巧撞到了你。
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止于初见?
今天的风儿有点喧嚣。
出轨的原因不必其来有自,灵魂有着我们理智所无法知觉理解的原因,这或者说明了为什么康妮在一段看似无可挑剔的婚姻中会越界;在《不忠》中,康妮和艾德华是一对模范的夫妻,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物质基础使得他们衣食无忧,然后就像所有美丽的意外一样,这场邂逅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开始,康妮在犹豫、挣扎之后还是陷入这段关系。
lust,七宗罪之一,尽管康妮的良心理智不断的谴责着她,但却不可自拔的沉溺在偷情的刺激欢愉中,这样的lust控制着她的心思意念,甚至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个念头都离不开,康妮爱的是丈夫及儿子,她对保罗很明显的只有情欲而已,两人一开始或还有些浪漫的情调,但一发生关系后就是情欲的纠缠,他们在公寓里、餐厅厕所、电影院内、公寓的走廊上宛如展示般的、不停的做爱,外遇一旦开始就很容易陷入肉欲的回旋与沉溺,是因为时间宝贵所以要拼命做?
外遇的魅力正来自其高度的危险性与刺激性,快乐是要用更多的罪恶感及恐惧来换的,渐渐康妮没有办法再过这种双面人般的生活,她开始忘记去接儿子放学、烧焦了晚餐、说着轻易就会被拆穿的谎言,而艾德华亦察觉出妻子的异样……阿德里安·莱恩可能是电影界最后的卫道人士,《致命诱惑》、《桃色交易》及《不忠》可以说是他的外遇三部曲,尽管题材、类型、情节不同,但这几部片都泰半传达着“外遇是错误的”的讯息,这样的思想听来面目可憎,不过话说回来,现实中有多少外遇能像《英国病人》一样凄美动人足以成为史诗般的可歌可泣?
而《不忠》的重点就是要探讨外遇在一个美满的婚姻中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
《不忠》改编自法国新浪潮大师夏布洛尔的作品《La Femme Infidele》,是部充满希区柯克式悬念的经典之作,但《不忠》只有极少惊悚悬疑的成分,反之莱恩花了不少时间试图切入每个角色的心理状态,尽管此举被很多影评批为通俗剧式,但是本片终究没有成为“老婆版”的《致命诱惑》。
凡是老片新拍的电影几乎很难得到正面的评价,但若拿《不忠》和《La Femme Infidele》比较却是毫无意义的,尽管本片的故事情节和原著大致相同,但两部片从叙事法到着眼点都完全不同,所以看到有些影评毫不留情地攻击《不忠》并大肆歌诵原著时,忍不住感到啼笑皆非。
《不忠》没有走调陷入歇斯底里的惊悚类型片,但又对原著惊悚片的成分原封不动,所以康妮和艾德华这对夫妻只好以“理性真实”的方式面对应该属于惊悚悬疑片中的噩梦,因此两人最后和好的过程不免有点避重就轻的交代过去,不过也许让两人在心照不宣中默默僵持对峙,会比较容易也不会那么洒狗血吧。
当康妮发现艾德华藏在水晶球底座的秘密时,虽然再次证实了两人相爱的事实,但想要回到过去那样是不可能的,尽管电影的结局似乎是模糊而发放的,但根据整幕戏的处理方式及画面提供的一些线索,结局其实早已决定了。
拿一部经典惊悚悬疑片来改编成剧情片是《不忠》成功也是失败的地方,想当剧情片又从剧情到对白都“忠于”原著,结果前半部成为性爱展示台,后半部在悬疑片与通俗剧中暧昧,用剧情片的手法解决悬疑片的问题也略嫌差强人意,整部片合起来可以说是莱恩的公民与道德课,这样的观点与其反对者间的辩论永无止尽的,我无法断言谁是谁非,只能说比起一味地风花雪月,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不过结局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很多人不满意。
比起《致命的诱惑》癫狂的纠缠乃至两败俱伤与《桃色交易》一厢情愿的剧本与失败的选角,《不忠》的剧情或者单纯的近乎无聊。
你他妈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吃饱了撑的,好赖不分呐。
你两个坏鸟是真他妈草,穷小子风流倜傥了然一身当然可以无所顾忌,人家是拉美裔该溜子,你呢?
你什么身份了?
搁这双重享受真是想得太美了,合着要不是小三儿脚踏两条船,你还能一直这么偷下去是吧,你是真该死啊。
不要用生活的琐碎做借口,谁的婚姻生活不是琐碎的呢。
创一代的世界你如果不理解,就说明你不配,更何况还是一位拼搏奋斗情绪稳定责任担当的先生。
又想稳定又想激情,你嫁个富二代倒是可以二者兼得,然后呢,坠入虚无。
当然想嫁富二代确实无可厚非,毕竟纯享受,谁不喜欢啊。
咱就说女主这面相,现实当中也是个海王。
这电影真是清新脱俗,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结果你丫拍了个反例。
如果我是女的,嫁给了这位先生,我一定会倍加珍惜,他的泪水真是令人心痛。
不是我非要开喷,主要是发现水晶球那一段真是看得我太草了。
崔西说了,乱搞的下场一定是悲惨的。
是啊,确实悲惨,但导演却让这位丈夫承担了悲惨的后果,就算如此,他却自始至终都在维护着自己的家庭,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而妻子却毫不珍惜,满心都是逃避,出了事就想着开溜,与丈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让人不恨么,看得人血压高。
我确实期待着恶有恶报,但是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剧情走向,就一定要男主抗下所有呗,导演懂得如何激怒人的。
人首先是个动物,所以有欲望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还是个人,是人就应当有底线。
所以当面对诱惑的时候,还是要自重,要拎得清。
否则,就是因小失大,因眼前而失未来。
还是要多看看易经,多学学怎么做人做事才好。
最后,请各位再去小网站看片的时候,看到这种类似出轨偷情类型的片子,不管是不是剧情,请抱着痛恨的心情观赏。
What is love? And what is passion? Maybe love couldn't be an eternal thing. Passion,too.The beginning of the unfaithful relationship has not any vicious intention, but it hurted three people finally.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Connie supposed if she made a definitely different decision,their life will be changed totally. But, it is too late.Can we refuse the lure of passion in our insipid life? If you meet real love or an attractive person or a soul mate outside of your marriage,is it a sin to accept it?
《英国病人》、《廊桥遗梦》、《出轨》,大概讲述的是相同的事情,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追问爱情是否只能归属于婚姻,展示婚内平淡与婚外激情的挣扎,揭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之后的残忍。
电影永远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一切,所有都是幻象、都是假设,它只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或几种可能性,或质疑,或同情,或展示,或批判,永远不必承担后果。
但是,人生不是幻象,也没有假设,它总是血淋淋的袒露在你的面前,没有丝毫掩饰。
一旦迈出一步,便没有退路,除了承担你别无选择。
忘了是谁说过:人生两大礁石,一是财,二是色。
这世间有多少杀戮都来自于枕边人,曾经的甜蜜瞬间可以因为背叛或臆断的“背叛”而转化为仇恨的鲜血。
这世间之事恐怕没有对错,只有承诺了的要遵守约定,做了的要付出代价。
平安而幸福的人,懂得珍惜,享受一点一滴的满足。
白百合出轨了,似乎点燃了大家的荷尔蒙。
媒体兴奋了,吃瓜群众也有热闹看了。
在这个出轨的年代,出轨已经不是男人的专利。
其实,人类都有出轨的基因,有你,也有我。
忠诚在诱惑面前,似乎不堪一击。
本能的力量如些强大,因为性代表着快乐,弗洛伊德说过,人性是趋乐避苦的。
美国电影《不忠》讲述的是一个中产家庭,丈夫事业有成,英俊潇洒,浪漫有气质;妻子貌美贤惠,全职在家;儿子聪明可爱,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组合,那么地无懈可击。
但影片开场,一场飓风,把马路上的自行车刮倒,预示着,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影响着这个家庭。
一个普通的一天,妻子准备好早餐,送走丈夫和儿子,搭了火车去城中办事。
一场大风,她站在路边,很难拦到的士。
慌乱之中,撞到手捧一堆书的英俊的法国小伙,致命的相遇,让故事在两个人中间发生了。
妻子(康妮)因为摔倒,膝盖划伤了。
小伙邀请妻子上楼处理伤口,热情奔放,带着浓烈的男性荷尔蒙的年轻男人,无意中的邀约,让这个平静生活中的主妇心猿意马。
这一次邂逅是致命的。
临走时,小伙送了一本书给康妮,寂寞无聊的主妇回到家里,翻开这本带着淡淡的旧旧的味道的书,滑落出一张名片。
她们的人生本来应该没有交集。
一股神秘的魔力,鬼使神差,她打通了小伙的电话。
她可谓是良家妇女,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优渥的生活,丈夫爱她,生活没有值得挑剔的,这样的女人怎么会出轨?
人性是经不起诱惑的,忠诚其实是脆弱的。
起初,她是拒绝的。
但当两个人干柴烈火地交织在一起,什么也无法阻挡了。
理智、亲情、家庭似乎都被抛在脑后。
康妮内心一次次地挣扎,一次次地告诫自己这样是不可以的,但一个个约会的早晨,她还是无法遏制内心的渴望与冲动,仍然踏上了欲望之旅。
你或许会在心里骂娘,这女人是不是吃错药了,放着那么好的家庭,那么好的丈夫,满足这种性的欲望,用道德败坏都无法消解你内心的愤恨。
吃瓜群众从来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康妮是一个温良的家庭主妇,她也循规蹈矩,她在内心会自责,她会因为接儿子迟了而愧疚,她其实不是我们眼中的荡妇。
但她还是出轨了。
丈夫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从蛛丝马迹来看,她在撒谎。
他雇佣了私家侦探,查到了妻子与情人私通的事实。
他独自上楼,站在了小伙面前。
小伙并不惊慌,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老司机。
而丈夫爱德华愤怒地无法控制自己,刺激他的是摆在床头的一个水晶球,那是他送给妻子的礼物,妻子买了一个一模一样地送给了情人。
我想,爱德华的内心是崩溃的。
他的一片真情,在这里用一种反讽的方式呈现。
他举起了那个代表爱的信物的水晶球,拍到了小伙的头上,血流如注,小伙倒在血泊中。
爱德华在恐慌中处理完尸体,若无其事地去参加儿子的圣诞演出。
一个家庭就这样毁了。
外遇有时候就如飓风,来得猝不及防,但呼啸而过的是,一片狼藉。
破坏力,任你是天公巧手,也再难恢复原状。
两性总是以相异而吸引,但会在共同的生活中,因为需要共同的相处,而彼此影响,彼此为对方改变,逐渐地变得相似。
而相似和了解,却让人少了一些好奇,彼此的吸引也就降低了。
当我们被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所吞噬时,我们会逐渐迷失自己,伴侣不过是镜子中的自己,就如老夫老妻,左手摸右手,没有了感觉,再也没有了悸动。
当日子归于平淡时,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找替代的激情,这就出现了第一重的出轨。
丈夫出轨工作或者他的狐朋狗友,妻子出轨孩子。
丈夫对工作乐此不疲,经常加班,寻找寄托,甚至在工作中重新点燃激情。
妻子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育儿活动中,孩子的成绩点燃了她的骄傲。
而两个人开始更加疏远,开始隔离,开始隐藏,开始逃避,开始过着虚假的夫妻生活。
或许表面,相敬如宾,朋友圈里也十分恩爱,但内在却是空的,那个空无论是用物质还是目前的关系,都无法填满。
你会说,这不都是我们的日常吗?
大家不都是这么过的吗?
的确,但这么过的危险就在于,有那么一个瞬间,天时地利人和,曾经属于你的那个人,心就无缘无故地跟着别人走了。
这就发生了第二重出轨,也就是实质上的精神或者肉体的出轨。
外遇似乎成为了打破婚姻僵局的冒险。
这让我想起伊能静当时出轨黄维德,被媒体记者拍到。
这些明星防狗仔非常在行,但就这么容易地被拍到,而且这么清晰,似乎潜意识中,她是希望这件事情被曝光的。
胶着在婚外情中,就如踩钢丝,她需要一种决断。
而这个曝光加速了这个决断,要么回归家庭重新修复关系,要么离婚与情人携手。
防外遇、防出轨、防小三,始终都是被动的,如果将精力始终放在防上,这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还没有开战,已经败下阵来。
婚姻是一场修行,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创造。
我们都渴望携手走向终点,活出彼此的生命意义,成为彼此的灵魂伴侣。
但这场修行的路真的很难。
人的天性是喜新厌旧,而我们却要与天性做斗争。
有些女性开脆放弃了争斗,开始皈依佛门,潜心向佛,似乎是放下,但真的是放下了吗?
真爱是需要直面真实的自我,对伴侣脆弱相对,彼此有更深的连接。
真爱是有独立的自我,有勇气做自己,并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真爱是在共同的基础上创造差异,永远保持对对方的好奇。
人永远是变化的,让这种变化,把对方迷得晕头转向,TA还会把眼光向外看吗?
避免外遇的伤害,唯有做好自己。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大概两周吧,虽然买了很多很好的碟但是一没电脑二没时间,心里总是痒痒的,有时候甚至会沮丧电影在我这里,已经成了病了,阵发,剧痛,无药可医他和她,相遇在一个大风肆意横行的路口,一个恍惚错身,便被命运推到了一起在大风中,女人愈发楚楚动人风姿绰约,男人越发风度翩翩迷人狂野他开口邀请她上楼包扎伤口,她是有过瞬间犹豫的,却最终无法拒绝那双深邃醉人的眼睛她转过身,错过了驶过的计程车,走进一场扑面袭来的艳遇接下来便是顺理成章心有默契的挑逗靠近挣扎,半推半就,隐瞒欺骗,同每一场艳遇并无区别总是有一个蒙在鼓里不知所措的可怜丈夫,一个徐娘半老风情万种的少妇,一个放荡不羁浪漫到底的狂野情人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丈夫万念俱灰的走进那个男人的房间他杀了他于是故事开始急转直下,从浪漫香艳的情色猛然跳到心惊胆战的慌乱我们看着那丈夫在无助哭泣看着他辛苦的毁尸灭迹,又看着他冷静的应对审问看着他声泪俱下的,控诉妻子影片结尾,他们好像又回到了最初,还原了那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只是彼此都清楚在那若无其事默契传递的眼神里,隐藏了多少隐忧,内疚和深深的后悔只是我们都看见,在城市的另一边,那个英俊高大魅力无边的男子,只是为了一场偷情,变做垃圾堆里腐臭肮脏的尸体 这时你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一场艳遇都有美好回忆,原来不是谁都可以,承担得起一场出轨在你踏出那一步之前,谁也无法预料你会为此时的放纵付出多大代价但那一步之后,你再没有了选择没有了判断,听任自己在泥沼中步步沉沦最后两个人在警察局门口久久的拥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进去了,我却希望他们逃走但是他们怎么逃也逃不掉心里的罪恶,原来背叛是如此大的罪孽,足以摧垮一切一旦步入婚姻,就要对得起那份承诺
看到很多人骂妻子,我倒觉得她犯的错虽然是道德之外,但是情理之中。人性就是这样不安分,然而庆幸大多时候理智能战胜冲动。
没看过比这女主更弱智的出轨人了
情人死的太突然
编剧花了1个小时来营造一个甜美的邂逅,又花了1个小时来摔碎它。导演在画面的处理上很有想法,但后半段确实让人困意穷生。镜头语言真的很赞!
同类电影中 不怎么样
没有经历过婚姻出轨的,但正在经历现任男友p腿,2333,他就坐在我旁边还敢聊骚。而我打算在他旁边写篇被绿的感受稿。感觉很刺激
导演很聪明,一场大风,既看到了女主繁琐的婚姻生活的无奈,也在波动的频率中遇见了不该靠近的人。
so boring...
中产家庭的虚伪与脆弱,两个中年夫妻水深火热的生活,为什么非要搭上一个无辜的帅小伙,造孽啊。拍的相当保守落后了,门罗的故事一定是中年妇女抛夫弃子追求新生活,帕索里尼的电影一定是丈夫和情夫私奔。
奔着情色和惊悚悬疑来的都退下吧,是满含漏洞过时无语的家庭伦理剧情片
剧情一般,三颗星纯粹为颜。戴安·琳恩这里穿黑色长风衣金色头发清爽扎起,再搭配一条浅蓝牛仔裤的样子实在太charming,中央车站电话那个镜头回看N遍。感觉这种身材这种瘦削脸薄嘴唇,相较美国长相,更像是一个迷人优雅的法国女人。
選角,氣氛,套路逗乏善可陳,油膩的男二我都想掐死。到了2/3處才開始劇情高潮,比較拖沓。倒是覺得劇情的高光在第二次警察問話的時候,兩個人不斷通過經常得知對方的秘密,心領神會的眼神戲足以佐證“婚姻即博弈”的道理:殺人太快的內疚頓時被妻子當著面扯謊的惱怒一掃而光,同樣,妻子出軌的後悔也同時被丈夫其實是殺人犯的彌天大謊變得五味雜陳。最後是逃走還是自首,是"同甘共苦"的真情覺醒還是“知己知彼”的coping mechanism,就各自品味了。ps:如果類型是情色片,那實在是看過最turn me off的了。
事情往往就是阴差阳错,如果她那天开了车,如果她那天打到了车,如果她家住在城头,再如果那天没有刮起那么一阵妖风,那她还会和她老公过着平静又平淡的生活。好吧,其实没得如果,归根结底还是她那颗耐不住寂寞的心在作怪。
一点也不刺激
还是爸爸的DVD,这部不太行,没有多少涩涩的镜头。
说来搞笑,这部电影是大学时看的,第二天考四级,舍友说我们找部电影练下听力吧,然后就挑了这电影,摊手~
最后半小时才觉得有点意思⋯⋯
如果无法抵抗诱惑,至少学会处理干净现场。
太过精准就成了算计,90年代到2000年前后的美国中产电影总有一种美奂美仑的超现实的诗意色调,让我一眼就能从众多电影里把它们挑出来。我总是纳闷,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这样让观众觉得安全吗?这片子开头的那场大风拍的太美了,让我惊艳了十分钟。
7。色调,秋意浓,情欲拍的比较撩人。妻子把丈夫送她的水晶球拿去送情人也太扯了,老帅比激情杀死小帅比也太扯了。距《孤鸽镇》13年后戴安琳恩身材依然曼妙,导演莱恩另有作品《一树梨花压海棠》《桃色交易》《爱你九周半》《异世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