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Finding Dory,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寻找多莉,海底奇兵2(港)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艾伯特·布鲁克斯,艾德·奥尼尔,凯特琳·奥尔森,海登·罗兰斯,泰·布利尔,黛安·基顿,尤金·列维,斯隆·穆雷,伊德瑞斯·艾尔巴,多米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情介绍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流星之绊情惑星界的战旗我的老板为何那样乡村爱情11忠犬大营救一步之遥富二代斯塔内完美圣诞节建筑大师夜班经理第一季少年梁祝声梦传奇第二季命运之夜——天之杯Ⅲ:春之歌山女日记2SP后篇阿尔卑斯的女王燕岳真相与正义凰宅古琴同情者决不放弃情书十年台湾珍妮宝贝超能手机喷火龙诅咒之刃特区天竺鼠车车学车篇旧厂孤影妒火线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长篇影评

 1 ) 一条十三年后归来的小鱼,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人

众所周知,迪士尼,梦工厂和皮克斯是美国主旋律动画片工厂的三巨头。

虽然我个人是偏好梦工厂的动画制作,但皮克斯的“总动员”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童年回忆。

比如说十三年前的《海底总动员》。

那时候和闺蜜一起买光碟在家里来回来去的播放,百看不腻,乍一看小丑鱼尼莫的确有点丑,但当它生龙活虎地在画面上动起来时,你会不自觉的有一种代入感,幻想自己就是那条小鱼,迷失在大海中找爸爸。

这就是动画所呈现的魅力,用夸张的表情和可信的动作,为角色赋予性格,同时也通过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的身份体验更多元化,从而得到上天入地的观影感受。

也难怪三巨头的动画片一直受广大观众的好评,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流畅的动画技术和卖萌卖上天的卡通形象,更多的是因为它们找准了当今的主流价值观,填补了观众们在生活中的空缺。

然而这类动画片最大的特点是,基本上在走进影院前我们就知道了这无疑又是一个小人物突破重重困难,最后取得圆满结局的故事。

那为何我们还如此执着的要去影院观看呢?

这条13年后归来的小鱼,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首先,三巨头的动画片面向的观众永远是小朋友和大朋友。

在小朋友的眼中,它们就是自己。

在大朋友的眼中,它们是过去的自己。

这是一种美好向往和珍贵回忆的交融,在上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有一只粉红象,我想大家一定都印象深刻。

在电影院看到大象消失的那一刻,我难过的落了泪,当时突然就想到童年中好多自己拥有的或假想的好朋友都渐渐随着时间消逝了。

除了回忆杀以外,情感也是一把杀手锏。

《海底总动员》就用了这一招,从13年前尼莫找爸爸,到今年的多莉找家人,无疑都在上演一出寻亲记,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呼唤全球的亲子们一起上影院看好戏。

13年后多莉的故事再次在大屏幕上呼唤爱。

幼小的多莉一出场就告诉我们它患有短暂失忆症,然而它的父母居然提出要和她一起玩捉迷藏!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对先天有缺陷的小孩一视同仁的教育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与反思)。

而这一玩不出意外的玩出了事,紧接着寻亲记上演,在寻亲的过程中多莉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这些奇奇怪怪的海洋生物全部都是性本善,每一个都很无私,无条件的帮助着善忘的多莉。

要说这个片子里的反派,那就只有人类了,他们开发的各种生物研究,使得海洋里的宝宝们生存越来越困难。

从侧面反映出人类的丑陋与贪婪。

当然这些设定不免有为了增加情节点而设立的嫌疑。

最后我们来说说影片中可爱的小动物们。

除了多莉,尼莫和马林这三个老演员外,首当其冲出彩的大概就是汉克这个红色大章鱼了!

一点也不输《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

(ps,在中文版中好像是马东配音的,哈哈蛤)它的特殊技能——变色,帮助多莉屡次逃离困境,也使得影片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白鲸的特殊技能也引来一片呼声,杠杠的它和弱视的鲸鲨是一对,虽然体积庞大,却都颠覆了其在现实中的凶恶感,卖的一手好萌。

此外,海狮海狗海龟和一只奇怪的鸟,个个都是喜剧演员,在此不一一赘述。

虽然亮点不少,但它终归是一部快餐式的动画片。

然而我们不能一味的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集体劳动的果实。

我也始终相信,“最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的”,动画片的制作是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2 ) 《海底总动员2》: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十三年前,我刚刚毕业,那个时候的《海底总动员》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是一部超级商业大片。

目睹前所未有的海底世界的多彩与绚烂,让当年的我惊叹不已,一位父亲一路在各种伙伴的帮助下寻找自己的儿子,一段奇妙的海底寻子旅程,虽然历程天马行空,但是,年少不经事的我虽很感动,我却并未能很深地理解影片,可是我隐隐觉得它在某些角度映照着现实生活的伟大与深刻,我曾经多次想要明确这种映照意味着什么,但是一直也因为时候未到而无缘开解。

直到今天,这部影片给了我一些答案。

我也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生命开示。

两代人才能共同完成同一部影片的意义 十三年前《海底总动员》是小丑鱼马林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寻自己的儿子尼莫,其中最主要的小伙伴就是短暂失忆症蓝唐王鱼多莉,而《海底总动员2》里,马林和尼莫和一帮海底生物帮助健忘的多莉寻找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家。

如今我已经38岁,也有了自己的小尼莫。

在《海底总动员2》上映之前,我们有幸先睹为快。

他和她坐在我身边,三个人的电影厅,灯一黑,泪水便在眼中升起溢出。

那种恍若隔世的久违与十三年漫长时间沉淀的回归,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那一刻,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到最后,我的嘴角也随字幕升起,释然地笑了。

像北京的这样一座巨大的城市,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有着无数平凡的家庭。

我们的父亲即使就像马林一样胆小怕事,或许我们的父母也会像珍妮和查理默默无闻,我们的孩子平凡普通,甚至会有像尼莫这样两只鱼鳍还大小不一,像章鱼汉克天生少了一只触腕,像白鲸贝利自以为失去了回声定位能力,像多莉患有短暂失忆症,像运儿是个天生的近视眼……不胜枚举的不完美的孩子,然而就在失去对方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义无反顾不顾一切地寻找对方,哪怕要穿越整个太平洋。

因为在我们彼此的眼中,对方再平凡,甚至还有缺陷,也是彼此心中唯一的挚爱。

所以,只有两代人坐在一起,才能共同去理解一部电影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彼此理解对方,即使你有时候并不可爱,甚至还很讨厌,但是,无论如何,你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即使,最平凡的家庭,也一定蕴含着世界上最义无反顾的爱,也体验着世界上最宝贵的却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爱。

这或许也是我们所在的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真谛吧。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小丑鱼马林的眼中,多莉是那个帮助他的人,他或许一直在想,你曾帮我寻找儿子,如今我帮你找回家人,这便是《海底总动员》的全部故事,一个无条件给予对方帮助的故事。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世界里有上一分钟的打打闹闹,又有下一分钟的一团和气。

如今的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计算帮助他人性价比的成年人的?

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看完这部电影,看看身边的儿子,我才明白,多莉的健忘其实是孩子世界里最真实的写照之一,在他们的世界里,从来不会记住谁曾经伤害过谁,他们也会在小伙伴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条件地给予对方帮助。

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和忘却曾经的伤害和仇恨,可能是所谓儿童天真世界里最好的品质。

而,我已经失去了它。

我虽不天真地奢望整个成人世界里的每个人始终能保持这种品质,但是我至少希望我的孩子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与天真的力量。

让童年最美好的品质伴随一生,永远保持无条件给予他人帮助的纯真,这也是拥抱快乐的内在力量。

十三年前,历经艰险,只为带你回家;十三年后,再次跨越海洋,一起帮你寻找回家的路。

孩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无论有多平凡,也一定有人等你回家 因为平常的工作加班很多,所以家变得就像旅馆。

包括我离开故乡只身一人到北京打拼,故乡和家之于我们这样漂泊在都市的人来讲,既熟悉又陌生。

陌生的就是,如果不提起它,我也甚至可以经常忘记我曾经时刻拥有着它。

熟悉的是因为,我们不管在哪里都会记住它的模样。

然而我们在外漂泊的某些片刻,内心的记忆与情绪就像在翻滚在暗流中的多莉一样,就在那一瞬,归家的欲望与乡愁瞬间充满了内心,就像你窝在沙发里看到《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展现的那些关于年幼的记忆的味道,那些母亲为你做的食物的味道的那一瞬,你会义无反顾地想要打个飞的回家。

我们都是已经习惯迷失在浩瀚如海都市里的那一条小鱼,我们对拥有的一切习以为常,我们在巨大的洪流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卑微又无助,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和我们一样孤独又可爱的同类,我们也又有了迷途的下一代…… 但是,我相信,无论我们迷失多久,我们走到哪里,而且,无论你有多平凡,也一定有人等你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你一定会发现,那条条贝壳铺就的小路。

是的,无论我们有多健忘,我们都一定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回家的路。

而且,只要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孩子,我不知道等待你的来路,你会怎么走过,我也希望你能像海底的鱼儿一样始终保持着那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始终用你的方式记住回家的路,你拥有朋友和家,你便拥有了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真谛。

父亲,我不知在你眼中,是不是已经是迷失的孩子,但我,我永远相信我是你心中唯一的挚爱。

不管分离多久,不管我有多平凡,你都依然翘首以盼,等我回家。

是的,虽然人生如此荒诞与残酷,但我相信我一直拥有平凡生命中最不平凡的一切。

谢谢你,小台灯——皮克斯,永远带给我们感动一代人的经典故事。

又是何等幸运,我的事业就是把这份蕴含着真善美的故事幻化成书籍传递给中国的千万小读者,这份美好的阅读必将润物无声地滋润着他们的小心灵。

每个被爱着的孩子,你们的运气都不会差!

 3 ) 几个彩蛋

fun facts about finding Dory: 1.踏上旅途之前马林说就没人能好好的在这看看风景而不是想着离开吗,旅途结束之后多莉说要去看看风景,马林还不信😂 2.多莉第一次见章鱼说I'm ok with crazy,后来要从卡车上逃出的时候章鱼也这么对多莉说 3.卡车上一缸鱼说它们都痊愈了太棒了,然后一条鱼打了喷嚏,剩下所有马上隔离了它并说了声dude 4.章鱼开车时一转弯鱼从一缸跳到了另一缸,再一转弯又跳回去了暂时只记得这些了🤔

 4 ) 迪士尼时隔十多年重拾曾经名噪一时的大IP《海底总动员》,续集依然精彩却没有足够惊艳!

第一部里面的尼莫可以算得上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动画角色之一了,其实也一直在期待着皮克斯重启这个大IP,不过2016年上映至今一直阴差阳错没有看,今天偶尔所拾,别有一番滋味。

续集从另一个角色多莉的身世说起,讲述了多莉和马林尼莫父子一起寻找自己爸爸妈妈的冒险之旅,依然采用了旅行式的叙事手段,穿插了章鱼、海狮、鲸鱼等角色使的剧情饱满而又幽默,依然是一部非常适合小朋友的动画作品,电影中关于亲情、友情的着墨,可以让小朋友树立更加正确的家庭观和友情观,多莉的不屈不挠永不放弃,尼莫和马林对多莉的鼓励等等,依然让人看了感到温情而又励志!

这个IP值得重启,毕竟海洋世界神秘而美丽!

 5 ) 罗志祥已凭此片正式进军好莱坞

开宗明义,《海底总动员2》比我想象的要伟大得多。

看的中途,我还在不断走神犯疑:开头出现过一条小章鱼,中间冒险遇上一条大章鱼,后来还出来一个章鱼主角,把一种海洋生物如此重复利用,不像是皮克斯的风格。

多莉的记忆时好时坏,有时候听过就记忆犹新,有时候再怎么努力也会记错,这不是短期记忆丧失应有的症状,可参见《记忆碎片》。

情节上也有一些说不通的地方,比如明明是进的是最强眼镜,怎么同一个馆内就有要找的深海族群,标牌上不是箭头相反吗?

有人觉得这些无所谓。

可是要知道,作为动画业界翘楚的皮克斯,创作是何等滴水不漏、巨细无遗。

连某种一闪而过的动物的毛发材质,都要专门开会讨论,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留下这些大过渔网的漏洞。

我比较迟钝,直到全片收尾,才恍然大悟。

寻找亲人的终点,亲朋好友团聚了,人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可最后一个镜头,却是两条鱼在一片空旷的海域聊天,音乐也低落哀伤,不像是在欢迎,倒像是在缅怀。

突然明白过来,这个寻亲故事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这样一来,情节有出入的地方,也很容易说得通了:多莉其实并没有找到父母,整个冒险过程,都是马林讲述的一个故事。

他们的确上了路,但在躲避大章鱼之后,尼莫受伤,多莉碎嘴,马林对这趟冒险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借着多莉记性不好,他开始现编故事,讲述她“刚刚经历”的冒险故事,却意外让多莉不断回忆起童年与父母相处的种种,达成了另一种的圆满。

因为是临时现编,存在省力偷懒的段落,当然无可厚非,毕竟我们不能要求一条鱼拥有人类编剧的智商。

故事中暗示意味最强的,是章鱼汉克的神通广大,就差让罗志祥来配音了。

他可以自如陆上行走,随心所欲隐藏踪迹,给多莉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帮助,简直是蝙蝠侠来给小鬼当家施以援手一样。

他可以化成一切,融入一切,潜台词是,他也可以什么都不是,只是编故事的一个工具。

汉克一直强调有过可怕的遭遇,不想回到海里,却又绝口不提,到最后也没个交代。

两个鱼家族团聚之后,他也不再现身。

在彩蛋的各种不相干的场合神出鬼没,更加印证了它的虚无身份。

一起看的朋友抱怨故事太胡闹了,尤其是章鱼开车突破逆向行驶,突破警车封锁之类,完全让人无法投入。

的确,按照皮克斯以往的动作编排,似乎不该那么低幼,皮克斯的编剧完全够才华想出更具灵气的拯救桥段。

但低幼就是他们追求的目的。

低幼了,才有挥之不去的荒诞感。

荒诞了,才暗示这只是一段鱼口中的剧中剧。

13年前的《海底总动员》是寻找家人的故事,13年后几乎把故事改头换面重演了一遍。

是这样吗?

炒冷饭是皮克斯最不可能做的事。

《Finding Dory》不是作了变体的《Finding Nemo》。

第一部失踪的是尼莫,当然叫《寻找尼莫》,而这一回寻找的明明是多莉的父母啊,不是该叫《寻找查理和珍妮》吗?

所以寻找的对象必须是多莉。

找回记忆,就是找到了自己。

这样一来,《Finding Dory》就成立了,通过讲一个故事,马林帮助多莉激活了童年记忆,由此“找回”了完整的多莉。

《疑犯追踪》不就经常强调吗,是记忆塑造了人格。

年初的《疯狂动物城》还在上演所有矛盾全部化解所有人一起开心趴体,皮克斯已经悄然将触角伸向了现实世界的更深处。

它脱离了“生活能自行回到美好”的思路,就像周星驰从《赌圣》、《唐伯虎点秋香》时代癫狂贺岁的笑到飙泪,进入《喜剧之王》对人生无奈却又不肯认命的笑中带泪,从喜感喷薄的哈哈一笑,升级为从荒诞中寻找生活真意。

当然,并不是要把两种不同风格的动画片分个高下,只是证明,皮克斯总在不断逼升创作立意,这是他们保持行业先驱的致胜法决。

传统的好莱坞动画片,总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孩子可以看到欢腾的故事,大人领会一些略高于常识的生活真相。

创作要在通俗和严肃之间探寻分寸。

而皮克斯通过《海底总动员2》开发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尽可以用低幼来取悦更低龄的孩子,对于成年人,则让他们冷不丁尝到荒诞不经掩盖下的那一丝苦涩——那是成长的味道。

生活会给人创伤,甚至是巨大的,但不论如何,总要像个记忆力不好的孩子一样,带着随遇而安的信心,游啊游啊不停往前,这就是影片不断发问“多莉会怎么做”的意义所在,也是影片的tagline“She just kept swimming...”的真正所指。

 6 ) 请善待每一条健忘的鱼!

恍惚间以为在看Discover或National Geography的海洋纪录片。

美丽的大海啊!

想象一下多莉唱着《大海啊,故乡》这首歌。

这次的续集不愧于13年的等待,创意无法超越首集,但是情感和对现实的倾述实则胜出太多。

这是一部强烈的带着皮克斯印记的动画作品,里面的气质无法被其它动画制作公司模仿,只有皮克斯才能制作出这样一部同时带着天马行空的欢快想象力和深深根植于现实世界的感伤情绪的作品。

是的,我认为《寻找多莉》本质上是一部悲剧。

纵观近期上映的几部大制作动画作品,基本都是合家欢,但有着不一样的内核:除去搞笑元素,《功夫熊猫3》是一部功夫喜剧(甚至可以说从1到3已经从喜剧滑到了闹剧的地步),《动物城》是犯罪、政治的正剧,而《海底2》则是悲剧。

主角多莉不停的在与自己的失忆症作斗争,为了不忘记亲人朋友而徒劳的努力,即使有一个看似光明的结局,这样与命运抗争的历程实际上也就是一出悲剧。

全片的节奏非常快,笑料、包袱一个接着一个甩出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前大半程我都笑不出来,因为这些有点笨拙的搞笑就像是要掩盖片子本身的悲剧气息又不成功,而给人欲盖弥彰之感。

片子的主要角色都有着各种缺陷,而且都不是犯迷糊、粗心大意这种“可爱”的小缺点,是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缺陷:蓝唐王鱼多莉有严重的失忆症,小丑鱼尼莫的鱼鳍一边大一边小容易失衡,鲸鲨“命运”近视会撞墙,白鲸“贝利”不会使用回声定位找不到方向,八爪鱼没了一条腿而且有社交恐惧症,海豹当中有一个傻子老是被同类欺负,就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海燕“贝基”也是丑的掉毛智商又时不时掉线很呆笨;只有马林是正常人(鱼),承担着观众的代入感。

看着这些角色或要克服缺陷,或要掩盖缺陷,不停的闹笑话、耍宝卖萌,就像看着一个得了脑梗赛而瘫痪的老人在迈着可笑的步伐学走路一样,除了觉得心里堵得慌外一点都笑不出来。

在这些角色当中尤其以多莉的形象最鲜明,对人态度友好的不可思议甚至带着病态,健忘严重的会忘记三秒前说过的话,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经大脑凭直觉行动,不断的将身边的人带进危险当中,让担当照顾者的马林非常郁闷,不断口吐怨言。

对于这些状况,多莉也很烦恼,无底线的友善和不停的sorry,努力记起家人、不忘记重要的事,陷入会被身边人抛弃或再度失去家人的恐惧当中无法自拔。

多莉努力对抗的是天生的健忘症,就像对抗上天的命运一样徒劳,带有沉重的悲剧意味。

而所有的搞笑卖萌,都只是平衡全片悲剧气息的桥段,不至于把小朋友们吓跑;而最高明的地方,则是虽然搞笑,却没有滑落到低俗、嘲笑的地步,这些有缺陷的角色仍显出了可爱甚至是高贵的一面。

全片最让人害怕、最细思极恐的片段,不是大家被发着荧光、长着尖牙的大乌贼追杀,而是多莉被别的同类告知父母已去世、又意外与马林、尼莫失散,被废水冲下大海后的几分钟。

在得知久不相见的父母已死亡及被强制与马林尼莫分开的双重打击下,多莉的失忆症越发严重,忘记了自己在哪里,忘记了要干什么,甚至忘记了马林和尼莫,只剩下“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的焦虑和自责,不停的在昏暗的海水中徒劳的游荡,身边是巨大的像怪物一样的海草,偶尔路过的鱼儿们都没有耐心停下来听她述说,整个画面透出了难以言喻的孤寂、悲伤、内疚、焦躁的情绪。

如果多莉找到的贝壳不是她父母刻意留下来的,如果那贝壳只是偶尔被暗流带过来的,顺着随机出现在海底的贝壳,多莉很可能会游出海湾,游到陌生的海域再次迷失,是物理和精神上双重的迷失:即失去父母家人朋友、找不到回家的路,更可能找不回自己的记忆,变成尼莫完全不认得的多莉,即刚遇到马林时的样子,像一个刚出生的新人(鱼)那样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以后或者她会认识新的朋友,也可能在某个时点再涌现出以前的记忆,但是下一次不知道是否还有勇气再次展开回家的旅程。

如果没有硬将剧情掰向大团圆,顺着现实中最可能发生的情节,片子会快速滑向一个更加黑暗的结局。

事实是,经过了这段最悲伤的情节,看到多莉找到了父母,我才能放开怀笑出来。

多莉被失忆症折磨的样子完全与现实中的人们一样,被脑梗塞、精神疾病、阿尔兹海默症、颅内感染、抑郁症等神经心理疾病折磨的人们也会健忘,如果再出现“心因性刺激”失忆的情况会迅速加重,会忘记自己的食量而不停的吃吃到吐,会出门忘记回家的路蹲在路边哭,会忘记家人的脸把子女当陌生人赶出去,也会非常依赖身边的人,害怕被抛弃而发脾气、变得粘人或不断讨好周围的人;多莉努力的样子我也见过,为了锻炼记忆有人抄小纸条,有人像小学生一样把写着地址、电话和联系人名字的纸牌挂在脖子上,也有的人不断唠叨不想忘记的事直到周围的人都当他是神经病。

当我们看着屏幕上的多莉犯傻而发笑时,是否有想过这条鱼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逐渐老去的爸爸妈妈,也是将来会老去的我们自己。

如果把那些健忘的家人朋友比作像多莉一样,那我希望他们也能生活在多莉的海里。

这片对健忘鱼多莉非常友善的海洋其实是全剧最具有童话色彩的情节,而不是什么八爪鱼开卡车。

电影里,所有的海洋生物,不管自已是否有缺陷,都对多莉非常友好,都在帮助她,即使有时有少少怨言,但最后也紧跟她的疯狂的举动,甚至连看似冷漠、自我封闭、社交恐惧的章鱼汉克,为了多莉也扮演了一回007。

在这片海里,多莉遭遇的最大的恶意,不过是冷漠、被忽视,但至少没有人(鱼)故意伤害她,利用她的失忆干坏事或要吃了她。

在现实中有缺陷的人生存多艰难不用多说了,因为自己不能控制的生理心理问题,被歧视、被嘲笑、被欺负、被轻视、被伤害。

比照现实,电影里的海洋美好的像做梦一样:皮克斯用美梦狠狠地甩了现实一个耳光。

所以如果想住进那片美好的海洋里的话,请善待每一条健忘失忆的鱼,帮助她,对她友善,而不要嘲笑、欺负她。

 7 ) 2023.12.24 海底总动员II 多莉去哪儿

  推荐指数:⭐⭐⭐⭐  类型:动画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安格斯·麦克莱恩  上映日期:2016.06.17  时长:97分钟  语种:英语  ---  第二部的主题也是寻找和家庭,只不过主角换成了话痨的多莉。

整部电影最最感动的就是看到多莉捡贝壳,一抬头发现是找到了回家的路。

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孩子,虽然孩子患有短期失忆症,虽然希望渺茫,但是双方都没有放弃过希望。

这是整部电影的主题。

  说到此,真的是要感叹一句,人贩子该死。

多莉这还是自己走丢的,父母好歹还有个大致的范围能守候等待。

可是那些被拐走,被卖掉的小孩子,他们的家庭又该是多么的悲惨啊。

  顺着暖流,从悉尼飘到了加利福尼亚,真的万万没想到多莉竟然是出生在水族馆里。

而且还有很多好朋友。

整部电影里面最强外挂变色章鱼,还是非常有趣的。

我真的觉得这个系列最最成功的地方不是亲情和找寻,而是没有爱情也能拍出好电影!

这个真的太重要了,中国的很多电影就像是没有爱情不能拍出来一样,电视剧也是一样的。

不管什么样子,什么场景,都必须要有爱情。

合着男女之间就只能是这种事儿呗。

感觉非常肤浅且狭窄。

人的感情是很丰富的,亲情和爱情也是不一样的,非常建议学起来。

今年看到的唯一没有爱情的国产动画电影是《长安三万里》,《茶啊二中》算是半个,这个主题是师生情,前一个的主题是寓教于乐。

我更期待国产电影也能立意比较深刻一点,至少......至少可以没有爱情。

  海底倒是真的总动员起来了,不仅是海底,水族馆里还出来了不少生物呢。

至少没有第一部的大鲨鱼和牙套女孩儿这么可怕,不过偶尔还是会感觉自己有深海恐惧症。

 8 ) 海底总动员2:皮克斯去哪儿?

其他电影:烂番茄好评率90%=“口碑大爆”“好评如潮”皮克斯电影:烂番茄好评率90%=“口碑扑街”“不及预期”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夸张,调侃一下,别被标题误导,我并不是来差评的。

惊喜感不够是续集电影很难避免的,毕竟在已知的设定下想玩出新花样着实很难,而恰恰皮克斯就是一家以“想象力”“创意”为标签的电影工作室,原创作品总是以最新奇的设定、最感人至深的情节博得观众喜爱,拿走了半数以上的奥斯卡最佳动画奖。

续集的压力可想而知。

海底2首映+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幕,迪士尼&皮克斯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赛特也来到中国参加影迷交流会,有中国影迷提出了有些敏感甚至有点尖锐的问题——“皮克斯这几年续集越来越多,原创能力是否下降了?

”“是否受到了迪士尼的影响?

”约翰拉赛特表示,其实皮克斯早有做续集的打算,只是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前存在一些版权限制而不能随意开发续集;皮克斯只会做能做好的续集。

听到这儿的影迷们想到《汽车总动员2》都笑了,包括我。

今天打开豆瓣,一堆两星三星带着失望至极语气的短评吓到了我,某些自诩尼莫情怀很深的评论甚至满带恶意,口碑上佳电影的续集难道不应该是自带加分光环么,这才上映首日,班底和设定并未变化的《海底2》差到连前作粉丝都恶评无数?

有人认为不够Fun不够心意太压抑,也有人觉得创意十足笑点满满,见仁见智了。

具体情节上不想多谈,从创意和画面技术上来讲,脑洞大开的创意点不断出现,水花效果十分逆天,不否否认的是一部制作上佳的3D动画电影,如果放在别的工作室,被称为一流作品不奇怪。

可它偏偏就生在了皮克斯,偏偏还是《寻找尼莫》的续集。

但就因为如此,就是该受到理直气壮莫名恶评的充分理由吗?

原创作品不够惊艳,续集作品不够创新,让人觉得有狗尾续貂之嫌,这是继《鼠王》《瓦力》《飞屋》《玩具3》四连爆的巅峰期后,不少影迷对皮克斯电影的评价。

几乎每出一部作品都会出现大量“皮克斯不行了” “皮克斯丧失创新能力了”之类的评论,除了去年被戏称“回春之作”的《头脑特工队》(现在又被称为“回光返照之作”了。。。

) 不想去探究近年皮克斯动画不尽人意的原因究竟是新人导演能力不足还是迪士尼介入过多,或是所谓的迪士尼吸光了皮克斯的精元。

每一个人或者团体都有高峰和低潮,不管原因是什么,皮克斯动画出现低潮期,出现不如巅峰期的作品,且都根本算不上烂片,为什么一定要抱着恶意进行随意和莫名的评价呢?

仅仅是因为前期呈现的优秀作品太多而接受不了不那么优秀的落差吗?

皮克斯表示好无辜,就因为以前太优秀,而造就了大家对它近乎苛刻的要求。

有些评论还表示自己情怀很深等了13年然而片子却那么烂。

因为情怀太深而对公认的烂片无条件好评的很多,但因为情怀而对一部并算不上烂的续集满满恶评的还真挺少见,可能是我见识少。

好了,写不下去了,并不是皮克斯脑残粉,第一次在豆瓣写这么正经且鸡汤味有点浓的东西,只在是被满篇的差评吓到了。。

。。

 9 ) 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 Finding Dory, 2016

皮克斯的动画长片生产线上又多了一个续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海底总动员:寻找尼莫》的续作《寻找多莉》。

两部作品一部属羊,一部属猴,相隔13年,堪称到目前为止皮克斯历史上时间跨度最大的两部同系列作品。

每一个当初曾经“寻找尼莫”的观众,现在几乎都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譬若影院里坐在我前面的那个带着小女儿的父亲,13年前大概也是一样在影院里似懂非懂地盯着银幕吧?

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这部《海底总动员2》并没有再将小丑鱼尼莫放到主角的位置上,讲述他长大之后如何变得畏首畏尾、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而是采用了一种“漫威化”的方式另辟一条全新的故事线,将前作中的配角多莉升格为主角,继续深挖多莉在前作中就已出现、但仅仅作为搞笑元素的“短期遗忘症”,赋予这个特征以更为丰富的内涵。

一些经典角色的再度出现和海洋元素(如洋流)的适时插入,都足以减少13年瞬间带来的生疏,让看过前作的老观众瞬间入戏。

与前作相比,《寻找多莉》的价值无疑更温和了,虽然故事中还是少不了“熊孩子”,但人类本身已经很少出现在故事的主要冲突中,也并没有对鱼类造成什么威胁,甚至还翻转了前作的意义,成为了鱼类的保护者。

鱼类之所以“寸步难行”或“妻离子散”,更多地是因为人类构筑的环境对鱼类的生理结构造成了极大束缚和挑战,而这种束缚的具象表现就是一个个坚硬的格状或盒装的规则结构——水池、鱼缸、房间、车厢以至水管,等等。

这些结构从侧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因此也相对柔和地提出了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规则的结构在片中还意味着马林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中规中矩、定式和怯懦,打破和逃离这些环境(如最后运输车落水)则意味着多莉身上诸如勇敢、追寻自由和富有创造性等品质的最终胜出。

可以说,影片展开的环境和其中的诸种价值获得了更强的内在勾连,整部作品具有了较前作更强的整体性。

与此同时,价值的温和性也让影片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为正面教育,使得童话故事和动物保护宣传相结合,突出了“放生”的重要性。

主题趋同体现了皮克斯动画基本价值的高度统一,然而其形态又是各不相同的,从《飞屋环游记》到《头脑特工队》,几乎每一部影片都能给人以全完不同的设定,哪怕是同一个系列中的两个影片,其中都多多少少蕴含着前所未见的惊喜。

退一万步讲,皮克斯不断挖掘着一部影片的“剩余价值”,不断拓展一个系列的生命周期,不断挖掘一个故事链的深度和厚度,不断寻找和构建各种表达的可能性,未尝不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成熟的创作方法,而这份成熟,在我们的电影工业体系当中,充其量还只是徒具其表。

哪怕拥有再绚烂的美术设计,国产动画对人物形象的打磨往往还只是一种奢求,遑论象征性意义的呈现和挖掘。

这让人不能不担心7月8日将要公映的《大鱼海棠》,无论诚意之水有几千,观众也只会取好不好、真不真那一瓢饮。

当然,作为一部续作,《寻找多莉》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重要角色章鱼汉克能在陆上存活,会变色,会潜行,甚至还能开车,简直变成了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而从根本上讲,这又是全片场景设置过于复杂、故事架构野心过大的结果,这就使得合理性成了《海底总动员2》的一大痛点——大概也就比内核彻底断裂的《功夫熊猫2》好那么一点点。

从想象力层面考量,它也很难与《疯狂动物城》比肩,可以说只是相当卖力地完成了一个“任务”,“寻找尼莫”时的那份惊叹,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影片结束之后,场灯一如既往地提前亮了起来,坐在我前面的孩子他爸睡得香甜,他的女儿则仍旧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

这大概就是对《海底总动员2》的最佳评价。

 10 ) 皮克斯的灵气所在,仍然无人能及

这部承载着我少年时代记忆的经典,在13年之后又回来了。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

首先,请看原版,不要看中文配音。

我事后听了两句张国立和徐帆,把童趣演绎成了弱智。

在我看来,皮克斯仍然是美式动画中唯一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的制作组。

也许你会不同意,且听我细细道来。

动画的最大特征,在于每一帧都是彻头彻尾的创作,比真人电影存在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比真人电影更容易落入想象力匮乏的窠臼。

《海底总动员2》非常仔细地观察了大自然和周遭的世界,并赋予了其角色相应的特征。

这不仅仅是章鱼会变色会喷墨这样人人皆知的表面特征,而是细致到比如片头加演的短片《鹬》中,在浅滩上的贝壳在涨潮时在水下纷纷舒展开这样的细节,甚至连海狮抢占礁石赶别人下水这样需要仔细观察的习性也被生动描绘了。

下面是我在旧金山码头拍的一段小视频,对比片中海狮的叫声和行为,不由得不会心一笑:旧金山码头海狮抢占地盘 -- 腾讯视频

如果你生活在北加州,不难发现片中的水族馆是以Monterey的水族馆为蓝本的,尤其是水族馆的大明星海獭和巨大的中央水箱。

以下两张是我实地拍摄的。

再者,这部电影不仅细致描绘了自然,更是完全从自然的立场出发的。

无论是偶然套在多莉身上的垃圾,还是视力不好的鲸鲨在水族馆中频频撞墙(海里并没有墙),更不用说在水族馆“触摸区”的人类儿童们,那对海洋生物来说就是恐怖的灾难。

这些都是小细节,但也都是在轻轻地控诉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对向往自由的海洋生物进行的侵害。

这些对自然的细节描绘和紧贴自然的立场,就让观众抽离出了人类身份,而充分带入到了这些鱼儿们的角色中。

所以,多莉一家重逢的那一刻,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

因为我们都把它当做身边的一个善良、欢乐而又需要帮助的朋友。

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些看上去有些毛病的人,往往也有其他鲜亮的闪光点。

而动画片几乎必备的幽默成分,更是皮克斯的拿手好戏了。

片尾的高潮部分尤其令人叫绝,无论是章鱼多莉配合飙车,海獭集体卖萌,还是“大鱼吃小鱼”那一刻,不仅幽默感和想象力十足,更富有动画非常难做到的灵气。

当然,本片也不是没有遗憾。

就不提划时代的《机器人瓦力》和《头脑特工队》了,和13年前的原作相比,这部续集依旧灵光闪现且感人十足,新角色章鱼非常抢眼,但其他配角如鲸鲨和白鲸的性格特征并不独特。

几个主要角色也无多少突破,健忘的多莉作为配角无疑亮点多多,但作为主角来深刻挖掘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当然,多莉的主角之路还是比纯耍贱的《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和纯卖萌的《卑鄙的我》的小黄人要有故事得多。

<图片4>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很多人要拿这部电影和《疯狂动物城》比较。

几年前就有不少人觉得《马达加斯加2》胜过《勇敢传说》,因为前者更加热闹,而后者似乎剧情过于简单。

然而,我还是认为一部动画片的灵气所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细节的生动描绘,以及幽默感的水准,而不是塑造一个成人的世界观,然后说教和灌输政治正确的道理。

所以《勇敢传说》虽然剧情简单,但其中那古老苏格兰森林的淙淙溪水声,和红发姑娘的成长蜕变,至今依旧在我心中,而《马达加斯加》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一片喧闹。

三个天真可爱红发小弟弟也强过四个成人化的活宝企鹅。

说到《疯狂动物城》,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疯狂动物城》那么庞大的剧情和阴谋,到头来最引人瞩目和流连的,还不是和主线剧情无关的树懒们?

因为这些树懒,反映出了这部动画的灵气所在。

其实拿迪斯尼和皮克斯一对比就能发现,悲壮或宏大的故事,一直是迪斯尼的所爱。

从《白雪公主》开始,一直到《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等等,直到最近的《疯狂动物城》,都是主角连遭不幸,在逆境中艰难成长,最终绽放光芒的故事,或是告诉我们人人要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和谐。

而皮克斯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的平凡成长这一过程本身。

比如《玩具总动员》的告别童年,《海底总动员》的父子和解,乃至最近的《头脑特工队》的成长的烦恼,讲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都是那么的真诚和细腻,并充满天马行空级别的想象力的惊喜。

这样贴近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往往能带给我们更多感动。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皮克斯的这种以小见大。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短评

海洋馆里发生的动画版本爸爸去哪儿,所以就不要叫海底了……如果我只有五秒的记忆,希望我还能记得你。 另外,章鱼实在是太万能了,能变身,能飞,还能开汽车,跪了!

8分钟前
  • 飞林沙
  • 推荐

迪斯尼买下皮克斯之后是不是把原皮克斯内所有精英都调到了他们的迪斯尼动画本部,然后再把本部的渣滓放逐到皮克斯呢?不然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皮克斯近几年出品的动画一部比一部无聊。

12分钟前
  • 罗荒野
  • 较差

so fucking boring

1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with小谢第59部。

22分钟前
  • 士多啤梨
  • 推荐

创意不足,但还是保留了第一部的余韵

25分钟前
  • 春暖🌸开爱上🌵
  • 还行

对迪斯尼免疫能力增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能走心越少,这就是长大了!

26分钟前
  • 白竹
  • 较差

这个以前真的是我们童年的回忆,这次我觉得有点太长了,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30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还行

又臭又长的一个故事,简直糟透了。:(

34分钟前
  • Sigmund Fraud
  • 较差

仍然是家庭的主题,贝壳汇成归家的路,瞬间泪点满满。

39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推荐

无亮点

44分钟前
  • 三匝
  • 较差

台词太多,不适合小朋友看。

47分钟前
  • 托尔
  • 较差

冒险公路片,温情治愈系,永远的好莱坞动画鸡汤。[C+]

49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皮克斯又炒了一次冷饭,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唉

53分钟前
  • 哦依稀
  • 较差

额,唯一morro bay我倒是还记得这地方,美美的……其它……诶海下太吓人了

54分钟前
  • Sally?imdb9?9
  • 较差

大写的“不思进取”,皮克斯所有续集影片只有《玩具总动员》系列不烂尾,但是!他们居然还要出第四部!P.S. 斯坦顿是有多喜欢找韦弗女王来做提示音?

5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还可以,排片被挤得太死,好难买到合适的场次。

60分钟前
  • 斩杀
  • 推荐

整部作品乏善可陈,几次转折再也没有当年看toy story的那种紧张感。除了那一首What a wonderful world,没有留下一点印象。史上给皮克斯打的最低分。

1小时前
  • 竹傲风
  • 较差

和小朋友一起在家看蓝光,挺有趣味的。

1小时前
  • novich
  • 还行

我不是知道你会离开,而是知道你一定会回来。ps:黄健翔才是电影的主角……

1小时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不如点寻找尼莫,但仍然很好看!

1小时前
  • 抠脚诗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