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塔传奇
Die Stille nach dem Schuß,打开心门向蓝天,The Legends of Rita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主演:Bibiana Beglau,Richard Kropf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法语,英语年份:2000
简介:Die BRD in den 70er Jahren. Über die heitere Anarchie kommt Rita Vogt zum Terrorismus, verführt durch ihren Gerechtigkeitssinn und durch die Liebe zu Andi. A..详细 >
故事原型Inge Viett于1980年加入RAF,1982年到东德。但远早在这之前(甚至在60年代红潮之前),苏东阵营就已经与kommunistische revolution无关,签署国际反恐协定,融入国际秩序,成为正常国家。广义的国际共运也逐渐成为选择不同的sozialistische länder站队,而较少关心当下的阶斗。RAF小队早早看清这一切,因此试图奔赴安哥拉莫桑比克黎巴嫩的斗争前线,与之相对Rita进入了真正的sozialistische arbeiterklasse的正常生活中。她模糊的性身份一如无根的政治身份,一个革命者在后革命时代(远早于物理上的柏林墙倒塌)永远无法被注册进入普世秩序中。还是更喜欢德语原名的直译:The Silence after the Shot。
非常讽刺,看来施隆多夫并不想take side。
一个西德女红军在东德的无产阶级生活。他们在西德实行恐怖主义,又被东德的斯塔西隐藏起来。两德的统一,让他们被双方追捕。他们在西德过着资本主义的生活,却向往着革命;而当他们来到革命的东德,却发现那里的人向往着西方的资本主义生活。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可恨又可悲。
政治的牺牲品,丽塔传奇的短暂一生也是可怜的一生。les线也格外心碎...
本科时就听戴爷提过,遍寻不着。前几天下到了,却是德文字幕。最后拐弯抹角从一个拉拉网站下了中文字幕版。真喜欢这个片名,打开心门向蓝天。可惜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不论向东还是向西。
一曲社会主义或者说可能性的挽歌,那本不愿开枪的士兵、因国家机器的本能(庇护者东德在柏林墙拆除后消失,变为绞杀者)射出的子弹,终结了那充满勇气与想象力的逃亡。
渴望逃离民主德国,却在共产德国幻灭。
没有一分钟是疏离的,完全进入了她的生活中,被那旺盛的生命力欢迎着。
以历史中被公认为失败者的群体为视角在历史观上都很有勇气和革新意义,具体个体出发的情感和经历令人动容,很爱
另外的名字:枪响之后的寂静/打开心门向蓝天。理想沦为恐怖,恐怖呼唤理想。冷战背景下试图用暴力威慑而实现了真正暴力的理想主义青年们对现世的反抗与被驯服。影片节奏很快,世界变化很快,扼杀理想也只需要一瞬间。
随便说点,比如,我居住的城市,被人为的,或者,被AI,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完全不同的AI进行统治。南北AI的算法和逻辑完全不同,一个是窗户操作系统,一个是天井操作系统,比如你在花都合法的工作到了南沙就变非法了。
理想主义者的挽歌,表达的是个体和体制对抗冲突的悲剧,最后丽塔在漫天飞雪中倒在东德士兵的枪下,是最大的讽刺,她的曾为之奋斗的理想最终把她指向死亡。施隆多夫没有先入为主去批判某一方,影像风格是冷峻的,旨在体现个体在大环境下的悲惨遭遇。在感情戏的处理上十分克制,甚至是粗糙;对人物的塑造也十分扁平化(这是个人不喜欢的地方)。导演着重对政治进行批判,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终极主题。
13.东德这段历史值得了解下
关于无政府状态Rita Vogt被她的正义感和对Andi的爱所诱惑。当她意识到运动的失败时,她就潜伏在DDR中。在埃尔温赫尔塑造的国家安全的帮助下,他们在那里开始了新的(工人阶级的)生活。在西方电视上结束了一个惊人的结局。丽塔又要躲起来了。在一个新城市有了新名字。
@2019-12-28 23:47:50
各方面都很奇幻的电影 特别是放在这个地方来看 戴师这么喜欢这部电影啊(还没看文稿 找时间看看
@歌德 在此地此时来观看这部电影也颇具幽默了,而这种两种制度的范式或许也只有在冷战时期的德国才能成立,西方的左派青年遁入共产主义地区并乐此不疲。而相比这些西德的左翼青年,在东德的平常人同样被展现,在工人迪斯科舞厅,每个人都随着乐队跳舞;电视上有一个男人唱着英国船夫号子——每个人都在忙碌地过着日常生活,但每个人都在默默地想逃离。除了丽塔之外的所有人。
有点懵
3.5
女人让她告知,她不肯。她主动告知男人,男人责怪。罪永不撤销,怎管何方何时,怎管悔过与否,怎管漫天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