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明风华

大明风华,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大明皇妃,六朝纪事

主演: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王学圻,张艺兴,俞灏明,吴越,梁冠华,栾元晖,李昕亮,苏可,师悦玲,孙耀琦,赵樱子,唐鉴军,孙骁骁,隆妮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大明风华》剧照

大明风华 剧照 NO.1大明风华 剧照 NO.2大明风华 剧照 NO.3大明风华 剧照 NO.4大明风华 剧照 NO.5大明风华 剧照 NO.6大明风华 剧照 NO.13大明风华 剧照 NO.14大明风华 剧照 NO.15大明风华 剧照 NO.16大明风华 剧照 NO.17大明风华 剧照 NO.18大明风华 剧照 NO.19大明风华 剧照 NO.20

《大明风华》剧情介绍

大明风华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明朝建文四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占帝都应天。在这场动乱中,御史大夫景清和他的妻子罹难,他们的两个女儿,若微(汤唯 饰)和蔓茵分别被不同的人所救。若微由副将孙愚救出,蔓茵则由太子朱高炽所救。这两个姐妹命运迥异,一个成长于宫廷,一个则在江湖中度过童年和少女时期。十年后,若微参与了一次刺杀朱棣的行动,虽然刺杀未遂,但与朱棣的皇太孙朱瞻基(朱亚文 饰)结下了因缘。这个年轻的皇太孙与若微之间的关系在后续发展中显得复杂而动人。 若微和蔓茵最终同时进入宫中嫁给了不同的皇子,目睹了大明王朝从动荡中恢复的过程。她们见证了国家平定关外,迁都北京,修建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以及编纂《永乐大典》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预示着明朝盛世的来临。若微在丈夫朱瞻基登基后,决心放弃个人的执念,助其守护江山。她经历了北京保卫战等重大事件,在丈夫去世前发誓要继续守护大明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师错了永福,幸子伦巴大侠黄飞鸿长乐曲广岛幽灵与凤行爸爸去哪儿十全九美之真爱无双最后一击一车四仆画江湖之不良人第一季危情营救双世神灯折射凯文·哈特:校对现实抗日奇侠之武功队新夏威夷神探第五季布朗神父第一季长冈的难忘岁月权宠刁妃狂舞派3守林者第二季驱魔人第二季乔蒂的烦恼犯罪现场调查第五季圣魇爱情度假村侠吏飞龙之滴水山庄桑塔斯坦

《大明风华》长篇影评

 1 ) 不知道还有没有必要看豆瓣了

我不是历史考据党我是逻辑党我才不管它什么不什么偶像的,服装不标准的。

真要说历史它奉天殿还不合格呢,让人从新建一座?

我就看演技看剧情看美女,毫无疑问它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所以我搞不懂那些才看一两集就打分要不是特别高要不就是特别低。

你们看完了嘛?

还是说你们从其他渠道看完了?

评剧评烂点、哪部剧没有瑕疵你说说,烂点谁不会评还要你说?

再说这部剧我才看第一、二集我也觉得剧情尴尬、所以我打算等它出完了再看再打评分(毕竟很多剧评分都是前高后低或者前低后高)就为了汤唯和朱祁镇那句“言不正也要打”。

但出于无聊我看了新出的第三、四集剧情依然尬、所谓的接地气有些刻意了,大家可以看看《朱元璋》就是那个你就是馋她身子、你下贱的出处,真接地气。

但是我可以看出来导演想拍些别的东西

就是这随意的朴实无华的在每个人之间关于权力与亲情的的写照,心里恨不得对方马上去死但表面笑呵呵。

(还有很多细节表现这一点) 以及朱棣为什么要立朱高炽为太子而不是朱高煦这个更像自己的人。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因为朱瞻基但这部剧就把期中缘由演绎得很好(朱高炽并不蠢、且有能力)

感觉他是不是很像历史上一些比较仁慈的太子,事实上他就跟他爸说了这么一句就什么都没再劝了,并不像历史上那些太子反复强调、劝说。

然后亲眼看着很多人被杀也没再说什么(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表现这一点)

 2 ) 朱亚文X汤唯这对别扭又可爱的古装CP,就足够让人把《大明风华》认真追下去!

原本对国产古装剧兴致平平的我,最初其实是冲着汤唯开始追《大明风华》的。

我很好奇,这张大家熟知的文青感电影脸,在小荧幕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小女主很快长大,汤唯出场,第一眼看去,觉得她的造型并不惊艳。

但直到看到她女扮男装的扮相,清丽而俏皮的少年感直接溢出了屏幕~我一边带着姨母笑,一边看着这对霸道皇孙&刁蛮反贼的CP各种相爱相杀,不由得暗想,好……好可爱!

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这对CP的感情线~汤唯在剧中饰演靖难遗孤孙若微,因为童年时亲见家中惨剧,她跟随养父逃亡,一心想要手刃朱棣,报杀父之仇,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则是朱棣之孙。

两个本应是处于水火不容的两个阵营的人,在阴差阳错之间有了交集。

第一集中,朱瞻基上门查店,明明早已从孙若微慌乱的表现中看穿了一切,却看破不说破,微笑看她表演,偶尔扔出几个棘手的问题,欣赏若微的临场回答,胸有成竹的样子。

若微年少气盛易冲动,有胆量无经验的笨拙和真实,倒与对方刚巧合拍,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大家熟知的痞帅可爱男x乖乖正义女偶像剧范本么!

一个说“这女孩有趣,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说“哼,不知这人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我才不会上当——诶,他刚才碰到我的手了,为什么有点动心!

抱着互相试探的态度,二人渐渐对对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虽然知道孙若微是靖难遗孤,朱瞻基并没有对她严刑逼供;虽然知道朱瞻基是朱棣最疼爱的孙子,孙若微也并没有因此而伤害朱瞻基,甚至还用自己的身体帮朱棣挡箭。

两个人的感情当然还没有发展到互相爱慕的阶段,但对我们这种爱磕CP的观众来说,他们在抉择命运的关键时刻对对方所表现出的“不忍”,已经足够甜蜜了。

且不说我们都知道孙若微最后成为皇后这个既定事实,就算是冲着这二人的有趣互动,我也心甘情愿想要追下去。

在第七集中,有一出精彩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情节,惊喜(吓)接踵而来。

若微知晓朱瞻基的身份之后,举箭作势欲杀朱瞻基,谁料朱瞻基一早作好了防备,表明自己其实已经知晓了一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在俘与被俘、套路与被套路之间来回变化,惊喜连连还很好嗑

除了这种欢喜冤家式的有趣互动,随着剧情发展,感情线也愈发深入。

朱瞻基因立功心切被皇帝收走了御赐腰牌,一时间光芒尽失。

他面对若微的状态也从一开始的游刃有余,到开始真心替她和亲友担心,甚至难得地袒露出自己其实过得战战兢兢的真心话,更在若微伤重时自我剖白“第一次见到若微时,感觉像在照镜子”。

表达在意的状态也嘴硬得可爱:“要走赶紧走,你留在我身边,让我心里闹腾!

其实俩人在骨子里都是倔强的,内在很相似,但由于立场不同又互相防备。

相处时化学反应十足,某种程度上让我想起了《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苏。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对对方的真心呢?

如果说一部剧中需要一个让发生的一切都显得真实可信的灵魂人物,朱瞻基必定是当中当仁不让的角色。

他从小目睹爷爷夺权下的人间惨剧,又在宽厚仁政的父亲养育下长大,是个看起来玩世不恭,实则有勇有谋、内心颇有城府的皇孙。

这种十全大补型的优秀男主,最忌装腔作势,多一分则油腻,少一分又没了魅力,朱亚文则把握的刚刚好,神情姿态都拿捏得游刃有余,有种超脱于年龄之外的清新少年气。

据说朱亚文还特意根据人物的不同状态运用了三种音色去配音。

无论是面对二叔时的绵里藏针,又或是面对爷爷的又亲又惧,又或是面对若微时的潇洒与好奇… …一个眼神、一次挑眉,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当然,看CP故事多年的我,深感朱孙二人的感情之路绝没有这么简单。

从小与若微失散、在宫中被抚养长大的妹妹善祥不甘过卑微人生,希望通过选秀女成为皇太孙的妃子。

这对姐妹还未相认,而朱瞻基正与若微打得火热。

后续剧情中,这失散多年的姐妹俩很有可能会成为情敌。

而另一方面,若微一直喜欢的徐滨哥哥的沉稳人设也很打动人。

不知道善祥和徐滨的存在,会给朱瞻基&孙若微这对CP带来什么影响呢?

故事大幕徐徐拉开,且看这对可爱的CP在将来会如何一步步成长,赢得对方与天下。

饰演阴毒二叔的俞灏明也令人眼前一亮:我对俞灏明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的快乐男声和《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端木磊,近年也看到不少有关他演技突飞猛进的评论,但在这部剧里他的表现还是远远高出了我的预期。

从出场的那一刻起,俞灏明一直都是一个“稳”字:作为反派的眼神稳,不浮不油;气势稳,不装腔作势;台词稳,不咬牙切齿。

其他老戏骨也奉上了为全剧增光添彩的演技和生动角色,如王学圻饰演的外型霸道但内心复杂的朱棣,吴越饰演的精明太子妃,梁冠华饰演的大智若愚的太子,还有乔振宇扮演的孙若微青梅竹马“徐滨哥哥”等… …

演员扎根在角色里,角色扎根在戏里,故事就会好看许多。

 3 ) 大明风华,白瞎了一部明朝大剧

说起明朝的电视剧,首推大明王朝1566,诚然演员阵容强大,人家起码还原了一个比较真实的王朝情况。

大明风华什么玩意,洗脚的时候看了5分钟,果断弃剧,气势,气势,一点气势都没。

朱棣五次亲征,一个大一统的皇帝五次亲征,可以那个皇帝是如何威严的一个皇帝,演的还不如陈宝国演的嘉靖皇帝。

太子,汉王,都演的什么玩意,太子肥,可是太子的睿智呢?

电视剧里感觉和傻子一样,朱高炽可是帮他老子守北平的人,能不能尊重点历史!

朱瞻基,历史上肤黑,像朱棣。

汉王最是勇猛不过。

简单说点吧,看了五分钟,没什么看头。

编剧什么去看看带着仓库到大明,和大官人吧。

去感受下那时的大明,感受下什么叫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4 ) 千万不要粉男女主角CP

朱棣下线以后,剧情开始崩塌,完全没有逻辑可言,超级后悔认真看剧了,浪费时间。

这个剧只能算实验性历史剧,对了解真实历史一点都没有帮助。

权谋笔力弱,后宫逻辑乱,宫斗昏招频出,战争戏总是差口气,历史事件被编剧魔改。

当然这个剧有它的闪光点,有兴趣看的童鞋看完朱棣部分即可下线。

张艺兴粉丝可从朱祁镇部分开始看。

编剧属于虎头蛇尾类型,据说一边拍戏下戏后再由助理打出下集剧情,(出自知乎)但又有一说为此剧由三个编剧制作。

(出自介绍)前面朱家五子为此剧精华,后面部分与前面部分对比,宛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与宫锁心玉。

说是宫锁心玉还算是抬举,这编剧可以在胡皇后身上编出汉王QB胡皇后,偷关防不被发现,往深宫里大箱运男人,太医献言皇后偷男人,怀胎十五月种种匪夷所思的剧情,可想而知多么离谱。

被开始的男女主角爱情部分吸引入坑的请注意,导演写不好感情戏,宫斗戏。

女主角人设跟男主角人设后期崩🉐️很厉害。

千万不要粉CP,你会后悔。

女主角跟男主角说完不悔陪他杀头流放走天涯,转头跟男二说海上共明月,灵魂永远陪伴他。

这样割裂的真心折磨🉐️男主一辈子不自信一辈子都在怀疑女主到底是不是爱他?

(演员评论)但是后面反转又来了!

导演说女主在男主临死的时候发现她前面都错了!

她一直以来爱的都是男🐷,这里编剧想向飘致敬,但是男女主角在每一集中同框只有几分钟,观众面对一个超高难度找不同游戏无从下手。

导演的爱情观在创业时代里是爱上一个女人的身体跟另一个女人的声音,换到这剧就是终生错过一个男人的身体和另一个男人的灵魂。

啧啧,康康,闪闪发光的异次元三观。

还有这个大明风华讨论小组肯定是片方在做管理员,说剧写得不好就被禁言被删帖,建议喜欢讨论剧情跟评论的童鞋选择直接写短评与剧评。

比如我就因为吃不下后宫剧情混乱发贴被删帖。

 5 ) 写给那些要洗白的一段话。

咱不讨论那些服装道具那些外在的,就说这部剧的人物形象选择,还有剧情,台词。

如果这部剧不是标榜着历史正剧,没人会这么较真,毕竟比这改的还离谱的有的是。

但这部剧既然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就要承受得了考验懂吗?

别说里面有你们的爱豆朱亚文汤唯,就算里面有整个演艺圈的小鲜肉老明星,拍正剧结果剧情胡编乱造,该被人喷还是要被喷的,这叫不尊重历史。

 6 ) 这是紫禁城里的《乡村爱情》吗?

别的还好。

就是听这些皇子们 和皇帝日常对话 老大老二老三 爹来爹去 一口一个老爷子 爷爷 的喊的那么接地气。

听着那个尴尬啊!

不是应该叫父皇或者父亲吗?

这些皇子皇孙仪态举止和台词,还有说话语气哪有一点皇亲贵族的样子啊?

总是闻到一股浓浓的渣土味儿。

怎么看着这帮人感觉像是《乡村爱情》的演员们跑到皇宫里演戏去了。

而且那个胖太子和赵本山真的也太像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姑且叫做紫禁城里的《乡村爱情》吧!

 7 ) 中国的历史剧,终于学会拍“人”了!

《大明风华》最初吸引我的,首先是演员阵容和题材。

主演朱亚文和汤唯,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演员。

汤唯一直以来都是以演电影为主,出演电视剧,这还是第一次,我十分好奇和期待。

而王学圻、吴越、俞灏明等实力演员,也让人对这部剧兴趣大增。

我始终相信,一部剧的演员阵容只要够稳,剧的品质就基本有了保障。

《大明风华》的题材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是为数不多的以明代为背景的历史剧。

从小到大,我看过很多秦汉历史剧,如《汉刘邦》、《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看过很多唐代历史剧,如《大明宫词》、《唐太宗李世民》、《长安十二时辰》,也看过很多清代历史剧,《孝庄秘史》、《康熙微服私访记》、《雍正王朝》……但是相较之下,明代的历史剧就少得多,明朝,似乎是一个被影视行业冷落的朝代!

正因如此,它更像一个宝藏,有很多待开采的精彩故事。

而《大明风华》,就挖掘了这个宝藏的一角。

这部剧从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讲起,横跨五代六朝,讲述了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数代帝王的故事。

而贯穿这五个帝王统治时代的人物,就是汤唯饰演的孙若微,一个经历过靖难之役、迁都、土木堡之变、北平保卫战等历史沧桑巨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走向的女人。

从故事架构上看,本以为这是个大女主戏,但看完前两集后,发现并非如此。

孙若微是主线角色不假,可实质上,她也只是一个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

《大明风华》的前两集着重于故事背景的铺垫,它描述了靖难之役,也展现了朱棣攻陷当时皇城金陵(今南京)的过程。

建文帝在众叛亲离中削发为僧,朱棣自立为王屠戮前朝旧臣… …这些历史故事中耳熟能详的情节,都在这部剧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孙若微本名是景蔓姝,她的父亲是建文帝时期的御史大夫景清,在那场杀戮中,她的父母被杀,她被托付给一个叫孙忠的军人,得以幸存,而他的妹妹则被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救下,带进皇宫做了宫女。

十年后,孙若微跟随孙忠回到金陵,与靖难遗孤一起行刺朱棣,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朱瞻基,开始了一段恩怨纠葛。

从背景的铺陈可以看出,在大的历史走向上,剧作都尊重了史实,譬如靖难之役中,朱棣大肆屠杀建文弟旧臣等,在历史上确实如此。

在相关的历史关键细节上,《大明风华》都基本遵照了史实。

导演对历史的尊重,还体现在了选角上。

这部剧中的每个演员几乎都是按照历史原型来找的。

作为观众,我们看剧的时候,会觉得每一个演员和角色之间都嵌合得非常好,好到让人觉得,这个角色理所应当就该这个人演。

王学圻饰演的朱棣,在历史上是个常年征战沙场的军人,他既有一代君王的谋略和霸气,也有军人的戾气和杀气。

王学圻既演出了他老谋深算的一面,也演出了他的为人父的慈祥的一面。

他沉默时,不怒自威,张口说话时,更是振聋发聩,令人害怕。

他说话时,甚至有时候还爆粗口,乍看之下,令人捧腹之余,更是疑惑,他可是一代君王,怎么也不怎么文明?

可恰恰是这样的朱棣,才能和历史上真实人物的经历、性格相契合。

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历史上关于他的介绍是“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

而剧中的他,还原度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而历史上的朱高煦,虽然不肯向学、言行轻佻,却是个难得一见的将才。

在靖难之役中,他屡次救朱棣于危难,被认为是几个儿子中最像父亲的一个。

俞灏明对这个角色的诠释也非常精准,他行事跋扈,锋芒毕露,奚落起太子也是一套一套的。

朱瞻基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很有意思,他生性比较“会玩”,不光军事能力卓越,还是个杰出的书画家,听曲儿、斗蛐蛐,这些“歪门邪道”也都颇为擅长。

朱亚文塑造过很多极具魅力的男性角色,《红高粱》中的余占鳌,《闯关东》中的朱传武,都堪称经典。

而导演张挺说,之所以最后敲定朱亚文演朱瞻基,就是因为他的不仅能演绎出朱瞻基潇洒的一面,目光和嘴角还有那么一丝狡黠。

在叔叔朱高煦的打压下,他坚强地站在父亲背后,不断为他解围。

在调查朱棣被刺杀一案时,尽管孙若微以为自己掩饰得极好,朱瞻基却很快识破了她的破绽,古董铺搜查时,他的眼神和行动,体现出了他的聪慧。

不得不说,朱亚文对这类角色,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尽管在大的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上极大的尊重了史实,但个别人物也有所改编。

譬如历史上,景清确实遭到了诛杀,也是被诛九族,不过是因为他降了朱棣后,又密谋行刺,才会引火烧身。

而在剧集中,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景清是在靖难之役后就被诛杀了,密谋刺杀朱棣的则变成了孙若微的养父孙忠。

这种改编,并不影响观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而又使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不过,尽管在关键的历史大事件上都遵照了史实,但正如导演自己所说,这部剧 “不是历史剧,而是传奇剧”。

其实,对于观众而言,无论历史剧,还是传奇剧,只要剧情足够精彩,就会有继续追下去的欲望。

电视剧是历史的一种打开方式,但没有人真的会在一部电视剧里去学历史。

相较于以往的同类题材电视剧,《大明风华》在风格上,相对更加轻松有趣,朱棣和他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之间的关系,除却君臣之间的权谋,更有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三人的关系十分微妙,却又妙趣横生。

王学圻饰演的朱棣杀伐决断,是一代枭雄,却也是一个为了儿子操碎了心的老父亲。

在外征战一年,这一年由太子监国,他一回家就检查太子朱高炽批阅的奏折,像在外工作一天,回家还检查儿子作业的老父亲。

而他对朱瞻基的宠爱,也像普通人家的爷爷,对自己的孙子的宠爱。

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贵为太子,可他对父亲却畏如虎狼,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说话永远吞吞吐吐,父亲问什么,永远答不上来,说不清楚,简直就像扶不起的阿斗。

可是回到家,在妻子和儿子面前,他又思路清晰。

这种对父亲的“怕”,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的贯彻,他内心真的怕父亲吗?

倒也未必,可表面上装得怕,却能表现出对父亲的尊重,满足父亲的权威感。

与此同时,面对一个猜疑心重,无比强势的父亲,作为太子,他装得弱势一点、低调一点,倒比锋芒毕露来得安全。

自古以来,皇帝疑太子,从而父子之间心生嫌隙、太子被罢的前车之鉴并不少,所以像朱高炽这样扮猪吃老虎,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生存策略。

由于梁冠华老师把朱高炽的“怕”演得惟妙惟肖,所以观剧的过程中,总会情不自禁被他一些小表情逗笑。

在剧中,朱家的四个男人之间,总有这样既像是有点小心机,又像是性格和人性使然的小互动,令人不禁为之一笑。

人物的有趣和生动,一半是故事和细节的功劳,一半是演员的功劳。

一众实力派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了性格鲜明的角色,加之考究的服装道具,最大限度的再现场景,赋予了《大明风华》非常醇厚的质感。

当然,《大明风华》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把历史中的王侯,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

皇族的外衣下,君臣之外,他们亦是父子、兄弟,权欲斗争下,他们也有温情,也渴望温暖。

虽说是古装剧,但我们也可以在剧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了悟一些道理,追剧的时候更容易带入进去。

把“人”拍得鲜活、生动,而不是仅仅拍一段枯燥的、没有人情味的历史,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一大亮点呢。

 8 ) 朱亚文这身衣裳,怎么像太监?

《大明风华》第一集,太子跟王爷吵架。

朱亚文饰演的太孙,打从朱门外头就听见了声儿,一副要进来凑凑热闹的架势,却被小太监拦住,扑跪在他脚边:“您就别往里凑了。

”太孙不依,闯了进去,对王爷深深作了个揖,称“二叔”。

那王爷便没再吵闹,转过身去说,“我当是谁,怎么搞了一身飞鱼服穿上了?

©️《大明风华》讲的是明朝永乐盛世的故事,朱亚文饰演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图为其身穿飞鱼服的样子“飞鱼服”三个字,在《大明风华》的台词里出现的频率极高,谁见着了好像都要提上一嘴。

而太孙一角,也是一天到晚穿着这身衣裳,对外自称是锦衣卫四品大员“黄大人”,目的是方便东跑西颠,查出刺王杀驾的乱党贼子。

©️《大明风华》里,飞鱼服似乎是锦衣卫的专属服制这样看来,飞鱼服似乎是锦衣卫的专属服制。

且在这部剧里,其共分三种颜色,褐色、蓝色和黄色。

却不绣飞鱼,而是似龙似蟒又似麒麟,倒跟太监衣裳差不离了,也怪不得人都说朱亚文“新剧演皇帝,造型气质却像太监”。

但二者还是有别,那些弯弯绕,得慢慢道来。

01 纹样要分辨一件衣裳是不是飞鱼服,先得看绣在上面的纹样,究竟是不是一条飞鱼。

注意,这里的“飞鱼”并不是指某种海洋生物,而是《山海经·西山卷》里的一只神兽——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

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长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

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意思就是说,有一种文鳐鱼,形状很像鲤鱼,却有鸟的翅膀,浑身布满苍色的花纹,白头红嘴,常在西海行走,在东海游动,夜晚飞行。

人们看到它就意味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海错图》里的飞鱼文鳐,清朝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于康熙三十七年也有研究认为,飞鱼服上的神兽很像龙,当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

”可见能飞。

传闻中还有人亲眼见过这种龙鱼,大的有一尺多长,身上长了一对与尾巴相齐的翅膀,飞过海面时,海边的渔民都错以为是起了大风。

©️《山海经图》里的飞鱼但无论哪一种,我们都能得出,飞鱼服上的飞鱼,是一种龙首鱼身、背生双翼的虚构形象。

这种形象绣在衣服上,该是什么样子呢?

据史料记载,飞鱼服是由云锦当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和妆花绢织成的,纹样分“青织金妆花飞鱼过肩罗”、“青织金妆花飞鱼绢”、“大红妆花飞鱼补罗”、“大红织金飞鱼补罗”等。

说得简单些,就是这些纹样里,有的是过肩的,有的只纹在了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里。

这种方形装饰,也叫补子,上缀有飞禽走兽,以区别官员等级。

“衣冠禽兽”这个词,最早就是形容这群当官的,且是褒义,有羡慕之味。

山东曲阜有个衍圣公府,也称孔府,建于明朝洪武十年,是孔子嫡系后代所居住的地方。

府中就藏有不少明朝的飞鱼服,其中有一件,就缀着绣了飞鱼纹样的补子,有双翅。

©️明朝服饰上飞鱼纹样的补子其织纬紧密,绣工繁复,精美异常,如《林邑国记》所载:“飞鱼身圆,羽重沓,翼如胡蝉。

”也是飞鱼服能与其他服饰区分的地方。

可惜,明朝中后期,双翅就不知缘何被去掉了,头上还生了两只角,看上去和龙蟒之类无异,也不怪观众会觉得朱亚文的造型像太监。

但细看来还是有些区别的,那就是鱼尾。

一般情况下,飞鱼服上绣的是分叉鱼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明朝出土的飞鱼补子上窥见一二。

而《大明风华》中出现飞鱼服也是这种尾巴,由此可知,朱亚文扮的真不是太监。

©️上图是《大明风华》中的过肩纹样的飞鱼服,下图是明朝出土的飞鱼补子02 形制冷兵器研究所认为,飞鱼服并不是大明朝原创,而是由元朝蒙古人的质孙服演变而来。

所谓质孙(jisum)服,汉语译作“一色衣”,也称曳撒(yì sǎn)。

明朝人王世贞在《觚不觚集》里描写过这种服饰: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下有横褶而下腹竖褶之,袖长则为曳撒。

明朝人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良,主要分曳撒和贴里两种形制,但区别不大,都是上下两截。

©️上图是元朝出土的质孙服,下图是衍圣公府所藏的明朝香色飞鱼服非要说有什么不同,“曳撒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腰部以下做褶而中间无褶。

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全为细密小褶。

©️从香色飞鱼服局部可以看出,其腰部有抽绳,以下全为褶,为贴里形制比如电影[龙门飞甲],陈坤扮演的西厂督主雨化田,身上所穿的就是贴里。

而樊少皇饰演的大档头马进良,所穿的则是中间无褶的曳撒。

©️[龙门飞甲],左图是贴里形制,右图为曳撒形制,但纹样并不符合史实从著名的《出警入跸图》中也可以看出,这幅描绘明神宗出巡的古画里,无论太监、护卫,都身着曳撒或贴里两种腰部以下做褶的衣服。

©️《出警入跸图》局部这种绣了斗牛、飞鱼或蟒的褶子,叫水脚,被风吹起时犹如波浪翻卷。

《大明风华》里,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蹴鞠时,下摆就是这景象。

历史上的朱瞻基也的确喜欢着飞鱼服骑马游猎,剧中人可以说是与历史相当契合。

©️上图是《大明风华》中飞鱼服的水脚细节,下图是剧中的朱瞻基与真实之人的对比且在这部剧中,所有飞鱼服的水脚纹样都高度还原了《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出警入跸图》等明朝画作,皆是将纹样集中在一处,而非[龙门飞甲]中那种融合了现代审美的分散绣法。

©️上图是《大明风华》中的水脚纹样,下图是[龙门飞甲][龙门客栈]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东厂太监曹少钦所穿的衣服,下摆无褶,更接近清朝时的曳撒,而非明朝中叶的装扮。

与之相比,[新龙门客栈]就靠谱得多,甄子丹饰演的曹少钦,不仅下摆有褶,水脚均匀,上面描金攒银的织绣也与历史上的相差无几。

©️上图是[龙门客栈],下图是[新龙门客栈],出场人物都是曹少钦,但服饰有别此外,衣领也是一处可以将飞鱼服与其他服制区分开来的细节。

明朝的很多官服、赐服,一般都是分圆领和交领两类,以交领为多。

但飞鱼服与其他交领不同,会有非常明显的留白部分,[绣春刀]、[新龙门客栈]、《大明风华》等,皆是如此。

©️从左到右依次为:[绣春刀]、[新龙门客栈]、《大明风华》03 等级飞鱼服非官服,而是赐服,也就是特别恩典。

《明史·舆服志》这样记载:“正德十三年,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

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说正德皇帝朱厚照为了奖赏臣子,让一品官穿斗牛服,二品穿飞鱼服,三品穿蟒服。

《明实录》和张廷玉修的《明史》中,也有不少皇帝将飞鱼服赏赐给臣子的记载,比如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锦衣卫指挥使张爵“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酒饭之赐”。

而所谓斗牛、飞鱼、蟒都是神兽,长得也很像龙,区别无非是龙有五爪,斗牛和飞鱼则皆为四爪。

此外,斗牛的头顶长有弯曲牛角,飞鱼有分叉鱼尾,此在前文已作说明,不多赘述。

©️斗牛补子很多影视作品里,如[绣春刀]、《大明风华》,飞鱼服上的纹样都是四爪,合乎史实。

©️左图是[绣春刀],右图为《大明风华》因为在那个时代,穿错了就等同于谋大逆。

《天水冰山录》就记载过这样一桩事,说嘉靖年,权臣严嵩倒台,家里竟抄出五趾龙纹的衣料,才知严嵩不仅巨奸巨贪,还有谋反之心。

导演胡金铨也犯过这样一个错误,他在1967年拍摄的电影[龙门客栈]里,给东厂太监曹少钦一角儿穿的就是五爪龙纹服。

©️[龙门客栈]差别实在微小,不仔细看的确是看不出来,就连史料都说,飞鱼服“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系不成形龙样”,乃至皇帝都分不出。

《明史·舆服志》载,说嘉靖十六年,皇帝春祭山陵,群臣朝拜,其中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

”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说臣穿的是御赐的飞鱼服,只是和蟒相似罢了。

此外,这身衣裳也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穿的。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拜命日,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

”也就是说,这得在祭祀的日子里穿。

那么谁能穿呢?

前文说了,二品大员。

其他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即使公、侯、伯等违例奏请,也要“治以重罪”。

所以《大明风华》里,太孙之所以能穿飞鱼服,是因为皇帝要他打着锦衣卫的名头查案。

©️《大明风华》说到锦衣卫,前文有写,飞鱼服是皇帝给文武百官的赐服,并非锦衣卫的专属穿着。

但《明史·卷七十六》也明白地写了:“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也就是说,早晨、傍晚、春耕和牲礼时,锦衣卫需穿着飞鱼服侍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嘉靖皇帝虽下令规范制服,却独对锦衣卫网开一面,允许指挥使着飞鱼服。

级别不够者如千户、百户,则“穿青绿锦绣服随侍”。

所以电影[绣春刀]中,沈炼只是个总旗,比百户的品阶还要低,应当是没资格穿飞鱼服的。

©️[绣春刀]在飞鱼服和等级之间的关系设定上,并不符合史实相比之下,1990年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就考究得多,片中的东厂主管古今福穿白色飞鱼服,而张学友饰演的千户欧阳全并没有穿。

©️[笑傲江湖]不过说是这样说,实际操作中却是非常混乱。

周渝在“大明皇家特典如何滥用成了国民服”一文中写道:“史籍不止一次出现乱用补子、革带制度混乱的记载。

由于滥用过度,还出现过库存告竭的窘境。

真假难辨,僭用成风。

”明朝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一书中也写,京城里稍有些经济实力的太监,都会给自己定制斗牛服或者蟒服,连宫廷侍卫和王府的仆人也经常穿着飞鱼服上街,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如此说来,那些以大明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里出现的服饰错误,倒也算是契合史实了。

-作者/六姨太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ID:pocier)】参考资料:[1] 明朝服饰,维基百科[2] 《绣春刀·修罗战场》中的历史细节,李开周,2017.07.31[3] 并不是锦衣卫才穿飞鱼服!

大明皇家特典如何滥用成了国民服,国家人文历史,2018.03.21[4] 明代帝后文武官员服饰规制,纨素,2015.07.12[5] 锦衣卫与飞鱼服竟都不是中国原创?

大明与沙俄为何都喜欢搞特务政治,冷兵器研究所,2018.05.08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9 ) 近年古装大剧的一股清流

近年以来,国产电视剧出现了复古的潮流。

宫斗剧、权谋剧的热潮,使得皇宫成为新的竞技场,赢得权力,成为万人之上,戗伐敌对者,掌握主宰他人命运的生杀大权,是“爽感”的有力生产者。

也因此,各种宫廷大剧如雨后春笋,中国历史上帝王不管有名没名几乎都被拉出来搞创作了。

我一开始也以为《大明风华》是诸如此类的宫廷升级剧,不过也由此引发了我一个观看的好奇心:通常来说,戏剧一般都讲究一个上扬的调性的,但这剧却一直写到朱祁镇朱祁钰,众所周知,土木堡之变乃是奇耻大辱。

按通常处理,写到朱瞻基登基女主角当上皇后就可以了。

由朱棣到朱祁镇,这个发展调性是向下的,不符合一般的戏剧处理规律。

《大明风华》自开播以来受到许多抨击:恶意抹黑历史人物形象,胡编乱造历史。

我不通过电视剧学历史,更看编剧通过人物传达了什么。

就算是个人的发散过度,但在我看来,《大明风华》是一股清流,一阵清风,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台词俗哩接地气,不装腔作势故作高深,最值得惊喜的,是整部剧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揭下皇权那层华彩的外衣。

很多人都说《大明风华》自从朱瞻基死后,就不好看了。

确实,前期剧情塑造的两个核心人物——朱棣和朱高炽,是最符合中国人传统想象里的两个明主形象:一个霸主,一个仁主。

朱棣,是帝王也是枭雄,杀伐果决,雷霆万钧,有恢复华夏疆土,让万邦来朝的宏愿,隐隐激发着国人心理最深处的大国情怀。

朱高炽,仁政爱民,休养生息,礼贤下士。

前期剧情中,他是最让观众感到温暖与人性的形象。

只是,恢复华夏疆土的宏愿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事实是,朱棣为此拖着六十万大军在外飘摇。

皇帝有一层层将士护卫,小兵则是以血肉之躯面对刀剑。

一将功成万骨枯,史书上也只会把这个功绩记到皇帝的身上。

但大多数宫廷电视剧,总会造成我们若回到古代也会生于帝王将相家的假相,忘了自己只是茫茫众生中的一员,是堆成史书功绩上的一根骨头。

而朱棣自己,因为夺位不正,害怕有朝一日建文突然出现抢走他的皇位,从此就生活在可能失去皇位的梦魇之中。

因此他时常若惊弓之鸟,为了让自己心安,孙子的人头都可以随时送出去。

朱高炽,做皇帝和做人,几乎都无可挑剔。

只可惜,短命,就做了十来个月的皇帝。

他的短命,未必就没有在朱棣身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二十多年的原因。

他的两个兄弟,一母同胞的兄弟,一个被烧死,一个被幽禁一生。

朱瞻基,惊心动魄但也算有心无险地做上皇帝了,也没有兄弟来跟他争皇位。

可是呢,他还不是一样陷入了梦魇,变得狠厉阴暗,与他爱的人离心。

做了十年皇帝,在四十岁,古代也还是壮年的年纪,就死了。

到朱祁镇这儿,就更是笑话了。

朱祁镇登基之时,一个五岁小儿无来由地尖叫一声,下面一堆胡子花白的老头就下跪山呼万岁,这个场面还不够荒谬不够可笑吗?

一个五岁小儿,哪来的施政理政能力,来管理一个国家?

成年后也是昏庸无道,亲信奸佞,最后闹出皇帝被人俘虏的笑话。

热血沸腾的北京保卫战,在也先将朱祁镇绑到阵前当人肉盾牌时,直接将大明将士战争的意义消解了。

这个人是天子,多么的尊贵,可此时他却如此狼狈,连尊严都没有,比我们还不如。

而且是他将我们拖入这等狼狈的境地,我们却还不能伤着他。

“这战打着还有什么意思?

”而朱祁钰,天降皇位,犹如中彩。

尝过权力的滋味后,没有人能够割舍得下。

为了坐稳龙椅,也是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宫廷兵变如同儿戏。

上位的是徐有贞这样毫无骨气,只会用玄学糊弄人的草包。

为了兵变的合法性,于谦说杀就杀了。

好笑荒诞情节的背后,其实是在一次次拷问观众:权力,以及使用权力的人,真的有那么高尚?

那么伟大的吗?

剧中一句台词形容得再恰当不过了:“你爷爷在猪圈里待得太久,出不来了。

”进入权力的斗兽场,人就回退到了原始丛林,礼义廉耻通通不存在。

皇帝做到最后,只能是孤家寡人。

而这样属于一家一姓的天下,寄望于明主的出现,就跟买彩票中大奖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或者说,其实在任何时候,将天下兴亡寄望于一人,都是可笑的。

更不应该给权力掌控者披上一层美丽的华衣,去称颂他赞美他。

大明之“风华”,其实最后落到了于谦身上,整部剧也只有于谦能担得起风华二字。

看到于谦时,我总会想起了鲁迅的那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饰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0 ) 关于导演对观众质疑的回答

对于观众提出土木堡的起因改为明朝劫掠蒙古,导演张挺回答道:“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单方面的。

我方洁白无瑕你方完全挑衅......在这个问题上,这个戏两边各打五十大板。

”来来来,你给我说一下抗日战争呗,是不是要把日军侵华也各打五十大板?

这个导演三观扭曲,难怪会编出这么篡改历史的烂片,那些给这剧刷五星的傻缺们,如果你家爷爷奶奶不是在抗战中当了汉奸,你们是怎么昧着良心给这烂剧打五星的?

这个导演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爷爷奶奶死在了日军屠刀下,那是他们活该,因为战争不是日本挑起来的,你爷爷奶奶也有责任。

《大明风华》短评

里面连个宫女也比汤唯演得好啊,简直没眼看了。

2分钟前
  • 希夷子
  • 还行

原本是本着汤女神去的,开头的部分的剧情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喜欢朱亚文塑造的那个厂里厂气的太孙,还有可爱睿智的太子爷和英明武断的朱棣。唯独不喜欢女主孙若薇,并不是不喜欢汤唯的表演,而是孙若薇这个角色,过于分裂和矛盾了。她所有的转变,在剧情的推进中都显得非常无力,特别是她对待妹妹的态度,后期突然就要为儿子争王位,导致整个角色崩裂,再加上剪辑混乱,弃。不过跟着弹幕学到不少明代的历史,收获还算是不错的。

3分钟前
  • 难啊难
  • 还行

为啥这么多慢镜头……虽然剧情挺烂台词尴尬已弃,但被明粉惊吓到了,本质玛丽苏女主剧本来也没人当正史看。。不看评论都不知道我国研究服装变迁历史学家比大学上一本的还多

8分钟前
  • 解压
  • 还行

这部剧境界挺高,最喜欢老皇帝,还有老朱家的搞笑日常

10分钟前
  • 冲动是魔鬼
  • 力荐

12分钟前
  • Huckleberry
  • 还行

看了《大明风华》后,感觉邓家佳这会就是胡善祥,不管是造型还是演技,都毫无违和感。

13分钟前
  • 午夜大巴黎
  • 力荐

可以给零星吗?!

17分钟前
  • 差点是帅哥
  • 很差

总体来说还不错,演员演技在线,服化道也看着还可以。并且剧情不压抑(跟鹤唳华亭比较),又逗趣又有情节。扣一星是因为,一是汤唯配音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浮夸,二是很多跟正史有区别,总体来说,值得追。目前鹤唳华亭,庆余年和大明风华都再追,然后鹤唳华亭看到30多集,已经弃了。剩下庆余年和大明风华一起追。

18分钟前
  • 浅梦湾
  • 推荐

丑化朱元璋是真的恶心

20分钟前
  • 肆意绚烂
  • 很差

只看了前面20集不到。前10集还不错。朱亚文的变色古装真仙子。汤唯还是适合男装或者酷一点的女性角色。

21分钟前
  • 7
  • 推荐

无关剧情、服饰,仅为王学圻老师和梁冠华老师的表演。

23分钟前
  • 孙泽龙
  • 力荐

拍得很有质感 不过编剧能力忽高忽低。老朱家的戏精日常很有意思,女主线槽点很多。

25分钟前
  • 🐈
  • 还行

皇帝和太子这对父子关系堪称是最难搞的,特别是像朱棣这种特厉害的老爹,太子当的跟孙子似的。

26分钟前
  • Little etialb
  • 力荐

霸道太监和硬气村姑的爱情故事

31分钟前
  • 蛤那
  • 还行

前几集精致的服装、置景以及各种镜头拍摄角度,完全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除了汤唯少女时期的发型有点丑以外

32分钟前
  • 秩秩斯干
  • 还行

果然动起来的造型比静态图片好看,服化道置景还挺精美的。实力派演员真的多,汤唯和朱亚文都是原声很好评。既靠着明史,又在乱编乱造。

36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差评。太祖画像不对。衣服不对,口型对不上。

41分钟前
  • 很差

观剧盘点:这基本上是最让我纠结的古装剧,优秀的地方让人爱不释手,糟糕的地方让人无法忍受。

46分钟前
  • 阿文
  • 还行

等了好久的大剧,终于上星。老戏骨本来是这类剧的双刃剑,但好在《大明风华》用好了,王学圻、梁冠华、吴越恰当地发挥出了每个人该有的功效,老一辈的各种梗很有意思,笑过之后还能催泪。汤唯一开场的气质非常能镇的住,年轻时的男子装搭上她自己的飒,别有风格。

47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其实明史如果拍好会很有意思的……但很可惜 这部造型 剧情到节奏都有问题 张梳平我求你别再祸害国产古装剧了 现在剧情发展到后期了我完全看不懂了……在弃剧边缘

51分钟前
  • 斋藤飞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