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快到了,偶尔微信翻到家长如何教育子女性知识,突然就想看一直存着的《熔炉》,结果没找到片源,就看了这部,唯一的感受就是编剧不咋滴,再加上大笔墨渲染的韩式苦情戏,社会性,人性,哪怕教育性都差了点。
妈妈离异,和女儿的关系非常好,家庭的变化并未影响到女儿,不知道是这个家庭,这位母亲把女儿保护的太好,还是如何,看到妈妈和女儿轻松得交谈关于离婚,关于交朋友,关于开咖啡店的稀松平常的欢乐场景,以为是一部玛丽苏式的电影,以为这是个天然乐观,不惧未来的小家庭。
很快,女儿的悲剧上演了,好友轻描淡写的劝阻没法浇灭女儿眼里无知的小心心,甚至最后警察爸爸在视频中看到了自己女儿时,我还一度以为导演要放大招了,要把人性的恶直接推演到女儿这位好朋友身上了,结果剧情佷单薄就带过了,也许还不能理解是否17岁的女孩会因为害怕而退缩至此。
策划者从头至尾的呈现出水面,在母亲一句:你不是喜欢恩雅嘛,让镜头前的我实在忍不住骂这位母亲,女儿没脑子,妈妈也是没脑子,经历婚姻,经历离异,怎么还能沉浸在男欢女爱时的甜言蜜语,相信那些多巴胺下的一时冲动,甚至还是快成年男女的那种懵懂感情。
女儿的自尊让她没法忍受痞子们的挑性,感情用事再度烧脑烧到零智商,带把刀独自前行,17岁是花季懵懂的年纪,真的让我心痛。
然后编剧让妈妈,一路对法律对警察失去信心,决定自己寻找凶手,可依然单枪匹马,依然不带脑子只带感情得为女报仇,依然用道德审判去面对这群人兽,这群看似生活在小康水平以下,歇斯底里没理没心无所谓的人渣父母面前,恶魔的行为不能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为常识去认知,一群社会混混原本就自带恶的基因去生存,他们无所谓法律,蔑视他人乃至自己的尊严,他们不需要尊严,他们想偷就偷,想嘲弄就嘲弄,想作恶就作恶,玩世不恭的态度,让善良的人以为真善美救世主一定会惩罚他们。
然而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复杂往往事与愿违,撇开单薄的剧情和苦情,我想在这个六一来临特别的感慨一下,也自勉下,女孩们,曾经是女孩的妈妈们,女人有着天真,纯真,善良和爱,请给你们值得给的家人,朋友,爱人。
而面对那些伪善,虚伪,自私,黑暗,阴郁的恶魔们,请用逆鳞亮瞎他们的眼睛,请用十足的强大、智慧与勇敢来面对令人作呕满目疮痍但又无比令人热爱的世界。
其实这部剧是在微博上看了剪辑推荐然后才去翻了整部影片来看,说实话有孩子的妈妈们尤其是有女儿的妈妈们还是别看了。
影片的真实源自于无助,那种无助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无助,可能屏幕这头的你已经骂了千万遍,但却从来没想过,这个社会有多少是平凡普通的人,他们只过着简单的日子,就像电影里的妈妈她连离婚都是用了很多年才终于斩断情丝,她什么都没有,没有强大的背景,没有通天的人脉,没有雄厚的资金,她甚至低头求她的情敌来帮女儿做辩护,连理由都是那么的弱鸡——因为在离婚官司里看到了你的能力,而且你是我唯一认识的女律师。
她说的真实而悲惨,但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不是吗?
只是一个做的一手好饭的家庭主妇,有着一点可以开个小店的积蓄,可能除了离婚这辈子不会享受到律师的服务。
她无头无脑的去问那些混蛋要手机质问真相,却被混蛋暴打也毫无反击之力,健身练拳的我当时只想更好的学拳,可是现实中,就算是学了拳可能也棰不过吧。
结局本来以为会做个最后的交代,比如他们策划这件事的动机,比如最后那个男生有没有活下来接受审判,什么都没有,想想也对毕竟不是什么事儿都能研究出来个一二三了,而且现实中很多事情总会不了了之,不会有人一直记得这些,除了事件相关人,比如那个目击一切的小姑娘,比如那个警察,但是早晚有一天还是会被淡化,不是凉薄作祟,却是现实如此。
无奈,无奈,只愿谁都能安静的有尊严的完整的活着,也愿时间能完善法律,也愿更多的人能看到孩子们的内心成长,也愿在孩子心灵缺失的时候能有人及时出来帮助和引导。
最后只想说,不要让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只能以命搏命,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也愿能死得其所吧。
这是第一次写影评,我文笔也不是很好,主观表达自己想法,不喜勿喷。
我不去评价导演怎么样,情节怎么样,故事线怎么样,我关注的是我看完电影的内心想法。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我觉得很虐心,结局没有大快人心,像大家说的一直憋屈着。
可是了解了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后,我才觉得,电影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结局,妈妈去找了他们复仇,妈妈也是个爱孩子的好妈妈,真实案件中,3个孩子遭受的是电影里的百倍折磨,这里我就不说了,详细情况在百度词条电影《韩公主》下面有写。
孩子们的家长也只是选择拿了钱息事宁人,既然真实情况如此,还要去看一部很精心设计很有故事线的电影吗,故事再打动人也不如这个事件最真实的处理情况,我看完我是很憋屈,我是难以忘怀的,因为坏人没有受到惩罚,故事并没有完结,如果我是位妈妈应该怎样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如果看完心里不舒服我推荐大家去看日本电影《告白》,那是部情节非常好的电影,但是试问有几个父母能做到里面那样有逻辑,计划那么邹密呢,父母能做到的到底是什么,而且让韩国人自己反思的是什么,以及这部电影给当初那些犯罪者的讽刺,或许你继续做个普通人,但凡进电影院的人们都会看到你的罪行,没有好的结局让人们对你们的行为发指,这也是个不错的惩罚吧。
感觉自己文笔真的好差,逃了。
在电影中,有点人说这和熔炉差的太多了。
其实我感觉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主人公的恨与善的交融,她恨女儿被无情强奸被勒索却无法得到公正的审判,女儿死后她的复仇不是随意杀戮的,也不是见人就杀的,他见到权贤相的时候依然给了他机会,只因为她的善和她的母性。
主人公可能因为是女性所以我不是很懂,可能我们都认为复仇应该是直接,了断,暴力,但是主人公始终是位母亲,是个女人。
她每次杀人的时候都会流泪,不仅仅是因为女儿的死还有对于杀人的恐惧以及从一个文明人成为“屠夫”的一种法律自责。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评论那么低,有的说女儿愚蠢,我想替女儿说一句你们又没有想过她才是个高一的学生,那个年龄应该是单纯的,对于所谓混混的男生长的又帅,多少是会有迷恋的因素在,不过我对后来的那个剧情就觉得有点勉强(威胁视频),她完全可以告诉妈妈的,母女俩那么亲密,怎么会不说,自己只身去呢,虽然到后来妈妈杀人这个设计,令剧情极端了点,可是更能推出妈妈的无助,看完这个其实挺受启发的,人真的不能只看表象,看了这个我突然特别讨厌染发的男生,讨厌戴耳环的,
刚刚看的电影,刚离婚的妈妈带着女儿一起生活,女儿活泼开朗,很爱妈妈,但是就是眼光不好,喜欢一个不帅且丧的男孩。
女儿约男孩出来却被男孩带来的混混lj了。
妈妈知道后很难过,而且法院判施暴的混混无罪,释放出庭。
随后那些混混还是不放过女孩,发视频给雅恩说不过来就把视频发上网。
然后雅恩就去了。
这里真的好智障,女儿智商不在线啊。
然后雅恩再次被施暴了。
然后zs了。
最后母亲伤心欲绝决定报仇。
复仇这里我觉得太敷衍了事了。
复仇过程好简单,,而且房间都可以随便进的。
我想说qj犯就是畜生,就要判无期徒刑。
能做第一次,就能做第二次。
或者想网上提议的把圈戴在脖子上,让人都知道他们是qj犯。
主题不错,但深度不够,不过复仇的快感是有的。
分数太低了吧。
整部电影有浓烈的沉重感,让人真是除了流眼泪没办法表达其它的发泄方法。
没有看过太多犯罪题材的影片,所以这部真是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不管别人评价如何,我只能说是真的进到我心里了。
起初柳琳母亲刚和丈夫离婚,依然和女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很多时候一些单亲家庭就再也做不到这样了。
整部影片给我最强大的影响就是几个施暴人事后的态度。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生观确实也就因此不同了。
一直从小没受过多大挫折的我来看后面他们依旧嚣张不知悔改还能作出第二次的性施暴,真是足够颠覆三观。
韩国给人往往以光鲜亮丽的舞台还有精致的明星。
可看了许多数据才知道,在韩国未成年性施暴的次数逐年增加。
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韩国民众和社会记者总结为是因为法制对未成年人的管束不够。
杀人偿命这种事情在中国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可正视因为韩国法律这些看似是‘人性化’的设置(未成年人接受法律轻判)导致了未成年人的一贯嚣张。
秉着做错了事,做大了事也不用受罚的庇护一直胡作非为。
我看电影一只有个习惯就是要查清楚演员和事实背景才能看下去。
最让我吃惊的是一条,因为本剧是根据事实事件改编的,所以网上关于原事实也有许多描写。
一些列这些年在现实中发生的未成年强暴时间。
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那一条,四十四个学生轮奸初中女学生致其死亡的。
这条新闻一出引起了众多韩国人的关注。
有的是不敢相信。
可我想更多的是羞愧。
真让人胆战心惊,一个光鲜让所有韩饭向往已久的国家。
其实也并非是美好的国度。
不能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从未发生过,我十分相信一定有,并且一定不会报出来。
一个国家就像个肥胖过度的少女,不停的安慰自己,你很好你不胖。
让后依旧吃脂肪高的食物一样。
网上有很多评论在咒骂电影中犯罪人的行为同时也在深深自省,我们的国家会如何对待这种问题。
我想结果一定是失望的,起码在现在是这样。
中国对于揭示真相的事情一向不忠于。
回归正题,这篇字废话太多了。
微博上的标题是:一定会哭。
因为这几天眼睛的不舒服,我尽量憋住感情让自己别流泪。
可是在女孩第二次被性施暴的时候我惊崩溃了。
心里有不停的骂她:你是傻子么!
有危险还去。
可是更多的是少女被捂着嘴绝望可是不流泪的眼睛。
(南宝拉不愧是童星出身,演技很到位)。
第二个泪点那段视频在女生死后母亲在其手机里发现了。
赤裸的女主角抱着大提琴,鼻青脸肿拉一段她初见心爱男生的曲子(结果那男生是怂恿者)。
母亲几乎是哭到失声,然后我这边眼泪就不受控制的留下来了。
脑袋里反复都是第一次被性施暴之后她在浴池里问她母亲说:为什么还是这么脏。
这个画面。
电影是一个故事贯穿到结尾。
有些人说这样没有情节,为此电影的评价并不是特别高。
可是我觉得能把一个事情每个细节都处理好并且能打动人心的导演就是好导演。
后来就是母亲为了报仇杀死了那三个混蛋!!!
(该死,我去了,看电影的时候恨不得冲进去把他们几个一刀一刀剁了!!!!!
)结局是母亲也一起离开了。
有个帖子是这样自述的,以母亲的口吻:我活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可是我还要做的就是不让别人受到这样的侵害。
一个母亲的决绝。
电影里有几个镜头让人看着不知所措。
一个是母亲抱着伤痕斑斑已经没有呼吸的女儿在医院里。
还有就是她亲眼看见女儿火化的全过程。
人没了其实是很简单的事,你看着她活在过你身边的痕迹,只不过再也不会回到你身边了。
很多人被戳中泪点的是母亲火化了女儿之后回到家看见冰箱里女儿临终前留下给她庆祝生日的蛋糕,上面几个字:别哭妈妈。
我到那里几乎是双手冰凉,眼睛除了盯着屏幕看,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以上是侃侃只谈,好久没写东西了,连个重点都住不住,真让人恼火!
下面是很多个人感受:1.片中的一位检察官大骂韩国是狗屎国家,想平平安安养个孩子都他妈那么难。
(我想这种情节在中国的电影一定不会出现)一直听闻韩国的战争片拍的特别好。
很多人妈他们是棒槌国家,除了人人顶一张假脸会拍臭袜子一样的连续剧之外并无什么特点。
可是个人一直认为,人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能接受残缺甚至破烂不堪的自己。
看完这部剧之后上网搜索,也是下一个观影目标《熔炉》孔侑大叔的剧。
我想拍一部电影能让韩国国民看到自己国家黑暗这是好事。
让我动容的一个地方,据说因为《熔炉》的上映使韩国会立法成功,改变了对于青少年在法律面前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的决策。
人做错事情就应该受惩罚,古往今来,官僚主义比比皆是,邪恶压过正派这种事也是发生过的。
可是能让人依然相信正义,这就是成功的。
让我兴奋的是,《熔炉》的原作作家是孔枝泳。
最近好巧正好在看她的散文集(就是刘大宝你说你看不懂那个啊,起初我也没看懂,可越看越发现不错呀。
)借用她借用过的一句话:这大概就是我们死后生活的天堂吧!
(希望被侵害过的人,能去往那里)3. 作为中国国民,期待着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影片出现,并影响社会。
而不是很多电影因为什么太黑暗,太没有光明引导就不批准拍摄。
难道要一直让观众只知道我们国家如何如何繁荣强大么?
有落伍才有前进的动力啊。
最后,我要去复习了。
抱着看了一个这么好的电影花掉了这些时间没关系的心里。
可是到现在还是好痛心,我单词还没有背,作业还没有写,学习内容还有好多没有复习啊!!!
我下周就要考试啊。
赶快去写东西。
演员的张力还是很不错的,也反映了韩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这种悲剧的上演,个人的确应该得到严惩,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却往往有它照耀不到的阴暗角落。
但是韩国电影可贵之处在于不论韩国的现实社会如何,在电影中总是能够具有完整深刻的自省和批判精神。
实际上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女性仍然不被很多男性尊重。
涉及性侵等歧视侮辱女性的话题,很多男性仍然表面冠冕堂皇,背地里认为女性在两性关系中低人一等。
实际上,女性在长达几百年的男全社会中一直处于性与爱的匮乏之中,男权社会中女性总是沦为侍女甚至玩物,即使如今女性各方面能力得到社会认可,仍不乏普信下头男从性层面上对女性进行凌辱。
女性往往在自爱,守贞与性欲的生理觉醒之间难以两全。
而洁身自好遇上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并托付终身的传统女孩却往往又往往因为单纯在爱情中显得有些过于卑微和恋爱脑
社会上从来不缺少坏人,欺骗,背叛,玩弄,总是存在的而洁身自好而又独立坚强的成长,总好过不断试错一身狼狈。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内心的看法,想法以及行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性抑或爱的关系中,男性从来不存在那种先入为主的优越性,只有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女孩,才会为人尊重和保护。
任何时候,不要陷入虚假的爱情,也许在你看来请非虚构,于他而言就是荡然无存。
爱,需要的是两情相悦和风雨同舟。
而不是荷尔蒙上头你侬我侬。
爱,是一曲唱和呼应的交响,而不是独角戏般的黯然神伤。
风吹过大海,我爱过你只是现而今,遥远的爱情飘落在四季,走过了东西,来了又离去却依旧杳无音信。
看见人人影视的资源简介说是绩熔炉之后的又一现实的电影,满怀欣喜的下了,剧情我就不说了,整体真的很拖沓,本来几场很好的戏份不知道为什么拍出那种气氛,看到最后我真的很窝火,然后就想说没准后面有个反转有个高潮,可是没有,就这样你胸内的一股气慢慢的消散,社会现实也没怎么体现,剧情的bug就不说了,毕竟是真实故事改变。
本身应该是个好电影,可是让你看完欲罢不能。
只能说跟熔炉比,差远了。
在朋友转发的链接中发现了这部电影,做好十足被虐的准备看完。。
开始整个画面都是清新的,包括妈妈和爸爸离婚,也显得很轻松,出了民政局也只是用“王八蛋”一笔带过。。
之后妈妈接了放学的女儿,从她们的谈话中也可以看出她们的关系很健康,甚至相比之下显得更亲密,像朋友一样。
女儿说交了个新朋友,我就下意识的一警觉,结果这个铺垫到最后也只是不痛不痒的一笔。
在离婚后,女儿似乎是单亲妈妈生活中很大的组成部分,离婚对她来说不是痛苦的,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满满的希望。
只是搞暧昧的那个男的除了耽误了事发当天妈妈找到女儿的时间,别的还有什么作用!
这个真的是毫无意义的打酱油。。
再看看女儿,为了培养她学习了大提琴,也正是因为这个引起了小混混同学的注意,试想一个普通家庭让掌上明珠学习一门乐器,也是对孩子的投资和爱,结果在女孩第二次被伤害的视频里光着身子拉大提琴真是戳中了我脆弱的内心。
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巴不得什么最好的都给她,结果却成了一帮无良少年的玩物!
小混混同学,我开始只想到他不是什么好人,但却没想到作为一个班的同学,他能置于一个无辜的女孩这么危险的境地,难道他就不害怕吗?
他不内疚吗?
在明明知道对方小鹿乱撞的小美女面前就没有一点点动心吗?
在看到他们进警察局的对话后我就懂了,哦,惯犯,还带了“工具”,看来是有所准备啊。。
如果在校园里,换作是我的话,高一,喜欢一个冷冷的男生,我可能也不会想到韩剧画风突然一转变恐怖片了,所以很多女生都有可能会相信的吧,也不要怪这个女孩无知了。。
这个妈。。。
复仇?
还不如说她去找人理论去了。
难道她没有看到视频吗,去问谁对她闺女具体做了什么,谁是主犯有那么重要吗?
难道还怕误伤了谁?
所以半推半就的,犹犹豫豫的,好几次险些把自己先送走了,看的真是着急。
但她哭的我真是撕心裂肺的痛啊。。
在发现女儿自杀后把女儿背出来,女儿在车上还有意识的时候说了句“妈妈,别哭”天啊~~~真是让人忍不了啊这个电影虐就虐在一个个的痛点,好似爆发却又不能宣泄到淋漓尽致,让人一直压抑着。
除了妈妈外,所有的人似乎都只是旁观者,小到搞暧昧的游泳教练,孩子的亲爸,大到大大的酱油瓶那个警察和他闺女,所有的人都像事不关己一般,法律也保护不了这对母女,反倒保护了那几个小混混!
看到那几对家长的时候,我真是震惊了。。
不分是非,能教育出什么孩子,责任感?
不用提了,竟然还说你离婚了你女儿也好不到哪去,这什么逻辑!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PS:曾经看过一个美国的纪实片,记者用一个假的小帅哥的Facebook去勾引小女孩,通过一段时间的网聊,然后约出来见面。。
所有试验的女孩竟然都出来了。
有的父母还信誓旦旦的跟记者说我们对她进行过安全教育肯定不会出来的,结果果真在父母走后(其实藏在了记者的车里)女孩如约出来了,爸妈带上头套,装作绑架她,把女儿吓得半死,然后教育了她。
所以说,孩子很难理解这种危险的存在的最后还想说:远离小混混吧,每天打游戏,随地吐痰,满口脏话,不管在什么年龄段能有几个好人?
每逢看到这种片子的时候,我都会恨不得男人都死翘翘,不那个会死吗?!会死吗?!好吧,是有点偏激。。。反映出社会问题,妇女儿童面对这种侵害,社会给予她们怎么样的保护和怎样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女儿给妈妈的蛋糕上写着的字一下子让人泪奔。。。同时片中的女儿也告诉我们,女生要带眼认识男人。。
最怕在开头看见这样的句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看这样的影片总是有一种压力,于是在开头温暖的情节中始终悬着一颗心。当法律不能维护正义的时候,于是只好用自己的方式获得心灵的解脱。戳泪点,但是演员的某些表演容易让我出戏。可以一看。
显然这个母亲没有松隆子的告白有张力有心计
我不信最后开枪那警察日后良心上过得去,尽管他做出了符合职业道德的选择。
题材挺好的,但是拍摄出来感觉收到的限制很大,简单点说就是太蠢了,母女俩都是,女孩不懂得保护自己,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母亲想要为孩子报仇,却是根本不动脑子,直接硬刚,全片来看就太肤浅了
从头到尾,最震撼的画面是女儿裸体拉大提琴的画面……心疼源自真实事件改编,片子本身真的没有打动我。
来自她的推荐。没看完,弃了,不喜欢甚至有点嫌弃。
浪费好题材。整个故事说得轻重不分,和《熔炉》不在一个等级上,个人觉得不仅仅是落入套路的问题,是连套路都套不好的问题。如果加入一些风格化的表现会比较好,或者转换叙事顺序,或者让每个视角都更清晰一点。且此片的音乐和摄影都较为一般,冲击性方面实在不够,整体乏善可陈。
智商低的大烂片
比彷徨之刃差太多
你这叫复仇么 以暴制暴什么的也不是这样乱来的。
故事不算特别好看,但是那种心情可以理解。
故事是很惨 但是拍的太没意思了 而 而且看的人心里难受
一方面確實感受到了真實和苦痛 另外一方面從故事性的角度來說 媽媽復仇的部份又沒拍好 綜合起來就無法打高分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啊
又一部反映韩国社会黑暗的片子,不过这次的矛头并没指向权贵阶层,而是范指青少年犯罪。母亲的复仇,故事编得一般,角色较脸谱化,最后还来个剧情反转啥的,看着很不解气就是了。若从社会批判角度来说,李沧东拍的《诗》要更真实尖锐
复仇手段弱爆了,不能跟「告白」比的啊
中文翻译:<<李天一骚年的事件>>
女主真是弱鸡,远学电锯惊魂,近学告白。复仇不给力看的窝火。
看完想骂人,虽然是真实事件,却也显示出这个社会这个法律这个人性让人觉得悲哀!平平安安养大一个孩子容易吗!?特别是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