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天气异常炎热,全城莫名诡谲。
高负荷运转的发电站危机四伏,消防局严正以待。
救火队员各自的满腹心事,让这场“硬战”充满了情感上的纠葛。
何永森、游邦潮、叶志辉,三人是十年生死兄弟,如今却各怀心事:深得赏识的何永森被调离消防局,心有不甘;叶志辉玩转人际关系,升迁最快;游邦潮生性潇洒,不为人事所累,却遭遇坎坷婚姻。
三兄弟间暗藏背叛的秘密更是让关系紧绷如弦。
与此同时,内地超级消防员海洋前来报到,作为香港消防局“新兵”,遭遇“老兵”培总明里暗里的刁难,而他自己也有着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危机终于来临,电站爆炸大火,香港陷入前所未有的一片黑暗。
更有一群人被困火海,命悬一线。
消防员走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对抗致命浓烟侵袭,既要救人,又要应对手足斗争,还有队里高层为保稳妥的命令不时闪现。
究竟是“一命换一命,救一个算一个”还是“遵守指令,以大局为重”。
这场火,不只是拯救,亦是兄弟之间的救赎,将心魔而起蒙蔽心智的浓烟挥去。
尤其是谢霆锋最后的把烟头一扔,视死如归的感觉,超级感人!
1997年,杜琪峰便拉着方中信与刘青云拍过一部《十万火急》;十几年里,TVB的《烈火雄心》也拍过3部;今年,彭氏兄弟又快人一步,加入3D技术,顺势在暑期推出《逃出生天》。
除了这些历历可数的港产作品,好莱坞同类型题材电影更是车载斗量、不胜枚举。
啰嗦这些,是想说,救火题材拍到今天,想要搞出点新意思并不容易。
或许技术进步,火焰的效果更加逼真,场面上升级换代,巨型爆破震撼视听,天降陨石、活火熔城、全城戒备,格局越玩越大,技术越来越精湛,荧幕里四射的碎片恨不得能甩到观众脸上,故事和手法却未见得有何新意。
郭子健是编剧出身,总有好玩想法。
比如这次电影便刻意避开“火”的问题,在“烟”上大做文章。
仿佛是承袭了“西游”的黑暗基调,电影在描写火灾时,没有过度循于传统灾难题材的渲染手法,却着力营造出魑魅魍魉的诡谲气氛。
可以想见,整部电影制作,便发端于这样一个想法:火灾中,最致命的并非火而是烟,舍弃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火”,去将飘渺无形的“烟”具象化,就是《救火英雄》实现“创新”的“致命武器”。
因为“烟”,电影无论在场景描绘、情节推进亦或是主题升华上均有突破,滚滚浓烟中,消防员失掉了视觉、听觉与触觉的支持,致命的凶险却潜藏于未知之处,这种不可确定,营造出真正的恐怖,也给予了《救火英雄》别样特色。
表现方面,除了利用特效终于能够制作出更加形象化的浓烟,使其仿佛如同一只在火灾现场步步逼迫的恐怖怪兽,大幅提升紧张度外,窥探视角的运用,以及特别加入的诡异呢喃之声,都是实打实的香港鬼片套路,再加上臆想的场景与幻觉,构成了区别于以往救火题材的最大不同。
火灾现场,仿佛成为灵异出没的阴宅,不是险境逼迫的紧张,而是毛骨悚然的阴冷。
若导演有心,炮制一部“救火怪谈”,相信会更加好玩好看。
同时,烟亦成为电影挖掘故事深度与提升主题的关键,无论此前任达华与谢霆锋关于戒烟话题的讨论,中段胡军略显戏剧腔调的念白,以及最后极具写意色彩的吸烟慢镜,“烟”这一主题都得到极好的铺垫、承续和总结,加上诸多小细节的前后呼应,有头有尾,言之有物,更重要的是,一切来得自然,全无半分造作与刻意。
当然,《救火英雄》固然有创新一面,但支撑起整部电影,依然要靠一帮好演员的演技与角色间的戏剧冲突及丰满性格。
《救火英雄》的重头在脱险与营救,有限的铺垫却能把电影中的各个角色都写得有血有肉。
谢霆锋饰演的何永森抛开了主角一贯的高大全,与安志杰、余文乐之间的关系复杂纠缠,较之一般港片要更多几分真实,特别是面对曾经竞争对手如今上司又是好友关系的安志杰,森所表现出的隐忍、纠结与不甘,被谢霆锋演绎得入木三分;任达华与胡军的角色算是惊喜,任达华举手投足都是戏,培总市井性格,又光芒四射,魅力甚至盖过主角,胡军以大陆人的身份进入角色,消解了过往内地演员在港片中的突兀感,一口不标准的粤语以及直梗的性格又为影片奉上不少笑点,堪称惊喜,而任与胡两名角色的关系,又暗示了港人与内地人的冲突和竞争;即便是谭耀文所饰演的配角,一手铸成大错,却也在最后奋力想要救众人脱险,自私粗暴却又本性善良,不过是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最终依然回归人性之善,导演直言,都是照着寻常港人的性格,做了艺术放大处理。
有了这些性格鲜明的角色,以及角色间复杂的关系与冲突,使得包裹在灾难片外壳下的电影展示出了更多的层次与深度。
此后郭子健在与影迷交流时,直言整部故事的基调原本更加灰暗,谢霆锋的性格要更“奸”,是其一手导致安志杰丧命,而整个过程又为余文乐所目睹,这样的故事无疑更加痛快与震撼,不过考虑观众观感,最后选择做了简单化处理。
鬼魅气息也好,角色冲突也好,如同郭子健的其它作品一样,《救火英雄》最终依然回归了浪漫主义。
满屋面粉飘飞如雪,慢镜头下,谢霆锋缓缓点燃手中烟,一只烟,几经传递,曾经的对手或好友环绕身旁,无需多言,只消共享安宁。
电影没有说英雄的伟大,却讲了和解与释怀。
几组特写,置人于死地的烟幻化成口中吞吐有型的气,一定会有苛刻的观众觉得这写意的画面破坏全片力求真实的紧凑节奏,但主角拍得有型,画面唯美,文艺腔十足,情绪也完全到位,多数观众所接收到的,依然是感动与贴心。
这也是港产片的一口气,创新与坚持,严谨地创造,导演直言不在乎自己的风格或长远规划,只求认真做好每部作品,务实耕耘,大胆尝试,香港制造终会生生不息。
PS:1、看的是粤语版本,胡军一口不标准粤语意外为电影贡献最多笑点,但国语版本估计此类效果全部归零。
港片里的内地演员始终是游离于创作本意的尴尬存在,本片中,基于导演的特殊设定,胡军已经算是相当好地融入其中了,并且占据了相当戏份。
至于白冰,哪位老板介绍的?
2、电影出乎意料地没有制做3D版本,虽然电影里满满当当全是粉尘、火焰、浓烟、碎片、坍塌等做3D的好素材,在当前是部电影随便转几个3D镜头就敢诓钱的情况下,出品方的选择绝对堪称业界良心。
3、作为编剧,郭子健也写过《五个吓鬼的少年》,以他最近参与的两部作品来看,他实在应该试水恐怖片领域。
4、虽然电影细节考究、故事扎实,但是讲究逻辑的同学们还是要怀抱一颗释然超脱的心。
5、成龙客串部分,突兀生硬又入情入理,算是导演玩一个恶搞的小拼贴。
不过大哥客串而已,都要搭上那么多特效镜头,太奢侈了。
6、看完此片,觉得《西游》的成功,特别是黑暗的那部分,有70%功劳要算在郭子健身上。
7、电影特效由谢霆锋的PO朝霆公司制作,效果不俗。
8、本片的音乐依然是泰迪罗宾,非常赞!
9、目前看来,《私人定制》与《警察故事2013》缺乏足够口碑支撑,难以长期维持目前的强势排片,而引进片又缺乏重头大制作。
因此,1月很有可能诞生一只票房黑马,以品质来看,《等风来》与《救火英雄》或是其中胜算最高的两名选手(由于题材缘故,《等风来》成功几率或高于《救火英雄》)。
一人花了25块,两个人50,全场就我们两个人。
花的值。
出来后跟我的小伙伴说,这部电影值7.4分。
今天看豆瓣,我淡定的笑了笑。
不想剧透故事情节。
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电影故事非常紧凑,与《飓风营救》、《2012》差不多,全剧没有尿点。
光这点就足够了。
特效做的不错,如果转成3d,会提高不少票房。
心理描写也足够出彩。
总之物超所值。
提《救火英雄》,必然绕不开之前那部《逃出生天》。
相距不过三个月,同样的制作规模,同为救火题材,同由不同世代的香港男星担任主打,撞题材都撞得这么正,实在不好解释。
无可避免的“重复消费”,加上档期和宣传不利,《救火英雄》也蒙受了负面影响。
可是,《救火英雄》显然比《逃出生天》好多了。
一来它是个良心电影,不搞3D。
2D能讲清楚的浓烟,没必要靠张牙舞爪的劣质3D来唬事。
二来在剧作编排上,《救火英雄》显得更有章法,层层推进,悬念迭起,几乎没有离开过救火这回事。
三来,相比较于多数合拍片(《逃出生天》完全是广州消防的主旋律),即便还有内地演员的参与,但这部电影只是在讲香港的事,带有浓厚的本地意识。
回到《十万火急》时代,很容易看出香港电影在制作上的变化。
杜琪峰跟银河映像注重人物的性格丰满(个人情感及家庭),制造火场的高潮大场面,呼唤时代的英雄。
郭子健已经把救火这回事放在了最低的层面,接连死人不说,好看与惊险不再是首要追求。
他抛出对官僚体制的质疑,人浮于事。
在浓烟中直面人心阴暗,以及一眼可见的救香港寓意。
影片高潮段落,索性是一个“过度抒情”的场面调度,完全交给了主人公的内心戏。
与《风暴》相似,这部电影也主动制造灾难,不乏夸张之处。
在圣诞夜和最热冬天的催化下,电站危难和香港命运划上了等号。
你当然可以批评,郭子健不过是一厢情愿,刻意去制造了一场超脱现实的灾难,然而,加上浓烟的铺垫和人心的迷失,《救火英雄》所要摸索跟寻找的东西其实已经足够明白。
弦外之音还来自片中人物操持的语言:叶志辉的英文、海洋的蹩脚粤语、电站女员工的国语,这些语言交织一起,更加佐证了《救火英雄》所要反映的背景,那就是2013年,当下时刻的香港。
并且,这些语言在片中产生了剑拔弩张的冲突,此外还有直截了当的调侃——这在合拍片浪潮中都是很少见的案例。
以往,电影制作者跟演员都在试图藏拙,结果两边不靠。
尽管《救火英雄》也没能完好地处理这个问题,然而,导演却主动跟观众示了个好,并不露怯。
《救火英雄》还有个亮点,一般救火片都是往塑造英雄的路子上去,积极正面主旋律。
结果,这部电影走了一个反英雄的模式。
火被扑灭了,但观众却高兴不起来。
何永森从头到尾都是失魂落魄,阴郁不得志,缺乏传说中的主角光环。
不过粉丝们也松了一口气,谢霆锋终于不再需要表演用力(撞门那里除外)。
由于故事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急剧压缩,何永森到底还掩藏了什么秘密,电影并没有明示。
但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他就是奔着自我牺牲的心思去了,舍我其谁。
多数时候,火场不再是火光烈焰,《救火英雄》一再制造浓烟,无论是酒厂还是电站,浓烟制造了匪夷所思的恐怖片气息。
也不是说,一般灾难片就没有恐怖或惊悚的成分,但往恐怖片里拍的,《救火英雄》倒还是真是少见。
这般路数也令《救火英雄》在一堆贺岁档电影里显得气质独特,借助匠心独到的浓烟,郭子健的个人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而按照个人理解,《救火英雄》确实也跟所谓的贺岁喜庆沾不上边。
这是一部虽败犹荣的电影——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电影外。
【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4-01/18/content_2011366.htm】
《救火英雄》值得一看,不仅仅在于导演郭子健用最香港电影的方式近乎真实的展现了香港不为人知的独特一面,更在于电影用一系列逼真的画面和各具特点的人物设置,巧妙而直观的传递了一份人性内核的思考。
这种内核,我的理解是,人的内心救赎。
电影传承了港片特有的经典元素,无论画面、对白、节奏、叙事,还是故事张力、人物塑造、细节呈现,都可以看到一位香港本土导演的香港制造痕迹。
令人在欣慰之余,生出一种希望。
而电影又不仅仅局限于传承,还有令人惊喜的创新。
地域上不再局限于香港元素,还融入了内地因子;人物塑造不简单于表现个别,而能巧妙的展现群像,让每一个人物都颇具特点,没有打酱油,只有深印象;叙事手法不拘泥于皆大欢喜,结尾的大胆处理,让影片的思考得以延续到影院之外;紧张而不失轻松,严肃而不失幽默,有紧张也有从容,有斗争也有感动,有爆点也有笑点(笑点在粤语版应该更突出),有敬畏也有思考。
处理严肃题材最考验导演功力,如何不落俗套又耳目一新,是一种考验。
《救火英雄》可能答卷还不够太完美,但已然干得不赖,尤其在香港电影止不住的追逐烂片的节奏里,显得特立而惊艳。
最值得称道之处,便是对影片人物塑造过程中所挖掘的关于人性深处内心救赎心理的展现。
《救火英雄》至少有三个人物在电影推进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内心救赎,令人省思。
第一个,是谢霆锋饰演的森 sir,一个富有野心又郁郁不得志的消防队长。
因为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秉持“救得一个是一个”的信念,冲进火灾现场,却让自己和队友都受伤。
管理层以违背消防员守则为由,分别审问他和安志杰饰演的叶志辉、余文乐饰演的游邦潮。
在审问过程里,三人各执一词,森sir为了自己的仕途,而否认自己做过决定,这不仅没能让自己的仕途风顺,还间接祸害了邦。
随着叶的升迁,森的发挥受到压制,上升空间一再受限,郁郁不得志。
时不时受到的压制和对过往决定的懊悔,困扰着他的内心。
以致于每一次走进火灾现场,面对浓烟时,内心的困顿迷失了视野,他看到的不仅是黑滚浓烟,还有藏于心间的内心困兽。
冷落女朋友,专注于工作,没有给他带来更多改变,只有更多的煎熬。
尤其在一次与叶sir的争执导致其不幸身亡之后,不仅失去了一个曾为兄弟的朋友,还失去了另一个朋友的信任,也失去了默默等待的女友。
谢霆锋在楼道里的黯然哭泣,是他奉献的又一次杰出表演,既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也道出了内心的困顿。
怅然若失的眼神里,全是对过往的歉疚以及对现实的迷茫。
他需要救赎,他也选择了救赎,以牺牲的方式。
影片最后,谢霆锋饰演的森 sir不顾上司阻挠,不畏生死危险,毅然走进浓烟。
在穿越浓烟的过程中,他说他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以及更加清晰的过往。
像是找到了出口一样,他不带犹疑,甚至从容地选择了牺牲自己的方式,为余文乐和他孩子炸开一个出口。
他用自己的死,换来朋友的生,更换回自己内心的安,从而实现对自我内心的救赎。
第二个,是胡军饰演的内地消防员背景的海洋,一个职业素养过硬,内心却深藏隐痛的“新人”。
他的消防职业素养过硬,体力1000丝毫不输年轻人;他的消防经验丰富,临阵处理丝毫不让队中元老“培总”(任达华饰演);他的男人风范十足,敢于担当勇于突前;他有勇有谋,专业职业,深得队友喜欢,也深得培总欢喜。
在与任达华饰演的培总一来一往的比拼中,两人表面较劲内心认可的生动表现,成为影片一大亮点。
而他那蹩脚逗趣的粤语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也为影片注入了不少的笑料。
但正是这样一个坚硬强悍的男人,内心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隐痛,那便是自己作为消防员,却没能在一次火灾中拯救出自己的孩子。
这是他内心的隐痛,也是他内心的困兽,甚至在执行任务时,也会不断闪现那些悲伤无奈的画面。
他需要救赎,用了一种拯救更多人,发挥更多消防职责的方式。
他做到了,因为有他的存在,好几次的危机都化险为夷。
影片最后,他绑着绷带镇定的坐在救护车里,脸上有种不可言说的欣慰。
第三个,则是由余文乐饰演的阿邦,一个努力工作却疏于家庭,一心仗义却疏于心计的人。
在三兄弟中,他最偏于单纯,这种单纯不是说不谙世事,而是毫无心计。
他可以为了朋友而扛负并非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可以为了工作而疏忽家庭,他并非能力不够,也并非精力不够,只是对朋友信任,对工作投入。
但即便这样,他却无法收获相应的回报:妻子离开他,孩子对他也捉摸不定;上司不认可他,朋友甚至也并非百分百对待他。
与工作上的不得重用相比,家庭,尤其是孩子,是最牵绊他内心的所在。
他显然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家庭,对于孩子的疏忽,于是他希望能够进行一定的弥补。
他为了博取儿子欢心,不惜违规开消防车去接儿子;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浓烟……。
在这个过程里,他的内心世界虽然没有谢霆锋那般煎熬,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父亲、一个消防员面对生活的时候,内心的一种状态。
影片最后,曾经的三个兄弟只剩他一个,并不意味着没有心计便有生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他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他对消防员的诠释,以及对下一代的影响。
而他对谢霆锋由信任到怀疑再到感激,是一种内心变化,而对儿子的拯救,则是对自己的救赎。
《救火英雄》是在讲救火,的确有英雄,但更多的是在讲人。
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难以完美之处,如何克服,如何改善,则涉及到一种内心救赎。
郭子健导演通过电影的流畅叙事和恰到好处的节奏控制,制造了一个紧张的浓烟场面,却诠释了一个救赎的内心需求。
谢霆锋点烟传烟的片段堪称伟大级,在这个片段里,好友安志杰出现了,队友培总出现了,他们从容地接烟抽烟,以一种进入某种境界的方式实现一种牺牲。
而这样的牺牲背后,是对香港公共精神的升华,更是人物对内心的救赎。
我们通过《救火英雄》见识到香港公共体系的专业素养和香港精神,也见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与帮扶、信任与理解,但更多的,是穿越浓烟的内心救赎。
救火英雄 虽然跟逃出生天撞题材了,但是明显救火英雄优秀些。
因为它不是传统的塑造一个英雄,而是内心的救赎。
也不像美国大片一样,一味的突出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不知怎么 在当时片子没有火起来,,,也会看到港片传统就是,片头先交代了三个主角的兄弟情谊,三个性格各异的朋友,一场事故后,划分责任,三个人三种选择,一个完全撇清责任、一个犹豫中被另一个揽了责任。
由此有了截然不同的三个命运...这是一部灾难片,却是一部教育片,每一个曾经迷失自我的人,该如何抉择
这部电影由一个从大陆来的“烟民”的独白开始,也从他的独白中结束。
看完电影,我忽然发现,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谢霆锋是一个不吸烟的良民,但是在经历了兄弟变上司,并再三教导他吸烟的好处;还有老队员任达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吸烟有益健康。
看着上司和队长在自己眼前死去,他终于明白了吸烟的真正意义。
然后,他在聚光灯下,在漫天的白粉中,在胡军自白的教义中,他点燃了一支烟,真正做到了人烟合一的最高境界!
调侃完了,正经的说下电影。
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明星耀眼,场面火爆,但情节无波澜,剧情无新意。
导演已经贫乏到剪一段陨石撞地球的宣传片加入电影来博人眼球。
别的不多说了,来总结下本片的硬伤。
1、谢霆锋、安志杰、余文乐是三人关系,是不是也想玩《扫毒》,这样的三人关系本可以变革法子玩出新意,来一场“扫火”或者“扫烟”也不错的。
可是终究蜻蜓点水,没能深入下去。
更让人无语的是,大火还没烧起来,安志杰竟然死了!
还是出意外死的!
此处的败笔跟《战国》的大地震一样烂!
2、警匪片中,反派们总会以主角的老婆或者孩子的性命相要挟,本片的大反派是发电站的大火,主角的孩子竟然也被抓住了,准确的是,是自投罗网的,还带了两无辜的孩子。
此桥段体现出导演为煽情而不择手段的高明觉悟。
3、近年来的香港电影,男主角的大陆老婆或情人总会独守空房、哀怨寂寞,本片主角的家属总是要么孤独,要么遭殃。
本片更是不甘人后,谢霆锋手机上的Emily出来几场独角戏,然后就走了,不痛不痒,无关紧要,倒不如余文乐那离婚的老婆干脆不出场的好。
4、谢霆锋为什么要死,面粉洒在空气中,他完全可以把烟点着,从门缝扔出去,快速把门关死,那样不就可以不死了吗?
导演执意要让他死,谢霆锋也没办法,故意装作很酷的样子。
这时,让人无语的情节又出现了,他竟然掏出那张国际学校的申请表给余文乐,早不拿晚不拿,偏在临死的时候拿出来,火灾现场你还把那张纸带上,而且在大火中还保存的那么好!
5、人物清一色的扁平。
所有的人物都没有深入挖掘,全部蜻蜓点水、无关痛痒。
只有一直在自白的胡军有点背景,但也没说清他儿子的死对他人生的影响。
好一大帮消防员,各种一二线明星轮番出场,近两个小时下来,我仍对消防员这一群体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上映时间是1月3号,可是重庆的电影院2013年就在放映了,这也促使我在新年第一天早起冲到电影院,看一场特价电影,原来是一场特烂的电影。
2014/1/1
习惯了各种各种浮华浅薄之喜剧,又习惯了各种潜规则的现代商业片,同时见过太多的动作大片。。。。。。
从心里问一下自己的观影原则,你是否还能像一个普通人看一部电影,不励志,不绚丽,不好笑,不英雄来英勇去,我们看到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会思考到一些什么样的道理这种道理都太平常了以至于没人注意,这也许就是越华丽的也是越简单的,而看起来简单平常的却又越复杂,《救火英雄》说的是消防员的经历故事,但讲的是平常人(普通人)的心气,值得看一看
元旦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一水的国语电影里面看到郭子健和谢霆锋,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果断选择看这部电影。
但是救火英雄这个名字,多多少少让人对电影没有什么期望。
根据以往的经验,不外乎又是一部骗票房,走俗套的烂片。
但是这部电影从一开头就让人提起了十二分精神,现场的特效和开场导演把握节奏的功底,都让人出乎意料,首先是这部片的特效,相比同类的国语片,实在要好上太多。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度感觉自己是在看好莱坞大片。
不得不提的是,在国内各种电影3D化的时候,这部特效做的如此优秀的电影没有做成3D,这是个很有诚意的选择。
在各种低劣的3D电影充斥电影院的时候,有这样一部用2D拍摄,做工精良的诚意之作。
似乎是在告诉观众,什么叫“站着就把电影给拍了。
”导演的节奏把握的也很老到,对每个主演的性格刻画,让观众不经意的就代入到主演的生活当中。
紧接着的每次铺垫,牢牢的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兄弟感情,同事斗争,领导无能,水火无情,小悬念,大高潮,一段接着一段,导演的功力可见一斑。
不过虽然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但是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太满,刻画了好几个角色,讲了许多背景。
最后导致故事主线不明显,缺少一根从头到尾的线索或者重点刻画的主角,让人没法跟着一条线走下去。
中间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虽然有各种爆破和特效,却让人感到有点无聊。
尤其是这一段的画面异常昏暗,几大主角穿戴一模一样,分辨几个主角都有困难的情况下,我甚至一度没法跟上电影的节奏。
昏暗的场景有助于提高电影的真实性,但是却必须要照顾到电影的可看性,不应该让观众跟着一起摸黑。
电影的真实性和观影的美感,这两者的平衡是另一个问题。
我赞成为了电影的效果,牺牲一定的真实性。
这一点相信借鉴好莱坞大片的手法,可以很容易做到。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站着拍的电影,没有迎合主旋律的歌功颂德,没有迎合票房的需求去做3D。
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看的诚意之作。
最后谢霆锋撒面粉点烟引发尘爆救大家出去,怎么不和余文乐及他儿子和他儿子的两个同学一起呆在另一个房间里把烟扔出去,非要坐在尘爆的房间正中间点烟,还似乎死去的任达华、安志杰两个战友跟他一起,是不想活了要自杀?
消防员工作精神压力太大了吧。
扔烟动作很潇洒,配着音乐场面堪比MV,但不显得太做作为死而死吗?
影片主要的主题其实是浓烟,它代表着恐惧和无助。
影片特效还算不错,片末向消防队员致敬。
剧情俗套,台词做作,配乐诡异,余文乐的父亲形象演的不好,但片尾曲不错。
和现实真的有点脱节,真的,我同学有个就在消防大队,但是他们的训练和装备完全就不是这样的,很……简陋,不是二三线城市,是南京一线城市里的消防队,这部片完全是翻拍好莱坞,但是也有亮点,表演很到位,特效和感情戏也都恰到好处(应该是托了原著的福)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
半个电影院的姑娘都倒在最后谢霆锋抽烟那段。
救个火,姣什么情,新闻联播的主旋律真受不了
一边打电话,一边看电影,时而瞟两眼,时而听两句,电话打完,电影也结束了,完全不知道说啥的。。。
最后谢霆锋在面粉飞舞中抽烟的镜头性感极了
扭捏
煙他媽的那么好抽么,誤國誤民的東西!!!
简单的火灾片还要穿插兄弟情谊你争我斗,老梗
有烟的场景太黑了......
文艺青年拍大制作,一方面镜头晃来晃去的扮酷,一方面又无缘无故甩出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文艺腔旁白还有动不动就冒出来的慢镜头和咏叹调,看得人很纠结。
结尾简直大扣分
谢帝的演技终于又上了个档次了、
火场出英雄,消防员是一项值得尊敬的职业
唯一的感受就是谢霆锋真的很帅,特别是最后抽烟的那段!
跟《逃出生天》用的一个片场么
什么年代了 人家在搞文学 你在写应试作文
元旦节当日去看了,是今年看的第一部电影。任达华演技一流,谢霆锋也演得比以往都好,角色很饱满。这部片没转成3d真是业界良心,2d效果也很赞。剧情稍有遗憾,但配乐很出色。总的来说比上一年那部逃出生天好太多了。希望这部片预示了14年电影界的好开始。
凡消防类的电影无一不是主旋律逃生片。这部就算是香港消防队宣传片。字幕和旁白暂且不说,单是演员就很莫名其妙,胡军到底在干嘛?难道是为了体现大陆香港消防队员一家亲?还有奇怪的谢霆锋兄,咳嗽还不忘拗造型。导演的设计显得山寨生硬,模式化的东西没做太好,确实有点失望。
港片真是越来越假越来越假越来越假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