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八恶人

The Hateful Eight,冰天血地8恶人(港),可憎八人,The H8ful Eight,The Hateful 8

主演:塞缪尔·杰克逊,库尔特·拉塞尔,詹妮弗·杰森·李,沃尔顿·戈金斯,德米安·比齐尔,蒂姆·罗斯,迈克尔·马德森,布鲁斯·邓恩,詹姆士·帕克斯,查宁·塔图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15

《八恶人》剧照

八恶人 剧照 NO.1八恶人 剧照 NO.2八恶人 剧照 NO.3八恶人 剧照 NO.4八恶人 剧照 NO.5八恶人 剧照 NO.6八恶人 剧照 NO.13八恶人 剧照 NO.14八恶人 剧照 NO.15八恶人 剧照 NO.16八恶人 剧照 NO.17八恶人 剧照 NO.18八恶人 剧照 NO.19八恶人 剧照 NO.20

《八恶人》剧情介绍

八恶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寒冷的怀俄明州山谷中,一辆马车载着赏金猎人“绞刑者”约翰·鲁斯(库尔特·拉塞尔 Kurt Russell 饰)及其价值一万美元的猎物黛西·多摩格(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饰)踏雪而行。途中,黑人赏金猎人马奎斯·沃伦少校(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 饰)和新人警长克里斯·马尼克斯(沃尔顿·戈金斯 Walton Goggins 饰)相继登上马车,红石镇是他们共同的目标。由于风雪太大,马车停在了米妮男装店,然而熟悉的店主人不知去向,却另有四名不速之客百无聊赖地待在店里。约翰时刻担心他人抢走猎物,马奎斯警惕地扫视面前的陌生人们,多嘴多舌的克里斯不时为紧张的气氛中加油添醋,黛西则似乎等待更大的风暴到来。 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店内,即将刮起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没有我我们安妮·雪莉拉瑞·克劳炙热纠缠弹一下脑门对分手造成的影响亡命救赎嗷呜权欲第四章:武力第二季爱在哈佛硫磺泉镇的秘密第三季北国边缘人成为你的夜晚丑闻第五季大南迁恶鬼雪豹突击队之特战枪王昆虫总动员翼·年代记捉迷藏铁爷茶馆我的罗曼蒂克和平时期掘金女郎马钱今夜在浪漫剧场恋爱前规则乔治·华盛顿昆仑劫之鲛人泪飞向蓝天

《八恶人》长篇影评

 1 ) 从恋足变态到爆丸小子

《The Hateful Eight》从恋足变态到爆丸小子人后付出百分努力才能人前看似毫不费力,昆汀将前作精髓提炼做成这汁足味美的第八锅乱炖,升腾热气和爆浆大脑齐齐呛鼻扑脸,怎能不温暖了怀俄明州的冬日?

开场特写打在白雪堆积的深色耶稣上,视角提升马车缓缓从远方驶来,森林中偶遇陌生人的紧张气氛借鉴《被解救的姜戈》;密闭空间中实则别有洞天另藏有物在《无耻混蛋》和《低俗小说》早有见闻;一言不合就射烂睾丸的戏码见怪不怪,坏事发生后再回溯揭开悬念向《落水狗》和《杀死比尔》取经;分章结构的使用已是得心应手,突如其来的暴力更是幽默轻盈,这些都被融会贯通到所有作品之中,又或许是看多了,也总能预判准确,那种温热炙烤思绪的紧张感还是只增不减。

昆汀把最具个人特色的叙事烙印重新整合安于此片,政治正确的佐料多放点,鲜艳浓稠的茄酱加满量,八个大恶人加两个局外人几乎两两成对都有矛盾:法制正义与边缘正义、兄妹血亲和手足义气、黑人与白人、南方与北方、法律与黑帮、酒馆和地狱……披着信念干起杀戮竟不会负罪,因为我支持的才是法律,只有拿着枪的才是正义。

看他的电影真的不爱深入思考,只顾着享受

 2 ) 《八恶人》 - 罗伯特理查森与背光反射

写个小短文,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罗伯特·理查森的布光技巧。

背光(back light),顾名思义,是指把光源放在人物的背后。

这里的背后,不是生理意义的背部,而是指将镜头放在人物的一侧,而将光源放在人物的另一侧。

当观众从摄影机的角度来观察人物时,光源就仿佛出现在了人物背后一般:

光源与摄影机分居人物两侧背光在视觉效果上,往往呈现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背光的场景以暗调为主,人物对光线的遮挡使得场景中的大部分空间被阴影所覆盖。

197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天堂之日》其二是当光源亮度较高,或与主体的位置较近时,背光会勾画出主体的轮廓,而这一特性也被称作轮廓光。

传统的三点式布光法,就是利用了轮廓光的特性,将背光作为辅助光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三点式布光,注意肩部由背光源投射而成的轮廓光《八恶人》的掌镜罗伯特·理查森,就是一位以激进的背光风格而著称的摄影大师。

在与昆丁合作的大量影片中,他常常将背光作为主要光源来使用。

甚至在有些场景中,背光源成为了画面里的唯一光源。

比如在《被解救的姜戈》的这个桥段中,罗伯特·理查森就把强烈的光线投射在姜戈的身前,而将摄影机架设在姜戈的身后。

由于姜戈的身体阻挡,大部分光线被阻绝在了镜头之外。

因而姜戈背部的曝光量和远景处树林的曝光量数值其实是非常接近的。

但作为观众,我们仍能轻松地把姜戈和背景区分开来。

这恰恰是因为罗伯特·理查森巧妙运用了背光的特性,通过施加轮廓光,把姜戈的头发与背影,从环境中给勾勒了出来。

《被解救的姜戈》,头发与肩部的强轮廓光在使用背光时,罗伯特·理查森还喜欢拉高背光源在垂直空间的位置,进而使单一光源呈现出顶光与背光相结合的混合式视觉效果。

在下面这个《杀死比尔》的经典场景中,乌玛·瑟曼的身体轮廓在背光的作用下,呈现出强烈的光晕;同时,布置在高处的背光源,又在头发处投上了大片的高光。

她的金发就如同被点燃了一般,散发着闪耀的光芒。

这种高背光源的独特布光,将乌玛·瑟曼勾勒成一尊战神,从背景中凿刻而出。

战神而到了《八恶人》中,罗伯特·理查森又更近一步,通过对反射光的巧妙运用,将单源背光的布光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

鲍勃弹琴当萨缪尔·杰克逊挑衅将军时,老鲍勃坐到了钢琴前。

在老鲍勃的帽子上,我们能找到已经非常熟悉的轮廓光。

同时,鲍勃毛茸茸的衣服,在顶光式背光的作用下,呈现出部分高光效果。

按理说,老鲍勃戴了一顶牛仔帽,在帽子的遮挡下,他的脸部应该会如同右肩一样,呈现出大片的阴影才对。

但此时,强烈的背光在钢琴的琴键上,投射出了一个高光区域。

琴键的曝光量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琴键及其周围区域,竟形成了一个二次反射式辅助光源。

这些反射而成的光线,就如同一束补光灯一般,打在了鲍勃的脸上,让他的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一览无余。

于是乎,在这个场景中,罗伯特·理查森将单一背光源的布光技巧,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光线、道具、剧情与人物表演,在一盏PAR灯之下被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这其中,既有轮廓光来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又有道具的反射光来提亮心理活动;既有过曝的钢琴琴键,又有欠曝的人物服饰。

观众不需要具备任何的专业知识,也能一丝不漏地感受到光线所带来的神秘氛围与独特韵味。

而这,也恰恰正是《八恶人》的魅力之所在。

 3 ) Roy: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不是影评又剧透

其实不算影评---严重剧透--搬运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八恶人》在内战结束后的历史背景下,埋葬的不仅是士兵的尸体,还有美国最后骑士精神(牛仔精神)晓说中提过:牛仔就是美国的骑士”绞刑人”约翰典型的代表,一个精致的赏金猎人(尽管他粗暴多虑,终究是配得上精致的)坚持将自己的所有的“顾客”包括黛西,交给真正的绞刑人处决这就是影片浪漫的开始当问到他为什么不将犯人杀死,让事情变得简单时用约翰的话说:我并不想欺瞒绞刑人,毕竟他们也要为生。

没人说过,这是份简单的差事---关于正义的定义1947说给黛西的这段博弈非常赞:当一切的程序都合法进行,你最终被定罪绞刑这便是文明社会中所谓的伸张正义。

然而你的受害者家属或爱人破门而入,将你拖入雪地中绞杀,这便是边缘化的正义,那么它的好处是,非常的干脆然而它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暴行所以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那即是在于绞刑人了,对我来说你是谁做过什么,并不重要,我亦不会从绞刑犯人中得到任何满足,继续去下一的地方处决我不认识的人,这只是我的工作所以绞刑人是冷漠的而这份冷漠,正是正义最核心的本质。

--关于伤痕--南北战争的伤痕或许不仅仅是失去亲人的伤痛,在马车上治安官对约翰的那句:I was ur brother.恰好表达了内战结束后南北人与人间不可触碰的隔阂与孩子般不知所错的纠结,终究是同胞,缺为彼此留下了些无法抹去的伤痕,而在这混沌却分明的时代中昆丁将第三个元素增添进来---黑人---他们是忍受最多痛苦的人群局长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如此为越狱不稀烧死自己的同胞一封来自亚伯拉罕林肯的信一段亦真亦假又沉重的故事一段蓄意不轨的枪杀老将军黑人在这段进程中最希望满满最终又破灭--结尾很感人---局长和治安官最终还是将黛西绞死了,因着约翰生前的要求八个人中,没有好人,却也没有坏人,他们一同沉睡在米妮和甜爹戴夫的小店中与之进入梦乡的还有那些浪漫的牛仔精神---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非常喜欢片尾曲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by Roy Orbison(就是唱O Pretty Woman的家伙)曲调轻松,鼓点就像士兵正行军通往战场,激昂澎湃,却也向死。

歌词很美苦恼找不到翻译自行解决了也是求包涵咯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请仔细聆听试着去体会你或许是名士兵、女士、孩子或路人但是他们不会太多的人能够归来是的,他们不会所有人都能回家对,不会太多或许二十人中只有一半但,不会太多在黯淡阴郁的日子里这首民谣将被传唱那些期盼的人呐伴随自豪而哽咽因为那些孩子正行军赴往死地如今荣耀已远去烈士被遗忘但是他们不会太多的人能够归来是的,他们不会所有人都能回家或许二十个中只有五个透过这迷雾,端详这位死者的脸庞他或许是某人的兄弟在你杀死另一个之前请倾听我所说的他们不会太多的人能够归来对他们不会所有人都能回家即使,只有一个没能回家他也曾是某位母亲的孩子但是他们不会太多的人能够归来是的,他们不会所有人都能回家噢,不是所有人,都能凯旋。

(后边有些懒了,,,,)-原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Listen all you people Try and understand You may be a soldier Woman child or man But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No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Oh there won't be many Maybe ten out of twenty But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Now the old folks will remember On that dark and dismal day How their hearts were choked with pride As their children marched away Now the glory is all gone They are left alone And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No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Oh there won't be many Maybe five out of twenty But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Look real closely at the soldier Coming at you through the haze He may be the younger brother who ran away And before you kill another Listen to what I say Oh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Oh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Oh there won't be many There may not be any But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If they all came back but one He was still some mother's son And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Oh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Oh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Oh 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 总之是年末收官必备啦。

局长开头说过“给亡命之徒留活口,就等于直觉坟墓”昆丁说:为何不让坟墓浪漫而温暖?

 4 ) 没了萨莉的昆汀魔力不再

看的加长版,看完有个疑问就是,昆汀是不是换剪辑师了,这部电影拖沓的节奏真是令人作呕。

查了下发现果然,萨利门克在2010年意外身亡。

也许在这之后再没有剪辑师叮嘱昆汀这样的大导演把电影剪得精炼一些,昆汀可以肆意地在他的电影中发挥他的想法,然而却很难再创作出像《低俗小说》这样的精品。

同样是非线性叙事,这部电影的水准跟《低俗小说》相去甚远。

镜头语言的匮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剧情几乎就靠台词在推动,然而在更多时候废话一堆之后剧情也像是没有进展一样。

摄影方面更多的镜头放在了那只鲜艳的咖啡壶上,纵观整部电影,这个咖啡壶也并非是最重要的一个物件,用颜色突出这个道具更像是炫技,还有餐桌上从上面打下来的光,给人感觉是导演没其他办法讲故事了。

昆汀看过不少港片,但枪战场面依然拍得如此乏味,有观众会把这部电影比作《新龙门客栈》,可《新龙门客栈》的打斗场面即使是冷兵器也比这电影好看得多得多,加上配乐看着更是过瘾。

而此片,除了无聊的台词,剩下的就是为了暴力而暴力的血浆。

除了非线性叙事,昆汀难道就只能靠台词撑剧情了吗?

我们可以认为,这部电影就是昆汀的上限,没了世界级的剪辑师他啥都不是。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昆汀依然是世界级的导演,只是缺一个优秀的剪辑师。

 5 ) 两个镜头的想法

对《八恶人》里有两个镜头印象深刻,一个是墨西哥人Bob在一边弹钢琴,黑人在旁边试图激怒老将军、将其杀掉;另一个是女犯人在一边弹吉他,身后的车夫与赏金猎人在倒咖啡。

前一个镜头在钢琴的画面与声音 和 黑人与将军的对峙之间展开了奇异的、讽刺的张力;后一个镜头用长镜头不用深焦摄影,在女犯人的脸和喝咖啡的人之间来回聚焦,像一根绷紧了的吉他弦,随时可能在女犯人的一次回首时两人喝下致命咖啡。

这两个镜头都很能调动氛围,加上大家都会期待的昆汀的暴力美学,这无疑更加剧了悬疑和紧张的气氛。

更厉害的是,这难道不是两个理论的实践吗?

前是蒙太奇理论,后是长镜头理论,昆汀简直是在告诉大家,别争论理论了,让我告诉你,哪种理论都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6 ) 相由心生

每一个人物都被深契于剧情之中,影片对于群像精湛的把控使电影人物赋予了呼之欲出的实态,而于此中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和分段叙事手法,娴熟的掌控中更完成了自我突破,在那血腥暴力下绽开的是一朵自由与平等的惊艳之花。

三个小时五个章节一章比一章昆汀塔伦蒂诺,到最后直接让70毫米胶片充斥满血腥的味道,都说相由心生看他的脸就想问这位天才内心有多黑暗,果然全部死光光,好棒啰。

影片林肯的信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也是导演表达价值观的窗口,星条旗精神表露无遗。

 7 ) 杀戮后的情感升华

《八恶人》的风格依然有浓重的西部风,当然也少不了昆汀式的暴力美学,在经过第一章《通往红岩镇的最后一站》和第二章的《》(PS:不好意思,我忘了)之后,紧接着便是第三章《卡妮的驿站》,到这里本片就正式从这9位人物的背景关系上展开了故事,接下来的几章除了《多摩格的秘密》和《来到驿站的四个过客》这两章节其余都是按照时间推进进行叙事,随着人物的一个个死去,谜底渐渐浮出水面(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到了最后只剩逃犯黛西·多摩格(詹妮弗·杰森·李饰)、克里斯·马尼克斯治安官(沃特·戈金斯饰)以及马奎斯·沃伦少校(萨缪尔·杰克逊饰)(PS:这里称他为上校是我个人对这个角色的尊敬亦是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少校),全片让我最为触动的谈话地方就从这里开始了,是的,就是治安官和上校商讨决定如何处死逃犯黛西·多摩格这段台词,基于对赏金猎人约翰·鲁斯(库尔特·拉塞尔饰)的尊敬和感怀(PS:此人绰号“绞刑人”),对于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只能是依据绰号“绞刑人”中的“绞刑”来处决了,看到这里我对这部电影真的是肃然起敬,昆汀此时已经把杀戮转变成了情感的升华,之后整部电影随着治安官读着林肯总统写给奎斯·沃伦少校的信而渐渐归于平静,两人相继而逝...(PS:忘了说钱老板了,出场不多却相当抢戏,当然由于他是个滥杀无辜的坏人,死的比较惨,被爆头!

)好了,再夸一句,影片真的很棒!

考虑到这部电影的内容和画面肯定是无缘内地了...所以去电影院支持正版基本是不可能了,最后请瓣友原谅我看了网上流传的版本影评结束!

 8 ) 丑人多作怪,愚人不自知,鬼才不说教。

这是一篇diss点赞最多那篇影评的文章。

由于电影时长较长,而且台词较多,背景陌生,且翻译混乱,我先简单的做几点科普。

红石镇的位置与故事发生时间影片中01:01:21Mannix交代的很清楚,怀俄明州(当然,在豆瓣简介里也说了。

)。

即可以判断,红石镇在怀俄明州。

怀俄明州是美国的一个西部州,1868年正式建立怀俄明地区,所以时间是1868年后,但不会后很多,因为将军儿子死的时候还在打南北战争(来自Marquis01:28:30),将军也说儿子死了有几年了。

南北战争:1861-1865。

极简版补课:南北战争,是北方废奴派工业资本Vs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资本,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美国实现统一,成为(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而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后的西北部城市。

无论战前战后西北部多为自由州(黑人算人,不为奴隶。

)。

而南方多为蓄奴州。

好,目前背景梳理完毕,让我们带入人物视角。

John(绞刑赏金猎人)他是本片中唯一有坚定Believe的人,所谓坚定不是嘴上说说(Mannxi),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Marquis)。

而是像一个傻子一样,在明确无论生死都能领赏的前提下还要坚持带到法场绞刑。

但他拥有的,其实只是表面的Believe,或者是外强中干的。

因为如果说他的Believe代表了法或者是程序正义,那显然是不成立。

例如他对Marquis的用词是‘molasses-like’,像黑糖浆一般。

以及他在旅馆内缴械顾客,并且将其丢弃至厕所而且没有提及任何补偿。

还有种种行为,都证明了其Believe的空洞。

举个例子,所谓一百零八好汉也无非是逃犯,落魄书生,地主豪强所组成的强盗集团而已。

John也可加入其中,号绞头菩萨。

就是要这个牌面。

其次他是来自自由派的,虽然影片中没提,但他的态度很明显。

例如对待林肯信时的尊敬与感动以及对待Marquis时至少不是鄙夷。

还有对Mannix的无限鄙视。

Mannxi(治安官)Mannix就是个joker,他左右摇摆,带着固有偏见(对黑人),又有点愚蠢的善良(对主动承认下毒的Joe因为其没有枪就没开枪),完全不讲逻辑(Marquis在那里推理半天,都有理有据,他却只因为Joe长得凶神恶煞就直接认为Joe是凶手)等等对于他的刻画太多了,从上马车开始便一直嘲讽直到最后一刻。

嘴里说着要对救命恩人(John&Marquis)请客,但却疯狂嘴臭,极致享受。

Diss Marquis的残忍,diss John对女囚犯的手段等等。

但被Marquis拿枪举着头时,又说是你们要聊政治的,我想我还是看看美景睡觉觉吧。

满口将军却在其死后连尸体都不愿意收拾,还拿走了他的外套。。。。。。

写到这里我都无语了,这讽刺意味也太强了。

伴随着一种奇怪的执拗意志,哪怕是对救命恩人也疯狂Diss。

但却与完全没啥实际联系的将军攀谈,尽显谄媚之态。。。。。。

Joker实锤。

其次,他是南派势力,所以和南派将军攀谈以及对黑人的鄙夷丝毫不掩饰。

Marquis(黑人少校)本篇智力担当,人情世故担当,杀人担当,道义担当。

虽然是八恶人,但说他是主角丝毫不夸张。

也从这么多项担当可以看出昆汀对待黑人的态度,那自然是两个字NB。

而且如此担当的Marquis在本篇中竟然还是弱势群体,这就塑造了他一切活动的正当性,因为他总是被动防守反击,道义拉满。

比起直接塑造一个黑人超级英雄,昆汀的方式显然更为巧妙,让最强的人一直处于被孤立的弱势地位,最后扮猪吃老虎,真爽。

不评价Marquis了,因为连导演都站在他这边,要评价只能无脑吹了。

将军就不梳理了,配角成分更大,而且聊他就得聊战争,立场以及废奴运动。

话题过于宏大,而且在事后批判奴隶制就好比骂秦始皇为啥造不出手机一样,抛开历史局限性就会变成历史唯心主义。

顺带一提,他是南派将军。

所以战争失败后如此落魄,以及他对黑人的恨与蔑视。

剩下的几位也没啥好说的了,我实在是没找到210版本的,只找到了168的,168中对剩下的人描述较少。

女主的怪诞性格我的理解是影片的助燃剂,别忘了,塑造怪诞人物吸引眼球也是好作品的一大亮点。

不是任何角色都要套用弗洛伊德,荣格,拉康去理解的也不需要每个人都给其赋予符号学的定义。

要硬说的话,也最多就是不想死,尽可能的多折腾或者随心所欲。

不像某冷月獨觞那样,就连O.B得死都要以符号学的角度怪罪John,认为是John的错,真是笑死我了。

都是混江湖的,谁不是把头提到裤腰带做人,O.B.是老实人,但不是S.B。

再说说本篇的人情世故,谁说外国人没有人情世故?

00:14:00开始,Marquis教你如何捧人,他说你(女罪犯)要是遇见其他人,那必定是放冷枪,但是遇到John,你只会被处刑(😉)。

虽然没直接夸赞,但是简单翻译就会发现,他在夸John是个在正面决斗,光明磊落的汉子。

不搞虚的,而且坚守程序正义。

00:42:47John在装B,说我只是想给绞刑官有点钱赚而已。

这时Oswaldo Mobray直接说自己是绞刑官。

我的天,什么叫大师。

狗会汪汪,猫会喵喵,鸡会什么?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直接拉进距离,并且一起喝酒。

接着00:46:54,继续探讨法外执刑和庭审判刑,一方面言语尖锐对女主,就像他们从未认识,一方面赞扬庭审判刑的正义性,进一步拉进与John的关系。

还有几处就不带着大家拉片啦。

信信的真假不重要。

它只是在传达believe这个符号的含义。

在雪天上马车的时候,即使信是假的,但对John有用,是黑人上马车的资格,甚至John还极为尊敬,哪怕被连带到雪地里也只是口头辱骂,并没有直接采取什么行动。

但是在吃饭的时候,哪怕信是真的Mannix也不会相信。

最后的读信是象征着和解,也是对之前饭桌上嘲笑的抱歉。

因为经历了这一切,Mannix发现Marquis这兄弟头脑清晰明事理,遇到杀手不怯场,有事儿直接正面刚,强过自己十万八千里,这兄弟能处。

信的含义是:现实的藩篱随时都可以去除,哪怕连它插进土地的痕迹都可以抹平,但是心里的印记却不会随着藩篱的消失而退却,除非八恶人八恶人是哪八个?。。。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真的不重要。

有友友说预告片说的很明显,分别是Marquis, John, Mannix, 将军,女犯以及三个杀手。

但这显示不对呀,因为预告片的作用更多的是吸引观众,而且埋了个梗,那就是躲在地下的头目老大。

价值5万的Jody Domergue Gang的老大。

且不说替换Mannix或者将军吧,替换女主或者其小弟是绝对的吧。

所以这个问题不必纠结。

也没啥象征意义,既不是七宗罪也不是但丁地狱的九狱十三层。

就是玩个梗而已。

地下不补枪逻辑漏洞1.地下室空间不是遍布整个房间的,否则房子就塌了。

2.那至少是1868年左右的手枪,不是CF里只要是隔着木制品就能穿透的M4A1或者是AK47。

手枪的后坐力是很大的,连续开枪根本射不住。

枪和木板的距离太远如果未能穿透,可能会造成子弹弹射,那就麻烦了。

而且我猜这个杀手老大也是第一次在这个角度射别人,能否一击毙命,他心里没底。

3.主要目的不是杀人,而是营救。

在未知变数面前保持冷静不发狂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本来就是一场live,不是精心设计的柯南show。

这也是老大为啥甘愿出来送死的原因。

Marquis的身份有一个疑惑点,那就是背着3万悬赏的Marquis去红石镇真的能拿到钱吗?

当然可以,要不他就不会去了。

00:29:14这里有个点,绝大部分翻译没有解释明白,直接用的是政府,但这个不严谨。

其中有个历史问题,(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与(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是不同的,前者是北方派后者是南方派。

而南北战争之后就不分南北了,只有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USA。

故Marquis是在战前被南方派悬赏,战后理应该就没事了。

多说一句,为啥悬赏到5000就可以去自首了,因为控辩交易,事实上在19世纪初控辩交易就出现了,我们可以粗略的理解为Marquis只要给法院支付钱就可以成为自由身,还是比较合理的。

总结回到题目,丑人多作怪,愚人不自知,鬼才不说教。

昆汀为什么可以被称为鬼才。

那自然是因为其邪典,其中包含了,暴力美学(武士刀,流星锤,枪,爆头,断肢,喷血等等),性癖(恋足,SM),反正义(黑帮,杀手,变态,drug等等)。

而这些一方面可以说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奶头乐在享受消费完正常的娱乐后走向堕落的病态审美,即越是猎奇越是追捧。

但我们只要是认真的看完昆汀的每一部电影,都会发现最后多为Good End。

或者说是正义的,有理的,受压迫的一方站到了最后。

这就是昆汀的真实想法。

一切的所谓暴力美学都是烟雾弹,当然,你要是成迷于烟雾其中也无所谓,昆汀会说,电影嘛玩儿嘛你愿意买票,我愿意拍,这就够了。

鬼才不说教。

看他的电影,你带着脑子看也可以,不带着脑子也不影响,闲了就探索下内涵,累了就权当爽片看也没毛病。

不像某冷月獨觞,自称专业和宗教有关。

便全文以宗教噱头执文,还在开头故作深沉,说不想把信仰混同,所以用信念,随后就是生搬硬套真是笑死。

以下是Diss某冷月獨觞(影评点赞最高那篇的原文)我不知道你是否能看见,最好可以吧。

你要不要去重新看看自己约8年前写下的影评然后再看看八恶人原片。

你就会发现你写的内容生搬硬套 1.本篇确实和believe有关,但仅仅围绕在信件(John与Mannix对信件的态度)与John的执意要绞刑,没有覆盖到全部人的主基调。

而你一开始说耶稣是深色的,后又改为黑色的。

在我看来太刻意了,有点先入为主,后又找例子生硬塞填。

首先影片中的耶稣像分为两部分,即耶稣的主体与背后的十字架。

你要是说十字架是黑的,一点毛病也没有,但耶稣更多的是呈现木质色吧。

你将一体的事物拆开解释难道不牵强吗?

在我看来第一幕这个00:01:50-00:04:30长镜头更多的是要表达以下这几点。

①雪很大,连神也被白雪覆盖。

②这里着实很荒凉,神像成了唯一可以为马车指路的标识。

③背景音乐是令人比较紧张不安的,再加上耶稣这样肃穆的神像,使人在开篇就打起精神,为之吸引。

2.无需纠结过去的Marquis是否正义,也不必深究Mannix的家族意志,在这件事情上扯皮就会陷入昆汀的圈套。

即你会给人预设立场在先而不在乎这个人当下做了什么。

很简单的道理。

这一点在Mannix身上体现的最好,他无疑被昆汀塑造成了一个啪啪打脸的joker角色。

3.杀手那边。。。

我都无力吐槽了,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再加上又是亲人,去救他姐姐完全是出于nature。

而一个老大去救人,带点小弟,这不很正常嘛。

硬套你所说的信念,是否有些牵强呢?

4. Mannix就是个joker,他左右摇摆,带着固有偏见(对黑人),又有点愚蠢的善良(对主动承认下毒的Joe因为其没有枪就没开枪),完全不讲逻辑(Marquis在那里推理半天,都有理有据,他却只因为Joe长得凶神恶煞就直接认为Joe是凶手)等等对于他的刻画太多了,从上马车开始便一直嘲讽直到最后一刻。

要硬套符号,那也应该是大众。

5.你最后的总结放在十字军东征更为合适,放在这部片里不适用,有点生搬硬凑之意。

最后一章的标题是Black Man, White Hell.如果按照你说的是正义和善的地狱。

那不就是黑人是正义和善的地狱了吗?

这和影片里塑造的Marquis形象相符吗?

和莫名其妙卷入纠纷被杀死的拔鸡毛女与马厩打工男相符吗?

最后,我从不拉黑任何人,因为这会使我缺失反方观点。

介于这是你8年前写的文章,我也不欺负你,你可以改改,而我也会做出正面回应,写出我的影评。

 9 ) 《八恶人》:昆汀的暴力与历史修正主义进化

《八恶人》也许不是2015年最好的电影,但应该是最有趣的电影,可能还得加上「没有之一」。

当然了,对于昆汀·塔伦蒂诺的影迷而言,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可以配得上这样的赞誉。

昆汀的电影历来不是那种老少咸宜、大小通吃的类型,爱的爱死、厌的厌死。

但是一路从《落水狗》和《低俗小说》跟随而来的铁粉早就深谙并喜欢上了他那一套东西,那些当年面对《低俗小说》惊呼「电影还能这么玩?

」的观众已然习以为常,好好享受就完了。

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

我还觉得太短了,恨不得再来一个小时。

让人后怕的是,这部电影差一点就胎死腹中。

在电影开拍前的2014年1月,本片剧本惨遭泄漏,昆汀一怒之下表示干脆不拍了,直接出版小说算了。

结果在主演塞缪尔·杰克逊等人的苦苦劝说下,老痞子这才回心转意。

不管是他真的想撂挑子,还是故意傲娇一下,万幸的是影片终究如愿问世。

《八恶人》依然有着鲜明的昆汀印记,比如章回体的结构、非线性的叙事、大量的暴力镜头。

昆汀说,本片的灵感来自六十年代的《伯南扎的牛仔》、《弗吉尼亚人》等西部电视剧。

不过八个角色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西部片的鼻祖《关山飞渡》,只是昆汀用一个店铺取代了约翰·福特的马车,考虑到暴风雪的阻隔,同样构成了在封闭空间中的戏剧张力。

影片的前三章节奏相当缓慢,充斥着昆汀注册商标般的话痨式对白。

不过懂经的人都知道,这些对白绝不只是恶趣味,而是对构建叙事、塑造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对话,故事的时代背景、角色的性格特征得以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又不断用种种细节和蛛丝马迹(比如损坏的店门、地板上的糖豆、不知所踪的店主等等)向观众传达出小店中暗藏的隐情,相比寒风呼啸的室外,温暖如春的屋内似乎更加凛冽肃杀。

及至第三章末尾沃伦挑衅并枪杀了史密瑟斯将军,昆汀擅长的暴力美学开始主导了之后的情节。

从第四章「多茉歌有个秘密」起,影片节奏陡然加快,随着血浆的大量迸现、突发的偶然性元素、插入的倒叙故事线、以及纷纷逆转的人物形象,使得之前埋设的伏笔一一对上榫卯,影片的高潮爆发得令人始料未及、又不禁大呼过瘾。

如果说《被解救的姜戈》是昆汀对西部片的初尝试,那么作为其后传性质《八恶人》是他对西部片题材的一次更加极致的探索。

众所周知,昆汀这辈子有两大心头之好,一个是邵氏功夫片,另一个就是通心粉西部片。

为了致敬塞尔吉奥·考布西,昆汀在《被解救的姜戈》中设置了一个雪中的场景,而到了本片,更是索性将全片置于风雪之中。

而内核呢,考布西的作品总与种族主义挂钩,这亦同样流淌在昆汀的这两部电影里,所不同的是昆汀在《八恶人》中表达的意识形态要更加复杂。

影片的开场镜头便极具象征意味,巨大的耶稣受难像占据着整个画面,而头部和颈部的积雪让原本表情宁静安详的耶稣看起来反显苦楚。

镜头慢慢拉远,背景中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落基山脉,气氛压抑而窒息,雕像的黑色与周遭的白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色彩隐喻中,白色本来代表道德和纯洁,黑色代表堕落和罪恶,但在这里却是颠倒的。

这是昆汀的开宗明义——正义缺失、信仰崩塌。

昆汀对黑人有着独特的情怀,他的电影里也总是会牵扯一些种族问题。

不过,在以往的作品中,正义和邪恶的对立是非常明确的。

比如《被解救的姜戈》里黑奴姜戈和赏金猎人舒尔茨医生是正义的一方,而以坎迪为代表的奴隶主是邪恶的一方,而在《无耻混蛋》里,正反两方更是泾渭分明。

同时,在这样的叙事逻辑下,正义一方的暴力得到了「合法化」,也就消解了暴力本身的残酷性和观众内心的罪恶感。

然而到了《八恶人》中,正义与邪恶的界限是模糊的,全员都是恶人。

以多茉歌兄妹为首的匪帮自不必说,但原本身份应当是正义一方的角色呢?

白人赏金猎人鲁斯有明显的女性歧视倾向,对待女犯人黛西·多茉歌非打即骂、极尽羞辱之能事;红石镇的新任治安官曼尼克斯善于见风使舵,随局势变换阵营,对发生在面前的凶杀也未加制止,即使被杀的是他之前非常敬重的老将军;而这位看似德高望重、尚存血性的老将军,在闪回中交代了他在多茉歌匪帮屠戮小店时为了求全自保,不但对杀人视若无睹,之后还答应成了帮凶。

就算是在影片前半段屡遭嘲讽排挤、始终处于弱势的黑人赏金猎人沃伦,也自己承认了不那么光彩的往事(治安官和老将军同样都有黑历史,前者的父亲是臭名昭著的叛军头子,后者曾用不人道的手段处决过黑人俘虏)。

他在南北战争中加入北军并非为了追求正义或者捍卫自由,而是一个以牙还牙、光明正大屠杀白人的机会,甚至在一次逃出战俘营时顺手纵火烧死了几十个新兵。

由此可见,在明妮的小店中,不管哪个人所秉持的都只是个人的正义、个人的信仰而已。

于是,昆汀也不再对暴力美学施加道德和价值判断,使之更纯粹、更真实、也更符合人性。

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昆汀就隐约表达出了对「国家层面」的思考。

奴隶主之所以能对黑人奴隶施以合法的暴力,就是因为当时美国国家制度的认可,国家层面的暴力是个人暴力的基础,举国为恶的危害远远大于个人的暴力。

而在本片中,这种思考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

赏金猎人沃伦、治安官曼尼克斯、老将军史密瑟斯都在南北战争中有过野蛮残忍的行径,但在战后却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体面光鲜的正面人物、甚至是政府的代言人(治安官是政府指派的,赏金猎人制度也是合法的),这其中的嘲讽可谓不言而喻。

而沃伦伪造的总统林肯的那封信更是点睛之笔。

明明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明明伟大的亚卜拉罕·林肯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但战后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黑人的地位仍然没有丝毫提高。

即使沃伦是前北军军官、现在又是国家认可的赏金猎人,居然也要靠一封伪造的林肯来信保护自己。

他的那句对白「你完全想象不到作为一个黑人在美国的感受,黑人兄弟们唯一能感觉到安全的时候,就是你们白人兄弟们消除警惕的时候。

」道出了黑人的生存困境(愈加讽刺的是,店主明妮本身是黑人,却还要挂出一块「墨西哥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在影片上映前,美国连续发生了「弗格森骚乱事件」以及「巴尔的摩骚乱事件」,起因都是白人警察的野蛮执法导致了黑人身亡,再联想到今年的「弗洛伊德案」,可以认为从南北战争到现在其实一切都没有变过。

当年的赏金猎人制度虽然是美国司法的补充,但部分赏金猎人何尝不是得到官方授权的冷血杀手,在追捕和押运犯人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非人道的折磨与残杀,而这种国家层面的放纵到了如今便是滋生那么多美军虐囚事件和暴力执法事件的温床。

《八恶人》有着昆汀作品中罕见的辛辣与邪恶,也是他对于喜爱的暴力和历史修正主义的一次进化,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一个房间里就呈现了整个国家的宏大叙事。

如此昆汀,怎能不爱!

 10 ) 小屋子里的昆汀大话剧

昆汀摆明了是要自娱自乐加上恶心人调理人来的,你有《七武士》,我就来个《八恶人》。

把自己玩熟的和想玩儿的都玩一遍,舞台剧的形式,不过不需要像未成名前那么抖机灵。

车内镜头的外景都是复古特效。

居然看到一些傻瓜称赞什么恢宏西部,什么精致结构云云的,傻出花儿来了。

昆汀就是个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蔫吧坏,就是把什么种族啊内战啊价值啊立场啊道德啊情感啊全给你亵渎一遍嘲笑一通,然后血浆脑浆糊涂一片,来个死的很荒唐很难看。

就是找抽找刺激来的,然后他咧着个蛤蟆嘴在胶片后笑的更丑了。

八恶人》在奥斯卡估计就是得一些服装道具之类的造型奖,然后表演奖有个提名就不错了。

昆汀到底有什么?

就是一个碟友的基本修养,稔熟的那些经典电影镜头画面,套路桥段,然后小机灵和恶趣味轮番抖包袱。

昆汀的电影可以叫做影迷电影,或者装逼一点,迷影电影。

后现代文化的碎片拼贴戏仿反权威去中心,反文化的文化。

《八恶人》的情节很简单,分章式的标题只是玩弄一种复古形式。

演员呱噪的很,喋喋不休的一出话剧。

昆汀本人也参加旁白,不是怕人理解不了,而是他忍不住向人卖弄自己的点子有多牛逼。

昆汀没什么深邃思想,微言大义的。

看他的电影就是看他机灵抖的如何,图一个迷影的乐。

昆汀特喜欢那种几个人持着枪,你指着我我指着你的那种危急中又有种荒诞幽默的场面。

这就看得出他骨子里是小坏孩,幼稚得很。

小孩子的趣味。

这次干脆把人物都凑一块了,关一个屋子里,可以可劲儿上演这出场面了。

看得人直呼OH SHIT OH NO OH DAMN IT,他就高兴了。

昆汀最值得,值得导演学习的,就是他形式上那种精心构造,这也就是一个影迷出身的导演,而不是什么人文学者比如《生命之树,细细的红线》导演,拍出来的电影。

他关注的首先是形式感要足够。

场景设计,人物造型,剧作,镜头,都花了很多心思,就是要你好看。

昆汀的电影最适合那种大众娱乐电影杂志了,彩图铜版纸的,能给你这里一个箭头那里一个破折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每个场景,每个冲突的告诉你有趣之处云云的。

不过也就止于此了。

这就是一种影迷文化吧。

真不知道如果奥斯卡给《八恶人》表演奖提命,提名者片段回顾时,要放什么啊?

塞缪尔杰克逊蛋蛋被打烂的痛楚演技么?

还是库尔特·拉塞尔随时打女人的演技?

因为他们最好的演技还真就是这些。

库尔特·拉塞尔 这个演员年轻时候一直演B级片,我还看过他的《妖魔大闹唐人街》。

他演一个老混蛋简直了神形皆备啊。

昆汀总是要恶趣味和抖机灵,亵渎一切之后,来一个面对国旗敬礼,意思就是坏小子懂得主流价值观。

真是得了便宜卖起乖的人。

如《无耻混蛋》中把希特勒打成筛子。

《八恶人》则是调侃恶搞了内战,种族问题,乃至于美国之形成后,一口一个nigger腿残白人和阉了的黑人成了“战友”,白老弟读起了黑老兄的林肯的信。

真是对这狡猾的坏小子无奈啊《八恶人》最后一白一黑,白的断腿,黑的少蛋。

小屋里的“内战”过后,读着林肯的信,面对高高升起的“正义”绞死的女匪。

在一片血肉淋漓里,终于和谐平静了。

国家意味的音乐响起。

这就是昆汀可劲恶搞了一把美国的内战,种族,乃至美利坚之形成。

这就是昆汀版《谢天谢地你来了》的微言大义吧。

《八恶人》短评

好心疼那扇门……

4分钟前
  • 冰仔
  • 推荐

昆汀是不是有什么童年阴影?怎么那么喜欢爆人家的鸡鸡和蛋蛋?

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特别像之前看过的一个短片《火枪手》。还是那个不疾不徐、话唠、恶趣味的昆汀。(一直以为是改编自小说,没想到是原创,这台词功底牛,也是靠台词推动剧情的典范,更适合做话剧吧= =)

10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还行

實在不喜歡黑人少校惡整將軍兒子的那一段。

11分钟前
  • Lu
  • 还行

恶意黑老南方,我呸

12分钟前
  • 全声波频道D
  • 还行

暖暖的火炉旁,黑人一边吃着热乎乎的炖菜,一边听老头聊着他入冬刚发热病死了的女人和心心念念的儿子。屋内是不连贯的圣诞曲,屋外是怀俄明漫天的暴风雪。此情此景暖意盎然,恍如血腥屠戮中的一个小插曲。章回体故事好像讲了一个西部暗黑童话,人间善意全无,看怙恶不悛的恶人手挽手共赴一场地狱狂欢。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剧情节奏太慢了又冗长。还8.6分?不是记录片却比记录片还无聊,一犯罪片里带什么政治隐喻?你为什么不干脆拍部历史片呢?装什么内涵呢?国外的片子在豆瓣是坨屎都有人捧,更过分的是不喜欢这部电影就会被某些昆汀粉说没文化?装什么高深?合着我花钱买电影票去看电影,我花完钱还不能说我买的东西不好是吧?这种群体真令人作呕。

14分钟前
  • 星璇
  • 较差

是不是昆汀电影里最无聊的一部?

18分钟前
  • 卢十四
  • 还行

还不错

20分钟前
  • 不期而遇
  • 还行

奥斯卡最佳剧本奖锁定!种族梗、狗咬狗、室内乱斗、喷番茄酱,昆汀恶趣味爆棚神作!塞缪尔·杰克逊又演飞了!善用重要道具,证明除了刘别谦,昆汀也能把一扇门玩出新花样,更不用还有咖啡壶、吉他、枪,有人说台词多就俗气,但这是昆汀,就是能拉来牛逼演员念这些傻逼台词,台词必须多!

21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昆汀的暴力美学看的好爽,墨西哥人的脑袋像西瓜一样炸裂,大块头和车夫大口吐血,Samuel的丁丁被爆。前半段节奏较慢,很喜欢这种叙事方式以及章节体。

24分钟前
  • 浮生若梦
  • 推荐

妙趣横生!

26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力荐

我不会做任何人的脑残粉,平心而论,昆汀这部电影前面节奏慢得像大陆电视剧,我睡着了两次。。后面扔了点番茄酱就结束了……非常令我失望的一部电影[发呆]

28分钟前
  • 杭呆呆
  • 较差

每一个人物都被深契于剧情之中,《八恶人》对于群像精湛的把控使电影人物赋予了呼之欲出的实态,而于此中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和分段叙事手法,娴熟的掌控中更完成了自我突破,在那血腥暴力下绽开的是一朵自由与平等的惊艳之花。

3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力荐

好看哭了

34分钟前
  • 白圣杰
  • 力荐

168min版。八恶人齐聚一堂,标准暴风雪山庄模式,章回体分段展开。前期铺垫漫长,以琐碎的话痨式对白交代背景塑造人物。言语挑衅激起矛盾冲突,第一声枪响还算是正当防卫随即不了了之。当危机蔓延波及自身安全时情况逆转导火索被引燃,无人能独善其身。本片在叙事结构上不及《低俗小说》般随心所欲,仅在关键处倒带回溯因果。昆汀片要素在后期悉数登场:枪口互指的墨西哥僵局,子弹横飞的暴力美学和出口成脏的F-word,唯独少了foot。

37分钟前
  • Cage
  • 力荐

从头到尾都没入戏,话痨的很无聊,包袱也完全没抖利落,最差的一部昆汀!

38分钟前
  • Fujihime Arashi
  • 较差

昆丁的恶搞电影基本没啥好看的。。。

39分钟前
  • Bo
  • 较差

一如既往的讨厌昆汀

43分钟前
  • janet。
  • 很差

当人物的死亡成为显而易见且无足轻重的必然戏剧终点时,昆汀的电影也就没什么大意思了。单纯的脑力游戏,仅有快感,没有回味。

4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