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对某种味觉的偏好,比如甜食,小点心,明知道多吃害怕会长蛀牙,会发胖。
但多数情况又是让女人们难以拒绝的。
对这部影片的感觉就有点类似。
另外,它暗合了人们内心深处折叠的细节,故事的情节像是顺着自己的手指编织出来的,又会自我缠绕。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艾德琳,让喜爱她的女人们在欣赏她的浪漫爱情的同时,也抵达了内心的某种关照。
这是一部为成人拍摄的爱情影片。
原著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斯曾称,这是他写过的最具浪漫色彩的爱情小说。
而这部影片,也曾被称为第二部廓桥遗梦。
故事的一开始,男女主人是在各自的平行空间里。
首先出现的是艾德琳,她在睡梦中梦到与父亲在海边奔跑,是她还是个孩子时候,那是她回忆中的美好时光。
铃声惊醒了她。
生活中的现实与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她虽然关心爱护孩子们,但因为她与丈夫离婚,两个孩子都不理解她,与她的关系都很糟糕。
接着是男人公保罗,他不仅在婚姻中出现了问题,而且更为糟糕的是,作为一位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却出了医疗事故。
接着,我们会看到因为各自的目的,这两个人先后奔赴而来,是在美丽的加利福尼亚的罗丹岛上。
尔后的故事,是在我们掌握之中的,在美丽的海边,一座蓝色的小木屋里,两个人相遇了,相爱了,又不得不分开。
这个爱情故事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
他们在经历别人的故事,而我们也在经历别人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
但正如春天的花园里的每一朵小花,每一棵新钻出嬾芽的小草,在我们的眼睛里都是新鲜的,可爱的,美丽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为什么我们不曾要求它们与去年不同呢?
而且,做为爱情这个古老的命题而言,又有什么是新鲜的?
新鲜的只是我们的言说。
因此我喜欢这部影片。
女人主角艾德琳的扮演者的表演尤其出色。
她把一个人近中年的母亲,面对压力时的沮丧、无奈与压抑,表演的非常到位。
更加出色的表演是在两个人相见、相识,到相爱的这个过程。
保罗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背对他,面对大海哭泣,为了掩饰自己,她随即转身擦去泪痕,又小心地解释是因为海上的风太大了。
随后,她把他介绍住入一个叫蓝屋的居室。
接着是两个人共餐的过程,两个人谈话时,有时候,像是无话可说,中间就有一段小小的空白,有时候,又像是在争着抢着说话。
初次相识的男女很可能会这样。
还有,他们彼此说话的表情与身体语言,有点尴尬,有点紧张,又有点莫名的兴奋。
这些表演都给人真实感。
一次突如而来的海上飓风成全了他们。
黑暗中的拥抱,给了他们彼此相识的一个契机。
当然,还应该是各自情感上的一个需要,也是由于各自人格力量的吸引。
他们相爱了。
但保罗因为要去找儿子,五天后,去了高山医院。
艾德琳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但非常明显的是,这个女人变得非常不同了。
她开始重新拾起自己做手工的爱好,她更爱孩子们了,对生活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因为爱情,她拥有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特别是,当收到保罗的信时,她坐在台阶看信,因为急于看到信的内容,又害怕被孩子们发现,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又是急切的,但难以掩饰的是她内心被爱情充盈的巨大的幸福。
正当两个人熬过漫长的等待,要相见,实现彼此爱情的承诺的时候,保罗却在一次泥石流中丧生了。
在幸福的期待中,一切却成为了泡影。
这给这个女人形成一个巨大心理落差。
这的确需要面对,和对内心的修复。
但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真正经历过爱情与婚姻的女人,她的内心是强大的。
这个时候,艾德琳给女儿对爱的注解,是让人动容的。
她说:有一种爱,它可以给你勇气,让你做的更好,至少不是更差,它让你看到希望,我我我希望你知道,你可以得到这种爱,我希望你去争取这种爱。。。。。。。。。
像对影片本能的那种喜爱,而我要说的是,爱对于女人更像是一种天赋。
尽管Richard Gere有些言论很不对,但把政治搁在一边,他永远是好莱坞最深情的男人。
他一直都是这么老,记不得他年轻的样子,也不觉得他可能会更老。
看Must love dogs的时候并不觉得Diana Lane有多么动人,有这么动人。
海边的那所房子肯定会红吧。
北卡的海原来这么美。
估计早一点看这个电影我去年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考寄的。
尽管故事的结尾悲伤得有点像韩剧,但也许编剧有他的想法吧。
这么偶然的相遇,这么美丽的邂逅,如果再能一起厮守终老,可能就像童话了。
可是我始终无法接受让男主角在山洪中牺牲。
我也始终无法接受让女主角余生都笑着回忆着以泪洗面着。
看到他们通信的那一段,我就想起收信快乐了。
怎么信写来写去的故事,结果都不是太好呢。
全世界的编剧怎么都一个思路呢。
是不是写信写的时间长了,人就容易想见面,可是离得远,路上发生不幸的可能性就会大。
为什么他俩不打电话呢,信号塔不是南极都有么。
可是打电话的故事肯定不会比收信的故事那么动听。
接到电话的刹那也不能和把信贴在心上的那个瞬间媲美。
插一句,今天在原来的小本子看见以前摘抄的一句话,好像是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说人到了二三十岁就开始重复说一些相同的话,做一些相同的事情。
不禁后脊背发凉。
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已经开始絮絮叨叨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和不同的人讲同样的故事,讲到自己都厌倦自己。
有人说最痛苦的事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真正年轻过,可说不定我们的心一直都会年轻着。
就像Richard和Diana一样,相遇不在乎早晚。
彼时相遇的时候,她和他都有各自的重重心事。
原本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和自己分享的女儿进入青春期,纹身、听哥特摇滚,常常把自己打扮成得像个非主流,变得不再崇拜自己,叛逆、难以驯服,像匹小野马,要使劲奔跑在原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儿子9岁,患有哮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体弱多病时时需要呵护;最头疼的是他的丈夫,和她的朋友好了,分居七个月总算从伤痛中慢慢恢复,却突然说要复合。
她就这样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混乱生活中,显得憔悴,苍老,不过她早已无暇顾及。
或许有时午夜梦回会偶尔遇见徜徉在艺术海洋的自己,不过谁知道呢,这样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当初早早结婚本以为幸福就是这样,其实也不过如此,她好像渐渐丢失了自己。
算了,那么找个地方躲躲吧,趁着丈夫把儿子女儿接走度假,她借着给朋友看旅馆来到朋友海边这处熟悉的小屋,只想通过那一波又一波的海水将自己的心慢慢熨平,希望再见到丈夫和儿女能够做个决定。
他呢?
听说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全国慕名而来的患者数不胜数,多少疑难杂症他没有迎刃而解过?
就这样他还影响着自己的儿子,使得他也成为了一个前途大好的医生。
可是偏偏命运做弄人,就在他功成名就的年纪,明明是一个只要切除良性肿瘤的小手术,患者却死在了他的手术台上。
于是先前积压了很久的他的、家人的、患者的情绪都爆发了,儿子终于不堪忍受自我专制的父亲,离开繁华大都会只身前往贫困山区做义工;妻子么,好像感情不和多年,趁着这个机会,也说声“take care yourself”就走了。
最要命的,是患者年迈的丈夫讲其告上了法庭,为了太太的手术,他们倾其所有压在他身上,如今人财两空,悲愤无以派遣,自然要算到他头上。
他变得暴躁易怒,苦心研究了当初这个手术数月,决心前往患者家乡和患者丈夫当面澄清事实,同时再取道南下,找回离开自己的儿子。
命运布下了多条线索,就在这样的情况,她和他相遇在某个海边的小旅馆里。
原来是Diane Lane演的电影,从《托斯那亚的艳阳》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她。
加上她之前还演过在巴黎的《情定日落桥》,是不是该给她冠以“旅行浪漫电影女王”呢?
这次的罗丹岛除了湛蓝的海水外倒没有什么特别景致——也不对,那幢外表会会的小木屋,看似简单,走到里面却是一间又一间蓝色调子的房间,让人心生向往。
大概是职业习惯索然,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了电影中每一处家的美丽布置,除了蓝色,仿若雷门九歌的花鸟壁纸以及高背沙发也多次出现,不得不佩服成熟的好莱坞电影中成熟的美术产业链,在这样的背景烘托下,影片所透露出来的浪漫脱离了轻飘飘的不真实感,而多了一点稳重,和淡淡的蓝色忧伤,难怪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的浪漫有点老气呢,不过我却喜欢。
贯穿影片的蓝色房间原来是有道理的。
哦,忘记介绍男主角,Richard Gere,老牌男演员,属于越老越有魅力一族,一个眼神就能电死你。
他和这样的蓝色调子是多么协调,在国内,可以用蓝色划等号的,似乎也只有梁朝伟吧。
开始我以为会是个happy ending,无非因为她和他相遇,产生火花的同时互相帮助对方打开各自身上的结。
前三分之二的时候,确实是照着这样的思路去的。
加上那场暴风雨的催化剂,两人更是有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狂喜感。
于是她帮助他勇敢面对患者伤心欲绝的年迈丈夫,而他也让她下了决心——不再因孩子而委曲求全再和丈夫复合。
这中间有感人一幕。
死去的老太太的丈夫强忍着巨大的悲痛,问他,你知道我太太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他们结婚已经43年,日日朝夕相处,老太太是为了丈夫要去切除脸上的良性肿瘤,说女为悦己者容。
正是这样,老头在太太死后活在悔恨中,心里定然想,如果当初再坚持一下下就好了。
老头问医生这个问题,只是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见到她太太和她交谈的最后一个人……你看,婚姻生活千奇百怪,有人伤感情,有人伤离别,能一起活到老,是多么不易,然而好不容易一起活到老了,万一一方先走,留下的那一方,需要承受多大的打击和孤单寂寞?
竟然是这一段,最让我唏嘘不已的。
若电影到这里,也算圆满。
但导演如果也这样做了,估计也就是一部看过就忘的好莱坞浪漫电影而已,那么那些早已铺垫开的蓝色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
我是在电影三分之二,确切说是当Diane Lane穿着红色礼服苦等 Richard Gere的时候,我就猜到了结局,当时脑海便出来了这样一句话:不管他来不来,从今开始都要做自己。
感动的地方很多,感慨的地方却是从这一刻才开始。
当时他去了山区找儿子,她和他便用传统的书信往来交流情感。
先前的海边几日,她和他其实早已生出仿佛认识许久的错觉,这一段书信,她虽在原地等待,却日日心生希望,翻出多年不曾碰过的雕刻工具,为了在海边一句不经意的话重新找到力量所在。
仿佛这一刻,人生方才大梦初醒,人生方才刚刚开始。
这个世界上分两种爱情,一种是广阔的爱情,一种是狭隘的爱情。
好的爱情给你积蓄能量,让你装上翅膀展翅高飞;坏的爱情被禁锢在床上,离开了床,留给你的只是苦痛和挣扎。
我不禁想,罗丹和卡蜜尔的爱情,对卡蜜尔而言,大概是后一种吧。
无奈世上总有痴情人。
电影里,当她得知他的死讯,在几日失魂落魄后重新面对女儿,对女儿说的,也是希望她能遇到这样广阔的爱情,使自己仿若初生的爱情。
只是她说得对,在这一场邂逅里,她和他并非单方面的馈赠,而是互相救赎。
电影最后,她回到海边小屋寻找记忆亦是正视自我,这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伤痛的往事旧事重提的。
海浪依旧,就在她出神面对大海的时候,忽闻远处隆隆蹄声,一群野马奔驰而来。
那时的她喜极而泣,他说得对,野马说不定就会出现在这片海滩,只要你心存希望。
这一次,她终于能坦然面对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不管他来不来,她都找到了自己,因为他早已来过,并且永远存在。
哦,最后要提一下, Richard Gere因为支持藏独,国内全面封杀他,这部片子估计不会在国内上线,cctv6也不会播出的吧,但是D版有货,不知网络是否也有下载。
第一印象是这么意外,男女主角竟然是《出轨》那对夫妻!
(戴安·琳恩Diane Lane、理查·基尔 Richard Gere)因为前些天刚看完他俩的电影,对他们的印象深刻。
这次刻画的是两个中年人,一个饰演遭受丈夫背叛的中年妇女,一个饰演手术失败和父子关系破裂的医生,他们因飓风而走在一起,相处自然、融洽并渐生爱恋之心,一个蓝色梦幻的飓风周末,让他们深陷在彼此的吸引中。
然而这段浪漫的爱情在彼此的期盼中发生了转折,医生死于泥石流中,在他们彼此找到真爱的时候,上帝又悄然把一切都带走,留下的只是那一封封充满强烈爱恋和期盼的书信以及脑海中每个温馨的瞬间。
海滩桥上的共舞、床前的亲昵、离别时的拥抱和热吻……这一切只能用心去一点点回味,回味一生。
片尾一群猎马,在女主人公面前奔过,它们来到了这么偏远的岛屿,这也许是代表真爱,她遇到了真爱,因为他说过“有一天它们会来的”。
这部电影,海边的小木屋旅店,屋外的灯光,夜色下的海滩,大海的潮起潮落,旅店的温馨和浪漫,给了观者最大的视觉冲击和享受,爱情在这些浪漫的因素中越发不可收拾,今后度蜜月可以参考:)冬日孤立的海滩、暴雨、心灵受伤的男女主角又给人另一种“冷”感觉,与他们找到彼此真爱成了鲜明对比。
在我们追求期盼理想的爱情中,那一个人是这么可遇不可求。
先看了原著,真的是本好书,是个好故事!
看原著时就深深地被打动和吸引,看到两个主角正是我心目中的样子,就很期待电影。
不过,电影无法完全诠释人物内心活动,所以还是先看原著会更有共鸣。
没有惊天动地和波澜起伏,但温情和平静早已蔓延在心间。
一个温馨又动人的爱情故事正娓娓道来。
电影选角很准确,我心中也想不出比查理和戴安更合适的演员。
给导演点赞
“There is another kind of love, one that gives you the courage to be better than you are, not less than you are, one that makes you feel that anything is possible.”“有另一种爱,它让你有勇气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它让你觉得一切都不是不可能。
”搜索Glenn Gould演奏的Bach的Goldberg Variations而不得,却偶然发现罗丹岛之恋的原声中有,于是开始看这部电影,看着看着就忘了Glenn Gould和Bach。
音乐响起,灯光亮起。
我的朋友站起身,说:“你欺骗了我的感情。
”我低着头,惭愧地说:“实在对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
”她喜欢浪漫喜剧。
我打量了一下最近上映的片子,似乎这部Richard Gere和Diane Lane主演的爱情片,怎么着都会很浪漫。
好莱坞又没胆拍悲剧,浪漫喜剧几乎十拿九稳,于是就推荐了《罗丹斯之夜》(Nights in Rodanthe)。
设计精巧的片头字幕消散之后,我想:这片似乎是中规中矩的爱情片,不会有大惊喜。
这一点,我猜对了。
片子实际上就是让Richard Gere和Diane Lane在银幕上聚一聚,过过瘾。
听说他们从前的合作很有火花。
就象观众总想着让Keanu和Sandra Bullock在银幕上聚一聚一样,无可厚非。
没有惊喜也无所谓。
俊男美女,海滩,浪漫小屋,适时出现用途是接吻催化剂的暴风雨,平坦的家庭成员背景,都没什么的,真的。
看着就好啦。
但是,编导大概也觉得什么惊喜都没有挺无聊,观众说不定还没出电影院就忘了他们的辛勤工作。
他们就玩了传统一招——剧透来啦——写死男猪脚。
写死Richard Gere不要紧,你让我的脸往哪儿搁?
本来推荐浪漫喜剧的,结果变成欣赏Diane Lane的哭功。
她的哭功是很不错,可我们不是来找哭的呀,尤其不想被这样廉价的煽情弄得浑身难受呀!
所以,我决定违反职业道德。
我要剧透。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不要埋怨我,反正题目上大字写着剧透,看不看是你的事,看不看电影也是你的事。
虽然。。。
虽然里面有James Franco客串,对我是个小惊喜,可是他的造型不好,造型师故意把他弄丑,免得老Gere被比下去,良心大大的坏。
听说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小说不知道怎么样。
电影是真的很普通。
Diane Lane有种特别的娇羞,很含蓄很闺秀,虽然年纪大了,这种娇羞还是动人,这是她吸引人的地方。
Gere就乏善可陈了,除了这把年纪身板还不错之外,别的没什么,眼睛小,眯啊眯的。
我极少在豆瓣中选择-力荐(5星)-给影片打分,因为我总是觉得完美的东西很难寻得,即使很努力很努力,或者简言之叫这是地球,你还是回火星吧。
我总是给自己打气说太忙,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制片方也没有足够耐心去慢慢赚回每一分钱投资——这一切都像片台词中所说在逃避。
不过尽管有很多自我催眠的理由,我还是满怀期待,把自己投入进去,给自己一个机会,最后满怀感动地打出了几个月来第一个5星。
彻底地说,不是给电影,而是给暴躁的自己,感受自己吧,KISS MYSELF。
我刚开始就疑惑为什么角色的年龄如此之大,李察·基尔暂且不提,戴安·莱恩也是皱纹一大把,难道真要体现中年熟妇的魅力?
我有点担心。
剧情的步进,让我缓慢忘记了年龄的问题,我在FALL IN LOVE的戴安·莱恩脸上、神情中(包括动作)看到了以前我在我女朋友身上迸发出来的活力(不过是万年以前的事了ORZ),我很妒忌PAUL,我也迷上了Adrienne,她和20来岁的女孩子没有区别,只要有爱的力量,年龄不是问题。
最后猎马的出现,Adrienne肯定相信童话的存在,看完片子,我继续保持信心,对爱,真爱,我淡淡地往前走,因为我不会放弃,即使终究独行。
给自己爱。
就起故事情节来说真的简单,无甚么大的情节,观看度。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完电影写影评的时候把原本的三颗星又改为了五颗星 。
仔细想了下 ,应该是那份美好,那份让心向阳光,美好的感觉吧。
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找到这种正确的对的爱情观,价值观,碰到那个对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让你自己受益终生。
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带给2个人的影响确实巨大的,足以改变他们。
以后一定要特别推荐给我的女儿看,让他心向阳光,静待花开,找到这种给自己带来力量,影响彼此的正确的人。
正确的爱,是一件 很美好的事情。
另外,有生之年能不能去罗丹岛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碧海蓝天呢?
10%的人口,90%的森林, 那该是怎样的美景呢??
期待。。。。。。。。。。。。。。。。。。。。。。。。。
和《廊桥遗梦》、《瓶中信》、《笔记本》算作一个系列。
周末的晚场人不多,这样的片子更少,还碰上另一个系的朋友,该改名叫研究生专场了。
叫drama有点过分,一部有点煽情的《读者文摘》改编剧。
地点是在北卡的outerbank,眼熟。
男女主角的表现方式是老套的问题男--相遇--低潮--相知--激情--分别--相爱--救赎--升华。
两人演出还算卖力,B+。
结尾,人不多的场子唏嘘一片。
爱情文艺片一向挺难吸引我这样的high sensation seeker,基本都是用做午饭或催眠电影。
从最近一直纠结的娱乐心理学理论角度出发,原因如下(原谅我不中不英再一次吧,查了n久字典实在找不到中文里的精确对应词--尽最大努力没有spoil剧情):虽然地点在北卡的outerbank,空间上的距离感产生少量 location involvement。
但是角色一个是分居中年妈一个是离异老年爸,缺乏生活文化年龄相关度或近似感,不足以造成character identification(反之同理)。
两人的恋爱虽然合情,但和保守的中产阶级价值观/或者作为观众的我的文化价值观多少有些脱节,所以男主角必须以极大代价弥补以争取观众同情来增加对他的价值的评估。
然而后半部分30分钟的剧情实在过于predictable,女儿的成长是用来补偿缺席的男主角的遗憾。
然而依据affective disposition,即希望终场看见好人好报的大团圆,对结尾twist (无论是好是坏)的期待多少有些落空(就像一脚踩空落在一块不是那么厚的海绵上),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不情愿的heuristic processing积攒下来的resource backfire。
此外,对演员本身的了解也多少影响了对剧情的接受。
理查基尔就不多说了,光是女主角的老公的扮演人就是law and order--svu里的经典大脸。
而且在那部戏里也有个反叛期的teenage女儿,这种相似的相关度,导致流失不少mental resource去接受他在这里成为一个出轨中年男,而且他,以及其他演员的演出也不怎么出彩,怎么看都是在背台词。
last but not least,影院的椅子一动就嘎嘎的响,最后搞得我脖子很僵硬,physical discomfort也导致了无法完全transportated。
还是有点小小的发现:片子里面打电话的人一共有四个,用的似乎都是这两年烂透影视银幕的Moto Razor,就是颜色不一样。
不知道这种product placement是不是有效。
不过看在同学们伤感得不行的面子上,没敢煞风景。
多年之前的一天,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周未下午,在深圳图书馆泡了一下午看了这本小说,我只想说,我喜欢理查基尔.
美景+一段真挚的爱情+一些动听的音乐,不错。
4
太莫名其妙的相爱,莫名其妙的死亡.不过会点艺术挺好
美版蓝光原盘
RichardGere还是一如既往的有味道
男女主角不知所谓的爱情让我重新审视中年人应该需要怎么样的爱情童话。但是如果不把它当作一个爱情片,而把它看作是部风光片。那片海又让我想起了Thailand。电影关于拯救,而Bangkok的那夜有拯救到我吗?但是我确信的是我还在恋恋不忘。真想再次出发......
漂亮的海景,两个很养眼感觉很般配的帅哥美女,即使故事很陈旧,转折很僵硬也都能忍受了。
太作了,都中老年人了搞对象能别整那些花花肠子吗
一定要这样吗
额,现在看电影都觉得剧情好快……好麻木阿
有一种爱可以给你勇气,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太俗套
怪无聊的,缺少跌宕。总觉得男主角的气质像外国版的方中信。
居然是悲剧。love来得这么突然又走得这么匆忙。看着Diane悲痛欲绝的眼泪,好动人。
浪费时间
黄昏恋
麻麻地,感觉像想模仿《廊桥遗梦》没模仿好
海景房很美 ,Diane Lane 我也还是喜欢,我喜欢老女人。故事很像廊桥遗梦,可是拍得没啥味道
虽然很俗,但是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