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说了《三夫》,今天说说《非分熟女》,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是阿sa的第二部情色片。
我觉得影片想要表达的一种感情观点是女主认为没有性的感情也可以长久。
为了挽救感情而做出性的尝试也没能留住感情,最后爱而不得,得而不爱。
尽管有大篇幅情欲戏,还有叶童刘永等老戏骨的加持,但影片还是非常平淡,非常不够燃。
就连最重要的那场厨房激情戏,出彩的不是阿sa的裸戏(前面有剧情铺垫,在第一次的时候却如此平淡的表情),而是吴慷仁的全裸露股表演。
阿sa的全篇表演真是非常麻麻地(一般),完全没释放女主的力量,很失败,也可能与导演曾翠珊有关,豆瓣电影评分4.8分,较之前的雏妓6.5分都不及格。
阿sa两部情色电影先后提名金像奖女主,被赵薇和曾美慧孜虐的体无完肤,阿sa需要努力的不止一点点啊!
在今年的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评选中,两位女主角都靠三级片获得了提名。
最终,内地影迷的老熟人蔡卓妍、阿Sa却与影后失之交臂。
这是她继口碑之作《稚妓》之后,再次错失影后殊荣。
综合评判下来,阿Sa的确输得心服口服。
首先从演技本身来看,阿Sa在片中的表现毫无突破,只能算中等水平,并没有打破她以往的人设,和故事的融合感比较勉强,没有将受困于性压抑的女性状态表现出来。
另外,为了票房和帮助阿Sa冲击影后,发行方在前期的宣传上大打情色擦边球,用挑逗眼球的方式,试图吸引观众注意力。
结果,用力过猛,带歪了观众的观影期待。
目前,《非分熟女》在网络上得分仅仅只有4.8分!
简直惨不忍睹!
阿Sa开始接这种三级烂片了?
其实并非如此。
网络上的4.8分来自60多分钟的内地“删减版”,而原片长度达108分钟。
整整剪掉40分钟左右内容,先不说影迷期待的大尺度场面,最后连故事都说不通,观众不怒打低分才怪。
在看过《非分熟女》的粤语完整版后,胖哥表示,这片子给到7分以上是没问题的。
导演和编剧曾翠珊拍得相当用心,从文本层次搭建,人物内心刻画,以及主题闭合上都做的非常细腻,绝非单纯吸引眼球的情色商业片。
《非分熟女》的确既谈了情,又讲了色,但影片的主题却相当前卫和积极。
影片和去年另一部大热的港片《翠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剧本和叙事上远比其出色几倍。
两部影片都讲述了社会“性少数”群体的压抑和解放。
《翠丝》是跨性别者对于社会歧视的反击,以及自我性别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非分熟女》则刻画了女性,性压抑者所遭受的歧视和偏见。
影片一开始就突出了“食色,性也”的文本结构,通过食物的“吃”和“做”来隐喻和互文男女之间的性关系。
影片里,结婚5年的小敏(蔡卓妍 饰)居然还是处女。
她惧怕性关系,即使面对从同学时期就相恋的丈夫,她也无法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排斥。
来自性上的压抑,导致她在生活、工作、婚姻上节节败退。
经营了一辈子餐馆的父亲因为她的婚姻问题在医院卧床不起;婚姻走到尽头,丈夫已经决定离婚,而且在外面有了新欢;并不喜欢的工作,加上生活的压力,让她的工作漏洞百出,上司对此大为不满;最后,一切回到原点,她坠入谷底,只能回到父亲的餐馆,一方面为了保住家业,一方面可以转移注意力,希望可以重新开始。
这时,从澳洲留学旅游香港的厨师家豪突然从天而降,希望通过自己的厨艺改变餐馆的经营状况,同时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在做饭与试菜之间,家豪与小敏渐渐互生情愫,食欲的打开,仿佛让小敏获得新生,尝试着与家豪有更为亲密的身体接触。
当然,《非分熟女》强调的并非那些大众“期望”的接触,影片的主线是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解放,以及性权力的把控。
影片中,最为香艳的镜头反而不是那些激情戏,在我看来片中的激情戏一点不超纲,而且不激情。
反而是几场“做饭”的戏看得人欲望膨胀,打开了五感。
而全片两场激情戏都在厨房发生,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另外一场戏,家豪利用各种食物教小敏“识味”,男人不断把食物递到女人口中,女人蒙眼尝试,一个主动,一方被动,但相互之间甜蜜无比。
食欲刺激了情欲,两人的关系就像弗洛伊德所描绘的那样,从初级的口欲期,往更深层的欲望蔓延。
食物是对女性精神压抑的排解,那么片中多场钢管舞的戏份设计就象征着女性身体上的解放。
除了男主角家豪,影片还设计三位关键的二级人物,一位是小敏的老同学,一个教钢管舞的酷女孩。
她引导小敏尝试学习钢管舞,不为其他,只是希望改变小敏内心、压抑的性格。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小敏开始感知自己女性身体的存在。
她的衣着从棉麻性冷淡风逐渐变为颜色艳丽的阳光型,而且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气质。
即使同样身处餐厅中,旁人都能感受到她从内由外的微妙改变。
那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解放带来的灵魂复苏。
除了落脚小敏的自我解放,影片还将她放置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展现偏见,然后剔除它们。
两个男性二级人物就是社会层面对于女性压制的功能性角色。
首先是小敏父亲。
父亲一辈子在厨房,却不允许小敏当厨师。
乖乖女小敏听父亲的话,安心读书,工作,结婚,买房,全都顺从,结果自己的心理问题却无法获得父亲的安慰,只有埋怨和歧视。
另外一个痴迷小敏的男性路人,天天来餐馆吃饭,属于闷骚型。
已经彻底解放的小敏邀请他作为自己第一个脱衣舞表演的观赏者。
结果跳到一半他就尴尬离开。
第二天要求小敏嫁给他,不要继续在餐厅工作,他养她。
觉醒的小敏感到很愤怒,没有妥协,她认为餐厅工作并不“低贱”。
在家豪的引领下,她成功做出了父亲因为味觉退化,很多年不敢再做的招牌菜。
父亲认可了她的厨艺,懂得女儿的心思。
一个有点李安《饮食男女》味道的温馨结尾,小敏继续跳着舞,然后开始系统学习厨艺,原来耳濡目染的她从小就想做一个厨师,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影片落幕,小敏突破了性的压抑,突破了男权,也突破了父权。
这正是从社会到家庭,再到精神上,一层又一层给女性建造的囚笼。
《非分熟女》无论是剧本,还是叙事,人物关系,都脉络清晰,推进顺畅,结尾有力,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性气质的细腻影片。
从该片的超低分,剪辑版,还有宣传,却恰好反应出了与影片主题相违背的现实。
宣传期的关键词,钢管舞,大尺度,限制级,还有情欲戏,全都把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定义为“欲女”。
标签化,符号化,粗暴又简单,无理又蛮横。
而删减版更是不看主题,只看画面,就做出的“保守”决定。
两个极端,无论是宣扬,还是规避,其实都是对于女性符号化的偏见造成的。
从银幕到现实,这一切正在严重伤害女性们,而作为社会镜像的女演员们首当其冲。
阿Sa目前在香港中生代女星中已经具有跻身一线的地位,但这部小成本《非分熟女》之后,你会惊讶的发现,她几乎无戏可演。
你有多久没有在大荧幕上看到香港女星出彩的戏了。
再说说内地女明星。
近日,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的一段“中年女演员感言”引发轩然大波。
她感叹,中年女演员没有好机会,希望台下的导演、制片人看到自己和女性同行们。
她说,宋佳不敢结婚,姚晨不敢生娃,女明星都怕“老”。
只能一次又一次在大银幕上装年轻,充当花瓶。
她最后还强调,“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更多机会!
”海清的话再度表征了女性在社会、职场,生活上遭受的偏见。
内地银幕上不需要“熟女”,只要年轻漂亮的花瓶。
各种剧都是男性视角的“霸道总裁”,古装戏都是妃子围绕一个男人争斗,一地鸡毛后,所谓的心机算尽,不过为了证明自己在男权体系中能够生存。
大女主的戏,在内地几乎绝迹。
而《非分熟女》中对于女性觉醒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女性视角,有点模样的大女主。
正在消失的香港女星,演不上戏的内地中年女星,都呈现出女性在性别和年龄上遭遇不公。
看看好莱坞最近的变化,在看看拥有顶级话语权的女星年龄构成,你会发现好莱坞的女星“越老越吃香”,中年女明星把持着顶级的资源和声望。
再看看韩国和日本。
这两个盛产年轻女团的国家,韩国中生代女演员主演的电视剧近年来备受好评,一众70后的韩国女演员几乎“霸屏”,作品热播屡获大奖。
不要小看我们银幕上的镜像世界,它是我现实的投射,观念的反应,意见的表达。
今天是这群女星哭诉,明天是更多女星没戏演,而下一个,就是你们。
主要是女主一个人的故事,只关乎她的成长。
男主在这里是工具人,男主爸爸是,甚至收房租的地主也是工具性地涨价,让男主说出“你该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女主的成长是全世界给她的礼物。
不管是公司被开除,还是爸爸的住院,男主的出现,男主的离开,父亲的理解。
全都是最好的意外。
所以我会称之为童话。
女主人生的重新开始,是从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开始的。
过去面对强权的父亲,不允许进入厨房,和听话的整个人生,都让她十分压抑。
不管是面对爱,还是面对性。
后来的丈夫,5年的无性没有性生活,加上女主当时嫁给他是可能也不是爱仅仅是顺从父亲的意志,无爱无性,坚持了5年应该只能仁至义尽吧。
(这告诉我们婚前性行为的重要性,教育片)所以,小敏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欲望,心理和生理的。
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吃辣,喜欢什么味道。
虽然俗气,而且一点也不超脱,我觉得我们对于自我的定义,就是从“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开始的。
对世界的感知,一部分是从仔细分辨每一种味道开始的。
当我们小时候第一次品尝世界,理性还没有发展足够成熟可以仔细分辨,所以我们的世界观和自我定义总是被亲人左右和影响。
但是当我长大,重新审视这种习以为常的世界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我是谁?
我这么认为,是别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真的当我排除一切因素并用自我纯粹感知开始认识世界或是用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
我为何是我,这个边界和框架才由此再次划定。
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排除小时候十几年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们是我的一部分,并且我接纳他们。
但是我不希望自己不清不楚囫囵吞枣地接受,而是分辨微毫,然后批判地接受。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对自己现在的人生有觉知,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样,是如何来到这里,现在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这种自动性,和反思性,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而真正能够评判自己生活的,只有自己,和自己一以贯之不断进化的价值观。
中国人向来是对性这个话题讳莫如深的。
好姑娘不谈,不许谈,然而它又真是地存在着。
对性的了解和解放,可能是中国人自我觉醒的小红旗。
所以那么多电影都用性来说这件事,也不光是中国人,《黑天鹅》某一方面也在讲这件事。
不要羞耻地谈论性爱的欲望,不要羞耻地展示自己的身体,引诱,吸引,散发性感的荷尔蒙,这是自我解放的高地。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这种自我探索和解放中,找到自己是谁。
不会轻易被他人或世界左右,然后自信地面对一切。
这么低的评分应该和删减有关。
我看的是完整版,作为女性看完之后觉得有些小感动。
电影的元素其实很多,禁欲,婚姻问题,母亲早逝,父女隔阂,单亲家庭,甚至还有物像方面的元素,茶餐厅,香港租赁现状,新老更替。
(插一句,真的好羡慕香港这种一开能开三十几年的老店,有自己的例牌,有属于自己特有的味道和灵魂的店)泪点是父亲尝菜那边,冰封多年的父女情在那一刻终于得以缓释了。
交代完具体事项讲下感受吧。
其实在那个时候遇到家豪也是因缘天定,再早点,再晚点,那段激情戏都不会让人感觉刚刚好。
小敏无论在心理上(看心理医生,找到好朋友决定学舞,在夜店与丈夫做了情感了结)生理上(真正用舞蹈打开对自己感官的认知,近距离亲眼看到了xxoo)都已经为接受家豪做了准备。
后面的事就有些顺理成章了,在最脆弱的时候被安慰。
不得不提一下激情戏,拍得比较隐忍,可以说是打开整部剧的开关,因为这是小敏从紧闭到放开的节点。
不能太荡,又不能太拘。
不过家豪真的好会,很有照顾到女主,进退分寸也很好。
(就是看完觉得很舒服,不会有脸红心跳的焦躁,但是心理层面特别舒服)最后家豪对自己人生过往和将来的思考,以及小敏对家人的心结,在之前的剧情或台词上都有照顾到,在最后结尾也很好地作出了解答。
而片中一些明显或不明显的隐喻也都拿捏得不错,让人意犹未尽。
尤其是男女主喂东西吃那里,很有情趣,很能感受到爱意。
回顾起来感觉男主的形象性格满立得住的,演技关系很大。
女主就稍微单薄了一点,眼睛里还差点东西,没把光收放得更自如。
但是总体剧情很撑得住,很喜欢的一部作品。
删减版,导演说未参与制作。
曾翠珊声明本人曾翠珊为《非分熟女》的导演及编剧, 近日于国内播放修剪成66分钟的版本,本人并没有参与任何修剪程序, 对于故事的原意完全被扭曲,感到震怒,以及极度的痛心。
作为《非分熟女》的编导,本人只承认《非分熟女》的导演版 ( 108 min ) 及公映版 ( 90 min) 为本人参与的创作。
曾翠珊
看了《非分熟女》完整版,还不错啊~~一个平淡舒缓的市井故事,围绕食物与情感的勾连,讲述女性自我觉醒与成长…整部戏最大的惊喜依然是吴慷仁…老吴对角色的塑造真的有一股神奇的魔力,人戏完全合体。
作为女主打开自己过程中的推手,将开朗与痞气并存的厨师演绎的淋漓尽致,情绪拿捏到位,表演精准,佩服[作揖]…~不过导演讲故事的功力一般,没有那么勾人,角色塑造的有点扁平化,女主的转变显得有些突兀……
港产片《非分熟女》导演、编剧曾翠珊,在fb 声明,近日在国内播放的《非分熟女》,剪到只余66 分钟片长,她本人无参与任何修剪程序, 「对于故事的原意完全被扭曲,感到震怒,以及极度的痛心。
」曾翠珊在声明中指,作为《非分熟女》的编导,只会承认片长108 分钟的导演版,以及90 分钟公映版是她参与的创作;换言之,修剪成66 分钟的版本,比一般放映的版本短了近3 分1。
《非分熟女》由蔡卓妍、吴慷仁等主演,蔡卓妍凭该片获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戏中包含不少情欲场面,宣传时亦提及是蔡卓妍从影以来最突破或最大胆演出。
香港Twins组合成员阿Sa(蔡卓妍)主演新片《非分熟女》,可谓目前境遇最悲惨的香港电影。
又是「非分」又是「熟女」,片名自然令人想入非非,而内地某视频平台播映的版本,竟只有66分钟,相比港台公映版的90分钟,被删24分钟,而相比导演剪辑版的108分钟,删减时长更达到42分钟,这种删减力度,对于未看过公映版或导演版的观众而言,在某些尺度方面就更让观众陷入一种负面的想象之中,所以最终,影片在豆瓣仅仅获得4.8分的可怜成绩,而女主演阿Sa也被部分观众批评为「堕落,只能靠大尺度博眼球」。
内地播映版本的这种删减,甚至令影片导演及编剧曾翠珊在社交平台公然表达不满。
曾翠珊表示「自己并未参与《非分熟女》的任何修剪程序,对于故事的原意完全被扭曲,感到震怒,以及极度的痛心」,并且,她「只承认108分钟的导演版及90分钟的公映版」。
那么,被狂删42分钟的《非分熟女》是否真的扭曲了影片原意?
这需要从10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中寻找答案。
1、点到即止的身体戏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绝非部分观众想象的大尺度作品,它并非曾红极一时的尺度港片的一次当代性模仿,它顶着一个欲念感极强的片名,尺度却远不及陈果导演与曾美慧孜合作的《三夫》。
巧合的是,阿Sa与曾美慧孜刚好分别凭借在《非分熟女》、《三夫》中的表演,被提名2019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终,为戏牺牲更大的曾美慧孜夺得这一奖项。
实际上,《非分熟女》是一部相当正经的电影,片中诚然有一两场男女交媾戏,也涉及到钢管舞这一令人气血上涌的特殊职业,但导演曾翠珊在处理身体戏时,其实已经相当克制,堪称真正的「点到即止」。
内地播映版的第一场戏,是阿Sa饰演的小曼在吃一只烧鸡,吃相非但不文雅,反而狼吞虎咽。
镜头特写油腻的手指、嘴唇,以及指、唇与鸡肉、鸡皮的黏连,似乎呈现的是一个女人的食欲,但导演版的第一场戏,则是小曼在浴缸中自渎,内地版剪掉这个开场戏,使「小曼吃鸡」被阉割为一种纯粹的食欲,而非原版所想表达的,「以饕餮的食欲隐喻枯涸的性欲」。
这场食欲的戏,因为油脂(或油渍)的强烈泛光,而显出一种肮脏感觉,相反,曾翠珊则将影片开场的自渎拍得有几分精致:小曼背对观众裸身坐在浴缸中,隐约的热气在蒸发,双肩、双手、双腿,都偏近对称,她如一种被升华的意象在诠释身体欲望。
这个场景从画面而言,是相当干净并具有美感的,同时,它也没有出现任何身体隐私部位。
这种精致、干净、美感,就是曾翠珊在拍摄身体戏时的克制。
甚至可以说,在《非分熟女》中,身体是圣洁的。
食欲的肮脏与性欲的圣洁之间,是一种普世的欲望转换,因为我们常常说,当代社会中,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容易被满足的欲望,便是食欲,其它无法被满足的欲望,都可以被堆垒到对食欲的满足中。
小曼结婚五年,仍是处子之身,而她家刚好又开有一家名为「荣记」的茶餐厅,所以这种欲望困境,自然会被她转移到对食物不加节制的享受中。
另外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渎戏,在小曼目睹茶餐厅新厨师家豪与卖蔬菜的美女老板交合之后。
镜头切到小曼腰部,小曼拎紧购物袋用力压迫腰部,令人感受到她全身的燥热都在涌向一个身体的关键点。
下一个场景,又是她在撕咬一只烤鸡,这个场景不断与家豪的媾和场面进行转切,成为全片将「食色性也」四个字粘合最紧的部分。
影片特写女主角的吞噎,泛红的脖颈、微密的细汗、沾满油脂的双手探入身体深处、油腻发光轻抿张合的嘴唇、吮指……欲望已快喷薄而出,但下一个镜头,我们看到家豪摘落在地的细碎菜花,蔬菜残屑的清香、洁净立即中和了前一个场景的燥热、失魂,曾翠珊对欲望的特写,再一次被克制在了「前戏」之中。
《非分熟女》中不乏身体细节展示,但都具有富于光泽的构图之美,充满对女性身体的尊重,而真正称得上突破尺度的戏份,恐怕只有家豪(吴慷仁 饰)的两场交媾戏,即使是这两场,曾翠珊也在精心遮蔽着女性隐私部位(至于吴慷仁,还是给了观众一丢丢小福利)。
所以,这其实是一部根本不以身体为噱头的严肃剧情片。
2、性挣扎版《饮食男女》《非分熟女》非但不是一部欲情电影,它反而在意象设计上有许多深具自觉性的成熟考量。
最典型的,便是片中两样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烤鸡与蔬菜。
烤鸡以其油腻、脂厚、美味,隐喻男女两性那直接、晦暗、浓液属性的欲望,蔬菜则以其洁净、生鲜、健康,指代男女两性欲望之外并具有节制性质的生命意义,但吊诡的是,「烤鸡」与「蔬菜」都属于荣记茶餐厅的厨房,同时也都被控制在从欧洲回来并年轻英俊的荣记新厨师家豪手中,在《非分熟女》共同引领小曼挣脱性恐惧的三名男性阿权(吴浩康 饰)、阿谦(林德信 饰)、家豪中,显然,家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位。
而家豪买菜、做菜的手法也很值得玩味。
相比荣记另两位帮工打杂的厨师,家豪对食物原材料尤其是蔬菜的挑选十分讲究,影片甚至几次给了这些蔬菜镜头特写,特写中,蔬菜或漂浮于水中,或堆叠在地上,但都非常洗眼,这些蔬菜也行成了影片为数不多令人愉悦的明亮画面,它们的明翠,其实是在显影家豪性格中的真挚,同时,荣记厨房的杂乱、肮脏,以及家豪调出的荣记老牌辣椒酱的辛烈、呛鼻,则代表家豪对待两性关系时所体现的不羁、无畏。
当烤鸡式的欲望和蔬菜式的纯挚被统一在同一个男人身上,相比阿权的懦弱退惧与阿谦的传统精算,家豪对小曼而言,具有了充分调节她灵魂与身体固有矛盾的决定性作用。
无论家豪的身体,还是他的生活态度,都成了开启小曼的一把钥匙。
而在小曼被家豪开启前,小曼对封存在自己体内的矛盾是无比恐慌的,所以她曾试图通过交友软件调和这种矛盾。
贯穿在小曼挣扎人生中的,则是荣记茶餐厅数十年时间的兴衰历程,影片将两代人对食物的执念归置在这历程里,并将其具象化为两道耗时三四小时才能完成的菜品,「梅菜扣肉」与「老少平安」。
小曼的父亲因为妻子的离开而拒绝再做这两道菜,家豪却因为对母亲的思念,从欧洲返回到荣记,只为再做出这两道菜。
尽管曾翠珊导演未像李安导演那样,在一部影片中以蒸汽、滚水、瓦罐温度、浇汁等巨细靡遗的细节尽呈食物之况味,但从这两道菜的角度,已不妨可说《非分熟女》有那么一点《饮食男女》的味道,只是,《饮食男女》关乎人伦亲情与命运休戚,具更高层级意蕴,而《非分熟女》则深入特殊女性的欲望困境,有一种特别的人间烟火气。
影片开场不久的家庭聚餐戏,正是一处证明。
但这场聚餐戏的重点,却被移至餐桌之外的厨房:小曼因情趣用品外漏,一时情怯便匆忙躲进厨房,卖力刷碗,此时,镜头横移到碗槽旁的流理台,台上满是碎肉、残渍、垢物,整个厨房环境则逼仄、阴湿,小曼的父亲恰时进来,父女发生争执,皆是人生苟且,由此,《非分熟女》的意图已然十分明显——它不仅是关于性的困境,更是关于生活本身的困境,只不过在小曼这里,性困境是人生困境的源头与根基,解决性困境一刻,人生困境便会如突然被扯顺的杂乱线团,自然可解。
3、阿Sa真的堕落了吗?
对《非分熟女》有如上认知后,可以谈谈所谓「阿Sa的堕落」了。
阿Sa接拍曾翠珊《非分熟女》,不太积极的评价无非两种。
其一,便如上所言,阿Sa已经堕落到靠大尺度博眼球的程度。
这既是对《非分熟女》的误解,也是对阿Sa的粗暴判断。
这部影片其实根本不是十八禁电影,而是一部意图深刻、明确,并偏文艺气质的正经剧情片。
这种剧情片,叙事及情感空间往往幽微、精准,对演员的表演有较高要求,尤其主演,几乎必须通过细腻、敏感的面部表情、身体细节,去诠释内在复杂、朦胧的情绪,所以阿Sa接下小曼这一角色,其实是对自己表演能力的一种挑战。
看片过程中,观众恐怕难以绕过一个隐性的问题:小曼对性的恐惧,是否是一种在医学上已有相关证据存考的具体病症?
影片并未给出答案,甚至没有显露出任何要探讨这一问题的倾向,然而,在片尾字幕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专业性治疗顾问:何慕诗」,可见,影片在塑造小曼这一于常人而言难以理解的人物时,聘请了性方面的医师专家来做顾问,证明小曼的性恐惧(同时又对性充满渴望)被视为一种病症。
恰好,陈果在《三夫》中则直接安排了一位医生角色,明白点出曾美慧孜饰演的小妹患有「性瘾症」,所以,小曼与小妹这两个人物,同质化非常高,而不同于曾美慧孜更外放、更戏剧的诠释,阿Sa却反而必须采取「隐藏性症属性」的含蓄、收敛式表演,难度上,应高于曾美慧孜,当然,若从结果论,曾美慧孜塑造的智力障碍女主角,自然更令人印象深刻。
《三夫》中的曾美慧孜再者,从男演员角度也可证明阿Sa的选择并不存在堕落一说。
台湾男演员吴慷仁因短片《沿海岸线征友》出道后,便凭借《一把青》(白先勇 原著)、《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9.5)等精品台剧,成为台剧一哥,资源绝对不差,不需要以身体赚取噱头,而在曾翠珊邀其出演《非分熟女》时,他也一口答应,足见他是被影片剧本所打动,虽然这部电影以「女性之欲」为题,但明显可以看出,导演对待女性身体时更为审慎,由此,男主演尚无堕落之说,阿Sa又哪来堕落?
其二,《非分熟女》是香港中年女演员面临职业困境的表现。
其实这与「其一」的本质异曲同工,即「香港中年女演员已到了被迫接戏的凄迷境地」。
刚刚结束的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颁奖盛典上,内地女演员海清拉上周冬雨、姚晨、宋佳、梁静,甚至远cue并未出席典礼的马伊琍,心酸坦陈中年女演员难以接到角色的现实境遇,被部分网友讥讽为「当众讨饭」,此处且不论海清这种行为的属性,只谈一谈国内中年女演员真的已到如此不堪境地吗?
而这又与华语世界一贯的「男性主导话语权」文化根基有何关联?
当然有一定不堪,也有一定关联。
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年女演员需要在有限的角色选择中,去完成岁月意义上的转型。
这诚然是一种无奈,但也的确是一种必然与客观。
惠英红凭《血观音》中的恶母角色,勇夺金马最佳女主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阿Sa选择在《非分熟女》中饰演一名遭遇性困境的「熟女」,其实也是她主动迎接女演员生涯改变的积极表现之一。
《血观音》中的惠英红这种「迎接」,被隐含在影片的情节中——小曼为开发自己的身体,在朋友那里报名学习钢管舞,伊始,她的身体僵硬,难以活动,但随着家豪对她冥冥之中的引导,她变得柔软、开阔、舒适,阿Sa在片中这一艰辛的过程里,逐渐由一个松垮、消极、阴郁的形象,成长为一个坚定、积极、健康的形象,这正对应了中年女演员们必然突破眼前困境、调整并找到生涯新方向的走势。
从这一点来讲,阿Sa选择《非分熟女》,就更不存在堕落之说了。
4、结语豆瓣4.8的评分,对《非分熟女》其实并不公平,毕竟,不少观众是在未完全了解成片意蕴的基础上,给66分钟版本打的分,如果以公映版对内地版的时长比例90:66来同比例换算评分,《非分熟女》应拿到6.5分,而这是一个比较公允的分数。
既然影片有如上种种优点,那为何又只能拿到6.5?
原因在于,曾翠珊导演在影片后半部分的节奏处理上,还是有一些问题。
比如它以一种相对粗暴的方式,突然弱化了家豪在小曼人生中的复杂影响,而增加了对阿谦这一次要人物的立体塑造,而这种塑造,也沦为一种制式表达(如阿谦看到小曼跳钢管舞,因无法忍受而离去)。
尽管如此,《非分熟女》依然是近期香港电影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它在层出不穷并缺乏层次感的续集式商业港片中,呈现出了一种具有伤痛性质与释怀之感的现实意义。
看网上说这部电影被删减了。
本着删减的电影都是好电影原则,下载了无删减版本。
看完感觉这特么演的啥。
女主跟老公因为啪啪啪太疼,导致结婚五年依旧是处。
我想说你特么没有前戏肯定疼啊。
问题来了,你前脚离婚,后脚就开始网上各种约是什么操作。
最后跟一个新来的厨子在厨房进行了第一次性生活。
然后又跟多处吃饭的眼镜男暧昧,最后摔了眼镜男又是什么操作。
完全看不懂啊。
有一说一,下载这个片子的原因就是因为归在了情色类里,男人啊,呵呵。
实际上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看了个寂寞,可能是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我们对于香港的茶餐厅文化共鸣度不高,对于其中市井小民生活的种种不易缺乏一些感同身受,以至于对于影片开始的艰难维持到后来的初现起色再到最后的寻找自我,没能很好的明白其中的起承转合,所以在影片最后打出字幕本片由真实人物故事改编时我不禁黑人问号:这个故事改编的价值的点在哪?
这不是就我们平常人的生活吗?
所以,真的没看到什么想看的东西,包括动作片段也有充数嫌疑。
我坦白,啥都没看见。
电影开始果个吃烧鸡满手满口油的镜头真是将我这个洁癖患者给看不适了。
未删减和删减版是俩电影
汗,为啥要删减那么多。。。
花了六块钱看了腾讯视频的阉割了三分之一的版本,剩下的是两星。然而完整版也不行,删掉的就是正常的戏份,不知所谓。
还行,可以看,但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港片
讲真,阿sa演的还是很好的,就是故事实在不咋的,真的是实在不咋的
看的无删减版,可能我泪点太低,看完哭得不行。非常能感同身受那种拘束压抑到放开找回自我的感动。唯一遗憾的是男主是个渣男。
英皇为了捧sa也是真的很拼了,找了一套金像的台前幕后班底,其他配角管你有名无名一律靠边站,至于到底女主阿Sa是怎么找到自我走向成熟的,也不重要,你只能看到文艺的阿sa, 悲伤的阿Sa,性感的阿Sa,激情戏的阿Sa。PS:这两年叶童靠文艺片慢慢重新走回大荧幕没有错,但是一年串好几部戏的话,尤其还是这种没有任何发挥余地的角色,稍微换下造型和发型,不然真的以为就是隔壁沦落人片场拍完了,顺便来这个片场拍一下。
没看出啥味道,可能是剪了的缘故,我超喜欢阿sa,幸好【雏妓】在香港看了。
最近在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算是爲了吳慷仁去的電影院吧。P.S.還沒坐下就看到隔壁位子的人在嘖嘖有聲的親來親去,無敵尷尬。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无声告白》开头的那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部电影讲述了阮兆敏逐渐认识自我的过程,之前因为父亲去结婚,上大学,去做不喜欢的工作,是大家眼中的体面人,乖乖女,和后面学跳钢管舞,和不认识的男人去酒店的她完全不同,怎么说呢,我不是提倡这种行为,只是她行为的改变让她找到了真正的快乐,缓和了跟父亲的关系,变得开朗,我觉得对于阮兆敏来说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很有意义的
搞不懂,这有什么好删的。。。
太过分了,国内版权网站只有66分钟,剪得剧情都连不起来了吧!(虽然这个剧情也确实烂到看不下去的程度。。。)
片子告诉了大家一个离婚的本质原因。告诉了大家,童年失去的爱,就算日后得以弥补,也很难再还原当时的味道。告诉了大家,像开茶餐厅这样接地气的活着,才是真的人生。告诉了大家,钢管舞不是坏孩子专属。
就算是未删减版也不咋样,没啥看头
照道理食色性也这种题材随便拍拍都不至于太难看,但……非常失望。仿佛还拙劣的salute了一下Nine 1/2 Weeks。
阿sa隐婚后怎么专演这种片子?外形有限制,演技又不够,想起了她上次提前给自己发最佳女主通稿的事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的改变最终靠的还是自己
完整版是不差的
3.5星,没有很拉啊……这电影怎么可能只有5分?剧本有点太按部就班了,很像是先写了一个主旨然后往里套内容的感觉,开篇几条线崩坏的设计太习作了。吴慷仁真的很帅,有点子性张力在身上。阿sa真的给人的少女感太强了,一开始看的时候各种不舒服,但两个人感情升温之后还是不错的。娇和sa的演技都很好,但是没有好剧本让她们发挥,蛮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