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没有真正拥有过乐高,小的时候家里也有过类似的拼接模型,现在看来,无论从质量和做工上来看都那么惨不忍睹,但我依然和它们经历了大段快乐的时光。
相比乐高宏大的规模、丰富的主题而言,童年的那个玩具真的显得无比简陋:拼块的数量很少,你永远都没法拿这寥寥的碎片拼成一块摩天大楼,或者死亡行星;没有有规律的颜色以及种类,简单构建的汽车和飞机永远是毫无头绪的“撞色系”,甚无美感可言。
多少年后,当我在帝都的某大型卖场见到一家比我当年的家还要大的乐高门店的时候,我至今记得那时自己心中的惊叹与向往急剧发酵的化学反应,那是一个充满无尽可能的世界,包装得五光十色的纸壳和塑料桶中仿佛把整个世界缩微化、拆碎了倾倒其中,我认出了恐龙、中世纪的战士还有挖掘机,我认不得的还有日后才了解并迷恋的星战、美国英雄以及哈利波特。
依然记得那家门店用艳黄色的乐高砖块堆砌了一扇巨大的拱门,跨过它,当年那个无知的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外表方正、触感凹凸有秩的伊甸园。
但那时的我,早已经不是一个需要玩具陪伴的少年,即便依然有着一颗少年的玩乐心思,那纸盒或透明圆筒上贴着的标签依然会让我却步。
对那时的我而言,乐高就是这样一个通道:你付出现实中的真金白银,就能得到那把通向幻想乐园的钥匙,这是多么标准的美国标签。
就算我的生活和乐高的交集寥寥,但我依旧会对这个品牌感到无比亲切,因为它代表着的快乐与幻想世界,我们都有过或多或少的代替品曾经享用过,尽管我的那份可能会简陋许多——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最大的乐趣并不在于每一个零散的拼块是多么精心浇塑,而在于他们飞越你的脑洞之后,构造出了怎样的或奇幻、或真实的各色世界。
如果放开乐高作为一家商人的价值不谈,他给无数童真的、满载笑容的儿童带来了这般充斥着无限可能的美丽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充斥着爱的行为——仅仅于此,我对这个陌生的、打着美国标签的品牌就充满了好感。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我来到有小孩的亲戚朋友家时,我发现孩子房间里的玩具箱简直贫瘠得可怜——倒不是说如今的家庭经济压力大买不起孩子的玩具,或者孩子有太多的功课没时间玩玩具,而是大多时候当我看见孩子们的时候,他们都手捧着一台ipad在孜孜不倦地切西瓜、打僵尸,用还不灵巧的小手指操控着屏幕中的小人吃着金币,全然不顾身边大人们聊天或者注意。
我对于屏幕那闪烁着的光影是陌生的,对他们嘴里念叨着的怪物和英雄的名字也不甚了解,所以我也无从和它们有过多的交流。
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来了哥哥或者姐姐,我会将它们迎到自己的小小沙盘中,展开一场激烈的赛车追逐或者宇宙战争,我就会不自觉感到时光的荏苒。
后来我知道这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自从ipad问世以来,全世界的玩具销售业都遭遇到了空前的萧条,想想也能够明白,那些只会摆动手脚,闪烁着空洞led灯,不时发出各种单调声响的无趣玩具,又怎么能和栩栩如生,充斥着逼真而又令人入神的声光、伴着高度冲击特效炫酷的电子软件相比拟呢。
这时,我不禁想到乐高,我知道担心美国庞大玩具帝国的业绩无异于杞人忧天,我只是十分的惋惜,有多少孩子要被现代科技的高新娱乐所诱惑,与那个宝藏般的无限世界失之交臂,又有多少人要从自己的梦想世界中逃离,转而投身那个俯首即是、不费脑力的别人的世界。
如果没有主角从那个异世界的通道中掉到那个父子的世界,我想,这部电影不过是一个承载着“被选中者”的无名屌丝,经历狗血的翻身做主经历打败魔王、抱得佳人归的好莱坞童话,无非是套了个乐高的躯壳和笑料,如同乐高品牌下无数的电子游戏一样。
当我打算打着哈欠快进着看完最后的日常逆袭,然后去洗掉一天的疲劳和一个半小时无趣观感给我造成的更多的疲惫的时候,“The man upstairs”带着沉重的脚步和被光线拉长得无比阴沉的身影从楼梯上一步步走了下来,直到那时你才发现原来这一个小时的经历不过是少年的一场游戏,那些耳熟能详的神话英雄、恶棍以及分区别类的多重世界,不过是一个地下室的乐高沙盘,那瞬间我记忆中一部分尘封已久的桥段被释放了出来,仿佛是我自己拿着一个建筑工小人,站在高楼林立、“构思良久”的乐高世界中央,面对着来自Lord Business,也就是那个童心不再、抱着成人的固执、贫瘠和冷漠的父亲,接受着来自成人世界的质疑与扼杀。
“你知道的,这不是玩具。
”“可是……”“不!
这其实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内置扣搭部件的建造系统。
”“可我们是在玩具店买到的呀。
”“是的,但我使用它的方法,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利用的。
”多么可笑的逻辑,却又是多么熟悉的场景。
我突然明白了故事里Lord Business的顽固、偏执和完美主义来自何方,他并不是那个为了被主人公打倒而被架空构建出的恶人,而不过是因为成长失去了童心,失去了幼时的美妙世界的我们所有人。
为什么Lord Business不再能够理解居民们的天马行空、奇幻构造,为什么他无法再容忍“创造大师”们继续在他的国度中解构他固有的、架构崭新的事物,甚至要用超级武器“克拉格”——强效万能胶将整个乐高沙盘固有化(按照乐高世界的居民们、甚至坏警察的原话——摧毁整个世界),答案一时间全部昭示在我们面前:曾经在父亲的心中,也有过一个成为“被选中者”的梦,有一个成为“特别”的人的梦想,但这梦想成长的路上被现实无情的磨平棱角,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的绝望使我们成长成为一个社会人。
这里面的种种,Load Business的一段独白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嘿,你再也不是什么救世者了,哈?
你猜怎样,我这一辈子都没有被称作是什么特殊的救世者,我也从来没得到过什么特殊的对待,我甚至都不怎么特别……但既然,我是如此的不特别,你就比我要平庸千千万倍。
这一定很神奇,上一秒你还是整个宇宙最特别的人,接下来一秒,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你了解真相之后,回头看看这一段话,是多么的辛酸与无奈。
感谢美妙的电影世界,恶人总是要失败的。
最后小男孩帮助主角找到了跌落桌下的反抗组件——万能胶的瓶塞,让父亲在某个角度看到了他所构造的“稀奇古怪毁灭了他完美的世界”的东西的美丽之处,或者是勾起了父亲自己身为孩子时对于古怪世界的美丽回忆,那一时间的沟通与理解,让我再也止不住眼角的泪水,抱着电脑失声痛哭。
随着反抗组件最终封印了超级武器的那瞬间,代表着成人固有的完美世界的顶层控制中心,也随着Lord Business,不,随着父亲的冰冷隔阂分崩离析。
我们终于敢于面对心中的那个不特殊的自我,敢于面对给了我们的无数挫败与打击的现实,即便是一个并不特殊的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依然是那个“全宇宙中最有天赋、最有趣、最杰出的‘特别’的人”,谁又会不是某个他人眼中相同的存在呢?
我们永远都可以改变世界的一切,只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看完这部电影,不知怎的总是会让我想到《玩具总动员3》的那个令人感伤唏嘘却又让人真正释怀的结局。
诚然,美好而又单纯的童年总会消逝,我们总要走向那个冰冷无情、让我们迷失自我的现实世界,这说不上是一件坏事。
但希望各位在走在更真实、更完满的自我之路上,不要忘却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那温本的初心,还有那个色彩缤纷,充满无限可能的梦。
同样是玩具改编电影,不同于孩之宝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动作大片路线,乐高另辟了一条简约时尚国际范的道路,体现出自己的小块头也有大智慧。
与其他玩具不同,你没法进一步定义乐高到底是什么东西,因为乐高就是乐高。
当然我们这一代人通常都叫它“乐高积木”(更早的时候其实是称之为“塑料积木”的),其主要乐趣在于拼装或者说是建筑,因此乐高的玩具小人儿只是辅助,所以人都长着同样的身体,人物造型上具有极大的写意性。
这种与惟妙惟肖毫不沾边的造型却也为乐高带来了极大的优势,那就是这些小人儿可以被喷涂改装成任何样子,包括任何已知的名人或知名角色。
乐高们可以想变成谁就变成谁:与漫威合作就是复仇者,与DC合作就是正义联盟,与乔治卢卡斯合作就是绝地武士。
所以当乐高大电影横空出世时,任何人出现在大银幕上我们都不必感到惊讶。
不同于变形金刚、特种部队,乐高玩具是没有自己的世界观的。
电影的开头部分会让观众觉得这是又一个模拟的现实世界,只是这次的世界当中所有人、物的造型都是乐高罢了。
一个全是乐高的世界,跟一个全是怪兽的怪兽世界,一个全是鱼的海底世界,一个全是赛车的赛车世界一样,是又一个人类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
然而电影从一开始就在一些细节方面提醒着我们这个乐高玩具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可不是完全没有交集的。
片中的交通工具移动时发出的声响,明明可以用电脑作出更逼真的声效,然而大部分时候却是由配音演员来拟声,这一点与我们玩玩具时候的习惯非常相似,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乐高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所以本片的世界观设定其实比较接近前年的《无敌破坏王》:片中的乐高(游戏人物)是作为人的创造物的身份存在的,乐高世界(游戏世界)是依附于现实世界的。
而且相对于《无敌破坏王》,本片当中活在乐高世界之外的人类对乐高世界的影响更大,两个世界的联系更紧密。
我们小的时候都有过拿着各种玩具让他们互动同时自己给他们配音,用玩具来“表演”的经历。
本片当中的小男孩一定也是这么玩的,所以本片其实有点“戏中戏”的意思。
然而对乐高们却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小男孩的化身:他们的行动当然受到小男孩的影响,但当他们身处乐高世界时,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看,他们仍是有自主意识的。
Emmett和朋友们与总统的对抗,以及小男孩与爸爸的对峙,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但并不重合,不能等同成一件事来看。
两个世界仍然是分属不同次元的,只不过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共振”,使得一些事情的发展方向和进度是一致的。
我个人觉得这篇评论(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49931/)的作者胖蛋提到的《苏菲的世界》是个非常贴切的类比,可以说比我上面啰嗦的这一堆都更精准。
影片主题在前半部分人类世界介入之前,似乎是在讨论秩序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然后当人类父子角色登场之后,观众们就会发现原来乐高们的理念之争其实对应的是父子俩对玩具的不同态度。
于是最终矛盾的化解也就在于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了,可以说还是回到好莱坞电影永恒的主题家庭与亲情这上面。
从这一点上来说,本片与最近上映的梦工厂动画《天才眼镜狗》倒也有些可比性,两部影片当中父子之间隔阂消除的戏份都使人动容。
只不过比起《天》中开宗明义的展现手法,本片却是在前半程刻意隐藏了父子亲情这条线。
这样处理主要还是为了制造出反转的效果。
不过影片当中的父子之间是存在隔阂也好,互相理解也好,无论处在什么状态下,都在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人人都爱玩乐高,无论多大年纪。
当然,无论什么玩具,最好玩的时候永远是跟家人朋友分享的时候……好吧,和家人一起玩也不总是那么好玩,比如结尾处只闻其声就已经令人胆寒的小妹妹。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台前幕后”阵容都十分强大。
幕后配音方面,去看之前知道的只有摩根弗里曼配的先知和威尔法瑞尔配的大反派,回来上网一查才发现这么多熟悉的电视和电影明星都参与了。
摩根弗里曼的声音辨识度非常高,就算看之前不知道的人也能一下子听出是他。
影片当中每个人都在拼命卖萌,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不过先知和蝙蝠侠这两个角色因为行为举止跟自身形象反差最大,所以效果最强。
除此以外,要论最难辨认出来的声音,我觉得应该是连姆尼森配的警察叔叔,而且好警察坏警察居然还都是他一个人配的。
其他人配的角色多少继承了自己以前塑造的经典角色的性格,而大叔这个绝对让人万万没想到啊。
他要是真人出演这么个角色,观众们绝对要齐喊“药不能停!
”至于所谓“台前”,指的就是片中客串的各路知名角色。
除了作为主演的蝙蝠侠之外,正义联盟的其他成员也有亮相。
奸情四射的超人和绿灯侠居然是查宁塔图姆和乔纳希尔这对烂仔基友配的,而神奇女侠的配音演员则是M记的神盾局希尔探员,当然还有惊鸿一瞥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注意到的闪电侠,那个0.5秒的镜头真的是连打酱油都谈不上了。
手握《哈利波特》、《霍比特人》系列版权的华纳还免不了要让电影界最德高望重的两位法师亮一亮相,而且貌似还是以基友的身份,而且还总是被摩根弗里曼叫错名字(我的一个朋友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的电影一部也没落下,居然还一直以为邓布利多和甘道夫是一个人演的,可见角色脸上的白胡子对于脸盲症的增幅效果有多强)。
虽然跟华纳貌似没多大关系,但却是乐高重要合作伙伴的星球大战也被拉进来调戏了一番。
当时看预告片里的正义联盟各成员,心里就在感叹:华纳真是被漫画迷逼的没办法了呀,漫威复联2都要出了,他一部还没整出来,于是只能想了这么个曲线救国的办法,让正义联盟以如此逗比的形象先集合一次。
本片中的蝙蝠侠作为男二号可以说是使尽浑身解数在自毁形象,大概也是华纳想趁机软化一下之前诺兰打造的过于高冷的蝙蝠侠形象,不然逼格不一样,将来怎么跟正义联盟的其他小伙伴一起愉快的玩耍呢。
贯穿始终的“you should believe",即便知道故事的走向,还是会跟着一起心潮澎湃。
说来也巧,看电影的前一天,看到吸引力法则,其主旨是先要相信自己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再去影响自己的行为。
是啊,大家都期待自己被当做the special,来自别人的认可,和自己的相信,真的能改变很多事情的结局,这就是被说烂的心态吧,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下。
作为红色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理科生,一意孤行的拒绝一切唯心论,对世界是物质的这样的世界观深信不疑。
不是说我在动摇我的价值观,而是想已更开放的思维去接纳一些东西了。
在”believe“这件事上,意识决定物质就是说得通的。
和那些关于规则、创新、强权的设定融合在一起,去思考规则于人的双面性;和乐高宇宙、二次元的背景结合,看到人类父亲和总统、孩子和积木大师的映照,觉得格外有趣,看完只觉得喝下一大碗特别的鸡汤。
而,其实,我始终认为,涉及方法论的都不叫鸡汤。
那么鸡汤会不会变成方法论的起点,可能就因人而异了。
在片中,很令克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艾米特向坏警察解释自己是如何的normal时,当坏警察在播放对他朋友的采访时,他不会猜到他在他们眼中会是那样的平庸,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对自己的认识和别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有着很大的偏差,艾米特虽知道自己不是100分,那最起码是60分,但却发现自己是nothing,什么都不是,一个世界的过客,没有人发现或在意他的失踪。
而对于我们来讲,都认为自己是最有趣的,最重要的,最卓越的,最有思想的人,各种most,其实只是worst,都认为自己special,结果却是最平庸。
就像我在初中时,每星期与一个保受排斥的女生一起出黑板报,然后踏着夜色回家,在她几次都无法入选团员时,为她鸣不平,而在多年后的同学会上,我提起我们一起出黑板报的经历时,她竟然说完全没有印象。
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种触动,虽然我们之前没什么,但我以为对她来,我是special的一个朋友,结果我是nobody。
艾米特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一天当中的任何事情都是严格按照指导书来做,并且装做很happy,一切都是那么的awsome。
就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使他无法停下思考他的人生意义,他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这是种吃了麦旋风的麻木。
这些指导书似一个个台阶,把我们领向平庸。
它们就藏在别人的话语中,社会的认同中,父母的期望中,朋友的攀比中,老婆和儿子的眼神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正因如此循规蹈矩,我们才越发平庸电影其实的主旨并算是这个,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比如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从有序中获得更多创造力。
作为发明了“投票机”的成人来说,我们如何给孩子更多创造的空间。
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等等等等
电影的理念蛮简单也蛮向上的,无论是生活还是乐高积木,没什么必要是一直追随手册的,你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样子,男主艾米特就是无意中没有看到自己的手册,才有机会成为救世主,但有趣的是,每个人都是救世主。
电影大部分时候是以诙谐调侃的态度用着老套路,整部电影风格轻松,但是到了关键的演讲部分依然扣人心弦。
看完了真想玩乐高,一个玩具带出了一部电影一个理念,这真的可以算是经典了。
电影一下子给了人三个人的乐高观,一是控制欲极强的成人、熊孩子,最后是主角的充满想象力的态度,显然这应该就是乐高精神吧,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规定好的,一切都应该是随心所欲的。
一个是家庭方面,对立体现在父亲和儿子之间;另一个是文化方面,对立是socialism VS capitalism。
第二个比第一个体现得要早,因为父亲和儿子到后面才出现。
不过在乐高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很深刻的隐喻,表面是多样而稳定的世界,但统治者却不想见到个体创造力的发挥和多样性的体现,那个名号,Lord business本身就够让人引起思考了,他是那么多乌托邦社会里最高统治者的化身。
美中不足的是,既然为了突出主角平凡到英雄的转变,何必带上整个正义联盟的超英们做陪衬,可以像米尔豪斯那样做成个隐藏彩蛋一笔带过,而不是把他们能力全部废掉。
一个乐高工程师,露西,火箭首,独角猫和蝙蝠侠的故事!
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现在我已经不想写下去了!
可是他非要逼着我写140个字,气死人了😡,可我只能写下去吧!
工程师很勇敢,他穿着橘黄色的衣服帅极了!
露西是个女英雄,她把自己的头发染成暗黑色显得自己格外美丽!
火箭首带着一个蓝色的帽子🧢。
他最喜欢蓝色了!
蝙蝠侠有名黑暗骑士,他是小丑的恶梦,他也很酷哦!
哦,还有独角猫没有说呢!
他没什么只是性格和他脸的变化多端而已!
好了,我猜我已经写140多个字了,下面,我终于可以发布了,耶✌️!
两句话概括就是:熊孩子染指老爸辛苦搭建豪华乐高积木建筑群;创意很low团队精神满分的平凡人与团队精神零分的创意达人合作干掉创意和团队精神都给我死开的处女座(?
)完美主义秩序之上的大Boss!
很明显大Boss是老爸了,打着领带追求秩序名字都叫Business 了,可熊孩子代表啥我研究了很久,说是没创意的平凡人吧,撇开小朋友一向是创意的代名词不说,熊孩子你玩这么大真的已经很有创意了……说是团队精神扑街的创意达人吧,孩子你单蹦儿在玩,讲团队精神没意义吧……后来我终于醒悟了,熊孩子代表的是……熊孩子他自己!
君不见熊!
孩!
子!
此三字已经够振聋发聩了,完全不需要深入挖掘了!
ORZ通观全程的话,大概讲述了两个道理:成年人就别玩玩具了真当”童心未泯“是啥好词啊以及虽说你创意很low但只要你不care坚持把每个low low的创意付诸实践有一天你会成功的……真的好励志的呢……所谓善恶有时终有报,熊孩子的小妹妹已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给熊孩子点烛)……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灭哈哈哈(掀桌四星都是给脱线的剧情和桥段的,虽然我脑洞很大但只要我不care坚持把每个脑洞挖得更深一点有一天我会成功的XD
我絕對可以算是玩LEGO長大噠孩子。
記得小時候總是天馬行空胡亂搭建房子。
新買噠LEGO也經常把圖紙撕噠爛七八糟。
各種玩具都能住在LEGO屋裏。
可長大以後每次一搭LEGO準保第一件事是找圖紙。
而且搭完就擱在一旁也不像小時候那樣拿起來想像各種各樣噠劇情玩耍。
似乎成長讓我們變噠一成不變讓我們變噠死板封印暸我們噠想像力。
對於成年人來說LEGO更多噠是一種記憶。
我們喜歡把它們擺起來作為展示。
可作為玩具它們是渴望被玩耍被擺弄噠。
本片應該是傳達暸LEGO噠眞締。
那就是LEGO從不被系列所局限。
它們都可以隨意組合!
不和諧也是一種美!
是誰將我們Building Master噠能力奪走暸呢?
是我們自己啊!
祗要妳願意它們隨時都可以囘來。
LEGO我又要玩妳啦!
打败极度地秩序接下来要打败毫无头绪。
你曾经创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突然有一天,你不再想创造,而是想要世界一直是你曾经创造出来的模样,并且不允许他人在这个世界继续创造,这时候你开始迅速地老去死去。
人们要造出新的乐高,就要将旧的乐高拆除来拼造,每人一个想法,最后可能将不复旧世界的完美。
每个人都可能会曾想过自己会不会是最特别的一个?
但可能实际上,大多数只有些许的不同,不会差太多。
从古至今也只有一个爱因斯坦,能跟他媲美的“巨人”也是凤毛棱角。
我们每个人的创意都很可能是完全对人类发展毫无助益的。
跟宇宙相比任何的人类创造发明发现也可能都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创造对于我们自己就是一切,所有人加起来可能就是全人类的一切,是我们眼下这个五彩斑斓,变幻无常的世界的全部意义。
前面還可以,老實說後面真人演的部分太做作了。太扣分。
乐高无共鸣,大英雄与背景音乐有点赞~~
“这一切都是真的,因为它押韵有律” 全片就笑了这么一下…要没最后真人出现,就是一很难get到点的闹剧…
我覺得很無聊ㄟ........
8/10。剧情设置精彩,加入了很多成人笑话在里面,情节搞笑、温情、还有大堆毁三观的恶搞,整体挑不出什么毛病,绝对称得上老少都开心。特别是后半段的奇葩联盟抗暴和塑胶大乱斗,瞬间找回搭建快感。法瑞尔客串的真人结合的部分堪称神来之笔,只是冷幽默实在太多了点,以至难免有些冷场。 @2014-05-23 11:39:42
虽然宣传的是美式主旋律价值观,但由乐高小人来完成,可爱到爆,而且几乎通篇很贱很冷,吐槽非常到位,nerdy得一塌糊涂。但结尾一煽起来实在不喜欢。蝙蝠侠最佳!
看完我想买结尾那个宇宙飞船。。。
对这类调调的确是不怎么感冒
极度低幼,乐高电影越拍越多,还都是高分。喜欢的人是不是有恋物癖啊?看到乐高就能高潮。
因为之前没有留意任何宣传,甚至预告片都没看过一只,直接导致坐在影厅里活生生的差点笑到断气。
就是一广告片
最后一句笑尿
沒有定格動畫ParaNorman細膩精緻的畫面;沒有Wreck-It Ralph伏線滿地峰迴路轉的劇本;沒有好笑的段子只有玩剩的悶笑點;最後還來合家歡般的「立新」橋段!只想說這只適合乾燥無聊透頂的爛星期天才會瞄瞄的動畫片。
陈词滥调
logo搭的景是挺帅的但人物真的是不习惯……整体就还好
陪男朋友看的,很不错的商业广告电影,定格动画的效果简直了,笑点也不少,Everything Is Awesome!
打鸡血的疯狂节奏。好莱坞【老生常谈】的话题:救世主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能成为超级英雄只因为相信自己能。到最后,其实只是一个孩子的奇异想象。
先抑了太久,后扬时也没什么惊喜了。观影感受甚佳,笑点连连。平凡人成救世主的故事。第6269人看过。
Everything is awesome,节奏太带感。动画一通恶搞,分分钟让你有WTF的感觉。虽然只是一部广告电影,但从中也能看出乐高玩具帝国扩大版图的强烈野心。创意趣味十足,想象力爆棚,塑料接缝特效简直逼真。
过于乐高 不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