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节@百老汇MOMA。I saw a tragic woman who's broken inside. She tried and tried to cope with the world, but only broke herself over and over again. PS:难以置信这次德国电影节竟然有手动马赛克!几部电影放映过程中都出现了。这部电影里有一次是女主的裸上身镜头,我特意回头看,原来是放映员拿着毛玻璃一样材质的东西遮挡在放映机前好几秒,于是整个大银幕都糊了,只能看到轮廓。这可真是开了眼了,在帝都看过这么多电影节/展,再血腥、色情的镜头也都一样放映,头一次遇到这样“文化自信”的“自我阉割”,我真是呵呵呵呵呵。
感觉若干年后中国也可以拍一部以“(2018年后)记者对范冰冰的专访”为主题的电影
德国影展。近两个小时真的很能拖,是如果不在大银幕我绝对看不下去的片子类型。
我真的不了解,也看不到什么。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和阅历和原因,感觉比江边旅馆差好多。
完全陷入了女主的情绪当中,她演绎下的Romy Schneider终身试图摆脱茜茜公主的枷锁,却在自己孩子气般炽热坦诚和充满挣扎的痛苦内疚中被两极撕裂。第一晚的酒吧戏最佳,不过最后以鸡汤结尾可惜了。
@MOMA德国影展 喜欢的原因是自身经历的共情,更喜欢的原因是它的克制和不令人沉溺。结构方面,一喜一叹息两段对比,"圆满采访“后各自被迫直视生活与关系”本质“后的失落,都极其呼应抑郁真意:并不是无法狂喜,而是无力承受癫狂后的失落。”你害羞且内向,却又需要不断展示于人,身处两极的感受如何?“”不好,但你只能这样,要么继续生活,要么继续发疯“。
我们对一个角色的强烈认同,可能会毁掉演员的一生!
是我的菜
她说我将会继续地好好生活,挣扎着找自我的出口,有多美好就多易碎,最后定格一幕几乎是揪心的痛。
格局有点小,带有浓厚的舞台剧色彩,非典型的传记片。女主角表演值得赞赏。
69#。年少成名,既是荣耀,亦是负累。罗密施耐德终其一生活在茜茜公主的阴影下,直至生前于基伯龙的最后一次露面。二十几年前的荧幕上是纯真善良,温婉迷人的茜茜公主;如今在幕后是家庭破碎,沉湎于酒精药物的中年母亲。但说到底,半世纪前的女星,又有谁在乎,也只有自己带着苦楚与无尽心酸,驻留在无人知晓的尘埃里,兀自神伤罢了。
德国电影节@百老汇MOMA。I saw a tragic woman who's broken inside. She tried and tried to cope with the world, but only broke herself over and over again. PS:难以置信这次德国电影节竟然有手动马赛克!几部电影放映过程中都出现了。这部电影里有一次是女主的裸上身镜头,我特意回头看,原来是放映员拿着毛玻璃一样材质的东西遮挡在放映机前好几秒,于是整个大银幕都糊了,只能看到轮廓。这可真是开了眼了,在帝都看过这么多电影节/展,再血腥、色情的镜头也都一样放映,头一次遇到这样“文化自信”的“自我阉割”,我真是呵呵呵呵呵。
3.5 中间很多无聊的废话,结尾拖沓无比,4个人物之间的chemistry呈现得很出色,要是剧作再精炼一些,整部片还能够前进一大步。
演技爆表
三日展现一生的人物关系,这个任务挑起观众对这个人的兴趣就成功了。3.5分。
吐了。虚假,贫乏。
拍这部戏女演员抽了多少烟
用黑白掩饰了沉闷
Warum so ernst?
Ich habe gekmpft,Und mir alles ertrotzt,Und was hab’ ich erreicht?Nichts!Nichts!Gar nichts!
希望节奏更加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