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真的对外国人脸盲,我看过权游和加勒比海盗4,然而既没有认出来龙妈,也没有认出来牧师…看了其他人的评论以后想了半天,觉得路跟龙妈一点也不像啊……我大概是凭借发型认人的,去掉银发和辫子就认不出来了……路是个傻大姐,为了帮父母分担家里负担放弃了上学,早早出门打工,干了6年的咖啡店倒闭以后,找了一个半年期的看护高位截瘫人士的工作。
男主威尔是个高富帅,在一个暴雨天出门一边打电话一边着急打车,然后被一个摩托车撞飞成了高位截瘫…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为了生命安全,不要一边过马路一边打电话!
路发现威尔想要安乐死,决心让威尔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两个人在一系列约会后暗生情愫,此时为路那个热爱跑步的男朋友送上一顶绿色的帽子。
看到这里我还以为是一个灰姑娘拯救落难王子的故事。
然后我就被打脸了,最后路跟威尔甜蜜kiss后,威尔十动然拒,果断选择了安乐死,并且要求路看着他死…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安乐死宣传片?
对于高位截瘫患者,残缺的活着不如有尊严的死去的意思????????????????
最后威尔给路的爸爸安排了工作,威尔死了以后,还给路留了一笔钱让她可以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看完以后感觉有点一言难尽……顺便龙妈的眉毛怎么回事?
动不动就变八字眉,权游里也没这样啊,这眉毛简直太喜感了…
两颗星给男主的肩膀,酒窝,和头发。
一颗星给Louisa关于伦敦女人那段话:说言不由衷的话,疯狂练普拉提,老公泡秘书,四十岁之后开始慢跑,买哈雷,最终心力憔悴地离婚。
(可是她经济自由之后不会也变成这种女人吗?
)这篇影评与电影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先声明。
是一篇关于男主角,和另一个女孩的随便谈谈。
六月中旬去约克附近的海边旅行,在市中心的小石板路上逛了逛,朋友在一间衣服店试衣服,我顺手拿了店家派发的卡片,正印着这电影的海报。
怎么说呢,男主角英俊的侧脸,在满街都是肥胖游客和炸鱼的英国北部直指人心。
上一次如此被英国男人的潇洒打动是在《one day》,最初和最后的镜头里,Jim Sturgess饰演的富家大学生Dexter,穿着黑色西装,衬衣领子松开,手插在兜里,斜着头笑看着Emma Molly远去的蹦蹦跳跳的背影,苏格兰夏天清晨的路灯一盏一盏亮起来。
他手插在西装里扭头走了,甩甩头发。
这种干净潇洒的气质,只有英国男人有。
往西去一点,爱尔兰人好像时刻在自卑着什么,而美国人我始终认为在风度气质上还差欧洲人许多。
往东去,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精致五官里,夏天衬衣外搭的开衫,围巾,黑框眼镜,胡须里,总揉着点矫揉做作。
而我以前是看过Sam Claflin的电影的。
他与Lily Collins演的《Love Rosie》,再典型不过的针对高中女生的chick flick,我没有看到结局就弃片了。
还有加勒比海盗4里的传教士Phillip Swift,爱上了小美人鱼,最终得到人鱼的吻沉入大海,死亡和永生也没有太大区别了吧。
今再看这部《Me before you》,Sam穿着亚麻衬衣,肩膀宽厚,好像总是在微笑,却是微笑而忧郁的人。
让我想到一个曾经泛泛之交的在公司afterwork上见过几面的男孩,毕业于法国最好的工程师学校,像许多学数学的男孩一样来投行实习,喜欢穿花呢西装,对人很冷漠,很古怪,可是大家一照照片,他总是马上嘴角上扬,深深的酒窝。
照片里他总笑得那么开心,于是你觉得他其实是不开心的。
我在他身上发现:1.他很适合在投行工作。
2.He's happy when he's unhappy.像Mark Baum一样。
去Youtube搜Sam Claflin,你会看到Net-a-porter网站2014年给他和Lily Collins拍的一段视频,那时的Sam刚刚结婚一年,Lily那时到现在都是单身。
灰色视频的第一个镜头里,Lily躺在Sam腿上,他抚摸她的头发,无名指上的戒指横贯在两人中间。
他太太Laura固然是美丽的,却是那种看过会厌的美丽。
Sam说,我见到Laura,就知道自己要娶她,她让我想到我妈妈,我一直在寻找的人。
Laura知道吗?
不知她会怎么想。
如果一个人娶我是因为我让他想起他妈妈,我大概是不会开心的。
Lily是另一个类型的女孩子,她算是美国人,活泼爱笑,视频里剪着一头温柔微卷的短发,挡过侧脸,五官孩子气,举止却很性感,穿着oversize的毛衣和牛仔裤盘腿坐着,她让人想起《布拉格之春》里Lena Olin演的萨宾娜,五官和性格都像,二十年之后她大概就会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黑发黑眼睛女人,脸上有永远的倔强、戏谑和一丝孩子气。
视频里她娇小,坐不上窗台,Sam抱她,她自然地搂住他的脖子,亲昵无比。
他们俩跳舞,大笑,勾肩搭背地走路,如果这都不算爱。
视频里Lily说Sam是一个让人意料之外的绅士,外表英俊内心保守的老派英国男人。
他当然是。
他出生长大于英格兰东部诺福克郡海边小镇(看了一眼这次脱欧投票的结果,Sam的家乡Norwich镇是全郡唯一选择留在欧盟的),小时候最大爱好是踢足球,爸爸是会计,妈妈是教员,全家四个男孩。
他不是卷福抖森那种trendy London boy。
所以当然会早早结婚,生子,选择一个像自己妈妈的女人,而不是让人捉摸不透的Lily。
Sam和Laura的儿子去年十二月出生,他们住在伦敦西郊的chiswick,平平淡淡的一个区。
初为人父的他可能忙着当爸爸,不太想起Lily了吧。
再一次,我想起身边(大多数是公司里)的许多英国男人,他们中不乏英俊潇洒者,却都似乎平淡地活着,认为自己再平凡不过,从不为自己的外表snob(事实上英国人都不怎么snob),一丝不苟地工作,早晨夹着一份金融时报来上班,午餐吃三明治,fish and chips,各种beans,办公桌上只放一个木相框,里面是一对小儿女的照片,一年四季都西装革履,样式单一,周一到周四是淡蓝色或白色衬衣,配深色领带,周五穿呢子西装,有时候下班匆匆喝一杯啤酒,和永远在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或撩妹谈情的法国男人太不相同。
度假最远去所谓“法属里维埃拉”,意大利和加纳利群岛,晒成龙虾样回来。
如题,这不是一篇影评。
愿明天周一上班的Jubliee line上遇到许多许多Sam Claflin。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一句话,爱情是自私的。
各类影视作品中,男女主若是为了彼此的爱情耍手段,那么便会有观众高呼好腹黑好霸气好女王范儿,观众往往代入男女主希望他们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哪怕彼此折磨遍体鳞伤都不要放开对方的手。
轮到苦逼的男配女配,一般要在释然之际加上一句ta的幸福才是我最大的幸福,以备胎的光辉完成谢幕,这样才会得到观众一句赞赏。
这些老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太无私这辈子只能在别人的爱情里当配角。
区别于市面上主基调的影视作品,这部电影讨论的确是爱情的另一面,也就是爱的无私。
你爱的人,不管是恋人还是家人,他活的生不如死并希望能够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会选择要求对方忍受痛苦熬日子,还是顺从他的想法允许他结束痛苦?
很艰难的选择,当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遇到这样的境地。
但是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此刻就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陷入热恋的女人往往把未来憧憬的很美好,觉得只要心爱的人活着就有希望,哪怕一辈子如此,她就像这六个月一样照顾他也可以走完一生。
那一刻我打赌她已经忘记了男主的瘫痪是一辈子无法治愈的,也忘记了过去的六个月男主因为小小的感冒咳嗽有多少次徘徊在生死的边缘。
但是男主人公却十分理智,他明白活着并不意味着希望,而死了却可以意味着真正的解脱。
我记得从前看过濮存晰大叔主演的一部影视剧。
那个故事的男主因为自己得了艾滋病,于是计划雇佣一个急需要钱的射击女运动员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
两人毫无意外的相爱,男主的想法搁浅,最后病死在女主的怀里,最后一句话就是活着真好。
这部剧的结局大概是我们主流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了,宁可病死也不能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算是绝症,就算一天更比一天痛苦,也要咬牙活到最后一刻。
这当然是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但当病人不再愿意折磨自己慰藉别人的时候,身为家属的我们,是否也能够选择尊重对方的选择,放手成全他呢?
很难,真的很难。
每一部安乐死题材电影都告诉我们,这种无私是一种很煎熬很难的抉择。
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做不到坦然的面对死亡,更何况能够做到坦然的面对至爱之人主动选择死亡。
……微信公众号:电影那件小事……
#遇见你之前#我喜欢最后一段话:我希望天气晴朗,希望你大胆的活,积极上进,别过于安逸,你深深的留在我的心里,从你第一天走进我房间,你甜美的微笑和奇异的服装你那些糟糕的笑话你完全掩饰不住自己每一丝的感触,不要过于想念我,我不想让你伤心,只要你好好的,好好活着,我会陪伴你走过今后人生的每一步,爱你的威尔~爱情再美好,即使是每天清晨醒来的唯一原因,也挽回不了一只折翼的雄鹰对自由天空的向往……电影的主旨就是“我们有缘无份,我只要你好好的……”真得会看哭……男主真得很帅……英伦腔好好听……愿大家都能找到那个即有缘也有份的那个人……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戈特先森(id:mrgoater)我曾说啊,爱情是改变一个人最好的灵药;但是,事实是,只有是那块料的人才能被改变。
比如说这部电影的女主角露露。
先说说剧情: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傻白甜如何搞掂瘫痪高富帅的故事。
事实上,在前期故事也是这么发展的。
长着奇怪眉毛,穿着土气的露露成为了小镇城堡“堡主“儿子威尔的贴身护理,后者因为车祸而全身瘫痪。
威尔刚开始对露露的出现非常不屑,直到某一天露露用傻白甜气质治愈了男主的忧郁型中二病。
在看了一部法国同性恋爱情动作戏后,两个人的感情火速升温。
故事的转折在于,露露无意获悉了威尔计划六个月后选择安乐死一事。
她用尽办法:带他去看赌马,听音乐会,参加她的家庭生日聚会……只为了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在一次浪漫的海边旅行时,两个人在狂风暴雨中接吻。
但威尔告诉她,他依然会选择死去。
在可想而知的悲壮气氛后,露露接受了威尔的选择。
——————UNHAPPY END—————————在故事的后半段,我对两个句子印象深刻。
都是威尔说的。
“我只想做一个刚刚和红裙子女孩听完交响乐的男人……几分钟就好。
”在瘫痪前,威尔是个热爱生命,热爱冒险,极具魅力的男人。
他坐在巴黎的巴黎的街头上,法国美女会向他暗投秋波;他喜欢运动和刺激,会滑雪,潜水,录制#野人威尔生日集锦#。
即使是在瘫痪了之后,他依然保持着毒舌/吐槽的幽默感,惹人喜欢。
然而,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
他只是坐在生和死的中间而已。
这时,露露用一种弱者才具有的,不管不顾的气质冲进他的世界,在一片荒芜中种上了向日葵。
但她什么都不懂,需要他带领她体验一切;而他什么都做不到,却在她身上找到了生活延续的可能。
简单说,他需要她需要他。
在露露面前,威尔变回了那个帅气聪明的霸道总裁,或者说,找回了那个鲜活的心灵。
他甚至会像个少年一样吃醋,对露露的男朋友说,“你很幸运,因为你的女朋友很会擦背。
”当两个人衣着帅气的从音乐会回来时,威尔那种懵懂而又浪漫的心悸也回来了。
暧昧过的人都明白,单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与众不同的。
“你大概是我早上醒来的唯一原因。
”说这句话时,两个人在海边旅行。
那时威尔已经决定,用这次的旅行为自己的生命/和露露的未来画上句号。
是夜,两个人在电闪雷鸣的房间里接吻。
第二天夜晚,威尔告诉了露露他的决定。
在关于死亡的句子里,我最喜欢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的描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从一开始,威尔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他是如此热爱生活,以至于爱情也无法改变他此刻的绝望。
而遇到露露是整个死亡计划中的一个意外:她天真无暇,隐藏着同样热爱生活的心。
从两个人的相遇开始,露露就代替威尔,延伸生的那一部分。
直到她彻底成长,蜕变。
露露的姐姐说,在遇到他之前,你一无是处。
没有稳定工作,长相不够漂亮,不会潜水,没有听过音乐会,没有去过巴黎。
这些在遇见威尔之后全部实现了。
她告诉威尔,自己曾考上了时尚专业课程,却因为家里穷而放弃了。
那双小时候喜欢的,非常难看的大黄蜂紧身裤便是露露的梦想寄托。
而这份寄托,也由威尔在她生日那天,从天空拽到了人间。
当她身着这条并不合宜的紧身裤,在巴黎穿着优雅地买一瓶适合她的香水,策划旅行,学习时,她从威尔指引的影子,变成了真实的露露。
你看,在他们相遇之后,威尔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露露找回了自己。
他们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似乎一切都变了。
最后是我最喜欢的场景:威尔带着露露来参加前女友的婚礼。
不顾周围人的目光,露露坐在了威尔的轮椅上,两个人恣意地舞蹈,画面天旋地转。
想到威尔的决定,想到他们的结尾,再回想他们幸福的笑容,在我看过的男女共舞的桥段中,无一可媲美这一幕的温柔动人。
给你的爱永不保留,永远停留。
《遇见你之前》影鉴(文末链接有一封男主给你的信) PS:首先这部电影,我看了194遍,是的,没错,这部电影我是画着 正 字看的。
在最初看第三遍的时候,我就有预感我会复刷这部电影,所以就留了个心眼。
对于一枚金牛🐮这点也不足为奇吧。
电影和书籍是一样的,好书读万遍义自见,电影看多了认识会深刻一些。
由于过分细致,还请没有看过影片的同好看完电影再来阅读。
在书写影评之前,我也稍微领略了其他观影者写下的关于《遇见你之前》这部电影的鉴赏。
或许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讨论社会阶级或者真爱的意义,很奇怪的是会有一部分人给予电影大量的吐槽点,个人觉得给予这样评价的观影者或多或少没有欣赏到这部电影的灵魂奥义。
人各有所想,有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对于这部佳片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浅见,还望各位同好多多指教。
电影概述:《遇见你之前》男主威尔之前是一名热爱生活挑战极限的银行家,高富帅,因为车祸导致高位瘫痪,余生只能在轮椅度过;女主露易莎的家庭温馨美满却不够富裕,于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在一家咖啡小店的做服务生,因为小店倒闭而失业。
机缘巧合露易莎成为了威尔的专职护理。
威尔饱受病痛折磨和精神世界的反差答应父母再多活六个月,并签下了服用迪尼塔安乐死协议。
为了改变威尔决定,露易莎放弃了和相处7年的男友生活,在威尔父母的支持下,露易莎制定了一张心愿表让威尔重拾生活的信心,然而在旅行的最后一天,已经相互释爱的两个人因为威尔并没有改变主意让露易莎计划以失败告终。
威尔临走前和露易莎在小屋的生离死别让人痛彻心扉。
威尔走后露易莎按照威尔的嘱咐,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一个永远都会有威尔陪伴的生活。
人物点评:露易莎·克拉克:我相信看过电影的各位同好都会喜欢女主露易莎·克拉克这个角色,极其夸张的戏剧式表现手法,将26岁的露易莎善良纯真,甜蜜可爱,无脑简单,热心细致完美展现。
每一个画面都能找到她甜美的微笑,她的一颦一簇,一举一动会萌到我们,也会有很多笑点,当然更多的是沁人的暖意。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不得不佩服扮演者艾米莉亚·克拉克高超的演技。
(小编特别喜欢她的眉毛)威尔·特雷纳: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从一个阳光自信,健康积极的高富帅变成了一个封闭自卑的孤独病人。
中国有一句话: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或许正是因为威尔高位瘫痪,使得大脑能够更清晰的谂思人生,由此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细腻有心的男人,那年他31岁。
帕特·里克:女主露易莎的男朋友,痴迷运动健身的私人教练,头脑简单,对健康生活的积极性达到了自我的高度,内心世界里几乎认为露易莎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分不清什么是两个人的爱情。
虽然过于自我,但是也能看出帕特并非是没有修养的运动健将,因为他并未动粗!
电影申义:1.帕特·里克和露易莎·克拉克的分手这是一个爱情观的演绎。
为什么帕特和露易莎谈了7年的恋爱却没有走进婚礼的店堂?
影片中露易莎说过“i’ve never hate anyone 我从未讨厌过任何人”我们能够感觉得到露易莎是一个善良热心的女孩儿,在两个人的爱情世界里,如果女孩儿从未提及到结婚,只是一味接受和坚持,大概这个重任理应让帕特担当起来。
让两个人走向决裂的原因细致的观影者或许会找到答案:①关于帕特和露易莎两人的假期旅行,帕特定在挪威只是为了自己想和朋友组团参加“维京铁人三项”。
帕特有考虑过露易莎的感受吗?
②两人去河畔电影院看电影,露易莎明显想看西班牙语有字幕电影,然而帕特自我的购买了两张威尔法瑞尔的电影,帕特你有看到露易莎当时失落的表情吗?
③露易莎的生物礼物,帕特送了一条极其个人主义的项链,这是多无脑的礼物,再看看威尔送的礼物。
女人的内心是敏感的,谁用心谁温暖,帕特懂这些吗?
④两人就餐完后,帕特看到露易莎为威尔制定的心愿表,帕特一片无礼言辞气急而走。
帕特有关心过露易莎的工作吗?
有在意过露易莎的生活吗?
最主要的是帕特信任她的挚爱吗?
满满的抱怨和疑虑,这根本就不是爱情。
2.威尔·特雷纳和露易莎·克拉克的爱情谁说没有柏拉图式的爱情?
电影总长110分钟,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戏份只有不到30分钟,但我确定大部分的观影者都会表示满足,因为足够温暖,那是真情:①如果已经看过此影片的你,大概会想到,电影从头到尾男主和女主之间都没有一句“i love you”取而代之的是“if you want me to”。
我只想问:温暖吗?
深情吗?
②威尔生病,晚上8点半外面下着大雪,只剩下露易莎陪伴。
威尔:“你不是应该回家了吗?
”露易莎:“你必须得陪我”。
③为威尔剃胡须,两人无言的对视,以及露易莎天真的微笑,谈过爱情的人知道,那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品味。
④婚礼场景中,露易莎坐在威尔腿上,威尔对露易莎说:你大概是我早上想醒来的唯一原因。
对于威尔来说,这是积极面对生活的唯一希望,这是每天能够自然微笑的理由,这是对露易莎最绅士的表白⑤有一种吻,刺骨的深情。
威尔卧床准备安乐死,露易莎靠着他两人从嘴唇接触,到深情拥吻,简直要命。
读者你谈过爱情,你知道与真爱拥吻是什么感觉!
3.四个男人的哲理威尔·特雷纳:影片男主人公 史蒂芬·特雷纳:威尔的父亲伯纳德·克拉克:露易莎的父亲 帕特·里克:露易莎前男友 四个男角分别代表这两种身份:父亲和丈夫,一个是家庭责任,一个是恋爱责任。
帕特是失败的,正是因为他没能意识到七年之恋自己背负的责任;威尔是幸运的,一场车祸让他懂得了珍惜当下,爱之深切也要结束与露易莎的美好,这是一种勇敢的担当,是成熟中的魄力。
如果你是一名身患绝症的男人,你会如何对待你深爱的女人呢?
父爱莫过于包容理解,伯纳德对露易莎的包容,史蒂芬对威尔的理解,然而如果两个父亲如果不懂得威尔的选择,伯纳德最后还会对露易莎说“you still have time”吗?
史蒂芬会怒对威尔母亲道出“whiting him,supporting him, loving him”。
这正是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它所传递的高尚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正常反应,但就是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和自然,往往在人的内心会被轻视或者遗忘。
两位父亲对威尔的理解也暗地里诠释了男人的责任感。
与之相对的确实两位母亲的反映,并非说女人不懂责任,只是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罢了。
4.露易莎不满威尔自私的选择 相信有很多观影者看到这里都不禁潸然泪下。
露易莎的所付出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威尔想要将这一切都结束,痛心的同时是否有真正的体会威尔的意思?
直面来讲,威尔饱受着病痛折磨,首先是无法治愈,其次是两年之内患四次肺炎,上一次差点要了他的命,正如威尔自己说的:我不能绑住你,我不想让你错过那些别人可以给你的东西。
真正的爱不是拥有,而是成全。
如果要说自私,露易莎执意要改变威尔的选择岂不也很自私?
为什么片名叫做《me before you》?
两人相遇之前再到两人遇到之后,都发生了变化,威尔并非是要结束,而是想让美好定格。
举个例子,发芽,开花,结果是一个很美好的过程,如果果实开始腐烂了那就会被扔掉。
威尔和露易莎经历了美好的过程,所以威尔安乐死以后留了一封信给露易莎,留给露易莎的是崭新的生活,一个永远都会有威尔陪伴的美丽人生。
影片悬念:1.帕特和露易莎分手后,对于露易丝失落的画面仅仅4秒 影片中,两人分手后,看得出露易莎很失落,如果展开联想,露易莎会躲在被子里哭泣,她一定伤心透了,她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善良,毕竟她在咖啡小店做服务生一做就是六年。
从拍摄手法来讲,如果有露易莎难过的画面无论是过度衔接还是情节处理都不难,然而编剧毅然省略,绝非是想淡化感情色彩,而是从意识中激发观影者对两人决裂的深思,以此突出帕特和露易莎两人的性格特征及对爱情的认识。
2.艾莉西亚(威尔前女友)和威尔分手只是因为威尔高位瘫痪?
很多看过电影的同好会吐槽威尔前女友太薄情太现实,评论说艾莉西亚对威尔不是真爱,或许这是原因,但只是其中之一。
威尔遇事之前可谓是真正的高富帅,身份显赫,才华出众,英俊帅气,还会那么多的技能,撩妹技术绝对不是一般的,请问加入你的男朋友是个花花公子,跟你在一起还不停的想着撩别的美女,你会怎么想?
这也是为什么露易莎第一次坐在威尔腿上,威尔说自己曾经就是个混蛋的原因。
何况威尔遇事之后那样的自闭,还怎么给予艾莉西亚温暖的陪伴?
所以原谅艾莉西亚吧!
3.威尔安乐死前,让露易莎打开门,露易莎看到了什么?
一扇白色的门外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景会让露易莎眼睛一亮?
威尔也是别有一番用意。
电影中,门被打开后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鸟语花香的场景。
威尔之前带露易莎去了城堡高出,露易莎说这也是看过最美的风景,威尔否决她说因为你没有看到过更美的风景。
言外之意就是说露易莎是井底之蛙,没有足够广阔的视野,威尔内心知道,这么好的女孩儿值得拥有更好。
当然,在《me before you》原著中这样写到:我透过窗户看向蔚蓝色的瑞士天空,然后告诉他一个有关两个人的故事。
两个本来不会遇见的人,两个一开始不喜欢对方的人,最后却发现他们是世上唯一可以彼此理解的人。
我告诉他他们冒过的险,去过的地方,我从未期待会看到的东西。
我让他想象令人震惊的天空、彩虹色的海,充满欢笑和无聊笑话的晚上。
我向他描绘出了一个世界,一个远离瑞士工业区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仍然是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向他描绘了一个他为我创造的世界,充满奇迹和可能。
所以打开门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门是威尔想要告诉露易莎,你需要的是开拓视野,需要的是放飞自己去一展宏图,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非一扇白门,是露易莎对生活憧憬的心门。
这也是为什么威尔走后留下了一笔钱,让露易莎不要安于现状,勇敢的去生活。
《遇见你之前》看似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却有着引人深省的哲理,这绝非是一部画面电影,也并非是一部感情用事的催泪片,片名“me before you”真正的含义是“me after you”。
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体会,只希望这样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得到更多观影者的认同。
一部好电影犹如一本好书,一本好书正是一种人生。
茫茫人海如果你也是一名用心的观影者,我乐意与你一起分享。
QQ:773176512另外,如果有同好喜欢这部电影,想看原著(中文版)的也可以加我QQ,我也愿意与之分享。
这篇影评我重新更新了,下面是链接:看了194遍以后我突然想删影评了
“我26岁了,还是搞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丢掉工作以前,我压根儿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觉得我十有八九会跟帕特里克结婚,生几个孩子,住在与我家只隔几条街的地方。
”─ 露·克拉克这是一部特别催泪却很甜,看完后令人久久回味的电影,影片在爱情故事的框架下,有苦中带甜,泪中带笑的甜甜浪漫,更涉及了爱、死亡、离别等主题的探讨。
疫情期间,再次重温,有一些感悟和心声,想和你分享。
影片由《权力的游戏》中的“龙妈”艾米莉亚·克拉克 (饰露·克拉克,以下简称克拉克)和《加勒比海盗》、《饥饿游戏》中的男神山姆·克拉弗林 (饰威尔)联袂演绎。
电影的同名原版书籍《遇见你之前》也非常受欢迎,据说在外网的评分甚至超过了《无声告白》和《岛上书店》。
基本是一个人看完雀跃着告诉另一个人,一个人再告诉另一个人的状态。
正如美国著名的女性月刊《奥普拉杂志》评价地那样,“一段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爱情,阅读本书就好像边吃糖果边掉泪般令人心碎。
”1 他们本不会相逢,六个月的相遇却足以改变一生电影伊始,我几次被克拉克逗地咯咯笑出声来。
威尔冷漠的表情,不苟言笑的冷幽默,也令人忍俊不禁。
这两个人,反差如此巨大,对比也如此强烈。
可是克拉克从未放弃,也丝毫没有受到一点打击。
每天,她还是穿着一身不同但古怪奇异的服装,脸上洋溢着甜美温暖、可爱明艳的微笑,站在威尔的门口,活泼地打招呼“早上好。
”就在不知不觉中,她一点一点地在打开威尔紧闭的冷漠悲伤的心。
威尔再也无法对这个女孩嗤之以鼻,再也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了。
他们的第一次友好的互动应该是在那个下雨天,两个人一起看碟。
看完后,第一次,威尔竟然主动开口和她聊天了。
而且主动提出,外面天气晴朗了,我们出去换换空气。
第一次,威尔笑了。
笑得很开心。
这也许是他四肢瘫痪,坐上轮椅以来的第一次开怀大笑。
也是第一次,威尔主动开口说了很多话。
这个女孩,就这样偶然闯进了威尔的世界,在威尔封闭悲伤、暗无天日的世界里撕开了一道裂缝,阳光开始照进来。
她在不知不觉中敲开了威尔孤独绝望的心门,唤醒了威尔如同行尸走肉般的躯壳,重新去感受生活里的爱和温度。
玛格丽特·杜拉斯曾经这样说,“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肌肤之亲,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爱的确是人世间最美好纯真的感情,爱情的萌发也许是电光火石的一见钟情,也许是慢慢相处后的两情相悦。
在不经意间,两颗心不知不觉地开始靠近,偶然中也有必然,浪漫的情愫就这样产生了,是的,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一个是茶房女招待,自卑中带着活泼,一辈子生活在封闭的小镇上;一个曾是金融精英,日常工作买卖公司,业余生活是翻越乞力马扎罗山和峡谷攀岩,桀骜又固执,是在天空的鹰。
”是的,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的两个人,相爱了。
《茶花女》里的亚芒和玛格丽特, 《刺猬的优雅》中的小津和勒妮, 《梁祝》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曾经见到同样动人心弦的爱情。
爱就是如此,在爱的天平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爱不分身份,地位,成就和国界。
每一个你都很珍贵,在爱面前,不用自卑,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与你契合的“齿轮”来与你命中相遇。
2 我爱你,你是自由的!
关于爱和失去,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然而,一切慢慢笼罩着一股悲伤的气息。
大家开始心照不宣地知道,威尔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不远了。
威尔答应了一个再活6个月的期限。
然后他准备以安乐死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他的决定,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的这个决定。
曾经,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他聪明,为人可靠,他有一个美丽漂亮、人人羡慕的女朋友,他出身富裕,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曾经的他,热爱生活,是一个运动健将,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尝试的,用365天不重样的五彩斑斓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可以自信地说,没有人比他的生活更精彩。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顺理成章。
可是因为一场事故,一切都变了。
他成为了一个只有头部可以活动的瘫痪的人。
他要吃各种药,没有康复的可能,犯一次肺病,就可能要了他的命。
他无法忍受自己继续这样的生活。
如果不能自由地伸展生命,如果再也不能做自己要做的事,也许不如结束,既然生不如死,那就痛痛快快地,也不给亲人带来负担。
克拉克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不想看到一个人就这样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想了各种法子,各种玩法,想让威尔重新热爱生活,对生活留有眷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
最后一次,他们一起去旅行了。
这是一次浪漫而温馨的旅行。
互生情愫的两人在旅行中终于互诉衷肠,彼此表白了心意。
也许这次旅行也是威尔与世界的告别,旅行结束后,威尔就将离开这个世界。
克拉克感到心灰意冷,伤心欲绝,亲眼看到自己心爱的人离开这个世界,自己却做不了什么,此时的露,该是多么的悲伤啊。
如果按照“俗套”和“正常”的剧情,威尔会因为爱的人,会因为爱,而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放弃结束生命的想法。
可是,威尔走了。
克拉克和威尔见了最后一面,看着两个相爱的人马上就要阴阳两隔,我的眼眶禁不住地湿润。
原来编剧的“高明”和良苦用心就藏在了故事里。
“死亡,这个我们用尽一切力量向它的反方向奔跑的黑洞,威尔却主动地往前走,顶着身边所有人同情的,愤怒的,悲悯的目光,哪怕还有家人和克拉克的爱。
”在追逐黑洞的过程中,死亡是最轻的,最沉重的是和所爱的人告别。
“我拉过威尔的手,我突然觉得我永远都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与世界强烈相连,与另一人强烈相连。
”─露·克拉克选择以安乐死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威尔的决定,也是他的选择。
爱是一种陪伴和守护,同时也是一种尊重和成全,我不想用爱的名义来束缚和捆绑你,更不想看到你痛苦地活着。
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
就像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
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
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
你也飞吧。
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我从未企图杀死自己的儿子。
我要给我儿子一些可以欣赏的东西,我要悄悄告诉他,四季更迭,万物枯荣,但是生活在继续。
我们都是一个伟大循环中的一部分,只有上帝才能理解其间的原理。
”─威尔的母亲“我希望他活下去,如果他想活下去的话。
如果他不想,强迫他坚持下去,你,我─无论我们多么爱他─我们不过成为另一个可鄙的家伙,剥夺掉他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护理员内森威尔选择以保留尊严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活下来的爱他的人是要承受的那一个。
在死亡和离别面前,悲伤反倒是一种最轻的情绪。
如果经历失去的时候会那么疼,那为什么还要去爱?
生而为人,我们需要爱和被爱,爱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完整,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曾经有一项对弥留之际的人的调查,当问到人们有何遗憾之事或是如果有机会可以重来希望做的事情时,他们提及最多的遗憾是这五件事:我希望能够有勇气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按别人的期望生活。
我希望自己工作别那么努力。
我希望能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希望我能与朋友们保持联系。
我希望能让自己更快乐。
终有一天,我们会突然醒悟到,生命中真正重要和令我们珍视的东西,是发自内心的爱和真诚;是我们陪伴家人和爱人的时刻;是我们珍贵的善良和良心;是被我们忽视的快乐;是下班后那一碗温热的面;是深夜为你亮着的那一盏灯。
正如电影《无问西东》里说的,“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
”希望这一天,不要来得太迟。
因为人生经不起浪费。
死亡和失去是我们必然要去面对的人生课题,当这一刻来到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明了了爱和生命的分量。
失去让我们更加懂得活着的意义,懂得珍惜,懂得爱的真谛。
这次疫情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感动和心碎的时刻,感受到了人生无常,更让我们明白了那些习以为常的日常的美好和珍贵。
逝去的人去了天上,活着的人更要珍惜,好好活着。
3 真正的爱,是让彼此都变得比从前更爱自己;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克拉克坐在巴黎的咖啡馆,读着威尔留给她的信,这正是威尔说过他想再来一次的地方。
“克拉克,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应该已经过了几个星期了。
如果你遵照指示,你现在应该在巴黎。
坐在那些永远不平整的人行道上。
我希望天气晴朗,在右手边的那座桥对岸,你会看到阿蒂仙香水店。
去试试“蝴蝶极致版”那款香水,我一直觉得那款香水很适合你。
有很多话我想说,但没法说出来。
因为你会情绪激动,不会让我把话说完。
”克拉克的眼里含着泪花,但她嘴角扬起了甜美的笑意,她的笑容还是那么的明艳,灿烂。
“不要经常想念我。
我不想让你伤心,只要你好好的。
”“只要你活着。
我会陪伴你走过今后人生每一步。
”“爱你的威尔。
”真正的爱是让两个人都变得比从前更爱自己,令彼此发现更好的自我,发掘出内在更闪光的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
遇见克拉克之前,威尔是一个沉浸在黑暗的世界,每天和死神挣扎,用冷漠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人。
他的世界就是他的那个小房间,他每天都坐在轮椅上。
他每天都活在痛苦中。
他的房间里没有阳光。
他的生命里也没有一丝阳光。
遇见他之前,克拉克是一个因为前雇主的咖啡馆倒闭,刚刚失业的人。
一家人正等待着她赶紧找到一份工作,来养活这一家人。
他和她遇见后,他们的生活慢慢发生了变化。
六个月。
克拉克没有改变威尔离开这个世界的决定。
但她给了他身体瘫痪后最多的快乐,最多的笑声,这世间最珍贵最奢侈的真爱。
而克拉克,将带着这份爱,继续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威尔对克拉克说,“大胆地活,克拉克。
”克拉克终于勇敢地离开之前桎梏她的家庭,走出他们家乡的小镇,走向世界。
威尔对克拉克说,好好活着,带着我们的爱、希望与坚信。
克拉克,你应该去开阔眼界,去尝试你没做过的事情,人生只有一次。
是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看见克拉克自信美丽的微笑,威尔也会很欣慰的。
克里斯多福·孟 在《亲密关系》中,说过“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亲密关系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当你都在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时,你的伴侣对你说,亲爱的,不要假装你不知道你可以做到,请做你自己,你真的很棒!
影片中,威尔和克拉克一起去听音乐会,一向奇装异服的克拉克勇敢地穿上了一件红裙子,就是这件红裙子,不仅惊艳了威尔,也惊艳了屏幕前的我们。
克拉克焕发出的自信和魅力令威尔心神荡漾,她的光芒也让全场的人无法移开目光。
与其说红裙子是克拉克的盔甲和战袍,不如说那一刻,克拉克“看见”了自己,发现了自我,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如此自信和有魅力。
写在最后张德芬说过,”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当你出发去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
祝愿你的旅程,正如古希腊卡瓦菲斯在《伊萨卡岛》这首诗的开篇里所写的那样,“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最后,也借着威尔对克拉克的鼓励,对亲爱的你说:生命只有一次,去探索各种可能性吧 !
趁生命还来得及,去勇敢地爱吧!
去和形形色色的精彩和失败打交道吧!
因为,限制你的人生可能性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你自己。
小露,是一个年轻的小镇姑娘,在一家商店工作,她第一次出场时,还跟父母住在一起。
相比之下,威尔则过着十分优渥的生活直到一场事故之后,他从脖子以下瘫痪了,小露后来成为了他的护工。
威尔最初的时候很痛苦,也很尖刻,并且总是在自怜。
而小露带着他去马赛,跟他一起看国外电影,深夜忏悔时蜷在他身旁终于把他从自己的壳里拽了出来。
两个人变得亲近之后,威尔却要面对是否要接受安乐死的抉择。
原著故事过于催泪,影片在改编上有所缓和反而效果更佳,艾米莉亚的表演值得称赞,虽然有时显得过于呆滞,但还是能感受到角色的真诚,充满善意且制作精美的催泪爱情片,即便其中一位主演的演技拖了后腿,两位主演的表演都太过激烈,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化学反应,并在冒险中透着可爱。
结尾部分真的很感人,爱你,就是尊重你。
To live boldly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To live boldly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仅仅因为这句话找到了这本书来看,又翻到了这个电影并不想把这个当做一个爱情片来看,一个意外瘫痪的高富帅,一个单纯笑起来可爱的小镇的不算少女的姑娘,什么两个人互相拯救了彼此温暖了内心的故事。
真实的生活比电影更戏剧性,也更残酷也许更温暖。
你无法去体会一个热爱运动,热爱生活,前途无限的人忽然失去行动能力,失去未来,失去所有掌控性内心的绝望。
你不是对方所以无法理解对方为什么那么坚决的只是为了父母活6个月,然后有尊严的平静的去到另外一个世界。
当威尔看到小露受困于家庭的压力放弃自己想去的学校想学的服装设计的时候,是否他想到了受困在轮椅上面的自己?
当小露被威尔影响发现自己原来喜欢带字幕的电影,自己穿红色的裙子很好看,自己除了现有的生活也是有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我更愿意把这个看做两个受困于生活和身体压力下的人,互相取暖互相给与对方快乐和勇气的一个陪伴的旅程威尔问小露在下班之后干些什么,小露搜肠刮肚地说:i spend time with my family, i um um go to pub, i watch tv, i watch patrick running, i read a bit, i like clothes...i don't do much, i go to work, i go home, that's it. 威尔说“你的生活比我的还平淡”比一个高位截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看电影,看雨,回忆自己过去的人还要平淡。
可是小露难道不知道吗?
如果小露是一个对生活没有热情的人她不会用心的按着自己的风格去进行装扮,可是生活对于小露来说太多的无可奈何。
威尔为什么要答应父母活6个月,不也一样是亲情下的无可奈何吗?
所以你看编剧安排了这样的两个人相遇了,双方互补的特质给了对方生活的新鲜感和希望
但是我爱的是并没有到最后来一个happy ending,什么王子和灰姑娘从此生活到一起了,生活哪有那么简单?
编剧还是让威尔执意安乐死,编剧也安排了虽然小露一开始无法接受还是去陪伴威尔人生的最后一刻。
这才是真实却也绝望的人生,亲情,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对于一些人来说自由和尊严,活出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
编剧让小露在电影的最后穿着不在村姑打扮的白衬衫,合体的裙子,威尔送给他的生理礼物在法国的街头咖啡店,买到适合自己的香水,威尔告诉她:
最后,愿你我都能可以live boldly,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很不幸的巧合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因为一场意外造成脊髓损伤,高位截瘫。
更不幸的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不是夸大其词为了赚眼泪的不能走路而已,而是真正意义的连手指头都不能动的那种高位截瘫。
出院前专业机构给我的伤残鉴定只有十四个字“高位截瘫,一级伤残,完全依赖护理。
”但是这区区十四个字却逼得人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还有活着的必要吗?
对于安乐死问题讨论的电影这并不是第一次,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深海长眠》算是一部经典。
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还很小,还是活蹦乱跳的,当时根本没有理解影片里表现出来的痛苦,当然这种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
后来在住院的时候又特意找人帮忙找到这部影片重看,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里面的男主角在坚持了26年之后,依然一心赴死。
对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人来说,要时时刻刻直面生活中吃喝拉撒的尴尬,有的时候真的会令人窒息。
比起恶性肿瘤被判决死亡的人来说,高位瘫痪的人就是被判无期徒刑的那个。
电影《潜水钟与蝴蝶》里男主角在刚刚学会用眨眼睛表达意思时,传递的第一个讯息就是“我想死”。
以瘫痪的人作为主人公的电影并不是第一部,而大多数讲述的都是与护工的故事。
比如苏菲•玛索出演的《枕边的男人》,再比如说曾一举拿下法国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无法触碰》。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苏,我想说的是就算是真实发生一点都不稀奇。
就像电影里“龙妈”坐在男主角怀里开着电动轮椅在舞会上转圈圈时说的一样,如果不是男主角因为意外坐了轮椅,也不可能会喜欢上村呆吵的女主角,男主角的人生一定会是长腿大胸的配置。
但是坐了轮椅,这一切就发生得自然而然。
写到这突然发现一个不算是巧合的巧合,就是这三部电影里的主人公无论男女都很有社会地位,而且非常有钱,当然如果没钱的话也请不起护工。
《无法触碰》里男主角开的电动轮椅是博动Permobil C350,而这部戏里是博动最新款F5,这两款又恰巧都是霍金的同款或者同系座驾,你没看错,就是那个物理学教授霍金。
Permobil是瑞典电动轮椅的鼻祖,瑞典语字典里面都用“Permobil”来代表电动轮椅的意思,全部高端定制,在中国的基础款配置售价在20W+。
而里面的护工不是落魄的拳击手,就是等待社会救助的小混混,当然这部戏里面是一个农村姑娘。
如果不了解瘫痪这个群体,一定会觉得这种CP配置很诡异,因为无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无法Match的两个人怎么可能真正相爱?!
但是我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瘫痪的人来说,照顾他们生活起居,替他们充当手脚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无论是生活亲密度还是心理依赖度,都要远远超过亲戚朋友和夫妻子女。
我在住院康复的两年时间里,听过也见过无数的病人最后和护工在一起,这是真实发生的。
我不确认这个里面是否真正有爱情,但这段关系里面确实有陪伴,也许有的时候陪伴真的比爱情重要?
扯得有点远,我现在来说说安乐死这件事。
像电影里那些主角们的生活状态,瘫痪对于他们来说心理上的落差一定是很大的,但是无论你是谁,什么身份,瘫痪对于任何人的打击都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但是在生活上,可以用钱解决的大多数问题至少可以保证电影主角们生活水准不会下降,比起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的病人来说,他们那么想死看起来有点儿不坚强。
他们为什么想作死?
我同样也见过很多身家几千万上亿的人意外受伤瘫痪,有的人想得开,除了自己动自己一张嘴之外,由7个人伺候着继续做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好。
也有的人想不开,天天寻死觅活的。
大家就劝那些想不开的人,觉得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没有生活压力,其实是不知道那些想不开的人,他们能花钱买所有的东西,可是就算倾家荡产也换不回来健康。
这人如果要是有奋斗目标,无论路多难走努力就好,可是如果一旦觉得自己这个梦想无论多努力却永远都达不到,这就变成了绝望。
我相信每一个瘫痪的人都有过想死的念头,我也有过。
一是因为活着身体太痛苦,二是因为活着没有了希望,本来走得好好的人生路突然塌方了。
当然我想死主要是因为第一点,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的那八个月,真真儿的是生不如死。
后来出院回家,脑补过很多如何死亡的办法,比如拿被子闷死自己,故意从轮椅上倒下来摔死自己,找一个能够到插座电死自己……可是后来发现双手不能动的我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但更讽刺的是,也许口水一口痰就能呛着自己,也许呼吸不畅就能休克,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小毛病就可以要了小命,那个时候又还挺害怕的。
原来生死根本就不是可以随便轻易谈论的,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做得了决定的。
我也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寻死的,大概是我自己知道了该生的时候会生,该死的时候自然会死,无需自己太过操心。
我记得自己还戴着呼吸机的时候,医生说也许我这辈子都得依赖呼吸机生存。
医院里有一个护士姐姐很好心,有一天她值夜班的时候拿过来一本《青年文摘》给我念故事,我知道她是为了鼓励我特意挑了一篇文章。
文章讲的是一个加拿大人叫山姆•苏利文,他也是年轻的时候因为意外扭到了脖子高位瘫痪,后来没有放弃继续读书,最后还竞选当了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市长。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那篇文章鼓励到了我,可是却在6年后的一天,有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给我说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了我的故事很受鼓励,突然有一个很奇妙的瞬间让我觉得这就是人生。
我很讨厌被别人说成什么励志,因为我只是不甘心随随便便来这世上走一遭。
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说的那样:“You only get one life. It’s actually your duty to live it as fully as possible.” 至于一个瘫痪的人遇见爱情会不会让他重振旗鼓?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爱情只是一根救命稻草,它只会看起来让瘫痪的人不那么惨,但是请不要用爱情去当然人生的接盘侠,因为活出什么样的人生,靠得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给你的爱情。
所以我从一开始受伤非常希望安乐死能合法化,到现在并不太确定是否这样合适。
如果人在最低谷的时候走了那一步,那么他是否就丧失了再次选择的机会。
当然《深海长眠》的剧情更为深入人心的原因就是,男主角在坚持了那么多年后即使安乐死没有合法化却依然选择去死,这大概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或者应该被支持。
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问题。
2020/4/23 第三次编辑时间过得太快,再次更新已经从瘫痪七年变成瘫痪十一年。
因为一篇影评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关心,不想让大家过度同情所以基本没有回复。
很多人问我好不好,其实过得还可以,努力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旅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还蹭了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的热度发布了第三本书。
这十几年,虽然经历过许多磨难,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是被善待的。
不好意思又贴在这篇影评之下,因为无处可贴,一直佛系所以这篇影评是我最大的流量。
各位多多包涵,但是我觉得我写的还不错,有兴趣可以点开图书页面了解一下《海海人生,终会相逢》。
不好意思骗大家点“想读”,但是你点的话我会很感谢。
《海海人生,终会相逢》,期待和你能以这种方式遇见。
2017/2/21 第二次编辑没有想到一篇随意写的观后感能被这么多人看到,作为我自身而言,我们这个被大众贴上小众标签的群体因为存在而不可见所以显得非常神秘。
事实上,在意外发生之前,我们和你们一样。
因为我不常看留言,刚刚才看到很多人的祝福和问候,也是刚刚才发现有很多人存有疑问。
因为我特别讨厌被别人说身残志坚,也只是单纯的写写文字而已,所以才不会做过多的自我背景介绍,实在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我的笔名。
原谅我不过多地解释。
刚刚发了第二本书《不期而遇,不告而别》,书里讲的是8个比《遇见你之前》更真实的故事。
我的目的并不是让人们在别人的悲伤故事中聊以自慰,而是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温暖和爱。
如果有兴趣,欢迎阅读《不期而遇,不告而别》|笑着给你讲8个让人听后想哭的故事。
如果我的文字能够让你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便是机缘。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