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负负得正

负负得正,Land of Broken Hearts

主演:朱一龙,邱天,蒋奇明,朱珠,王一通,陈明昊,茂涛,李晓川,薛旭春,刘恩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24

《负负得正》剧照

《负负得正》剧情介绍

负负得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黄振开(朱一龙 饰)怀疑自己正活在一部电影里,他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能遵循着剧本,日复一日,沦为生活的囚徒。搬入新住处后,他遇到了神秘的合租室友李小乐(邱天 饰),她的突然出现和莫名消失让黄振开的生活荡起涟漪,也让他重获感知爱的能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异变者间谍教室第二季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四季天娇HIStory4-近距离爱上你浴血黑帮第二季追凶五十年蝙蝠侠:黑暗骑士网住你的心被掩盖的时间我的队长不对劲全力兔子第二季混战特工糟糕历史第三季恶兽你好,旧时光扯平第一季被遗弃的孩子们M3黑色之钢探案拍档第一季打错的电话雨水危机剑指高分裂口女2风月如雪缩水情人梦火车家族与情感夺命煞星宝莱坞之国王归来归途如虹

《负负得正》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在惴惴不安中渴望着亲密与自由

好看,很好看,非常好看!

○有没有一种可能,李小乐之所以换那么多名字身份,其实是在映射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意象——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向往的“李小乐”。

女强人眼中的她,孤独却不孤单;店员眼中的她,想发财的心和他一模一样;黄振开眼中的她,无拘无束、自由切换,从不会被定式。

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和自己内心向往的人生相处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李小乐”。

所以同样的,李小乐看到的黄振开,也是她内心所向往的——不再是天上飞着的,安稳着、通透着,有他的地方,就像是有个家。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内心投射的意象。

这位导演应该很喜欢现象学吧。

所以,也许李小乐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不重要。

甚至可以有一种可能,李小乐就是黄振开分离出来的、脑内的另一个人格。

他们共同抽一支烟,一起能看到外星人……这些极其相似又非常特殊的共性,就是某种暗示。

他把他向往的人生的具象化,与她相爱,直到从爱情中感受到了突破桎梏的力量。

从头到尾,这都是黄振开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故事,他一个人的孤独但勇敢的反抗。

○反复出现的人物或场景,肯定有意义。

例如黑豆。

其实黑豆的长发和黄振开很像,他一直守着海边,到最后黄振开的归宿,就是和他待在海边。

一直在城市里游走的上班族,其实内心里一直守着那片家乡的大海,对大海爱得深沉,拿着杯子捂住耳朵,听到的也是大海的声音。

所以也许,黑豆也像是黄振开的一个人格具象,挣扎之后,他回归的是内心那片最钟爱的大海。

黄振开与童年李小乐在一起的时候,是在足球场,这个本该踢足球的地方,他们却没有踢足球,或许因为这里不是李小乐的快乐之地。

但之后的很多场景,街头李小乐与孩子踢易拉罐、上坡时黄振开想象的与李小乐踢易拉罐,或是巴黎街头……足球出现了很多次。

这是一项自由而奔放的运动足球,需要团队才能完成。

或许这里是他们内心对陪伴的渴望,他们的孤独,就是一场快乐的足球之后,队友们要告别回家,而自己想念的人也不在身旁。

○耳机也是个很有意思的意象。

这个i人神器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让自己避免社交,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纯自我的世界。

黄振开一直戴着一边耳机,一边与现实世界联结着,一边又不敢脱离自己的自我世界。

和李小乐吵架后,他以为李小乐有话要说,很快地摘下耳机,那一瞬间或许他已经准备好了彻底放开自我,把自己的世界交给她。

可惜她头也不回的走了,他又迅速戴上了耳机……像是某种自我保护机制。

后来李小乐消失了,他虽然人还在现实中上班,但耳机里在不停地给她打电话。

他的自我世界里,已经全是她。

○最打动人的两处情节。

一处是两个人回到了对方的小时候,彼此救赎,彼此成全,彼此治愈。

这种穿越了时空的相遇,让人会莫名的感动——哪怕知道,如果当时就遇到,未必会走到一起,但好在现在也不晚,你的出现,足以弥补我曾经的不安。

另一处是李小乐挥着手说拜拜。

本来已经告完别,她却忍不住再次叫住了对方,又用力说了一次拜拜。

这是一个鼓起了勇气,但依然用微笑掩饰得很好的不舍。

那声拜拜,或许是在和自己做告别。

与曾经的缥缈、虚无告别,因为自己终究要奔赴更想到达的远方。

○其实整部影片,都很像电影里的李小乐,害怕对方不懂,又担心对方太懂。

这句来自猫的诗。

这首诗几乎能算得上是电影及人物的中心思想。

其实人与人、人与电影的关系,一直都是这样。

我们都在惴惴不安中渴望着亲密理解,与自由解脱。

这也是一种很高级的表达,电影用自己,讲述着自己。

这是不是也很“黄振开”?

○画面绝美,给满分!

过曝的偏白色调,大光圈的叙事对比,柔光镜的频繁运用,可能还采用了欧根纱,配合上主角的主观视角,或许都是在隐喻这个故事都是黄振开的臆想。

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只看画面,就足够满足了。

电影里女主的眼睛里、点烟的火,阳光照射下的手镯,都散发着漂亮的星芒,让电影充满了梦幻感。

另外,镜头语言的运用也非常讲究。

冷暖色调的对比,前后景虚实的对比,给电影增加了艺术氛围。

男主和女主经常不在一个焦平面上,但又有着鲜艳的发色占据视觉,来回切换之下会给人很强的冲击感。

包括一些手持的抖动,都能让人代入进故事里。

导演的功力很强,点赞!

○关于朱一龙,评价就三个字——太强了!

尤其是他模仿周星驰模仿李小龙那段,简直就是开挂般的存在!

虽然屏幕上大大地朱一龙的脸,但我看到的就是周星驰。

好演员真的太厉害了,整段致敬都能看得出他的信念感极强,表演流畅又传神,他真的越来越牛了。

另外就是他的选片也很厉害。

最近看的他的几部作品,从《消失的她》《河边的错误》,到今天的《负负得正》,都能看得出朱一龙对电影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这三部片其实多少都有点虚实结合的成分在,《消失的她》是商业片,节奏很紧凑,通过悬疑来结合虚实;《河边的错误》是更高级的表达,对观众来说需要更多的思考;《负负得正》是一个居中的呈现,恰到好处的空白,给了观众更多理解的空间,整个叙述手法、呈现方式、乃至最基础的剧本设计,也更加艺术更加完整也更加意味深长。

不知道为什么,二刷完之后,我的情绪陷入了某种莫名的崩溃,我坐在电影院里哭了好久才走。

像是灵魂被狠狠共情到,遇到了知己,又好像被看穿了,说不上是庆幸还是忧伤。

我能从黄振开和李小乐身上看到自己,在现实世界与颅内世界反复挣扎。

我好像能把自己的生活平衡得很好,但在电影散场之后,还是被挑动内心深处那根被遗忘的琴弦,深到我自己都说不出到底我在哭什么。

幸福这个东西,很主观,也很难。

打破既定剧本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麻木是一种生活方式,逃避也可以是,人的幸福无非就是在既定剧本中找到了自洽的生活状态。

所以或许某些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是幸福的,这也不过是自己对自己撒的一个谎,骗得久了,自己也就信了呢。

谁知道呢。

或许这也就是一个水瓶座的INFJ的胡思乱想罢了。

 2 ) 负负得正,原来浪漫可以那么有趣!

老实说,这部电影对现在人的“非典型性神经病”人格非常友好。

剧情里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反应、设计,有些天马行空,但又觉得很像自己一个人时的内心对话。

像是自己独处的小心思被发现了,会心一笑,又觉得有点荒诞有点无厘头,但癫癫的很浪漫。

电影里的世界或许本身就是在现实与梦境中切换的。

在黄振开自己认知的世界里,班味十足,无聊无趣。

哪怕是有一个“意外”出现,他也觉得是命运安排好的。

可是心动的感觉,让他有了其他的力量,甚至可以去反抗、突破,做那个自己世界里的超级英雄。

他变成了更自由的自己。

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也都很有魅力。

李小乐这样的女生,其实很难让人抗拒,她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却没想到被黄振开一眼看穿,让她有了想要治好自己、再勇敢去爱的心情。

朱珠饰演的女生,脱掉高贵的硬壳,潇洒、勇敢、举重若轻,自己就是人生的主宰。

就连仅出场一次的大姐,一句台词,折服了两位女主,也让现场观众响起了掌声,都想和她握手hifive。

我真的很喜欢电影里的很多小设计。

大家去看,真的处处是共鸣,处处有惊喜。

故事的节奏不快,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好像有魔力,会不自觉地代入、沉浸,难以自拔,笑是真心的,流泪也是温暖的。

爱就应该是这样,一头扎进去,也许会受伤,会难过,但更多的是获得了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值得去爱与被爱。

此外,影片里还藏着一些导演对世界的思考,也是这个世界上无解却又让人乐此不疲在讨论的命题。

意识与物质,过去与未来,艺术与现实,真与假……每一个细小的讨论拆开,都很有意味。

对了。

必须要说,朱一龙再次发挥“多面手”的超能力,他在镜头前的变身如此游刃有余,让我大喊过瘾,也相信他在演的时候也一定是酣畅淋漓。

 3 ) 很难相信,我觉得这是暑期档最好的一部片子……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觉得今年暑期档最好看的,居然是《负负得正》……这片子打着爱情片的幌子,其实更多是在以私人化的影像,去讲都市人际关系。

尺度上拿捏得很好,非常有灵气,一点也不矫情。

我很喜欢他用“银河制片厂”的创意,既解释了“镜头”的来源,又打破次元壁,巧妙又自然。

毕竟都是坏猴子出品的,估计这片子应该从与b站联合拍摄的短片集《大世界扭蛋机》中,收获了不少灵感启发,尤其是影像方面。

而说到影像,不得不提另外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片子《爱情神话》。

两个片子有一个共性:对人物、方言与空间的关系的理解到位。

这个小镇青年成为无趣牛马遇见爱情并反思按部就班人生的故事,放在广东乡镇与深圳,非常成立。

另外又要提到温仕培的上一部作品《热带往事》,少有的真正在用视听语言拍片子,而不是纯文本的故事会。

尽管我个人很喜欢,不过市场反馈并不是很讨喜……而这种不讨喜,也延续到《负负得正》。

对于那些张口闭口就说缝合拼接王家卫侯孝贤的这类评价,我只能说一句暴论:你们这些人的审美基本没有进步空间了,好东西摆在你眼前,可惜你不识货啊。

对了,最后提嘴朱一龙:从《河边的错误》的警察,到《负负得正》的牛马打工人,朱一龙所选的角色,更多是承担起串讲的任务,本身不需要什么演技,他杵在那里就已经完成任务。

不得不说,他真的好会选片……

朱一龙在《河边的错误》《负负得正》里的表演be like:

 4 ) 悬浮科幻爱情片,浪费我俩小时

七月的某一天,刷到了负负得正的预告片,质感不错,蓝红配色和炫目的剪辑,比国产俗套爱情片清新不少,演员阵容也颇有好感。

但是看到一半如坐针毡,看完之后只想迅速逃离。

不接地气,难以产生共鸣。

先锋、大胆、冒险,很多喜欢的人会这样形容这个电影。

但是我们回到电影拍摄的目的是什么,讲故事。

首先要把故事讲好,才动人。

故事可以一句话描述,两个有着童年伤痛的、不同性格的人相识,熟悉,分开,找自己,最后重逢。

在一起的过程和问题的发现,都脚不沾地,然而这才是最能引起共鸣的。

回忆让人抓心挠肝的爱情电视剧和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爱情是什么》《稍微想起一些》,虽然也走文艺风,但是都要接地气很多。

回看这俩人,一个小时候看到爹出轨,看到外星人(怀疑是精神分裂),一个爹是气功骗子,没人管长大,把冲突都放在童年阴影上,我的感觉是:跟我有什么关系。

元素拼贴,即视感太强。

《春光乍泄》《重庆森林》《宇宙探索编辑部》我的观影数量不多,想到的就是这些,好多人说导演是王家卫的粉丝,以此开脱拼贴的不足。

但是没拼好是事实,感觉像上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做的仿拍作业。

影视行业太残酷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除非是天才导演和编剧,才能每次拿出来的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普通人,天赋平平就这样吧,想起了自己的工作,也不过只能模仿前人,并无新意。

临近上映的两天我购买了七夕晚上十点多的票,但是好巧不巧,第二天就接到了要加班的通知,于是我把票改签到了更早的场次。

注定了我要多给朱一龙花钱,算了,下次我真的不想再花钱了。

2024.8.11

 5 ) 愿所有人都能遇到可以袒露内心秘密的人

电影中的黄振开,从小就能看到外星人,但这种特殊的能力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幸运,反而成为了他与这个世界割裂的原因。

面对父亲的打骂和同龄人的排斥,他选择沉默,将自己封闭起来。

这种沉默不仅是对外界的妥协,更是对自我的保护。

然而,李小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封闭。

她同样拥有看到外星人的能力,与黄振开产生了难以言说的共鸣。

在他们的相遇中,黄振开第一次感受到可以放下伪装,袒露内心秘密的轻松。

那一刻他从麻木到复苏,从孤独到被理解。

可以说《负负得正》不只是爱情片,更是通过黄振开这个角色,探讨了孤独与理解。

呈现了人类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可以真正

 6 ) 我喜欢吃屎。

口味非常独特的屎,并非十三香,而是把所有调味料都加了进去,老干妈生抽老抽鸡精醋辣椒粉胡椒粉五香粉陈皮等等等等,甚至偶尔给你撒上几瓣玫瑰花,然后猛搅,像老坛酸菜一样用臭脚猛踩,所有调味料汇成一坨巨大的屎。

我以为是屎上包裹调味料,结果是所有调味料汇聚成屎,不但食不果腹,而且令人反胃。

一开始我以为是中规中矩的商业片,后面我以为要故弄玄虚,硬整点文艺,再后面越发觉得迷惑起来,最后半小时我的理智随着故事情节开始崩坏了,到最后影片结束,两人重逢,男主角一句“喵喵喵”,我第一次在安静的电影院癫狂地大笑起来,足足笑了一分钟有余,友人也笑的停不下来。

直到灯亮起,前后左右的人投来关照的目光,我还是停不下笑声。

好消息是,我没有料想到一部电影能屎成这样,通过一部电影,我记住了导演温仕培这个人,以后他的每一部电影,我必然大口大口地吃。

坏消息是,我还真理解他想表达什么。

他想把爱,人生,空虚,错位,创伤,虚荣,选择等各个热门话题都沾点皮毛,可惜其浅薄的曲解实在是难以配得上他的野心。

或许他没有野心,只是在GPT输入了一些他认为很有深度的词语,然后GPT3.5就吐出了这一坨狗屎不如的剧本。

像极了初中黑化的我,一笔一画地在笔记本上孤独地记下我高深的思想。

电影途中我突然想起初中语文知识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搞文艺的,先讲好一个故事吧。

讲好一个故事真的很难吗?

故事可以抽象,平庸,无聊,有趣,跌宕起伏,各种各样。

但请尊重表达,尊重讲述。

精神冲击太大了,今儿不戒酒了。

Jimi Hendrix my ass.Patti Smith my ass.

 7 ) 【大量剧透】在影院如坐针毡后愤怒的碎碎念

荒诞就是讲故事没有逻辑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这部片子成功了。

负负得正 (2024)6.7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温仕培 / 朱一龙 邱天唉由于想吐槽的主要是剧情相关,所以含巨量剧透。

第一篇长剧评,文笔不足,大家见谅。

从镇魂认识朱一龙以来,我就很认可他的演技。

在最开始粉上朱一龙的狂热时期,我也抡微博做过数据,举报反过黑。

到现在虽然慢慢淡出粉圈甚至卸载微博,但还是在每一部朱一龙的电影上映的时候都会拉着家人和朋友走进影院。

我姑且称呼我自己为路人粉。

其实我吐槽的内容事实上和朱一龙没有关系,我认为电影内容背更大的锅。

但是我是因为朱一龙才走进影院,之前还信誓旦旦和我朋友说有龙的电影就有质量保障,但这部片让我对这个结论产生了怀疑。

我知道这部片有很多致敬的著作,我也知道这部片子想通过荒诞的幻想的故事情节来表达一些内涵,但可能是我理解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平的问题,我觉得这部片子像是将散落的词分段来假装自己是一首现代诗一样的稀碎,就像影片快结尾的时候出现的猫猫狗狗的诗一样稀碎。

人生孤独中相伴海外星人的镜头中相爱我其实很喜欢开头一小段男女主谈恋爱时候的氛围,也觉得朱珠姐和女主一起我磕爆,在按遥控器的那段最后我也笑了,虽然分不清是被无奈笑了还是被逗笑的。

但是我没有办法理顺故事的头绪,没有办法共情男女主的挣扎,男女主的爱情,男女主的久别重逢,男女主的枯木逢春。

我更讨厌电影在最后用好几分钟的篇幅,以议论文结尾的方式,告诉,甚至是通知观众,我们的电影内容是:一个病人去找医生,然后把医生的病医好了的故事;我们电影的主题是要冲破枷锁,看更大的世界(比如去巴黎住八人民宿),然后逃离大城市的社畜生活,安于老家的田园牧歌。

就按着故事情节吐槽吧,零零碎碎写了四千个字,心情从一开始的想大喊rnm退钱逐渐平复下来,如果大家愿意听我的碎碎念,可以继续下滑。

全文无图。

在电影的最开始是一个做的并不好的幻想场景,但由于我觉得这是个小成本文艺片或者爱情片,所以我们暂时原谅他。

朱一龙的声音作为场外音响起,介绍故事背景,说他出生就看见自己一生都被写成一个剧本,第一眼看见的是举着拍摄设备的外星人。

这个设定其实让我想到了

楚门的世界 (1998)9.41998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彼得·威尔 / 金·凯瑞 劳拉·琳妮期待电影中会有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或者是娱乐至死之类的,后面发现我想多了,外星人只是男主的漫画设定,我们看到的几乎一切都是男主的漫画内容(吗)。

之后接了男主小时候的镜头,然后拉到成年,放了至少10分钟男主的社畜工作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看到的外星人,过程中导演采取了不同画幅的切换、柔光滤镜的添加、十字光的散射、手持摄影等明显的技术手段试图把观众拉入他的情景,但结果是我没入戏,我朋友更胜一筹,晕镜头了。

终于终于,女主和男主要进行历史性的会晤了。

但是是通过外星人电影拍摄的方式让男女主各自描述第一次做爱的场景……外星人镜头里的男女主好美好帅,但我没有看到他们有对彼此的性冲动,场景直接从有一点点暧昧切换到床戏,我在电影院狂扣脚趾,朱一龙的大尺度贡献都不是很能吸引我看下去。

只觉得他们就是突然地决定和对方一夜情。

因为即使女主是除了男主以外唯一能看见外星人的地球生物,但他们就是不聊出租屋里突然出现外星人的奇诡,不聊男主从小被外星人控制的恐怖,不聊二维三维和四维,不聊命运的注定,不聊哲学,不聊宇宙,只聊外星人问的“你第一次做爱是什么时候”。

这算哪门子的精神碰撞?

这算什么灵魂共鸣?

这算什么一个人孤独前行中终于有人相伴左右?

这个场景不就是一男生去酒吧随便玩了个真心话大冒险,发现旁边的认识不久的女生和自己一样酷爱哲学/戏剧/滑雪并很高兴她也有和自己一样偏门的见解。

然后在他们交换了各自第一次做爱的经历之后,两个人色心大起,决定一夜情;一夜情之后发现,体验还不错,遂决定发展为长期炮友。

这如何让我信服男女主之间有真爱?

更不要说本片本身就在讨论爱是什么。

但是有一说一,露的身材还可以,建议想看的网友等上线了就看这五分钟。

然后是我比较喜欢的谈恋爱场景,我现场reaction是“太抽象了,我怎么在这么长时间的无意义镜头之后还是能磕到他们俩啊,好甜呜呜呜呜”。

是的我磕到了,这个片段是我笑的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那种姨母笑。

我肤浅,我看不懂复杂的孤独,在甜甜蜜蜜的七夕,我宁可这部片子就拍两个小时简简单单相识相爱,我愿意看,我付钱。

偏不,就要表达自己,就要说深刻的话题。

你那么深刻你别七夕上映啊,好好拿去电影节评个奖我只会大夸特夸。

在感情发展过程中,他们约定不对这段关系定义(不就是炮友吗),但是男主逐渐地心动,一步步试探两个人的关系能不能从炮友转正。

他们在又一次做爱后聊到了童年,聊到了更深的话题,从肉体上的亲密一步步发展为精神上的互容,在这个过程中,男主开始想留女主过夜,想了解她的现在和过去。

先说童年。

童年这段我其实还蛮喜欢的,虽然荒诞,但是有一种相互治愈,两只小兽相互依偎舔舐伤口的既视感,虽然我没有注意到是幻境套幻境。

这里夹带一点私货,我真的很爱那种想为对方治愈童年的冲动,“若我早生二十年,就把你抱起来偷走,好好地放在锦绣丛中养大”。

然后再说想转正的试探。

这种暧昧时期的试探是我最磕的呀!

暧昧期间的拉扯,两个人都想要靠近,两个人都不敢靠近,暧昧的那种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攻防游击,转眼形势互异,多好磕多刺激。

不说肉体上亲密接触但心灵距离很远的失落,也不说雾里看花的追寻,不说害怕试探之后是否关系不近反远的小心翼翼,也不说是想要探求她和别人关系但发现自己没有资格的沮丧。

就说影片自己描述的猫狗关系,但凡能演出被猫猫抛弃的潦草淋雨小狗,被猫猫调戏的羞涩小狗,A上去的大狼狗,被猫猫软软一巴掌呼远的乖巧小狗和背后调查的机警小狗,我都自己会磕。

但是我要到最后男配送出诗集才发现,诶,居然是猫塑和狗塑?

好歹看看们Kpop都已经开始兔塑狐塑鼠塑了,有点想象力好不好(bushi)这段的性张力除了亲密戏就是零,除了分别处在后面的叙述中有女主躺在床上流泪的画面,在日常的相处、男主的追问中我看不出女主在这段关系里的挣扎(可能她真的骗术过人)。

男主在追问女主的过去中,我也只感受到了咄咄逼人。

他好像真的是想要一个答案。

但是哥啊,你要这个答案,是为了拉近你们俩的关系啊,是为了炮友转正啊,不是逼问犯人!

你听她亲口讲她在日本曾流落风尘,你难道一开始就发现这是谎言?

你有没有在恍惚的一刹那心疼过她?

有没有想过虽然她没去过日本,但是张口就编的能力的习得过程是多痛苦?

我没有看见。

我只看见了男主对女主撒谎的愤怒,对自己没有得到真实答案的愤怒。

女主呢?

女主有没有犹豫过要不要对这个人破一次例,讲一次真话,信一次他?

她应该是动容过犹豫过,思考过要不要为这个人停留,但是又被现实的压力击倒,最后才选择的自由,选择离开这里奔赴新的生活。

这些挣扎和犹豫我也都没有看到,因此我很难相信在男女主分别之前,他们就深深地爱着彼此。

我只承认,确实可能在女主离开此地之前,男主是她暧昧对象中最亲密的那一个。

所以在影片最后的三年后,两人重逢、相拥、哭泣,我不能共情,你们彼此相爱吗?

都不相爱谈何失而复得?

女主不过是工作出差时偶遇男主,在这偶遇之后,在这三年的离别之后,你们打算怎么样?

女主新的服装设计师的身份不要了?

重新和男主做炮友?

还是做完一次爱再踏上自由的路?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发现女主不告而别之后,去到处寻找女主的下落。

我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想找还是迫于催债人的压力(我知道他也想找,但就是说催债这个情节非常弱化男主爱的动机啊)。

这段情节像是被渣女骗身骗心的纯情处男,发现渣女男女通吃,渣女说的有很多朋友里的朋友或男或女都和她有一腿。

电影在这个部分加了很多女主视角的剧情,除了和朱珠姐的两个人特写剪影镜头我觉得好看好磕以外,其余全是叙述,平铺直叙的叙述。

A男说女主是逃出舞会的公主。

B女说,我知道她在骗我,但是假的比真的还真。

So what? 我做不出阅读理解,不知道这是什么含义。

可能编剧是通过这些情节完善女主人设,但是太零散了,而且都没有男主的参与,男主此时变成了一个线索。

导演在通过男主的询问展现女主的设定,女主的设定确实丰满了一些,但是!

有没有人还记得,这整个电影是以男主视角开启的,是男主的场外音引入的,是从男主出生开始拍的,外星人这一大大大特色也是男主的。

如果只有一个主角,那我觉得一定是男主(没有撕番位的意思)。

在这段情节里,创作者相当于绕开了主角,用了很大篇幅只讲配角,且配角的故事在此时与男主无关,发生在过去,故事也并不精彩,无非就是观众预料之中的女主伪装成别的身份,用别人的身份流自己的泪罢了(而且在故事开头也提到了女主有很多个身份这件事情,对观众来讲并没有悬念揭开的“爽感”)。

这段情节在我这里,除了磕到百合cp以外,毫无作用。

然后,然后男主的人生继续被外星人的剧本安排,直到他知道女主被“写死”了,奋起反抗,达成刚出人类警察局,又进外星人警察局的成就。

在男主多次尝试反抗无效之后,他终于终于意识到这个外星人刚刚操控自己的那个遥控器是通关关键物品(早干嘛去了。

通过抢夺、乱按等,男主以卓别林、武打片等方式胜出,并踩烂了遥控器,获得了女主存活的通关奖励。

突然!

女主存活的通关奖励画面变成了漫画,正是我们亲爱的男主画的。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以上包含外星人的部分都是男主的漫画内容,包括和女主的相爱?

错了,镜头给到女主,发现有一些故事也真实存在。

那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不知道。

他们爱没爱过?

不清楚。

有没有在真实的漫画外的故事线?

男主真的通过踩遥控器拯救女主了吗?

不晓得。

别说,这里朱一龙cos叶问我确实笑的挺开心,但说不好是被逗笑的还是无语笑的。

片子的节奏太诡异了,从激烈反抗到按按键的卓别林默片,画幅、画质、色彩、节奏大大大变样,我觉得很诡异,很不舒服,并不想笑(大概文艺片效果达成了)。

导演可能觉得这么拍很有技术水平吧,愣是放了好几分钟。

在七夕的大好日子,电影院鸦雀无声,电影放默片,观众也演默剧,可能才是最好笑的最反讽的。

然后就是三年后重逢的HE大团圆结局了。

前面已经骂过了,不想再骂一次,就这样吧,写累了。

哦,等了五分钟的彩蛋是外星人摄影组和观众的互动,他们镜头对着观众说,那里有两个情侣在亲嘴。

虽然说喜剧是被冒犯的艺术,《骂观众》也通过冒犯观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这个彩蛋我只觉得冒犯,不觉得好笑。

这个电影看得我太痛苦了,很抱歉让我朋友陪我煎熬了两个小时。

最后还想要说,谢谢这部片向我成功安利了重庆森林和王家卫导演的作品。

重庆森林 (1994)8.81994 / 中国香港 / 剧情 爱情 / 王家卫 / 林青霞 金城武

 8 ) 《负负得正》为何不敢爱?

看这部电影时,借着放映机的微光,我时不时去观察观众们的反应,一位中年观众将眼镜推到头顶,然后刷起了手机。

因为全场只有我一个青年时不时发出一些懂梗的笑声。

在故事开头,我看到了斯派克琼斯的《她》,看到了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原样复制》,看到了《人生切割术》或《傀儡人生》;在故事中段,我看到了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和《春光乍泄》,看到了李沧东的《燃烧》和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故事结尾,我看到了漫威的《洛基》、朴赞郁的《分手的决心》和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当然还不包括一些片段直接致敬了卓别林、周星驰《功夫》……在每一个致敬点,我都会心领神会地发出欢呼,观众则死气沉沉地不明所以,让我严重怀疑这样一部迷影电影,是否真的有话要说?

朱一龙的角色,太接近于梁朝伟。

靠近偶像的心是好的,可是真要靠近偶像的表演风格,实无必要,这有迷失自我的可能。

况且,朱一龙是一个好演员,戏路明显可以更宽一些,但在《河边的错误》中饰演的如狂人日记般的角色与在《负负得正》中饰演的如当代梁朝伟般的角色,是否接近于普通青年?

还是沉湎于文艺青年的幻想?

脚离了地,难免仙气飘飘。

《负负得正》中的多面演员一样的女孩,在洪常秀《你自己与你所有》中也有塑造,在章明老师的《热汤》以及申奥导演的《新生》中也有体现。

多面演员——一种现代人的面孔。

这种形象,虽然接近于萨特存在主义中的论述,但时至今日,却与萨特谈论的“自由”已经不同。

萨特认为,人是虚无的,存在先于本质。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没人能定义你是谁,你的父母老师领导同事爱人小孩周围的人都不能定义你是谁,因为你活着就是一个空白。

这个空白,需要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你选择做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选择的自由在你自己手上,选择的后果也在你自己手上。

你为了别人做选择,有了后果,就说:这是别人逼我选的。

这是耍赖,谁让你听别人的做选择,你想逃避责任罢了,可是你逃避不了,自由本身就带有代价,你不要自由也是一种自由,所有自由选择的后果只能你自己承担,找借口也没用,后果在你身上。

你是谁,被你自己选完了。

顺着萨特的思路,我们发现,现代人很容易就变成一个多面演员!

因为演员的本质是空白,演员需要不断扮演角色,来填补本质的虚无,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但是——现代人是一个多面演员——这是一种比喻,而不是事实。

因为多面演员,自由选择角色演完了,并不需要为此付出代价,不会承担后果。

多面演员这一表达,是电影创作者和演员的现状,而非普通观众的现状。

电影创作者和演员,在创作中,是可以任意挑选角色、脚本、风格的。

在这么一部迷影气质的作品里,我们看到温仕培导演也对不同大师导演的风格挑花了眼。

因为可选择的风格太多,但商业电影的剧本牢笼又一直悬于头顶,“不自由”的念头便化为外星人剧组拍电影的意象。

在这部作品中,导演和演员,陷入无限的迷影选择里,出现了身份的迷乱与“自由”选择的空虚,因而角色出现了麻木和疲惫,这些都是无限“自由”带来的。

但这个“自由”,不是普通人生活里面对的自由。

普通人的自由,不同于多面演员的“自由”。

普通人的自由,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承担后果。

朱一龙饰演的角色,日复一日工作,这个“班味”是想象的。

邱天饰演的角色,如《燃烧》女主一样,一直寻找新的身份,说谎,骗人,更换不同的工作,化妆成不同的女孩,最后回到父亲的病房,并死于病房,这个“病房”是想象的。

蒋奇明饰演的角色,更像是村上春树附体,迷惘的一代,同时拥有膨胀的欲望与不可逆转的命运,大都市中的林黛玉。

我们每个青年可能都会有所体会,但现实生活的体验,还是跟这个有格调的版本有一定距离。

朱珠饰演的角色,比《燃烧》中的富二代,虽对普通人有看耍猴的心情,但还是多了一些同理心。

这一切,都因为迷影拼贴的手法,变得迷离。

外星人代表什么?

写好的剧本又代表什么?

时间规划局代表着什么?

印刷厂写诗又代表着什么?

我们看到电影中对自由蓝图的勾勒,仿佛要么暴富才会自由,要么放下工作去写诗去海边开餐馆才会自由,且不暴富不写诗就无法相爱,因为在爱中,你得是自由的,我也得是自由的。

真的如此吗?

如此就是自由了吗?

普通生活里,我们为何不敢爱了?

老熬夜加班,平时吃外卖又伤身又贵,在小县城挣不了钱,在大城市又存不上钱,小城市物价与大城市差不多,大城市的房子租不起更不想买,自己不太敢去医院,不太敢想父母哪天在故乡去医院怎么办……自己个还没活明白呢,怎么爱别人?

爱了别人能负责吗?

爱上的人耍自己怎么办?

爱上的人太现实怎么办?

爱上的人异地工作怎么办?

爱上的人变心了怎么办?

爱能当饭吃吗?

爱的是皮囊还是灵魂?

仔细想想,爱里面都是现实,都是算计和考量。

我们很理性的,这也不能怪理性,理性不发达我们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生存?

要生存的理性,将爱压的死死的。

算了,累了,不爱了吧。

哪有什么外星人既定剧本?

多重角色选择困难?

荷尔蒙分泌的无限追寻?

重复生活的繁复逃离?

原生家庭的破碎之心?

我想,这些问题大概是黑暗电影院里的中年观众直挠头的原因吧。

有一个中年观众买了票,落了座,看到一半又不肯走,想吹会空调,将眼镜扶到额头,低头看手机,又怕影响后面观众,关了手机,歪头打了会盹,醒了一看,两个角色还在玩恋爱过家家呢,看看老婆也是不明所以地继续看,前面一个普通青年已经离席狂奔出影院。

我对迷影的梗乐在其中,但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乐,我怪不好意思的,扭头去看上面的观众和下面的观众脸上的表情。

故事终于来到结尾,原来邱天饰演的女主果真去做模特和演员了,对啊,模特和演员全靠颜值和身材吃青春饭,赚得多,而且可以到处旅游结识新的人,不用每天挤地铁挤电梯上下班工位打卡,真羡慕啊!

朱一龙饰演的角色也有了好的归宿,自费在旅游景点开了一个洋气的酒吧,这样两人就可以一直宿醉过想过的生活。

这大概是文艺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个电影人的美梦吧!

 9 ) 爱上略带绝望的自由

爱情是我非常讨厌的母题,我喜欢爱喜欢自我却没那么喜欢爱情。

也许是因为很多作品里把爱情烘托的太过神圣又太过迷人,和我真实体验的感受的爱情并不完全符合。

然后我看到了《负负得正》,吸引我走进电影院的是温仕培的美学,抓住我的是明显带有点孔大山风格的飘忽和脑洞,感染我的是富有张力的朱一龙和邱天。

这是我想象中的爱情,飘忽,不确定,自由,自我探索。

我想每个人都是普通的精神病,对生活带有绝望却有希望的生活。

看似是矛盾的,实则是存在的。

我们常常一边麻木于当下一丝不变的生活,却期待着有什么事或者什么人可以改变当下的节奏,然后你会遇到一个很精彩的人,ta自由散漫,于是你开始好奇,所以ta为什么是ta,ta靠什么生活,那么自由那么多变的人生也会有平凡人的忧愁和苦痛吗?

凭什么ta可以那么散漫而我却要被困在这一亩三分地里。

然后,吸引,爱产生了。

也许不一定是爱情,也许也可能是女孩之间的友情,可能是性可能是暧昧,都有可能,因为我们总会被那个打破规则的可爱吸引,ta真诚,充满未知和想象,无论如何都是吸引人的,你看见ta的每时每刻都跟喝醉了差不多,那就是爱情,是我想象中,也是我认可的,爱情。

我太喜欢温仕培的审美了,好多人说像王家卫,那不是好事吗?

人人都看王家卫人人称赞他的美,却再也没人能真的像他或者也那么美。

像他这不是夸奖吗?

至少是美的不是吗。

对于我这种尤其喜欢视觉系电影的人来说,画面节奏人物,让你感叹美还不够吗?

我很喜欢整个的视觉风格,不管是那些摇晃的镜头还是光影,又或者是脑洞。

我喜欢那些跳跃的不正常,我也喜欢偶尔深沉的诗和论点,那是真实存在在我脑子里的一切,很开心,我们在这一刻共脑了,所以我兴奋,我高呼,我喜欢这部电影。

我想我是普通的,却在某个时刻我认可我自己是特别的。

所以我在男女主陪伴彼此小时候的那一刻泪目,也在两个女孩子说再见的时刻有感触。

我需要一个人也幼稚的帮我打败曾经困住我的笼子,我也享受每一次的相遇和离散。

我看上去那么普通,但每当有一个熟悉我的人说出“你好酷”的那一刻,我觉得我能撬起整个宇宙。

而我的酷,在我普通的外表下,在我心里,在我每一个怪想法和每一次的微笑里。

 10 ) 途生荆棘,记得找出藏在里边的花

生活往往是现实主义的图穷匕见,可又有谁能完全拒绝浪漫呢?

布宜诺斯艾利斯反复出现,这是在致敬王家卫《春光乍泄》了,不能说模仿,因为这里的致敬都是非常明显的,后面的卓别林和李小龙都是这样。

导演没有隐藏自己在致敬,当然同时也是在学习王家卫这一点,或者说学习的不只是王家卫,应该可以追溯到法国的新浪潮,我一直很吃这一套,淡淡的镜头,淡淡的语言淡淡的情节淡淡的人物,还有淡淡的感情。

可当一切都是淡淡的时候,也正说明自我作为中心这一点是厚重浓烈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负负得正吧。

布宜诺斯艾利斯也许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表达——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而重新来过本身又可以意味着“改变自己”“接纳自己”“不期而遇”还有“重逢”。

在成长过程当中,难免会有对自己不满甚至讨厌的时候,但这也正是人会去改变自己,接纳自己的一种原动力。

我不太在意里面的爱情线,我更关注人物的个人成长。

女主说,当人们彼此了解后,就会讨厌对方。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人和人在刚刚认识并相处的时候,应该是他们相处过程当中伪装成分最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人会去判断对方的喜好,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语言进行考量。

可是,随着相处时间的加深,情感也会加深,关于相处边界感这件事的警惕度也会降低,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做出一些让对方惊觉“原来他是这样的啊”的事情,没关系,也许并不会随之结束感情,也不会随之消失,但是讨厌这个情绪可能就会随之而生。

这种情况基本上是难以避免的。

女配在里面也说到了一个问题,人要如何孤独,但不孤单的活着,我的理解就是当今社会,大家自然还是需要朋友,但是也非常需要自我的空间边界感和屏蔽墙是必须的。

整个电影就是在很简单地跟我讲一个故事,通过两个对自己都不太满意并且在外人看来也不尽如人意的人物来引出了城市里很多不起眼的人的故事,没有说教,没有训导,这点真的太重要了,我特别讨厌电影里面有意无意的跟我讲大道理,高高在上的告诉我,这是我为你看透的世界和人生,能够认识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然后去讲故事,就已经可以得到我的及格分了。

最后在七夕这天,看他对我来说是很应景的。

七夕本为女儿故,不必絮絮论姻缘。

所以我觉得七夕的本意就是希望自己会更好,而我在黄振开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负负得正》短评

影响票房的因素很多,比如:导演或演员的名气,影片的投资、题材、口碑、宣发,选择上映的档期……可有些人却经常把票房大卖的原因归功于主演进而忽视其它因素……看了这部偏意识流的另类爱情电影《负负得正》,更加理解为何它的票房不及预期了。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能说难看吗?模仿都模仿不来,真的很差,现在电影的门槛都这么低的吗?为啥朱一龙都是拍得模仿别人的电影,之前和倪妮的那部也是。还有突然发现朱一龙的演技很局限,完全不适合拍这类型的角色,国内对影帝的标准越来越低了。

7分钟前
  • 阳光彩虹小白马
  • 很差

风格化和戏中戏等各种的耍花活也盖不住失而复得的陈词滥调,银河制片厂的部分更是尬穿地心,彩蛋还不忘了扣一下七夕的题,但很抱歉我这厅里就只有我一个人

11分钟前
  • 小旗
  • 较差

原来是这样的一个电影,可惜我不咋喜欢朱一龙。

12分钟前
  • Hi Friday
  • 还行

放弃美好的吹空调看ivl出门去看电影报应来了 这电影居然这么难看开场十五分钟就开始玩手机了,朱一龙真的感觉到他年龄大了

16分钟前
  • 热死他昨天IU他
  • 很差

前半段还蛮喜欢的 算是世面上比较少见的类型 也比较新奇 但越看越不对劲 后半段一整个崩坏 导演玩太过了 人物塑造得太差了 这种不符合常规的人物 虽然难演但却应该是很有魅力的 但显然两位主演没做到 朱一龙是帅的 但毫无灵魂 邱天 灵气有又不足 朱珠和蒋奇明很可 但没什么发挥 所以就是不上不下的状态 撑不起导演想要的人物精神世界,所以整个故事看起来也毫无支点 也根本没有情绪出口。此外 导演是对文艺电影有什么误解吗?一些或黑白或虚幻的镜头 大段所谓文艺实则矫情做作的台词 找点好听但小众的歌……这就是文艺片啦?多看点文艺片就老实了( 好吧应该是看了蛮多的 看到了超多片子的影子)只能说 很会致敬。还好票房教做人 这导演以后完全避雷!

20分钟前
  • 你是不会当树吗
  • 还行

没有王家卫的命得了王家卫的病,100分钟拍出了200分钟的体感。真的不好看。

24分钟前
  • 树皮
  • 很差

“爱是地狱,不是自己的就是他人的地狱。爱是束缚。爱是互相伤害。爱是一种精神疾病。”金句过载的花里胡哨/奇思妙想版王家卫。邱天灵的~

28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好喜欢那段朱一龙致敬的卓别林

31分钟前
  • 离离原上谱
  • 力荐

【D】这是在干什么?创意和体系的塌缩还可理解,如果能延续前三分之二照着王家卫一板一眼仿拍的风格我好歹能说一句“审美尚可”,结果到最后一转土味科幻直接给我气笑了,洛基TVA+抖音式土味meta,温仕培不会真的以为自己很鬼灵精怪吧,审美可以和乌尔善坐一桌了,连《21世纪》都被它衬托的清爽了不少。更别提科幻基地有一个全景镜头好像还是AI绘图,国内暑期档连这个都要玩跟风撞梗吗....

33分钟前
  • 思路乐
  • 很差

意识流爱情片,低配版王家卫,结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部分色调都在致敬《春光乍泄》,比较出彩的是便利店将奇明,虽然戏份不多,以及和朱珠的化学反应,反而出租屋两人的戏份不够心动,不过摄影很好。但全片这种柔光高饱和滤镜多了也审美疲劳。整部片子唯一的缺点是没有一首突出的配乐,如果有《重庆森林》那种经典的配乐,这片可以打五星。机器人的设定比较失败,其实像王家卫那种喃喃自语的内心独白也挺好的。【China South Cinema/1 attendance/¥39.9/0813】

3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老皮你都快40岁的老叔了,还抢小年轻的偶像剧,你不怕着雷劈吗??

40分钟前
  • 二刺猿的爹
  • 很差

二刷,这是一部好电影!《负负得正》故事的主线是手撕人生剧本,打破一成不变的既定命运。当然,爱情也同样重要,因为爱情才有了超越一切的勇气。这是一部“作者电影”(非影视专业,定义不一定准确),它采用的是真实的黑头发黄振开(也是漫画作者)、外星人银河电影制片厂、以及漫画中作者自我投射的漫画男主蓝头发黄振开的平行时空的交替叙事。这是个梦中梦,更是故事中套故事,叙事结构既天马行空又充满浪漫,绝妙!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漫画故事的影视化,而电影后半部分,打败外星人后,则是作者自洽后的更积极的人生(当然也存在这继续也还是虚构的故事可能性)。所以,电影开头男女主之间会有仓促的由性到爱,因为这是个糟糕的外星(社畜)编剧写的糟糕的故事,这也是被人安排的命运剧本,所以要打破,要改写。啊,想通了这些,就越想越妙!

45分钟前
  • 夏天的颜色
  • 力荐

不具体刻画爱情的过程,只模糊勾勒爱情的形状。导演对当下都市恋爱中年轻人互相没有安全感,一边向往自由一边又渴望依靠的状态抓的很准,每一个孤独的都市男女,都会在午夜想要出逃。朱一龙完全形象颠覆,从社畜到卓别林到一代宗师演了个遍,这几年每部作品的角色类型都不一样,演技可塑性着实强。

4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正坐在电影院里,准备提前走了1.电影第27分钟的时候,想起了开场屏幕上监制有朱一龙,可能出品方也有他的公司我就已经怀疑这玩意拍出来是不是为了xiqian了,以至于被蓝发朱一龙吸引过来的我拧着眉毛审判起来他的颜值我都感觉他变丑了。2.屏幕晃动到我真的分不清是我眼镜没擦干净还是他镜头就是这么拍的3.审美是主观的,所以主观的我认为这部片子是我目前线上线下看过的最垃圾的片子了。最最最垃圾烂片之首4.剧情烂的我不想提了,拍摄手法像是小学生刚买了一个相机拿都拿不稳当但是就是出来拍电影模仿王家卫了。5.我不信一个正常人可以给这个片子打四星6.一般难看我只会说难看,《负负得正》贼他爹的难看。

54分钟前
  • Ajxhla
  • 很差

2.8 班味、孤独、抑郁的现实指涉太虚空了,口头指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剧本”,然后拿着另一套无聊的剧本来应对。一切显得太标准化,陷入小红书式的装修和松弛感,尤其是后半段各种无趣的转折。模仿致敬并不是罪,比如海边两人踱步的场景也许想选择一种《通往仙境》式的摄影剪辑风格,但各资方的意见也许是,希望你在海边的场景再写点像黑豆这个角色、或者添加一种“蛋炒饭哲学”来给剧本加料,以增强能被观众看到的“厚度”,于是松弛感节节败退。

55分钟前
  • Pincent
  • 还行

导演其实学的不是王家卫,是区雪儿

58分钟前
  • 落叶
  • 较差

邱天是选对了

1小时前
  • JoeyLu陆柏宇
  • 推荐

完成度高于预期。以男主角的视角去追寻女主角的多重身份/生活。破解负面的情绪无趣的生活困境除了抽烟做爱,还有想象力。一个人使用的语言/方言的转换,就像切换发色与衣服,也是一种表演/外示身份的转换。邱天的状态不错,未来可期。影片的空间层次很多:现实生活/梦境/外星人剧组与制片厂/剧组拍摄下的泡泡机戏份/关灯后的幻想/漫画里大团圆的美好而虚幻的重逢。这种利用画幅变化与致敬经典电影的手法和李阳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异曲同工,后者致敬《我爱我家》并以伪放映事故打破第四堵墙,前者致敬《编辑部的故事》及模仿卓别林、王家卫等导演,并直接使用元电影元素。都是80后对那一时代的怀念,只是本片在制片厂那段用得有些过冗,喧宾夺主。最后我想说:[这里有几句既深奥又通俗,既概括又细节,一针见血总之看起来很厉害的影评金句]。三星半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温仕培02 3.5导演前作我就用毕赣➕王家卫来形容,果然还是延续这种风格,城中村文学气息加上港式的浪漫迷情。表面壳子是在探讨开放式的两性关系,有日本新都市爱情电影的感觉,在大城市里缺爱孤独的个体总是那么向往自由。但本质其实还是回归到破旧中式社会里的原生家庭,透出强烈悲剧感的小镇青年之殇。所以最后挑战宇宙宿命也是一种自我救赎,拯救不可调和的童年之死。这种对童年的回望和追忆跟同期的《21世纪》一脉相承,那种破除宿命的歇斯底里,对梦核的无尽渴求,其实说到底是直男对无法把握的现世的一种艺术逃避。

1小时前
  • 要丸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