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呼吸正常

呼吸正常,Something in Blue

主演:张兴超,叶锐洪,李会,周嘉亨,黄馨,苏雯珊,李伊,卓雅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6

《呼吸正常》剧照

呼吸正常 剧照 NO.1呼吸正常 剧照 NO.2呼吸正常 剧照 NO.3呼吸正常 剧照 NO.4呼吸正常 剧照 NO.5呼吸正常 剧照 NO.6呼吸正常 剧照 NO.13呼吸正常 剧照 NO.14呼吸正常 剧照 NO.15呼吸正常 剧照 NO.16呼吸正常 剧照 NO.17呼吸正常 剧照 NO.18呼吸正常 剧照 NO.19呼吸正常 剧照 NO.20

《呼吸正常》长篇影评

 1 ) 平凡又普通

《呼吸正常》对我而言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从硬盘里挑了一部电影来打发周六干燥烦闷的上午。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情节不波不澜,甚至你可以说它沉闷。

人物也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像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看不到任何活力在里面,充满暮气。

这样平凡又普通的生活,像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一点也不特别。

电影的叙事像是邻居的老太太砸着嘴,摇着扇子,把年轻时候的故事讲给你听时一样。

从二八芳龄到初为人妇,从记忆里抽出几个片段,小心揣着轻微的得意,又端着像不让人看出来,平平淡淡地讲给你听。

其实故事本来就平平淡淡。

没什么冲突、起伏,像是流水账。

从开头到结尾,几个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

只不过是世上又多了几个人,了解到他们的烦恼,又想起了自己的烦恼。

平凡又普通的人,平凡又普通的电影。

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不精彩,不狗血,像冬日的地平线,苍白地在远处延伸着。

 2 ) 毒sir也有走眼时

参加毒舌电影众筹看的这片,看完好生失望。

这是一部完全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素得象白水。

整部片子完全是平的,没有任何波折,说实话半截我看睡着了。

每个片断都用一句话开头,没想到这一招从头用到尾,也是醉了。

号称是表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可是90后都这么颓这么弱鸡么?

真不敢苟同。

难怪说大夫不能给自己和家人看病,毒sir评其他电影都很到位,评云舅这部电影可是太过誉了!

 3 ) 无病呻吟但并不扰人

有人说好的影评人真的不等于好的导演,所以这部电影我是带着偏见去看的,但是看完以后,倒觉得也没网上说的那么糟。

甚至觉得,作为处女作也算可以了。

一座城市,四个青年,四季轮换。。。

个人觉得云舅还是挺聪明的,处女作不搞宏大叙事,也不炫技搞特效(虽然我觉得这个主要还是因为穷),而是老老实实回到生活,比起那些SNS上的精彩人生,这种平淡的剧情以及屌丝青年日复一日的日常还挺对我胃口的。

虽说作者意识少了一些,不过好在导演也没有野心,作为一个很丧的人,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挺能引起我的共鸣的。

人生真的很艰难,哪有那么多的正能量?!

偶尔想自暴自弃都不行。

因为立刻会有人微笑着扶起你,对你说:“哎呀,你这样不行啊!

你要努力!

你要从自身找原因。。。

”找找找!

找你个大头鬼啊?!

我就想不努力,不上进,不行吗?!

说实话有的人三观那么正,思想那么健康,我真的找不到和他/她做朋友的切入点啊!!

早起的人都矫情,有爱心的人都很烦。

街上随便一只狗都比我长得可爱。。。

还是喜欢电影里几个演员的丧,喜欢他们迷茫,无病呻吟,但并不扰人的灵魂。

 4 ) 真的,不,好,看

(作为众筹观影团的同步第一批观影者说一点不成熟的小看法。

不喜勿喷)除了片中确实有的一些生活化的笑点让我们乐了几次(全片眼镜男基本承包了所有笑点),基本看一半就开始犯困,努力强撑没让自己睡着。

总体上,四个字:“不知所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剧本主线不清晰,吸引力不强,被一句句话切分成N个小片段,有些凌乱。

(观影完很多影友都说要睡着了)2.演员台词不过关,服化道粗糙,打光不讲究,很多专业素养上感觉确实业余3.过多的长镜头,演员和导演都无法很好的驾驭,使得很多情节衔接的留白尴尬而冗长4.声画交错类剪辑手法用得太频繁,且剪辑节奏混乱5.结尾戛然而止,似乎故事都没有说完,个人感觉相当莫名,反正看完这部电影没弄明白导演究竟想表达啥。

当然,好的一面是:不可否认,毒舌电影开辟的众筹新观影模式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变革,个人也会继续关注毒舌电影团队的后续,并期待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两星作为鼓励和期待。

以上。

 5 ) 架于个人审美对《呼吸正常》的看法

电影本身对广州的刻画让我这个异乡人一定程度上对广州有个大概感知,却总感觉如此刻画描绘少了一份城市本身的灵气,城市的灵魂恐怕只通过年轻人很难全面表现出来。

另外,台词设置我觉得略显做作,不是“正常的呼吸”节奏。

作为非专业演员,表演已然很好,但毕竟还是非专业。

整部片子的节奏把握是我最不满足的部分,总之还是很支持云中导演的,期待导演作品愈来愈好。

 6 ) 没有合格故事构造的电影,我呼吸不正常

云舅说他拍的是广州,毒sir说这是今年最争议的中国电影,影评人说这是轻盈超脱。

可是我看到的依然是老套的,屌丝缺女人的戏码。

设置成没有一个成功者的电影,除了广州的风土人情,你想和全国50个城市众筹的观众感叹啥?

well段子、对话也能笑笑,反正打发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还是忍不住来这里吐槽下。

伪散文的剧情设计让我很是尴尬,如果不是广东话版本的,更本忍不下去。

不知道云舅以后再写影评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呼吸正常的剧情硬伤。

毕竟这是大家众筹得大电影,不是你一个人的散文游戏。

和小花拍的商业大骗异曲同工,上海大雨天,来回打车120元,有种蛋蛋的忧伤算了,强功底的说故事导演不会蹭一下就出现在你面前。

 7 ) 你今天的呼吸正常吗?

10月12号的日子和平常的日子一模一样,无非是星期一改成了礼拜二。

北京的电影资料馆怡然地睡在积水潭旁边的小西天,呻吟着满足。

晚上七点,需要打印的白色电影票饥渴的难耐,它们翘首以盼的是那一瞬的撕裂,精神的快感会随着洒落的纸屑而达到高潮。

同样饥渴的、六点下班的我拉上同样难耐的、五点下班的朋友去看电影。

半小时的路程被朋友走了一个半小时。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恰巧捎带上10分钟的煎饼晚餐时光。

飘着煎饼味,寒暄着数月的未见,过了马路,穿了架桥,进了小西天,却没见到黄眉老佛。

因为我们看到了《呼吸正常》。

第二天的浑身酸痛来源于昨天观影的兴奋,于是脑海里又想起了《呼吸正常》,想起朋友对我说的那句话,“导演无聊,让观众也跟着无聊”。

我只是笑笑,老实说,我竟然还有点同意他的观点。

电影太过散文化,缺乏戏剧性,没有所谓的情节点,似乎有些小高潮,但又上不去,生搬套用了一些艺术手法,却又不伦不类,生硬的想块干地瓜,虽然甜,但啃不动;整体看上去像是一个旁观的文青在自嘲般的喧嚣着青春的迷茫。

有时也像个老尼姑嘀嘀咕咕的抱怨个不停。

成也台词,败也台词。

有的台词确实很精妙,妙语连珠,引人深思。

但同样存在着讨巧、干硬、吸引眼球的问题,总觉得有些不舒服。

但主要的还是台词的过量问题,因为光靠言语去讲故事,未免显得太苍白无力,况且,还是赤裸裸的通过主人公的口,直接把一些“迷茫”“虚伪”等等一些愤青的词汇说出来,了当的白话文像是照搬鸡汤小说的章节,读起来虽然爽口,但通过人物说出来却不够说服力,有点像变相的说教;但同时导演很狡黠,他讽刺了心灵鸡汤,以自嘲的方法,用最直白的语言去抱怨,发牢骚,诉说青春的不满。

或者说,云中走了一条比较独特个性的路,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社会最不需要就是鸡汤,因为喝多了会腻的。

当然很有效,只可惜太用力而不诚。

不知为什么,看完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独立时代》,我在想兴许导演一定看过这部电影,也有可能以这部电影为标杆试图去学习它。

毕竟结构如此之像,只可惜,功力差的太多,就显得有些糟糕。

但云中初衷是好的,快结束的时候,他通过那个科技男表达了自己拍片的思想:记录人物的精神状态以及胡思乱想的片段,穿插在广州这个城市,同时描述广州这个城市的面貌。

其实,就是表达一种状态。

一种精神层次的状态。

只不过,表面的状态我们已看见,有的颓废,有的失恋,有的纠结,可是精神方面的却是枯竭的要死。

部分原因是来源于演员的问题:表演不自然,僵硬,刻意卖力却又尴尬,我觉得表现最好的是那个卖银行卡的眼镜男,至少他给我有一种自然的感觉。

至于另外三个男主,尤其是那个科技男,他是主要的笑点,但也无法阻止他演技的可笑。

全片中,他可劲的想演出一个有些神经大条,迷恋天文星空的理工男,能看出他的努力,但不好意思,实在是有些腻歪。

另外,那个写小说的文艺男,僵硬的普通话,别扭的口音,也是选角一大败笔。

刚开头的那段校园分手戏,他的那几句台词以及表演的做作稚嫩,几乎让我有些厌恶而离场。

演员的发挥直接影响了片子的质量,别忘了,演员是电影的一部分,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这让我想起了《少女哪吒》,艺术氛围,摄影美工一流,只是整体台词的别扭以及表演的无脑实在是让本片大打折扣。

以及还有被追捧的《心迷宫》,很多人注意剧本,注意导演的掌控,可是演员的表演实在是太不堪,明明可以用方言弥补的问题,却让硬硬的普通话打压了整体的观感。

除了表演,就是导演对影片整体掌控的问题。

我们从电影中看到很多艺术手法,跳切,长镜头,画外空间,画外音,以及一些艺术电影里常用的标准手法,有的还比较新颖而大胆。

但令人不解的是,视听语言还是给人一种学生习作的感觉,有的镜头很不精细,没有构图,过于粗糙,好像是随手拍出来的。

但大部分镜头都很讲究,景深镜头,来回的移镜,甚至有一段是上下“升镜”的感觉,那段是从桥下“升到”桥上,当时给我第一感觉,我以为是要变画幅,后来才发现导演通过后期的魔力让刚刚还在桥下走路的人突然“升到”在桥上谈话。

这点很有创意,也很有意思。

但是整体艺术感的不平衡还是影响了本片的质量。

一方面导演对运镜的形式很在意,但不成熟,生搬硬套,未入骨髓。

另一方面,导演很努力,也很用心,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

所以说,思来想去,朋友说的那句话我从心里还是不认同的。

之所以刚才指出了很多影片的缺点,完全是因为这些缺点只是自身作为影迷的吐槽,并不是一味的去挑错批评它,兴许某些地方我说的并不专业呢。

当然有人觉得这些缺陷根本就不算什么,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在豆瓣上我们就会看到两级的评价,观影就是见仁见智的过程,同样这也是电影自身的独特魅力。

大学里,也尝试拍过一些作业短片,很累,也很烂。

所以深知一个影评人拍片的不易,老实说,我认为导演已经做得够好了,起码他很顺畅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尽管过程并不太完美,结果可能不太理想。

但还是得给予支持,这也就更不奇怪,我为什么上了一天的班,晚餐都来不及吃,还要去看这部电影。

不仅是为了去看,同样也是为了去支持,去尊重。

当然结果就是,我到家已经晚上11点,第二天都在萎靡不振中度过。

爱它才会批评它,尽管说了电影的很多坏话(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从中真的得到了一些情感共鸣。

片子入选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时,就听说一些西班牙年轻人坐在前排看的眼睛通红,因为他们真的从中找到了认同。

那么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电影就很有意义,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传播的思想让观众认同,使观众受益,毫无疑问《呼吸正常》做到了。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四个主人公在KTV互相“撕逼”的场景,他们互相指责,喧嚣着对人生的不满,导演通过他们的口中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

文艺男的口吻直指一些文艺青年,骂着“虚伪”,其实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无奈的自嘲。

生活还是老样子,什么开拓新篇章,什么展开新生活,什么活出自己,都是形式的空话,它们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导演用直白要死的台词,将每个人痛处撕得血肉模糊,旁边那位心灵鸡汤男一味的传达着正能量,却最终无奈瘫坐在沙发上,说出“现在的年轻人负能量太他妈的多了”。

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映射了当代社会的年青人。

尽管有些过猛或不周,但意味十足。

在这里,没有励志,没有热血,只有青年人的生活,只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云中将最残酷的那一乐章摊开,尽情的弹奏,有时我们会出戏,但更多地会入戏。

生活啊,还是那样子,人生嘛,也还是那样子。

别的都不要想,只要把自己的呼吸调正常就好了。

反正,也许,可能,大概,我的呼吸不太正常。

所以,我要去跑步。

因为我想:呼吸正常。

 8 ) 这不是我的青春,也不能代表大多数

冲着毒SIR和云舅看的,贡献一点点小力量。

只是情怀归情怀,该说的还是得说。

整个电影基调略显沉闷,中间字幕引导的专场稍微有点突兀,总是让我得缓一会儿才能进入剧情。

中间还有好几次注意力被转移了,以至于到最后看完也很难回想起来刚才看了什么。

剧中三个青年男屌丝,性格实在不讨喜。

一个富二代整天无所事事意淫泡妞,一个换几十分工作每个都干不长每天说空话,还有一个。。。

呃,对不起,我想不起来有什么特点,只记得劈腿小记者了。

说他们是屌丝,真不是侮辱他们。

不仅经济上屌丝,思想上也屌丝。

那个富二代,充其量算个富裕的屌丝。

24,25岁的年纪,且不说让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他们连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都难以维持。

剧中凸显了他们的迷茫?

迷茫?

为什么迷茫?

因为平时大学没有脚踏实地啊,因为大学就是玩过来的,因为大学几年,完全放任自己沉浸在考上大学,毕了业就能出任CEO,赢取白富美的幻想中。

活该啊!

为什么写小说的那个,女朋友跟他分手了?

剧中虽然没有交代,但是从他自己的状态和女朋友的状态来看,显然两个人不在同一层次。

前女友毕业出国,两个原因。

一是家境好,二是学习好。

家境好就不说了,山东男的家庭条件显然不占优势。

那么前女友上学时跟你在一起,显然不是图钱,那必然是看中人了。

可是剧中有意无意凸显了女人拜金这个主题,实在是觉得有点冤。

如果是学习好,大学几年,人家在苦学在为出国奋斗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从他后来每份工作干的都没有长性来看,大学里也未必为自己将来打算过。

所以分手是必然的,两个人价值观不一样。

为什么富二代整天YY女神又不敢去追,还跑去跟踪人家?

在妈妈的厂里做事,不好好做又不肯出来找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不敢啊!

懦弱胆小又自卑,舍不得金牢笼又弃不了假自尊,活该!

为什么阿洪最后劈腿小记者?

剧中给的理由因为现女友拜金。

我呸!

如果真的拜金,一开始就不会跟你了。

没见过真正拜金的姑娘是怎么样放弃道德当小三,被包养,甚至嫁个家N多万快要死的糟老头子么?

姑娘真不是嫌弃你穷,如果真嫌弃,在天桥上就不会说你走了以后就没人陪她吃冰沙看电影了,真嫌弃,巴不得你赶快走好找个借口分手。

当然,最后他说女友老在面前说什么LV,GUCCI。

说真的,人家只不过塑造一个拜金女的形象好跟你分手而已,搞不好人家早知道你移情别恋了。

最后让我觉得稍微正常的,竟然是那个胖子和满口成功学的家伙。

那是最脚踏实地的人。

最后说一句:跟剧中一样迷茫又眼高手低的家伙们,趁早踏实起来。

否则,24,25岁你还能无病呻吟,怪社会,怪别人,等你40岁,你看看还能怪谁。

 9 ) 呼吸太急促了,不要(这真的只是影评= =)

107分钟过后,我在想,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

开头的人物出场,背景交迭。

中段人物对话纷呈,画面频切。

结尾无言,留白绵长。

是对于梦想的执着?

家人的期盼?

爱情的向往?

还是只是对年轻人的一次群嘲罢了。

观影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闪现一句话。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剧中,小张正式在2015年,迎来了自己“双失青年”的身份,无女友,无工作。

孤独的写作,仿佛想给之前逃离多份工作的现实,找一份借口——老子不是找不到工作,老子只是目标远大,想将人类兴亡写出。

阿洪与阿浩,一起看球一起打机(地板上的那种)。

他们对于生活,看似潇洒自在,实则无力得很。

想反击,却不知从何说起。

头头是道的外表下,是阿洪对工作的迷茫,对于劈腿的纠结,是阿浩闲闷时找好友的无聊,也是他看不起自家工厂时的心虚。

老K的生活,其实是孤独的最高境界,无人理解。

倘若有一个女孩能出现在他面前,说一句“量子力学”好酷哦!

那么相信老K会重新投入科研怀抱,奋斗至死。

Mr.Chicken Soup,承担了许多笑点的人物。

生活中我们真见得不少,这类人活在自己的世界。

他们告诉你要积极,要向上,要为了成功不怕失败跌倒跌死,也不要怕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因为他们的世界只有虚无缥缈的光,没有触手可及的黑。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无论是历史,音乐,图画,文字。

无可辩驳的是,他们都仅仅是一家之言。

我们找不出一个人的思想,可以代表全部人的思想。

如果有,那也只是《1984》里面的老大哥恐怖社会。

正是因为思想是模糊的,所以倒不如将他们剖开来给大家看看。

“喏,我就抓几个年轻人出来,让你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过的”云舅太想让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所以他可以不在乎,机位切换是不是足够多样。

后期调色是不是足够夸张。

演员台词是不是足够做作。

真实的事,永远是不完美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如果说《呼吸正常》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团队太想讲电影讲好,以至于不确定观众们有没有“接受的能力”。

诚然,有好几个镜头,是打动到我们的。

我们中的很多人经历过“毕业即分手,各奔前程”,经历过与甲方谈合作,对方电话不停我们东张西望的尴尬,经历过自己做的事业(报纸),自己都不想看时的窘迫。

看到自己的影子,并能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人,也许就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

不过………也许伴随时代变迁的我们,停不下来。

房子不得不买,加班不得不加。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但是,我们还是要呼吸。

如果我们不能睁眼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真实。

那么我们也只能在日渐重复的生活上,做一条没有想法的咸鱼。

倘若有机会撕开一道口子,你会不会去尝试着,大口呼吸一点?

林小虾米 2016.10.23

 10 )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大概是青春吧

题目是我家小朋友观影后发表的一句话影评。

我家小朋友在忍着没睡着,没中途离场,只是扭来扭去加左歪右歪后仍坚持看完《呼吸正常》后发表的一句话影评。

其实这个片子并不适合10岁的小朋友,但为了挺他舅舅老K,还是强烈要求为他众筹张票来八卦一下。

他为电影打了7分,是为了他舅舅以及多次出现的姥姥家熟悉的场景。

上面是小朋友的影评,我的又是什么呢?

可能有这些吧:1、导演是个吃货,对广州的各种美食都极为惦记,整个片子从头吃到尾,哈哈,还不觉怪异,在此处需大😄三声!

另外,老广本地吃货热爱的食物与云舅有所不同,对食材更挑剔,做法上较崇尚轻淡原味。

云舅的食物类型具有比较明显的受到广州美食诱惑的新广州人的痕迹,不知老广们观影可也有此感?

2、本片是男性视角影片,导演和创作班底对女性的描述太过概念化,臆想化,流于表面,是个遗憾。

男演员们虽说是业余演员,但在演好自己这点上还是做的不错,生动,鲜活。

女性角色的鲜活度欠缺,时不时让人有从现实生活突然转入二次元的荒诞感。

3、要说呢,我家老K的表演略生硬,有用力过猛之感,是演了导演塑造的老K而非自己。

我个人自然会觉得真实的老K更好玩~并且物理对于他而言,是常识,也根本不会整日挂在嘴边。

生活中的他,会和你谈谈哲学,艺术,音乐,当然还有物理及摄影,且更多地是把这一切都视为世界的本质的各种表象而嵌入到各种主题。

当然,从表演的角度而言,他很好地诠释了片中的老k,配合了整个片子的气氛。

但是,从个体而言,老K是一直呼吸蛮正常的。

拍摄的那段时间是他已明确知道自己想且要走上电影之路,并且一直在践行之时,参与拍摄即是他的行动之一。

所以相对其他三位男主角,他彼时已走出迷茫而非陷于迷茫之中~4、其他三位男主角均很鲜活,见红尤其出彩。

导演选角蛮有眼光,要👍5、广州真的拍得很美👍 配乐尤其恰当👍6、其实刚看完,只打了三颗星,隔了两天写影评,上升为四颗星,是为难得有如此不励志不上进而真实反映青春的迷茫的影片点👍绝不后悔花100元去观影!

加油,云舅!

加油,老K!

中国电影不能只有钱的味道

《呼吸正常》短评

城市影像的部分是曼哈頓,人物群像戲偷師了獨立時代,麥當勞與飛機掠過的鏡頭機位借鑒了重慶森林。不過拼湊感太明顯了,結構的鬆散靠剪接怎麼也救不回來。影像的質感上也是學生作品。另外敘述的視點明顯是「外人」,導致那些出鏡的所謂廣州標識也變成了走馬觀花,拍不出真正的廣州味

3分钟前
  • 阿树
  • 较差

有点像没有剧情的Woody Allen。我一听那个教育记者的编辑的说话声就知道是howie,跟谁聊稿他都这口气。kylegun多才多艺台词好,“我们分别活在自己的平行宇宙,不知这感觉是不是爱情,你觉得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在另一个世界是活的。”我一个直男都快要爱上他了。

4分钟前
  • 小A
  • 推荐

喜欢以城市收集电影,没去过广州,但是听着粤语看着那些人的状态就会觉得很自然很舒服。过大的城市和过小的人,无所事事的青春只能向宇宙挥霍。里面的段子大多很有趣,影片本身也是段落式的。济南的朋友想看的话请关注7月23日百丽宫的点映场,我们和电影有个约会也会大力协助推广。6.15@SFC上海影城店

9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价值观和韩寒近年来作品出奇得一致

10分钟前
  • 南风南
  • 较差

非常松弛的影评人电影,对准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人,通过吃喝走聊展现青年人百无聊赖的日常状态,城市肌理烙印其中。片子亦是聊赖无起伏(奇爱说是呼吸的节奏),主线三基友的迷茫与挣扎无多大看点,反倒是副线的薛定谔的量子男作为一个游离于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人物,配以贴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十分出彩。

13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云中大神的处女作。低调小品,生活的片断,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又五味杂陈。

16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去死吧真无聊

21分钟前
  • 熊猫
  • 很差

哈哈哈 你还别说 有种业余的尴尬的可爱 节奏把握的蛮好的 也有点好笑。那种无核的表壳感还是有点意思的 有感受但在表达上(表演和运镜)不够到位 细节上需要不少打磨 总体来说思考还是很不足。但略带纪录的风格确实蛮好地剥出了一些广州的城市碎片 混杂在无聊的插科打诨和闲聊之间倒确实很有烟火味道 演员虽然稚嫩 但城市生活却意外地在线 非常不容易了。能看出来心态非常好 对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确 因而就少了很多新导演的那种因为过度努力和表现而暴露出的做作

22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还行

3.9 Blue. 散乱迷茫混沌,空有斗志得百无聊赖,没有人会喜欢这种状态,我也是,就像我不喜欢潮湿的广州,南方嘛,可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这种直接甚至是纪录式的手法,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偌大的黑暗的影厅,时不时滑亮手机,找不到出口。(又犯病了)

25分钟前
  • La~jum~bo
  • 较差

非常广州

27分钟前
  • 草鸟
  • 还行

“整天就知道上知乎上豆瓣刷微博,秀个优越感,装个专家……”

28分钟前
  • 一几巾人
  • 还行

用有限的成本拍出这样的片子确实是挺牛的事,但给这样一部影片打五星未免动机太直白。见到云中本人,比预期中的感觉要好,再给他一颗⭐️。

30分钟前
  • 河酉
  • 还行

有时舒服,有时尴尬,呼吸正常。

34分钟前
  • lanmons
  • 推荐

偏爱天文学男博士的幽默感。这么有趣的的理科男已经不多了,如果再帅一点就更好了。

39分钟前
  • light green
  • 推荐

研究视听语言的影评人,为什么自己的电影不注重录音?声画对位都有问题……谈不上讲了个故事,只能说“记录”了几个广州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每次出现的字幕提示有些“自作聪明”,打断了观看的流畅性,算是不太高级的手法吧。

44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较差

薛定谔的猫 这个梗还可以

45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还行

演技烂,台词更烂

47分钟前
  • Diealright
  • 很差

3.8 屌丝青年的迷茫在一个水汽盎然的城市不断发酵与流溢,广州在我的生活经历里面并没有四季,电影的节奏就好像广州无休止的四季一样粘糊糊。演员本身要比影片出彩,李会几乎成为了笑点担当。影片对广州的写照比人内心感受的描述更真实,导演对演员的控制太松,有点过剩。

48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不会像影评人那样给“高分”,也绝对不会是很多人的“1分”。有尝试,无突破。用非职业演员追求自然,却显得刻意十足,但是笨拙中有很多只可意会的笑点。"伍迪艾伦"式的“戈达尔”,广州城市街头一览,很影评人,3分。

50分钟前
  • 覺某人
  • 还行

他们反映的还是个人的问题,与我无太大关系。在中国千万不要代表谁,人太多,层级太多,别贴标签80、90的,每个人都只是他自己而已。

51分钟前
  • 巫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