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选角的问题大过风格或者血浆的问题了。
(虽然这个血浆量很假很没有必要,原著的风格是怪诞诡异不是爆浆啊……)要当一个令人生厌的原著党了。
第一,原著里说,shadow moon是一个高大的人,看上去说不出种族,出现了好多次被问是不是有印第安人血统,我觉得这个种族设定是有其意义的,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美国硬汉,要是有什么西部牛仔神,可能就是这样,他也是站在新神旧神之间的关键人物。
剧里直接给弄了个黑人,此哥目前看来演技还可以,那种闷蛋的气息有的,但是我就想问了,这样一来,那后面那个情节要怎么接……第二,开篇就出现了Thoth和Anubis,艾比斯和杰奎尔,两个经营家族经营殡仪馆冥界之神,(为什么提前这么多出场先按下不表)埃及的,好歹弄俩埃及人吧,又是俩黑人……第三,bliquis,queen of sheba, 就能不能,再, 稍微,美艳那么一点点呢,也不够落魄绝望的感觉啊……那段充满了魔幻cult感的床戏,也没出来……当然了,还是有几个选角非常好的,tech boy,书里明明是个死肥宅,改成了硅谷天才少年,后面撒泼耍混应该会更棒更讽刺,diss silicon valley is the new PC吗?
:)几个打手的视觉效果不错。
(但是没有脸真的对吗,那后面城先生的戏份怎么办,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情节怎么办。
)Wednesday选了Ian McShane简直perfect!!
loki和世界先生的选角也十分interesting。
关于剧情的改动要再观望,fingers crossed:)看完第二集,星期三和影子的互动一段不错,但是我觉得影子没有这么软蛋,被星期三牵着鼻子走。
road trip挺棒,期待ATM机行骗。
老婆还没来夜访令人焦急。
bliquis线崩塌,没有惊艳也没有美感,bliquis绝望放弃的心理也没有,就是很乏力的肉戏,本来在书里也没有很大篇幅,剧情上还不如书里丰富,所以为什么要给bliquis加戏?
跟上集完全一样的戏码?
就是为了床戏?
可这床戏也不好看啊……三女神和czenoborg 一段很不错,没有书里那么轻快有趣,下棋那里比书里更紧张,杀牛的片段穿插很不错。
media好美,期待下集午夜女神睡醒了。
哦对,还有个问题,anansi那段好是好,就是跟信众讲英文?
这好比观音菩萨跟我讲英文吧……还能互相理解呢,信徒们才比较神 XDPS 剧情这么紧凑是一季遊的意思吗
耐着性子看完三季,此剧有什么呢?
神经病的fuxk(如女主所言 无聊烦躁高兴都能fuxk),东扯西拉的各种“热点话题”(没有一个有深度,不要自我感动),旧神新神口头上的所谓集合队伍开战(完结了都没正面battle),还有“我没错”的女主。
第一季看完“ 神与神的战争拉开序幕 ”,第二季看完“ 神与神的战争拉开序幕 ”,第三季看完“ 神与神的战争拉开序幕 ”。
整个剧都是古神的无力,死亡,内斗;偶尔展示一次神力,可能也就是每个古神唯一一次。
要非说亮点,也就第三季结尾几分钟勉强算吧。
奉劝大家别以为营销号或者短视频来刷剧,更奉劝大家 如果发现是坨屎 千万别硬着头皮把它吃完!
终于刷完了前段时间被安利的《American Gods》,除了剧情拖沓以外,故事、画面、音乐都很有腔调(片头就很hardcore)。
第一季8集讲述了北欧众神随着移民来到美洲大陆,斗转星移,他们在现代失去了人们的信仰。
高科技、媒体、全球化……成为了新神(为啥没有资本主义)。
众神之父Odin对此非常愤怒,他召集人马,要掀起一场新神旧神之间的战争。
(不同于古代的祭祀与仪式,流量是新神晋升诸神之列的工具。
但Odin并不想和PK谁的关注度高,他要采取最传统的对决方式,也就是力量,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是超出人类纪的。
)于是,在这8集中,各种神陆续登场,带着观众用神的视角看世界,或光荣或不堪的过去,或暗淡或风光的现在。
在神的光环之下,人类只能充当配角,难怪人类男主的名字叫Shadow Moon。
当然,这也表明,也许不论我们是否信仰神灵,太阳永远都会在月亮之上投下阴影,宇宙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类改变,这是超人类的力量。
所以当第8集,旧神与新神对决的时候,春之神Ostara将春天收回,万物凋零;Odin咆哮着降下愤怒的闪电,一下子就把新神劈死了。
看到这不禁想起了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I》的开篇中引用艾比米修斯的神话故事来诠释人类的本质。
“艾比米修斯和普罗米修斯是一对兄弟。
普罗米修斯接到一项重大的任务,将技术分配给万物,艾比米修斯很想做这件事,于是很爱弟弟的普罗米修斯决定让他来做,但是最后自己来检查。
艾比米修斯将所有技能分给万物之后,突然发现人类仍站在森林中间,赤身裸体的等待着他的分配,但所以技能都已经分完了。
人类没有技能,只能在那里等死。
于是普罗米修斯从奥林匹斯山的神那里偷来了火。
有了火,人可以忍受寒冷的长夜,吓走狼群和老虎。
有了火,人类开始了漫长的文明,一段关于技术的历史。
”技术给了人类本质,使得人之所以是人,但技术的出现也是偶然的,它们对存在的影响也几近偶然,“亦即它所造成的生成都是在预定的功能之外,如一种满溢。
”所以,信仰是什么呢?
也许信仰并不是关于神灵的,而是关于人自身,人与万物、与宇宙的关系。
我不算读书的太多,也不算想天才一样。
但在《美国众神》这部剧里我看到了洞察力并非没有作用,因为这部剧我看到了小说的作者,与我相比那是多么的幸运,他能把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可以写下来,一个拥有信仰的人或者说对着世界还没搞清楚的人,再是出于青年的人,很有吸引力。
第一有关自在的生活洒脱感,只是剧情中有太多的脏话,曾问过身边的人为什么而说脏话,他们的回答是可以很容易的把情绪表达出来,没多太多的犹豫那是一直以来我对美国的认识,人与人之间,不会直面的撕脸,至少有个同样的意识度,那就是对侮辱的定义,本片有视角可以看出,而我们国人以及我的老家有些人就会跨度,信仰,在我的认识里就是对人、对事可以很宽容,去接受去面对,去享受与自然在一起,生于自然终归于自然,灵魂、来生、冥界,很像故乡藏传佛教的内容,人从来都是为谁而活,但是怎样才算一种可以去创作、创新又和平的顺序呢,人的情感又该如何才算正确呢,期待第二季。
整部剧的观点一直都是在说现在的人没有信仰 用太多的时间花在手机 电视等等的屏幕上 包括在写这篇影评的和在看影评的你们 不愿意去面对面交流或者说原始的写信寄信 相信很多70 80还有90初的人都有寄信的经历 那个时候收到信后的感觉和现在一个屌丝收到女神的回复心情是一样的 带有期待感 因为信件不是即时聊天 往往要好多天才能收到 所以想要说什么话 怎么说这么些话 都要反复斟酌 才写上去 然后拆信的人会怀着比现在拆快递还要激动的心情撕开信封好了 一下子就扯远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50步笑100步 真要做到像星期三先生那样的 现代社会基本找不到了 我们每个人组成了这个社会 而你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 就会被人排斥 就以社交来说 先是BB机 然后手机号码 接着即时通讯出现了 现在我们觉得一个人值得交往下去 都会说 加一下QQ吧或微信吧 如果一个人从头到晚都不接受这些东西呢 往往这场社交就到头了刚开始看的时候看过简介 以为又是一部类似黑镜 纯黑现代科技的剧 其实上面说了这么多 我也是说明了 让我们完全脱离现代科技是不可能的 但这部剧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在找一个相对共存的解决办法 在我国其实这种改变没有多大影响 因为我国有信仰人群比较少 但西方国家对信仰的改变真是挺大的 思考一下 原来Jesus和god是作为他们信仰而存在的 现在他们更多的被出现于惊讶中—Jesus Christ/oh my god 表面上是说信仰的事 其实是要我们真实的生活 我们有多久没和家人面对面聊个天 说个烦恼了 但是这些倒也没有问题 我相信每个母亲接到孩子的电话都是挺开心的 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放弃无用的社交 一直在网上聊天的网友和大学四年的室友 哪个更亲近 仔细想想 室友会知道你晚上睡觉打呼 而网友只看到了你po在网上的帅照美照这部剧收视率不错 应该有第二季的续订 期待
海报的霓虹灯文字游戏,让人会心一笑。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美剧Party,主角的身份是个挥之不去的潜在问题。
而从几处可推测出,Shadow便是手执大锤的黑暗之神的对立面,光明之神巴德尔。
1.奥丁在飞机上与影子的对话开头,说了一句半开玩笑的“你看我的眼神就像我艹了你妈一样”惹得影子扑哧一声笑出来,随即把这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滑了过去,奥丁没有在开玩笑,他说的是实话,影子是他的儿子;2.劳拉复活后,可以看到光明围绕着Shadow,这和巴德尔的特质如出一辙“永远在放射光芒的光明之神”;3.奥丁带着Shadow去拜访靠杀牛为生的黑暗之神,黑暗之神对着奥丁,侧脸对着Shadow说道“你要的不是我,是我的哥哥”(即光明之神),由此引出的光明与黑暗的棋局对弈,黎明时分,伴随着光明到来时刻,击杀光明的赌注。
尼采振聋发聩的“上帝死了”,开启了人们对现代性语境下“信仰”崩塌,符号瓦解后的再度探寻指引的路途。
在西方意识形态等新神的屠戮之下,十二生肖这般的旧神并非摧枯拉朽的崩坏瓦解,而是逐渐被人平静的淡忘,犹如温水中的青蛙,从80后出生简历必填的信息,沦落为三四线小城市红白喜事时,与人攀谈才会提及的过时符号,在一线城市早已被星座代替。
倘若生肖诸神要以新面貌示人,不知为何想到了三线城镇的烧烤摊主、手机店员,或妄图在一线城市挣扎求生的快递小哥(并非不敬)。
风格化浓重的表现形式(其实今年重新再看也并不算非常新奇了)必然导致口碑的两极化,不需辩驳其中优劣高低,只需承认ta成功的传递出了ta想传递的意向、情绪和观点,艺术、文学,也都是风格化的极致;这剧集不能说艺术高度有多高,但不可否认ta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喜不喜欢,别着急嚷嚷,也没那么重要,了解、体会、感受、分享,比争吵所带来的优越感要高级一些。
这个世界我们了解的甚少,企图用已知指认万物的快感会令我们陷入生物本能所导致的狭隘。
一群又一群有天赋的作者发现了连接人类世界发展的前后过程《美国众神》明面讲的是神话故事实际上是在描述“人类”这一“中游”物种的过去和现在mr.world为什么在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还要与mr.wednesday 讲和?
“旧”神代表的是“食物”,“新”神代表的是“奢侈品”那么如何定义“生存”与“食物”就是新旧交替的关键在这个时代食物逐渐极大丰富,那么各种过去为奢侈品的种种事物(如电脑、飞机)精神文明需求逐渐变为刚需也就是说,随着科技(认知)发展,旧神落伍,新神崛起。
然后继续发展会怎么样呢?
这个时代的新神逐渐落伍,下个时代的新神逐渐崛起明白mr.world为什么要在mr.wednesday主动挑起战争的情况下和解了吗?
旧神毫无所有准备鱼死网破,新神掌握世界并已经感知到下一个神的出现,新神会怎么做?
人类这一“中游”物种毕竟局限性太大:看不到开头,想不到结尾可叹--所有与以上向左的意见皆为错误,包括作者
神大概是最古老的kol。
祭祀是直播live,牺牲是一键三连,庙、寺、堂是各大网站平台,是祈祷的神坛。
神的背后也许也有kol机构,一手操纵神的诞生,传播,在人世间生长然后从中获益。
神需要信仰,需要关注,需要被记忆,然后神才是神。
新神和旧神也会有明争暗斗。
大家为了被记住使出浑身手段。
神收割信仰之力后,也许可以收获无上神力,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带给教徒一切,也许什么都没有。
kol收割注意力后也许也差不多。
旧神影响信徒直接方式大多只是简单且模糊的inspiration,而kol对自己的欲望表达却明确得多。
也许Jesus是最成功的kol之一。
那如今最成功的kol是谁呢?
收割了谁,带走了什么,又带给信徒们什么呢?
我们常说这代人不比上代人,或者说到代沟,但究竟什么是代沟,又是什么导致了一代与另一代的不同?
看过《美国众神》,不得不感慨尼尔盖曼精准的洞察力。
尼尔盖曼把当代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融入了奇幻小说当中,他在解释当代人类面对的代纪问题时,将它巧妙的转化为”神”这一主题,新观念和旧观念对应了两种不同派别的神,他们分别是”新神”和”旧神”。
这部小说中同样还探讨了另一个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即信仰。
美国作为多民族国家,除传统的基督教外,同时包含更多其他类型的宗教,这种历史的渊源为小说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素材。
宗教涉及的母题离不开”信仰”,信仰的主体即”神”,这就是《美国众神》的故事基础。
在这部小说中,以北欧之神”奥丁”为代表的”旧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没落,以”世界”先生为代表的”新神”却异军突起,前者代表”传统”,后者代表”现代”。
从这些神的名字也区分得出来这种新旧的差别:先来看旧神☞【星期三先生】奥丁,北欧神话中的至高神,被视作诸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王、战神、权力之神、魔法之神。
【疯子斯文尼】爱尔兰的民间小妖精leprechaun,在爱尔兰民间传说中,leprechaun是个一身绿装的小矮妖。
【伏尔甘】天神朱庇特之子,是罗马神话中的火神,在希腊神话中的对应人物是赫菲斯托斯。
【琴泽诺博格】斯拉夫的“邪恶之神”,拥有一个巨大的锤子,对于砸碎头颅这件事有着渴望,是旧神阵营中最初较不情愿加入这场战役的人物。
……再来看新神☞【世界先生】世界先生是新神阵营的核心人物,居于领袖地位的他观察着旧神们的一举一动,准备与星期三先生展开最终的大战【科技小子】科技小子向大众传播有关科技的一切并渴望得到权力,个性冲动、暴力的他喜欢挑衅男主角影子。
【媒体女神】媒体女神是新神中形象人物,可以化身成多位经典名人,在资讯化的时代中因为受到现代人们的崇拜越来越壮大。
”旧神”产生于冷兵器时代,因此,这些神源自宗教和神话,”新神”产生于信息化时代,因此,这些神源自科技、娱乐。
新神和旧神水火不容,即将展开一场大战,这代表现代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
第一季讲述的就是两方阵营开战前的造势。
说到这里,我们得先停顿片刻,重新审视一下”神”这个概念。
在尼尔盖曼的小说中,旧神理所应当,但”新神”能叫”神吗?
如果”神”代表着一种信仰,那么,象征科技和娱乐的新神,难道代表现代人信仰区块链和娱乐节目?
这是这部小说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以往都说,我们要有信仰,指的是传统宗教,在小说中对应了旧神。
我们从来不曾说,信仰可以是科技和娱乐,相反,我们还会抨击迷信科技和沉迷媒介。
那么,究竟科技和媒介能不能算作一种信仰?
这是这部小说要探讨的问题。
说道信仰,除了信仰”新神”和”旧神”的命题外,还涉及另一个命题,那就是”没有信仰的人”。
今天,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当代中国人没有信仰,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在小说中,我们也看到了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女主角劳拉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怂恿丈夫影子抢劫赌场,途中出了差错,影子被捕入狱。
丈夫服刑期间,劳拉与邻居罗比劈腿,影子出狱前夕劳拉乘罗比的车外出,车上劳拉为罗比吹箫,期间迎面遇上一辆汽车,两人的车子侧翻二人当场死亡。
劳拉死后,死神找上门来,把她带往天国,死神要取出劳拉的心脏,放在一端放有羽毛的秤上称重,劳拉自知生前所作所为,不让死神取走自己的心脏。
这时,死神愤怒的讲道,说劳拉是个生前没有信仰的人,死后灵魂将化为乌有,永世不得重生。
劳拉这时才发现形式不妙,即将陷入万劫不复,恰在这个时候,一道光闪过,她的灵魂再次回归肉体得以复活。
这并不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得到了死神的宽恕,而是机缘巧合下一枚神奇硬币帮她在死神面前侥幸逃脱。
重生后的劳拉发现,昔日背弃的丈夫影子竟然是她的天命之人,她决定悔改,并踏上了救赎之路。
《美国众神》围绕新旧神展开,但并没有忽视凡人,没信仰的劳拉和一无所有的影子是这部剧的另一看点,这二人性格迥异,一位如同火,一位如同冰,前者没有信仰,后者信仰幻灭,在故事的推进中,后者逐渐形成了信仰,同时也成了前者的信仰。
当然,有关新旧观念的冲突问题,还得你自己去找寻答案,目前第一季已结束,第二季今年3月上映,让我们共同期待。
命运究竟被什么决定。
随机性,或者叫做运气。
爱因斯坦认为,随机性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一种我们尚未了解的变量——隐变量,如果我们搞清了隐变量,就可以计算出每一次事件的随机结果,换而言之,宇宙并不存在真正的随机,一切都已经写好剧本,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
一切真正高级和深刻的智慧,都是为了要解答这个问题而存在。
信者得救,信(believe)就是愿力,愿力就是神的养分,神依赖人类的祈祷而活,人依赖神的决定而活,这种双重的相互依赖性,证明了人与神,只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已。
这是这部剧最最精华的部分,这是关于神,关于我,关于一切宇宙万物的解释和答案——上溯空性,下及万有,我空怖灭“生命不是物质宇宙的一部份,恰恰相反,物质宇宙是生命的一部分”
尼尔盖曼同名原著改编,比较精确地还原了原著的世界观设定及各个主要角色,而且也营造出前半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主基调。原著以人类主角「影子」意外卷入新旧神祇大战的奇遇为主线,他随北欧之神奥丁穿梭于美国各地以招徕日渐式微的旧神,并应付软硬兼施的各式新神。原著主体是个穿插小番外的公路小说,而本季则没有过多的公路电影感,而是重在介绍世界观与人物以降低观看门槛。而观看门槛本身(不清楚各个旧神分别是谁来源为何)反过来又支撑了他们因缺少祈祷和献祭逐渐衰弱的设定,值得玩味。主线节奏上佳,包含台词和旁白的文本也都写得很用心(不知道是不是盖曼本人把关),配合高度风格化的调色和光影(尤其是各个小番外以及「科技」「媒体」与「全球化」三个新神造型),算是非常有力的系列开端作了。布朗宁居然是《美少女特攻队》的女主角?
看似魔幻的外表下是现实主义内核 旧世界里纷争不断的旧神面对新世界科技的发展 最终同盟向新世界发起挑战 本质上是对现代人依赖科技缺乏信仰的反思 而就作品本身而言 其构建的世界观之大 足以成为永垂的佳作 BTW.麦柯肖恩版的奥丁无论从造型还是质感都好像男神阿尔帕西诺啊
很难拍出原作的感觉啊,尤其是小故事讲得不如原作好。
比斯巴达克斯还差很多,而且讲的是众神的故事,虽比不上史诗题材。
腔调拿捏得非常棒。
没有原著打底还是挺难消化的 太多故弄玄虚的东西 但是把这些嘘嘘呼呼的东西都抛掉 主线还是挺明显的 我都觉得是在撑时间了…还有就是终于明白吸金淋B到底是啥意思了…太生动了😂
剪辑混乱,毫无逻辑,故弄玄虚
不知所云
人物性格、作品基调和原著相差比较大,原著偏HBOCarnivàle现在成品像美恐,摄影剪辑风格像从2000年初穿越过来的
虽然说原著影响化难度异常之大……但也不至于拍成这个样子?
这个系列明显应该拍成动画的
神叨叨的内容太多了,想看看到底能不能圆回来。dead wife好评
运奴船上那个煽动烧船的演说太棒了!你已经死了干嘛不做点有意义的
美版的封神,星期三简直是封神里的申公豹,男主的老婆是哪吒
就……第一集太震撼了撑不住,弃了。
没有内核,而且too aggressive
落寞的众神在现代的生活,以及面临新神的冲击这样的剧情真的太俗套和无聊
腐勒是不是把汉尼拔S4的热情都投入到美国众神了,感觉在看又一部汉尼拔。刷到第五集,忍不住提前五星
看了个开头,不能说很差(血浆真的好假),但是完全没有当年看原著那种着迷的感觉。那会我走路都在读原作,根本停不下来,下课了啥事都不想干只想赶快跑回去看完剩下的内容。十年后我看这部剧,感觉要不是因为在跑步机上停不下来,否则我根本没法坚持下去。
剧情慢到爆。各种各样的神还挺有趣的,最后一集那个CG真的假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