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切顺利

Tout s'est bien passé,天堂计划(台),Everything Went Fine,爸爸可否不要死(港)

主演:苏菲·玛索,安德烈·杜索里埃,热拉尔丁娜·帕亚,夏洛特·兰普林,埃里克·卡拉瓦卡,汉娜·许古拉,格莱高利·嘉德波瓦,朱迪思·马格里,雅各·诺勒,丹尼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21

《一切顺利》剧照

一切顺利 剧照 NO.1一切顺利 剧照 NO.2一切顺利 剧照 NO.3一切顺利 剧照 NO.4一切顺利 剧照 NO.5一切顺利 剧照 NO.6一切顺利 剧照 NO.13一切顺利 剧照 NO.14一切顺利 剧照 NO.15一切顺利 剧照 NO.16一切顺利 剧照 NO.17一切顺利 剧照 NO.18一切顺利 剧照 NO.19一切顺利 剧照 NO.20

《一切顺利》剧情介绍

一切顺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过八十的父亲突然中风,艾曼纽在医院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要面对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忧鬱母亲,跟父亲有暧昧关係的昔日情人还时不时跑出来乱。孩提时期的她总因父亲严厉的管教,恨不得将他杀掉,如今父亲竟向她提出请求:“请帮我了结这一切吧!”让她百感交集,陷入两难。面对垂垂老矣、生活已无法自理的父亲,她该帮助他完成杀死自己的心愿吗? 改编自《池畔谋杀案》编剧艾曼纽贝尔南的同名小说,讲述她帮助父亲安乐死的亲身经历。安乐死往往牵涉到沉重又複杂的伦理道德与法律问题,在法国名导欧容的笔下却举重若轻,以轻盈叙事和幽默口吻,凝视父女生命中最深切的一段相处时光,细腻描绘为人子女内心的挣扎与不捨。苏菲玛索深情而内敛的演出,让这段悠长的告别更显真挚动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食戟之灵餐之皿远月列车篇八步半喜怒哀乐解构生活婚姻结业式夏天的小岛波登湖STB超级教师恐怖禁忌之红旗袍美食不美第一季春光灿烂猪八戒愿望树猪猪侠·不可思议的世界美好的日子幽灵和鲸莎士比亚与哈撒韦:私人调查员第三季编剧风云现场清理人第一季不露脸的老板福冈恋爱白书15不会消散的恋爱花火暴裂寻凶反击第四季樱桃正红森林奇缘沙子怪物再见少女团天之书魔都凶音挑战者清洁工第四季她今天有点奇怪

《一切顺利》长篇影评

 1 ) 无题

真的没想到,一个关于安乐死的故事,可以拍得这么的轻盈而幽默。

首先必须承认,此片有着非常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连欧容自己也在电影里自嘲,安乐死如此昂贵,只有富人才能负担,而“穷人只能等死了”。

这确实是一个只可能发生在富裕阶层的故事,但欧容举重若轻地做出了具有普世意义的表达。

但凡涉及安乐死,必然会涉及到人的尊严、生命的美好、死亡的意义等等等等,但欧容拒绝沉重或滥情,甚至不加以任何道德判断。

而当电影把准备安乐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繁琐文件的准备、法律风险的规避、家人与老人意愿的相左,甚至包括实际的费用问题,一一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出来时,这个迈向死亡的过程也在琐碎细节的锚定之下,真正成为了生命庸常的一部分。

勃拉姆斯的音乐、挚爱多年的艺术、深爱的家人与情人,都没有让一心赴死的老人回心转意,但那不是出于绝望,恰恰相反,当最后老人望向阿尔卑斯山那壮阔的美丽时,我认为欧容或者应该说原著作者(也就是片中苏菲·玛索饰演的女儿的原型)是在表达,求死正是出自对生命的热爱,死亡即是生命的最终一环。

到结尾,当“一切顺利”这个片名的真意显露时,真的是太过动人的一刻,轻描淡写之中,有着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2 ) 另类的生死

本片是一部直面生死的现实片,具有人类最大的背景—生死,但用了一个最小最敏感的小“切口”载体—安乐死。

据说目前“安乐死”合法化,只有瑞士和荷兰两个国家。

日本作家宫下洋一著的《安乐死现场》中描写的情况与本片高度吻合,说明编剧、导演事先对此项制度,以及涉及人员的心态是认真作了考查。

本片总体基调是深情而压制的,这也是本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在直面生死的时候,内心悲伤,外表克制,绝不乱煽情,来博取眼泪。

其实不乱煽情就是一种现实的表现,你可以回顾一下周边的现实生活,遭遇到剧烈情况,大多数人在众人面前是不能够乱煽情的,无论是面临很多的痛苦困难或喜悦,都能保持克制和低调。

自主选择离世的权利,是人类终极权利,即使是崇尚个人自由权利保障的国家,对此项权利也是高度克制,没有放纵,关乎个人生死的权利会涉及到人伦道理、医疗保险、家人感情、遗产继承等社会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各国都是采取审慎态度。

#用影评发现好电影#电影推荐 推荐指数85/100,另类生死观,值得一看。

 3 ) 《天堂計畫》詼諧生死

歐容近年每1~2年就可以產出一部水準以上的作品,《天堂計畫》也是如此,想不到歐容可以用這麼幽默、中立的方式處理出安樂死議題,雖說此片是改編自有多次與歐容合作經驗的編劇 Emmanuèle Bernheim 親身經歷,但歐容還是非常從容的拍攝這個會讓人哭死的議題。

我一直以為安樂死議題必定會帶有滿滿的淚水,但《天堂計畫》中可能是我看過最細膩的處理安樂死的家庭(亞洲角色一定又叫又哭的),並不是說它缺乏感性,而是你能感受到片中女主角蘇菲瑪索所隱忍於銀幕之下的情緒,歐容幾乎把這些煽情的內容都刪掉了。

留下的是那個令人又想哭又想笑的父親,故事的主線就是女兒幫父親處理安樂死的手續,同時處理著自小對於父親的依賴,這些乍看蜻蜓點水談論的最後時光,在電影的尾端還是發生了作用,自己會喜歡《天堂計畫》所呈現那一點點的小細節,像是女兒把任性父親咬過一口的三明治留下來、或是母親毫不關心卻一針見血的說出了父親的感情選擇原因、一家人偷偷在父親背後揶揄他性向的部分,這些都是最高濃度的愛。

我訝異於原來安樂死議題,可以處理得這麼詼諧,在這些幽默背後是一家人對彼此的信任,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信念,雖說難過卻也並肩走了最後一程。

《天堂計畫》幾場flashback都令人印相深刻,不管是小時候蘇菲瑪索不能理解的父親自殺宣言、潛意識出現的殺父夢境(歐容招牌再現?

哈哈)當然最好看的當屬結尾,父親在瑞士絕美雪山前用餐,兩名年輕的護送員代替所有觀眾像父親提問「生命這麼美麗為什麼要結束」然後就剪回了法國的現場,兩名女兒一同迎接著最後的結尾,這個問句就像是一個對生命最後的註解,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在這個最後的旅程中,女兒儘管備受壓力卻好像也解開了多年對於父親的依戀,我相信多年過去這家人還是會深愛著這個好男色、嘴賤的父親。

 4 ) 法国人的亲情和爱情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厄普代克的一个短篇《killing》(中译《杀害》),也是三个女儿一个垂死的父亲,最后由其中一个在父亲身边的孩子决定是否拔管儿,尽管电话里另外几个都建议这么做,但传达给医院的是她,她觉得自己亲手结束了父亲的生命。

这个短篇小说我至今还有点儿印象,非常细腻。

像厄普代克别的短篇一样精确的表达人与人之间难以诉说的复杂情感。

这个短篇小说主要描述决定父亲治疗方案的长女安妮的对父亲和前夫的情感,厄普代克精于此道,让人叹为观止。

可以说这个短篇小说是这部电影的缩微版,童年的父女关系,衰老和死亡的抉择,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一样的,短篇小说和电影,各有所长,各擅胜场。

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并让他人感知是最难的。

我们常说的西方社会亲情的淡漠,是种误解。

或者说,是两种文明之间不能真正互相理解的部分,这一部分彼此都只能抱着刻板的误解去经历自己那一种。

两种伦理各有千秋,东方人羡慕西方人的自由,独立,简单,西方人有时也惊叹于东方人的无私。

我把这电影当作一部反应人类关系的理想模型来看。

从侯麦,特吕弗,欧容等诸多法国导演的电影中,我看到的法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向是人类情感关系的楷模,无论是男女之爱还是同性之爱都如此的浪漫,风流,温暖人心。

这一点,我只在法国电影里见过。

当东方西方都在重点突出的讲着拜金,捞女,爱情达尔文主义,PUA理论在爱情里的应用时,法国电影里的人物还继续着千百年来的爱恋经典,骑士,绅士,独立女性,爱要爱的热烈,不爱就干干脆脆,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失去的人得到的人,得而复失的人,失而复得的人,都那么自然,真挚,真情流露,让人觉得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生活,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我愿意把《一切顺利》(天堂计划)当作部展示人类关系的电影,片中有父女关系,夫妻关系,姐妹关系,情人关系。

我们通过这部电影来看一下在法国这些人际关系是怎样的。

简单的讲就是既有亲情爱情又保持着难得的尊重和距离。

苏菲玛索演的艾曼纽是个独立作家(在真实世界里她也是这个名字,多次与欧容合作改编剧本),她丈夫也是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二人没有孩子。

电影从她接到电话被告知她八十多的老父亲中风开始,七手八脚的抢救后,状态稳定了,但她父亲安德烈不想活了,请求她为自己安排安乐死。

她和父亲关系不好,电影在推进安乐死的安排时不断闪回她小时候和父亲的关系。

她一时间六神无主,好在她还有个姐姐帕斯卡可以商量。

她姐姐帕斯卡(疑似单亲妈妈)有一双儿女,是个事业型的女性。

姐妹俩首先是把妈妈带来看了卧病在床的父亲,她们的母亲是个雕塑家,但多年抑郁症,现在处于老年痴呆症的初期。

她来了之后对病床上的丈夫充满厌恶,呆了不到两分钟就说病房里太热了,送我回去,在护工的搀扶下回去了。

接着出场的,是姐妹俩口中的“那个坏人”吉拉德--父亲的同性恋人。

没错,她们的父亲是个Gay,但和母亲结了婚,生了两个女儿(前面还有个难产死掉的男婴)。

她们一致认为吉拉德只是想在老头死前捞一笔,要他的百达翡丽(后来的确也拿到了)。

艾曼纽虽然不喜欢父亲,但被委托去帮忙安排安乐死的事后还是感到非常大的压力--感觉像自己亲手杀死父亲。

但她还是顺从了---像她小时候那样,她充满矛盾的去查了相关机构的信息,联系了负责人,同时希望父亲放弃这个想法,不要为难她。

有时候父亲的病情恶化,大小便失禁,他非常沮丧,要求她快点儿安排。

她也觉得应该让父亲尊严的死去,加快了步伐,但后来,父亲开始好转,甚至能下床了。

她很高兴,想着可能他能愿意再多活几年,但父亲很坚决,一边对着窗外的阳光明媚吃着美味的酸奶一边问进度如何了,她又一次陷入焦虑。

艾曼纽为这件事焦虑时,去健身,去朋友家小住并在那儿冬泳,结果感冒了,就不必天天去医院面对父亲,但这件事必须有个结果。

拖是拖不过去的。

这里表现的艾曼纽和父亲的关系非常微妙,她们关系不好,但却是彼此理解的,有点像《饮食男女》里的老二(吴倩莲)和父亲(郎雄)的关系。

她说你为啥不让姐姐去做,他说:我对她毫不了解。

我们可以谈谈艾曼纽和她丈夫的关系,看得出她们是非常恩爱的,年纪大约五十多岁(和苏菲玛索的真实年纪相仿),没有孩子,她的丈夫塞日去美国出差办展,她给她打了电话,丈夫说:需要我回来吗?

她说,不用了,你专心工作。

塞日表达了他的关心。

后来他出差回来,第一时间去医院看了岳父。

老头儿自己把死期延迟了一周,因为他想看外孙的演奏表演--他是个重男轻女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是Gay),喜欢外孙。

帕斯卡也带她儿子去医院探望了外公。

没带女儿,因为她女儿觉得外公重男轻女非常严重,不想去看他。

外孙看上去十岁左右,彬彬有礼的问候病床上的外公,老头儿伤感的说,我再也不能给你伴奏了(他弹钢琴给外孙伴奏提琴),小孩儿并没有痛哭流涕,他没说话,妈妈让他出去等,她要单独和老头谈谈,他就出去了,在等待区椅子上睡着了。

老头穿戴整齐去了外孙的表演音乐会,但不出意料的,看的时候睡着了。

除了看外孙表演,他对艾曼纽说,我要和你们夫妇吃餐饭。

她们很正式的在餐厅吃了餐饭,三个人都明白这是真正的最后的晚餐,艾曼纽无法控制情绪,跑洗手间哭了一场。

席间发生了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首先这是家安德烈喜欢的餐厅,他喜欢白白净净的年轻侍者并介绍给女儿。

看得出他是这里的常客,出手阔绰。

吃到一半,过来一对儿老人跟他打招呼,他已经不记得是谁,但两个人约他七月去某处玩,他说,七月?

哦,恐怕不太行。

(因为那时候他应该已经安乐死了)。

老头胃口很好,吃了不少,三大件加甜品都吃得津津有味,他越是如此,艾曼纽越难过---活着如此美好为何选择结束?

他反过来安慰她:不要难过孩子,我很开心,我过了丰富多彩的一生。

安德烈是个理财有道的人,有自己的工厂,爱好收藏,有自己的艺廊。

为了避免纠纷,他遵律师要求录了视频表明是他的自主意愿安乐死。

即便如此,根据法国的法律这也是违法的,他不得不安排专车接自己去瑞士执行。

女儿不能同去,要扮成在瑞士偶遇。

最终发生了一系列小风波,吉拉德--父亲的同性伴侣,尽管拿到了百达翡丽,但还是匿名告发了她们。

她们不得不分头行动,把父亲转运到艾曼纽家,从他家出发去瑞士。

最后阴差阳错,艾曼纽和帕斯卡都没能在他身边,工作人员帮他执行了安乐死,录了视频。

电影到此结束了。

看完电影,最令我触动的不是生老病死,生离死别这点,而是片中所有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她们是如何做到彼此关心又彼此尊重的。

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人生,但片中的人相处的都挺好的,经历了这件事也都得到了内心的平静。

安德烈是个gay,在那个年代,即便在法国也为社会不容,他死前的愿望是:埋哪儿都行,离我老婆家族远点儿就行。

可以想见他的人生并不快乐,他远在纽约的表亲不远千里来劝他不要安乐死时说:你何必如此,多大的困难我们(犹太人)都熬过来了,她说的应该是二战。

老头儿年轻时并不快乐,但他经营有方,像大部分犹太人一样赚了不少钱,生活品味也不错。

不然她太太--一个家庭出身不错的雕塑家--也不会爱上他。

虽然艾曼纽的童年回忆并不愉快,但父亲应该给孩子和妻子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支持,决定安乐死后他轻描淡写的对病床前的两个女儿说,我的所有的东西当然都留给你们--他还有一个运作良好的工厂,一间艺廊以及许多价格不菲的收藏品。

因为人际关系的简单,西方社会里唯一一次亲人之间可能会发生经济纠葛的大概也就是继承遗产了,但这并不会发生在艾曼纽和帕斯卡之间。

艾曼纽和她丈夫之间那种默契和彼此尊重也殊为难得,她们是相爱的彼此关心的,但也都给对方保留了尊重和空间,最后的晚餐时,丈夫察觉到她的异样,举杯祝酒后就先离席了,留时间给她们父女做最后的告别。

最后的小风波里,艾曼纽打给他让他马上帮忙把父亲转移到自己家先,他也尽了最大努力,尽管看上去有点笨拙。

很多时候,爱,不是重度参与对方的每一秒钟的生活,知己是无话不谈又不会有一方迷失。

这关系的确很难拿捏,也正是因为如此,爱情才成为人类孜孜以求,最具挑战也最值得拥有的关系。

帕斯卡和艾曼纽姐妹之间首先没有任何一次谈到钱,即便老父将遗产留给她们二人(那应该是笔不菲的财富)并没有明确说明。

她们似乎并不关心,帕斯卡不想去父亲的临终现场,艾曼纽希望她陪她去,但最后也理解了。

没有强求她,其实最后她自己也未能当场。

父亲去瑞士的那晚她们姐妹被叫去警局问话,辗转回到艾曼纽的家,叫了救护车把人送走,她俩喝了一宿酒,相拥而眠,醒来时收到电话说你们不用过来了,已经执行了,发了录像给她们。

整部戏里你能感受到她们姐妹间的相互支持和谅解。

陷在中国亲情关系的网中,我常想究竟什么是人类最理想的相处模式,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

怎样的关系才会另每一方都感到轻松,感到爱,温暖和支持而不是让人感到烦恼,感到沉重--哪怕是因爱之名。

以我现在所见,法国电影里表达的人际关系是最理想的了,然而我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从我这里开始,在我和伴侣之间,和我的孩子之间去努力实现这美好的关系。

也许这并不难,它只有一个最简单的要求: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自我。

只有丧失自我的人才需要不断的紧紧抓住一段关系,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如果每个人都有非常完整的自我,在有恋情时享受爱情,爱情失去了去寻找下一个爱情,在一段关系自然终结时回归自我,人间会少很多烦恼。

父母子女之间亦如是。

最后艾曼纽去问她母亲,既然你知道爸爸是个gay,为何不跟他离婚,过你自己的生活?

她妈妈看着她,停顿了很久说:因为我爱他呀。

她妈妈没有和安德烈离婚,专注于自己的雕塑,到老还在创作新作品。

电影还有个小细节:和安德烈同一个病房,有个也是中风的老人,康复的比安德烈快,很快就能行走并出院了。

安德烈却要转去另一个康复医院。

转院那天艾曼纽(苏菲玛索)在走廊碰见老头儿,他说,我康复的很好,医生说我很快可以出院了。

艾曼纽正一头烟安排父亲的转院,想着安排父亲的安乐死,但她还是停下来真诚的对他说恭喜,他也很开心的回应,旋即低下头,黯然的说,但我没有像你们这么好的女儿。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世间没有双全法,人类终将带着小小满足和种种缺憾度过自己人生的每一天。

看这部电影的起因是想看苏菲玛索,果然没让我失望,这部电影几乎是苏菲玛索一人撑起来的,今年苏菲玛索五十七岁了,岁月平等的刻画了她十五岁时美丽青春的面容到了五十七岁,但五十多岁的她依然风华绝代,令人迷醉。

影片一开始就是她的独角戏,今年五十多的苏菲玛索,像她十五岁时一样不穿bra,以她独有的气质在法国的街道穿城而过。

无论她匆匆形色的身姿还是在地铁上迷人的侧脸,都令我深深着迷,我爱十五岁的维克无忧无虑的青春,也爱五十七岁艾曼纽岁月变迁的容颜。

 5 ) 是糖水片,也是欧容式的糖水片

关注欧洲文艺片的朋友可能知道,多次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的名导欧容,曾以一系列“情欲惊悚片”在影坛树立声望。

他的代表作,如《泳池情杀案》《花容月貌》《双面情人》《登堂入室》等,都带着明显黑色风格,叙事结构相对复杂,故事常关涉心理分析、死亡、犯罪、y不道德的欲望等主题。

风格和故事的偏好,可能源自他的酷儿身份,也可能和他的观影兴趣分不开关系。

不少评论者甚至称其为悬疑惊悚大师希区柯克的继承者。

如今,欧容已年过五旬,也许是因为心境变化,在用各种大尺度作品“挑逗冒犯”观众之后,他又选择返璞归真,回到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入围去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最近释出资源的《一切顺利》,就是一部看起来不那么“欧容”,但又似曾相识,气质温柔干净的生活流亲情片。

《一切顺利》改编自《泳池情杀案》编剧艾曼纽尔·贝尔南的自传性质同名小说,围绕苏菲·玛索饰演的中年作家艾曼纽的视角展开。

她与帕斯卡尔是一对亲姐妹。

一日,她们八十五岁的父亲突然中风住院。

因累于衰老到无法自理的身体和疾病的痛苦折磨,父亲萌生了自行了断的念头,他告诉艾曼纽自己想要执行安乐死。

经过一番挣扎,姐妹俩决心帮父亲实现这个“去死”的愿望。

单从剧情简介来看,可能会觉得故事不过是一则安乐死广告。

但耐心看下去,会发现它并非想象中那么“糖水”。

首先,因中风躺在病床上、嘴歪眼斜的可怜老父亲,其实是一位同性恋者。

父亲当年的骗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毁掉了整个家庭,并跟艾曼纽母亲罹患帕金森症、抑郁症的糟糕现状,分不开关系。

而他混乱的情感生活,也给艾曼纽带来了很多麻烦。

比如说在照顾父亲、为其安排安乐死的忙乱过程里,还得应付他时不时来捣乱的昔日情人。

父亲的特殊身份,同他严肃又捉摸不定的性格一起,给父女关系留下了紧张的阴影。

孩提时期的艾曼纽,就总是怨恨父亲严厉的管教,也不理解母亲的缺席,恨不得把他“杀”掉。

如今,垂垂老矣、生活已无法自理的父亲竟向她提出请求:“请帮我了结这一切吧”,反而让艾曼纽陷入了犹豫和痛苦。

同性恋、紧绷的家庭关系、不可阻挡的死亡欲望、意志坚强的女性角色、 充满挣扎的“弑父”主题......这些令人熟悉的欧容故事元素一一显现。

但在《一切顺利》里,欧容没有极尽戏剧性之能事,而是选择了克制和内敛,以带有纪录片感的日常生活描摹,呈现出社会关注的视野和内在的情感深度。

尽管镜头都是跟着艾曼纽在病房-卧房两头跑,拍的大多是她一次又一次探望父亲,为他安排安乐死的日常奔波段落。

但影片还是不动声色地,用父亲“求死”的愿望,让安乐死,一个涉及社会道德伦理矛盾的公共议题,与特殊私密的父女关系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叙事层面的厚度。

可能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开放发达的法国申请安乐死并不会太困难,但通过《一切顺利》,我们就会意识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电影通过艾曼纽的东奔西走,无不调侃又饶有耐心地再现了安乐死从申请到执行的复杂流程和严苛要求,一再强调着安乐死自带的道德伦理风险。

比如,行动不便的父亲必须从法国周转到合法的瑞士执行安乐死;子女不可以陪同,因为可能会有蓄意谋杀的嫌疑;服药自杀的动作(一口气喝下150毫升液体),必须由中风的父亲亲自完成,否则就失去安乐死资格......而这一切还必须建立在优渥家庭条件的基础之上,毕竟一万多欧元的安乐死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法国警察的盘查,亲友乃至陌生人的反对、疑问,也展现出“主动求死”的行为,与常情常理的不相容,并折射出子女所背负的情感压力。

毕竟,随着治疗,父亲的病情已好转不少,而他一心求死的豪爽豁达,似乎就在表明“人间不值得”。

而这对于深爱并积极照顾他的亲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嘲弄和否认。

影片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双方想法,也没有安排那些剑拔弩张、痛哭流涕的戏剧性吵架场面,而是把他们的不解、愤怒、不舍、愧疚……融进日常细节的波澜里,呈现出一种更加细密的质感,最终落脚于父女双方对彼此真正的了解、尊重和爱。

这一切都可以从艾曼纽被父亲“折磨”的经历展开。

尽管在明面上,是父亲给了她一个“杀死”自己的机会,但实际却演变成,不舍父亲离开的她,一次次期待落空的过程。

要知道在父亲病情和精神状态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时,艾曼纽还是会猝不及防地收到他“赶快给我办安乐死”的催促。

当父亲推迟安乐死日期,给人回心转意之感时,另一通挑选日期的电话又打了过来……来来回回,艾曼纽成了父亲求死之路的同谋与“跑腿伙计”。

在姐姐帕斯卡尔的衬托下,艾曼纽显然更加坚强冷静,她与父亲若即若离的关系,也让她有机会成为最了解父亲的人。

为了解答父亲执意求死的缘由,电影给出了一正一反的两套回答。

正面的,是艾曼纽用手机录下的父亲安乐死视频申请。

面对镜头,父亲为自己在身体和年龄限制下,“无法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遗憾痛苦。

强调的,是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尊严和价值感。

反面则是一个具有情色意味的欧容式说法。

在安乐死机构人员回忆中,曾发生过一次服药前反悔的突发事件。

即老人在执行安乐死之前,突然发现自己身着红裙的年轻妻子,竟如此美丽。

闪念间,他对于美和年轻身体的欲望,战胜了求死的决心,让他活了下来。

也许是巧合,服装以蓝灰色系为主、整体风格低调简约的艾曼纽,在一次特意为父亲准备的聚餐上,穿上了红色针织衫。

看上去优雅又美丽的她,得到父亲一句“今天你很美”的礼貌夸赞之后,却再未获得他的额外注意力。

比起女儿,父亲显然更在意可爱的男侍者和女婿的影展。

随后,父亲一句豁达的祝酒词“敬你,我的女儿,我们最后的一餐”,彻底击垮了艾曼纽,宣告了她“引诱行动”的失败,以及她的同性恋父亲,不可更改的赴死欲念。

精心打扮过的艾曼纽

身着红衣的艾曼纽情绪崩溃但艾曼纽被父亲拒绝、折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与父亲和解的过程。

照顾病中父亲、向母亲征求安乐死意见、替他应付昔日情人、申请安乐死、报备艺术馆工作……琐碎之中,她反而参与深度了父亲方方面面的生活,也得以从其他人的看法里,更全面地了解父亲,理解他的死亡选择。

这也让她意识到,父亲并不是一个无情之人。

他的冷漠欺骗固然摧毁了家庭,但爱本身的复杂性也不该被低估。

而影片通过对老父亲执意赴死的行动展示,也在用一种更平静的角度,向艾曼纽和观众诠释对生命的认知与选择。

奋力求生没什么不对,选择尊重自我意愿、有质量有尊严的生存和死亡,也没那么可怕。

除了故事,影片在视听上的一些小型惊悚处理与构图配色,也透出不少欧容特色。

干净鲜明的色彩搭配

突然插入少女艾曼纽枪杀父亲的惊悚臆想

爱看恐怖片的艾曼纽为了保持哀而不伤的整体风格,电影也在姐妹俩与父亲最后的告别戏,通过场面调度,对死亡实施了一次预演。

当前去瑞士接受死亡的父亲,躺在泛着幽暗蓝光的救护车厢时,摄影机形成了一个虚拟的“棺材视点”。

死者与活人,棺材里与棺材外,泾渭分明。

救护车里,露出父亲一双脚

姐妹俩目睹运送父亲的“棺材”离开但这些招式,并没有欧容惊悚系代表作的威力,而是自然融入故事情节中,让熟悉的观众能看出趣味,相对陌生的观众也不会觉得突兀。

两位主演:饰演女儿的苏菲·玛索,与饰演父亲的安德烈·杜索里埃,也都献上了出彩的表演。

前者角色全程压抑、难有释放,但人至中年的苏菲·玛索,还是凭借自然无修饰的状态,生动但不夸张的微表情,传达了崩溃与坚强交杂的复杂情绪,立住了人物。

安德烈老爷子更是演技超群,把一个性格刁钻又不失可爱的中风老人演得不留痕迹,还给这个人设不讨喜的老年同性恋,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魅力,帮助观众更好地投入故事、理解人物,而非落入预先的道德判断中。

平实的叙述风格里,也能搭建出精妙的剧情结构;“糖水”的亲情故事里,依然探索着少数派的情感与社会话题;毫不费力又几乎面面俱到,或许就是《一切顺利》的魅力吧。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号:影吹斯汀,阅读原文:“狠心”帮gay父亲安乐死的苏菲-玛索,带来了又一部年度亲情佳片文/motion

 6 ) Tout s’est bien passé

好像一直都蛮喜欢这种温情剧的。

苏菲玛索,好久没有看见她。

记忆还停留在初吻里,晚会上男孩给她戴耳机的少女时刻,那时候的她,简直是我最心动的女生形象。

时隔经年,她都已经步入中年,岁月的痕迹在脸上打转。

电影的剧情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原以为是父亲重病,孩子为此团聚合家欢……事实是,父亲确实病了,整个人都麻痹了,他想安乐死,可是他请求他的小女儿帮他安排。

女儿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最终只能放手成全。

因为法国安乐死是不合法的,所以他们只能把父亲送去瑞士的一家机构实施父亲的想法。

之后就是各种准备工作,女儿们也期待着父亲改变主意。

第一次父亲因为小孙子的演奏会决定推迟安乐死的日期。

她们的心放下了没多久,没想到半夜就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再次确定下一次执行的日期。

她们的心又开始提起来。

后面因为被举报,她们甚至不能陪伴父亲去到瑞士。

否则她们将极有可能被起诉。

最终,女儿们和父亲一一道别,看着父亲坐上了驶向瑞士的救护车。

那个晚上,姐妹俩相拥而眠,小女儿打开电脑查看巴黎到瑞士的行程,历时7个小时。

第二天,父亲到达瑞士,两个驾车的外国小伙问他,你为什么想死呢?

明明生命那么美丽!

父亲笑笑,没有说话。

最终,焦虑的、期待的小女儿接到来自瑞士的电话。

电话那头说tout c’est bien passé,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没有奇迹发生,镜头里,父亲很整齐地躺在床上。

影片结束。

奇迹是什么呢?

死亡又是什么?

真的可以直面死亡吗?

我只是觉得自己的期待落空了,很难受罢了。

父亲的定义里是,有尊严的死去和没有灵魂的活着,他做出了他的选择。

他是开心的,那就好吧。

只是,人生只此一次。

 7 ) 安乐死可以不用嚎啕

2010年,70岁的阿尔·帕西诺在《死亡医生》裡面,饰演帮助一百多人,真有其人的Kevorkian医生:他先给病人注射安眠药,再注射致死药物。

后来,80岁的老先生被判杀人罪得关8年。

老先生不求緩刑,减刑,而要凸显人有结束生命的权利(跟需要的,特别是当你生不如死的时候)。

十年後,法国导演欧容拍摄改编自《池畔谋杀案》编剧艾曼纽贝尔南的同名纪实小说的《一切顺利》,作者描写自己帮助八旬老父安乐死的过程。

怎么整?

十年有进步吗?

有的,你得花一万欧元申请已经同意安乐死合法化的瑞士机构。

你到现场,他们给你喝两剂药水,然后,「一切顺利」。

获得法国公民最高荣誉「荣誉军团勋章」的老演员,安德烈·杜索里埃饰演眼歪嘴斜的老人。

年过半百,风韵身材超过同龄人的苏菲.玛索饰演她的女儿。

再加上获得2019年柏林电影节荣誉金熊奖的夏洛特·兰普林,饰演的雕塑家妈妈。

本来题材沈重的故事,被欧容跟演员处理得流畅,而且一切顺利。

这部剧情非常个人化的电影(因为,不是很多人想要讨论这个主题),有幽默感,有感伤,更多的是,有很多的爱。

我们慢慢发现,原来爸爸是隐藏版的同志,这让他跟孩子,跟家族,跟社会互动的过程跌跌撞撞。

姊姊妹妹都知道,都明白,他们还是爱她。

这样的「预知死亡记事」,在慢慢推向那一天来临之前,你怎么可能不落泪神伤呢?

尽管小泪不断,但是,没有人嚎啕。

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只是有品质的活著,而且是有品质的死去。

我只有在一个点被命中,那就是爷爷为了小孙子人生第一场独奏会,延后了去瑞士的时程。

但是,听著听著,爷爷终究还是打起瞌睡了。

我們常被提醒要有「慈悲與智慧」,凡人如我們能做的第一步就是:善意的去理解人,理解眾生,理解一切。

 8 ) 另类生死观

欧容的电影一如既往那样的行云流水,甚至在讲一个安乐死以及最后子女还不能陪伴在身边的安乐死的故事,却是细腻的从苏菲出发,讲她最后陪伴父亲的那段日子。

父亲的安乐离去始终还是在心间上带着一层阴影,影响着女儿的判断,而女儿帮父亲安乐死这一过程却又显得那么的并不一切顺利,离异老母亲的绝绝与茫然不舍,恰恰又是最爱的兰普林,真的很代入。

本片是一部直面生死的现实片,具有人类最大的背景—生死,但用了一个最小最敏感的小“切口”载体—安乐死。

据说目前“安乐死”合法化,只有瑞士和荷兰两个国家。

日本作家宫下洋一著的《安乐死现场》中描写的情况与本片高度吻合,说明编剧、导演事先对此项制度,以及涉及人员的心态是认真作了功课。

本片总体基调是深情而压制的,这也是本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在直面生死的时候,内心悲伤,外表克制,绝不乱煽情,来博取眼泪。

其实不乱煽情就是一种现实的表现,你可以回顾一下周边的现实生活,遭遇到剧烈情况,大多数人在众人面前是不能够乱煽情的,无论是面临很多的痛苦困难或喜悦,都能保持克制和低调。

自主选择离世的权利,是人类终极权利,即使是崇尚个人自由权利保障的国家,对此项权利也是高度克制,关乎个人生死的权利会涉及到道德、医疗、感情、遗产等社会问题,各国都是采取审慎态度。

另类生死观,值得一看。

 9 ) 體面地活著和離開 都可以是一种选择

一部讓你哭 但不讓你down的片子 根據法國女作家的傳記改編 八十多的老父親中風後要求女兒協助離開人世間 無法拒絕的女兒找到瑞士安樂死協助小組一輩子重度抑鬱的雕塑家老母親 拄著拐 由護理攙扶著 被女兒們接到醫院看中風的丈夫 大概坐下來沒幾分鐘 就起身要走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她的表情 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 透著一股勁兒 像是要看清楚一切 又像是隨時做好抵禦的準備 臉部皮膚松得讓法令紋形成了深溝 兩邊嘴角下掛得特別厲害 後來有一幕當女兒問她為何不離開讓她如此難受的丈夫時 老母親的嘴角一秒上揚“我愛過他 傻孩子”對接安排的銀髮慈祥老太太 在歐洲的幾大城市做了一輩子法官 退休後加入一位醫生朋友創建的這個協助小組 老太太永遠清淡溫柔溫暖 特別是最後跟女主的那一通電話裏面當然有女兒們的各種糾結 還出現了老父親的發福潦倒同性情人來添亂 老父親面對來勸阻的親戚時 像小孩子一樣撒謊把問題都推給女兒們 等等 等等 然而 始終讓我心懷感慨的是 面對如此糟心和衝擊的一切 依然能看到一種常態 就是對於既生為人的尊嚴的尊重和捍衛 既對自己 也對他人蘇菲瑪索啊 美人遲暮終究還是美人的 電影開場時 一度很感慨歐洲年過半百的女演員依然能有這麽好的題材和角色 最後看字幕發現是女作家自傳 這讓我想起昨天看《月球隕落》 男二跟老年痴呆媽媽訴苦nobody listen to me 她媽很自然地迴應 make them 所以 弱勢不僅在於個人 肯定會有同呼吸共命運的群體 把自己努力做好了 就有機會讓別人也能做好

 10 ) 道尽了人生的丰满与虚无

阻止他是爱他,帮助他也是爱他;残酷的一切顺利,又是幸福的一切顺利。

此片道尽了人生的丰满与虚无,有人历经波折,只为从苦海中解脱。

你怎能轻飘飘地说,人间美好,何不留下?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本身就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阿尔瓦雷斯也从反面印证,自杀的困难在于这种行为充满着企图心,却只有当一个人超越企图心的时候才能付诸行动,现实中绝大多数自杀动机是渴望迎来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结一切无意义的存在,所以大多无法实现……生活归根结底不是哲学的,而是情感的,即使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最终也要屈从于情感。

但显而易见,就连情感也是虚幻的,有时看似驾驭了它,或被它驾驭,到头来终究要化为乌有。

作家用极为克制的结尾来表达这种无力感,好似听不见回声的叹息,看似既悲又喜,实则无悲无喜。

好作品。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一切顺利》短评

好几处哭得稀里哗啦。感受很多:一是法国人和我们中国人很像,或者说中年城市人面对处境做事方式很像,苏菲姐俩vs我妈和姨妈、我俩姑姑,完全能代入,只是我家老人没有这老头这么浑;二是话说回来,有强烈个人意志或者说自私任性的人,往往又很多是有魅力和才华的,所以苏菲和她爸才彼此欣赏,当然这里需要苏菲的包容;三是里面每个人待人接物应对情况都有自己的方式,传话时说什么怎么说,电话放不放公放,应对警察盘问前的危机处理等等,我能有共鸣,大概因为我欣赏或理解他们所有人,也把自己带入了姐妹俩。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成员关系尤其是亲子之情的片子。每个人都很饱满,就连不被偏爱的外孙女两笔带过也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女孩。不要小看这部片。我觉得很棒!

9分钟前
  • annie
  • 力荐

#2021 VIFF Online# 前入围2021戛纳主竞赛。7分 。感觉跟欧容自己拍过的[时光驻留]比都差点意思,不过[时光驻留]还是一个年轻人面对死亡的感觉,十几年过去,这部已经是中年人的心态,对衰老的”物质身体“以及整个过程的展示是有意义的,父亲的”有点动摇“或”从未动摇“之间微妙的摇摆其实形成了很不错的叙事张力。基友那条线写得太抓马了(但也是蛮有新意的桥段)。汉娜·许古拉真是自带圣光……以及,苏菲玛索准确是有的,但还是跟那几个顶级法国女演员差一点点东西。看得出来这部戏欧容和苏菲玛索都挺下功夫,无奈还是温吞了……

11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对于欧容而言,这个故事太过清汤寡水了,以至于我没喝出什么特殊的味道。导演拍得很稳,但在西方,安乐死的热度还是比不上堕胎,一旦换个语境就会吵翻天。当然不是花瓶,苏菲玛索完全可以接情感更加激烈的剧本。

16分钟前
  • 大洋洲
  • 还行

《时光驻留》《庇护》脉络的延续,但远不如前两者,简洁并不意味着程式化。(《85年盛夏》再到这部,拍成这样都还能一直给三星,我对欧容还真是够宽容)

20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又见许古拉。

23分钟前
  • phenomenon
  • 还行

平稳发挥,故事也不新奇,不过依然让人动容。父亲角色传神,想起了两年前爷爷临终,也是如此相似,连动作表情说话方式都完美还原。想起子女有多少爱的期待,已经陷入病痛的他承受痛苦就有多少。没有安乐死,也许子女的不舍只会给父母带来更漫长而无尊严的“死刑”吧

26分钟前
  • 夜郁
  • 力荐

略无聊,如同长篇小说中一章。片名“一切顺利”是艾纽曼在告知母亲关于父亲的自杀计划时对方同她叮嘱的。

28分钟前
  • 神秘列车
  • 还行

如何道别是很大的课题. 欧容处理得很好很稳, 甚至平平淡淡, 但充满爱意. 希望自己在面对道别时也可以成熟处置吧.

29分钟前
  • 阿伦和饭师傅
  • 还行

欧容都开始一本正经的讨论生死了,让人有些不习惯,还是那个专注奇情和尺度的欧容更让人期待。

32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厉害的,这么沉重的题材拍的轻快又引人入胜!表演精彩!看完让人感慨良多。

37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1,从告别到死亡的距离是571km、6h7min。2,你就当做是爸爸送你的礼物,你作为孩子的时候,不是很想杀了他吗。3,祝你尽情邂逅你的人生。4,我们不是杀他,我们是在帮助他自杀。5,穷人想死的时候怎么办呢,只能等。

40分钟前
  • 58494
  • 推荐

我该取消会议吗?不,去开会吧,我留在这——这句安慰式的开场白似乎「一语双关」话中有话。你确定吗?对——那是一个「权力」角色反转,关乎一个生命是「去」还是「留」的决定性时刻。这个「至暗」时刻轻松和日常到令人惊讶:一个女儿走了。与此同时,一位父亲走了,一对母子留下来被我们继续观察。欧容新作《一切顺利》不可谓不顺利,一切点到即止。影片将异性夫妻、同性伴侣这些世俗伦理关系化繁为简,同时,大道至简的「母婴」关系又令人发愁和焦虑。因为在那场短暂的相聚之后,各自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似乎也只有不到两小时的「告别」时间留给这对父女抑或母子,接下来的一幕就是讨好,费尽心机般讨好,同时,还有呵护,无微不至般呵护。老人像孩子那样在女儿们和伴侣面前刷存在感,女儿们像母亲哄孩子那样去哄那些为尊严而活为尊严而死的人。

42分钟前
  • Muto
  • 推荐

2022第55部 欧容完蛋了。用最简陋的内容,最单一的形式创作出来的最讨巧的电影。电影当然是自洽的,可惜仅此而已。面对如此一个庞大的命题,欧容只愿意去拍摄单调片面的局部。女儿是否应该接受父亲的请求?母亲为什么要嫁给同性恋父亲?母亲与谁人和解?安乐死的合法性?逃出集中营的表妹?两姐妹的亲疏关系?点到了,却不深入,更像是变成了一个一个抓人眼球的剧情推动,反而是在消费这些话题。拍出这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如此无聊而不愿意走出安全区的电影,真是欧容的奇耻大辱。但汉娜许古拉真的是自带圣光,一出场就像一位天使。

43分钟前
  • 减凉
  • 很差

Une bonne intention d'évoquer le droit de mourir dans la dignité, qu'en réel les pauvres ne l'ont pas... Les pauvres...

46分钟前
  • É
  • 还行

4/10

51分钟前
  • Osion
  • 较差

「藏」得挺好的。如果跟著歐容的思路去想安樂死這個問題。富人願意在已經接近生命的終點,(前提是像電影那種的狀態)何嘗不是對社會上的醫療體系壓力有所緩解?(雖然是很不正面),而且再順著爸爸那條線的背景和劇作裡面的另一個住院老人的處境作對比,對於那些無兒無女照顧的老人家。哎。

55分钟前
  • 一朵潛水云
  • 还行

美女老了也帅了啊啊啊啊,主题简单真好

57分钟前
  • 骨亠
  • 推荐

一切顺利,在瑞士的工作人员说。苏菲玛索最后的演绎太好了。还有父亲在被问到活着不好吗时的表情。学到了法国还有一个罪名叫不阻止他人自残。不可避免想到《时光驻留》(官方繁中)

59分钟前
  • 時錐
  • 还行

2.5

1小时前
  • Ada的B计划
  • 较差

什么也没讨论出来,甚至还有点想和稀泥

1小时前
  • Garmonbozi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