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肉❣️❣️🔗 https://www.novipnoad.net/(需要复制到浏览器打开喔!
在日剧板块)为爱发电 欢迎友好捉虫!
食谱~洋白菜卷材料:肉沫儿200 g+卷心菜4片+洋葱1/2+香菜(干)适量A肉馅调味料:面包粉3汤匙+牛奶50 ml+盐1/3茶匙+胡椒少许+肉豆蔻少许B番茄酱:番茄罐头200g+黄油20 g+浓汤宝(西式)1茶匙+盐1/2茶匙+胡椒少许+糖1/2茶匙+罗勒叶1片+水200 ml做法:将洋葱切成碎末。
将洋葱放入耐热容器中,用保鲜膜盖好,放入600W的微波炉中加热1分钟。
锅中烧开水,逐片将卷心菜放入煮至变软,捞出沥干水分。
将卷心菜的中心部分切薄(中心部分切碎后加入肉馅也可以)。
在一个碗中加入面包屑和牛奶,浸泡片刻。
加入磨碎的肉、洋葱和剩余的A调料,搅拌至混合物粘稠。
将混合物分成4份,成形成小圆柱状。
在卷心菜叶子的中心略低于中心的位置放置一份肉馅,然后卷起,将两侧折叠并继续卷起。
用牙签将卷好的末端固定。
制作4个类似的卷。
在锅中,将卷好的卷心菜放入,卷末端朝下,加入B调料。
煮沸后盖上盖子,用小火煮约20分钟。
取下盖子,继续煮至稍微浓稠。
装盘,撒上香菜,即可享用。
🍩材料:高筋面粉100 g+低筋面粉100 g+糖30 g+盐3 g+干酵母4 g+牛奶100 g+蛋黄一个份+黄油30g+糖粉适量做法:1.将牛奶加热至40-45℃,然后加入蛋黄混合均匀。
2.在一个碗中放入高低筋面粉、砂糖、盐和酵母,轻轻搅拌后加入1中的混合物,揉成面团。
将面团放在台面上揉至表面光滑,加入黄油揉匀后再次揉至表面光滑。
将面团放回碗中,用保鲜膜覆盖,让其在40-45℃下发酵1小时至1.5-2倍大小(使用烤箱的发酵功能)。
3.在面团中间插入手指,如果面团不回缩,则发酵结束。
轻轻压扁面团以排出气体,然后将其取出分成12份。
重新搓圆,用保鲜膜覆盖静置20分钟。
4.将3搓圆后再次搓成圆形,在中间用手指开个洞,成形成甜甜圈的形状。
5.将切成10-12厘米大小的烘焙纸上放上一个个甜甜圈,用40-45℃的温度发酵45分钟。
6.将油加热至140-150℃,然后将5连同烘焙纸一起炸。
当烘焙纸开始脱落时,将其取出。
7.两面都变成金黄色后,沥干油,稍微晾凉。
装盘,撒上砂糖粉,即可享用。
巧克力磅蛋糕材料:牛奶巧克力70 g+适量的水(用于加热,温度为 50°C)+无盐黄油 100 克+细砂糖80 g+鸡蛋(M号)2个+低筋面粉80 g+可可粉15 g+泡打粉3g做法:将黄油和鸡蛋放置在室温下回温。
预热烤箱至180°C。
在模具中铺上烘焙纸。
1.将巧克力切碎,放入耐热碗中,用水浴加热融化。
2.在另一个碗中加入黄油(不含盐)和白砂糖,使用搅拌器混合至颜色变白。
3.逐渐加入打散的鸡蛋,每次充分混合。
然后加入溶化巧克力,继续混合。
4.将过筛的粉类加入,用橡皮刮刀轻轻拌匀,直到没有粉末。
5.将面糊倒入模具中,抹平。
在预热至180°C的烤箱底层烘烤30-35分钟。
在中途烘烤10分钟后,在表面切上一些切口。
用竹签插入蛋糕内部,如果取出时没有附着面糊,即表示烤熟。
从模具中取出,放在网架上冷却,取下烘焙纸即可。
巧克力熔岩蛋糕材料:甘纳许——》库埃特巧克力 50 克+适量的水(用于加热,温度为 50°C)+鲜奶油(脂肪含量35%)40 毫升巧克力面团——》牛奶巧克力 50 克+无盐黄油 40 克+适量的水(用于加热,温度为 50°C)+鸡蛋(M号)1个+砂糖 15 克+低筋面粉 20 克+可可粉 10 克适量的粉状砂糖,用于装饰。
做法:1将低筋面粉和可可粉一起过筛。
预热烤箱至180°C。
2将库埃特巧克力切碎,放入耐热碗中,用水浴加热融化。
3在锅中加入鲜奶油,用小火加热至出现小气泡,取下火,分两次加入步骤1中的巧克力,每次加入后搅拌均匀。
4将2倒入铺有保鲜膜的容器中,等凉透后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1-2小时至凝固。
将凝固后的巧克力酱分成3等份,每份用保鲜膜包裹成圆球状。
5将牛奶巧克力切碎,无盐黄油切成1厘米大小块,放入耐热容器中,用水浴加热融化。
6在另一个碗中加入鸡蛋和砂糖,用打蛋器轻轻搅拌。
分两次加入步骤4中的混合物,每次加入后用橡皮刮刀拌匀。
加入过筛的粉类,搅拌至没有粉状物。
7将面糊的1/6倒入烤盘中,放上一份巧克力酱,然后再倒入1/6的面糊。
重复此过程制作3个蛋糕。
放在天板上,在预热至180°C的烤箱中烤约10分钟。
取出后撒上粉状砂糖即可。
雪见锅材料:鸡腿肉 300 克+丝绢豆腐 1 块+白菜 300 克+胡萝卜 1/2 根+金针菇 1/2 袋+蟹味菇 1/2 盒+长葱 1 根+适量的切好的萝卜丝日本料酒 2 大匙+味淋 4 大匙+淡口酱油 4 大匙+清汤 800 毫升做法:将豆腐切成一口大小的块。
将白菜去掉根部,切成易于食用的大小。
将胡萝卜切成5mm厚的片。
将金针菇和蟹味菇去掉根部,手撕成易于食用的大小。
将葱斜切成1cm宽的段。
2将鸡肉切成一口大小的块。
3在锅中加入A调料,用中火加热。
当开始冒泡时,加入步骤1中的食材和鸡肉,用中火煮至食材煮熟。
撒上切好的萝卜丝即可食用。
馕材料:高筋面粉 180 克+薄力粉 90g:低筋面粉 90 克+砂糖 1 大匙+盐 4 克+干酵母 3 克+无糖酸奶 70 克+温水(40-45°C) 100 毫升+无盐黄油 10 g+沙拉油 小匙1/2+用于表面装饰的无盐黄油 10 克做法:1.将高筋面粉、低筋面粉、砂糖、盐、酵母放入碗中搅拌,加入酸奶、温水揉匀。
揉成一团后放到台子上,揉到表面光滑为止。
加入黄油(不使用食盐)揉匀,再次揉到表面光滑为止。
放回碗中,用保鲜膜包好,常温下放置45分钟至1.5-2倍大。
2.在面团中间插入手指,如果面团不回弹则发酵完成。
轻轻压扁面团排气。
将面团取出分成4等份,重新揉圆,盖上保鲜膜休息10分钟。
用擀面杖擀成厚度约5毫米的形状。
制作4个面饼。
3.在平底锅中加入沙拉油加热,放入2张面饼,用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翻面继续煎3-4分钟至熟透。
制作4个面饼。
涂抹上黄油即可。
香橙果酱🍊材料:香橙(日本柚子)6个+糖300 g做法:1.将🍊横着切半。
取其中3个柚子,去籽,榨取果汁放入碗中。
剩下的3个也去籽,取出果肉,放入碗中。
将碗中的果汁和果肉用量杯量出,加水至总量达到500毫升。
将🍊籽放入茶包中。
2.将切半的🍊皮取下,去除果梗和薄皮。
3.将🍊皮放入锅中,倒入足够的水,用中火烧热,沸腾后转小火煮20分钟左右。
当皮稍微透明时,关闭火源。
将🍊皮捞起,浸泡在水中5分钟左右,然后沥干水分。
4.将3中的🍊皮切成斜切和切碎两种方式。
清洗锅,将🍊果汁、果肉、籽、皮和糖放入锅中。
5.用中火加热锅,搅拌至稍微沸腾。
去除浮沫,转至小中火煮约25分钟。
在中途,煮沸15分钟后取出籽(因为冷却后果酱会变稠,所以在稍微稀时关闭火源)。
趁果酱还热时,将其倒入经过煮沸消毒的瓶子中,留口5mm左右,盖好瓶盖,倒置放置完全冷却。
惠方卷🍣材料:米饭(热的,400克)煮穴子(市售,1条)寿司虾(市售,4只)黄瓜(1/2根,纵向切半)肉松(市售,20克)烤海苔(2片)沙拉油(适量)(寿司醋):醋(25毫升)砂糖(10克)盐(4克)厚蛋烧:鸡蛋(3个)酒(1小匙)味醂(1小匙)砂糖(2大匙)盐(1/4小匙)水(1大匙)甜烤干瓢香菇:香菇20g+干瓢10g+味醂2大匙+砂糖1大匙+酱油1/2大匙+香菇水200ml做法:1.制作寿司醋2.制作厚蛋烧3.制作甜烤干瓢香菇4.将煮熟的米饭放在盘子上,淋上寿司醋,拌匀。
5.将煮穴子、寿司虾、黄瓜、肉松、烤海苔切成合适的形状备用。
6.将切好的材料摆放在盛有寿司饭的盘子上。
7.用刷子涂上少许沙拉油,最后用厚蛋烧和甜烤干瓢香菇装饰即可。
第二季 第一话 年糕派对哦🍕
食谱如下:1.年糕披萨材料:切糕 4枚+培根 2张+茼蒿10 g+小西红柿3个+玉米罐头2汤匙+披萨酱适量+披萨用奶酪30 g+盐、胡椒少许+色拉油1/2汤匙+水3汤匙做法:1.将切糕切成一半的厚度。
将茼蒿分成叶子和茎,叶子切成4-5厘米宽,将茎切成小块。
将小番茄横向切成一半。
2.培根切成1厘米宽3.在平底锅中加入油,用中火加热,将切好的年糕均匀地排成圆形,确保没有空隙。
倒入披萨酱并均匀涂抹,撒上盐和胡椒。
撒上茼蒿、培根、小番茄、罐头玉米和披萨用奶酪,加入水,盖上锅盖,用小火蒸煮4-5分钟,直到年糕变软。
2.培根奶酪饼
材料:切糕2个+培根2张+融化的芝士片(对折)2张+色拉油1茶匙+水3汤匙做法:1.在切好的饼上放上奶酪,用培根卷起(培根卷的末端在下,奶酪在上)2.在平底锅中加入油,用中火加热,将(卷的末端在下)放入,两面煎至上色,约2分钟(奶酪面稍微烤一下)3.以奶酪面朝上的方式,加入水,盖上锅盖,用小火蒸煮4-5分钟,直到年糕变软。
4.翻转过来,烤至奶酪达到您喜欢的状态为止3.萝卜泥和纳豆腌年糕材料:切糕2个+纳豆[蘸酱]一包+腌萝卜(切成5mm的块状)2汤匙+萝卜泥适量+色拉油1茶匙+水3汤匙做法:1.将纳豆(日本的一种食品,通常是发酵大豆)放入碗中,加入附带的调味料并搅拌均匀。
2.在平底锅中倒入油,用中火加热,加入切好的年糕,翻煎至两面呈金黄色,约3分钟。
3.加入水,盖上盖子,用小火蒸煮4-5分钟,直到年糕变软(在烤箱中烤也可以)。
4.装盘,加上萝卜泥、纳豆和泡菜。
4.蜂蜜奶酪年糕材料:切糕2个+奶油奶酪2汤匙+蜂蜜适量+黄油10 g做法:1.在平底锅中加入黄油,用中火加热,放入切好的年糕,翻煎至两面呈金黄色,约3分钟。
2.盖上盖子,用小火蒸煮4-5分钟,直到年糕变软。
3.装盘,涂抹奶油芝士,撒上蜂蜜。
漫画好可爱~~~
这是一个温馨且朴实的故事,主要介绍了一位爱好做饭与喜欢吃饭的女人们相遇的故事。
是的,同性恋的故事。
但比起同性恋这个tag,这个故事有着更加深入的内核。
一、女性的处境对于女主做好便当在公司享用时,却被男同事用“做饭那么厉害,以后一定会是个贤妻良母”话语称赞时,导演把女主的心声,也更是许多女生的共同愿望拍出来:“我并不是天生要成为贤妻良母”。
我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样子。
会做饭只是自己单纯的想做出好吃的饭而已,我只为愉悦自己。
对于女性的处境现实中,不止如此,人们总觉得女生不用当博士,搞科研,只需要毕业后赶快找个丈夫,仿佛嫁人后自己才能被称之为“人”,而不用在意女性做出来的价值。
现如今人本思想深入人心,我们早就不该用性别决定人的区别。
女主之一的春日由于家里的矛盾而出来工作,因为作为家中的女儿,她从未享受过和弟弟一样的待遇,重男轻女的父亲,导致家中的活都是自己和母亲承担的最多,却要把最好吃的留给父亲和弟弟,而自己却经常经历着吃不饱的局面。
就算是多吃了一点就会被父亲嫌弃好吃懒做。
更严重的是,父亲最开始就没想过要让春日有个美好未来,只觉得她应该毕业回来之后嫁人。
而对弟弟就算是在自己母亲病倒的时候,都不舍得让他过来照顾一次,一边自己高高挂起让自己的妻子辛苦的奔波,一边对自己的女儿道德绑架,指责她不管家庭更不顾自己辛劳的母亲。
却忘了自己身为儿子没有对母亲尽到应有的义务,只一味地压迫着自己身边的女性。
二、让人真正忽视的社会少数群体比起同性恋这类少数群体,实际上还有更多小众到让人忽视的群体在这个社会边缘挣扎着彷徨着。
近些年来,随着同性恋运动逐渐高涨,同性恋群体频繁出现在大众眼中,人们对该群体都普遍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也有不少的正确的观点被大众逐渐接受。
然而在社会的某些角落里还有这些人,比如女主的网友洋子,她是女同,但同时也是一名无性恋者。
电视剧为我们揭示了常人不曾见过的情况,展现了一名无性恋者在恋爱关系中的无奈与悲伤,也平静的描述了得到自我身份觉醒与认知的无性者经历过种种之后阅尽千帆的轻松淡然。
生动的展示了一位无性恋者从发觉到接受自我的心理历程,不仅为我们科普了这一类人,而且让我们对无性恋者有了更多的包容,他们并不是不爱,只是无性恋表达爱的方式与其他人不同而已。
电视剧更是点出了“只要是你的感觉就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这一精神内核。
估计无性恋们更加从容自信的成为自己。
还有那位住在隔壁的南云小姐,她看起来瘦瘦小小,似乎也不爱和人交流。
原来是因为南云从小就有奇怪的心理疾病,一种进食障碍,无法与人同桌而食。
于是在人群中的她,特别是职场中,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
然而南云也不是天生的怪胎,是由于成长过程中一些特殊的环境氛围所导致的。
南云在小学时就常被老师催促快点吃完,而且必须光盘,其实当时小小的南云并不能全部吃完,但出于无奈南云必须吃掉,于是南云开始有了进食障碍。
好在之后,遇到了温暖的女主们,很自然就包容了南云的“小习惯”,也逐渐给了南云想做出改变的想法,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并且勇于在一次平常的聚会做出改变。
令人欣慰的是,女主们看到南云开始发生改变时,没有特别夸张的触动,而是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地继续着派对。
这正是女主们的温柔,大家都很能理解和包容,不会因为你进食障碍而有不同对待,就算一直如此也是可以被正常对待接受。
电视剧所呈现的是一种十分包容的氛围,不管是女同,无性恋者,还是进食障碍者都能在饭桌上被平等尊重的对待,不以标签来定义人,只是几个具有灵魂的个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的平淡且温馨的故事。
三、情侣之间真实的相处如果你已经看过剧,也许你会因为最后几集中女主们不熟练的相互拥抱和kiss的画面而忍俊不禁,是因为这画面看起来实在有些说不出来的滑稽、尴尬与……真挚。
电视剧真实的呈现了现实生活中首次交往的情侣之间的紧张拘谨,正是这些拘谨更能反映出彼此之间对待感情的认真与尊重,因为会生怕超过对方的接受能力,而不由的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的温柔试探,更是真挚感情间爱的体现。
最后除此之外,饭女这部电视剧还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比如南云不舍女主们搬出去,洋子会告诉她,人就像流星会有自己的轨迹,离开总是会存在的,但只要我们在能见面的时候多见面,珍惜此刻就是幸福。
又比如,在中暮年仍然愿意离婚的春日同事,告诉我们不管多晚都不算晚,只要你有一颗向阳而生的心,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掰开束缚。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的温暖治愈片,美食以慰脾胃,温柔以抚人心,推荐。
想看Cooking & Eating纯粹是因为它的中文译名很有意思——《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
以及,人总是会在缺少点什么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向往什么。
其实,做饭应该是一件特别容易进入心流的事。
但我只会前者,也就是吃饭。
人在生活中失去某些意义后,总会想找点东西来填补。
今年一直很想被治愈,一直在找寻生活感。
饭女似乎为我做到了这一点。
上一次看日剧还是《非自然死亡》,也就是说它甚至是属于我的第二部日剧,且是第一部关于女同性恋的剧集。
似乎相比BoyLove,女性之间的相恋相对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些,也更容易以亲密好友的身份出现在公共视野之中,出柜的朋友倒也能数上几个,但影视作品也的确是第一次接触。
当然,我的观点一向是爱即是爱,会有什么不同呢。
春日和野本的相遇似乎是极为顺理成章的。
一位是富有料理天赋的美食博主,一位是热爱美食的大胃王;一位总是不小心心情不佳就会做太多食物导致浪费,一位离开原生家庭独居东京缺少情与食。
故事的开始,是春日在公寓电梯中发现自己的邻居竟会一个人吃掉如此之多的外卖。
而从一碗卤肉饭的主动要约开始,两人从素不相识的邻居走向了饭搭子之路。
春日一开始真的只是想找个饭搭子的,野本一开始也只是出于礼仪式的回应或想有更多好吃的,仅此而已。
只是渐渐地,春日发现自己从未对男人产生过兴趣,从没想满足世俗的看法而做一个所谓的贤妻良母,但却因饭搭子野本——她就像一只直爽而又充满活力的小狗——在本我中悄悄种下了感情的种子。
野本会认真地吃完每一顿饭并给出评价,两人会时常交流明天吃什么好,周末吃什么好,一起在菜市场采购,一起在厨房做饭。
任谁独居于东京的水泥森林之中,身边有一位坚定吃着自己费尽巧思做出的料理或是愿意因为自己准时准点做好每一餐的人,都会不由自主产生情愫的。
而更令人心羡的是,两者刚好都只对女人感兴趣。
什么是“生活感”呢,其实单纯地去罗列一些名词和形容词的确是很匮乏与空洞的。
若将每日与饭搭子的料理制作与美食享受写进生活感中,若将与对方互相坦诚自己几十年来最隐秘的秘密归入生活感中,若将在几千万人口的庞然都市中遇到与自己有相近爱好的对方记录进生活感中。
那么无论如何,生活感便可以被证成。
而一旦做到这一点,自然而然近乎破碎的心就能被治愈。
小而确定的幸福没什么不好的,它已经是普通人所能获得的最大恩赐。
可以说编剧是智慧的,因在剧中最引人玩味的一点,似乎也是由于日本文化的特点而引起,那就是春日和野本的爱是克制而又饱满的,几乎走向了百分百式的纯爱。
不是一见钟情干柴烈火而昭告天下说我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人为你可做一切,而就像在皑皑积雪中偶遇的两者互相抚摸取暖,传递热量、交换温柔,而逐渐融为一体,隐于雪中。
拍了两季的饭女,每次开饭时都是相对着正襟危坐,仿佛对方是初来乍到的贵客。
连快到结尾时两人竟都还在用敬语,所做过的最亲密的接触便是简单的拥抱与亲吻。
足够了吗?
其实很够了;过犹不及,太多,就会打破最精妙的平衡。
其实在Cooking & Eating之中除了春日和野本的感情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写的话题。
原生家庭、女同性恋、独立自主、身份政治以及父权等等多个敏感话题,恐怕以我之能耐无力再深入涉及。
再者,以男性视角去谈论性别话题似乎天然就蒙上了一层压迫式的优越。
当然,我对某些评论还是持保留性的意见。
饭女似乎营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没有过分的歧视与压迫,这的确是我们该追求的样子。
短短的15分钟一集,总共20集,根本不够看,内心渴望着可以一直拍下去,它仿佛我的精神食粮,在我内心贫瘠、饥渴之时,温暖的疗愈着我,回想,上一次让我这么发疯的剧是《杀死伊芙》......租的小房子干净整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合同工赚的不多但是足够日常开销,虽然偶尔需要省省钱。
没有很多的朋友,自己一个人也不觉得孤单,可以因为美食热爱着生活。
有一辆车,是个很好的代步工具,可以去远一些的菜市场买菜,也可以在周末开着去踏青。
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吗?
虽然没有剧中那套温暖的小房子。
春日的穿着简单、日常。
为人稳重,不善言辞,不服美役,素面朝天,她吃饭吃的很认真,很享受,她们吃饭就是吃饭,看手机就是看手机,不会边吃饭边玩手机,她会认真的去品味食物的味道,认真吃完从不浪费。
她可以直面自己的人生课题,勇敢的跳出原生家庭,在被原生家庭影响的时候还能好好的吃饭,不被情绪所伤。
反观我自己,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时,总是忘记快乐,哪怕户外阳光明媚,哪怕午饭很可口,我总是沉浸在那个所谓“未解决”的麻烦事里不可自拔。
野本热爱烹饪,不是为了当“贤妻良母”,纯纯是自己喜欢。
她敢于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她的内核坚定,很能发现她人身上的优点。
如果夸野本,在自我方面,她的追求很高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品。
在爱情方面,她很勇敢,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把爱说出口,是一个很强大,有爱人能力的人(当然春日也是),要夸她的话可以一直说一直说说不完,野本真的是我心目中的天花板级别了。
记得很清楚,要连续加班的她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哪怕下班后很疲惫也没有把在公司工作时的枯燥与疲累带到个人生活中,甚至在很忙碌的情人节也要为心中最爱的她亲手制作礼物......反观我自己,总是把工作上的烦躁和疲惫带到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很不应该啊!!
这部电视剧,虽然短,但是看的时候每一帧我都不想错过,我震撼于它是如此日常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把我们每个人生活里的小确幸具象化,原来,影视作品可以不用猎奇和惊心动魄才可以拉拢观众,影视作品中的爱情也不需要干柴烈火、荷尔蒙爆表。
上一次让我有这种感受的是《天水围的日与夜》......我想可以长长久久打动我的永远是这种如春日阳光一样和煦温暖的感情,如山间泉水一样涓涓细流的生活,它不会劈头盖脸而来,只会润物细无声般慢慢滋养着我的灵魂,让我切实感受到生命的美妙,生活的意义。
看剧途中好几次热泪盈眶,看完后仿佛失恋,又回头把第一季刷了一遍,午休的时候,做了个梦,梦里幸福到哭,醒来眼睛还是湿的。
因为它真的很难很难找到平替,它不仅仅是个美食剧,也不仅仅是个美食百合剧,它短短的剧集所呈现出来的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是les、直女、跨性别者、柏拉图、单身主义、丁克、第四爱......所有群体都值得细细去品位的,它是属于所有人的作品。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2》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轻松恬淡,有赏心悦目的美食,有美好真挚的爱情,有悠远深长的生活,有包容一切的温柔力量。
每集15分钟,短小轻快,不只是讲美食,而是以美食为切口,触及到了较为深刻的女性议题,深刻但不沉重,有一种自然而然、顺流而下的舒适和明朗。
01关于自我认同在第一季末,野本首先发现了自己对春日的感情。
野本一直以为自己是异性恋,虽然之前从未喜欢过任何异性,但是总觉得自己终会喜欢一个异性。
但是没有想到,她第一次喜欢上的人是春日,一个和她有着同样性别的人。
野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困惑,她开始通过网络、电视剧、电影来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lesbian。
期间,新出场的人物,野本的网友矢子,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了野本很多的启示,让野本有了归属感。
那是一种找到同类后的惊喜:原来世界上还有其他人经历过和我一样的困惑、孤独和不知所措。
矢子让野本明白了一个道理,坚定且确定地做自己,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只要努力,是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的。
02关于原生家庭春日还是那个春日,善良的、能吃的、热爱生活的春日。
春日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父母重男轻女,父亲什么活都不干,让母亲一个人照顾生病的奶奶。
当母亲心力交瘁的时候,父亲就命令春日辞职回家照顾奶奶。
春日心疼母亲,也因父亲理所当然的蛮横态度受伤。
和春日母亲有着相同境遇的同事跟春日说:你不回去也可以,不想回去的话就不要回去,你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人生,不要为了父母牺牲自己。
春日终于敢对父亲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回那个家,请不要再联系我。
春日勇敢告别了原生家庭,她无所畏惧,她只想要野本的理解和支持,剧中的高光时刻也是这里:——野本小姐也会认为我是个冷漠的人吗,但是,只有你,也只有你,我不希望你跟我说不要抛弃父母之类的话。
——我绝对绝对不会认为春日你是个冷漠的人,我知道很多春日你温柔的地方,让你觉得自己很冷漠的父亲,我绝对无法原谅他,请你留在你认为最幸福的地方,请待在能让你释放温柔的地方。
03美食的治愈力美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工具。
春日因为原生家庭的事情悲伤难过的时候,野本的甜甜圈和奶油炖菜治愈了她。
还有情人节的巧克力流心蛋糕,交往之后的蔬菜番茄浓汤,红豆黄油吐司,每一样食物都有它的情绪价值。
新邻居南云的会餐恐惧症也是被章鱼烧、之前其他美食、还有美食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流动治愈的。
美食所拥有的让人平静、喜悦的感受,足以安顿一切的不平顺。
除了美食和爱情,这部剧最打动我的是稳定的陪伴感。
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南云、野本和春日一起做出了美味的甜甜圈,之后南云喝着奶茶,看野本和春日吃甜甜圈,没有任何负担,她从未在家人之外的任何人面前如此放松过。
这部剧整体的感觉也像美食一样包容一切。
不断自我认同的野本、走出原生家庭的春日、热心的无性恋者矢子、会餐恐惧症被治愈的南云、被催婚的同事佐山、摆脱传统夫权的阿姨,她们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但是她们都被温柔地嵌在了这个世界上。
她们可能与世界格格不入,但是她们可以找到与自己惺惺相惜的人。
她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境遇,但是她们能共情、理解、治愈彼此。
她们没有在困境中止抱怨或原地踏步,而是积极寻找着走出困境的方法,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定成长着,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感谢《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温柔力量。
《想做&想吃》里打动我的、无数的点儿之一,就是:野本さん在探索性取向时候,无法在任何一部女同性恋电影里,找到和自己相似的身影。
以至于很困惑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夺么感同身受啊!
我不想掰弯任何人《燃烧女子的画像》,被学姐和女老师指教只感觉心烦《遇见花香的那一刻》,不会走在大街上对陌生人一见钟情《阿黛尔的生活》,不会在健身房、兴趣群、游戏排位、工作社交时候产生额外想法《卡罗尔》,也不会去酒吧买醉、参加线下聚会《她唇之下》,没有什么需要治愈的心理创伤《刺青》,没有性别认同的困扰《男孩不哭》,不需要通过被很多人喜欢来证明自己的价值《the L word》,更没有被原生家庭阻挠逼迫过《蝴蝶》……邂逅?
抓马?
救赎?
一拍即合?
灵魂伴侣?
的相遇,大概永远跟我无缘。
我是真的觉得,就正常点儿,就可以了,够了够了。
爱就在废话里,在一顿顿不起眼的饭里。
有时候,我也忍不住会想,难道其他les,每天过得?
都像美剧女主角那样嘛?
对,是,好酷,确实精彩极了,可是我真的,很不喜欢那种感觉啊,我完全不想那样子生活。
难道每天用心琢磨,该怎么做一顿尽可能美味的饭菜,真的是一件乏味无趣、自我感动、根本不重要的事情嘛?
每次看到野本さん窝窝囊囊又矫揉造作的行为、语气,和那些踟蹰纠结、一惊一乍的心情,还有饭菜被认真地大口大口吃光时候、由衷的欣慰……实在是令我一次又一次地松了口气,原来世界上还有另一个家伙,不,很可能,是一群家伙!
也在叽叽歪歪一模一样的事情嘛:这就是一种“watch me”的渴望和“被看见”的惊喜啊,太多的话都说不清呀!
每隔3分钟,眼神就要拉丝一次的小野,举手举手🙌真是好体贴的剧组啊,愿意如此细致入微地,复现这些只可意会的瞬间。
那么多琐碎的、不值一提的小心思,实在有被充分地照顾到了。
哎呀,好甜蜜哇!
所以,真是蛮感谢这部剧的。
至少,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影。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不做饭的女人和不吃饭的女人,哈哈
是谁看完被狠狠暖到了。
一下就把《想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看完了,好久没看过这么温暖的剧了。
本来只想当作下饭小甜饼看看的,但是当我看到春日断亲、被工具化的女儿、任劳任怨却被忽视的母亲和妻子、同性伴侣的现实困境、多元浪漫取向的呈现、不结婚的选择等等隐蔽又尖锐的话题,在食物和烹饪的外壳下,被以这种细水长流、温柔至深的方式讲述出来的时候,心里真的特别温暖。
这是一部全女剧,但它不但没有刻意呈现一种“乌托邦”,反而每一个人物都特别真实,有她们具体的性格和在面对的困难,彼此又在真心地尊重和支持对方。
没有对强行占据道德制高点的父亲和家庭强行原谅,没有节外生枝的 drama,没有对爱恋上同性伴侣而恐慌退怯,只是自然而然地靠近和支撑着彼此。
特别是当春日决定断亲的时候,她在孝义和自我之间徘徊,小心询问身边女性长辈的意见,又真切地对野本说:“唯独野本小姐,不希望你对我说‘不要抛弃父母’”。
野本坚定地回应:“请春日小姐留在自己最能够感受幸福的地方吧。
”BGM响起《chosen family》这首歌,真的深深破防了。
没有令人窒息的劝和桥段,反而是全心全意地勇敢。
后来才知晓《作女食女》的原作漫画作者Yusaki Sakaomi是积极倡导LGBTQ+婚姻平权行动的人物,在漫画里极力推广,周边收益也捐给推进婚姻平权的慈善组织。
真的希望这些温柔的传达也可以慢慢促成改变吧。
呜呜,这部剧是我的年度剧集了。
还想说爱做饭和爱吃饭真的别太天作之合了!
谁懂...还想分享下《chosen family》这首歌的歌词 ——我们的交往不需要血脉相连我们不需要共享基因或姓氏你就是,你就是我所愿意选择成为的家人就算我们看起来不一样那又如何我们经历着相同的洗礼 递给我一支笔,我将改写痛苦当你准备好,我们一起翻过这一页打开一瓶酒,是时候庆祝了不论你曾经是谁,现在是谁我们是同一个人
很开心没有因为第一季的淡,而错过这么浓的第二季。
从2月中旬开始看这部剧,到今天下午看完。
这半个月在老家的时间过得紧紧慢慢,但每次看剧的十几分钟,我好像又回到深圳,回到朋友们身边,只不过是以一种沉默的方式。
剧中好多柔和到快要静止的场景,是不是给观众一种“进入”的可能?
如果说第一季是清水的下饭剧,到了这一季,创作的野心就显出来了。
哪是讲两个做饭、吃饭的女人啊,明明是在当下的时代语境里探索人与人可能的相处方式,而每一集的节奏和要探讨的议题都让那十几分钟饱满——创作者把每个生活场景、场景里每个人的某种生存状态都描摹得清晰,还给出自己的哲学思考,太让人敬佩。
女人可以是在职场里工作自信、行事坦率的打工人,同时也还可以在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婚育压力时无措、沮丧。
女人和女人可以因为相同的志趣,从邻居变成朋友,再从朋友慢慢靠近为爱人,就像所有珍重情感和生活而产生的联结一样。
而那些几乎带着强迫的羞涩、因困窘而习得的畏怯、被驯化的对贫穷的愧疚,在这个情欲场里都可以被包容。
这里的情欲是指一种对人与人之间更亲密、真切的关系的向往。
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美好到失真?
“这一切看似异想天开,其实并非如此”,导演已经向我们阐释了一种过渡到更美好社会的畅想。
而说起来,我和朋友们也已经小有实践。
所以,当我看到四个人的两次派对我太感同身受。
一起做饭、再吃得饱晕晕的,这么简单就可以治愈我们这些疲惫的都市人。
在看到最后一集前,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野本在楼下等春日下班的时候,春日还没出现在视野里,野本就在楼下随便坐着,无限的情绪在此刻席卷我。
后面看到两人小心翼翼地拥抱,羞到僵的亲吻,更是把爱的张力渲染到了极致——也就是用几乎静止的画面。
至于说到两人因为同性恋爱的原因而在合租时遇到了很多不便,也给了我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
其实对生活的行动力,就是应该从最小处去追逐真实自我,而在我马上要自责的时候,导演说“一边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本真想法,一边活着,这件事是很困难的呢。
”目前我也是因为要走自己的路而孤单恐惧得很,而这个剧给了我很多宽慰所以不得不写。
希望能快快出新的一季,很期待自己下次与这个剧相见时的状态。
春日和家人为数不多的快乐回忆就是和妈妈一起摘草莓,可惜约会时没能和野本一起去摘,虽然摘野菜也很快乐。
于是野本买了草莓种子打算自己种,春日说“我想种成这些草莓,然后采摘”,两个人都🥺,真好啊!
这是我的心动瞬间。
“人生理应没有固定模板,为什么这样…要背负着快被压垮了的压力活下去呢?
”社会上有太多模板了,但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不必因为自己套不进所谓既定的模板而感到迷茫困惑,做自己就好了呢😉。
“对这个仅仅是想和同性恋人住在一起,却要感到不安,耗费精力的社会,我感到愤怒!
”日本有LGBT友好型的房产中介,这让我十分羡慕。
此外好喜欢她们找的房子,无论是她们原本住的还是后来找的合租的,都是我的梦中情房!
总结:野本和春日都是特别温柔的人,第二季加入的南云和矢子也是,包括野本的同事佐山,主演全女性的片子太难得了。
矢子一出场我就被吸引了注意力,是非常帅气的大姐姐!
想成为这样的anego!
本来以为20集,想看完再来推。
但是没想到21集还没完结,且后面越来越让人赞叹,忍不住要想推荐给更多人知道这部电视剧。
原以为延续第一季这是女性互相依靠的治愈番,没想到第二季把女性情感与关系,以及社会刻板印象带来的伤害与思考,通过一个个细小的情节与话题,编织到一起,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更让电视所表达的观点和思考上了一大个台阶,从俩人开始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内心以及正视个人感受与感情开始,这部剧在平静的表面下,其实情绪在内里汹涌澎湃,这种即将喷薄而发却又小心翼翼的互相靠近,以及面对现实外界影响而瞬间冷却后却越发激荡的情感,不正是东亚女性的困境与反抗吗?
附上看到第十九集时的短评,这一集简直是全剧的转折与高潮!
春日与野本谈关于断亲那段对话太感人了。
这样的议题以这样的对谈方式出现在电视剧里,真的是壮举。
导编演真的不仅有想法更有勇气有笔力来写这样的故事,除了第二季对女性情感的剖析更深入透彻,而且挑战传统观念,给女性勇气的意图也越来越直接且强烈,并不像很多片子那样浅尝而止,小心翼翼的不去“越界”,而是直接打破很多“雷池”,告诉观众原来这些和大众观念相左的想法很正常和这样的生活可以很美好,女人并非一定要是什么什么样子,女人与女人之间构筑出最理想的关系与幸福生活环境是这么的自然而然。
虽然涉及东亚社会父权思维和女性性别弱势的部分总有亮点,但整体难免像刻板的命题作文,以及一定要往同性感情方面靠拢也挺尴尬的,明明主角跟同事朋友(也是同性)之间发展的互助友情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而且都同性爱了,还从头到尾背着跟异性恋对标的各种KPI,什么告白牵手亲密接触,甚至同性育儿,真是……有点出息啊!要反不能反到底嘛!!
同第一部的观感一样,本剧最大的优点就是展现了一种真诚又朴素的女同生活。在每个野本感到不安、犹疑的时刻,春日都给她最坚定的答案。于是想一起吃更多更多的饭,想撒娇,想凑近,想放大柔软的情绪,野本就是这样细水长流地喜欢着春日。Chosen Family响起的那一刻,野本的信息传来。野本给了春日一个真正的家。这一幕怎么能不流泪呢。(本季的春日简直是梦中的体育生女友,高大,强壮,温柔,可靠。)
从第一季的轻松日常终于步入了更深层的话题,男尊女卑家庭环境的伤害、性少数人群内部的观念差异、女性在婚姻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无穷付出,都与情节结合得挺好,不会让人觉得生硬。不过春日对由纪产生恋情,远不如由纪对她产生得那么自然,感觉少了有力的情节来推进她从熟人、友人发展到恋人。总体而言,因为议题拓宽了,这一季的分量明显不是前一季能比。
完全get不到火花/我是只想看做饭的女人
第二季吃饭烹饪不重要了 插了一条新邻居的支线进来后 给我感觉 对双女主没任何推动作用 而且和女主讨论les的那个a性向的女演员演技略浮夸 尤其是顶着一张略充气馒头的脸 让我很难入戏 而且 已经都演到17集了 双女主感情实质上没有任何进展 不理解这样子最后三集能有啥感情线 太客气太冷淡了 平常交流也很少 就像纯饭搭子罢了 这一季吃的东西也没那么好看了 希望后面能甜一点或者做的饭精致一些 等看完了大结局再来改分
拍下去!
平淡无味。。
豆瓣日剧滤镜也太深,演的也是稀烂
没有cp感,不如只吃饭。
离开重男轻女和把你当做免费保姆的破烂家庭吧,务必和野本小姐两人幸福快乐健康长寿地吃下去!!
第二季细腻好多啊 治愈了最近的我 没想到真成爱情片了
我看着没有第一部的那种感觉了…虽然也是温暖的治愈的,多了两个角色来丰富剧情,也涉及到更多的女性生存状态探讨,总体来说应该是题材更深入了,但无脑的我就只想看平淡日子做个饭,所以看着有几集几乎都没做饭的,真的想跳过了…我发现我对两位女主的恋情也不太关心…所以这部对我来说就中规中矩吧,不是我的取向
加入了更多社会问题,重心似乎跟吃的关系没那么大了。日本人,哪怕是女孩子的恋爱,也太有礼貌了点吧。
太治愈了
比嘉好美。35+熟龄整体状态更佳。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种几乎子供向的剧情和台词让本作变成了一种同性恋爱入门影集,虽然吃的看着都挺不错但真就是嗯造碳水
日本人之间的疏离和客套看得人真累……这就是为啥对现在的日剧喜欢不起来
果然还是太清水了 第一季看得很舒适 不过随着关系的确定 就感觉这个氛围还是不太适合我这个急性子 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一种分裂感 简而言之就是 有点尴尬不舒服 但还是很鼓励类似题材的剧能多出点 食色性也 东亚客气的孩子们咱别尴尬了high起来哈哈哈
没看完 看不下去 令人痛苦的进展
其实更像科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