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养的小狗丢了,我也得哭着找好几天,我一想起被你杀死的那些人,得不到任何关心,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腐烂着,这件事叫我心里难受。
我是个警察,我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才这么做的,小子。
朴实。
我不是为了结案,不是为了升职,只是为了给受害人个交代。
对比没有甜头不愿意奔走的上司。
认真和奉献是可贵的品质。
挺喜欢看金允石演警察的。
朱智勋这个角色,聪明没耍明白,碰着个认真的,也不知道真聪明还是真傻。
个人觉得看电影镜头,演员都是一方面,我看的是故事。
演员镜头这些都是为了说好这个故事的辅助。
对比,评价,都是个人看法,一人一张嘴,怎么会说的都一样。
简简单单看电影,挺好。
杀人魔——二柱子被抓进去了,他让一个警察老金来看他,以提供他杀害7个人的线索为由,让他给他买眼镜,给他账户上充钱,警察用二柱子提供线索之后发现一些他杀人的证据,但是都过了公诉期,而且给的线索经过精心修改、拼接过的。
二柱子杀7个人,却都没有人报警,这7个人都只是在警察的人口失踪记录里,所以影片叫暗数杀人。
老金经过不停的努力,与二柱子相互玩着“游戏”,终于掌握实证,让其中受害者的家人出来指证,把二柱子判了个无期,让他在监狱中度过一生。
然而二柱子自杀了,老金这样不知道算不算赢了,我认为是赢了。
老金家里很有钱,所以他才主动去处理这些没有报案的人口失踪案件,这种没有任何利益,他也不在乎,因为他生活根本就不靠当警察的工资。
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是,如果你想实现理想,要先把经济搞定,如果你经济基础的没建立,那你不要扯别的没用的。
事实上, 现实生活中 ,很多看似正常人的心里面 ,都住着一个姜泰伍。
成长过程中留下的阴影,在现实中自卑,把困难和挫折看得很重,觉得理想和抱负得不到实现,对身边成功的案例嫉妒恨,恨自己机遇差,恨他人阻挠自己的成功,对社会心怀仇恨,内心却极欲渴望得到尊重,深怕被人看不起,常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一触即发。
几年前看到过这部新上的片子,一瞧简介只觉得俗套,“变态对偏执狂”,不觉得它能拍出什么花来。
几年后看《环环相扣的老故事》,被故事里张扬跋扈的罪犯和一片丹心的警官触动得直拍桌子,再一听,这故事原来就是《暗数杀人》的原型。
又是一出来源于生活的戏剧。
听完了当年的老故事,再回过头去看翻拍的片子,就会发现作品里还真是照实还原了不少人物和事态。
大致略了一眼评论,许多觉得这片子没多好看的观点几乎都逃不出“正派蠢直”、“反派浮夸”这些个大众雷区。
单看戏里是这样没错,但好歹了解一下当年的故事,便会发现现实只比这夸张,连半点收敛都没的。
“六七年前我帮人埋个东西,现在想想那东西不太对劲,八成是个人。
”一个吊儿郎当的社会闲散人员,冷不丁让哥们儿约来一个缉毒警,张口便像是要提供线索,但挑起了话头就收声没了下文。
被约来的警官也不是吃素的,这类货色揣着什么脏心眼在他看来根本不用费脑筋,更不用说会轻易上套。
但没过几天,这货因为前一阵的杀人嫌疑被抓了进去且判了十几年,尔后在牢里还三番五次地拽着当时约见的警官给他塞线索,直到有线索得到了验证,警官终于意识到摆在面前的这个庞大的事态。
这个张扬跋扈的罪犯在现实报道中被化名为李斗洪,年纪轻轻却恶贯满盈,挂着大大小小三十几次前科。
被他招惹的金警官从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赌上前程一查到底,全都基于李斗洪不打自招的11起杀人毁尸却隐匿得毫无踪迹的暗数罪状。
李斗洪为什么偏要不打自招?
这人嘴里已经挖不出定论了。
个人理解,最初兴许就是为了钱,哥们儿是警察线人,他给提供线索,借机捞点好处。
后来进了大牢了,还玩儿命揪住警官要“招供”,当然,每次要吐不吐的档口仍总免不了让警官给他置办这那作为代价。
墨镜、佛珠、内衣内裤,最主要的还有能让他在牢里过得衣食无忧的领置金。
但转念一想,他给自己日子张罗得再滋润,罪状一旦都凿实了,小命难保还滋润个锤子?
这时,电影里的桥段似乎就能帮着解释一部分了。
“这个犯人不是个省油的灯,他精的很。
表面上图你钱图你东西,实际上保不齐都是为了不坐牢。
他即便真犯过那些个事,但如果给你的线索是错乱的,口供是假的,你查出一个他翻一个,有个两回你就成狼来了里面的骗子了。
紧接着他就拿这当梯子,找个厉害点的律师为他翻案,很可能现在让他蹲大牢的这个案子也就变成警方办事不力的冤假错案,他的目的不就达到了么?
”金警官原本是个缉毒警,被李斗洪招惹了之后,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连环恶性案件的深重,不惜舍掉了奋斗多年的缉毒岗位业绩,转去了无依无靠全凭自己从零开始的刑警队,为的就是名正言顺地扫清这些个已经露头的犯罪黑数。
他这一步棋走得很孤立无援,大多同僚眼中李斗洪是满口胡言,上头也因为都是些陈年旧案而根本不愿让人去白费工夫。
在思绪混沌的时候他去求教了一名老警官,得到的答案便是上文里分析得明白透彻的理由。
李斗洪确实是个很精的人。
一次次的口供录音里那股子盛气凌人的劲头,完全不比片子里反派角色的表演弱到哪去。
“你们总说什么没有完美的犯罪,这下还说么?
知道什么叫完美犯罪了么?
”“查啊,查呗,反正碎尸抛尸的公诉时效就7年,现在哪年了?
”“金警官,你IQ多少啊,过了100没?
”这位一片丹心的金警官,一定程度上也是个极端。
在得不到任何有力支援的情况下,他就凭着一趟趟从李斗洪嘴里挖线索,靠着真假难辨的线索憋足了劲去挖尸骨,找证人。
查了8年,终于凿实了一桩,那个叫嚣了数年的恶霸李斗洪也终于罪有应得地被判了无期。
看新闻调查的时候,我跟记者们或多或少有同样的疑问,就凭罪犯嘴上一句“我杀过多少个人,你们根本就不知道”,金警官如何就会有这么大的定力,宁可信其有且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呢?
他本人的回答倒是很简单:“我就得当它有啊,难道还能当它没有吗?
”
金警官的这个回答在电影里适当换了一种说法,好像更抓人心了。
检察官问他想没想过花这么多心血去查案,到头来发现其实全被谎话给骗了?
“那更好啊,那不就等于世上就我一个傻子,不就完咯!
”是啊,如果真能多一个“傻子”,多些白眼和小鞋,而少了那些个受害人,以及遗属的血泪,想必这个故事无论如何也不会被算作是个悲剧。
现实中,李斗洪在被判了无期后仅过了几年,便被通报在狱中自杀结束了生命。
而金警官年近六旬仍守在一线的岗位上,还没放弃继续追查其它的犯罪黑数。
看完这个故事,我就止不住地在想,李斗洪这样的恶人,可能就像数不来的犯罪黑数一样。
那么金警官,又到底会有多少呢?
其实伸张正义倒是未必只靠热血和斗志,科学、技术、手法、装备……各个环节支棱起来,许多悬案或许并不是什么难解之谜。
但我依旧觉得金警官这样的存在很可贵,因为破案的前提终究得是你得当它有,你看得见它,你把它当回事,它才能有被破的可能。
这根靠热血和斗志烧起来的小小的蜡烛,其实是一股不可替代的能量吧。
하마트면 못볼번한 영화,김윤석 살쪘는데...캐릭터가 부티나는 경찰대서 그런가...암튼 별 임팩 없어보이고,주지훈,연기 잘하는데 ,전성기 오겠다야 ……………………………………………………………………………………………………………………………………………………………………
韩国又一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又一部拷问法律的电影。
先看“真实”。
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都有据可查,朱智勋的姜泰伍感觉很不错,从起初的忍无可忍对父亲下手,到后来的癫狂变态持续杀人;从在监狱里苦心钻研法律书籍编写完美的剧本,到企图逃避刑罚,一步步将金刑警拉入套中。
一个原本高智商可以很优秀的男孩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成了一个社会的渣子,社会给予他如何与不满对抗,如何以杀人寻求乐趣,而他还会在关键时刻扮作一脸无辜相,朱智勋对人物的塑造从里到外真实感超强。
再看“拷问”。
姜泰伍系列杀人案件不仅拷问社会对边缘人的漠视、不关心;还在拷问警察局,对失踪案件的侦查不力,违反办案程序对侦破后的案件为了获取证据而去伪造证据;还质问法律,对恶性案件的追诉期限的问题为何定的那么短?
最后拷问法庭,明明是警察很努力的侦查办案,为何却偏袒加害者?
这个国家究竟为谁伸张正义?
是受害人?
还是嫌疑人?
这个社会和每一个自私的人一样,残酷冰冷没有温度,又有谁会真正揪着失踪人口不放?
这也是姜泰伍久久不被抓的原因之一。
而警方,在重视业绩考核的现实之下,大部分警察会面对是去查处已经抓住的嫌疑人更多的犯罪事实还是去抓新的嫌犯之间选择后者。
因追踪多年前的积案,导致身败名裂、家庭离散的原首尔警察厅宋庆洙和有财力做基础、真心为受害人着想、契而不舍追踪真相的金刑警这样的人必定是少之又少,因为坚持正义必须能承担较量后的结果,以玉石俱焚的心才可以追寻到真相。
“案子又不是熬汤,熬的越久越好。
已经都结案了,再翻出来,谁会高兴?
舆论又该说我们办案不力,最终还是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虽然有金刑警那样的人坚持着,但是有些无人知晓的杀人和无人知晓的沉年积案注定不会见天日吧。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中,韩国绝对居于前列。
尚未破案的,它敢拍,比如《杀人回忆》。
因为影片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关注,使得这个案件一直没有被放弃。
终于在前不久,警方宣布,凶手确认。
审判不公的,它敢拍,比如《熔炉》。
众所周知,《熔炉》的上映,直接推动韩国国会修正了“性侵害”的相关法律。
至于已经破解的案子,那它就更敢拍了。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韩国犯罪题材电影是警方破案的一大推力。
可这,并不包括电影《暗数杀人》。
暗数杀人,是指那些没有人报案、没有发现尸体,但是确有受害人的杀人案件。
换句话说,一个生命已经没了,却没有人知道。
更讽刺的是,这些案件得以浮现,大部分都是嫌疑人自己坦白的。
可就算如此,因为没有证据,加上犯罪时间过了诉讼期等原因,凶手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真正的“你能拿我怎么样”!
《暗数杀人》的原型案件,也是如此——凶手因杀人案入狱后,坦白自己在此之前还杀了11个人,却不肯说出尸体埋藏的具体地点。
最后,凶手在狱中自杀,仍有部分受害者下落不明。
在改编过程中,片方出于多种考虑,将受害者人数变为了7人,将追踪案件的两位警官改为一人,可还是受到了受害者家属的强烈抵制。
不得已下,片方隐去了大量的犯罪情节直接描写,多次道歉态度诚恳,影片才得以正常上映。
也因此,对于抱着猎奇心理、渴望借血浆使得肾上腺素飙升、想要一探恶魔真面目的部分观众来说,本片不是你的菜,出门请右拐。
最大的看点不在,本片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看点一,凶手坦白杀害7人,却巧妙借助法律的漏洞,险被无罪释放!
他是怎么做到的?
影片中,也是在现实中,凶手因为一个案件入狱,人证物证俱全,得到惩罚是板上钉钉。
可他却主动供出之前的案件,看似是为自己的罪行加码,实际上却是早有预谋。
通过真真假假的信息,引导着警方一点点发现他留下的线索。
这些线索,大多与之前的案件没有直接关系,却总能阴差阳错的证明当前案件的审判有误。
从而一步步推翻警方的控告,不断减刑,最终无罪释放。
精心计算好每一步,成功的遥控警方,甚至把办案警员拉下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犯罪天才。
喜欢高智商犯罪题材的影迷,这片值得一试。
看点二,金伦奭(金允石)搭档朱智勋,正义刑警奸诈凶手正面PK。
前面说过,受种种原因影响,使得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是警员和凶手在探监室内的无声博弈。
在影迷们的理想中,两方应该是各有目的,各自做戏。
你在鉴定我的话是真是假,我也在观察你的微表情分析你的心理活动。
你挖好了坑让我跳,殊不知我也在路上设了个绊子。
你来我往间,谁也不敢放松。
也许只是一个肌肉抖动,输赢立判。
也因此,本片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
而影片的选角……争议性挺大。
金伦奭自不用多说,奖项拿到手软,经典角色也塑造了不少,是知名的实力派。
对于这样一个“渴望查出真相不惜被罪犯牵着鼻子走的无能善良警察”的人物形象,金伦奭把握的不错。
至于朱智勋,口碑则褒贬不一。
作为一个能把警察耍的团团转的高智商犯罪者,朱智勋所饰演的凶手,不仅仅是耍横一流,更要智商、心机一流。
这一点,他没有表现得太好。
尤其是和金伦奭的对手戏中,不太能接得住。
不过,演技好坏,各人有个人的评判标准。
好不好,还要自己看了才知道。
看点三,黑暗还在,却总有人在执着的追寻着那一束光。
一个原本有大好前途的警官,只因为凶手真假参半的供词,就投入全部心血,试图以一人之力,还所有受害者一个正义。
这样的设定,怎么看都觉得只活在电影中。
可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现实中,案件原型的警官一直在追踪剩下的受害者。
哪怕凶手已经自杀,哪怕线索断了不少,但他们从未放弃。
因为如果连他们都放弃了,那这些受害者,就只能永远被埋葬在不知名的黑暗中,永远没有沉冤得雪的一天。
一两个人的坚持,确实微小。
可在黑暗中,它依旧能照亮人心。
我想,这也是众多“根据真实案件改变的电影”最大的意义所在。
一场高智商犯罪与警察的较量。
没想到一本正经演宫的男主角演坏坏的样子也是挺可以的。
剧情双面揭露了当时韩国政府的腐败和法律的不全,才让这种高智商的罪犯有机可乘。
他在剧里说了一句话,如果不是你们警察邀功只想自己爬上位,不切实干活,他也不会一步步走到现在杀了七个人。
整部电影都挺佩服警察的内心戏,直到法庭上,对方律师说到他妻子的时候差点崩盘,但从他的眼神中看得出他控制住了。
一个人的愤怒值到多少才会爆发。
罪犯男主显然忽略了他本来看不起的警察,在他眼里警察都只想为了早点结案早点升职。
以至于拿出冒充的证物后他坐不住了,就像很多连续杀人的杀手一样都有着“引以为傲”的杀手标记和手段,容不得别人掺假。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完美犯罪,不想坐牢,没想到最后还是输在一直爬不上位置即将退休的老刑警手里。
两位演技都很棒,但是显然老演员警察更胜一筹。
韩国酒配韩国片还是挺棒的体验,加冰就更好了。
—碎碎念这是个认真讲故事的片子,没意义从美学角度剖析,倒是有点想借此片由点及面,探讨一下各国电影的表达风格。
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我想了很久。
一个电影,只凭几个镜头便可以传达给观众它的国籍信息,抛去演员,语言,道具和特殊场景提供的标志性信息,一定有一些元素在传递其文化背景。
东亚的电影风格多少是有一种冷峻在的,与欧美和东南亚的剧情片相比,其表达有强烈的纪律感,韩国日本尤甚。
欧美的片子如果用东亚风格来诠释,大概就不太圆润。
而日韩也有区别,韩国的电影更平面,营造的观感不如日本层次丰富,却多了一份水泥般的工业质感。
日本电影的观感相对柔和,也许是在情节表述上铺设了更多的台阶的缘故,总感觉被导演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体验。
而中国的电影又不一样,没有谁比中国片子更喜欢营造“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质感了。
暗数杀人就有着强烈的烙印,镜头和打光都颇为直白,色调很韩国,规矩感十足。
我想叫它“方形的电影”。
与此对应的是“圆形的电影”,大概可以以欧美电影为代表。
欧洲的片子很强调结构,多少能从中读出点建筑的美感来,钢筋水泥之外有软包,软包外面还有些点缀装饰,很明显带着古典戏剧的风格。
美国电影相对平面化,很少需要从结构上去解读美感。
相同的是二者的视觉表达,都延续了油画的浓墨重彩,有非常强烈通过光影色彩叙事的欲望。
与东亚片相比,欧美电影多少有些“钝感”,但这钝感的来源究竟是文化的隔阂还是表述上的圆润,我大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体会。
当然,电影艺术的表达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位导演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
以上评论是“印象派”的体验,看得片子更多以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个人感觉,本片有些《沉默的羔羊》的影子。
作为一名罪犯,把警察玩弄于股掌之间想必是很有成就感的,通过提供零星线索将警察耍的团团转,顺便为自己脱罪,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啊。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遇见的是一个一根筋的警察,为了对得起自己身为警察的良心,警官大叔克服了各种压力,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了犯罪证据。
可以说,警官大叔富二代的背景给予了他很大便利,即便是被降职也是衣食无忧。
但是我个人倒是觉得这个实在是一件良心工作,在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还能为受害者发声,为真相奔走,恐怕只能用良心来说了吧。
片中的罪犯演的有些神神叨叨的,本来期待中的双雄对决实在是没有看到。
高智商犯罪倒真的有意思,尤其是罪犯出难题,挑战警察,这种博弈如果铺展的好,是非常棒的类型片花招。这是这部片子可惜了,后面玩砸了,语焉不详,过于散乱,没有那种脑袋一激的感觉。
朱智勋太帅了吧
7.9/10 抛开近期的争论,影片质量还是不够满意。(试映口碑过高也算是一因) 两位演员的演技自是没话说,朱智勋变态能演的如此之好也是服了。电影也不类似传统警匪剧,将更多的分量放在了事件背后。但中途把事件真相全盘托出真可算是败笔,因剧情流程导致背后故事之前可看性丢失了很多。加上二重反转却又没能把故事完美的圆回来。不过也算是成功的新试图,值得鼓励。
以为是个双雄智斗戏,结果却有淡淡的文艺味,可惜《杀人回忆》还是只有一个。主人公对“暗数杀人”的老刑警式悲悯,再怎么透过故事也传递给观众这方面,完成度欠佳。
平平淡淡没什么高潮的电影,一直等一个爆发点但就这样草草收场的感觉...???朱智勋演一般角色时也许演技没什么好挑剔的,但是这种角色还是撑不起场子来啊...
哇解怨脉演了变态杀人狂!今年青龙奖最佳影片提名有4部,有3部演员表里有朱智勋,也是很神奇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还有人愿意凭借仅有的不知真假的线索追寻到最后,给那些受害者的亲人一个了结,真好。
受不了这么浮夸的反派,应该说驾驭不了这种角色~6.0
同类型水准只能算一般。
没有什么完美犯罪,只是受不受办案方重视的差别,高智商犯罪分子有,尽心查案的刑警亦有,承受内部外部的压力比找出真相更难,更考验良心。
电影3⃣️星,多一星给朱智勋,太会演了
釜山方言真的听得我[允悲]。开头铺垫真的冗长, 后半段两次反转解开真相(但其实也猜到了),结尾金叔那一幕觉得有参考《杀人回忆》的痕迹,不过一个是特写一个是拉了远景,某种程度上算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新尝试,如果说《工作》是口腔动作片的话,这部算是口腔警匪片,监狱会面室的对戏最为精彩。警察的执着和釜山社会底层现状交织,细节的处理如出租车等很有意思。金伦奭稳定发挥,朱智勋从王子般的形象到反社会杀人犯的破格变身,完全值得一个提名甚至奖项的鼓励。
人设可圈可点,警察罪犯斗智格局还是很有话题性。金允石沉着冷静的表现符合人设,朱智勋发力过猛。整体感觉欠了一口气。
男主角杀7人,还没人报警,自己供认自己杀人,警察找证据还很久...亮点:①男主角像王大锤!槽点:①很无聊!②杀7人还判无期徒刑?!
剧情还是很紧凑的。富二代大叔破了第一件杀人案。
节奏偏慢 更像是一个悬疑片 交锋感还可以
写剧本的高智商罪犯和契而不舍追踪真相的警察之间的较量,再完美的犯罪也会有破绽,也会留下证据,就看侦查员用不用心了。
三星半,剧本在类型片的范畴来说太平稳了,节奏在室内对垒的锋芒与回忆戏码的惊悚之间徘徊。作为真实改编而言,戏剧的粉墨痕迹太重,金允石沉在谷底的阴郁和朱智勋流露面目的癫狂相成对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女孩朴素的游泳梦想。就连执行正义的警察都要追赶潮流,执着于真相的使者也要被生存法则抛弃,当生命被定义为挂在墙上的业绩表格,相较于无法定义的杀人凶手,那才是我们不可承受的人间地狱。片尾的确令人联想起『杀人回忆』的稻田,未知的凶手止步于平凡的脸孔,失踪的魂灵还漂浮在萧条的寒风。
负责的警察 用仅有的线索慢慢挖掘最终破案 刚看完开端 要是那里面有这样的警察是不是就没有无限流和卡农了
朱智勋好可爱。注,是朱智勋本勋,不是片中杀人魔。刚好跟韩国某警察厅重案组刑警一块儿看的,他说韩国现在每年失踪报案大概有一万起,最终一点生存迹象都没有的大概有250起左右。他说现在韩国的cctv覆盖率大概在你出门后的每12秒能照到一次,罪犯也了解这一点所以不敢轻易犯罪,所以韩国现在的治安可以说是特别好了。Ps男主在片中的长相像王志安怎么破?
从2018年看到2019年╮(╯▽╰)╭真实事件改编加上人设带感,应该可以拍得更好的。整体温温吞吞,最后的结案也比较草率。智勋欧巴演技再自然一点、不显山露水一点就好了,演的痕迹重了反而让变态显得不够变态,有点浪费了这么个让人不寒而栗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