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域限制,我们注定是不能在影院看这样一部电影了。
从开拍,我就一直期待,上映的时候,就在想网上什么时候才有盗版。
没办法,讲真的如果能在内地上映,我绝对会掏钱去影院看的。
金鸡1.2已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这个系列,真是爱到不行,首先作为喜剧片,爆笑那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最大的欢乐就是这个系列,简直是港星的大集合。
我们内地人这几十年看的,大多也是香港电影吧,所以简直就是过瘾!
进入正题。
(下面有应该避免不了一些剧透,谨慎观看,不行看完电影再来看)1电影开头,就硬插一样的,给我们讲述妓女的历史,然后顺便恶搞了一下《一代宗师》 ,过渡到港英政府时期,夜总会时代来临,也就是金鸡1.2的背景。
然后就快速幻灯片似的灌给我们很多东西,这点我不太能接受,总之前三分之一段左右,我都持怀疑态度,这部片子,是我想看的那部吗?
前面就在给观众科普现代的“叫鸡”是多么的专业化,当然还恶搞了一下海南某盛宴...2前半段看到熟悉的明星和桥段,当然会发笑。
但是笑了以后就觉得,也就那样。
直至郑中基出场,郑中基的出场让我怀疑,这是部喜剧片吗?
因为从他的出场开始,整部片子的旋律转入深沉,还有很多桥段,是看多一些内地看不到的港片时才会懂的哦。
“北姑”在电影里一直是个笑话,如果我是香港人,我应该也会嘲笑她,可是主观情绪带进来,我高兴不太起来,因为“北姑”是个贬义词,是对内地人的称呼,这个词代表了贪婪,肮脏,不择手段...没有底限的抢了香港人的工作岗位。
可是郑中基出来才知道,“北姑”原来不是“北姑”,“北姑”其实就是个“港女”为了钱,“港女”也可以假扮“北姑”,这让我从新认识,这个角色是拿来自嘲讽刺此时的港人,多些大度,是让人更人接受。
(中间去了趟日本,我们的冠希哥,也算藉由此片重回银幕,先试试水,接下来他应该会接演更多吧)3张家辉的出现就一直让人忍不住想掉眼泪,张家辉也就是“哥顿哥”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个老港人,电影设定很直接,就是告诉你”哥顿哥“是在96年之后,也就是97年香港回归入狱的。
这其中也能看出来香港人对内地人的仇视,当然我能理解,自由同行以后,大量的热钱土豪涌入香港,真正的港人那种自觉身份的高贵,在RMB下不值一提。
香港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营生,他们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忽悠内地人,正面低头弯腰,转脸吐口水的赚着内地人的钱。
可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站在这块土地上,这块土地却快容不下自己。
张家辉所饰演的,是港人心中的那个真实的自己,而张家辉手上的那块黄金劳力士,我从看到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它代表的是香港人的尊严,再打陈奕迅让自己撞到头后,他起身戴上了坏了的墨镜,捡起了自己的尊严,潇洒的背影。
4“哥顿哥”终于明白今日之香港,早已不是97前之香港。
这里我觉得也是港人的幻想,可能他们会认为现在香港仍是英国统治,他们会过得更好,不像现在这么惨,可这是真实的吗?
这些人是英港政府下的英奴,好似湾湾的日本后裔。
人都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幻想以前的好,因为人的回忆是会自动剔除不好的事。
当然我也不反对回归后港人真的很难过...“哥顿哥”准备逃离了,他和现如今的大时代格格不入,可是其中有句我非常喜欢的台词如是说“人离乡贱”,当吴君如来拯救挽回这个每个人心中的港人时,身上的服装让我多了一丝想法,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过度解读电影,吴君如的上半身貌似五星红旗,下半身貌似米国的星条旗,这是讲故事的人暗示港人的未来,只有交给中国和美国了吗?
现实也确实是这样。
不过应该是只能交给中国了。
(没RMB的涌入,98金融危机香港只会比现在更惨)很重要的一点,张家辉说他转了斯洛文尼亚籍,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就是个欧洲的小国家,之前也很富有,处在大形势下,只能加入欧盟,然后民众各种反感,各种生活倒退,都是题外话,我想说对我有意义的是,我至今只写过一篇影评,那部电影就叫《斯洛文尼亚女郎》是部文艺片,也是关于妓女,值得一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里面有映射加入欧盟后的生活。
5“人离乡贱”张家辉饰演的真实的港人, 在身披五星旗和星条旗的吴君如的召唤下,留了下来。
‘哥顿哥”说我们是坨底,在别人的地盘怎么出头!
后面就稍微展现积极的一面了,可是不这样又能如何?
结尾处还唱《扫毒》的主题曲,真是别有滋味。
今年张家辉真的是出尽风头,《扫毒》《激战》哪部都是拿得出手的,上海电影节影帝,刚刚的金像影帝。
在我们看到那一两部影片横扫各大奖项,破各种记录的同时,不得不感概,香港电影去哪儿了?
为什么影帝后还是那几个,片子就那么一两部?
扯远了...6结尾字幕出来的时候,别关掉哦,有彩蛋。
我们的刘德华特首出场了,在金鸡2刘德华就是饰演香港特首,真是帅到一个不行。
稍微总结一下。
金鸡1,金鸡2,金鸡SSS里面的港星真是无数啊,一个跑龙套的,不是老的梁家辉,就是年轻的张敬轩,曾国祥,阵容上来说,真是让人过瘾。
整部片子的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很想用开心的方式说一个悲伤的故事,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对目前的自己,还没有看得清楚。
是的,就是有点乱,这也是港人的现状,他们迷茫。
一方面高高兴兴的赚着RMB,一方面那种优越感荡然无存,内地经济腾飞,海南加大力度扶植,香港的地位日益低下,那片土地上的人,迫于无奈住不起自己的土地...在时代的洪流下,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惋惜。
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有这个情节吧?
拍这部电影的时候,陈可辛告诉吴君如,会亏的,因为这个题材就不能在内地上映。
在香港台湾,很悬...可是吴君如就是要拍,陈可辛当时生日礼物送给她 不同于金鸡1.2的事,这部片子真的太想讲故事了,有时候觉得两头不是人,没有1.2那么好笑,故事也不觉得有多深刻,也许只有港人自己才懂吧?
不过总的来说,我还能理解,心里一丝悲凉...终于完了!
十年后,吴君如没死的话,看看会不会有《金鸡4》,我相信那时候,主题就明朗得多了。
大家都好过!
能構成一部好的電影,不能夠失去時代面貌。
到底是電影做時勢還是時勢做電影,這個討論是雙向性的。
過往香港電影新浪潮激發了當時的少壯派運用創意、對社會、家庭倫理的關心,寫下了膾炙人口、日常的故事。
特別是八十年代方育平的《父子情》、《半邊人》,有這些的作品也是因為當時的港台節目《獅子山下》。
後來香港的電影工業愈來愈娛樂化、商品化、寫實的作品、關於香港的作品有所減少,所謂關於香港並不是背景的體現,而是香港人的精神意志與核心價值。
再見.獅子山在《金雞》(2002)與《金雞2》(2003)裡頭,穿梭時代帶我們認識阿金這個從魚旦妹到夜總會再到一樓一的性工作者,同時也借著電影表達對香港的情感。
時代巨輪在轉,阿金譜出努力打拼、具有人文關懷之情、卑微的典型獅子山下的成功例子。
做雞也可以做一隻快樂的雞。
第一集的《金雞》猶如是一部微型的編年史,而第二集講的是香港人面對疫症時的同舟共濟,展現香港人的守望相助與人性光輝。
過往兩集的《金雞》均是陳可辛監製、趙良駿編導兼任。
趙良駿有份參與的作品都有香港的情懷,即使他在零七年曾經拍過左派的《老左正傳》,同樣也有香港仔的特色。
什麼叫香港情懷,很簡單的元素就是要香港人共鳴,要似曾相識的。
相隔十一年,《金雞》重臨,有的只是令人無限失落的情緒,不單世事變,人情也變。
十年前,當時的財政司司長利用《獅子山下》的歌詞勉勵港人自強不息。
十年後,《獅子山下》成為絕響。
政府推出維穩歌曲《同舟之情》,愛在舊城窄巷,呃鬼食豆腐。
舊城窄巷都被清拆,且看近十年發生過什麼事情吧,拆天星、拆皇后、拆囍帖街、拆菜園村、洗腦教育、一切的事情也是去殖化。
《同舟之情》只不過是一起搭沉船,維港煙花璀璨,窮人蝸居劏房、五十萬人上街、大話精特首、還有的是「新香港人」帶來社會的矛盾。
如果說電影是屬於時代的,那在電影人眼中這些真實每一天發生的事情都有如過眼雲煙,討厭政治、避談政治、又何來電影藝術當中賦予的革命精神?
過去的阿金.今日360度反轉再反轉的阿金前兩集的《金雞》都在提醒香港人,過去已經過去,要活在當下。
曾幾何時的阿金是有人情味的,還記得《金雞2》的「一毛一例湯」與「沙士醫生」嗎,又或者是《金雞》裡面阿金借了一筆大的款項給予黑社會大佬,當時的阿金帶點傻氣、懵動、但有義氣、人見人愛。
但來到《金雞sss》的阿金只是一個拜金的土豪。
在她身上有的只是名牌,不放過每個搵錢的機會。
不敢相信眼前的君如真是阿金,以前的阿金會希望把每件事做得盡善盡美,待客有人情味與關心。
今日的阿金人如其名,在臉上鋪金。
懷緬過去常陶醉,只是短短十年可以使一個人徹底的改變。
從前關心身邊人的阿金,如今只是一個黑人憎的自私精,欠缺了同理心。
以前的阿金卑微、是個小女人,今日的阿金成為了討厭的人。
大概從今以後,阿金可以徹底的消失。
《金雞》的情懷是在於與香港人同聲同氣,如今卻淪為平淡,看者心痛。
本應是寫實的電影,只是一部玩粗口同音字與賣弄身體的電影。
錯誤的價值,新香港精神?
新的《金雞》不只沒有香港情懷,更加令人生厭。
當中對當前香港政治局勢的歪曲,自私自利只為自己的香港人,扭曲了香港人的精神。
戲裡的主角充分體現了黃子華金句「搵食啫,犯法啊?
」的精神。
近幾年香港炒賣成風,從紀念鈔、手機、奶粉到演唱會門票,本身這種炒賣的行為就不值得鼓勵。
這種搵快錢的手法對民生造成傷害,更扭曲港人的金錢觀。
只要是有利可圖的就紛紛出手,利字當頭,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給滾蛋了。
有的只是「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社會鼓吹這種風氣,窮得只有錢。
但最離譜的莫過於當市民參與集會的自由與權利被扭曲,電影利用收受利益去詆毀示威者。
電影人最失敗的是利用電影的自由打壓某些人,把市民塑造為滋事份子,其政治立場亳不發人深省,更顯出電影作者的無知與無恥,不但偏頗而且相當洗腦。
它教導香港人要搵錢至上,為了錢可以置社會公義於不顧。
特別在戲中張家輝飾演的哥頓哥,揶揄反對派的示威者是收錢上街。
出賣公義更加出賣良心。
難道這就是過去十年所調教出來的香港精神?
努力沒有用處、只有炒賣。
上街就是一種莫須有的罪名。
電影人利用電影作意識形態的宣傳,不用上頭通知就懂得做乖寶寶了。
《金雞》的褪色不無原因,正如這幾年「新香港人」來到香港一樣,有些電影作者選擇拍一些四不像的作品,又有些電影人主動掏空政治。
某歌手說的「我討厭政治」,陀地的消失歸根究底都是香港人本身不夠愛香港,有些人一看到香港有什麼事情就說要移民、又有些人一看到香港有什麼大事發生就撥冷水。
其實香港有這部《金雞sss》真是香港人自己結出來的果。
馬年到了,大可以繼續「搵食啫,犯法啊?
」。
別忘記是你們有份讓這小島沉沒,《金雞sss》或者在演繹上很好笑,是的,你們都愛裡頭的藝人,但請走出戲院看看香港發生什麼事,如果你是愛香港的話。
文/Dorothy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电影是《金鸡》。
你可以嘲笑我低级趣味,我同样也可以慨叹到底有多少人还不懂人生。
个人认为,《金鸡》系列,可以算是港剧精华。
她看似低俗,实则充满人生意味;表面上你来我往烈火油烹,背地里繁华落尽注定孤独。
既是一部从鱼蛋妹到夜总会小姐再到妈妈桑的发家史,也是一部纵横辟阖的香港近代史。
鸡、鸭、黑社会,这是一群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用最粗俗和尽力的活法,让我清醒的看透了自己不努力的人生。
最新的《金鸡S》里,被关了十几年的‘哥顿哥’从监狱出来,妄想再纠结小弟‘杀回尖东,夺回地盘’,那种豪气干云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自己,当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们这一代正面临高考,未知的世界在年轻而无知的眼里,意味的都是大把的机会。
十几年过去,偶尔回望过去,我觉得自己跟刚放出来的‘哥顿哥’眼神差不多。
未来是个机会不错,可惜我们后来才知道它同时也是一把杀猪刀。
只是‘哥顿哥’还有个能吆来喝去‘动家法’的小弟,我自己的母校却早已经拆了无处凭吊。
“为了钱,我什么都肯做。
”这是很多港剧里跟“做人嘛,当然要开心咯”一样的金句。
虽然该剧中作为一只‘鸡’来说,这话让人听着那么的下作不入流,实则当真代表了老一辈香港人吃苦奋斗的精神,在那个弹丸之地,多少人就是凭着一股子什么都敢做的精神,拼杀出一片不容人小觑的成功天地。
像片中金妈带着主力部队远赴东洋学习先进的‘服务技术’,吃苦耐劳,与时俱进。
以为自己已经很无下限的‘加钱妹’见识到了更无下限的‘鸭皇哥’,方知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了钱什么都肯做”。
郑中基一直是我不太喜欢的浮夸型演员,不过这部中尿裤子的那一节,真的很让我感动。
“如果将来没人要阿金,我哥顿哥要她!
”这是阿金至死不渝的开始,也是哥顿哥得以善终的根源。
义气,似乎是所有港片中所强调的品质。
就连搞笑电影中也是,龅牙莫文蔚那首‘情和义值千金’够无厘头,也够盘桓脑海挥之不去。
古惑仔系列,之所以能风靡一时,靠的也是这种可与过命的豪气与信任,而不是表面上的打打杀杀。
荣誉、责任、勇气、自律,夸张点讲,相比现在菲菲靡靡的小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只能在古旧的香港江湖电影中,看到残存的这一点点贵族气质。
只是时代变迁了,这种‘义气’所代表的某种‘正义、气节’的贵族精神已经远远的淹没在金钱的铜臭之下。
如同影片中带着游客抢奶粉的小弟,“动家法?
我已经不是你的小弟很久了”。
当然,作为一部搞笑的限制级电影,它完全达不到教科书的高度。
只不过在连‘僵尸跳’都没有的恐怖片都可以称为‘向林正英致敬’的时代,《金鸡》系列,平民、俏皮、低俗、感动,这似乎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香港电影,笑中有泪,自强不息。
影片最后,历尽波劫的一大波人在‘新富豪’门前齐唱《前程锦绣》,演员们的牛叉闪闪令人跳出这是一部电影,你看到的是一代香港电影人用几十年的努力所建造的整个港片时代。
写此文时,正值‘街边小便事件’引发部分激进的港人和内地人骂战,对该片的赞誉也可能有点那么的不合时宜,但就如同影片中反复的台词“这个香港已经不是我们心目中的香港了”,这个时代也早已经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时代。
香港人吟唱着‘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外地旅游’,一脸凤凰男看着老家的穷亲戚占用自己本来就不大客厅的厌恶和愤懑,而内地人也迎来了亲闺女被地主抢去霸占了几年后不认亲爹的尴尬和嘲笑。
自家人骂架无可评论,任何一种以己之喜好随意指摘别人的行为,都不是什么可赞誉的事。
只是车轮滚滚,历史向来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如此贪婪无度,无论港人内地人或是地球人,都在不可避免的被裹挟向前,我们唯一能够期望的只有下一个轮回,希望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还能有一首《美丽新香港》,还能有一个美丽新时代。
写于14年4月,大陆游客小孩子的一泼尿在港引起强烈情绪。
说明看的港片真的不够多....这真的是这个时代的金鸡。
在这个大浪潮的时代之下,香港人也改变了很多。
不同于奋斗的时代,这是个消费的时代,物质丰盈,光怪陆离的五彩世界终于到来。
有了钱,一切心理的生理的都能寻求到解脱。
然而一切看起来丰盈,实际充满了危机感和困惑。
如何自处,如何生存,今天大家都why so serious。
其实何尝不是想摆脱困境。
往上一代人迟迟不想放手,往下一代人不想再被管束。
其实大家真的都不必太认真,只要留得真情,那狂欢,就不只是虚伪的表面,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金鸡》的大名。
那时我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一天光凭想象力就能撸两管。
处于花季雨季的少年谁不想多看几眼毛片啊,可那个年代网络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看个毛片都得靠租碟,一般的录像厅老板根本不会把这些看箱底的宝贝租给陌生人,于是我只好在父母出差的时候抓紧机会去租那些封面略显暴露或是文字有些挑逗的碟片。
有幸,《金鸡1》正位列其中。
可当时的观感实在是大失所望,期待中的真枪实弹经过一番快进之后丝毫没有走火的迹象,于是罗主任静静地收起了碟片,这一收就是十多年。
今天是2014年4月21日,自从1997年7月1日之后,香港电影便逐渐开始消失了。
随之消失的,是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而这种情怀,往往只能通过重温或是星星点点的不在大陆上映的电影来重温。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香港电影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它也许是《白发魔女》中卓一航树下练剑的一个画面,一个定格不需要任何的文字就让人道了一声“美”,它也许是《笑傲江湖》中的一曲“沧海一声笑”,一气高歌就让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于是,我会时常从电脑里翻看这些古董;所以,我会在2011年的时候一个人在电影院里重看了一遍《倩女幽魂》,眼角还有翔划过。
看到有朋友提到《金鸡SSS》有下载了,因为此片不在大陆上映,我觉得这十有八九不会太差,最起码会隐藏一些港人的小情怀在里面,于是我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坐在电脑前好好地欣赏了一番。
先是傻笑,后是心酸,然后决定我要为这个电影写点什么,所以才会有这么一篇小评。
影片伊始通过一阵恶搞讲述了“鸡”这个职业的发展史,这段妓女发展史顺便调戏了不少电影,从前到后应该是《神探狄仁杰》、《叶问》、《一代宗师》、《胭脂扣》,当然影片当中也不忘涮一下香港电影,比如说前段时间大火的《飞虎出击》就未逃魔手。
可以说在开篇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金鸡SSS》都试图营造着一种很奢靡欢快的氛围,但感情细腻的人很容易就能嗅到其实导演已经在撒播感怀的种子,直到影片第26分钟的时候出现“哥顿哥”的名字,似乎带着沉重气息的主角即将登场,但影片并没有顺着这个名字直接发散开来,而是埋下一个伏笔,迅速把电影向娱乐的两个小高潮推进,1是江门(肛门)古天乐的登场,2是陈冠希老师的日本授业之旅。
在哥顿哥出场之前,编剧也安排了一个小铺垫,一场关于鸡和鸭的感情戏,围绕着王菀之和郑中基的温馨小插曲,我一直觉得郑中基演戏比唱歌差了一万八千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部电影里郑中基演出的10分钟,应该是我所看过的他所饰演的角色中表达最传神的一个。
当然,既然是和王菀之搭戏,两个人还是必须要秀一秀歌喉的,但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其实并不是二人对唱的《人若然忘了爱》,而是王菀之说的那句话:“我为了生活,我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没了自己”……好了,终于轮到哥顿哥(张家辉)出狱登场了,影片并没有介绍哥顿哥进去了多少年,但应该不会太长,十多年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算。
这个曾经的尖东大哥出来之后,已然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曾经的家法处置、曾经的古惑仔规则、曾经的道义全都被时光碾压得支离破碎。
当张家辉和陈奕迅在KTV唱起王杰的《谁明浪子心》,从前的流行歌曲早已烙上了怀旧的痕迹。
哥顿哥在一次次的碰壁之后,似乎也意识到了世界变了样,他选择离开,却又被爱她的女人拽了回来。
《金鸡SSS》最终塑造了一个喜剧的结局,所有人都在“美丽新香港”里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哥顿哥也开始融入这个社会,学会了发送Whatsapp。
但在生活里,这样的喜剧却很难降临在普通人的头上。
一个十年就已经让人与社会近于脱节,可还有多少人因为无妄之灾在牢狱中生活了半生,而更大的牢狱其实并不在那三尺高墙之内,又有多少人早早地把自己已经锁进了看不见的监牢。
也许这样的封闭,已经不是唱上几句罗文的《前程锦绣》就能解脱了的了。
最后,不得不提电影所选用的几首歌曲,都用得恰到好处,很好地烘托了剧情。
最喜的就是张家辉与陈奕迅兄弟断义时响起的那首《世界变了样》。
世界变了样,十年前租不到毛片的少年已然成为了利用大水管阅片无数的上班族;世界变了样,那些简单的快乐早已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再也难觅踪迹;世界变了样,你们还是自己造句吧……
初看这部片子,觉得就是带点污的大杂烩喜剧片,还带着有些尬点的强行煽情,闲着打发时间的爆米花电影。
女主是个老鸨子,故事线是围绕女主带着手下如何赚钱的。
不过后半段哥顿哥出来以后片子画风有些不同了。
坐牢多年出狱的哥顿哥风光不再,在没有认清真相时周围人为安慰他不忍戳穿,他踌躇满志,发现众人隐瞒后,他失落但抱有希望,最后认清真相后,他又十分洒脱。
哥顿哥是一个有着自己的骄傲的人,扮演者张家辉完整地表达了人物的特质,被打后戴上破碎的墨镜这点很戳人。
而且看他和女主吴君如的对手戏很有内容,吴君如也并不是只会逗趣,有很多细节的表演。
PS:曾国祥说的梗是飞虎出征里的,哈哈哈哈,但是你那部片里不是弯的吗,怎么这部片里来做鸭了😂😂另外古天乐扮演的江门古天乐也挺有趣的。
从香港人自己的眼光去看,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模仿大陆小孩撒尿的抗议刁民。
也有评论指责香港人总有股不知哪来的优越感。
其实换个角度看,整个香港都在你如来的五指山下,动弹不得。
孙猴子在憋屈的狭缝里不顾形象,无耐的随便撇尿,谁又能怪他几分?
香港人多隐忍,弹丸之地没有把人逼退进海,反而更激发出勤奋、执着、势力、乐观、激昂、现实、百折不挠,自信一双手打拼天下。
香港人信奉关二爷,也深深的信奉自己的“香港精神”。
97年后的香港还会是原来的香港吗?
集体香港人都有这种疑惑。
在《金鸡SSS》里,吴君如的嬉笑怒骂里面,分分明都是奈若何的叹息调侃。
时代变了,妓女也纳入whatsapp的移动互联网里,古惑仔去做鸭了,要么就是炒韩国人的演唱会票,或者当枪手去抗牌子抗议,老大出狱欲重踏血路,却无奈发现只剩下用钱来玩资本运作这条道;不止于影片内,贫民窟改造,新香港人大批冲入,连特首,特首还是香港人的特首吗?
所以最后吴君如抱着刘德华的腰要他选特首,嬉弄叫着口号,很欢愉,但内里是深沉的酸溜溜。
这酸溜溜的结尾纯粹是调侃,叫人看了心里也有点烦躁,失却了时代,这影片变成了意识流调侃,因此最多打3星。
缅怀回归前的黄金时代,香港人抱持着“香港精神”,在如来的五指山下。
该怎么翻腾下去,心里却没底。
金鸡SSS 当然是一部很好很好的电影,港人的豁达/坚韧精神在里面隐现.冠希/天乐,自踩自嘲,郑中基,王苑之真的是很贴地气,没有内地演员那种端着的话剧腔,君如姐在剧中本色出演,窃以为,金鸡系列算得上是君如从影以来最好的电影.家辉哥唔使讲了.时代一直在变化,有可能往前走,也可能往后,比如伊朗,南非.不管环境怎么变化,美好的人性仍会引起人的共鸣.电影是媒介,承载的是一种精神,肉身易老,精神不灭.
从史前时期到文明社会,从性到政治,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这部片子用浅显的欲望影射了很多东西,归根结底来说讨论的是:香港到底是属于谁的?
回归之后,香港到底怎么样发展?
对于港人来说,他们更头疼吧。
而电影用坐牢18年的哥顿哥来缓冲巨大变化前的矛盾,虽然结局是美好的,是可以过了广电总局的审批的,但对内地的贬还是很多的。
粤地文化的排外性、港人的需求、新一代的归属感、强国战略、这些都让港人不安。
最后到这他是流泪的,(这一段张家辉的演技没得说)“神奇女侠”的出现才挽救了他回头,并努力创造,改写结局应该这个片子会更经典。
但是不能上映了吧。
有性就有爱,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本应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环境中,他和她相遇,惺惺相惜说着要做自己:“求你与我于窗前细心一看,每一丝心跳,都不会离开。
”悲由喜衬托,而不认真的人认真起来才会显得珍贵。
从音乐上讲:MLA这个乐队的插曲很好听 也很有深意。
郑中基的歌出现的很有感觉。
哥顿哥出狱的插曲:I feel I failing in love again.ps:余文乐狐臭那段代表什么?
优秀的贺岁片。
从一开始的黄秋生就充满了港式恶搞气味,接着调侃《一代宗师》和“海天盛筵”一股浓浓地时代接壤感。
到陈奕迅出现,引出哥顿哥这条主线。
都还很恶搞。
直至江门古天乐,纯粹的优秀花瓶,刨掉了前面的一切铺垫,才开始进入正题,日本的鸡文化,就是一种香港未来鸡文化的的缩影,充满了辛酸和孤单、放弃尊严,连买卖都要隔着一堵墙,完全是没有把人当人看待,甚至是不能做自己,出卖一切自我价值,卑躬屈膝,头破血流。
这种文化,一点都不像香港的光鲜亮丽,华灯初上,反而是变态至极,电车20秒,看似比开房简单又挣钱,实则充满了恐惧。
张家辉的出现和故事发展,对有老港片情节的观众,对看港片长大的观众来说,一首Supper Moment的《世界变了样》完美诠释了这种感觉。
似乎在感慨“港片已死“,也无奈接受”港片再见“。
黑帮都为了生活放弃白粉,选择偷渡奶粉了。
但结局是好的,香港人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有自己的精打细算,开个茶点不挣钱,我店内可大有文章所在。
侧面传达了一种正能量和预示,香港电影可能为了迎合当代时局,满足观众需要在做电影,但电影的本质是不能丢,和忘怀的,这不是固步自封,是精神和做一种大家永远都不可能对此消极激情的东西。
世界变了样,但希望大家,能向面对店内的艳丽一样,不论老到多少岁,心若在,依然是风华正茂。
有优点啊。但故事本身有点拖后腿,已经没有“金鸡”的传承了,而是有点乱扯的感觉,前半段甚至还有些低俗。反而有感触的是里面的那些怀旧情结,包括美指和歌曲,实在不能不爱。张家辉这个角色特别有意思,他的思想和固执反映了香港的变化,一种无奈的现实,你必须接受。而且他的表演实在是太棒了
笑过就好。
好卵搞!!!8、90年代香港人互勉片!港片不死!
典型一部香港人意淫之作。不是这世界变化快,是自己本身迂腐。
每况愈下,金鸡系列真的不用再继续了。前30分钟还算灵,慢慢开始跑偏,黄伟文出现后片子直接就蛇精了,这也就罢瞭,结局怎么回事?现在的港片不在结尾来个大合唱就无法愉快地结束了是么,香港有个宝莱坞啊?
阿金啊 大奶金啊! 果然名不虚传!吴君如以性感亮丽出演 一扫往年“大嫂”“十三妹”形象
香港人还需要人来告诉他们“香港变了”么?问题是重复事实一千遍能改变事实么?爱叫唤不是问题,敢不敢不要叫唤半天就以为自己非常深刻了?唉,只为了我的男神子华那惊鸿一现……
一片热闹的气氛是香港现实的写照吗?
刘德华做特首,分分钟派到糖。
对过去的感怀,我还真被打动了。
并不好笑吗
想超越2太难了,还真是时代变了。
大明星云集,黄子华~张家辉又一次让人看到演技。
只能说陈冠希回归都满脸皱纹了噗。。我纯是为了看吴君如的胸,就那能加一星半,另外一半当然是给刘特首
港人自娱自乐。没想到王菀之能演成这样,不像业余。
薛凱琪的嘴和聲線太有戲啦!!!從陳奕迅出來以後眼前一亮 張家輝出來以後整個世界都好了 梁家輝出來簡直不可思議!!
前半截不错,后面就开始跑偏主旋律,可能也是为了上映吧,能够理解。
壮哉我大MLA!!!
王菀之,三星,电影一星
前后反差巨大 前面是标准喜剧 以为结尾出个刘德华就能挽救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