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刚刚开始,却又好像即将结束,时光荏苒,真的过得很快。
人都会老,何况是电影,无论你是会逗比的国民喜剧,还是能催泪的现实悲剧,还是不痴魔不成活的女作家传奇,都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可以狂欢,过去之后,一切路归路桥归桥。
有些当时很震撼的后来就会被遗忘,有些当时受冷落的可能日后还会被观众翻出来当作新欢。
不是说这些电影好或不好,而是置于这个快餐化娱乐当道的时代,我们和它们都别无选择。
铺垫这么多,并不完全是为了美化这部名叫《恐怖电影院》的电影,这家公司出品的小成本惊悚片,每部都会有那么一千多万到三千多万不等的票房,你看很多电影炒得轰轰烈烈的,明星牌子亮亮的,也没比它们好多少,艺术的好坏另说,娱乐性的好坏自有市场来检验,没必要庸人自扰。
今天这篇要写给这部片的编剧——曾经的影评人满囤儿。
就像前面信马由缰写到,时光苦短,人都会老,但有些人又是不老的,就像满囤儿,五六年前认识他的时候,就是这副模样,现在,还是这副模样。
除了电影院,几乎不会在别处看见他,脸上笑咪咪的,走路的姿势永远是跆拳道黑带高段的轻飘飘,除了电影、健身和过日子三件事,圈子里花花绿绿的事几乎从来不聊。
我们一直都认为,他的心理年龄停在了二十岁左右,我想,那应该是他真正爱上电影的年纪。
因为太熟悉满囤儿的性格,以至听说他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偏见的认为,他会写出一部不错的宅男题材喜剧,里面一定有电影院,后来才知道,只猜对一半,确实有电影院,而且几乎一半的场景都发生在电影院,讲的就是一群拍电影的人,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惊悚片,犯罪、CULT,心理变态,人性争锋、视听恐吓,一应俱全。
那时候每隔几天就会催一遍,什么时候能给哥几个看一下啊?
每次都答案都不一样,从剧本没过审,超短时间的按要求大修改,拍摄、后期、定档期,满囤儿的第一部编剧处女作大电影诞生历程就像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打哪边出,这应该是很多电影人入行必做的功课吧,我们总是这样劝慰他,不过看他那满不在乎仍然笑咪咪的表情,好像我们才是应该被安慰的对象。
就这样,终于看到了《恐怖电影院》,片如其名,确实很恐怖,简单的蛋比几句,当红女明意外命殒片场,童年时在电影院里有心理阴影后来却入了电影这一行的女导演,当制片的导演男友,导演弟弟又是女星在世时的男友,还有几位想凭香艳上位的女演员,一群人各怀鬼胎,还时不时的“见鬼”,直至决定在电影院里一起看一段“鬼片”来悼念女明星,后面的事不用说了,鬼肯定是没有,无非是人性交锋,惊悚效果不错,悬念也憋到了最后,生生让你想不到。
作为满囤儿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剧本,我觉得它是成功的,至少在对电影语言的运用,故事和人物的结构,对人性的解读上,它是非常纯正而毫无污染的,仅有的扭曲,也是因为最初的构想太过灰色,难免被纠正,这也不是一个编剧所能左右的。
在我看来,满囤儿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尽管他从来也没觉得这部剧本对他有多重要,有太多的不尽兴,不满意,无力。
其实无所谓,这世界上有很多大师,大导演,大编剧,也需要一些小编剧。
身为同样从写影评开始的人,我们都知道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到一个被市场认可的小编剧,这其中的路有多么漫长。
无论满囤儿未来在编剧这行当上有多好或多烂的成就,只要他能保持这这些年来快乐看电影、写影评、写剧本的初心,我辈同路人都会觉得好开森。
不是栖息孤岛荒村时相恨相杀的老梗,就是孤卧老宅空屋里装神弄鬼复仇的俗套,或者陷身医院办公室中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的烂招。
国产惊悚片大多采用上述方式的来摆弄吓唬人的把戏,真是看得人百无聊赖。
即将在万圣节档期上映的《恐怖电影院》,总算是玩出了些许新意,较好地利用电影院这休闲娱乐场所,设计出一个暗藏玄机、迷雾重重的惊恐故事,足够吓得你心惊肉跳。
影片采用的是一种戏中戏的结构布局,即在惊恐正戏中嵌套惊悚影片的拍摄,用两者相互渗透影响来织造惊魂骇人的剧情。
故事叙述女导演林欣雅因拍摄恐怖片,演员夏梦的意外死亡,不但导致前者陷入梦之恶魇中难自拔,也让其遭遇诸多诡异迷离之事,最后酿成午夜影院里一个索命猎杀游戏。
好的惊悚片会让观众猜中一些惊吓出现的悬念,又有一些让观众猜不着,于是惊吓和情节都构成悬念,而悬念再次构成悬念的悬念,观众才可看得津津有味。
《恐怖电影院》显然带有一点这样的色彩。
片中共有八位青年男女同处一个剧组,彼此之间有着明确的人物关系设定,各种关系横向和纵向交叉点上都有利益两字紧密相连,且都与女主人公演林欣雅个人有着莫大关联。
围绕在她身边的每个人都存在着将其戕害的动机,到底是弟弟林艺图谋遗产的存心陷害,还是未婚夫阿沁欲获金钱的毒设布局,或者暗恋者周晴实施的情感阴谋,以及女演员田娟为夺角弄出的报复计划,所有这些让故事显得疑窦丛生、悬念迭起,使人在惊惧的画面之下,不断去猜测究竟是谁对林欣雅苦苦相害。
而林欣雅在梦境指引下的惊悚在现实中惊骇上演,又不断的指向夏梦之死潜藏不可告人的诱因。
笔者见识短浅,仅记得《厉鬼将映》、《午夜惊魂》是讲述发生在影院里的恐怖故事;《惊声尖笑3》、《死神来了4》也有零星惊悚段落是出现在影院的。
除了这些之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惊悚恐怖片是以电影院为背景来完成的。
新锐编剧卢少科敢于打破华语惊悚片在场所选择上的常规,用现代化影院来作为表现惊悚故事的载体,不能不说是一个较为大胆的设计。
如何在人来人往的影院设计出惊悚效果,影片的编导者可谓是机关算尽。
于是我们能看到,一向是带给人快乐的影院竟然变得空旷而阴气森森,忽明忽暗的灯光闪烁出可怖的氛围,飘荡的白衣魅影带出惊秫气息,这些混合在一起果然有种吓人不偿命的效果。
整个片子的情节大多是在寂静中进行的。
但是这种寂静是很多细小声音衬托出来的安静,所以显得更为恐怖,那一惊一乍的音效更叫人毛骨悚然。
而不少惊悚细节的使用,也确有一定的创造性。
例如白衣魅影从背后用爆米花来堵住林欣雅喊叫的嘴这一画面,就有种凝神贯注时的猛然而强烈的刺激。
综合来看,《恐怖电影院》能够让你在不寒而栗胆战心惊中,享受到惊吓带来的快感,对于喜欢试胆的青年男女来说,真的是挺有吸引力的。
在欧美影市,尤其是产业化最为成熟的好莱坞,每年的万圣节前后的那段时间里,都是恐怖、惊悚类型片蜂拥且横行大银幕的佳期。
狮门等大小偏好此类型片的公司们也都纷纷祭出自己的年度“骇人”力作,让喜欢电影的观众们在每年这个秋风瑟瑟的时节,频频体验脊背发凉、冷汗直冒、惊声尖叫的快感与乐趣!
再看华语片市场,随着近年来整体大盘的不断高歌猛进,或恐怖或惊悚的吓人之作,也已然不是以彭氏兄弟为代表的港影人们的专利了。
尤其是伴着《白狐》这类大制作高逼格,以及《京城81号》这类创纪录,还有《床下有人》已然成系列等等愈发成熟且成气候的商业与艺术水准的多角度提升。
国产恐怖、惊悚片已然在编、导、演以及市场成熟度和受观众追捧等多方面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有幸的是,今年的万圣档有这样一部《恐怖电影院》,在新锐编剧与导演以及众年轻演员的合力下,这部从名字到内容,皆可以让你坐在影厅里倍感“透心凉”的作品,可谓用心独到、设计精巧。
甚至可以说,你敢看,就是一种勇气!
因为,顾名思义。
这里的骇人故事就是发生在电影院里,而恐怖元素、摄人之手,除了明晃晃的大银幕之外,很可能就在你座椅的背后,影厅的过道,甚至在你装爆米花的大纸杯里……事实上,《恐怖电影院》的目的绝非单纯地吓人到尿,甚至不敢单独进影厅。
像所有成熟而优质的心理惊悚片一样,真正完整且有丰富地情感表达的故事,才是佳品。
而该片的编剧,无论从情节设置、角色与矛盾冲突的锤炼,甚至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都足见真功。
或许有一定电影尤其是恐怖惊悚片积累的资深影迷,一定能在片中几位主角的名字上找到共鸣。
编剧的用意或许除了向经典和前辈们致敬之外,更能让人感受到其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全情投入!
无论是欧洲的艺术片,还是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完美地“容情于景”,显然是电影业与电影人最成熟的表现之一。
就像在蒂姆-波顿的影片中,无论是极度黑暗的角色和恐怖当道的情节中,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股股的爱情。
即便是僵尸、吸血鬼或是可怕的玩偶,都能在爱的包围下勇者无惧。
而这部《恐怖电影院》之所以称得上成熟,就是能在编剧与导演们的精心设计和掌控下,在恐怖事件连连的情节里,将几位同样是置身电影业中心的主人公们,以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情感锁链,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的道理,在主人公们的身上再次得到印证!
另外,以影人说影事的噱头在业内亦可谓愈发地流行,《雨果》这类美好的怀念暂且不提。
还记得多年前的《洛城机密》,还有当下热播的同类美剧《清道夫》,皆可谓好莱坞人自扒暗疮的佳作。
看点、卖点自是丰富可观。
想必对于国内影人来说,从这部《恐怖电影院》开始,此类大银幕卖点,尤其是在愈发成熟的恐怖惊悚类型片领域,更该是大有文章可为了。
文/梦见乌鸦当年在看《阴阳路》的时候,对最后一个故事《陀地位》印象颇深,陀地位是指电影院中专门给鬼坐的座位,偌大的电影院,关上灯光漆黑一片,大银幕上播放着电影,有没有注意到你身边的究竟是人是鬼?
电影院也是个滋生恐怖故事的温床,《恐怖电影院》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恐怖故事,尽管该片的宣传声称“实景体验”,但依然是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在粤语中的“陀地”是说在某个地方的恶霸,例如说有个恶霸住在那个地方,然后人家就叫他们为“陀地”,“陀地位”就是被“恶霸”占据的座位。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刘镇伟编剧策划、余允抗导演的经典鬼片《凶榜》,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将闹鬼场所从人迹罕至的荒村、坟场、古宅等场所搬到了我们平时常去的闹市区、高楼大厦,根据当时刘镇伟所言,越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发生的恐怖故事就越让人觉得恐怖。
至此,香港鬼片从深巷古宅之中走出,“进入到”寻常百姓之家。
香港恐怖片的转变,造就了诸如《阴阳路》、《OFFICE有鬼》、《夜半一点钟》等多部当代都市鬼片精品。
这种路数对内地恐怖片的影响其实不大,根据以往经验,国产恐怖片对场所的甄别不太理想,依旧停留在医院、火葬场、荒村等地,《恐怖电影院》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故事场景的选择让,第一次让恐怖事件的发生场所选择在了人家经常去的地方,在场景选择上的特立独行,是该片吸引观众的第一个地方。
平时电影院熙熙融融,但阴暗、偌大、常年不见阳光的影厅中,才是恐怖故事最佳的载体。
除去该片题材上的优势, 诸如这类电影院闹鬼的坊间灵异传说还有很多,人类与生俱来的猎奇心态大大增强了这些传说的流传度,抱着极低的期望值去看《恐怖电影院》,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报什么希望自然会有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夜半梳头》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一家电影院,演员阵容无亮点,电影有装神弄鬼的情节,但并不是糊弄人。
《恐怖电影院》实际上是一部打着恐怖片幌子的亲情片。
抱着极低的期望值去看《恐怖电影院》,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报什么希望自然会有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夜半梳头》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一家电影院,演员阵容无亮点,电影有装神弄鬼的情节,但并不是糊弄人。
《恐怖电影院》实际上是一部打着恐怖片幌子的亲情片。
这部电影属于渐入佳境型,电影采用双线的起步方式作为所有事件的起因,困扰主角多年的噩梦,剧组的死亡事件交汇在一起,让电影的故事发展有了立足点。
从“见鬼”拓展的几十年的往事,首先电影有着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电影开场以主角的噩梦作为开端,在以剧组出现意外死亡事件为起点,前20分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出场人物太多,但当你度过这一段内容后,就会发现越往后故事发展越大,说白了就是“有戏”。
电影院中的鬼影忽隐忽现,但留下了相关线索,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当年主角的那起噩梦,电影从一个格局很小的开场逐渐拓展到了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挖掘空间。
同时,编导的误导性也很强,将所有矛头都指向某配角,然而海阔天空的地方还在后面。
电影在吓人场面,包括电影院中的鬼手,白衣女鬼都是都是恐怖片惯用的路数,屡试不爽。
越往后看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并非简单的装神弄鬼那么简单。
结尾最有意思,因为电影在将观众引入歧途的同时,谁都知道片中的“鬼”是假扮的,没有逃出国产恐怖片惯用的路子,吓人场面依然畏首畏尾,到头来依然属于精神分裂。
但本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不像其他下三路恐怖片在闹了95分钟鬼之后,突然用最后5分钟告诉观众以上全是主角精神分裂后的产物。
《恐怖电影院》的故事在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都是主角抑郁症的产物,但随着电影的发展,很多人都看到了“鬼”,难道所有人都精神分裂了吗?
这就是一个故事发展中的一个包袱,而电影的最后,当包袱抖开的时候,审视整个故事,其实是一部情感片,电影很像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利用一个局来角色破解多年的心结,而且在这一层面上,又加了一部分人心叵测的因素。
让结局有了两次翻转。
当然这个包袱抖得并不算精彩,因为这个模板已经不算新鲜了。
又到了吐槽的时间,不是我吐槽,而是编剧吐槽,该片的编剧是我哥们,听他讲述剧本的审查过程,听得心惊肉跳,比电影还要精彩。
然后看完电影之后,又看了最初剧本,除了名字一样之外,完全就是两部电影,然后哥们又跟我吐槽。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电影是不能出现鬼的,但偏偏恐怖电影在市场上是非常抢手的。
“痛并快乐着”大概是国内所有恐怖惊悚类电影共存的状态。
这些电影成本不高,题材猎奇,票房很好,擅长以小搏大,这是“快乐”;不过根据审查和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国产恐怖片的水准要在十八层地狱煤窑中的掏下水道的之下,说白了,就是不用心弄,糊弄一周票房完事,恐怖片人品耗尽,这是“痛”。
然后回到电影本身上,这个故事是完成是在审查范围之内,不是说故事不好,最起码该片自圆其说,电影的悬念直到最后一刻才揭开,而且是双层包袱,两次反转结尾之处情感线落笔有一定的力度。
但作为恐怖片,遗憾之处也不少。
近来作死心态复发,无奈又找不到什么好的恐怖片。
偶然间看到这部神一般的电影,评分2.7的国产剧,而且是国产恐怖片,看到它的瞬间我就震惊加迷茫了——究竟是何等的烂片才能配得上这神一般的评分?
历经种种艰险,这部堪称史诗级的恐怖片就在我的面前开始了。
在我的想象中,有一家电影院,与众不同最恐怖,吓人肯定酷。
在庞麦郎的带领下,我想象着自己坐在一间狭小的屋子中,然后关上灯(大白天),瞬间天黑了。
恐怖情节正式上演。
看不见的才是恐怖。
于是,《恐怖电影院》一开局,一万只草泥马便在我心中飞奔而过。
那略带青涩,可爱迷人的悼念词一样的开场表白,再加上那迷死人不偿命的笑声,我瞬间被萌到了有木有?
恶俗的情节,廉价的气氛渲染,还有那卖糖葫芦的老奶奶,这一切无不在深深刺激着我的脑神经。
我一遍遍的告诫自己:这只是一部评分2.7的国产恐怖片。
那和蔼可亲的老奶奶,那苦逼的一开场便不小心摔死的电影放映人,那能看到鬼魂的天真无邪的弟弟,那被她弟吓得惨不忍睹的姐姐,还有那没力气跑路的憋屈男。
他们粉墨登场,然后镜头一转——“春天天气真好。
”某病号感慨。
这是电影里的电影场景。
看到这总觉得有些蛋疼。
感慨完了大家就坐在一起,开个表彰大会获奖感言什么的。
然后轮到林导发言。
然后林导哭了。
我分不清那是激动的泪,还是她被这部片子吓哭了。
总而言之,我们片中的鬼主刷的一下闪亮登场。
她有柔柔弱弱却又透着坚强的名字——夏梦。
(仲夏夜之梦吗..)然后一帮子人安慰林导,然后我们就清楚了事情的经过:这帮子人拍了一部恐怖片,在拍摄期间夏梦不幸身亡,林导为之痛苦不堪,甚至经常说自己看到了夏梦死去的灵魂。
看到这里,一个问题深深困扰了我,它常常在我脑海中盘旋呼啸,忽来忽去,它深深折磨着我,很多年,很多年,直到——我看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
然后,我悟了。
掺杂一些谁演女一号的问题,一直看到他们在电影上映前专门去电影院悼念夏梦,随着剧情慢慢展开,前因后果也逐渐清晰。
我看到了林导的善良,制片人对爱的坚贞执着,林导她弟的用情至深,田娟与周晴的名字,嗯,还有两个还是四个配角来着?
除了那个萌萌的脸色苍白的像鬼一样的妹纸,其他人真心没存在感啊!
电影院的午夜悼念,在我们的想象中,出了点问题。
一行数人(额,让我回想一下,1,2,3,5,7,嗯,大概七个人吧),一行七人在3号影厅看夏梦的花絮,几人陆陆续续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从而碰到各种诡异情况,林导独自一人留在影厅,然后鬼主出现,要抢女主的爆米花,女主不给,鬼主很愤怒,施展九阴白骨爪摁住女主,女主拼死不从,一番惨烈而不失惊险的激烈搏斗后,嗯,女主最终因爆米花被抢而过于愤怒导致昏迷。
然后林导醒了,周围那帮子人围着她,还多了一个心理医生——电影里客串心理医生,现实中恰好是心理医生的心理医生。
不知为何,看到这里,我总是感觉临到周围那些人的脸部表情显得有些诡异,尤其是那个心理医生。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看到这里,我有一个猜想,那便是除了林导,所有人在电影院里都死了,现在他们都变成了鬼,包括那个心理医生。
然后接下来一定是林导发现这一恐怖事实然后被鬼弄死。
很遗憾,我猜错了,正如那个苍白着脸、萌萌的妹纸没有在我的想象中变成鬼一样(被困电梯时,她躲在一个男的怀里,我总在恶意猜测,刷的一下,妹纸变成了鬼,嘿嘿嘿嘿嘿)。
但时间会给我答案。
我的恶意终于得到了一展所长。
心理医生为林导做了深度催眠,找到制片人与林导弟弟,说林导内心深处有两个恐惧。
制片人与周晴的纠缠被林导撞破,两人先后向林导道歉,但林导却不由想起梦境中夏梦的鬼魂威胁她说制片人与周晴才是最合适的。
林导在与弟弟谈话时提到了开局的梦境,弟弟有一句玩笑话:我总不会变成鬼来抢你的遗产吧?
那一刻,林导想到了梦境的最后,明显被吓到了。
(这里已经暗示出了林导心中的两大恐惧)然后有两个镜头,一是制片人私下找到周晴,一是制片人找到林导弟弟。
接着,制片人,周晴,林导和弟弟,四人一起再次去了那家电影院——田娟舅舅的电影院。
周晴坐在林导身后右上方,林导跟弟弟坐在一起,制片人去放映室放映。
弟弟的表情很诡异,语气冷漠,然后借口去卫生间,离开了。
而周晴也不知何时消失了。
Pause。
看到这里,我不仅有一个恶意的猜想:制片人与林导弟弟密谋夺走林导遗产,林导私下找到周晴做帮手,显然想跟进一步,把林导弟弟的财产也夺来,至于那个鬼,很可能是周晴扮演的——简言之,这一切都是制片人与周晴的阴谋。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然后,形势陡变。
制片人在放映室安排好后,提着棒球棍就出去了。
就在我得意的想象着接下来的情节时,周晴果然出现,说这一切都是她的阴谋,然后,制片人死了。
制片人死了?妈蛋,制片人死了!拎个棒球棍出去行凶,然后被极限反杀?
我无法形容那时那刻心中所想。
凌乱,草泥马,买了个表,等等等等,亦不足形容我心中之万一。
林导被吓到了。
林导开始跑路。
林导被幕后大BOSS拦住了。
没错,你没有看错,那带着可爱鬼脸罩子的林导弟弟,就是BOSS,所有事情都是他策划的。
目的,便是那一亿遗产。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
哈哈,你太天真了!
不过是一愣神的功夫,制片人死而复生,相携周晴、心理医生姗姗来迟。
于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上演了。
前后相合,一个名为”以毒攻毒“的天才计划浮出水面。
WQNMLGB!!!!
攻你妹啊!!
这是什么片子?
恐怖片!
这TM是恐怖片?!
顿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吧,你要宣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我不反对,你要宣扬一种真善美人间自由真爱我也不反对,这样也是对道德文明建设的一大支持嘛。
我这样安慰自己,终于平静下来。
继续播放。
然后,我呆滞了。
《盗梦空间》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但凡伟大的电影必有其伟大之处,正如但凡国产烂片必有其坑爹之处一样。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不是廉价的道具制作,毫无专业精神的气氛渲染,亦或者神(坑)一(爹)般(啊)的情节,而是那画蛇添足的结局。
夏梦的鬼魂再次出现。
整部电影拍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有悬念,有情节,有阴谋,有温暖。
至少不会被冠以烂片的名头。
然而,烂片之所以为烂片,必有其坑爹之处。
一部恐怖片看完,鬼是人扮的,人又幡然醒悟了。
皆大欢喜。
这TM是恐怖片?
——致光电(大)观众们
很多导演编剧麻烦你们学好本行的基本功再来拍电影可以吗?
模仿别人根本不管用。
拍电影和做菜一样,你要掌握厨艺,而不是把别人的剩菜再加工,其他不想多说。
凑字数,😂😂😂😂😂😂😃😂😂😂😂😂😂😂😂😂😂😌😚😃😚😜😚😍😌😚😚😚😜😜😜😜😜😜😜😜😜😜😜😜😜😜😜😜😜😜😜😜😜😝😝😝😝😝😝😝😝😝😝😝😝😝😝😝😝😝😝😝😝😝😝😝😝😝😝😝😝😞😞😒😒😒😒😒😒😒😒
笔者来说一下我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刚开始怀着做好被吓的态度看这部国产惊悚电影,但是出于国产电影的尿性(不可能存在鬼,与社会主义唯物观不符)还是做好了等待最后见证奇迹的一刻,肯定又是什么人为扮演,什么心理疾病!
结果……卧槽,你麻痹这是什么破玩意!
真是屎一样的电影,屎的萌萌哒!
我不吐槽什么,我就直吐槽剧情,什么演员丑的一笔,给其他电影打广告这种我就不吐槽了。
剧情是什么感觉呢?
我就举个例子——其实你是在看这样一部电影: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坨狗屎,咦?
狗屎?
是真的吗?
于是他决定验证一下,然后他就用手指戳了一点尝尝,不过瘾,又吃了一口,嗯!
是狗屎,确定了,然后就一脚踩上去了。
全剧终!
呵呵哒!
文/田金双我一直觉得,《恐怖电影院》最有趣之处,在于该片卢编剧的创意。
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恐怖电影院》本身就是一部很有幽默气质的恐怖片。
或者说,身为恐怖片,该片狠狠地用惊悚的语气幽了恐怖片一默。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玩笑”,妙趣横生,别有趣味。
当年,导演佐米-希尔拉曾经拍了一部名为《蜡像院魔王》的恐怖片,该片到了中国内地被翻译成《恐怖蜡像馆》。
这部翻拍自1953年的同名影片刚一公映就成为恐怖片中的上乘之作。
相比之下,80后新锐导演袁杰执导,牛朝阳监制的《恐怖电影院》仅就片名来说,就很有像经典恐怖片“致敬”的意思,其用心可见一斑。
所谓恐怖片,除了“故事要好看”之外,场景、音效等均能起到助推强化惊悚效果的作用。
很显然,最大化的画面,超震憾的音效,电影院是播放恐怖片的首选之地,但适合做“惊悚之旅”故事的发生地。
很显然,《恐怖电影院》将整个故事的发生地和场景设置在放映室,委实另有玄机,别有用心。
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中的“恐怖”来自于“心理的压力”。
在电影院看片,观看“电影院”中的惊悚,让人身临其境,无形中更能激发观众内心的恐怖心理。
这种心理体验,尤如在静静的午夜,一群人静静地坐在墓地里讲述鬼的故事,无形中会将恐怖放大甚至诱发到最大的程度,甚至让人精神崩溃。
当然,《恐怖电影院》中玩得较绝的绝对不止这些。
观看该片后,你就会发现,这部电影中不无美国鬼片、日本恐怖片、韩国恐怖片、泰国鬼片乃至香港鬼片等恐怖元素,之所谓,美片中的暴力,日片中的惊悚、韩片之凄美、泰片之阴森佐以港片之搞笑,堪称恐怖元素大全。
在导演佐米-希尔拉的《恐怖蜡像馆》中,有这样几句经典的台词:尼克说:“我周围的人都是白痴。
”卡莉问:“那你为什么来,就为了气我?
”最有趣的是,在袁杰的《恐怖电影院》中,很是有点“气人”的意思,通过影片中主人公或当事人的名字,你大可以发现这部影片,几乎将国产恐怖片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网打尽。
看,过分吧,气死人不偿命。
一想到这,我就忍不住想笑。
看,《恐怖电影院》这部电影还未上映,就恶狠狠地用惊悚的语气幽了恐怖片一默。
想必,当年周星驰玩喜剧时,顶多也就玩到这种火候。
此外,若就故事分析,《恐怖电影院》其实是一个戏中戏谜中谜,在整部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当事人,每个人都在谜面又是谜底,而故事结尾的一瞬,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甚至,我觉得,该片就是因由导演童年那则“发生在电影院中的鬼事”引发的连环案,话说女演员夏梦(这个名字想必有人熟悉吧)拍摄中意外身亡,而女导演林欣雅也因这个突发事件,变得精神恍惚起来,周围的每一个人也在这场“鬼事”中变得扑朔迷离面目不详。
而在这场事件中,我们真的很难猜测凶手是谁,下一个发疯的又是谁?
由是观之,电影《恐怖电影院》看似惊悚片或恐怖片,但似乎又没有那么简单。
在故事中,每个人似乎都有目的或有利可图,而凶手似乎就静静地站在幕后不动声色地微笑。
所以就整个故事来看,可怕的不仅仅是“鬼”,更恐怖的还是“人性”。
15年看的·序幕,姐弟恋在一间电影院看电影,姐姐疑问为什么还不开演,而弟弟说"不是已经开演了吗"。
此时一人从高处落下 满脸是血,姐弟俩想要逃走 但门已被锁上。
弟弟又称有人在者卖糖葫芦。
一鬼影出现……欣雅称"她在这",同伴们称"一定是幻觉。
她已经死了 永远不会回来了"。
所以又双叒叕是那种套路——一群人害死了一个人,与死者关系亲密的主角装神弄鬼来报仇……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一看百度百科上的评价,我操不止是电影,估计那影评也是花钱买的,摆明的睁着眼说瞎话,扒了裤子放屁,这绝对是我这一辈子看过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我从小看外国片长大,本身对国产就没什么兴趣,加上大陆片的口碑普遍偏差,要不是同学拉着我去,绝对不会想象自己会花50元去电影院睡觉。
说是恐怖片,操还真是,看到最后一点全影院的人吓得都笑喷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前面的一个老大娘,看到最后笑的连嘴都合不上了,和恐怖电影院这个主题到挺对应的只有十个人的电影院,回荡着老奶奶诡异的笑声。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还是有些商业优点,比如看过之后你就再也不会忘记导演袁杰这个杀千刀的傻逼name。
中国电影为什么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过分的商业化,总是把吸金的明星放在第一位,而不去关心电影本身的质量,只在乎演员的人气高低而不是演技好坏,只想反正我们的电影里有谁谁谁片子在烂无所谓只要亏不了就好,就好比小时代一样演员阵容都是当下流行的,所以就算剧本在烂,票房都是成功的,没人会关心电影的品质如何,他们只知道这部电影里有xxxx所以就拿着钱包去看喽,一部赚了,其它的也就随波逐流争先恐后的跟着效仿,最终导致华语片一直不入流尴尬处境,不过这也没办法反正观众买账,你又能说撒。
但说白了这部电影连个稍微红点的演员都没有,纯属是败笔中的败笔,烂片中的下三滥。
“你的胆子也太大了,真的敢来看这场电影”
很尿性
2018服了
电影开头女主角的梦境,算是全篇最恐怖的地方,其他的都一般! 我觉得亮点是这部剧有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结局,第一次让观众以为是大家为了给女主角治病装鬼,后来大家知道是有人为了复仇装鬼,最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背后还有主谋。这一点为这部剧加了分。而且在剧中对这个幕后的主谋有伏笔,这一点来说还是可圈可点!
导演长着一张烂片脸很难不拍出一部烂片。坐等导演抽脸。
悬疑性质的惊悚烂片,实在是太烂了。。。TM这电影是拍给电影院座位看的吧。。。
亲们,如果无聊的话可以来tao宝,用你空余的时间挣点外快吧,一天80到200左右,多做多得,能上网就可以,--寳妈,学生,上班族都可以做,详情请加抠1046950260
算是国产恐怖片中剧情比较完整的了,就是结尾比较牵强。奇怪的事路人的颜值比几个主演高好几个档次。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为什么要来电影院看这个哈哈哈哈哈我一定是疯了!
我有个特殊的爱好,喜欢看晚场,而且专门挑国产烂片来看,朋友们都说我变态,但我义无返顾。今年看过诡替身、秘术、怨灵、女生宿舍,再加上这部恐怖电影院,非常高兴的告诉此片主创,我认为这片子是这其中最垃圾的一个!这货居然还拿了1200万的票房,恭喜片方赚大钱了,你们这片子的成本超过20万了吗?
幻中幻真无聊,犹记得小时候被预告片吓到过
呵呵,国产恐怖片。
我算是明白什么叫真正一无可取的片子了。...no zuo no die,也是一种经历....
太烂了
妈妈陪我一起看的 感觉还可以 毕竟审查制度搁在那 有鬼就别想了 但最起码有些镜头能够吓到观众 题材新颖 就是演员都太丑了 要不就整得跟怪物似的 要么长得呲牙裂嘴的 唉
行吧
洗钱片
2014万圣节纪念品。这真的不是最烂的……
补标
海报恰到好处的反映了观众对国产恐怖片的反应:没有人被吓到,全都看着看着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