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集短短的3集我没敢按照正常的速度看,视频被我加速了。
因为太可怕,因为太愤怒,也因为太能理解那个帮助她们的性工作者的心情了。
未成年总会有叛逆期,在这个期间如果不好好的疏导和理解他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根本无法预计。
但是理解和疏导的前提,父母应该知道什么是好的,并为之坚持。
曾经听过一句话:父母不用考试,真是太可怕了。
我们走进社会,小心翼翼的避过了那些祸端,活到现在……或多或少都明白,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是有黑暗存在的。
更甚至会默认那些黑暗,因为事不关己,觉得只要小心避开就好了。
毕竟我们是普通人,改变不了什么。
毕业出来,听的最多的,是‘你不能奢望社会来适应你,你要学会适应这个社会’所以,我们都对那些黑暗,保持了缄默,保持了绕道而行的态度。
却不想,成年人懂的,未成年人未必就知道这些。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而西方基本都快被绿色铺满的情况下,竟是连这点危机意识都没有!
加了种族两个字,竟是连对错都不能按照正常流程区分了。
我想,英国政府当时并不是懒政,他们只是不想为了这么几个‘开放’的女孩而引起种族的纷争。
可是这跟教育孩纸是一样的,越是退让,越是无法正常执法,而罪犯却是越来越嚣张,退让的结果是那些罪犯更加变本加厉的残害那些未成年的小女孩。
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当我看到那些警察、政府的职员……用着那一张张冷漠而又高高在上的姿态,一遍又一遍的将女孩的伤口一次又一次的撕裂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浑身发冷,甚至不敢细想面对他们的那些女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是不对的!
但,英国政府 恐怕觉得她们是应该、甚至微不足道的牺牲来维持他们表面与其他种族的人的和平。
这和圣母婊有什么区别?
都是在慷他人之慨,还觉得自己伟大异常!
那个高级官员面对媒体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生儿童被诱奸事件……真是讽刺啊!
那些性工作者的坚持,那么多年的坚持,真的很不容易。
而那些所谓的儿童保护机构的人……真的太讽刺了。
而这件事情,也让我更加的坚信:不管一个国家的制度再怎么完善,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
如果执行的人懒政、怕事、不坚守原则,这样的机构即便存在也是然并卵的事情!
人,只能靠自己。
而孩子未成年之前,只能依靠父母的保护和教导!
——顺便说个很早之前看到的新闻,国内的,一个家长给女儿叫了嘀嘀打车,结果司机意图不轨,还好女孩机灵跑了。
事后司机说是个误会。
我并不知道这个新闻背后的事实真相,但是细思极恐,不是吗?
如果是真的呢?
所以说,父母的责任是很重大的,不要随随便便的生,然后又随随便便的扔!
孩子是以父母的意愿被生下来的,请所有当父母的人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开庭前,有个英国人对被告律师吼:巴基斯坦佬!
明明他愤怒的是巴裔犯罪团伙,却因为肤色骂错了人。
这类人往往会评价这部电视剧的重点是欧洲大圣母。
巴裔社区讨论中,被告律师说事实是,90%案件都是白人单独所犯。
有出租车司机说如果有人因为不愿意上车怎么办?
有人回说那乘客就是种族歧视分子。
接着开始讨论对女性歧视:穿那么短的裙子,过早的性交化妆,晚上出门等等不就是增加被性侵的风险么?
只从赵国未成年女性角度说,贵国改动女性校服为裙子,有很多人说天啊这不是学日本增加援交少女的几率么?
外国人那么小的岁数开始化妆不是教坏小姑娘浪吗?
我恶意揣测贵国要求女孩纸不打扮,不追求美的出发点是类似巴基斯坦等绿绿国家男性所想的,穿得骚才会被性侵,女人一浪就是贱货。
可大数据显示,未成年人被强奸基本是熟人强奸。
能理解赵国父母希望女孩纸也能上进有个好前途的心情,但这不是建立在女性的羞耻心上。
在一个父母关爱的家庭里,学习完整性知识保护自己身体,正确处理可能的性侵等情况,同时社会严惩罪犯。
在这部电视剧里,holly父亲训斥不要和这个社区的做朋友,跟我辈长辈说不要跟成绩差的孩子交朋友真异曲同工,一个种族歧视一个成绩歧视,但就是不告诉你怎样交朋友。
ruby说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妙的时期,除了被性侵,其他时候男人对她都是甜言蜜语和鼓励支持,满足口腹。
因为她们还是孩子,在自己家庭只能得到嘲讽式关爱,没有受到正确的爱护,没办法辨别什么是爱什么是利用。
ruby怀孕时见到她妈第一反应是我妈会打死我,这跟holly不回家宁愿跟狐朋狗友一起混是一样的,当holly父亲第三次跑去青少年之家找holly哭着说是爸爸的错,不应该指责你,你能回家吗时,Amber那个帮助犯罪集团吊妹纸的姑娘躲在窗帘后哭。
有人指责林奕含的父母,男朋友为什么不帮助她杀了那个禽兽老师。
因为我们活在法制社会,因为"就是那种态度"。
holly告诉了警察,社工,但是社会执法机构恐怕歧视少数种族这个罪名,恐怕非处女告性侵评审团会认为妹纸贱。
也许跟林奕含那样的乖乖女有所不同,但我看到有人说都能跟禽兽保持那么长的关系,证明乐在其中嘛。
恩,男权无时无刻都能找到女人贱这个证据来歧视受害者,却不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斯德哥尔摩症的源头是什么,"就是这种态度"。
甚至还有人指责林奕含自杀很懦弱。
剧里holly本来都想考着上大学,现在强奸她的罪犯还能在社会光明正大行为,而holly家又没钱搬去好一点的社区,总会见面和害怕被报复的这份痛苦,连社区sara那样的好人都没好气说,过了四年才来调查,难道我们还要感恩吗?
更何况,林的那个禽兽老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如果未成年女性时时刻刻活在被性侵走去歧途的风险下,到了成年人的选择自由下,那些家庭教育缺陷导致自尊自爱心缺乏就变成让人嘲笑的自作自受。
而稍微聪敏的女性就被歧视剩女不好嫁,老了离婚好辛苦等社会舆论,再加上工作强度的上升和工作男性的自由对比,竟然能让工作女性群体撕逼家庭主妇群体跪着口交不腰痛。
自由得做自己,永远得不到主流的承认和鼓励,出力还要被扣上大帽子。
难道获得真爱的爱就可以解决自身的荡妇舆论(更不用说婚姻出轨率60%),还不是夸你伴侣对你好,你才命好?
当然,不在乎男女歧视,闷声赚大钱是种现实主义活法,往往某些智障还会跪舔。
但平权远远不是如此逃避。
平权站队只有支持与不支持,没有中立这一说法。
还有评论说只要自己女儿不被强奸,这种逃避式保护主义胜利法真是比改变性取向还难。
成年人被性侵主要发生在婚内,贵国结婚是常识,其他形式都是有点病的表现,真的觉得林奕含笔下的事实还不能让自以为是男权受益者的中产警醒吗?
这部剧不残忍。
残忍的是这部剧是真实事件再现。
才看到第一集,要出去玩了很久看不上,先把有关第一集的写下来。
第一集压抑笼罩着第一集,沉默无声,无处可见,又无处不在。
这一个小时里,我在心里不断的呐喊着“快停下啊,醒醒啊,帮帮她们啊”……当Molly第一次拒绝司机时,我希望他能放过她;当司机开车来要求第二次时,我希望她和她朋友的拒绝能起到作用;当她告诉警察自己被强奸后,我希望警察能有所作为;当她第一次回家时,我希望她父亲给她的不是吼叫是温柔的关爱;当她和朋友被塔里克带去被人强奸她说不被拒绝时,我希望她能夺门而逃不再被侵犯,哪怕只躲过了这一次;当Sara一次次呼吁大家的重视时,我希望执法部门能看到女孩们看似咎由自取背后脆弱敏感和不得已;当Sara第一次试图关心Molly时我希望Molly没有拒绝……这所有的“希望”都没能实现。
三个女孩在带去被强奸的路上喝着伏特加女孩们大口喝着伏特加,喝醉了或许就不会记得了,或许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最绝望的不过是自己爬不出沼泽,无助地越陷越深,惊慌失措时向别人求救,不仅没有人帮助,还有人啐一口唾沫说“呸!
你活该!
”Molly刚开始为什么会拒绝Sara?因为她单纯地把所有能帮到她的人划为一类,那一类人中的警察让Molly深深地失望了。
求救后事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糟。
Molly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求救是错误的,是没有用处的。
不求救只是被强奸,求救却会被杀,更会殃及到家人。
那,就忍下吧。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所受的罪是本应该的,他们有着你所不知道的处境。
刚开始看的时候特别震惊,为什么社工和警察没有一点点的同理心?
你们衣冠楚楚的坐在办公室喝着咖啡,与此同时你们辖区内有多少女孩正在受着煎熬忍受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侵犯?
她们不是生来如此,她们的脆弱迷茫正在被人利用,你们怎么就意识不到?
你们怎么就是不明白不是所有孩子都懂得怎么拒绝别人、怎么保护自己?
看到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和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怎么就没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良知呢?
我怎么就不肯承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衣冠禽兽呢?
他们没有错。
所有人都无意识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从这点看,我和他们没有任何区别。
不应该有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人和人的本质不同而已。
(😂可我又总觉得哪里不对,这场悲剧谁应该为此负责呢。
那些强奸犯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吗,还是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我记得谁说过“没有人会做自己觉得不对的事情”。
这句话真的对吗?
我去仔细思索再来写啊哈哈哈哈……)2017.6.11————————————————————————2019.10.29 一转眼,距离上次写这个已经两年半了。
看第一集时,我刚刚高考结束,看完最后一集时,我已经大三上学期了。
这几年,我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当我再看这部剧时,心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心痛和悲愤,就这么对于社会之恶产生了习惯,会皱眉,但不再惊讶。
对于文章最后的问题,我也有了答案。
他们确实,没有错。
但是没有错不代表合适,没有错不代表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没有错不代表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没有错当然更不应该代表不用承担责任。
You didn't mean to do it. But you actually did it.
guilty!全剧就这句台词最有力!
看的时候气死了,正如洛奇戴尔那灰暗的上空,不敢想象那些女孩再受到凌辱之后最需要爱与鼓励的时候,却被社会、警察、社工的冷漠与不作为以及种族问题二次伤害,好绝望。
庭审那个巴基佬说这是种族歧视,去你妈的种族歧视,你怎么不去侵害巴裔小姑娘!
结尾巴裔直男怎么不去死!幸好,灰暗的天空尚有一丝阳光进来,冷漠的社会还有善良公正的人为她们发声为她们努力,为了正义,all for jusitce!正义不会缺席!
希望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好,希望受害者们不要再受到二次伤害,希望所有性侵幼女的男性都去死!
还有,欧洲是不是药丸?
我觉得那些女孩们都缺少安全防范意识,无知,容易相信陌生人,随意就和别人走坐上车;缺少家庭的照看和关心,更多的是缺爱。
而且每次坏人找上家门来,父母都不在家,才人坏人有机可得。
看着她们硬生生被带去虐待的时候真的好气啊!
作为人类应该要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
接下来就是政治上和社会上的问题,之前看《spotlight》也是一样。
社会上的许多受害者需要得到可以倾诉和倾听的对象。
不可以默默无闻,让坏人逍遥法外。
当看到amber看着holly被父母亲带回家的那一幕流下的眼泪,也渴望自己能够被爱和关心。
这两天买的《局外人》这本书到手刚看完序言,感觉跟此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剑有所指资本主义的体制问题。
短短三集,却交代了一个大案和整个体制的腐朽之处,看罢也才觉得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
受害者曾在被迫害的第一时间求助过警局,但不了了之,后来加上施暴者的威胁,在那个年纪只能抱着对整个体制的失望继续遭受迫害。
当然,什么社会和团体中都会有明眼人,能将案情翻然于天下,替所有受害者在数年之后讨个公道,也实属不易。
不过,好人就一定有好报吗?
片尾交代了,那个女警察内心过不去觉得背离当时做警察的使命离职了,沙拉后来被裁员。
所以,这才是第一季,这是真实改变的事件,莫非续集要讲体制改革了么。。。
忘不了玛姬来找萨拉想让她为警署跨度行动提供资料时,萨拉对她长达8秒的无声凝视,玛姬作为本剧中唯一一个尚存良知与正义的警察,在此时不敢与之对视,前面所有的愤怒与压抑在此处突然爆发出来,在女孩们无助的时候一直有个声音支持着她们,萨拉的愤怒给我的感觉与家长们的愤怒不同,玛姬来找她的时候我本以为她会像她说的遇到救世主般的把资料给玛姬,但她没有,她要先宣泄自己和女孩们的愤怒,然后再次踏上帮助女孩们的征程。
妈蛋,气哭好几回。
当那个叫老爹的杂种推倒Holly时,当他们说,“说出去就杀了你,就杀你全家。
”的时候。
当Holly通过全部考试,回到家却听说皇家检察署取消指控的消息的时候。
当Rochdale的警察听Holly的陈述却打了个哈欠的时候。
当三个女孩被强奸后瑟瑟发抖地走在寒冷的街上时。
当Amber被列为被告人的时候。
当律师诱导性地问Holly,你是不是觉得Guilty的时候。
当最后得知Sarah被裁员的时候。
当警员Maggie说,”I'm not "using" anyone.”的时候。
这句话真让人崩溃。
当经过第一二集的痛苦,看到第三集片头“This is a true story."的时候。
数不过来。
对女孩们感同身受,虽不曾经历过她们所经历过的地狱,然而却曾经在外面受了委屈,家人却说,那么多人,他/她/他(她)们为什么偏挑上你?
被坏人欺负,又被社会及自己的家庭进一步孤立。
喜欢Sarah,不仅因为演员玛克辛-皮克,还因为自己在现实中也像Sarah一样,被曾经的同事评价为“不适合一同工作的人”。
如果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但看上去“不太正经”,你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
虽然网上大多数人都对这种事情义愤填膺,但真正能帮助“不完美受害者”的恐怕没几个。
我自己也未必能做到。
都说系统(体制)崩坏,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体制的一分子。
然而Sarah做到了。
从2003年开始就收集资料,83次向当地警局报告。
即使被裁员,她详尽的资料也仍被警方检方采用。
她是真正关心这些女孩的人。
当她从收音机中听到人有批评自己没有escalating the intervention的时候,她气哭了。
我也气哭了。
最终提起诉讼的检察长有一张中东脸,如果是白人,会不会结果又不同?
错的就是错的。
这件事与种族和政治正确无关。
所以别扯那些有的没的。
Holly在法庭上的表现真是绝佳。
"I don't feel guilty. I feel ashamed."希望三个女孩能有平静的生活。
当一个成年女性遭遇性骚扰甚至性侵犯时,总会有不少人对其进行受害者谴责,比如“谁叫你半夜一个人在外面瞎晃?
”“谁叫你穿得这么暴露?
”而当一个未成年女孩遭遇性侵犯时,你可能会第一反应是很同情女孩,会站在女孩这边去谴责施暴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大约10年前的英国一个小镇Rochdale,有三个13-15岁的女孩多次被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性侵,但报警后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甚至被警察和律师称为“骗子”……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当地社区里有超过一百多个未成年女性都遭遇了同一帮中年男性的诱奸,而且持续了许多年。
2017年英国BBC推出的这部纪实剧集《三个女孩》(Three Girls)就是基于真实故事而拍摄的三集迷你剧。
短短三集,观看的过程让人时而难受,时而愤怒,时而绝望。
“为什么不反抗?
为什么要继续?
”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名叫Holly,Amber,Ruby。
她们都来自相似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亲子关系较差,而她们又处于叛逆的青春期,渴望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又希望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认可,最讨厌的就是大人们的管教。
因此,她们逃离了不自由的家庭,找到了社区的一个能让她们得到免费食物饮料、玩乐场所、最重要的是自由的地方——一家中东烤肉餐厅。
餐厅的老板Daddy为这些女孩提供免费食物,让她们尽情在里面玩耍、释放自我、无拘无束,迅速捕获了女孩们的欢心和信任。
但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不久店主就露出了真面目,他要求和女孩们发生性关系来偿还这些免费食物,并且威胁她们如果说出去就会杀了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暴力强迫下,女孩们屈服了。
而后来,事情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女孩们被转卖给了更多的巴基斯坦裔中年男人,甚至由男人们来挑选自己想要哪个女孩,看中了就要带回房间去。
而女孩们中的领队是Amber,她会给那些男人们寻找更多年轻的白人女孩,以此换回少得可怜的一点钱。
看到这里,或许有不少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些女孩们都这么傻?
为什么要乖乖听话不反抗呢?
为什么不向家人或者报警求助?
难道她们真的心甘情愿去卖淫吗?
但当我们设身处地想想这些女孩们的处境时,我们不难找到这一切看似毫无合理的行为背后的缘由。
首先,她们都与自己的家庭关系不好,因为家人对她们没有真正的关心,只是粗暴地管教,她们无法信任家人,甚至Holly是和家里人闹翻了离家出走后才遭遇的一系列诱奸。
再加上正值青春期的女孩们对于性仍处于觉得很羞耻的阶段,被强奸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也根本不敢去告诉家人。
其次,确实有女孩报过警,那就是Holly,但事实上根本没有用,警察的每一句询问,都是在质疑Holly是否撒谎,甚至当得知14岁的Holly在这之前就有过性行为时还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并且想了解更多(她以前的性经历和这次的被强奸有个毛线关系?!
)。
那几个巴基斯坦裔男子被警察抓走后,没过几天就被保释出来了,他们出来后第一时间就来找报警的Holly,不断威胁她。
因此女孩们再也不敢报警了,怕男人们报复自己,最重要的是,报警根本没用。
但最最重要的是,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女孩们根本就毫无能力反抗那些中年男性的控制、威胁和暴力,女孩被他们牢牢地控制住了,她们的内心只有恐惧,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完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让受害女孩们觉得只要在这个小镇上就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因此女孩们并不是傻,也不是不懂得反抗报警,而是她们实在太年轻,根本反抗不了,而值得信任的家庭和警察却一次次地让她们失望,所以只能被迫继续等待那些男人的下一次召唤。
因为她们不是完美受害者,所以她们是自找的?
只有一位名叫Sara的社工一直在帮助这些女孩,希望有关部门能严肃处理这些事情。
然而,她却遭遇了一系列由于社会偏见导致的阻力。
Sara是社区的性健康社工,在给社区的年轻人做性教育、派发安全套的同时,她能敏感地觉察到这些年轻人的异样。
她发现了这些女孩们在做的事,她收集了所有的证据,详细列出了每一个施暴者的居住地址、车牌号、名字,整理了无数的材料递交给有关部门,然而她得到的回应却是:“我们知道这些事,但不好处理,女孩们生活一团糟,我们去店里的时候她们根本不愿跟我们走,她们想留在那。
”“除非是家庭内部发生虐待,否则社会福利部是无法介入的。
”“她们就是整天在街头混、不务正业的那些不正经女孩,这都是她们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
”
但实际上呢,她们被人灌醉、强迫发生各种不安全的性行为、被人拍下裸露的视频传到网上,随时都有怀孕和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可能,甚至无法回忆起经历了什么,她们根本没有能力反抗这一切。
但这些权力部门都指责她们活该,自己选择了不检点的生活方式,没法怪别人。
甚至当Holly怀孕了,有个社工来到她家里,但她并不是来帮助Holly的,而是关心她肚子里的孩子,她对Holly的父母说Holly是一个妓女,还说如果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这样一个生活不检点的人,那么孩子一出生就该被送往福利院,不能让孩子跟着这样的母亲长大。
但是这个社工却忘记了:Holly自己还是个15岁的孩子啊!
而女孩们的领队Amber更是直接被警察逮捕,因为她涉嫌组织卖淫。
警察们问她:“你是老鸨吗?
你是不是把女孩们带去卖淫然后赚钱?
“
但她其实也只是受害者中可怜的一个,在暴力的威胁下,恐惧的她只能帮助男人寻找一个又一个猎物,但分到的也只是少得可怜的封口费而已。
有些人认为当地政府之所以释放那些巴基斯坦裔的男子,是因为涉及种族的敏感议题,害怕引起社区的种族冲突。
或许这也是部分原因,但在我看来,更大的原因在于:在他们的眼里,这群姑娘们都是“不完美的受害者”。
她们喜欢在街上游荡、不回家、喜欢喝酒、热爱和陌生人搭讪,看起来就是一群小太妹,而且她们都不是处女。
因此,Holly沾满DNA的内裤不被作为证据采纳,Amber的证词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因为陪审团只愿意相信那些外表看起来纯洁的女孩。
只有“完美的”、“符合要求的”、“陪审团有好感的”受害者才算得上是受害者,而“有缺陷的”、“有污点的”受害者则仅仅是咎由自取。
为了破案,甚至可以将受害者作为可抛弃的棋子随意操纵。
因为你没有被陌生人在黑暗的小巷子里的强奸,因为你不是家教良好、洁身自好的乖乖女,因为你没有因为被强奸而寻死觅活,因为你被强奸时甚至都没有大声反抗,因为你不是完美的受害者,所以你被强奸就是活该。
女孩们不知道被强奸只是个开始,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周围人包括原本应该提供保护和帮助、伸张正义的权力机关的嘲笑、鄙夷、贬低、怀疑、无视,这些让她们放弃了求助,放弃了伸张正义,甚至两个女孩都生下了强奸犯的孩子,就这样继续生活下去,试图忘掉那段记忆。
但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挑剔、谴责就是助长施暴者的气焰。
这种社会偏见让更多人在遭遇侵害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让施暴者得到惩罚,而是下意识地在反思自己、谴责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所以他们才会找上我?
而施暴者在挑选受害者时也会倾向于挑选那些不完美的受害者,因为这些不完美受害者才会在事后不敢告诉别人,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身上也有问题。
根本不存在“未成年卖淫”,只有“儿童性虐待”当那些权力机构一个一口“未成年卖淫”时,社工Sara大声地反对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未成年卖淫,只有儿童性虐待!
”
是的,“未成年卖淫”这个词听上去好像当事人是自愿的、为了获取金钱而卖出自己的身体,当然,自愿的成年性工作者不应该受到社会歧视。
但当这些人是未成年人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性行为并不平等,就算是在两情相悦的情况下,成年人也不应该和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更别说是在被强迫的情况下了。
这让我想到国内前几年才废除的引起多年争议的“嫖宿幼女罪”,这听上去似乎是对嫖客的罪名,然而却定位受害者为自愿的性工作者,多少年来都成为诱奸幼女的遮羞布,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我们国家终于已经废除了这个罪名。
正义的迟到让人心寒这个案子中数百名未成年人遭受的性虐待和性剥削直到多年之后才被重视起来,但此时女孩们已经对权力机关彻底失望,根本不想出来作证。
终于在社工和一位伸张正义的女警察的不断努力下,女孩们最终勇敢站出来讲述了他们遭遇的一切,也获得了陪审团的同情,对涉案的几个巴基斯坦裔男人进行了定罪。
正义被伸张了,事情却没有结束。
没有一个警员因2008年调查失职而遭到惩处。
只有后来的女警官一人心存愧疚辞去警察职务,并于此后致力于为无助的诱奸案受害者提供帮助。
而前后数年为此事奔波呼号的Sara在此案结案后被禁止参与处理相关的案件,然后被裁员。
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部让人不想观看的剧,但是它一定要被展示给世人。
”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许多的类似受害者在等待正义的降临,希望正义不要再迟到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一颗青杏、青杏熟了
首先,你会看到“This is a true story.” 。
然后,你每看一段都会想要杀那么一两个人。
这部电影告诉我:我必须非常强大,才会敢生一个女儿,因为我要教会我的女儿很多。
我要给她富足的生活,让她无需接受其他人的赠予甚至强迫的交换;给她足够的关怀,让她受了伤知道回家;还有,教给她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说你真实的内心,向你信任的大人发声,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当无用的大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尝试解决,可最后我们得到什么?
萨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为之奔走的社区未成年人性保护者,事件后被立即调离岗位,第二年被裁员。
那些警察,当初报案时视若无睹还对她们带有偏见,不立案起诉而让孩子们在那之后的两年都生活在阴影之下,最终却无人受到任何指责和惩罚。
对这些孩子,我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
女孩子应该受到更多保护,得到更多爱和教育,并且永远学会保护自己。
Why trouble in shooting this, 3-episodes long even? It's their free will choice - living as a cunt.
想成为sara一样的人
看完真的好气 更令人生气的是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那些有着实权却不作为的人没有受到丝毫处罚 而真心帮助那些姑娘的社工却被裁了员
2017.07.04看于科翔。真相就是这样,体制也是这样,哪里都一样。
坏女孩的成本更高。不能单方面指责体制,坏女孩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玩弄警察。父母啰嗦劝导,十二三岁就已经有过多次性行为,十四五岁怀孕生产。嚣张跋扈,你以为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样还能成绩优秀,能到保护。这部片子太天真了。循规蹈矩的人都是傻子。逻辑混乱,演技还可以。
自作自受的迷途羔羊。
有罪!有罪!有罪!
结尾字幕上说第二年,Sara这样的好社工被裁员,这是失足女孩纸最大的遗憾!
“这太可怕了,小镇小村就是封闭的怪物社区 恶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平衡,我还是...别看了”看完之后我要推翻之前这句话。这跟地方大小无关,只有关印象作怪。能滋生罪恶的就是社会的悲哀,权力机构不作为。
粗粝的制作与表达,BBC指向性明显的国际大环境下的产物。
“根据现实改编”注定不能以影视剧评判标准来评价它。它尽量委婉地展现真相,但由于影视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故事显得不够戏剧化,受制于现实素材。“作为电视剧,挖的不够鲜血淋漓不够精彩。作为现实,使更多人了解到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充满了黑暗和绝望。”
真实案例改编 现实一定更黑暗更无助吧 想到了聚焦 罪犯的行为令人作呕 政府一开始带有偏见并且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错误 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伤害受害人的行为 也同要令人愤慨
3.5 性侵的角度挺全面
下層階級間接為路易斯·蒙巴頓闖的禍埋單。愛爾蘭共和軍臨時派可是殺對了人。
是家庭教育、整个体制在施暴。非常同情她们,但是远离荡妇羞辱的最好办法是一开始就避免走向放纵。我们有责任把被侵害的可能性尽可能减少。
for gods sake. 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吧。看得气哭了好几次,诶。
重刷了决定改分。所有人都应该看看,这就是现实,欧美这种小型社区城市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青少年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和家里的关系也不大好,父母因为油盐酱醋每天压力极大,家里三四个孩子是常态,养不起却为了政府补助继续生。片名三个女孩,实则是47个受害者,Maxine真是一个好演员,她说的对,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女孩都是自找的活该,但在她眼里这都是13 4岁误入歧途被人利用和摧残的受害者。在花样年华她们被困在小城镇里,设施交通都不发达,连个赛百味都没有,每天跟这些外来的老男人混,吃人家嘴软,小孩子懂什么?她们拿了别人东西,别人威逼利诱要她们肉偿,敢拒绝吗?片子很黑暗很压抑,但是必须看,必须了解,因为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类似的社会问题在发生,而且警察司法机关社工不作为,政治正确风气大起,她们的活路在哪里?
看得我再也不想吃kebab了,太恶心了!
是三个女孩,是所有女孩。
痛心,压抑,震撼,真实得像在看纪录片。感觉问题的根源还是家庭,不幸福不负责任的家庭将这些女孩推了出去。holly被威胁之后会为了保护家人而回去,也是有勇气。。最真实而让人寒心的是,整个事件中最好的人却受到最不公平的待遇,不作为的那些却丝毫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