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黑洞频率

Frequency,隔世救未来,生死频率

主演:丹尼斯·奎德,吉姆·卡维泽,肖恩·多伊尔,伊丽莎白·米切尔,诺亚·艾默里奇,梅利莎·埃里科,丹尼尔·汉森,约旦·布里奇斯,斯蒂芬·约菲,杰克·麦科马克,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黑洞频率》剧照

黑洞频率 剧照 NO.1黑洞频率 剧照 NO.2黑洞频率 剧照 NO.3黑洞频率 剧照 NO.4黑洞频率 剧照 NO.5黑洞频率 剧照 NO.6黑洞频率 剧照 NO.13黑洞频率 剧照 NO.14黑洞频率 剧照 NO.15黑洞频率 剧照 NO.16黑洞频率 剧照 NO.17黑洞频率 剧照 NO.18黑洞频率 剧照 NO.19黑洞频率 剧照 NO.20

《黑洞频率》剧情介绍

黑洞频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约翰的父亲弗兰克(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死于30年前一次救火行动中。一次,翻看父亲的遗物时,约翰(詹姆斯•卡维泽 James Caviezel 饰)发现了30年前父亲使用过的一台老式无线电。在随手翻拨频段的时候,他竟然和一名年轻叫弗兰克的男子搭上了线。经过整夜长谈,约翰确定时空发生了错乱,这个弗兰克正是自己30年前的父亲。 约翰兴奋异常,顺利帮助父亲躲过了30年前的那场灾难。当他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了相框中白发苍苍的父亲,他知道自己成功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历史一切都改写。约翰的拯救了父亲,而他的母亲却死于了多年前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当约翰通过无线电再次联系30年前的父亲,意图让父亲阻止母亲被杀时,父亲却又意外成了嫌疑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碍事者全城订单三嫁李郎秋寒江南分手信与君相刃英叔归来:囚灵局中人平安夜迷失的女孩镜中花约会专家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亚历克斯·克洛斯看不见的他们克莉丝堤:杀人网站悦来悦乐之醉爱之城剩余公主天才儿童恐吓包裹太空生活拳赎年轻之光巴哈姆特之怒VIRGINSOUL精灵女孩小卓玛赶尸人苍月犯罪读者俱乐部怎样都行警长索恩:贪睡鬼

《黑洞频率》长篇影评

 1 ) 十分完美

  非常棒!

完全值得全力推荐的好片!

好久都沒有如此這般情節引人入勝、情感真摯、主題動人的電影了。

真是忍不住的一再叫好!!

  嚴重推荐,這是目前為止唯一能動搖小遠個人電影排行榜寶座《美夢成真》的電影。

以科幻電影的外表包裝了一個深情的父子世界,以懸疑電影辦的手法成就了一個情節緊湊吸引人心的經典故事。

有條件就趕快找來看吧,不會令你失望的。

 2 ) 此片与lost的联系

看过美剧lost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本片,里面有太多惊人的相似了,最明显的就是lost中的juliet扮演者在本片里的名字是julia,两者都从事医务工作;本片中的杀手和LOST中的第一男主角同名同姓,都叫JACK SHEPARD;以及很多情节都有类似,比如通过棒球比赛结果预知未来,主人公通过类似时间隧道不断拯救他人生命等等,看来LOST编剧肯定是此片FANS

 3 ) 黑洞频率:跨界达人的成败得失

有人说中国电影最大的毛病是对“类型”的界定不清晰,这不是最大的毛病也是很大的毛病。

但就算在好莱坞,对类型无法驾轻就熟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这些没有掌握商业时代电影真谛的“物种”,很快就被好莱坞星球淘汰了。

然而,就在类型片大行其道的年代,却常常有人剑走偏锋且收获颇丰,我愿意指名道姓点出来的,首先就是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当年颇为抢眼的《一级恐惧》、《哈特之战》、《黑洞频率》都是其作品,从这些影片中我们能发掘出甚为丰富的元素:科幻、犯罪、战争、家庭、惊悚、灾难……如果一个元素成为一部电影的关键词也就无甚称奇,但是如果数个元素同时抢占一部影片的情节走向,未免让人有些情绪失调。

很多时候,霍布里特更像是一个不同类型的跨界者,在失调与协调之间,成就了其独特的叙事美学。

先来看《黑洞频率》。

它是科幻片么?

也许是。

是灾难片么?

算是。

是犯罪片么,是啊。

是家庭片么?

当然是。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夺人眼球的首先是它科幻片的外衣:当惯了科幻影片制片人的托比·艾默里奇亲自操刀编剧,讲述了一个电波在不同时空互动的故事。

但是,如果深入看片,时空穿梭也好平行宇宙也罢,科幻在这里与其说是噱头,不如说是幌子,撩拨到一大帮科幻迷们的神经,却犹如隔靴搔痒。

助推情节前进的,不是“改变了的过去如何改变未来”,而是忧郁的詹姆斯·卡维泽饰演的警察约翰,如何游走在对父亲深深的爱和侦破南丁格尔凶杀案之间的暧昧不明。

由于没有在电波时空传递的前因后果上过多着力,很多喜欢扯相对论淡的硬科幻迷们不屑下嘴去咬破绽。

相较而言,艾默里奇领衔制作人的另一部影片《蝴蝶效应》似乎更得人心,它祭出“混沌理论”的大旗,立刻迎来硬科幻迷们的热烈讨论。

晚于《黑洞频率》四年之后成片的这部《蝴蝶效应》中,关于“不同的决策带来不同的结局”的命运大分割,对故事的走向的划分更为清晰,虽然生硬但却绝不失协调,它似乎以《黑洞频率》为起点,在命运大挪移的光转流离之路上,走得更远。

再来看《黑洞频率》的灾难片元素。

“灾难”本不该成为《黑洞频率》的关键词,但为拍摄火灾而烧掉的25000加仑丙烷、主演丹尼斯·奎德在仓库大火中收获的缝了16针的头部创伤,显然不是闹着玩的,这一切只因为丹尼·斯奎德饰演的是一名消防员。

当我看到影片开头火场一幕,几乎认定这将是一部灾难片:丹尼斯·奎德临危受命,穿越火海,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人于阴阳边界。

但这场开篇大戏不过走一个过场,剧情很快归于平淡,我们的目光随着主人公年轻时对棒球的迷恋,又过渡到极光照耀下高耸的天线,最后——几乎令人疑惑地——转而投向年少主人公与消防员父亲的父子情谊。

直到主人公发现电波穿越时空的惊天秘密,谷仓火灾大戏才重装上阵。

虽然大火激动人心,但明显是在主线剧情外的一次用力过猛,因为接下来的线索,突然转向“南丁 格尔”连锁杀人案。

这就引出了影片的第三个属性:犯罪片。

对于导演霍布里特,犯罪片可谓信手拈来。

他曾因指导《纽约重案组》(NYPD Blue)的部分剧集而荣膺艾美奖,而其大荧幕出山之作《一级恐惧》,也是一部犯罪心理片。

《黑洞频率》显然是他放手一搏的另一次机会。

影片中,30年后的儿子与30年前的父亲联手断案:儿子靠父亲收集的证据找到嫌凶,父亲靠儿子指点的线索亲手擒贼,并且,二人与罪犯数次巷战肉搏,最后一场客厅遭遇战可谓经典桥段:在不同时空的同一时刻,父子两人居然共同遇敌,随着镜头的来回切换,观众的视听也遭受了双重压迫,为了两个场景中的人物共同揪心。

父子两人靠电波携手出击的段落,几乎是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

另一些无法忘却的片段就是卡维泽忧郁的目光和深情的泪水。

目光所向,写满了痛失父亲或母亲的悲伤,泪水无声,仿佛说尽对无法挽回过去的遗憾。

影片真正感人之处,是渲染至深直抵人心的父子亲情和家庭温暖。

30年后的小约翰尼已经成为一名警察,但父亲却死于火灾,当他发现电波的秘密如获至宝,不断地唤回父亲的重生,经历过几次失败:谷仓大火、吸烟导致的肺癌……父亲终于出现,而母亲也由于约翰的不断地改变时空,遭受了生死几重天。

我们看到约翰永不放弃地挽回再挽回,而几起几落的剧情跌宕,也使得催泪观众成为必然。

很多看过影片的观众说:哪个经历过痛失亲友的人,不想通过一切机会挽回他们呢?

《黑洞频率》成为最方便的弥补过失的救命草和后悔药,结结实实地发挥效力,让观众一诉衷肠。

跨界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造出或是顾此失彼或是厚此薄彼的“四不像”,但《黑洞频率》虽然有旁逸斜出,但却绝不芜杂。

比如,各种元素在马上就要失调的时候点到为止,像两场大火的戏还有关于棒球的几场戏等。

另外,各种元素始终保持着前后呼应和随时互动,比如消防员父亲的职业设置,为改变命运提供了方便,也为警察约翰挽回父亲生命提供了感情支撑;护士母亲的职业设置,与父子携手侦破的“南丁格尔”连锁杀人案息息相关,甚至母亲成为某个时空中的被害人;棒球不仅是维系父子感情的道具,也成为后来证明父亲清白的证据。

这些元素环环相扣,不露痕迹。

在经历了“科幻片”的时空感和未来风、经受了“灾难片”的千钧一发和扣人心弦、经过了“犯罪片”的层层悬疑和深深恐惧,影片终于通过宣泄家庭情感尤其是父子亲情,到达了数个类型元素锦瑟和鸣的巅峰。

可见,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很乐意在一部片里同时玩转各种类型元素,真可谓跨界达人啊,但稍有不慎,便有马失前蹄的危险。

之前有《一级恐惧》就有节奏拖沓和“到底在探讨心理疾病还是法理公正”疑惑的弊病,之后有《哈特之战》的战争和法律元素孰重孰轻的失衡问题。

看来,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戒掉“贪心”二字,把一两个关键词讨论清楚,其他的,再说。

 4 ) 徘徊在商业与文艺片之间―――评《生死频率》

过去,现在,将来,这是人类生活的命题也是电影的重要取材源泉。

儿子在无意中通过一台老式的无线电与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

这是故事的基本创意,这种创意在现在看来十分普通,大片《哈利波特》中那个可以书写的笔记本,还有《世间奇妙物语》中的那个日记本,还有诸如手机等等。

用一种媒介联系两个时间,这是此类科幻色彩影片的大前提。

与《回到未来》不同,人作为媒介的使用者是无法到达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的,这很显然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毕竟仅凭借着物质,人不可能达到更有利于自己意愿的事情。

有局限性才更加有戏,所以我认为此种创意在许多时空交错的科幻片中是很有想法的。

即便有了某种神奇的媒介,但人还不是万能的,于是这种创意有很现实意味,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天生地便是对过份依赖物质的一种反讽。

于是,此种影片多多少少都带有些许的文艺气质。

但回到本片中,终归我们要看一部商业影片,于是,儿子通过无线电解救了差点遇难于火灾的消防员父亲。

紧跟下来的剧情我们似乎总是看到,当你无意中改变了某个历史,哪怕只是一个杯子破碎了,也会造成不一样的未来。

当父亲成功得救了的时候,三十年后的儿子却又失去了母亲,于是引出一桩连环杀人案。

世界的物理性是不是如此深切地联系着,哲学问题中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论点是否适用于这种时空交错的事情没有人会深究的。

但有一点,这种构思实际上是一种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即历史不容篡改。

闲话少说,回到本片。

连环杀人案是一桩悬案,身为警察的儿子为了查明此案,为了解救因为自己篡改历史而无辜死去的人,于是指导父亲阻止案件的发生,但父亲却成了嫌犯,此时,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无线电的毁坏。

无线电毁坏意味着父亲与儿子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那种先知先觉的神奇不再拥有,人的力量也就在此时突现了出来。

当我们看到父亲在孤立无援地情况下自救,甚至长生到在未来时空救下自己儿子的时候,我们知道,这部影片终于跳出了无线电的魔爪,没有沦落成一部只靠一个科幻创意支撑起来的无聊影片。

于是,反观此片,个人的力量,父子情,母子情,正义与善良都存在着,也正是由于这些元素地存在,才使得此片才有了它独特的魅力,就如许多导演说的,还是拍人的。

虽然影片结尾之处有些纰露,但整部影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铺垫基本上都可以印证后来人物的改变。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将烟揉成一团这个细节,没有语言,不足五秒的镜头,可产生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正是这么一个细微的镜头,父亲将不会死于癌症,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小镜头,父亲才会在儿子危机时刻出现,杀死了罪犯。

于是,人只能自救的主题提到了层面上,被儿子救于火灾是机会,但把握机会的只能是自己。

可见编剧在这个方面考虑得是如何周密。

这是一部商业片,仔细分析一下,套路还是很明显的,第一步是神奇出现,改变了未来,第二步是化解所改变的未来,第三步是化解成功,人比那个神奇还要神奇,人才是最主要的。

三步走的故事很不错,但同样是三步走,它却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样子,那就是文艺片的走向了。

在我看来,儿子救父亲,与父亲破案实际上都是同一创意,同样是具有商业元素的演绎,所以,影片的上部与下部我完全可以看做是同一创意下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是并列的,并没有产生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开。

这给我一下很大的跳跃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就是情感,其实影片救人于火灾与救人于连环杀手刀下都是一样的,但他们之所以能够联系起来,除了前者是后者的因(这个因当然并非必须的)以外,最主要的还是父子之情。

但很可惜,强烈的商业色彩将父子之情多少有些冲淡,影片更强调的还是救父亲于火灾中产生的那个因果关系,正因为这个因果关系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看起来好看却没有父子之情真实,没有父子之情的递进关系。

所以,会给人一种隔裂感。

当父亲从火灾中难生了之后,父子之间通过无线电已经达成了一种认同。

此时,影片通过一系列镜头表现出父子之间那种合协的感情。

但要知道,儿子已经是36岁的人了,而无线电那边的父亲同样也是三十多岁的人,这样的父子感情真的能合协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如何合适呢?

于是,一部商业影片走向了文艺片的路线。

当然,作为本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如我说的这样变幻了片种,而且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孰高孰低也没有作出比较的意义。

本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只是说明,商业与文艺其实是很近的,同样的创意前提,只看编剧是如何选择。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2006-7-4于通县

 5 ) second time to see this movie

The perfect shooting style. the mistery polar and sun storm attracting me. if we really can talk with the past that would be wonderful. It is hard to say i am in lancaster right now, close my curtain and lying the bed using the ipad to see this movie. thats really is unforgettable.

 6 ) hhhh

对于本片的看点,我仍然执着于前半部分,抽丝剥茧的悬念和改变历史的生死关头,怎么看都非常带劲。

尤其是那段谷仓救火的片段,简直堪称精致完美:父亲带着少女从火场的旋梯旋转而下、小约翰的杯子缓缓落下、记忆第二次覆盖——种种场景以慢镜头的唯美方式交织在一起,最后轰然以父亲冲出火场为高潮,让整段戏合着配乐,震撼人心。

当时我就想:这部戏接下来该怎么拍?

  果然,“改变历史罪”的桥段隆重上演了。

虽然加入连环谋杀案的桥段有些老套,但是仍不妨一看。

只是我认为后半部分已经不是太好看,科幻的因素减少,动作成分加多起来。

  对于结局,我只能苦笑:向来怀抱着历史不容改变观念的我,头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完美的结局。

小约翰不仅成功拯救了老爸,还拯救了老妈,拯救了感情,拯救了事业,甚至还附赠了一个儿子。

  怎么说呢?

从之前的理论推测来看,这样的完美结局显然有些太过讽刺可笑——人家《蝴蝶效应》都跑到娘胎里把自己勒死了。

本片也太宽容大度了吧?

貌似那个买雅虎股票的同伴也发达了(这不是发历史横财吗?

)。

  总之,这种过分迪士尼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看在家庭戏的情分上,尚能够接受。

  ————————

 7 ) 隔世救未来

《隔世救未来》(Frequency)讲述一个36岁的警察,在1999年,偶然通过自己的无线电台和30年前,即将意外死去的父亲联系上了,然后帮助父亲免于死亡。

可是当他救了父亲以后,却发现在99年时的自己,生活变得更加糟糕了。

父亲的获救改变了过去。

于是他继续和父亲通信,试图让父亲改变过去,来拯救未来。

当然,这个剧情很容易让人想起蝴蝶效应这个词汇。

不过这部电影和《蝴蝶效应》的差别却很大。

《蝴蝶效应》讲述的是一个带有宿命色彩的悲伤的人生过程。

而《隔世救未来》其实是一部很简单的商业化电影,其中涉及亲情和惊险故事。

其实,《隔世救未来》中讲述的亲情也颇为动人,而追凶的部分也还算是很紧张了。

可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没有打动我呢。

因为,我觉得这电影缺乏诚意。

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改变过去影响未来,已经在《回到未来》中被演绎得很清楚了,而且是演绎了三次。

《隔世救未来》在这方面不仅是毫无创新,而且与《回到未来》相比有更多的漏洞。

而在亲情方面的刻画,《隔世救未来》也流于肤浅。

《隔世救未来》中,当儿子通过无线电帮助父亲改变了历史的时候,现实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一方面儿子的记忆会更新,另一方面,重要的人会消失。

可是,不可思议的是,除了最后一次以外,每次改变的时候,儿子身边的物理世界竟然没有多少变化。

他的服装、他的家庭什么的全都还是保持一致。

倒是照片上的人物变化了。

这正好证明了,该片的编剧在赤裸裸地抄袭《回到未来》。

《回到未来》中,主人公来到了过去,他地行为会影响到将来。

可是他身上带的,来自将来的物品只有几件,包括照片。

所以只有照片中的内容在改变。

而《隔世救未来》中,儿子就生活在未来世界中,他身边的一切都应该随着过去的变化而变化。

其实,《隔世救未来》本来应该有个很好的故事的,36岁的儿子,在无线电中遇到了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父亲,这两个人之间在观念上有多少相似多少隔阂,他们对彼此如何看待,过去的梦想改变了多少。

这些本来都是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可是《隔世救未来》的编剧只是草草地一笔带过。

这使得这部本来可以出彩的电影变的泯然。

《隔世救未来》中使用的个人无线电台在过去曾经有很多的爱好者,被称为火腿。

在有了无线电以后,火腿们还在活动吗?

也许日后的人们看待现在泡在互联网上的网民,也如今天的人们看待火腿一样。

IMDB得分7.4(17612人投票),我打5分。

http://spaces.msn.com/likeyesterday/

 8 ) 蝴蝶效应

一张特殊的父子合影感动了无数人。

同样是父子题材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两人通过电台得到联系,改变了双方的时空,使历史的人和事发生转变。

很值得一看,你会感觉即使改变历史你认为好的也并非有好结果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缜密的逻辑构思成为了影片引人入胜的张力,而扣人心悬的亲情羁绊,则编织了电影温情的脉络,这是一部科幻、悬疑、亲情交融于一的佳作,电影即让人为之屏息,也在最后动人于心。

 9 ) 随看随记

前6分钟的救猫咪段落现在看是无效的。

前15分钟,找到收音机之前,很无聊,编剧不太会用散戏塑造人物。

过审信息给的好硬啊,电视节目从极光聊到弦理论,但因为是外语,所以中国观众感受不出来。

28分钟进入正戏,让两个人物直接摊明牌还是很厉害的。

想到了《蝴蝶效应》,查了下比《蝴》早4年。

28-44第一段情节强度很高,特别是如果我没看过《蝴》的话,会完全被抓住。

至48分钟,最大的bug是老爹应该会反复的跟儿子说,知道吗我做了个梦,你跟我说哪儿哪儿的仓库会有火灾,我会死,让我换路,你真是老天派给我的天使。

儿子多少记忆要变化的。

从48分钟开始,我就当硬设定看了。

soga,是个过去也在逐渐变化的设定。

不是瞬间变化/原来60分钟才进入正戏。

后面编剧笔力不及了,记几个点吧,父子连线的情境不紧迫,但都不主动把事态扩大,比如快速拉两个时间线的黑人叔叔入伙;爸爸看到尸体应该立刻报警;坏人掌握了爸爸信息不优先去搞事情,陷害和凶杀可以并行;爸爸占上风不下坏人的枪;设定不严谨,有些时间线改变是逐渐发生的,有些时间线改变是瞬间发生的(好处是确实也因此保住了最后的爽点,提升了结尾的情绪力度)。

 10 ) 脉脉温情很感动

下午的时候,先看了死神来了4,一个人,拉着窗帘,实在看得受不了,太紧张了,就看了此片,确实,亲情是最大的亮点,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祈祷一定要幸福大结局,结果真是这样那个,所以,很开心。

《黑洞频率》短评

蹩脚的科幻,只是裹了一层亲情的外衣

6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蝴蝶效应类的电影里难得的happy ending~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女一号的是Lost里Juliet的扮演者,她在电影中的某一段时间被谋杀,而杀她的人名叫Jack Shepard,多诡异的巧合啊~~~

8分钟前
  • 猴小鞋
  • 较差

扯犊子的故事也能如此感人哦买噶!

10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修改历史的片子总是bug太多。

12分钟前
  • 十八爷
  • 较差

『蝴蝶效应』式电影。这个片子说实话从商业角度看很不错了,可惜从头到尾的剧情发展我每猜必中,简直好像也有一个未来的我跟我通过气一样,还是俗套了啦编剧~

14分钟前
  • ♫欧德伯裔
  • 还行

看了此类片子,最爱的还是蝴蝶效应1,这个还比较感动,但是并不是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18分钟前
  • 自在人
  • 还行

16.3.13 不喜剧的《回到未来》遇上不上天的《超时空接触》。如果结尾的视野能放得更大一些,而不止步于家庭的表现,我可能会给五星。大团圆的好莱坞式结局在本片里达到了让喜暗黑的我都猜得到还想看到的境界。

1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7/10,也就比一般稍微好一点吧,受不了每次看一部片老是会在下面看到一样傻逼透顶的帖子“真不知道那些给五星/一星/三星的人怎么想的”之类云云,你TM以为你是伟光正的裆么,人家给几星关你屁事!

22分钟前
  • AllenZ
  • 还行

完全不在物理范畴,罗琳阿姨编的也比这好些……

27分钟前
  • 悠悠
  • 较差

挺有那个时代电影的感觉的,现在看土土的。这个电台创意还是挺好的,把整个剧情给弄出来,并制造了不少悬念。但是感觉bug依然很多很大,不能细想,所以我根本没加科幻的标签。主要还是一个亲情+破案片。看完还有些感动,娱乐放松的佳作。

29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2014年9月12日22:50:37,几秒钟看完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33分钟前
  • 对抗拖延
  • 很差

“外祖父”悖论又来了

36分钟前
  • pamira
  • 较差

剧情太简单,实在没什么亮点,好演员敌不过剧本差。

39分钟前
  • 铂御
  • 较差

虽然现在看来古旧了点,但还是挺感人。有几段现在和过去的交叉剪辑很不错。可惜这个故事太美好了,天真如我也不愿相信啦

40分钟前
  • Porc au Prince
  • 推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如果马克思一生只说对了一句话,我想最应该是这一句。

41分钟前
  • 是那处
  • 推荐

我特别激动地哭了。

44分钟前
  • 韩咬咬
  • 力荐

刻意又老套,不过还是收获很多……

47分钟前
  • Beige
  • 较差

披着科幻的外皮,打着亲情的王牌,演着惊悚的动作。本片可谓是集大成之作了,但其缺点也相对地体现在失衡的题材把握(就好比本片的主角到底是父还是子),蒙太奇的过多运用也暴露出导演和编剧心有余而力不足。瑕不掩瑜,恒量与变量的科幻理论不过不失,结局是俗套也令人欣慰,只因为亲情的王牌足够感人

52分钟前
  • D I D A
  • 力荐

所以说纽约义警其实是家族产业呀 就其功能来说,那台收音机可以说是machine的前身了

53分钟前
  • Agrippa
  • 推荐

冲着Jim去看的,没想到是这么精彩的一部电影,穿越+亲情+缉凶,各种剧情元素糅合在一起,一点都不显得突兀。最惊喜是看到了Shawn Doyle演的凶手,和Jim一样,十年之前的模样更俊朗帅气,凌厉的眼神,略微带笑的嘴角,两大喜欢的男主同时出现在一部剧情大赞的电影里,今夜足矣。

54分钟前
  • 坐等1900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