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苏打去看的,前面目光一直放他身上,就觉得女主怎么能对男朋友这个样子,津奈木好可怜,后面看女主越看到了自己,不会生活不会真理,一点小事就能打击到自己,让自己绝望,继而咆哮哭泣,逃避世界,时不时还把情绪发泄给别人,看到女主因为一直睡过头而对自己感到愤怒悔恨无奈,没错就是我了,所以后期真的好心疼女主,看到男主表现得这么冷淡没有关心她我就来气,不过各有各的难处,男主也被垃圾公司压得透不过气。
不过,女主有陪她奔跑的男朋友,有收留她工作的咖啡厅和那里的人,虽然他们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女主,我明白那种明明你想要重新开始了,尽量想表现成一个正常人,却还是被看透了,他们还是会觉得你和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我曾经也以为我在某个同学面前表现得还算开朗,却不曾想在她眼里我还是个阴沉的人,所以听到厕所外面咖啡厅的人在讨论女主的不正常,我是即心疼又生气又伤心。
感觉结尾结束得有点仓促,我以为会出现女主和男主一起努力共同振作起来的剧情,不过也还好啦。
看完喜欢上了女主的颜,苏打的话,这个造型....嘛,还好啦,还是帅的帅的,演员演技也很nice
不认为这部剧毁了抑郁症。
反而你能看出来在这部电影的视觉美得到保证的同时,还有对抑郁表现的努力。
宁子的状态,和津奈木的状态,津奈木的同事和咖啡店的人们,安堂的状态。
安堂的出现为这部剧提供了加速器(和奇怪的快乐),被宁子讲“你是不是比我的症状还要严重?
”的安堂,极力和毫无生产力的宁子划清界限(好想给她们组个cp),但你看得出来,她在否认抑郁状态的同时,她的内部也有像津奈木一样隐晦的奇怪之处(请留意咖啡店的人对安堂的吐槽hhh)。
而且关于抑郁症,影片中宁子试图给一个较为准确的表达:…不,应该说和抑郁症不那么一样,就像是闹着玩的抑郁症…。
全片用的词是「鬱」,比起抑郁症,和抑郁状态更加贴切。
在影片末尾,宁子“复活”了。
我觉得这是,只要留意过自己的抑郁状态或者抑郁症的人,会有的经历。
抑郁状态反反复复,好的时候可以坐火箭上天,坏的时候想和自己分手,想丢掉自己。
所以会有手足无措,想放弃的时候,因为你知道下一次抑郁状态还会来找你。
而你摆脱不了。
最后再来一句,哎这个电影是很美的。
想看仲里依纱和宁子来个cp(重复)。
趣里的硬照不如动态来的活声活色。
在她全裸在天台仰头吹风,抬头看suda的那一瞬间,纯朴和妖艳在一张脸上被表现出来。
·ll·另外是个人的猜测。
开头对宁子母亲的暗示和结尾宁子跳舞结合起来,我怀疑她家有遗传性的抑郁。
很好的电影啊,原来以为只是在展现女主一个人的抑郁,观影过程中也一直在好奇,男主为什么会跟她待这么长时间呢?
后来才明白,男主其实也有问题,虽然没有表现得那么严重。
他们两个是心灵想通的,后面我觉得男主其实从女主这里汲取到了很多力量,因为女主在这段爱情中是完全敞开自我的,虽然抑郁,但是她充分地把自己的心灵暴露出来,男主的问题恰恰在于太过压抑,太过“正常”了。
他的问题只有在女主这里才能得到释放,对他而言,这是另一种解压。
非常“病态”的关系,但是恰恰是两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补。
男女主这段爱情看似苍白,脆弱,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因为他们的心灵完全是敞开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需要互相治愈,不需要变得正常起来。
他们可以非常舒服地享受这种“不正常”。
女主说,只有这一瞬间他们才真正互相了解。
但是那一瞬间多么难得,心只要互相敞开,并把对方包容在里面,反而是十分紧密的。
他们的爱情是真正意义上的纽带,把彼此的生命联结在了一起。
当然,他们的爱情也不是说就是完美的,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缺乏沟通。
但是影片最后,男主自己也说了,想要好好地了解女主,女主在天台说完那些之后,也可以从容面对“跳闸”了,也自如地在男主面前舞蹈。
(其实女主前面也有些压抑,可能是因为爱男主,也可能是因为受男主影响,又或者是因为想让自己正常起来,或者兼而有之)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信号。
这意味着,他们的关系又往前走了一步,不仅仅是心意相通,也会在肉体上,在言谈中深入下去,直抵灵魂的深处。
其实我个人认为,只要心是同频的,很多问题就比较好解决。
最后想说,对女主非常感同身受,观影过程中也在呢喃,这不就是我吗?
看完通透了许多。
女主的演技很好,非常有张力。
男主也很好,把那种复杂的,隐秘的情绪给表现了出来。
这不是篇影评,对影片本身不做评价,只是看到很多人误以为宁子是抑郁症,就想做个小小的注解纠正一下这种认识(非严谨科普向)。
抑郁症(MDD/单向情感障碍 )、躁郁症(BD/双向情感障碍),一字之差却完全不同 ,如果把宁子当成了抑郁症患者那就变成对抑郁症的误解了。
小说原作及电影中的宁子都是躁郁症患者。
这两种疾病在医学领域也仍未被攻克,只能基于现今已有的一些研究及临床诊断方式做如下简介,仅供初步认识。
躁郁症是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状态间歇交替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
躁郁症的抑郁期和抑郁症一样主要表现为情绪过度低落,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及行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难以与他人交往,好独处,言语动作减少,丧失爱好及生活乐趣;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的症状(家里蹲的宁子)。
可能有很多人以为抑郁只是暂时情绪低落,但事实上抑郁会使人长久性地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并不同程度上伴随各脏器躯体症状,如心率异常、恶心、呕吐、出汗、体温失调、非特异性疼痛、幻听等,甚至是不动、不语、不食的木僵状态。
躁狂期则与抑郁期判若两人,情绪过度高涨,愉悦,热情,乐观,积极向上,觉得世界无比美好,自己前途无量;思维敏捷,富创造力,天赋和才能被极大化;言语动作增多,常感觉必须得说话,会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与人分享;自我感觉良好 ,睡眠减少,却依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某些情况下表现为易激惹。
间歇期接近正常人,处于一个比较平静稳定的状态。
其病因是复杂的,尚未有定论。
现有理论指出其可能受遗传、内分泌、其他疾病、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作用造成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
而一般社会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人际关系的刺激,或容易成为发病的导火索,使病人在两个极端间摇摆,难以捉摸,抑郁和躁狂这两种状态也会混合发作(这可能就会让不了解的观众觉得宁子的情绪变化莫名其妙,或者误以为抑郁症是这样的)。
这两种极端心境的迅速多变也造就了很多“天才”,ta们在躁狂发作时创造了很多惊世之作,梵高、拜伦、丘吉尔、贝多芬、舒曼、牛顿、尼采、歌德、费雯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那些躁狂期的天才瞬间,很多病人才不希望自己被治愈吧。
有些幸运的人摸索出自己抑郁期和躁狂期的转换规律,把疾病转化成特有的才能。
试想一下一位在躁狂期高产的艺术家如果接受了治疗,那他面临的将会是创造力的丧失,这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死亡。
所以也出现了治疗后反而使自杀风险增加的问题。
这种感受确实很难让没有“天才”体验的正常人理解。
Touched with Fire (2015)抑郁也好躁郁也好都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好的病,被情绪支配的恐惧和绝望不是靠自己的意识就能战胜的,药物和物理治疗只能暂时控制,医学上并没有攻克这两种病,不然抑郁症也不会成为死亡率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了,而躁郁症的复发率和自杀率比抑郁症更高,且复发后更难治疗甚至是终身用药。
轻易说出“有病就该吃药”的人,或许该先过一下大脑,就像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愿意或必须接受治疗。
这里仅做简单科普,想深入了解的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如壹心理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08591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07018 ,知乎 https://www.zhihu.com/topic/19711309/intro ,也可以看看相关书籍,如《躁郁之心》,了解点相关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没准哪天就会需要。
Touched with Fire (2015)--电影中避免了刻意强调宁子是个躁郁症患者(虽然这点确实造成很多对疾病不了解的观众的误解及理解困难),更多的只是她本人口中所说的【抑郁】,只有尾声咖啡店三人背着宁子交谈中有提及【躁郁】(有的中字版本可能存在漏译此段的情况),但借由开头宁子母亲的往事和宁子剃毛的关联、及纵观全片宁子的表现证实宁子是个躁郁症患者(当然这种认识是基于对MDD和BD的了解)。
她不是嘴上说说的矫情,不是单纯的嗜睡,也不是抑郁症 (单纯的MDD是不会有情绪高涨和易激惹的表现的) ,而确实是躁郁症患者,严格说是躁郁Ⅱ型,重抑郁轻躁狂。
就如片头所展现的,她的躁郁症遗传自母亲(躁郁症具有遗传性且高达80%),高中时发病把全身毛发都剃了(这很有可能是她第一次明显的躁郁发作)。
咖啡店里,她对店长夫妇说自己的抑郁不是真抑郁而是像玩笑一样的假抑郁,这么说的理由我想有三点:一是她并没有找医生确诊;二是除了抑郁期的萎靡,还有躁狂期的情绪高昂自信心膨胀,很多病人躁狂的时候连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没有抑郁,说不是真抑郁但事实上可能严重得多;三是她清楚世人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
宁子自称有嗜睡症,其实是躁郁症抑郁期的症状(抑郁引起的睡眠障碍可以是失眠也可以是嗜睡)。
她不出门不工作、挑剔津奈木、脾气敏感暴躁、无力打扫、拧个瓶盖都费力、跳闸后在黑暗中失神、没法去需要和顾客接触交流的便利店打工以及努力想要给津奈木做顿饭却被接连的不顺心打击到失控崩溃哭泣,对于咖啡店主的接纳包容和期待她显得卑微及过分感激甚至心怀亏欠(自责,过分放大来自他人的一点善意)...这些或许并不是天性懒散或暂时“忧郁”,并不是那种光靠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的废柴日常,也不是可以独自消化的负能量,不是靠出门走走和朋友吃吃饭逛逛街谈谈心就能消解的寂寞,而是被疾病所支配的无力挣扎。
指责抑郁症/躁郁症患者不坚强,就和指责哑巴不说话一样无知冷漠,再坚强再努力的人也会被疾病击败。
两人初遇时宁子的流血狂奔是躁狂的肆意;确定要去咖啡店打工后回家用冷水冲澡及克制自己剃毛的冲动是与躁狂的斗争也是对正常生活的渴望;电影尾声宁子得到店主的包容认可以为自己可以融入正常人群,就突然有了自信开始滔滔不绝卫洗丽的可怕,原以为也能得到理解,但却没有...接着有暴力倾向般踹门砸马桶、被人看穿后的裸奔,是激惹后的躁狂......天台上,津奈木问宁子还抑郁吗,宁子回答抑郁结束了。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果然只是太作太矫情随便说说的假抑郁啊,不然怎么说好就好了呢?
是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抑郁症是不可能这般轻易摆脱的。
然而躁郁症(BD)不同于抑郁症(MDD)的一点就在于此,上一秒绝望到死,下一秒可能就放飞自我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恢复正常了,但很可能是因为处于躁狂期而产生的假象,病久了自己也就有点自知之明了,躁狂之后往往会再度陷入抑郁的循环。
宁子说“一想到接下来还会抑郁,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可见她长期陷于这种情绪过山车中...津奈木显然也已习惯于此。
这时,宁子的情绪也迎来爆发,只有且必须在此时,宁子才能对着津奈木坦诚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许下一秒就又抑郁了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她必须抓住那一刻告诉津奈木自己有多累,有多么羡慕津奈木可以选择离开自己,又是多气津奈木面对自己时的冷静和逃避...(我在上面提过躁狂时话语增多,有时根本控制不住想说话想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即使有些话直白得伤人,但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坦诚,可惜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津奈木那样可以接受这种坦诚)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爱和坦诚或许是暂时的解药即使只是打工,宁子需要花比正常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克服内心的障碍踏出第一步;同样是努力,宁子一用力过猛就容易躁狂。
她对咖啡店的同事甚至津奈木的前女友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卑微得像是连呼吸都怕给别人添麻烦,而只有在面对亲人(姐姐)和津奈木时才能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把对自己的厌恶变成刺扎伤身边的人,以此来伤害自己。
津奈木之于宁子就是黑暗里洒进的一小束光,即使微弱也足以成为她在这个世界停留的力量。
她在矛盾的夹缝中挣扎,渴望被理解被紧紧拥抱,却又把对自己的怒火化作对津奈木的“刻薄”,想要驱逐那束光好让自己坠入无尽的深渊......像宁子这样敏感的人,就如片尾她的自白,只要感受到理解,即使只是1/5000秒的瞬间,都能让她感觉到自己活着,缺爱的人就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爱,就足以维持生命了,只要那么一点点...黑暗中一丝不挂地舞蹈,是对于被理解的感激,和活着的喜悦吧...如片名。
-- “大部分令人讨厌的人 其实只是需要被爱 然后他们就会像花朵一样绽放。
”——《布达佩斯大饭店》-以上是基于我对情感障碍的了解和体验对宁子这个角色做的小小注解,可能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即使同是患者,每个人发病时的表现也并不一样,宁子只是一个虚构的个体,不代表所有患者。
另,此片并不是一部关于抑郁症/躁郁症患者的科普电影,请区分。
6/1补充:看了最新的采访,小说原作者说当时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只是怀着对“像宁子这样的女性眼中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的兴趣及想法去写的,而不是以描写那些难以存活的边缘人群为目的而创作,从未希望读者与小说人物产生共感,也不希望电影拍成是给“那些活不下去的人”看。
原作者在采访中也表示写小说时并未强调宁子的病人身份,小说中的宁子是自己嘴上说说抑郁,并没有去医院确诊,与其说这是关于病人的故事,更恰当的应该是关于那些自称“抑郁”的有“病识感”的人群。
电影拍摄前原作者也有提醒过导演注意不要拍出“因为宁子是病人所以她会做这些事”的刻意感。
原作者和导演创作的时候也并非想让观众通过小说和电影寻求“同感”(虽然结果上看大多数人的反应停留在“深有同感”或“无法理解”,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都说有共鸣,导演都有点担心了哈哈哈)。
其实是导演发现震后日本社会趋向“顺从化”,大家相互依偎维持着一种和谐的秩序携手共进,好像不这么做就无法生存下去。
而恰恰相反,导演意识到必须跳脱这种“常规”,去质疑,(社会/人)才能前进,所以他就把这种想法也融入到了电影中(宁子就是那种跳脱常规的象征吧)。
--6/8 附 活弁独家导演访谈中字https://weibo.com/tv/v/HxYV0Eyx2?fid=1034:4380986054792172
-6/18 片尾曲 世武裕子「1/5000」五千分之一源于葛饰北斋的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所描绘的1/5000秒的瞬间,也是片中两人相互理解的那一瞬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这是一部好电影,里面所讨论的话题涉及很多内容,让人内心复杂。
理解或者被理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我甚至没有办法理解自己。
就像电影里咖啡店老板娘反复询问,为什么会忧郁呢?
是因为太寂寞了吧。
诚然这是一种误解,但是宁子并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其他人理解自己,或许宁子也并不理解自己。
只是拿“忧郁症”当借口逃避,而让周围人陷入不安和痛苦,这让我无法理解。
如果真的忧郁,就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吧。
只有自己想要走出来的时候,世界才会明亮。
不是傲慢你看到里面女主人公的衣服了吗,很多很多都是红色的,红色对于一个抑郁的人来说(虽然她是躁郁)是很有意味的,它代表着对世界的热情与渴望,还有活下去的动力,抑郁感的人天生应该就会喜欢蓝色的,把红色穿在身上,会让自己感到有那么一些希望吧,这是我的亲身体验,我很喜欢红色的包鞋还有裙子的原因就是这个。
整个看下来,是有被它治愈的。
想找一个苏打那样的男朋友。
喜欢里面的台词,在说啊他们。
困了,一点了。
这个影评看起来有些呓怔,不过这是我在豆瓣写下的第一个影评。
电影让我想到很多,碰到了是你啊想找到就是你这样在正需要的时候出现的电影。
看的过程中想到我自己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难以和周围敞开,理解女生最开头的无理取闹,实际上那根本不是无理取闹,还想到很多,哭了挺多次,不过现在太困想到的都忘了。
看完的效果是想要写论文,似乎找到了去走进端木的一点点路径,这要感谢最高赞,看那篇文章也给我带来了感受和启发。
只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正常人是不会理解这种话的不会轻易理解吧,毕竟我也有过何不食肉糜的时候。
ze
这是一部探讨“躁郁症”的影片,这样的良心之作,当下可能是越来越少见了。
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谷友希子同时获得芥川奖和三岛由纪夫奖双提名的同名小说,豆瓣评分7.3分。
这样一部视觉效果阴郁,动线单调的影片,之所以能受到好评,更多的是因为影片本身在替人们发声,在为生活在精神亚健康状态的人们呐喊。
当下的社会给人太多的压力,无形中职场、生活的大手将人的精神压倒,让人脆弱。
这个时代,患上躁郁症或者抑郁症本是十分稀疏平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却并没有对这个群体给予关心和帮助,甚至患者本身都不自知,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
01
电影首先给我们抛出的一个主题是躁郁症。
很多人对躁郁症的概念并不了解,但大多数人听说过抑郁症。
其实躁郁症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疾病,他们的症状表现也是不同的。
躁郁症患者会在一段时间内暴躁,一些很小的事情都可能引起激烈的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和调整,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症,躁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抑郁症患者在长时间会出现忧郁和情绪低落,而且思维比较缓慢,很可能还伴有悲观消极的心态,这种患者通常没有烦躁情绪的发作,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以抗抑郁的药物为主
本片的主角宁子,是个躁郁症患者。
她每天的生活模式就是睡觉,头顶放了很多台闹钟,但都无法叫醒她。
除了睡觉,她做的事情就只有抽烟、喝酒、然后对着身边的人随便找个小理由就乱发脾气。
对情绪无法管理,常常失控,常常想摔打东西,不经意间就哭起来。
小时候,有一次她的躁郁症发作,她把身上所有的毛发都剃光了,包括头发、眉毛,因此遭到学校里同学的欺凌。
宁子回忆,在她小时候,经常会在停电的晚上看到一个女人全裸着,站在窗前跳舞。
原来那个是宁子的妈妈,且母亲将躁郁症的基因也遗传给了宁子。
整部影片中,大部分的时间,我们看到宁子蜷缩着身体,躲在被子里,像一个受伤的刺猬一样,只要躲在被子里,就不用再受到任何伤害。
然而她也有睡不着的时候,只能醒来,伴着周围狼藉的一切,就像她的内心一样,一片混乱。
日本人是特别喜欢吸烟的群体,男人女人都有吸烟的嗜好。
宁子从被子里爬出来,睁开眼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吸烟。
经常因为烟被抽完了而变得狂躁。
然后她会向男友津奈木发脾气,莫名其妙的就会骂人,总之对方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她每天不出去工作,也不做家务,但是她也并非对一切无感。
当姐姐在电话中劝她的时候,她也会有所触动,于是尝试想要参加面试找一份工作,然而第二天面试的时间到了,她还在睡大觉,因为错过了面试,被人在电话中奚落。
她尝试着为男友津奈木做一餐饭,但是去到超市里,看到想要买的圆葱是烂的,想要买一盒鸡蛋,却被旁边匆忙经过的大妈撞了一下,拿在手里的一盒鸡蛋都掉在地上摔碎了。
从宁子的视角去看这一切,所有都是这么的不完美,甚至好像在故意跟自己作对一样,她想做点什么的时候,却到处碰钉子,本来就绷紧的情绪,无法再承受多一点点的意外打击。
所以宁子在终于购物完回到家中,发现最终还是忘记了买味增酱,当她把食物放在微波炉里加热的时候,家里的电闸又再次跳闸一片漆黑,随着黑暗的到来,她心理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崩溃了。
于是她蜷缩着,停留在黑暗的角落里,直到津奈木下班回到家,播好跳了的电闸,她才能站起来。
02
当宁子失去了面试的机会后又再次回到睡觉、抽烟、吃冰冻的便当的恶性循环中时,本以为这样的她应该也是没救了。
却被一个陌生女人所拯救。
她们明明是敌对的身份,但她却硬逼着宁子重新回到了生活,这个女人就是津奈木的前女友安藤。
安藤固执的认为宁子是一个累赘,是对前男友的拖累,只要她搬出津奈木的住处,安藤就能和男友复合。
但宁子说我没钱、也没工作,于是安藤坚持要给她介绍一份咖啡馆的工作,让她尽快经济独立,然后离开津奈木。
安藤固执的以为只要宁子离开,她和前男友一定可以复合,于是她积极的促成宁子打工这件事。
当宁子半推半就的来到咖啡馆打工的第一天,她认识了和蔼可亲的老板和老板娘,还有同样和自己一样,以前喜欢宅在家里的打工妹莉奈。
她不断的冒失的进行着工作尝试,不断的打碎杯子、碟子,虽然承受着内心的压力,但是却能感受到这家小店对自己的接纳,和周围人的善意。
于是宁子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久违的和津奈木像正常的情侣一样,情绪稳定的聊起天。
她告诉津奈木,虽然我做的还不好,但是周围的人都很宽容,她似乎感觉到自己有希望能做这份工作。
然而工作疲惫的津奈木却只是说好,其他无言以对。
比起宁子这种敞开式的,完全默认自己的躁郁症者的患者,津奈木何尝不是精神亚健康状态。
他在出版社工作,但是因为不想和人打交道,从不出去采访。
每天除了写稿,还是写稿,自己的这份写完了,还要帮助生病住院的同事写,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工作中毫无自我认同感的活着。
03就在一切似乎在向着好的方向在转变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我们意料之中的状况。
宁子毕竟是个亚健康状态的人。
虽然往返于咖啡店开始了工作,但却无法一下子就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辗转间,某日一不留神,她又睡过头,又忘记了还要去工作的事情。
于是再次陷入困顿、狂躁。
就像是每个月的大姨妈一样,这种躁郁症好了还会再来,不期而遇,却甩也甩不掉。
而情敌安藤,却如同一个严肃管教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宁子进行着监督,她盼望着早一天能让宁子搬出津奈木的家,所以安藤上门,亲自去把宁子拖到咖啡馆,训斥教训她,让她继续工作。
在咖啡馆里,即使做错事,忘记上班,什么都是可以被原谅的,所以宁子又恢复了工作。
在结束营业后,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宁子感受到来自同事们的关心。
可是不知不觉间,宁子分明的感觉到这种包容和宽容有种异样,在她自顾自的说起害怕抽水马桶的时候,大家都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不屑和“这个人真奇怪”的态度。
宁子敏感又脆弱,于是再次陷入了无限的自卑之中,狂躁再次发作。
这一次来的很猛烈,和影片一开始形成了呼应。
宁子在爆发前的一刻,打电话给津奈木,她说自己已经忍耐到了极限,但是还是不行,她已经心力交瘁,光是活着,已经让她感觉太累了。
于是,宁子冲出了咖啡店,又开始了狂奔模式。
大冬天里,她一件一件脱掉自己的衣服在马路上狂奔,直到一丝不挂,爬上楼顶天台,站在那里发呆。
而津奈木在后面一直的追赶着宁子。
宁子见到追上来的津奈木,泪流满面的对他说,只要你想离开我,就可以离开,你告诉我就行。
但是我好羡慕你,你可以离开我,但是我却不能离开我自己,一辈子不能和这样的自己分开。
接着宁子问津奈木,你为什么会和我在一起?
津奈木说,我第一次见到你,你离开了和朋友的聚会,说自己的存在会给人带来麻烦,你对我说,总感觉好像被人看穿了一样,我听到你这样说很震惊,因为我也曾经有这种想法,所以我刻意让自己和很多事情保持一定距离。
后来,你撞破了头,头在流血,你却穿着蓝色的裙子漫无目的在狂奔,看到你狂奔的样子,我觉得很美,也很想了解你是个怎样的人。
04
虽然整部电影努力在向我们呈现躁郁症患者的困境,但导演除了抛出问题,也并没有忘记帮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宁子去打工的时候,店长曾经给予她指点。
告诉宁子,真正的好起来, 不是别人希望你这样做,希望你去打工,而是你自己要发自内心的想做一件事。
而在影片的结尾,高潮部分,宁子作为病患本人,也坦诚的自白了自己的感受,和对周围亲近的人的要求。
之所以患有狂躁症,因为她是个活得十分深刻的人,她的坏情绪,不是突然来的,是很多事情引起的。
如果津奈木不是一味的不敞开心扉,总是一个面孔、一副态度,那也许对宁子是有帮助的。
宁子在用力的活着,她敏感的感受着周遭的一切空气和情绪,同样的,她希望津奈木能真诚的、坦白的面对她,她做错了,就用力的批判,津奈木他自己有什么不开心、不满意,也能说出来,能坦白的告诉宁子,这是宁子希望看到的。
即使人和人之间并不一定能真正的互相了解,悲欢感受并不能完全互通,但是这份努力去达到同步和理解的爱却能治愈一切。
最后,在天台上,津奈木也看到了一路尾随而来的前女友安藤。
安藤显然是自作多情了,津奈木早已和她分开,感情也没有再挽回的余地。
宁子和津奈木再次回到寓所,彼此敞开心扉的两个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津奈木告诉宁子,他会更加用心的去了解宁子。
在那一瞬间,宁子没有再因为黑暗而感到恐惧,她所期待的、久违的释放终于到来。
因为爱,她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05
看完整部影片,还有很多是导演给我们留白的部分,值得反复的去玩味。
躁郁症或者说一切情绪问题的患者,他们的出口在哪里?
我们应该体会到外力和内力是同样重要的。
就外力而言,同事、家人、朋友的包容是需要的。
但是一味的包容,会让当事者感觉到更大的疏离,适当的把这个病人当成一个正常人去对待,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病人,这个是周围人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
而内力,对于问题者本身,像宁子一样,大部分人不是始终处于病痛或者情绪失控状态的,所以在清醒的时候,要尽力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问题,并且学会求助。
人的生命力是旺盛的,每个人都有求生、求好的愿望,任何病痛除了药物,意志力是最重要的支撑、也是决定性的支柱。
看到宁子裸奔,可能有人觉得她是疯了,但在另一个层面,她没有自杀、她没有困在躁郁症里面,让躁郁症演变成抑郁症,她就是对的。
狂奔是她在释放,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释放了一部分的压力。
即使正常人也好,任何人都有精神脆弱的时候,这就像是得了口腔溃疡一样,不是丢人的事情,未雨绸缪,我们要知道自己如何做能取悦自己,让情绪得到宣泄,哪怕是像宁子一样裸奔。
活着,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不体谅一下自己。
生而为人,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背负责任和压力、也不是一定要为了什么而活着,而首先是要让自己能活下去。
裸奔是一种象征意义也好,是真实的行为也好,都在诉说一种挣扎,对命运、对不公、对生活的一种反抗,这个动作是优美的,是有力量的,是生命力的提现。
如果你也处在压抑中,不妨思考一下,如何释放吧!
以上
想到为什么要截这张图了女主的脖子一直突突的跳
我哇哇大哭
很能共情女主的痛苦,厌恶厌倦自己但没有任何办法离开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时刻处在总有潮水还会到来的痛苦之中。
但还能找到这样的男朋友,无所求的坚持了解你爱你,只能感叹一句命太好了没法同情啊。
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
前排提醒,这是一篇很细碎的个人向影评。
我承认我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所打动,所以听到宁子说“话说回来,我现在特别想奔跑一场”的时候强烈的带入到了自己身上。
不去管刚撞破的头留的血顺着自动贩卖机的玻璃,不去管也许是别人背后的忽略与嘲讽,对着傻逼上司喊一句“你和你的傻逼无聊工作都给我去死吧!
”。
抑郁情绪上头又被激将的时候也能说出“我明天就去便利店面试”这种话,但其实内心想干脆抽烟喝酒去死好了,我的内心在疯狂的大喊大叫啊。
“便利店真是抑郁患者的地狱啊”,不要追问我为什么“你有为他做饭收拾房间吗赚钱吗”,我只想回你一句关我屁事啊。
于是第二天拿闹钟不停的砸着脑袋,说一句“我甚至没有走到面试那一步”“我很烂,我知道的”。
有句话是叫醒一个努力的人是梦想而不是闹钟,但是请用这句话去pua那些努力上进的人,我叫不醒,我只会在闹钟响起来的时候看着已经下午四点的时间无能的抓着脑袋。
大家活着都是有目的的,清醒的,那就拜托你抱着你的目的清醒的过每一天,不要逼问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只想奔跑一场,大喊大叫,然后睡一觉,无论第二天十几个闹钟响起来还是怎么样。
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刚刚卖完的肉馅而且牛肉正好打折,烂掉的洋葱,拿了一打鸡蛋正海别人撞到所以打破到地上,做汉堡肉没有买到的味增,找不到的手机点不了的打火机。
拜托你对我说一句“没有味增也行”啊,但我仍然在痛苦,哪怕是这句话都会让我内疚痛苦绝望的嘶吼“为什么是现在”然后倒在地上号啕大哭,我知道你给我的希望无法麻醉痛苦。
只能无能为力的用塑料袋砸地。
我连痛苦都是这么无力的。
然而津奈木的前女友还是觉得宁子是冷漠的,带着生病的冷漠,用你正常人的傲慢来说着“你这样的人真是让我和津奈木瞧不起啊”。
津奈木的前女友为了让自己维持着倚靠着正常人的正常,说着“我可是有在认认真真好好工作”。
我真的很羡慕这种自大和强制性弱敏感而带来的正常。
凭借着这种正常,所以堂而皇之的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指挥着别人的人生。
总有人会麻木的说,“抑郁症也有正常不正常之分的啊”。
提一句正常的优越感,拜托说一句,管我屁事,带着你的傲慢溺死吧。
“我,真的能好起来吗?
我真的能留在这里吗?
”对宁子来说,哪怕你有着我讨厌的正常人的傲慢,但是你说出“我们不就是和家人一样吗?
”也会感动。
但是感动后,宁子分享自己关于厕所很可怕的感受,却得到的是“怎么了,喝多了吗?
”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失落感吧。
宁子努力正常,努力的想要伸出脆弱的触须想要触碰到,却得到“和她一起工作很辛苦的”的结果,明白了一切的感动的底下一层都是深渊,感动只是一层雾气而已,看得到,摸不着。
所以才会在洗手间里哭出来,说着“我果然会被大家看穿,我真的好累啊”。
因为被人逼迫所以变得脆弱的感动演变成愈演愈烈的害怕与绝望。
宁子有一种小丑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让她即使是在面对这个社会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人时,也会害怕,心生恐惧。
自卑到说句“我其实是不正常的抑郁症”来为自己稍微增加自信与底气。
但还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个小丑而已,崩溃的冲到家里用冷水麻痹自己。
“干脆和这个世界的主流对抗到底吧”这样想着。
拿起又扔掉剃须刀,回归正常的想法与对抗世界的想法矛盾的冲撞在一起。
津奈木捡起剃须刀给宁子有被小小的触动到,津奈子的无所谓一切的态度让宁子感受到,“你爱我,你的一切我都爱,我正常也好,不正常也罢,你都爱着我。
”好像在说,你的不正常,在我这里,也是被我允许的正常的一种,我允许你的不正常。
宁子在收到莉奈的小礼物后就出洋相也在预料的范围内。
脱离抑郁情绪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于是宁子擦了半小时桌子,想要给自己一点小小的自信。
在嗜睡症加重的时间里,宁子会问津奈木,“为什么你每天即使很晚回来也能准时去上班呢?
”正常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不用觉得生活和工作是被逼迫的?
能够合理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又或者是什么?
我该怎么才能变得正常?
我想,宁子抑郁症的原因,大概是不愿意落进正常人和社会的陷阱里吧。
社会的潜在规则允许人们去互相伤害,所以写出害别人自杀的报道也不会难受,反而只会寻找更加能够大卖的新闻。
所谓的正常是这样可怕的。
大喊大叫的说一句我不是正常人吧!
大喊大叫的把电脑扔出窗外吧!
砸破厕所的木板去奔跑吧!
不正常又怎么样啊!
请不要逼迫我去正常的活着吧!
“我为什么就是活着也这么累啊”,我们询问着自己,却永远也得不到答案,在能够看到的永远里。
在最后的天台上,感动宁子的不止是爱,是两个人互相舔舐伤口,彼此互相注视的视线。
爱其实很没什么用的,我和你一样的脆弱,我的伤口和你一样这种事才会让人觉得被治愈。
我在你身边这种事情充斥着所有的空气,才会让人感动啊。
因为是虚构的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爱能让我生存这种话。
女主有狂躁症,被人看透的感觉很糟糕,她努力振作却还是被人看透,无法重回社会。
是治愈吗?
反正没有治愈到我,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疯子”的定义是在和常人有不同之处,但抛开这个定义,她做出的行为是疯了吗?
男主能理解她,于是就有了结局“即使只有一秒的互通,自己也感觉是活着了。
”我们活着什么是有意义呢?
我想,女主片头片尾的两次奔跑都很美。
某种程度上来说津奈木其实是非常渴望羡慕宁子的自在的,不顾一切做自己的状态的。他在生活中压抑着却没有勇气反抗,违心做着跟自己良心相反的事,而宁子虽然是豁出一切毫无保留表达自己的状态,一方面会感恩理解自己的人,当一转身如果听到他人的耳语就会感觉巨大的背叛,这种感觉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某个瞬间,或许是津奈木想要守住某种宝贵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心疼眼前的这个女孩,所以两个人才在一起长达三年之久,电影后段发力的时候某个瞬间人物细节状态描写非常深入,愿每个躁狂症患者都能得到理解和爱
东瀛新风映画季@天环百丽宫 以为会很致郁,意外地有点治愈
5.5 趣里之前没关注过,演的真毒啊。那场一个边跑边脱一个边追边捡的戏太有味道了。
趣里哭得太鲜活了 “你要是 想和我分手的话 也就分了 但我是没法摆脱我自己的”
演得好~ p.s. 猛禽果然是猛禽,不能更适合→_→前女友
没有留白 缺乏灵气 苏打隐藏光芒让趣里发光(偏近《二重生活》气质)
如果我是他,一定也会离开这样一个丑陋的我。可我是我,我永远无法和自己分开…
奇葩女友和前任
弹幕上和电影里,那些对宁子或嘲笑或讥讽的话遥相辉映,情绪病要为大众所理解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喜欢这部电影,20min左右有一个宁子情绪崩溃的镜头,她那个样子有几分像我……最后终于理解了津奈木为什么选择宁子,虽然他看着比宁子正常,但他其实只是把一切装进心里,暂时承受得来而已,宁子的挣扎,那么有生命力,太吸引他了。
好辛苦,大家都好辛苦,咖啡店的人都很温柔,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下定决心要守护的地方还是无法融入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脆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想被看穿的地方,女演员因为私生活被曝光而自杀,普通人也会在某一个细小的时刻因为被看穿而崩溃,我们无法赤裸裸地去面对这个世界,我们需要武装~看完有点伤心,以及心疼苏打
都是造孽人,也许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抱团取暖罢。小伙子对姑娘的爱的动机真是太没说服力了,厕所什么的我简直无法理解。
3.5。1、歇斯底里的狂躁感和戏剧化的奔跑被极致化运用了,有点“讨巧”,不太行。2、有三个很喜欢的情节:第一个是宁子和店里大家说卫洗丽的恐怖时不被理解,躲入厕所时墙板外密密麻麻的议论声涌来,内心的惶然;第二个是最后天台拥抱时那句“你可以离开我,我自己却无法离开自己,好羡慕你。”自厌的倾诉。第三个是“跳闸”的频繁使用,光线无剩余,情绪就全部爆发。3、一直依靠着他人对自身的宽谅活着,以至于要求他人对自己的全部理解,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姿态了。用逃避来复活,以自怜来自足,病态的倾轧唤不起同情。4、趣里眼神很灵动,气质里有点神经质的东西在。苏打全程充当“陪衬”了,没有很出彩的地方。(粉丝泪目)5、片尾曲《1/5000》好评!油管可以听。
好希望我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次跳闸,即使是泪流满面也可以和恋人相拥,好希望被拯救啊,黑暗里的舞蹈好美。在我很艰难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面对抱着善意对我伸出援手的人,搞砸了很多事,即使现在破破烂烂地努力站起来,虽然还是很糟糕,但总归比之前的自己要好。不能和这样的自己分手好无奈,就试着接纳吧,大概会好一点。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我们想要活下去。
无病呻吟
抑郁症的部分拍得太真实了 嗜睡 暴躁 崩溃 哭 发呆 失眠 真实得我心颤 女主碰到面包店夫妇是好运 需要得到肯定的心情也太真实了 跳闸强抱 那里我简直哭到断气 之前那段时间我多想也那么被抱一下 那种被人按下来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抑郁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趣里非常好 新一代影后的潜力 想穿越回去抱那个时候的自己 没有被人按下来抱住 一个人也撑下来了 真棒呢。
无病呻吟。。。。。!!!!!
看不下去
为什么我仅仅是活着就已经这么累了啊。
给我一只苏打please
男主就是Silver Lining